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论文

时间:2022-03-31 03:03:00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论文

一、违规问题的成因

1、部分领导干部财经法纪意识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抬头。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领导干部心理失衡,缺乏奉献精神,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有的单位领导对国家规定的财经法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有的单位领导不重视财会工作,内部规章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自我约束不得力;有的单位领导擅自开口减收增支,自行提高收费标准,随意扩大开支范围,严重违反财经法纪。

2、现行法规制度滞后。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无章可循。在现行的财经法纪中,有的明显落后和不合实际,有的法规之间相互矛盾,有的制度不完善,存在的漏洞较多。这就使一些违纪违法的单位和个人有可能钻法规制度不严、不全、不细的空子,或明目张胆地损害国家利益,或移花接木、弄虚作假。

3、会计的监督职能难以实现。一方面有的单位领导为谋取私利、小团体利益而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处理不实业务,篡改会计数据等。另一方面执法环境对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障不力,挫伤了会计人员严格执法的积极性,造成会计监督弱化,致使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当前对会计工作中的违规违法问题追究法律责任的比较少,许多问题只是调账或轻微罚款了事,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外部经济监督执法不严。一是经济监督体系尚未完善,不够科学,各专业监督部门各自为战,各有侧重,客观上削弱了经济监督的整体效能;二是在经济执法中偏重经济上的处罚,而忽视制度上的健全和督促检查,而监督部门又得罪不起,只好认罚讨平安,花钱求事成;三是社会上存在的“经济要上、监督要让”的错误认识,对经济监督部门冲击较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宏观调控的职能,使得监督部门对违纪违规监督不力,查处不严,检查工作不深不透,揭露问题避重就轻,处理违纪问题灵活变通。

5、权利过分集中带来的“一支笔”弊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规模较小,往往强调“一支笔”的作用,殊不知“一支笔”的危害容易造成腐败的滋生。

二、针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为遏止这一现象,除了加强法制教育,加强自身的学习以外,开展社会监督、审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有力度、动真格的审计监督,可以说是克制腐败的天敌。作为一种新型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有着其他审计无法代替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济责任审计按时间的不同,分为事前经济责任审计、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事后经济责任审计。

以笔者看来,在新的形势下,事中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关键。随着离任审计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有必要将监督关口前移,把离任审计的“一次性”监督,变成任中审计的“经常性”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使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增强了纪律观念,促进了廉政建设。通过对任期工作业绩的评价,能够达到客观、公证地确认其经济业绩,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有利于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防止短期行为。退一步说,即使有不正确的苗头出现,也能及时将违纪违规的行为遏止在萌芽状态,不至于对本人、对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审计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机制。

第一,《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现实情况看,单位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账外账,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多与单位责任人有关,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单位责任人认识到了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正确认识一个单位的会计责任。

第二,严格会计核算要求,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近年来,会计人员造假行为以至犯罪行为常有发生,在造成国家、集体财产损失的同时,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是要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要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胜任日益增长的工作要求。严格会计核算要求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严把会计人员资格关和职业道德关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