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3-16 11:43:11

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为企业提供价值引领与统筹规划,对强化企业控制管理至关重要。区块链技术可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信息化与平台化的技术环境,有利于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内部预算信息不透明与信息失真问题,迫使企业借助区块链技术优化全面预算管理流程,提升成本控制水平。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实体层、感知层、区块链层、应用层四个层面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并针对编制预设、战略统筹、具体执行、评价反馈与组织规划五个流程提出具体优化建议,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完善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区块链;会计;流程优化

一、引言

伴随着世界产业与科技革命的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成为世界各大经济体集中投入与管理创新的必备工具。区块链集成多项信息技术,具备加密算法、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与数据存储等特征,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管理的一大主流应用技术。此外,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区块链+”概念,指出通过“区块链+会计”可防止企业财务造假,有利于实施更为科学、客观的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局通过腾讯公司实施了《区块链发票通用技术框架》,实现“区块链+会计”第一次创新应用,验证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可行性。故结合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成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效益的根本所在。

二、基于区块链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可行性分析

(一)信息公开透明性。区块链技术特征之一是信息的公开透明性,且能够对任何层面数据信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对于企业制定资金预算方案、执行预算方案、评估预算方案等阶段的数据信息,区块链技术都会记录在案。在特定时间与区域范围内,进行公开化处理,保证政府、行业机构、社会场所、用户与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一方面,区块链技术方便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内部信息流动与应用,提升社会信息应用能力。(二)信息安全保障性。企业应用区块链技术需要掌握51%以上的数据信息节点内容,否则将无法操控修改网络信息。这使得区块链本身可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1]。针对新输入区块链节点中的数据信息,需经过验证,若出现虚假信息的输入则会被阻挡在区块链外部。且区块链每个阶段都会将行业链需要的数据信息形成私钥,对需要查看节点数据信息的行业链发送公钥,确保信息安全。另外,区块链非对称加密技术也能够保护每个节点数据信息的隐私,保证行业链发展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一方面,企业在制定预算方案过程中,若出现不合理情况,将不允许通过区块链向各部门公开展示。另一方面,若相关部门想要查看企业资金流向,将通过识别部门所处节点发送公钥,避免信息泄露。(三)信息可追溯性。区块链本身会拥有一个分散的数据信息库。信息库里记录了输入输出区块链的每份数据信息。其中,这些数据信息所处的区块都带有时间戳,详细记录信息录入时间。且保证企业各个部门能够按照时间顺序查询搜索到每一节点的所有数据信息,实现每份信息的追踪记录。具体而言,区块链分为私有区块链、联合区块链与公有区块链三种形式,每种形式的特点如表1所示。其中,联合区块链集合了私有区块链高度集权化与公有链高度开放化的特点。联合区块链中某群体内部会指定多个预选节点为记账人,所有预选节点联合决定任一区块的生成。而且,其他接入节点可以参与每个区块的交易,但不参与记账过程。所以,任何人均能够利用区块链开放API进行限定查询。这样就会保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信息的可追溯。(四)信息去中心化。以支付宝为例,通过中心化机构实现了交易过程的线上线下确认,却涉及交易隐私、信息安全与数据泄露滥用问题。区块链去中心化、去中介的特征则解决这一难题,简化了双方交易流程,确保用户信息安全。传统企业预算管理需要中心机构,而区块链技术将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分解,可去掉财务人员的中介环节,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例如,企业制定某一部门资金花销预算方案,需要相关部门确认。其中,该预算方案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区块,方案传递于相关部门后便产生一个链条[2]。在这之后,该方案记录在册并按层级上报便形成一个区块链。去中心化则是去掉企业核心财务部门这一中间环节,简化整个业务执行流程。

