因材施教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时间:2022-02-18 09:18:57

因材施教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摘要: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建筑制图”课程实际教学,分析并探讨如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对教学环节的细部调整及改革,让教学课程编制更好地被学生们学习、吸收,形成学生们严谨、端正的从业理念和精准的绘图方式。

关键词:因材施教;建筑制图;比重;实操性;针对性;课程改革

1教学比重安排

“建筑制图”这门课,在教学比重安排中,进行了如下比例分割:绘图知识与投影概念占22课时(总48课时),建筑制图专题占26课时。授课占60%课时量,课堂辅导联系占40%。由于“建筑制图”课程需要较强的实践性,很多空间关系的理解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与思考,才能得以巩固加强。通过一个学期的跟踪观察,学生们对于普通的空间关系需要提高与加强,因此,在下一学期的教学中,着重考虑以下几点教学方法的转变。

1.1提高学生“绘图与投影基础知识”

实操部分的比重从教学观察中发现,许多学生在三视图等空间思维转换中,仍少量存在空间关系模糊的状况,同时,平面与平面交界、边界的制图语言表达,仍有表达不清晰之处,教学改革中,需要对此类情况,因材施教,进行调整。当询问理论知识时,理解准确,但实操时出现偏差,这就反映出学生们需要更多的临场指导与训练。从课程时间分配图中,可以看出,“基础知识部分”的实操训练时间相对不足,同时,在课件准备中,“曲面体投影及交贯”部分章节,由于利用率较低,加之日后SketchUp等模型软件的辅助应用,可以将此章节适当压缩,以增加“平面体投影及交贯”的课堂辅导时间,使学生常用基本功扎实掌握。因此,增加学生对空间关系的思考与认知,尽量在课堂上,能够及时解决学生们的疑虑,引导正确的空间关系思维。配合作业,进行巩固。

1.2更换作业修改方式

第一学期作业修改是普通的“教师修改—问题解答—发放作业”。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课程安排紧凑,同时需要对每份作业一一修改,发放作业的时间上会有些滞后,这样带来几个问题。一是,学生们不能及时纠正自己的绘图错误;二是,统一讲解作业难点,虽能节约时间,但过于共性的问题,不能够引起每个学生的注意,不能因材施教。因此,新学期需要尝试,部分作业更换批改方式。课堂统一交换作业,教师逐一讲解每个习题,同学们自行修改,当看到他人的错误时,也会警醒自身错误。批改完成之后,当堂课发放回学生自己手中,留有一部分时间来自己检查自己的错漏,不解处可以及时问老师。

1.3部分临摹图纸环境,更换为自行绘制

由于第一学期,主要的建筑制图部分作业,为临摹范本(两套)。学生们的临摹能力提高,但是,思考力锻炼不足。导致在后续的设计中,过于依赖网络资料的临摹,缺乏将自己的设计语言,准确展现出来的能力。因此,在新的教学中,应尝试抽取局部立面、剖面图纸,让学生自行绘制,尽管这样会加大教学难度,但在培养学生制图语言的运用上,预测会有很大帮助。

2教学策略探析

2.1根据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调整教学方法

经过一整学年的教学观察,我们学生的临摹能力较强,创造力有待提高。独立空间思考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需要着重培养。因此在教学中,“绘图基础知识”这部分需要再多找些好的范例、绘图视频,给学生们观摩,以便学生们可以学到、养成最好的绘图习惯。“投影与轴测图”这部分,对空间思维要求较高,针对学生们的掌握程度以及日后运用的广泛程度,需要加大“平面体投影”的章节,降低“曲面体投影”章节内容。“建筑制图知识”中,加强平立面向剖面的空间思维转换,加强将“实体建筑用制图语言表达出来”的思维过程培养。

2.2调整考察手段

本课程考查方法为平时成绩30%,试卷成绩70%。

2.2.1平时成绩,由6次作业组成

1次作业“图线的表达”(A2图幅),严谨绘图态度的培养———为“职业心理培养类”;3次作业为空间模型关系的绘制“三视图-平面体”、“三视图-曲面体”、“体块交贯及轴测图”(A3图幅)——为“空间关系思考型”;2次作业“便利店报建图”(A2图幅)“小别墅方案图”(A1图幅)———为“专业临摹类”

