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时间:2022-03-17 02:37:57

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逐渐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而生态旅游,自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兴起后,便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然而,生态旅游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如何使生态旅游长期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矛盾以及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亟待解决。

由陈格所著的《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书,从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入手,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科学系统地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书共设有八个章节。第一章: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论,主要介绍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演变、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任务、内容和方法。第二章:生态旅游及其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生态旅游的特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启示和生态旅游的系统。第三章:生态旅游者,主要介绍了生态旅游者概述、生态旅游者的形成以及生态旅游者的行为和保护行动。第四章:生态旅游资源,主要介绍了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我国的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及其利用。第五章:生态旅游环境,主要介绍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及其保护措施。第六章:生态旅游规划,主要介绍了生态旅游规划的作用和意义、生态旅游规划的制定依据、生态旅游规划的技术体系、生态旅游规划的支持和保障体系、生态旅游规划的编制以及生态旅游规划线路设计案例。第七章: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主要介绍了生态旅游管理的相关概念及其科学化管理。第八章: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主要介绍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行政保障以及保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国外的生态旅游,最早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而我国的生态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自诞生之日起,生态旅游就以旺盛的生命活力蓬勃发展,现已成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新系统。生态旅游发展近三十年来,虽然至今还未有清晰明确的概念定义,但是,人们对此已经形成了一些共性的观点。综合来看,生态旅游有以下六个基本特征:第一,生态旅游实践活动以大自然为载体。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即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和繁衍活动,都需要大自然的供给。新兴的生态旅游实践活动,同样需要以大自然为舞台。第二,生态旅游实践活动蕴含着高雅品质。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具有必然性,更具有应然性。生态旅游虽然仍以大自然为载体,但是其品质趋向于高雅,具体表现在旅游者精神与物质的满足和享受,即旅游者在生态旅游实践过程中可以拥有高雅的精神与物质体验。第三,生态旅游实践活动以现代生态学为开展的基本依据。近代,许多破坏自然环境的人类活动层出不穷,严重地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旅游,以生态学为依据指导旅游实践活动,强调生态规划的整体性、和谐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开放性,是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旅游体系。第四,生态旅游实践活动强调旅游责任。生态旅游的旅游责任是指,一方面,旅游者、管理者、经营者三个群体,不仅要发展旅游区的经济,更要维护生态旅游环境资源;另一方面,当地政府、社区等也应承担起保护生态旅游环境和维护生态旅游氛围的责任。第五,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环境及其衍生的人文生态。基于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人文生态以自然环境为载体展开,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二者共同构成了生态旅游的对象体系。第六,生态旅游实践活动重视环境教育。生态旅游是基于传统的旅游模式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传统的旅游模式,往往造成对环境的极大破坏,旅游实践活动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恢复旅游环境,运营成本的提高也造成旅游者消费的提高,最终导致旅游者的不满,陷入恶性循环。生态旅游,不仅要求旅游实践活动管理者和经营者重视环境、保护环境,而且还强调旅游者群体的环境意识,要求其自发保护环境。基于生态旅游具有的上述六个基本特征,究其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可持续发展”始终贯穿于生态旅游的全过程。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于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并不是只追求经济效益的提升,而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载体的环境、社会、文化等的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生态旅游环境破坏严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利用,过去几十年,我国旅游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生态旅游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一度成为影响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罪魁祸首。一些旅游景区大兴土木,破坏生态旅游环境的原生状态,使得自然美大打折扣。第二,生态旅游标签化。生态旅游,其根本在于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力争通过旅游经济的发展回馈旅游环境,真正做到开发一方土地,造福一方土地,追求发展的整体性和长期性。然而,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却存在着生态旅游标签化的情况。一些地区和景区,只是把生态旅游当作“幌子”吸引游客,仍旧采用传统旅游模式,造成生态旅游的畸形化发展。显然,这一做法只追求短期效应,对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第三,旅游者满意度不够。从旅游者角度出发,生态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旨在于忙碌生活之余,回归自然,释放自我,愉悦身心,从而获得精神与物质的高度享受。然而,当前的生态旅游现状堪忧:生态旅游环境遭到破坏,生态旅游管理者的粗放式运营,过度追求经济回报,这都使得生态旅游者满意度不足,生态旅游往往流于“一次性消费”。第四,当地人未真正参与。正如《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书所述,生态旅游应是生态旅游者、环境、资源、管理和经营者的有机统一,需要各方的有机参与。然而,从现状来看,由于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人的资源利用,加剧了生态旅游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当地居民的矛盾,导致景区当地居民积极性不够,未真正参与到生态旅游的时间活动中。

结合《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书和上文所述,我国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面对现存问题,并针对现实问题,努力寻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法。第一,深入开展宣传工作。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很多旅游者、旅游管理者等对此还不甚了解。因此,相关部门应要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倡导“绿色旅游”,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旅游舆论氛围。第二,强化和完善管理体制。当前,生态旅游的管理相对混乱,还未形成系统全面的管理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相关政策构建先进的生态旅游管理体制。与此同时,我们要对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系统规划,因地制宜,从差异性着手,探寻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方案。第三,努力打造当地的生态旅游特色。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各地景区应积极探寻本地区的生态旅游特色,让生态旅游者体会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与民俗习惯,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真正促进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发展。第四,加大生态旅游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兴旅战略。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应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兴旅战略。建立一套系统的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信息平台,以加强对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资源的监测与预报,优化生态旅游管理。第五,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管理与运营者、生态旅游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其中,生态旅游管理与运营者至关重要。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相关就业门槛,充分的选拔和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从业者。

总之,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生态旅游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虽然,目前生态旅游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作者:李媛媛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