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化验前质量掌握

时间:2022-04-12 09:12:00

血细胞化验前质量掌握

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又称检验前过程。此阶段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科人员素质水平及血细胞分析仪工作状态,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生理学因素影响,患者在采集样本前的准备,标本的正确采集、保存和运送至检验科及在检验科内部的传递,检验师预处理等过程_1。近几年来,临床实验室普遍开展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这些质量控制多注意到了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影响因素,据统计,分析前误差约占46%~63%,因此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对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

1检验科工作人员素质及仪器设备状态

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经过良好的技术培训,了解仪器工作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血细胞直方图的意义,异常警报的含义,引起实验误差的因素及仪器维护,注意患者生理或病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服用药物对结果的干扰作用,能随时监控仪器的工作情况。另外检验人员的医德素质和技能素质也很重要,必须要有高尚的医德、熟练的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血细胞分析仪是精密电子仪器,由于测量电压低,易受各种干扰,应该远离电磁源和热源,防潮,防止阳光直射,具有良好通风条件。工作环境清洁。室内温度要求在l5~25℃,相对湿度要求<80%。另外还应该做好分析仪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血细胞分析仪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嘲。检验人员必须做好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并积极参与室间质量控制的活动,不断提高检验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分析前项目的正确选择

临床医师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是检验结果发挥临床价值的前提。医师必须对患者说明血细胞检验的目的、采血时间及注意事项,向患者讲清楚采血前服用的药物可能会影响到检验结果。临床科室应与检验科进行信息交流,掌握每个检验项目的实验诊断原理和临床意义,了解诊断实验的敏感度、特异性,掌握如何将检测项目进行优化组合,使患者付出最低的费用,达到最佳的诊治目的。在临床医生还不善于应用这些项目前,检验人员应给予介绍、推荐及必要的提醒。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安全性;②有效性;③及时性;④经济性。

3标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

工作人员应该作好患者的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恐惧心理,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合作,注意患者的活动情况和精神状态、药物、年龄、性别、种族、标本采集时间及是否吸烟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原则上患者应在平静休息正坐位状态下采集标本。采血前,尽量使患者保持平静,避免跑步、骑自行车、爬楼梯等剧烈运动,要求患者休息15rain后进行采血。实验表明:立位时水和电解质从血管逸出,血液浓缩,钙、铁、激素血浆蛋白、酶类、血细胞压积、某些药物等浓度增加5%8%。从立位到坐位,水的再平衡分布需要15min。从坐位到卧位,水和电解质回到血管,血液稀释,血液成分可降低10%15%。冬季保持血液循环通畅。住院患者应在早晨卧床时采血,化学治疗患者要求在化学治疗前采集血标本,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翻。非急诊患者最好固定在某一时间检查,这对于动态观察指标的病例非常重要。

4正确的标本采集

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是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也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血液标本的检测。标本采集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通常使用静脉采血法,位于体表的浅静脉几乎均可作为采血部位,通常采用肘部静脉,肘部静脉不明显时,可改用手背静脉或内踝静脉,必要时也可从股静脉采血。乙二胺四乙酸(EDTA)一K,适用于全血细胞分析及血细胞体积测定,室温下6h,红细胞体积不改变。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93年文件建议,血细胞计数用EDTA—K2作抗凝剂,用量为EDTA—K21.5~2.2mg/mL血液。采血容器多采用真空采血系统,为含EDTA—K2抗凝剂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抗凝血2mL。这种封闭式采血减少了溶血现象,能有效保护血液的有形成分,保证待检样本原始性状的完整性,使检验结果更可靠,同时,能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和患者间交叉感染。

5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规范操作,减少误差;防止溶血、减少污染;在无静脉输液时进行静脉采血,确实不能停输时一定要注意远端原则,即在对侧手静脉采血,如两只手都在输液,可以采脚端。采血动作迅速,止血带压迫时间应该<1min,若止血带压迫时间>2rain,血液淤滞,局部出现缺氧,大静脉血流受阻而使毛细血管内压上升,可有血管血液与组织液交流,检查结果出现不应该有的增高或减低【引。建议在针头穿刺进入血管后即可放松止血带。选用正确的采血管,严格控制抗凝血量为2mL,以采血管的标记刻度为准。采血量不足,EDTA—K:浓度增高,中性粒细胞会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导致错误的检验结果。‘采血完毕,立即将采血管轻轻来回颠倒6~8次进行初始混匀,目的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液凝固。将真空管上的数字标签撕下贴在检验申请单上,以核对患者标本。

6标本的正确处理

一般情况下,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并尽快进行检验,运送过程中要保持标签完整,患者相关信息清楚。注意容器的密封性,防止意外发生。血液标本的保存条件非常重要,不适当的保存环境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供血细胞计数的血液在室温下保存,lh内测定。低温4℃保存可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减低。

7药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几乎所有药物都对患者的某些检测项目的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药物一般直接参与检验反应,激活或抑制检测反应,颜色干扰等影响检测结果。例如白细胞计数禁止服用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抗感染药、抗结核药等;红细胞计数禁止服用甲氨蝶呤、苯妥英钠等;血小板计数禁止服用奎尼丁、先锋霉素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禁止服用肾上腺、类固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因此为了得到正确结果,最好事先停服某种药物,在病情不允许停药的情况下,临床医师在解释结果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影响。

8生理因素影响

由于生理因素引起的检验结果变异比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技术变异往往更大。生理变异分2类:一类是不能控制的,如年龄和性别,对检验的影响是长期效应;另一类是能够加以控制的,如食物、药物、情绪、活动状态、体位等,对检验的影响多为短期效应。

8.1年龄:一般而言,检测时应考虑4组年龄:新生儿、儿童期到青春期、成人和老年人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器官会发生变化,从而血液中某些实验参考值也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新生儿白细胞较高。

8.2性别:许多检测项目的参考值,男女有别,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也有明显的差异。这种情况主要反映在青春期后。例如:在15~40岁,男女的红细胞计数值和血红蛋白值不同,女性一般低于男性,妊娠中后期,红细胞计数值随血容量增高和血液稀释可明显减低,而白细胞常见增多。

8_3日间变化:在安静和休息时白细胞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可相差一倍。

8.4运动、疼痛和情绪:剧烈运动可使短时间内白细胞高达35~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即恢复原有水平。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粒细胞重新分配所致。一般脑力和体力劳动、日光照射、冷热水浴、严寒酷暑均可使白细胞升高,剧痛和情绪激动也可使白细胞升高。

8.5时间和状态:昼夜更替、睡眠与觉醒状态、暴热、寒冷、紧张,可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变化,从而引起血细胞数量、质量和许多物质浓度的改变。

8.6其他:吸烟者白细胞计数可高于非吸烟者30%,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略却非常重要的环节。检验科要逐步建立科学化管理体系,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分析前人员流程和流动环节,将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对血液标本采集的要求应有明确规定。对采集标本的有关人员要落实责任制,建立严格的标本验收制度和不合格标本拒收制度,统一供给采集容器及试剂,统一采集标本的用量。加强临床医师、护士及检验人员的密切配合,对全院涉及采集标本的临床及检验人员进行全面系统教育,在此基础上提要求、订措施、订规范,做到有序和科学地进行监督、检查、考评并定期分析,总结经验,使血细胞检验分析前质量不断改进和提高,为全面质量控制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