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海岛地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2-05 03:05:28

试议海岛地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海岛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限制因素

(一)海岛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海岛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极大限制了海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海岛经济环境方面,海岛与周边陆域县市区在发展环境、区位、政策等方面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首先,海岛资源单一,生态环境脆弱,难以支撑大规模经济的发展。大多数海岛是小而分散的地理单元,一般蕴藏的资源比较单一,在单一资源支撑下的经济结构也比较单一,开发形式与开发规模具有很大局限性。其次,自然灾害频繁阻碍了海岛经济的发展。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自然灾害严重,尤其是每年台风及台风风暴潮灾害频繁,造成损失巨大。再次,国家限制性的投资政策削弱了海岛经济发展的动力。国家对外商投资开发经营岛屿有明确限定,对海岛地区的招商引资造成极大限制。同时,海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投资环境差,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人,进一步加剧了海岛经济与临近大陆地区的差距。在海岛社会环境方面,海岛人才资源缺乏,人口结构不合理,对海岛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足。人才缺乏已成为海岛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对于海岛来说,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由于海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种条件和环境相对艰苦,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小于陆地地区;另一方面,海岛地区自己培养的人才,由于工作条件、待遇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原因,也出现了向大城市转移的趋势。

(二)海岛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海岛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我国海岛经济相对脆弱,海岛城镇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落后,大多数岛屿开发面临着缺水、缺电、交通不便等三大难题。第一,海岛淡水供应问题,海岛淡水资源缺乏,淡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设备能力低及不配套是中国海岛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海岛电力供应不足,从目前海岛的电网和发电设施情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事故多、浪费大,许多设施和设备无法使用,在利用太阳能、海洋能等再生能源发电方面相对匮乏;第三,海岛交通不便使海岛与外界相对隔绝,海岛经济发展呈现封闭性特征,大多数海岛维持着自给自足和低水平发展状态;第四,海岛建设资金短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人大量资金,但目前海岛投资环境和投资短期效益不佳,导致资金来源不畅,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三)海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我国海岛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主要表现在:一是海岛及周边水域环境日益恶化,沿海地区陆域污染物排放人海、海洋开发与海上运输中污染物泄漏等现象均导致海洋和海岛环境遭到严重污染,造成邻近排污口的增养殖区环境退化,适于养殖的水域面积急剧缩减,旅游风景区水体透明度普遍降低,海水浴场环境受到影响,港口航运区环境恶化趋势加重;二是海岛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随着海岛开发利用活动的不断深人,急功近利、不顾环境的开发活动也在加剧,导致对海岛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破坏日益严重;三是海岛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人类对海岛生物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致使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物多样性降低,海岛围海造地、建港等开发活动使海洋生物最为丰富的潮间带不断萎缩,也导致大量物种消失。海岛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限制了海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海岛产业层次的提升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形成制约。

二、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必要性和对策措施

(一)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必要性分析

1.海岛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目前,我国海岛三次产业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①第一产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有待升级。海岛经济是一种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大多数海岛产业结构简单,处于以利用自然资源为主,以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增养殖业为导向的产业发展初级阶段,充分利用海岛资源优势,加速产业升级是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②第二产业发展受限。发展第二产业对海岛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海岛陆域面积狭小,基础薄弱,要素短缺,配套不足,设施共享性差,产业聚集度低,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大规模发展第二产业受到约束。③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海岛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巳成为海岛新的经济增长点。海岛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在整合创新中得到了提升,旅游、地产、物流、金融、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逐步崛起,大力发展海岛第三产业成为增强海岛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海岛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海岛渔业经济发展过分依赖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第一产业,产业发展受自然资源与环境约束,渔业总产值增长缓慢。主要表现在:一是海岛渔业生产发展空间受到挤压,近海渔业资源的衰竭、双边渔业协定的实施、伏季休渔制度的实行、增殖放流措施的实施、远洋捕捞成本的加大等因素导致海岛地区传统捕捞业发展空间日渐萎缩,渔业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二是海岛养殖业受自然环境影响明显,养殖品种少,高收益水产品养殖范围小,产值产量不稳定,渔民增收困难;三是海岛养殖缺乏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的详细规划,热门养殖品种的过度集中导致海岛海域污染、水质下降和养殖病害频繁问题,影响了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海岛休闲渔业发展相对滞后,休闲渔业项目开发缺乏整体规划,投资主体单一,项目趋同化现象严重,产品经营层次较低,产业配套设施落后。

