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曼海姆的社会境况决定论

时间:2022-04-05 05:11:00

深究曼海姆的社会境况决定论

摘要:本文考察了知识社会学的中心思想,即受海姆的“社会境况决定论”,并在此基拙上探讨了受海姆这一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区别。

关键词:知识社会学社会境况决定论唯物史观

“社会境况决定论”是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中心思想,它探讨“知识的存在决定”或“思想的社会决定”。曼海姆认为,思想家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状况中,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状况造成了思想家看问题的社会角度,思想家从自己的社会角度出发形成思想理论,就难免使自己的思想理论带有自己的社会偏见,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因此,思想终究是由社会境况决定的,曼海姆把这叫做“境况决定论”或“社会境况决定论”。不少西方学者将这一观点同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相提并论,并称为“马克思一曼海姆观点”。让我们对曼海姆的这一观点作一考察,并澄清这一观点同马克思的观点的区别。

一、社会境况决定论的表现

曼海姆的“社会境况决定论”认为,思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由思想理论本身决定的,而是由思想理论之外的社会境况即社会环境、社会状况决定的,曼海姆把这些决定思想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也叫作“存在因素”或“超理论因素”。

具体地说,曼海姆说的“存在因素”或“超理论因素”是指客观存在的生活经验、群体利益、社会地位、社会过程以及其他社会环境因素。在他看来,这些社会性因素制约着人的认识方式,使不同的社会环境的人产生不同的思想,因此,思想理论必定同这些社会性因素有关。

例如,竞争就是重要的社会存在因素或超理论因素。“竞争不仅通过市场机制控制着经济活动,不仅控制着政治和社会事件的过程,而且也提供对世界的不同解释的动力。当这些不同解释的社会背景被揭示出来时,人们会发现它们只不过是争夺权力冲突群体的观念的表现。曼海姆认为,理论上的分歧往往可以归因于世界观上的差异,而这种世界观上的差异又是由不同群体的竞争和对抗无形中引导着的。因此,要真正理解一种理论或一种思想,就不能根据它所解释的对象,因为不同解释者对同一对象可以有不同解释,而应当具体地分析解释主体,看他属于哪一个社会集团,贯彻什么样的集团目的和期望,只有这样才能弄清一种理论的真实意图,才能真正理解这种理论。

又如,世代更替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存在因素,它和竞争一样制约和促进思想理论的发展。曼海姆认为,要考察世代更替对思想发展的作用,就不能在生物学的意义上,而应当在社会文化的意义上来加以理解。“如果我们不加任何区别地简单地谈论‘世代’,我们就会把纯粹生物学的现象同社会文化力量造成的现象混为一谈”。正如从横向看,一个人总是归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总是有一定的社会位置一样,从纵向看,一个人也总是置身于一定的历史时期,总是有自己的年代位置,这种年代位置同样制约和影响着他的思想。另一方面,世代更替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更替,而且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过程,每一代人都是这一传递过程的中转站。而每一代人在传递社会文化时,都要同它进行新的接触,就好像一个人在社会流动中要进行新的接触一样。在这种新的接触中,“个人的意识会发生相当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经验内容的变化,而且是个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的适应性变化”(3)。不同世代的人们对世界会有不同的解释,因此,世代是造成人文社会理论发展变化的一个社会存在要素。“这一要素在许多情况下影响着理论的选择原则和组织原则,影响着理论的分化,并影响着在特定社会和特定时期中流行的观点”。曼海姆说,思想理论初看起来似乎是自行发展的,而从知识社会学的观点看,它只不过是由竞争,世代交替以及其他社会存在因素支配和影响的有节奏的运动。

曼海姆认为,思想家的社会境况不同,他们在形成理论时的角度即“观点”也不同,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同一个概念的理解不同。例如不同社会派别的思想家都使用自由这一概念,可是在这一概念的理解上却差异极大。在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传统保守主义思想家把自由理解为各个等级根据自己的特权生活的权利,而浪漫保守主义思想家和新教派运动思想家却把自由理解为每个人都按自己的个性去生活的权利。此外,自由派思想家则把自由理解为所有的人都掌握有同样的基本权利。曼海姆由此得出结论:“总之,即使是在规定概念时,这一规定的角度也是由观察者的既得利益引导的。也就是说,思想是由特殊的社会群体所期望的那种东西引导的。

第二,使用对立的概念。例如保守派思想家喜欢使用“民族精神”这一概念,而进步思想家则喜欢使用“时代精神”这一概念。这是由于保守势力经常以民族传统、文化差异和国情差异为理由,拒绝接受新思想和新制度;而进步势力则主张顺应时代潮流,接纳新事物。

第三,没有使用某些概念。思想家在形成理论时,由于其社会境况的作用,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回避某些问题,这就造成了与这些问题有关的概念的不存在。“某些概念的不存在不仅表明某些观点的不存在,而且常常表明对掌握某些生活问题兴趣的不存在”。而这终究是由思想家的社会境况造成的。

第四,所用基本范畴的特点不同。曼海姆说,保守派思想家所使用的范畴常常具有整体性,它“不打破经验材料的具体完整性”,而激进派思想家所使用的基本范畴往往具有分析性,他们通过分析的途径得到更小的思想单元,以便“可以通过因果性范畴或功能性整合将其重新组合”。曼海姆认为,这种特点上的差异最终也起源于他们社会境况上的差别。

第五,采用的思维模式不同。曼海姆认为不同社会集团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如当时进步势力的思想家喜欢应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用自然科学的思维模式来考察社会现象。而代表没落的地主、贵族等势力的思想家则不接受这种思维模式,而是更喜欢采取诸如“人格型”的思维模式。

