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管理论文:网络媒介对教师的启发

时间:2022-01-15 09:09:41

教师管理论文:网络媒介对教师的启发

本文作者:李自茂工作单位:赣南师范学院商学院

1.网络媒介能够激发出教师有序参与大学治理的责任心教师作为大学的教育主体,其除拥有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权力外,他还拥有民主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力与义务。传统的大学管理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方式,把教师作为管理的对象,教师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处于被动地位。而现代大学治理的理念则提倡在大学运行过程中要注重大学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及实现情况,通过各利益群体的积极参与,从而达到大学管理的价值平衡与效率的提高。大学作为一个组织,它是一个利益的综合体,而大学治理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平衡大学各利益群体的利益问题,这种平衡则需要大学制定制度进行规范。但在大学运行中,其所制定的制度可能有利于某个或几个利益群体的利益,而影响或损害到其它群体的利益,这就违背了大学治理的原则,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大学治理工作进行监督。由于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便捷性等特征,为公民提供了更为自由、即时、充分表达意见的平台,网络作为新媒介在提高公众参政议政的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激发公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网络媒介通过披露大学治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并为此积极参与讨论,为解决大学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献计献策,对一些腐败现象和不合理的做法提出意见。网络媒介这种特质提高了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活动的责任感,从而使广大教师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大学治理中来。2.网络媒介可促进教师有序参与大学治理民主意识的提高近年来,一些大学爆发出一系列的腐败案件,使高校的社会形象遭受严重的损害。本为学术“净土”的高校缘何成为腐败案件的高发区?是腐败成本低还是监管乏力?这成为拷问人们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民主权利意识淡薄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网络问政是政府与民众的政治公共关系,己经成为当下各级政府顺利完成公共管理职能、树立良好政府形象、建立和谐的公正关系、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双向沟通与互动的重要管理活动。”[2]而当下高校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许多问题正是通过网络媒介披露出来而成为社会公共问题。网络媒介不受时空限制、传播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捷等特点,激发了公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也培育和提高了公众的民主权利意识,大学教师作为社会公众的一部分,其民主参与大学治理意识的提高正是受益于网络媒介对民主的广泛宣传和为民主参与所提供的平台。3.网络媒介强化了教师有序参与大学治理的心理动机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互动场域———网上公共领域,在这个领域内,无论什么地方发生的事,无论个人的、群体的还是机构的事务,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经网络传播而成为公共问题;在这个领域,人们没有身份贵贱、地位高低,不分领导与群众,大家都是平等的“网民”。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开放的舆论空间在当下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的重要性。转型期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对自身或者他人权益的关注,激发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热情。正是网络有这些特性和时代的特点,加上国家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自由权、参政权、诉愿权和监督权等基本的政治权利,使得大学教师在出于维护学校利益、表达个人利益诉求时自然地把网络媒介作为自已诉求管道。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网络媒介使自身的利益诉求得到表达,通过网络媒介使问题的影响增大,让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和学校知道此事的重要性,积极介入并解决此事;另一方面,教师的自我保护的目的也得到实现。网络媒介使教师有序参与大学治理的心理动机得以强化,对大学的治理方式将产生深刻的、长远的影响。“对民主的追求是平等价值在高校治理层面的延伸。民主治理从根本上承认教师对于高校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否认任何依附性的关系。任何排斥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模式,都不可能是合法的、可取的、良性的模式。高校的民主治理不仅是实现教师权益的基本保障,也是唯一的以和平方式解决行政等级下‘管理困境’的合理有效方法。”[3]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介已深刻地改变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也逐渐地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从而对教师通过网络媒介有序参与大学治理的可能性发挥着影响。1.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向全党提出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对“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诠释2010年9月8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正式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该留言版旨在供网友对中央领导人倾诉心声,给中央机构提意见建议。此措施的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的网络问政已推向党和国家的最高层。同样,网络媒介给教师有序参与大学治理提供了可能性,教师通过网络实践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利益主体性的发展,实现了在大学治理中的教师利益的主体性、至上性和发展性,体现出人民主体地位在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大学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大学的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网络媒介给大学治理所带来的影响,利用好、发挥好网络媒介在大学治理中的作用。2.我国舆论生态环境的日益开放和改善,为传统的公共制度或组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网络时代,公共领域所发生的新变化的特征之一便是舆论平台的扩展。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民众的被动性,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新媒体使舆论的触角几乎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成为网民主动信息和言论最主要的平台。教师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及社会价值规范的前提下,也能借助网络媒介发表自己对大学治理的相关言论,参与大学民主管理。这是因为网络媒介不仅是一种收集、储存、传播各种信息的渠道,它所发挥作用的领域也不仅仅限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而是成为网民的一种工具,通过利用这种“工具”便捷参与到“问政、议政”中,深化了公众对现实政治、社会管理的参与过程。3.网络问政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网络问政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政治生态,使公众有了参与政治的新渠道,为“协商性民主”或“参与式民主”进入人们的日常政治生活提供了一种可能。[2]大学治理离不开教师的有序参与,这是实现大学民主管理与监督,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而网络媒介不同于传统媒介,它可把教师带入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广泛参与大学治理的空间地带,使公平、公开、公正等社会价值得以张扬。

