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培养检出细菌及耐药性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27 10:25:00

尿液培养检出细菌及耐药性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与分析本院住院和门诊病人尿液培养检出细菌的分布,同时观察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定量接种环法进行细菌培养,运用HX-21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细菌,纸片法做药敏试验。结果住院和门诊尿路感染病人尿液培养分离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粪肠球菌。多数门诊病人尿液培养分离细菌的药物敏感性高于住院患者尿液培养的分离细菌,并且药物敏感性基本处于平稳水平,而住院病人的尿液培养分离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呈逐年下降趋势。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为100%,万古霉素对肠球菌的敏感性为100%。结论临床医生应关注尿液培养分离菌的变迁及药物敏感性的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尿液;病原菌;药物敏感性;抗生素

尿路感染是指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尿液细菌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据[1],药物敏感性的监测,对尿路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中段尿检出细菌的分布和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分离菌来源2003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住院及门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培养分离的菌株。

1.2仪器与药敏纸片HX-21细菌鉴定分析仪(合肥恒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产品);抗生素纸片: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克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万古霉素、氨苄西林、120μg/片的庆大霉素、红霉素和呋喃妥因(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血琼脂平板、营养琼脂培养基(珠海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产品);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9522,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3培养与鉴定方法培养采用定量接种环法,用定量接种环蘸取中段尿液标本(10μl)在血琼脂平板上作均匀划线接种,35℃下培养24h,计数生长的菌落数乘以1000,即为每毫升尿液中细菌数,若平板上菌落数超过1000个,则报告菌落数>105CFU/ml。鉴定采用HK-21细菌鉴定系统。

1.4药物敏感试验与判断标准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判断标准: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0~2005)的规定进行判断。

2结果

2.15年间尿液培养常见细菌的分布2003年1月~2007年12月尿路感染病人中段尿液标本培养分离出的前5种细菌株数为518株,见表1。

2.2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见表2、表3。

3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本院住院和门诊尿路感染主要是由肠道内寄居的正常菌群如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引起,且感染率有明显不同。住院病人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50%,而门诊患者的检出率>60%;住院病人的粪肠球菌的分离率高于门诊病人。值得引起重视的是除这2种主要细菌感染外,其他3种细菌在住院和门诊病人中感染的比例也不同,可能是由于医院内广泛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和医院内交叉感染有关。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门诊病人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比住院患者高,可能的原因是住院病人中广泛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从5年间感染的情况可观察到住院病人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100%,对部分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呈逐年下降趋势,最为明显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而对表12003年1月~2007年12月尿液培养常见菌分布表25年间大肠埃希菌对主要抗生素的敏感性表35年间粪肠球菌对主要抗生素的敏感性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则相对下降较少,可能与产头孢噻肟-M型产超广普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不断增多有关,头孢噻肟-M型ESBLs主要水解头孢噻肟,而不水解头孢他啶,而且这种酶可被酶抑制剂(如他唑巴坦、舒巴坦等)抑制。据文献[2]报道,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比使用氨基糖苷类治疗更容易导致多重耐药的产生。所以一定要避免长期应用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或者同类间更换过频,减少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粪肠球菌是尿路感染中分离率最高的革兰阳性球菌,且门诊病人尿液中检出的粪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也高于住院病人尿液培养出的粪肠球菌。从5年间药物敏感趋势分析,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尿液中检出的粪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变化不大,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为100%,对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的敏感性也超过了80%。

通过对本院住院与门诊尿路感染病人尿液培养细菌检出情况和药物敏感趋势的研究,提示临床医生应关注尿液培养分离菌的变迁及药物敏感性的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彭少华,李艳,李从荣.细菌感染实验诊断与分析[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03106.

2王鑫,杨敬芳,李继红,等.我院7年间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群及耐药性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1184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