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探析

时间:2022-11-21 09:34:18

云南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康养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逐渐兴起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同。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云南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康养旅游的概念,与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的契合;探讨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云南实际及康养旅游产业的特点,分别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云南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与产业整合,促进康养旅游产业有序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康养旅游;产业发展;问题;路径;云南

康养旅游的兴起,起源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具有时展的必然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升级,人们追求健康的出行方式、消费方式和宜居的生活环境,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康养旅游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和认可,但在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面临一些困惑。由于核心概念尚不清晰,学术界难以解决实践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探讨如下。

一、康养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康养旅游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旅游方式,学术界对此概念有不同的认识。崔晓燕认为,康体养生旅游是指旅游者通过旅游六大要素既满足自身游览观光、休闲度假需要又能达到强身健体、陶冶心灵目的的一种专项旅游[1];王赵认为:康养旅游概括来讲即为健康旅游、养生旅游,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基础上,结合观赏、休闲、康体、游乐等形式,以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复健等目的的旅游活动[2];任宣羽认为,康养旅游是以良好的物候条件为基础,以旅游的形式促进游客身心健康,给游客增加快乐,以达到幸福为目的的专项度假旅游[3]。《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把康养旅游定义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2018年2月5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联合了我国首本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指出,与一般意义的“健康”、“养老”、“养生”和“疗养”等概念相比,“康养”是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概念,涵盖范围广阔,与之对应的康养行为也十分宽泛。康养既可以是一种持续性、系统性的行为活动,也可以是诸如休息、疗养、康复等具有短暂性、针对性、单一性的健康和医疗行为。因此,康养旅游就是将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旅游行为有机地融合起来,为游客带来身心愉悦的体验,从而提升游客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康养旅游并不是单一的健康、养老与疗养,也不是简单地将健康与旅游相加,而是将健康与旅游系统有机地融合起来的一种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康养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业产业,可以实现资源的异地供给。康养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借助良好的产业形态与平台,除了满足本地人的需求外,还可以满足异地康养旅游的需求,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涉及到健康养生、养老、旅游、运动休闲、娱乐、文化等多个方面,倡导生态、环保、绿色、节俭的理念,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通过科学的管理理论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康养产业有利于树立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树立生态消费理念,与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相契合。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日益增长,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已不局限于治疗,而更多的体现在预防、治疗、修复、理疗、康养相结合。这些需求的变化,归根结底就是人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康养旅游产业要求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保护和合法合理地开发利用,将这些优质的资源融入养老、养生、运动、休闲、理疗、娱乐、旅游等过程中,促进人的身心愉悦、人与人的友好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康养旅游产业蕴含着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契合了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整合,产业整合、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必将成为我国又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云南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份,由于生物多样性、气候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具有非常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中草药资源、地热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为云南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云南省康养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来看,虽然云南具备一些发展优势,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云南地处西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很多乡村交通条件不便利,与东部及南部沿海城市相比,在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上相对滞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康养旅游产业政策法规相对滞后。由于我国康养旅游产业概念提出时间不长,产业发展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政策预见性和行业指导性作用。全国各地的发展都处于探索之中,云南也不例外,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土地管理政策,很多企业在土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很多,审批手续不好办,审批时间长,政策模糊;二是财税金融政策,康养旅游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虽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是由于目前产业发展还不成熟,投资风险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导致企业家融资困难。三是人才支持政策。康养旅游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刚刚起步,不管是专业技术人才还是经营管理人才都很稀缺,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最为稀缺。而且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和发达地区相比,在人才争夺大战中缺乏优势,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才优惠政策措施,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二)康养旅游产业基础设施供应不足。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集旅游、健康养生、医疗保健、养老、运动休闲、文化等于一身。云南康养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总体供应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云南地形复杂,相比发达地方来说,公路与铁路建设相对落后,出行成本较高,物流成本高;二是医疗条件与医疗设施严重不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大型的商场、超市等配套不足。基础设施供应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康养旅游的质量,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会增加消费成本,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满意度,从而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与投资信心。(三)康养旅游产业人才资源匮乏。由于云南经济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在人才集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对多家康养产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调查显示,处于省会城市和州市一级的人才相对集中,而在县级城市的企业则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由于康养旅游产业涉及到保健、养老、养生、医疗、运动休闲、旅游、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非常匮乏,而具备相关专业技术背景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更加稀缺[4]。究其原因,由于康养产业刚刚起步,发展时间短,人才积累不够,人才供给总体不足且分布不均衡。与发达地区相比,云南整体工资水平不高,相关生活配套措施跟不上,信息相对闭塞,在人才争夺大战中处于劣势。(四)康养旅游产业经营同质化程度高。从云南省的发展来看,康养旅游产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康养旅游企业是从房地产企业转型过来,大多数企业仍采取依托房地产的经营模式,通过销售房子和出租房子的形式营利。经营的产品单一,产业链延伸不够,地区之间、企业之间战略趋同,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五)康养旅游行业标准缺乏统一。由于康养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产业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没有成熟的行业标准,会给企业与市场带来发展的盲目性。首先,如果没有市场准入门槛,企业没有对自身的实力与条件进行充分系统评估,容易出现盲目投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其次,由于缺少行业标准,康养旅游企业的发展缺少方向引导,没有规范可能会导致恶性竞争,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

