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综述

时间:2022-04-13 11:20:00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综述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与资源的双重约束,使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低碳经济所倡导的低碳发展模式是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但是,在向低碳发展转型中,存在着产业层次低、工业结构重型化等结构方面的障碍。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及建立碳交易机制与征收碳税等措施是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而加速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的有力措施。

0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迅速腾飞,1979-2009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9.8%,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出口国,且经济地位正在进一步提升。

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处在快速发展中,并且还将持续20年以上的时间。(国合会政策研究报告2009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经研究)但是,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突出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削弱,亟待形成新的优势。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出口驱动型的中国经济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变化。面对经济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49100亿。

中国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2009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GDP的8%左右,而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资源的消耗占世界能源总产量的18%。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导致了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严重依赖,一些重要的能源已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了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能源约束日益凸显,经济发展的成本昂贵。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越来越感受到了能源短缺的压力,原油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耗国,早已由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煤炭涨价,电力短缺严重的影响了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对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使得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其它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危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持续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给中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环境与资源的双重约束,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质就是经济的发展要避免走西方国家的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要走一条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结构转向更为高效的制造业和低碳产业结构,这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国际贸易领域的持久竞争力。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它符合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1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

低碳经济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全球气候变暖使得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03年英国政府在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率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此后,这一概念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濒临枯竭的新型的绿色的经济发展形式。低碳经济是一种倡导低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经济增长,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即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归根结底,低碳经济是一种高效率、高能效、低排放和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发展形式,它将促使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统一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充分体现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体系,有利于改变传统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缓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走低碳发展之路是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它能够造就一个既富有创造性又繁荣昌盛的社会。

2向低碳经济发展转变过程中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这种高速增长是依靠投资与出口来拉动的。近年来我国投资率已从2000年的35.3%增加到2009年的58.1%,明显偏高。以高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一方面导致工业产能过度扩张和过剩,从而过度依赖出口,使经济的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了产业结构失衡,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环境压力的增加。在向低碳发展转型中,存在一些结构方面的障碍。

2.1产业层次低我国制造业虽然已形成规模优势,按国际标准分类的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有7个大类名列第一,15个大类名列第三。但由于我国制造业经济创造力较低、制造业整体附加值不高,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在产业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落差。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出口的商品相当一部分为高能耗、高度依赖于原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并且,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承接了相当部分劳动、资本密集型、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中国在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资源,并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2.2工业结构向重化工业主导型结构转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内部结构向更高层次的演进,以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及建筑业为主体的重化工业的加快发展,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高度,消费品加工主导型结构开始逐步向重化工业主导型结构转变。2008年,轻、重工业比重分别为28.9%和71.1%。工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倾向,尤其是水泥、钢材、石化等高耗能的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工业碳排放增长迅速,给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成为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2009年我国煤炭消费量27.4亿吨,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为68.7%,我国的能源结构基本以煤炭为主,而且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能源需求和消费增加,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可以说,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能源结构问题。

3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有利于顺应世界技术变革的潮流,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以低碳能源发展为代表的低碳产业,不仅可以为传统产业的振兴提供支撑,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3.1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培育创新能力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通过技术进步达到节能与提高能效的目的,从而实现清洁生产。因此,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培育创新能力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以新型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为基础,依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育与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科研院所,攻克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在各个行业的主动研发能力,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通过高校和企业来培养我国需要的各类创新型人才,并建立起合理的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机制。政府引导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开发新低碳技术和产品,使其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并消耗较小的能源。通过自主研发,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2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要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问题,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一方面要按有进有退的原则,主动退出一些产业层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并按照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节能减排的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成长结构。另一方面,要着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要重点培育和发展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其发展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转型。

3.3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开发积极的开发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这些能源进行发电、取暖等。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影响小,温室气体排放低,符合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另外也注重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通过新能源汽车发展缩短我国汽车行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降低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可再生能源产业属于低碳经济范畴也属于新兴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助于我国相关产业的升级转型。

3.4合理税制和碳排放交易机制碳税和碳交易机制是实施节能减排的市场化手段。选择合适的时机推出碳税政策。对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企业征收碳税,可以促使企业发展高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向低碳经济方向进行升级转型。同时,应当借鉴国排放交易经验,尽早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碳交易市场的路径和交易中心,来适时的推动碳排放交易机制形成和有效运行。碳交易机制有利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控制,有利于节能减排新技术得创新与推广,从而加速企业向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4结论与展望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围绕以节约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来努力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以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与人、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它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我国在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上和国外起步差不多,我们要充分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新兴产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建立碳交易机制与征收碳税,等措施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而加速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241(4):154-160.

[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6,8(3):79-87.

[3]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4-19.

[4]IPCC.ClimateChange2007:ThePhysicalScienceBasis[M].ContributionofWorkingGroupItotheFourthAssessmentReportofthe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CambridgeUniversity,2007.

[5]Stern,N.TheEconomicsofClimateChange[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6.

[6]McKinseyGlobalInstitute.Thecarbonproductivitychallenge:curbingclimatechangeandsustainingeconomicgrowth[R].McKinseyClimateChangeSpecialInitiative,June2008.

[7]Ehrlich,P.R.andHoldren,J.P.HumanPopulationandtheGlobalEnvironment[J].AmericanScientist,May-June1974:282-292.

[8]王群伟,周德群,张柳婷.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探析[J].统计与决策,2008,260(8):72-74.

[9]王晶.关于我国开征二氧化碳税的思考[J].税务与经济,200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