2.2.2考试试卷,由三部分组成

选择题———基础知识考察。读图题———平面体三视图关系的理解、建筑单体总平面要素判断。作图题———三视图的绘制、建筑平面、剖面的补绘。经过考试发现一个令人反思的现象:平时绘图质量非常好的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并非理想(临摹力较强,但思考较少,追求图纸美观,但缺乏图纸表达准确性的考虑);而平时绘图准确率高、但图纸质量不高的同学,平时成绩不突出,但卷面成绩较高(空间思维严谨,但图纸绘制中忽略细节,不追求美观)。由于大部分成绩,在2小时的试卷考查中进行,却占有70%的成绩,同时,由于该学科为以绘图形式居多进行考查,要考查较多知识点时,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很难在2小时内,完全考查各类知识的掌握,这就造成了最终成绩与实际能力体现的偏差。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若能调整考试的比例及时间,是最好;若难度较大,则考虑在试卷中加大绘图比例,增多图形识别的题型,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及判断力。

2.2.3考试试卷,修改为以图纸鉴赏为主

选择题———主要以图形识别与判断为主;读图题———三视图与轴测图的对应关系判断、建筑总平面、平立剖等的缺漏判断;作图题——读轴测图绘制三视图、读建筑模型,绘制平立剖。因此,需要从学生记忆规律中,调整教学方法。通过一整学年的教学实践与观察跟踪发现,在学科间互相促进的关系中,可以得到加强。“建筑制图”课程,主要服务于“建筑设计”,当学生完成“建筑制图”课程学习后,如果能趁热打铁,紧接着进行建筑设计图纸的绘制,应当是可以学以致用,巩固知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如下课程衔接的安排中,除了“楼梯测绘”与建筑制图的课程衔接比较紧密外,经过2周考试与7周寒假,学生对所学知识会有所淡化。第二学期中,“建筑设计”前几个课程依次为“立体构成”4周“解读建筑”与“长城下的公社”5周“景观建筑小品”7周。其中,“解读建筑”与“长城下的公社”由于资料来源于各类书籍与网络资料,制图规范性不容乐观,加之距离制图知识学习有3个月的空档期,临摹能力较强的学生们,难以辨别规范性,加之绘制图纸工作与模型制作时间较为紧凑,很多学生放弃辨别真伪的时间,选择直接拷贝网络原图,对制图规范性是一更大冲击。①2015.11月(第一学期),原制图课程中所学剖面表达方但也有些标注,由于对标注概念的模糊,及时来找老师询问,增加了概式,“楼梯测绘”环节中应用到位。②2016年5月(第二学期):“解读建筑”中流水别墅网络资料的剖面。③2016年6月(第二学期):“景观小品”环节中学生绘制的剖面,已经出现大量对不规范制图现象的模仿痕迹。如图1,阶段性学生作品所示,经历2周考试、7周寒假、9周建筑设计其他课程,18周(约5个月时间)后,“景观小品”的作业中,开始出现大量与网络资料相似的图纸表达方式。因此,基于对制图知识的巩固与配合方面:

2.2.4增加寒假

作业由于经过漫长寒假,对制图知识的掌握会生疏,影响第二学期的制图规范性。因此,课程布置中,应该增加寒假作业的学习,利用寒假的绘图实践,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以备后用。

2.3鼓励纠正网

络不规范制图,日积月累,形成完整规范的制图范本在教学“建筑设计”课程中,鼓励学生用正确制图语言修改网络资料,并将之图片信息积累,通过修正与再绘制,留给学生一套完整、规范的图纸,这样可以避免日后各届学生,为了赶时间,不分对错地全盘模仿网络不规范资料。2.4精简知识点减少实际工程类过多图纸类型的介绍,避免学生混淆。重点突出学生时代图纸表达规范,将重点部分加长,重点剖析时间、学生思考训练时间、实操训练时间增加到课堂训练部分,尤其是思考性训练。锻炼他们的思维技能,而非抄绘技能。

3教学改革目标

3.1严谨的绘图态度,将继续保持降低抄绘部分,增加思考绘制比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用大脑思考指导画图,而非视觉上的简单模仿。

3.2增强学生的实操性

应该在日后的作业中,准备考虑增加思考作业,采用实体模型,让同学进行对实体模型的理解绘制,增强学生将空间转绘为二维图纸的能力培养。

3.3转变考核方式,针对性教学

考核方式的修正,更能突出教学目标,以培育出职业态度严谨、图形识别力、图纸表达力强的学生。

作者:宫晨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美华,袁果,王英姿.建筑制图习题集[M].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何斌,陈锦昌,王枫红.建筑制图[M].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清华大学建筑系制图组.建筑制图与识图[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

[4]李延龄.建筑制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李延龄,唐瑜,沈燕燕.建筑制图习题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金方.建筑制图[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7]金方.建筑制图习题集[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