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素质教育与中学体育教育改革

时间:2022-04-25 04:08:00

小议素质教育与中学体育教育改革

摘要:本文探讨了素质教育与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关系,并对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中学体育教育改革提出了具体建议和实施措施。

素质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它必将给学校体育带来新的历史使命。因此,探讨中学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进入深化其改革进程,无疑会对素质教育和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素质教育赋予中学体育的历史使命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为指导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的这一命题,清楚地提示了教育的最终目标,即从人的本性上得到完善,从人的根本质量上得到提高,从整体功能上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它包括身体、心理、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生活技能五大方面素质的教育。其中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学校体育是实现这两种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青少年儿童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实施对象。由此可见,做好中学体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和生、心理健康水平,并引导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使体育锻炼生活化,是素质教育赋予中学体育工作的历史使命。因此,从素质教育的实际出发,在我国当前社会文化背景下,加快中学体育教育自身的改革步伐,积极探讨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行为,教会其科学锻炼身体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逐步形成人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使体育锻炼生活化,并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终身体育锻炼体系。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达到全民健康之目的。江主席说:“全面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当前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国近半个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近视率升高,身高不足,身体素质下降。据1998年8月28日﹤﹤广州日报﹥﹥报道,今年广州市2万多名考生中,只有一成的考生高考体检达标,是九十年代以来合格率最低的,89%以上的考生因体检未达标而在报考专业志愿时受到限制。

据统计在21886名考生中,有76.26%的考生视力不达标,比1990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是九十年代以来最高的,有30.64%的考生身高体重还达不到要求。又据一些学校的老师反映,现在学生耐力很差,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里,仅短短的10多分钟就有多名学生晕倒在操场上的情况。在夏令营的活动中才走一二公里就累得走不动了。这种现象虽属个别,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现在学生体质状况存在的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而体育活动减少所致。

此外,在体育教育中也存在着应试教育,主要表现在:教师不顾大多数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偏重于运动技术教学,忽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教学目的;忽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单调,不重视学生对知识技术的运用,过多地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管什么教材,不管学生愿不愿意,能不能接受,不管人数多少,一律用“强化”的手段将系统的知识规格的技术灌注给学生,不重视学生对知识、技术的运用。中学体育教材多而杂,缺乏年龄、性别、专业的特点。忽视教学中因材施教与个性发展的原则,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教学,只重视眼前短期的教育效果,忽视学生长远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在校所学内容走上社会多数用不上,与群众体育严重脱节。同时,在指导和管理学校体育工作中,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用统一的原则、目标和方针,乃至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过分依靠指令性计划和宏观的直接调控,忽视各地区的差异和各学校的差异。因此,往往造成目标管理失控,运行机制不灵,大纲精神和教材内容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符合,造成大多数学校走形式主义道理。甚至有的学校以无条件开展为理由,使中学体育教学放纵自流,其结果必然导致中学体育教学效果较差,体育教学质量不高,使学生对体育兴趣淡漠、体质下降,最终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的素质不能协调全面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

三、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改革的宗旨是促使学生从单纯“育体”和重“动作技术”发展到身心协调以形成终身体育观,强调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乐趣、兴趣、志趣和本领)。

1.转变学校领导办学思想,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实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

当前,特别是学校不追求升学率,上级部门就会怪罪下来,经济效益就上不去,师资队伍就不稳定,只好如此。因此,我们应从问题的症结入手,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实施素质教育,消除这一不良现象,才能使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恢复它应有的地位。

2.体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在中学体育工作中,我们必须明确和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方向。金牌虽然可以给我们带来欢欣和鼓舞,但却不能弥补我们在学校体育方面的不足,更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国民体质和健康方面的差距。因此检验一所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优差的主要标准应当是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他们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与体育健康能力,而不是单纯以培养了几个运动员,在一些运动会上夺得了较好的名次,就认为体育工作搞好了,从而忽视普通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由点及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学体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和关键,体育教学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的基础和关键。

3.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

体育意识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按照个人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体育意识使人认识到体育存在的价值,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投身和参与体育。学生的体育意识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可采用逐步诱导的方式,首先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乐趣,激起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逐步深化其体育的层次;其次是要在学校造成一种利于强化体育意识的环境气氛;再次,可改革中学体育竞赛的制度。如增加小型、多样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级别、不同项目的趣味性比赛,智能和体能结合的比赛和操作能力的比赛等。