三、基于区块链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

随着信息化时代快速推进,现代企业为使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具备实时化、集中化与共享化特点,需对数据进行大量收集、储存与分析,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其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预算管理既受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支持,也借助区块链技术帮助企业实现内外部各项功能多维度预算与估算。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企业能够将各部门数据汇总到区块链平台[3]。区块链技术能够将企业预算管理数据设置为统一语言、统一数据结构、统一指标与统一计算逻辑。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面预算管理架构下,企业可设置一套集团层面统一的预算管理体系报告指标库。该指标库中包含了企业决策部门类、业务类、数据类等指标,为后期预算管理体系构建提供了规范标准。同时,将企业预算管理数据信息录入区块链中,管理者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随时查看调用区块链上各项指标,形成决策需要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这种方式极大增强了企业预算管理的针对性与相关性。在图1基础框架之上形成如下具体路径:第一,借助体系初始架构实体层建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平台;第二,通过体系架构感知层将企业全民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评价等业务流程实现标准化;第三,依托体系架构区块链层,搭建数据挖掘与处理分析的服务器集群,助力企业全面预算数据分布式处理与弹性计算,实现整个体系架构联动运行;第四步,利用体系架构应用层,围绕企业内外部环境搭建全面预算基础数据信息仓库,进而贯连整体架构,实现系统联动运作(见图2)。(一)实体层:智能核心模块。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是充分基于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与去中心化特征,搭建起信任、高效、科学合理的运作架构。其中,实体层可称为全面预算编制层,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平台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包括预算目标实施、预算流程规范、预算方案。实体层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目标信息、流程信息及方案信息三方面内容。(1)预算目标。企业预算编制可被看作是指定的预算目标以及企业预算管理的方向。预算目标是实体层运行的关键及企业实施预算时所需的关键信息流。因此,企业预算目标必须以发展方向为基础,在分析市场相关环境信息后,根据发展状况反映未来发展战略,通过有效结合具体经营战略,最后明确未来发展方向。这些目标的实施与制定都会被全部保存到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让决策者及时了解企业项目编制实施状况,助力管理者更好的经营公司。(2)预算流程。区块链技术背景下,根据预算管理系统中组织结构,企业可以调整构建综合性预算管理模型。考虑不同部门要求重新定义预算表与预算方式,及不同项目所需预算不一,企业重构与优化项目间预算流程,减少无价值的连接,提高预算流程效率。基于此,企业将最佳预算流程实践上传至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并进行巩固,以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内部,将治理战略放在预算流程规划中,能够促进企业预算流程的顺利实施。这种状况下,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联合推进预算流程制定,再由管理层批准执行,最终形成上下循环的闭环预算流程。(3)预算方案。若企业自下而上实施预算工作,则会要求相关部门自上而下制定预算计划。由于企业发展表现出多元化、集团化特征,促使制定出来的预算方案更好反映企业运营所需多元化模块与相关业务,形成差异化流程与分支形式的预算。这就容易导致企业业务流程与预算出现分离现象。企业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输到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并将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保存于预算方案中,以此更好地满足多元化业务运营以及多模块发展需求,动态转变预算准备工作。(二)感知层:战略关键模块。