3.海岛优势资源的内在驱动

海岛的地理区位和资源特性,决定了海岛地区可以开展港口、渔业、旅游、风力及潮汐能源利用等产业项目。一是生物资源利用,运用海洋生物技术和水产加工技术,可以建立起以海水养殖业、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为支柱产业的新型海岛渔业;二是海岛能源的利用,由于海岛所处的位置与大陆沿海区域相比水深且风浪大,因此海洋能源的利用效率大,以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为代表的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为海岛产业升级提供了能源基础;三是休闲旅游资源利用,海岛高度富集的海洋空间资源、绵长的岸线、近岸的海域,为游钓、娱乐、休闲、度假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四是空间资源的利用,海岛可以开辟许多新兴海洋空间,如修建海上人工岛、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隧道、海底光缆、海底仓库、海上娱乐场、海上城市等,为海岛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4.海岛对外开放与陆域产业转移的推动

首先,海岛对外开放的内在需求拉动产业结构升级。消费需求对产业结构演变具有决定作用,海岛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通过资本形成、人力资本增加、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竞争力提升、制度创新等方式产生累积效应,形成经济优势,刺激岛内外部消费需求,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其次,陆域产业转移的外在推动。一方面,陆域经济向海岛辐射的加强和空间成本的下降促进陆域产业向海岛转移;另一方面,岛陆、岛岛桥隧连通工程和港口建设,改善海岛的交通与投资环境,吸引大的产业部门如造船、石油等制造业向海岛延伸,促进海岛产业结构升级。

(二)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对策措施

海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海岛产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基础。根据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自然资源在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作用程度和方式是不同的。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自然资源导向的产业部门则是呈短期上升而后比重明显下降趋势。海岛产业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不利于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岛经济发展要综合考虑海岛资源优势和约束条件,优化发展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1.协调发展海岛三次产业

(1)优化发展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中的渔业是海岛基础性和永久性的产业,必须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发展第一产业要坚持多品种、多形式、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以品牌、高效、生态、安全渔业为核心,提高渔业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水平,综合水产增养殖、精深加工、渔业服务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远洋渔业等产业形式,系统调控和优化配置海岛渔业生态系统全部资源要素,建立起养殖、捕捞、加工、销售、技术服务和渔港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渔业基地。具体措施如下:一是保持近海捕捞业现有规模,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捕捞方式,加快渔船及捕捞设备的更新改造,保护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水域环境;二是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健康的水产养殖方式,加快建设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优化水产养殖结构,丰富水产养殖品种,形成海岛名特优水产养殖的规模优势,实现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三是整合渔业捕捞资源,提高经营规模,提高渔业企业经营效益;四是延伸海岛渔业资源产业链,发展海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五是加强渔业管理力度,制定养殖岸线和海域开发的详细规划,健全渔业技术服务制度,强化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

(2)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海岛第二产业的发展能够对海岛经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大规模发展工业也会给海岛生态系统带来压力。因此,海岛第二产业的发展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指导,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采取可持续发展策略,充分利用海岛工业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临海工业带,合理发展海岛优势工业,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临港工业、能源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及建筑业等,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海岛第三产业,着力实现海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利用海岛独特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因地制宜的发展海岛物流业和海岛旅游业;不断拓展渔业观赏、休闲、娱乐、保健、美化环境等功能,延长渔业产业链条,培育休闲渔业产业发展;完善海岛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建成以海运、空运为主,以陆上公路运输为辅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实现海陆空一体化;完善海岛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海岛金融服务政策。

2.建立海岛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依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我国海岛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不同层次的循环模式。一是在海岛企业内部生产环节实现原料和能源的生态、循环利用;二是组成海岛生态工业链,形成资源共享和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达到综合开发利用海岛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提高海岛经济发展水平、完善海岛产业体系的目的;三是在海岛区域注重海洋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从“能源耗竭型”经济向“能源再生型”经济的转型,通过海陆一体化进入社会整体循环。

3.合理选择海岛主导产业

海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重点在于根据海岛资源条件和环境特征,正确选择海岛主导产业,并以此为核心协调各产业数量和比例关系。海岛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海岛地区应具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及资源区位优势;二是主导产业前后向联系广泛,对地方经济贡献大,能够有效吸纳当地劳动力;三是产业生态效益显著。海岛主导产业选择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海岛县(区)政府在主导产业选择中的显著作用,海岛县域经济总量小,地方政府参与程度深,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简单,制度创新空间大,经济发展路径依赖性弱,政府在主导产业培育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海岛地区要从本地区的优势出发,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关联度大、辐射扩散作用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带动海岛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4.海岛产业服务环境建设

海岛产业服务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与科技支撑等方面内容。首先,加快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是充分发挥海岛比较优势,吸引外来投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在加强海岛供水、供电、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扶持海水淡化、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进一步完善海岛产业发展基础。其次,海岛涉海、涉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科技资源支撑,科技与人才支持是海岛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与资本密集型发展的基础,也是海岛产业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

作者:包乌兰托亚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