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11-26 02:52:40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一带一路”内涵丰富,覆盖区域辽阔,涉及面广泛,面临诸多挑战。外语人才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领航者还不能满足这一大趋势之新需求,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实施各种方式来培养外语人才。文章力求从“一带一路”之内涵与挑战出发,详细分析了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研究了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期有利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

关键词:“一带一路”;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新挑战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要加强政策沟通、贸易畅通、道路联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上也指出,中国愿意与东盟国家建立海上合作伙伴关系,各国携手共建“丝绸之路”。一些学者也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视为中国自1979年以来的“第二次开放”。在建设“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基础建设、科学技术、金融资本,对外贸易方面的人才,而因为文化差异还需要文化交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方方面面的人才保障,而外语人才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外语语音作为贸易、文化经济、社会交流的重要信息载体,将负有众多的责任和使命,专一的外语人才已经无法满足“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需求,“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国际市场上更需要具有专业特长、综合素养、国际合作背景和至少精通一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对我国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即高校要以人才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培养模式为战略重心。

二“一带一路”引领下外语人才培养对策

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影响下,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模式,不可仅仅盘桓在外语教学研究的小范围内,而是要从国家战略、语言战略的高度,战胜高校自身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变以往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实施适合“一带一路”背景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为“一,代一路”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这才是“一带一路”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

(一)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体系应实施通识化教育,即以外语专业为载体,树立全球化的教学理念,把各国文化经济、社会民俗、宗教信仰等囊括于外语专业教研之中,让学习者融入跨文化交流,熟悉全球发展动态,增加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成为国际外语人才。同时,高校通过增加外教数量、加强与其他国家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强化学生的交流沟通实践训练,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外语运用技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国内与国外联合办学的语言实践和学科实践基地,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与国际接轨,培养懂得国际法则、贸易规则以及文化差异等综合型的国际化人才。另外,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高校应该增加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育实力,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学校的影响力。所以说,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更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加快对外交流与合作之必然要求。

(二)制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方案

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新局势下,为了适应全球市场经济的就业需求,高校应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并且增加其对于环境的适应性。首先,高校要在原有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将“语言专业知识”和“通识教育”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把其他如经济贸易、国际法规、文化差异、各国民俗、宗教信仰等专业知识作为课程设置的补充,实现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并重,从而有利于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因此,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对于高校来说,要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外语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确定教学模式,追求教学效果。其次,外语专业可以在外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设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加强实践培训,开展职业实践能力培训。第三,对于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专业课程的同时,要增加外语知识和职业外语技能课程。综上所述,学生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和综合专业素质的培养是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即“外语专业+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务实举措。

(三)校企合作,加大实习实训

成功的复合型人才应来自社会实践,并用回于实践。尤其是作为外语学习者,应该在该领域进行实际观察和实践,从而真正理解和体会语言中所显示的信息。因此,高校应按照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倡大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教学与厂矿、企业强强联手,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从而把所学知识转向技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其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为他们提供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外语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带一路”传媒者,应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引领下,制定明确合理的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配合学校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训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外语复合型人才。

(四)提倡多语种学习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涉及到亚洲、欧洲、非洲等很多国家,虽然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但倘若我们能使用沿线每个国家的本土语言交流,那就更能增加两国信息沟通的通达度,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文化差异和误解误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和我国建交的国家中,官方语言有上百种,其中90%以上为小语种。而我国开设外语语种仅有50余种,相关小语种外语人才的缺失将直接影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进程。所以只有英语人才已不能满足当前国家经济建设的大需要,因此,培养多语种人才已经是“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首要任务。高校外语教研必须抓住机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增设“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小语种专业,同时也可以根据本校本地所需实际情况尝试以小语种为主要专业,英语作为第二外语作为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掌握双语语种或者多语语种的外语人才在国际化经济市场上的竞争力远远高于单语语种外语人才。

(五)加强文化学习,重视跨文化交际

“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必然会使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发生碰撞和融合。作为语言文化载体的外语人才,如果没有强大的文化背景,就无法顺利地进行交流。所以我们在培养外语专业人才时不仅要加大中华民族文化在跨文化教学中的比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传统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让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有理有据,能够用他国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实现信息沟通、分享与传播。同时还要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政策和语言习惯,即重视跨文化交际,只有这样,在“一带一路”战略进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对方,有礼貌,不盲从,不无理取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违反习俗、宗教等禁忌,言行举止体现了大国公民的自我克制和风范。

三结束语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给我们外语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国际大舞台,在这个国际化大背景下,外语教育工作者将面对重要的挑战和机遇。那么,如何在如此庞大的国际舞台上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长袖善舞,将是一个重大课题。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一定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方案、加大校企合作和实习实训力度、鼓励双语或多语种学习、重视跨文化交际和文化学习,及时改革外语人才的专业知识体系、职业能力结构,加强外语职业技能与其他专业领域知识的有机融合,打造出同时具备语言技能+专业知识+交际能力+职业道德等复合型外语人才,为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王艺静.“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6(9):1-3.

[2]高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导向的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7(2):1-2.

[3]蔡永良.关于我国语言战略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11(1):8-15.

[4]张日培.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构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4):48-53.

[5]王灵玲.“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6):94-96.

[6]校锐.“一带一路”战略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5):27-28+31.

作者:刘爱萍 单位: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