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经济组织的财政支持及对策

时间:2022-04-25 10:49:00

小议经济组织的财政支持及对策

一、湖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截至2008年8月底,全省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022个(其中专业合作社4841个),比2007年增长9.32%;发展成员283.65万人,带动农户461.85万户,占湖南省总农户数的33%;合作范围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及旅游、劳务、运输、技术、销售等领域;合作内容由单项合作逐步转向产供销的全程合作,合作机制逐步由松散型转向紧密型,合作区域由区内合作逐步转向跨区合作,较好地实现了农户分散经营、小生产与产业化、大市场的对接,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一)促进了优势产业的发展

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和烟草是湖南省重点建设五大产业链。大多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均立足当地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通过共同利益把农民联结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相应的规模化经营活动,有效促进了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湖南省石门县柑桔协会通过在全县范围内实行生产技术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对老百姓的吸引力、会(社)员的服务能力、市场的对接能力和产业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达到了依托产业建会(社)、协会和合作社支撑产业的良好效果。2007年,石门县柑桔协会会员1171人,带动农户1.1万户,创造产值4.15亿元,占全县总产值的38.42%。

(二)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生产、加工、销售以户为单位,加之居住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信息闭塞,导致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处于不对等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生产的产品由合作组织统一收购和销售,并依照交易规则,签订合同,保护了农民利益,提升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湖南湘潭市现有170个生猪专业合作组织,带动成员10万户。2007年,养猪数量在5000头以上的就有30家。合作组织采取统一防疫、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贷款、统一饲料、统一培训、统一销售的“七统一”服务,带动农户发展生猪产业,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此为依托,湘潭伟鸿食品有限公司获得了长足发展,采用“公司+协会+农户”的形式,联结养猪协会40个、会员3000多人,建立了80万头的生猪供养基地。2007年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比2006年增加50.37%。

(三)加快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市场的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加入WTO后,国内国际市场都特别强调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品牌效应。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提高农产品质量,注重品牌的创建和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开发和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5月,中国科协、国家财政部将“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颁发祁阳县优质稻推广种植协会。该协会组建于2002年10月,下设21个分会。先后引进了“天龙香103号”、“天龙一号”、“天龙3号”等18个产量高、抗性强、品质优的优质稻品种,实行无公害化推广种植。协会以平均高出市场价20%的价格回收稻谷,农户平均每亩增收200元-250元。该优质稻在本县已种植37.4万亩,推广75万亩。该协会有48名技术骨干常年负责对会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培训会员和农户20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7万份,集中授课和技术讲座4248场次,解决各种技术困难和问题5000多个

(四)保障了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

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农民增收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举措。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有11个村民组,农户410户,2001年的人均年收入为1930元。2002年,村里注册成立了“湘潭县青竹生猪产业发展协会”和“湘潭县青竹水果蔬菜产业发展协会”,到2007年,人均年收入由2500元增加到8480元,增加了3.4倍;其中养猪收入由380元增加到5700元,增加了14倍。

二、湖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政支持

2006年1月,湖南省颁布了1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从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信贷服务,用地、用电和农产品运输以及项目申报,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大力支持。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初始阶段,近两年来数量在不断增多。财政支持也处于试点摸索阶段,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上不断出现新情况、暴露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扶持资金增长速度较快,但直接支持资金总量相对较少

2007年,中央及省财政共投入1700万元,比2006年增加1.6倍。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2006年投入100万,2007年引资世行贷款农业科技项目创新基金4700万。相比其他省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浙江省2001年拨出500万元支持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组织,2002年扩大到800万元,2003到2006年,分别安排了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6000万元;江苏省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财政资金也从20004年的500万元扩大到2006年的2000万元;云南省2004-2006年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支出455万元,2006年就拨出2000万元支持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组织。

(二)支持硬件建设资金相对较多,支持软件建设资金相对较少

在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资金总量不多的情况下,在投入的比例上也不协调,大多仅倾斜在完善基础设施上,而对技术培训、品牌宣传、风险基金等一些软件建设的投入甚少,甚至没有涉及,这将直接影响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今后的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县乡财政支持资金相对较多,省市财政支持资金相对较少