在完善大学治理中,实施教授治学,充分发挥教代会、职代会在大学治理中的民主参与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目前的大学管理体制中,教师的监督意识、监督能力和监督渠道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表现为一是不知监督,二是不想监督,三是不会监督,四是不敢监督,从而使教师监督作为治校理教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究其原因,与教师的观念、学校的制度设置、监督的渠道方式等因素相关,尤其是与监督的渠道方式有很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由于监督渠道方式问题,使得在大学治理中,教师的监督处于困境之中,迫切需要有一个新的、更加有效便利的监督渠道方式,而网络媒介恰好为教师的监督提供了全新的载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大学管理者、教师等各方应充分认识到网络监督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对教师有序参与大学治理的引导作用。1.网络监督成为社会发展的常态,也是教师有序参与大学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网络时代,网络为“透明”和“问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网络是大学校务公开的新平台,是教师表达诉求的一个新渠道,也是校情民意的集散地。如果大学能充分利用好网络,畅通民意渠道,搭建监督平台,就可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减少校方不作为、乱作为的空间。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便捷性等特征,为教师提供了更为自由、即时、充分的意见表达空间,网络媒介也就成为高校教师有序参与大学治理选择的最有效的渠道方式之一。2.大学内部行政权力监管的失衡,迫使教师采取网络媒介来作为参与大学治理活动的渠道方式最近几年大学频频发生的行政管理人员权力寻租的案件,其原因:“一是高校内部行政权力监管体制不健全;二是问责制的形式化;三是一些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四是相关监管法律法规的缺失。”[4]其中监管体制不健全是最重要的原因。在原有的体制下,对大学内部行政权力监管缺乏权威性、监督缺乏效能,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教师放弃以书面形式、面谈方式参与对校务的监督,而转向通过网络媒介这个舆论平台,来行使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力,揭露大学内部的不合理现象或腐败行为。3.大学管理层的不作为或校务不透明,造成教师更愿通过网络媒介来表达意愿大学的发展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学生的需求千差万别,利益关系也错综复杂,这就需要大学有科学的治理理念。但一些大学却出现管理主体缺位、管理方式不灵活、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学校管理效果差、问题和矛盾增多、和谐稳定压力增大。教师对学校管理层的不作为、校务不透明意见最大,一些教师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选择通过网络媒介这个载体来发表自已对学校工作的意见、批评和建议。网络媒介对教师有序参与大学治理的影响从总体上说是健康、积极的,它开辟了教师民主参与大学治理的新渠道,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民主权力意识,使校方与教师的信息沟通更加畅通,让校务公开更加透明。然而,“我国高校的部分领导对网络监督这一新的舆论监督方式缺乏科学与正确的认识,对网络暴露出的高校腐败行为、高校学术不端行为、高校发生的突发事件等问题,缺乏妥善处理和化解危机的能力,使高校的形象受到损伤。”[5]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大学和大学领导层没有正确认识到网络媒介对教师有序参与大学治理的影响,没有正确认识到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的网络问政是畅通教师表达校情民意渠道、提高领导办学治校能力、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大学应正确对待网络媒介对教师有序参与大学治理的影响,并提供制度保障。

