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教师教学

时间:2022-01-08 11:11:34

浅议高职教师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各类高等院校也在不断地提升教学规模和教育质量,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新任高职教师如何适应教学需要和解决工作问题方面,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关键词:高职教师;教学需要;教学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各类高等院校也在不断地提升教学规模和教育质量,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同时也作为精神和智力支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高职高专教育逐年扩招,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以及在校人数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新任教师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以及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已成为我们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任教师,首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首要职业道德规范,它是由高等教育和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所决定的;忠诚教育事业,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遵守职业操守,不违背道德规范,才能在本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行为准则,是由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如果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势必会贻误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将学术业务与思想道德相结合,才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当然,求知创新是高校教师区别于普通教师的特质。由于科研工作是推动学院发展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要完成好科学研究,更离不开求知创新的贡献。所以,教师是一个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伟大职业。刚出校门的学生突然转变为高职教师,大都会面临以下问题:

1如何适应教学需求

对于新任教师,如何适应教学要求是踏入教育行业的重要任务。第一,转换角色是一名新任教师从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转化成为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社会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大转折,只有具备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才能成为道德楷模和典范。第二,找准定位,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充当的角色,适应学校的要求,才有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1]。目前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职院校为了早日晋升本科院校,虽然努力地追求自己高职学校的升格,但却忽略了学生真正的需求。高职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系统性、逻辑性的理解和掌握,却忽略了教育和学生的特点、任务以及专业要求,还有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方面的培养。因此在学校的创办过程中,不仅要制定学校的办学目标来提升教学层次,而且应该让高职教师首先了解自己的学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准备,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特别是在教育型管理方面,要使学生从“要学”转化成“乐学”,其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行为起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第三,环境转换有益于制定个人教育教学的职业规划,尽快在新的工作环境中转变和定位自己的角色,处理好人际关系,尽快融入到集体中,适应单位的环境,注意心态的转变,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才能成为教育和引导学生的优秀教师。

2如何解决工作问题

无论是专任教师还是辅导员、教学管理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首先要准确地评价出自己所具备的专业水平、能力高低、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等;其次,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结合自身条件,扬长避短,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调整、优化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积极制定和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学习目标,在思维方法及处理相互关系上经常注意总结、调整和完善[2]。在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反馈,而不能简单地以错或者对来评价问题的情况,要从中发现不足,然后启发学生反思其问题的思维过程。再者,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书本知识水平,过于重视理论的教授,而忽视了实践的锻炼,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方面相脱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其中在很多情况下实践教学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角色所存在的[3],所以作为教师要明白理论传授与实践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育人方式与艺术相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大高职教师应以职业道德规范为基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持续改善教育的方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屈运湘,宁科良.数学教师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J].湖南教育,2007,(1):7-10.

[2]贺津津.浅谈高职高专教育问题[J].大观周刊,2012,(45):263.

[3]李兵.构建系统的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57-59,68.

作者:郑若楠 赵树华 牛明敏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系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部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