2007年湖南省澧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2个,其中获得财政支持的共3个(农业部扶持的1个,省财政扶持1个,地市财政扶持1个,财政部扶持的没有),获得财政扶持金额93万元,中央财政扶持资金5.5万元,省级财政扶持资金34.5万元,地市县财政扶持资金44万元其他扶持资金9万元。2007年全省市县两级共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专项资金1514.3万元,比2006年增加15.9%。其中,益阳、郴州、衡阳、永州、张家界、邵阳等市增长率在20%以上。

三、财政支持湖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

(一)在资金扶持数量上要具有整合力

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投入的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和促进各类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一是整合各相关部门的资金,如各级财政部门、农业部门、林业、渔业、畜牧业部门的资金;二是整合各相关用途的资金,如专项资金、产业化项目、综合开发项目、以及与农业发展、生态建设、土地整理、扶贫开发、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支农资金。在资金管理体制上,宏观层面可通过省政府农村经济领导办公室和各地农村经营管理局进行管理和协调。在提高支持资金投入总量,坚持集中财力、保证重点原则基础上,扩大财政支持范围、支持对象。微观运作上可充分发挥省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和按项目进行管理的特点,利用资金和项目优势,发挥综合协调功能,主动搭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平台,采取资金分配与项目效益及资金管理情况挂钩的办法,使财政支持的项目切实在农民专业组织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上落实,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更好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二)在资金扶持方向上要形成引导力

1、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人才建设。财政扶持一方面要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流人才,引进人才回乡发展创业。2008年12月初,根据湖南省统计局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农村被访家庭中,有24.6%反映外出务工的家庭成员目前已失去工作返乡,有7%反映目前失去工作还在找工作。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返乡农民工的投资能力更强,且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信息、经验,他们的返乡可以有效缓解农村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使得人才、资金、技术引得进、留得住。另一方面要加大关系目前农村发展需求的各类培训班建设以及关系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在培训中除进行实用技术教育外,要宣传产业政策、市场理论及法律法规、合作社基本理论、合作社精神。

2、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品牌建设。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提高对农业创名牌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将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业创名牌战略当作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又适合地区资源条件的新品种、新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名牌产品,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发展农业科技型企业。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精准农业、绿色食品、创汇农业的综合开发,重点强化名、特、新和鲜活农副产品的生产,逐步推广精细、无公害的农作方式,使高效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化解农业风险是所有发达国家促进农业发展的手段。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者同时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迫切需要建立一系列的风险保障机制。然而,我国农业保险供给和需求均不足,市场处于失灵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保险的双重外部性和准公共产品特性,商业性经营难以成功运作。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农业保险,只能采取国家财政支持下的经营方式,组建和发展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农业保险互助合作社。同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农业保险法规和优惠的扶持政策,为农业保险提供技术基础并加强对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

4、扶持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建立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体系与农民合作组织相联结的方式。包括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建立优良种苗推广为主的新品种引进、培育和推广体系;以防治农业病虫害为目的,建立动植物病虫疫预测预报和防治体系;以农业外向化为主导,建立以农产品加工、销售、需求,普及农业先进技术为主的信息体系;以农业标准化为依托,建立农副产品质量监测与监督体系。

(三)在扶持资金使用上要具有监督力

1、事前公示制度。财政扶持资金的分配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推行项目资金公示制和项目招标制,确保项目建设的标准和质量。要落实责任主体,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项目扶一个强一个。

2、事后评价制度。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制度,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发绩效评价内容、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起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资金分配和投入机制。

3、事中监督机制。要实行项目资金报账制,并实行“三专”(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做到机制健全,手续齐全,程序到位,并推行项目资金直达制,减少中间环节,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要建立约束机制,开展经常性的跟踪监督。

参考文献:

1、刘丽娟.财政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个案研究与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2006(6).

2、刘丽霞.政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六个切入点[J].集团经济研究,2007(2).

3、高彦彬.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经济学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