感知层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甄别并筛分进入区块链中的各种信息,实现有选择的传输数据信息,有效控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数据量;其二,能够对进入区块链的数据信息进行补充。因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可实现全过程监控预算执行。且借助区块链技术,企业各部门运行环节被高度集成,期间预算执行也被全程监控,并共享甄别预算实施过程中的各类信息。(1)预算审批。区块链技术标准化审批是实现企业预算授权的基础条件。首先,责任人需要负责审批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其次,避免出现反复批准或越权批准的非常规问题。最后,公开透明查询预算审批流程,并对其展开实时跟踪。若审批中出现差错,企业需要转移审批权限,进而根据预算指标测量结果制定相对应的应急方案,提高审批效率。(2)预算控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以预算实施为依据和前提。其中,企业利用区块链技术强化与分析预算管理,并借助最初预算作为年度预算管理的目标。企业也需注意预算控制中的每个细节与风险节点,实现各类型风险的监控与控制,且将多种预警指标添加到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中。最后依据各类风险特征制定不同预警指标以及对应解决方案,强化内部风险控制。(3)预算分析。由于无法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形势,企业初期预算过程会出现多种差异。为缩小运营与预算之间的偏差,企业需要不断制定预算方案,分析预算数据信息,利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对诸多数据进行存储。根据系统中数据信息,企业能够随时了解各部门预算实施情况,进而科学分析与调整该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4)预算调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准确预算编制,但数据本身存在不完整、环境复杂等特征,导致预算编制受到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极大,易出现较大偏差。而在实际预算编制中,企业及时反馈理论与实际中的差异,制定动态预算调整措施,提高预算制定合理性,实现企业预算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体系在区块链技术下的框架结构如图3所示。(三)区块链层:业务基础模块。区块链层的核心作用是借助加密算法、时间戳等技术,处理项目工程的管理数据,并通过P2P网络扩散上传数据,促使每一个数据节点都可以存储区块链的所有数据。当区块链层实现分布式存储后,可利用各节点数据的共识机制,保证数据信息安全与共享。区块链是由诸多加盖时间戳的交易区块构成,每一区块都包含本区块的数据哈希值与其中一区块地址。这些区块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创世区块到最新区块完整主链,接着组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数据结构。区块链以企业预算管理记录数据为基础,按照数据先后顺序加密保存,确保这些数据不可更改与伪造。企业可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区块链平台开展项目预算,所产生的预算管理信息、区块号等信息以区块方式,打包记录在区块链信息管理平台。信息需求方根据身份查验后获取授权,以此查询相应数据信息,为企业预算管理提供真实可靠信息。(四)应用层:智能交互模块。应用层是企业在进行信息交流与查询时,通过区块链层处理后进入应用层,从而确保信息间的共享与合理应用。应用层包含企业预算管理主管、相关监管与内部参与等部门。企业预算管理主管部门拥有完善的管理职能,也能够确保预算管理过程中各数据信息及时传送。针对各大主体,企业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实现系统自动对预算执行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最典型的特征是通过将业务与预算有机结合,形成整合战略、绩效和预算的全覆盖控制机制。通过预算评估,激发各预算机构的主动性,实现科学有效的预算控制与管理。因此,在应用层基础上,建立一个合理的预算评价体系,保证预算的控制与执行。从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两个层面对预算管理展开评价,评价体系如图4所示。过程评价层面。企图4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评价体系业预算控制人在执行预算评价过程中,将企业管理活动与相关业务活动产生的数据信息纳入到区块链平台并及时输入。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层面。在预算执行结果评估过程中,从客户、运营、增长与财务四个指标出发,比较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同平均值再次比较,接着对比企业所在行业与竞争对手的各项数据,评价预算执行结果。