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云南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对云南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准确定位,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云南跟其他发达地方相比,有优势与劣势,如何取长补短,抓住自身的优势,凸现特色,可以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企业层面三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政府层面。1)在国家战略背景下,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积极思考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在资源、科技、政策、人才、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打破部门界限,促进资源整合。通过招商引资、对外合作等方式,加大对道路、高端医院、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形成合力,促进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强云南康养旅游产业的造血功能[5]。2)要解决目前人才短缺问题,制定相应的人才集聚优惠政策,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增强人才集聚的吸引力。加强政企合作、政校合作,加强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培养,大力提高康养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3)制定康养旅游行业标准,规范发展。康养旅游行业应该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但必须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一是防止一窝蜂、滥竽充数、盲目发展、恶性竞争。政府应尽早进行统筹规划并出台行业标准,对准备发展康养旅游行业的企业进行评级和分类,可以避免企业少走弯路,浪费资源。二是先行先试,选择条件较好的企业开展试点示范,探索建立云南统一的技术标准,确保云南康养旅游产业健康发展。4)做好总体规划。根据云南省各个地州的气候、资源、文化、经济发展水平来统一规划布局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好各个州市的发展重心。构建高端旅游文化产品体系,推进旅游文化建设从传统景区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旅游文化产品从观光型为主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为一体的复合型产品转变,引导旅游文化消费者从单一性低层次消费向多样性高端化消费发展。针对每一个板块的重心,整合资源,避免同质化太高,可以划分为如下板块。一是森林康养旅游产业板块。腾冲市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0.7%,空气质量良好,负氧离子平均含量每立方厘米3827个,最高达38000多个,PM2.5小于10,称为“天然大氧吧”。西双版纳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是部级生态示范区、部级风景名胜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成员,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6,野生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森林覆盖率80.8%,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普洱市年负氧离子含量在七级以上,森林覆盖率超过67%,有2个部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缩影,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称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享有“绿海明珠”、“天然氧吧”之美誉。德宏全州森林覆盖率68.8%,境内物种资源丰富多样,素有“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之美称。临沧市森林覆盖率达65%,是目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避暑避寒、宜居宜游城市。上述这些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气候温和,空气质量高,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二是度假旅游产业板块。昆明有呈贡花卉产业园、翠湖、滇池;玉溪有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曲靖有罗平百万亩油菜花海,世界第一高桥———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中国最美瀑布群———九龙瀑布;怒江州拥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部级风景名胜区、高黎贡山部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最美大峡谷等多项桂冠,享有“自然地貌博物馆、生物物种基因库、人类文明处女地、民族文化大观园”等诸多美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大理苍山是部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与洱海珠联璧合;丽江市的玉龙雪山和老君山、泸沽湖,金沙江流经沿线景观独特,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长江第一湾、虎跳峡和宝山石城;迪庆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世界上最深的峡谷虎跳峡,有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仙人遗田”白水台,有中国纬度最低的现代冰川明永冰川,有“高原名珠”碧塔海,有康藏十三林之一的噶丹•松赞林寺,还有碧壤峡谷、哈巴雪山、萨马阁、千湖山、依拉草原、尼汝林区、茨中天主教堂、达摩祖师洞等旅游景区景点;昭通境内有部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级旅游资源大山包国际湿地公园,以及国家4A级景区水富西部大峡谷温泉、小草坝等景区景点,是旅游休闲、康体养生的最佳目的地。三是中医药疗养资源旅游产业板块。据最新文献统计,我国有傣药资源1077种,包含植物药1053种,动物药18种,矿物药6种;超过90%以上的傣药植物产自云南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历史上傣族和外来文化的交流也大大促进了傣族传统医药资源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傣药来源大体可分为:纯傣族药占50%,傣、中医通用药占30%(包括南药),各民族通用药占15%,外来药占5%。外来药主要为印度传统药、西方传统药,如西洋参等[6]。三七为传统名贵中药材,享有“参中之王”、“金不换”等美誉[7]。研究表明,三七对血液、心脑血管、神经、免疫、代谢等系统相关疾病防治均有确切效用,目前常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类疾病[8-9]这些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地开发拓展。近年来,国家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云南省可以抓住这个发展机遇,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结合资源优势与产业特点,将医疗与养老与养生、旅游相结合。四是文化资源旅游产业板块。