4.改革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教材,教法体系

着力构建“健康第一”和完善以“动”为主的课程体系,使体育课在“动”字上做文章,在“野”趣上求发展以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现行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是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教材体系。教材项目多难度较大,技术环节过细,加之教法不当,严重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建议优化教材体系,在保留原大纲教材中健身性、娱乐性教材的同时,增加舞蹈、韵律活动,民族体育等教材的比重,改革运动教学大纲编写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重的体育课程大纲。在编新大纲指导下,编写出能增强学生体育意识,提高体锻能力,培养终身坚持参加身体锻炼习惯为主线的新的教材体系。做好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工作。增加身体锻炼知识、方法等内容的教学,运动处方原理,运动生理的效果,运动的健康效益等知识的教学,打破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编好体育教材。同时,应根据各地区的差异,允许各地区,各个学校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教学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步骤,并建立多样的体育教学形式,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可以引进一些新型体育健身的项目如定向越野、攀岩、踏板操等加强和完善富有时代气息的体育项目。

5.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十个问题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

(1)转变观念,实现教育目标多元化,除了体育学科知识目标外,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考虑落实其他教学目标。如将思想教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等等有机结合起来。

(2)创造条件,千方百计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注意对学生体锻活动,身体素质练习的设计和调控,应用探究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把教育重点转移到学和练的方面来。

(3)注意充分应用情感因素影响教学,营造相对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学不仅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也满足学生的情意需求。

(4)注意创设新颖有趣的锻炼情境,努力调动学生自觉锻炼的内驱动力,发挥学生的个性,着重增加实用性趣味性强,与全民健身运动一致的内容,使体育走向综合化、多样化和生活化;“减”则是减去内容简单重复、动作复杂和技术要求偏高但实际价值并不大的一些体育内容或降低某些项目的技术要求标准。

(5)注意对学生锻炼的策略教学,进行锻炼方法上的指导。通过改组学生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策略性知识的掌握,让他们学会健身。

(6)重视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创造条件,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体现个性实现教学的个别性和个性化,保护学生标新立异的积极性。

(7)注意运用多种教育手段为教育目标服务,如现代教育方程与技术,社会信息与多媒体,电脑网上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改变教育手段贫乏单一的局面。

(8)不要只注意学科专门技能的过度训练,努力要求学生发现问题进行研究,找出自己锻炼中存在的隐患或在掌握一项运动技术要领中存在的错误动作,以及影响自己运动成绩的原因。从中发现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改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培养成学生从小学会研究,学会做事的能力。

(9)评价形式多样,注意口试,技术评定和达标测试的应用。考试评价时,注意硬评价与软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10)研究课、公开课要认真小结,认真反思,做教学笔记,记心得体会和别人的评语意见,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不仅“磨”出可以示范的好课来,而且要逐步形成个人实施素质教育的风格与特色。

6.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体育考试

在体育课程评价中,应改革过去的运动技术、技评和达标考核。体育成绩的体制和做法,注重将教育过程评价与体育教育结果评价紧密结合,树立身、心、群三维综合评价观,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体育考试。改革单纯用外部行为度量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效果和健身效果依据的评价习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先天条件、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区别对待,允许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根据自身的特点,起点和潜能,设计制定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保底但不封底。因人施教,不拘一格地促进其发展,切忌忽视个体差异的教学武断,以及绝对化指标对学生实施强求一律的“一刀切”,使体育教学真正转向素质教育,反对达标化的教学目标追求,使中学体育教学转向素质教育。

7.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

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对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对事业的热情,而且还需要具有现代人的素质。体育教师自身要有进取意识,而非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要有独立和协作意识;要有民主精神,守时惜时;要将只顾师不顾生的尊师,改革为师生的相互尊重,中学体育教师同样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并且要具有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研究能力,成为教育新式教师。因此,一方面通过师范院校培养师资,提高办学质量,大量培养基础宽、适应广、质量高的复合性师资;另一方面抓好在职教师的师德教育,并能定期参加培训。提高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四、结论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所以“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一个很迫切的课题,同时,素质教育也是一场涉及到教育思想,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的深刻革命。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体育工作的重点,而如何配合素质教育做好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自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为适应素质教育,中学体育课要注重终身体育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要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效为重点,并逐步完善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体系和运动竞赛制度,突出中学体育的健身性、民族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建立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体育考试,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充分发挥中学体育的自身功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应有的作用。

体育教育应围绕“以人为本”和“以健康为本”两大核心问题实施改革。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终身教育”的观念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因而学校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应是通过丰富多采的体育手段,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身体锻炼能力”,在满足他们身心需要的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并使之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在运动场上获得较大的自由空间与时间,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方式来从事改善健康自主体育锻炼,并由此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国家教育委员会教办[1997]2号

2.喻坚再论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及改革

内蒙古体育科技1998(3)27

3.王广虎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走出四大误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52

4.郭景扬中小学素质教育论

学林出版社1998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