四、基于区块链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流程优化

流程是多个活动与成员进行有序组合形成的结果,包括活动内容的先后顺序、行为的具体发起者与相关行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面预算管理流程是企业实施标准化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对流程进行优化与设计,企业能够更好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核心作用,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一)编制预设层面:构建全面预算编制平台。PDCA循环具有阶梯上升与动态循环的特点,能够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流程的实时、动态、有效及可行性。借助此理论对基于区块链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分析,形成一种新型的、基于区块链的全面预算编制平台。基于此,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并在借鉴PDCA循环理论的基础之上,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优化设计对应分为(见图5):预算目标确定、编制与汇总(PLAN)、预算执行与控制(DO)、预算检查(CHECK)与预算考评(ACT)这四个环节相互衔接、作用与关联,形成一个完整闭环系统。通过借助区块链技术手段,企业预算管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具备双向性,可以随时随地开展预算分析、预算目标确定、预算编制等各个环节。区块链技术为企业前面预算管理目标确定、编制、执行、调整、控制与汇总提供了充分科学的技术支持,也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为此,企业在开展项目工程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在实体层上积极借助区块链与信息化技术,促使预算编制工作实现高效运作。企业通过借助PDCA循环理论,搭建区块链技术的全面预算编制平台,将需要实施预算编制的项目方案与图纸通过立体三维方式展示出来,保证预算编制人员能够更直接明晰项目资金流向。在该编制平台上,相关人员需要及时更新对应数据,确保数据实时共享。编制人员通过借助编制平台了解预算编制的基础数据,落实项目的总体费用及为实现最终预算编制奠定基础。最终利用全面预算编制平台,可为编制人员提供一个数据流动共享与查询的基础环境,促使企业能够实现精准编制,提升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二)战略统筹层面:实现“技术+制度”深度融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中感知层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并筛分各类信息,保证数据信息准确性。在该层面上,实现“技术+制度”深度融合,可有效执行各项预算工作。一是实现预算管理主体多元化。基于区块链技术,企业可借助“异体监督”,构建各部门民主化与多元主体参与的预算管理体系,保障各部门职能充分发挥。二是保障主体地位独立平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机制,企业各部门应根据自身优势,设计本部门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方案,以说理与互证的方式说服决策者,从而营造更加有序、稳定的企业内部发展环境。在区块链之中,部门之间能够按照不同区块层划分权力运行机制与合理把控预算时间,提升预算管理效率。在“技术与制度”融合发展背景下,既可以规避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带来的数据不公开、不透明弊端,也能够有效解决权力等级不明、暗箱操作等问题。且能够帮助企业解决机制与技术双重困境,实现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的民主化、透明化与法制化。(三)具体执行层面:“三链”技术联用。企业若想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三链”作用,需要立足于区块链层,将技术因素与制度因素有机结合,从而建立新型全面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一是引入“私有链”实现服务对象特定性与内部性,可并用于企业单一层级或单个部门内部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二是引入“联盟链”实现结构多中心化特征,其参与主体、交易需经过联盟中成员提前确认。“联盟链”要求成员较为固定,且各成员主体需具备实体性。将“联盟链”用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中,能够防止因“条块分割”导致信息交流不顺畅、合作困难与标准差异问题。三是引入“共有链”实现去中心化、安全最大化与保护隐私的特点。基于“共有链”,能够形成多元监督主体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调动不同部门参与预算体系构建的积极性,实现科学合理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引入“共有链”能够平衡每一网络节点的权利,实现各个部门间权力制约,避免企业决策出现“一言堂”现象,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四)评价反馈层面:设立科学有效的预算评价与反馈机制。企业借助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应用层,能够更好实现各部门人员间友好的交流与互动,形成科学有效评价与反馈机制。这需要企业人事部门、政府监管部门与管理层形成合力,共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业绩考核制度。例如,考核采购部门通用指标与预算相比,选取采购成本降低百分比、供应商目标账期等完成情况。考核销售部门常用指标与预算相比,选取实际销售收入完成率、应收账款逾期率等完成情况。且针对预算评价工作人员的考核,应具体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奖励金额与占比,调动员工预算执行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预算评价与反馈机制作为企业全民预算管理工作闭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应根据区块链技术中多元主体设定与执行科学合理业绩考核制度,形成有效预算评价的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全员预算管理理念与参与意识。一定程度上为推动区块链技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五)组织规划层面:强化财务人员专业能力。若想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高效运作,不仅需要具有专业财务知识与区块链技术的人才,还需建立熟悉全流程预算管理的预算组织结构。要想保证基于区块链技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实施,企业管理层与财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区块链技术、预算管理相关内容,财务人员需要熟知预算管理指标的各项作用及计算过程。第一,财务人员需充分了解区块链技术价值驱动因素,确定区块链各层级指标内容,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计算。第二,区块链技术涉及项目层次较多,专业性较强,区块链技术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相较于传统以利润作为考核目标的预算体系,更关注多元主体参与企业预算支出、投资报酬率、净利润等指标。财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充分了解其相关知识,更要全面把握其对公司各项经济活动的影响。第三,企业通过培训与提高薪资待遇等方式,不断强化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内容方面具体应包括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以及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的知识,促使其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薪资待遇方面,企业可通过出台良好薪资福利机制与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吸引高素质、综合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进入企业。企业组织体系的优化设计是企业有序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除了要提高财务人员的基本认知能力以外,也需要建立一个面向流程的组织结构,形成一支业务过硬的预算队伍。在导入区块链技术后,为了更好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应当搭建一个包含预算管理委员会、管理办公室与执行责任中心的三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见图6)。

五、结论

伴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新诉求。企业管理者逐渐开始利用精准的控制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管理。区块链技术能够以智能化管理方式,摒弃传统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促使多个业务节点与技术相互衔接,构造形成一个全新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该体系作为一种全新管理方式,对于企业财务核算至关重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结合企业各预算部门,优化内部预算全流程链条,引领管理人员走出繁重经费立项与成本核算工作,打通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而基于区块链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优化是借助新兴技术,优化内部财务流程,促进各预算流程实现高效运作。各流程优化运作,理顺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过程,在规范化管理中实现高效财务考核,真正服务于各应用企业。

参考文献:

[1]陶东平.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6):4-4.

[2]王化成,陈妤琨,陈占燎.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以铁路运输企业G集团为例[J].会计之友,2020(11):10-18.

[3]孔令一.大数据云会计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17(13):54-56.

作者:杜素生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