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主义失乐园撒旦形象设计

时间:2022-07-06 04:18:22

新历史主义失乐园撒旦形象设计

弥尔顿(1608~1674)是英国文艺复兴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领军人物,无论在文学创作、思想领域以及政治活动方面,都毫无争议的代表了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群。尤其在文学创作领域,《失乐园》是与《荷马史诗》《神曲》并称的西方世界的三大史诗。弥尔顿的《失乐园》第一次在文学创作领域把通常意义上的反面人物撒旦(lucifer)作为主人公来塑造,一方面,颠覆了文学创作中通常描绘正面形象的传统风格;另一方面,旗帜鲜明的融入了自身的社会理想、反抗思想以及展现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而且用这样的人物形象激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共鸣,不能不说是文学创作领域的一枝奇葩。撒旦的形象来源于圣经,但是让撒旦从地狱中直冲云霄反抗上帝、反抗不公的人世并且能够屹立于人世之间为全人类所瞩目的,确是弥尔顿。撒旦反抗上帝、反抗人世的不公,正是弥尔顿生平最真实的写照,可以说撒旦便是弥尔顿在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最渴望并且一直努力朝向发展的理想人物。撒旦不再是罪恶的源头,撒旦即是米尔顿的化身。

一、新历史主义视角下弥尔顿“撒旦”形象的创作思想来源与基础

新历史主义批评即文化诗学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盛行于英美的一种注重考辨文本历史因素的批评理论流派。强调文化、历史、和其他相关因素决定了文本的意义。新历史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历史的文本化,文本的历史化。即文本是文化与历史的产物,对文本的阅读与阐释必须联系文本产生的文化与历史的因素。弥尔顿对“撒旦”形象创作的思想基础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弥尔顿多舛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坚定的自由意志的思想观点,而这种自由观也正是弥尔顿在创造和构建撒旦这一人物形象时的基调与前提。

一般研究认为,弥尔顿的自由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宗教自由、家庭个人自由以及公民自由。作者特有的对于人的意志自由的自我反思与探讨,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改变。在《失乐园》中,尤其体现在“撒旦”这一人物形象的自我变迁与推动上。撒旦的早期是天堂光芒万丈的“天使长”,有着人人得以仰视的地位,无疑是自由的,但是此时的自由还是有局限的,局限于其对自身的认识,是一种受限制的自由、一种仅仅建立于“上帝”权威下的被人恩赐的自由,这一时期的撒旦正如同青年时期的弥尔顿,个人精神上的自由建立在尚未深入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漩涡中去,仅仅只是旁观,感受到的仅仅只是文艺复兴和煦温暖的阵风;随着《失乐园》情节的继续发展,撒旦由于嫉恨神之子,嫉恨上帝的“不公”而铤而走险,站在台前为了自身的自由意志,反抗天堂诸神以及上帝,被打落天堂而其同伴也都全部永堕地狱深渊。可是即使遭受如此不公的待遇,撒旦仍未放弃自己对自由意志的追寻和抗争。他发表演讲,安慰鼓励同伴,告诉他们只要努力仍可重返天堂,于是全力以赴重建魔宫。长诗写到此处,撒旦一直都是长诗所描绘的世界舞台上的主角,撒旦及其同伴正是弥尔顿以及同米尔顿一样革除社会弊病的清教徒战士的缩影,所以说弥尔顿对撒旦的描述和塑造,也是对其自身反抗精神与反抗意志的重塑。以上所述《失乐园》史诗的前部分中,弥尔顿的自由主义思想暴露无遗,宗教抗争为的是争取宗教信仰的自由,投身革命反抗不公的社会压迫是为了追寻个人意志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靠他人施舍而来的“伪自由”,而是思想、言论、行动等等的真正的自由,鉴于弥尔顿的人生主要历程,这也是弥尔顿在撒旦这一人物塑造上前期形象的思想来源和基础。

二、“撒旦”——宗教弥尔顿

弥尔顿生活的年代正是英国宗教改革的时代,主张废除国教,建立新教的清教主义者们成为了新教运动中的主要力量。清教运动在形式上是人民对道德、纲常败坏的罗马教廷统治下的天主教的反动,但实质上又是拯救和实现了濒临破产的基督教及其教义的另一种形式上的复兴,其基本教义主张人的“原罪论”和“命定论”;思想上,清教主张自律和内省,对于清教徒而言,提倡勤俭节约,强调信徒平等,强调信仰的纯洁。诗人从小受到家庭教师托马斯•杨的教导和影响,拒绝信仰天主教、拒绝做天主教忠顺的奴仆。这些经历都影响了弥尔顿的宗教观,从而促使其成为一名具有坚定信仰的清教主义战士。从他在剑桥大学求学开始,其前期的作品,例如《快乐的人》和《幽思的人》无疑不体现了其作为诗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其作为一名清教徒的清教思想的融汇和摩擦。在英国革命爆发之际,弥尔顿毅然决然的站在极具革命精神的清教徒一边参加从教论战,发表支持清教徒革命者的小册子,如《谈谈涉及教会纪律的英国宗教改革》、《论教长政治的主教制》等小册子对清教徒的斗争呐喊鼓气,毫无疑问,弥尔顿是一名坚定地清教徒和清教徒式的革命者。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米尔顿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回顾《失乐园》中的撒旦,无论是其抗争上帝的勇气、失败后的不屈斗争包括在史诗后部的堕落,无疑不是弥尔顿对于清教徒所作所为的思考和自我反省,这也注定了米尔顿笔下的撒旦必然是一名清教徒式的叛逆者和斗争者。在撒旦与上帝的斗争中,无不映射出清教徒革命党人和王党和封建教会统治者的激烈斗争以及清教内部的分裂和斗争。撒旦的堕落,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成是清教徒们对自身追求的变化,对所坚守精神的变迁和由于王党复辟所带来的内部精神的迷惑和动摇。这样的撒旦,为读者留下了一个既有清教徒大无畏抗争精神而又被自身局限和社会影响所累的一个有着清教徒烙印的宗教人物。

以上从新历史主义批评和阐释——接受批评分析了《失乐园》中“撒旦”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来源、主人公撒旦身上所体现的诗人的个人理想和精神映射及诗人的宗教观等,说明弥尔顿在创作这首长诗以及这个人物时,怀有以下几点目标:第一,阐述了自身对“自由意志”的理解;第二,描绘了他理想中的世界雏形;第三,剖析了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及自身的缺憾;第四,为后代留下了革命的种子和借鉴,使后人能够最终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