第六,抽象的水平不同。曼海姆说,有的思想家在其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停留在一定的抽象层次上,不再向前推进了,这种情况同思想家的社会立场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曼海姆的社会境况决定论对人们的思想至少具有以下影响:第一,它使人们看到,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不同于自然科学理论,它不是由客体或对象决定的,而是深受主体的社会境况制约的。这就对思想是由对象内容决定的这一传统观念造成了极大冲击。第二,曼海姆的上述观点,对于把思想发展史看成纯理性、纯逻辑过程的传统理性主义无疑是当头一棒,使人们看到了思想发展的非连续的一面,这就对传统思想史的研究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第三,曼海姆上述思想沉重打击了传统的抽象真理观,为非理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引人认识论进一步开辟了道路。

二、社会境况决定论的历史考察

所谓历史考察,主要是寻找现代社会思想多元化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时说明知识社会学产生的原因。

在曼海姆生活的年代,社会思想体系多如牛毛,且各自互相攻击,呈现出思想多元化的局面。各种思想都自称正确,可究竟谁是正确的?对此许多人感到十分茫然和无所适从,因此社会上盛行各种各样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曼海姆称这种局面为“当代思想困境”,并认为要摆脱这种思想困境,就必须弄清各种社会思想的来龙去脉,这就需要从社会历史方面考察思想多元化的原因。曼海姆认为,现代社会思想多元化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教会权威力量的动摇。在欧洲中世纪,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它凌驾于国家政权之上。这种权力上的集中必然要求思想上的垄断,即由教会来垄断对世界的解释权。这种垄断性的思想有一个特征,这就是它离日常生活的公开冲突相对遥远,而以学术性的面目出现。这种思想尽管也有内部争论,但这些争论却不反映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冲突,而更多的是出于建立体系的需要,这种建立体系的需要总是把宗教和其他生活领域的事实作为支持已有的学说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真正的思想冲突的。而随着社会力量的变化、文艺复兴的到来、宗教改革的出现,教会力量也就一步步地衰落了,与这种衰落相适应的是教会对世界解释的垄断权的丧失,这样真正的思想争论就开始了,解释世界的其他方式就日益被承认了。

二是社会动荡的加剧。曼海姆在此强调了社会交往的重要性,认为社会动荡加速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在交往中各种思想方式得以传播、碰撞,会合于同一个心灵中,这对于冲击人们原有的思想信念起着很大作用,促进了思想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例如工业革命伴随的一个现象就是急剧的社会流动,社会的水平流动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行业的人们频繁接触,人们在接触中发现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想方式。但是,仅仅发现思想方式的多样性,还不至于导致对自身思想信念的动摇,因为人们仍有可能固守自己的传统和习惯,而把其他思想方式视为异端。

但是社会的民主化进程还造成了剧烈的垂直流动,即不同地位的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而社会的垂直流动使得社会下层的思想方式能与上层的思想方式相抗衡。“这种民主化进程首先造成了这种可能,即它使原先没有公认的有效性的下层思想方式获得了有效性和威望”曼海姆认为,在一个静态的社会中,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体验世界的方式,即使他们信仰同一个宗教,他们也有着不同的信仰方式和解释方式。因此在稳定的社会中,下层思想方式不会造成上层思想方式的动摇。而在民主化时代情况则不同,民主化使下层思想能够在同一个有效性的层面上与上层思想相抗衡,而且民主化造成的垂直流动促使不同阶层的思想方式会合于同一心灵,使人体验到它们的不相容性。这样就动摇了人们原有信念的权威性,迫使人们这样去想:“思想过程的多样性难道不是可能的吗?如果一个人审视思想的可能性,难道不是可以发现众多的方式吗?因此曼海姆认为,只有当水平流动伴随着剧烈的垂直流动时,人们对自己原有的思想方式的有效性的信念才会发生动摇。而只有人们对自己原有的思想信念发生动摇,思想的多元化才有可能。

三是不从属于任何阶级的知识阶层的出现。曼海姆说:“现代生活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活动不再像在以往文化中那样,专门由一个特定的阶级和牧师来承担,而是由不依附于任何阶级的一个社会阶层来承担,这个社会阶层的成员来自社会生活的越来越广阔的领域。”在中世纪,由于教会统治一切,因此教士拥有布道、教育和解释世界的权利。而且教士的思想和行为受到社会组织的严格控制,他们的使命是把教会内部的思想凝聚力强加给其他思想方式。而在现代社会,教士丧失了对解释权的垄断,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的知识分子阶层。由于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出自社会各阶层,他们不属于某个特定的阶级,他们的思想不受特定组织的制约,这样他们在思想上就展开了自由竞争。曼海姆认为,知识分子之间不得不竞争,因为他们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赢得公众的赞同。由于知识分子来自社会各阶级和阶层,因此他们在竞争中,实际上也就把社会各集团的利益冲突转变成观念冲突。这样也就造成了思想的多元化。

总之,曼海姆对现代思想的多元化的原因进行了社会历史的考察,这一考察也就是对现代各种人文社会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说明。在这一总体性考察的基础上,他又对某些人文社会学科的形成进行了具体的说明,指出了现代认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曼海姆还指出,现代人之所以会产生思想困境,是因为他们对思想多元化感到困惑,而他的知识社会学则要揭示各种思想的历史起源,说明它们的社会群体基础,指出它们的社会功能,从而对它们分别予以理论上的定位,使人们能知其所以然,把思想多元化看成正常现象,让各种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失去市场。因此曼海姆认为,他对现代思想困境的历史性分析,同时也是对他的知识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的说明。曼海姆这一考察,使人们对近代社会科学产生和演变的社会根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