互联网已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社会的政治生态环境,网络已成为一种新的人类活动空间,一个新的社会场域。教师利用网络媒介有序、适度地参与大学治理活动,对大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大学应对此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规范教师的网络行为,对教师的网络舆论积极主动地作出回应,提高教师通过网络媒介有序参与大学治理的效果。1.面对教师利用网络媒介有序参与大学民主管理,大学必须从被动应付走向积极应对“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公众参政议政的愿望和意识与日俱增。但是受到自身条件和能力的限制,公众不可能直接去参与监督公共管理中的政策和措施,同时也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和意见直接传递给其他社会公众,而媒体提供了沟通交流的现代化工具。……人们开始习惯于诉诸媒体,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公开发出呼声,以此影响舆论,影响决策者的决策过程。”[6]网络作为新媒介,它成为人们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教师适时地利用这一平台,发表对办学治校的意见,建言献策。大学领导层应充分认识到网络媒介所带来的对教师民主参与管理形式的变化,充分尊重教师的网络舆论的自由,并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加强对教师网络行为的引导,树立主动接受教师网络舆论监督的意识,变被动应付教师网络监督为主动接受,积极利用网络监督来推动大学各项事业的发展。2.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大胆探索网络管理方式,提高办学治校的能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这些话看似平常,却蕴涵着执政者在人民面前必备的谦卑。从总书记与网友在线交流到总理通过网络问政于民,再到省级官员问计于民,我国网民问政、议政蔚74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然成风。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学的管理者也应积极利用网络办学治校,大胆探索大学网络管理的方式;必须提高运用网络服务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能力,正确对待教师在网络中提出的各种意见。“教师在高校治理结构中能否赢得独立自主的地位,并通过平等和民主对高校治理模式进行改造,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学术生命和价值功能。”[7]作为大学的领导者、教师都必须努力做到同志所提倡的“网络问政首先应该是平等地问、虚心地接受,不计态度、不问来历。……第二是要负责地答,问什么问题都要真心地问,答都是要负责地答,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第三是认真地办、系统地理,不马虎,不就事论事,不能只是问,问了之后还是要办的;要系统梳理,就是从网民的意见中理出来带有倾向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去完善制度、法规、工作措施。”[8]只有这样,教师利用网络媒介来有序参与大学治理、行使民主权力的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大学领导者才能通过网络架起与师生直接沟通的桥梁,才能通过网络了解校情民意,汇聚各方办学智慧,把网络作为办学治校、改进工作的新渠道。3.大学应创设网络虚拟社区,使之成为了解掌握校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大学要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其根本前提是各项措施、决策必须符合校情民意。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民主决策的主要途经是制定决策的领导采取召开座谈会、找相关人员面谈听取意见、领导开会集体讨论通过。这种决策方式从表面上看是走了群众路线,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但大学的一项决策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传统的征求意见的面相对受到限制,或许不能倾听到更全面的意见、了解更多的情况,从而造成一项决策不那么科学正确合理,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或危害。而网络的普及可以解决传统决策征求民意中所存在的不足,对决策的民主科学,保障决策正确有效的贯彻执行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大学可以创设网络虚拟社区来更全面地了解校情民意,为学校发展服务。网络虚拟社区并不是一种虚幻的东西,它已成为一种实在的、真实的社会形态,它体现了人们相互间的社会关系。但必须看到网络虚拟社区并不是一个“理想天地”,它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大学在创设学校网络虚拟社区时,一是要建章立规,保障教师学生网上虚拟行为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要加强对教师学生网上虚拟社区的道德教育,消除网上信息污染和网上失范现象,杜绝网上群体事件发生;三是大学领导要提高民主意识,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力,对网络媒介反映出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而不能采取回避、对抗的方式。对网络媒介不能敬而远之,而应积极利用,勇于应对,善于应对,让网络媒介为我所用,成为大学发展的推进器。要让大学的网络虚拟社区真正成为教师发表意见、建言献策,民主参与学校治理的载体,成为学校领导了解校情民意,与师生沟通的重要渠道,成为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