玉溪市以“牛虎铜案”为代表的青铜文化、聂耳文化;曲靖的爨文化、铜商文化、“南碑瑰宝”爨宝子碑、“神品第一”爨龙颜碑、铜商古驿道等名胜古迹,享有“独步南境、卓尔不群”的美誉;普洱市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的象征,是彝族传统中最为重要、最盛大的节日,2005年“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被列为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文山州的祭龙节、花山节、跳宫节、长伞舞等、盘王节;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古城于1997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纳西东巴文化,包括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等,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昭通自西汉至今,形成了介于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古滇文化之间而又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和区域特色、复合多元的“朱提文化”;沧源佤族自治县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是著名的“世界佤乡”,是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和“金海棠”奖颁奖活动的永久举办地,被誉为“亚洲微电影城”。善洲林场、老山爱国主义者教育基地都是有名的文化旅游资源。五是温泉康养旅游产业板块。温泉康养旅游是旅游者以温泉资源为核心载体,以独特的自然及人文风情、特色的历史或地域文化资源为依托,体验温泉水疗、感受温泉特色文化、康复疗养、养生、休憩、度假等一系列与温泉相关的休闲活动的总称。温泉可用于医疗和提取矿物资源,泉水可用于水浴,也可以进行天然蒸气浴,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均有较显著的疗效。云南省有较好的区域地热背景,全省除相对低热的滇东南外,其余地区远高于中国其他绝大多数省区和全球平均热流值,因此大部分地区在1km深度范围内都可以获得40℃或温度更高的地热水。根据云南省温泉与水疗行业协会的调研资料统计,全省温泉约1300处(未列人工开采井),约占全国温泉数的42%,数量居全国各省区之首,是我国地热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此外,云南热水井数有230余口,地热田或地热异常区9处,加上利用温泉水,全年地热水开发利用量7569.5万m3,居全国首位。虽然云南是温泉资源丰富的大省,但是要进军温泉强省还需在许多方面进行提升,在云南温泉企业的集群规模、产业化程度上提高,重视顶层设计,建立多规合一,多部门融合的政策和规划等[10]。(二)社会层面。1.培养公民意识。要加强舆论引导,牢固树立生态理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是客观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发展理念,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行动方案。广大社会公众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对政府执法行为和企业行为充分发挥监督和检举作用。2.提高公民自觉行为。要正确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与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在视察云南时,提出云南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只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建设与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一味地只注重经济利益,轻视生态效益。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每一位康养旅游产业的经营者、生产者、服务提供者、消费者,都应该有这个意识且付诸行动,依靠全社会齐心协力的努力,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三)企业层面。1.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经验。浙江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杭州开元森泊度假乐园引入流行欧洲的短期度假生活方式,创新研发“酒店+乐园”一站式休闲度假综合体,以“大自然”为原点,包含“精品度假”与“奇趣游乐”两大核心板块,建立了一个集住宿、游乐、餐饮、商务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度假综合体。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针对管理型人才,采用开元“3+1”人才培养体系:未来之星、中层接班人、后备高管和培养高层管理人员(总经理);此外有专门的技术型人才培养通道,如高级宴会服务师、首席礼宾司的培养。又如浙江蜻蜓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由上市公司九阳股份的四位创始人联合专业管理团队,共同打造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养生服务企业。青蜓健康旗下运营的第一个示范基地———江南养生文化村,是一个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健康管理科学体系有机结合,并实现持续健康管理的落地服务项目,是由国家开发银行发展基金投资的健康产业项目。江南养生文化村项目设有江南•青蜓菁舍度假中心、江南•友伴长住颐养公寓、江南国医馆、南鼎泰健康管理中心、江南睡眠及心理管理中心、江南传统与现代康复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版块,将养老、养生、休闲、医疗、餐饮、娱乐、运动、旅游、公益教学整合起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集旅游、产业服务、科研于一体,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凸现云南的优势与特色。在康养产业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康养旅游产业的规划。只有立足云南的具体实际,思考云南旅游资源与地域优势,凸现优势与特色,才能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3.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一是通过召开云南康养旅游产业新闻会、学术研讨会等传统途径,大力宣传云南康养旅游产业相关品牌。二是利用新兴网络媒体传播渠道,借力“互联网+”开展新媒体营销。4.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力度。人才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在人才集聚方面处于劣势,不管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还是专业技术人才都非常紧缺。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力度,营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与日俱增,康养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同,它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针对云南康养旅游的区域化研究较少,研究结论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一是对于康养旅游的概念的理解值得斟酌;二是对云南康养旅游产业的现状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三是对云南康养旅游产业的路径研究是否恰当。由于调查的样本普遍性和代表性不足,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还需进一步的深入调查研究,进行科学论证。

作者:朱建定 杨学英 杨正伟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