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分析

时间:2022-09-01 10:18:54

“一带一路”下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分析

“一带一路”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

(一)政府主导与市场需求双动力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早期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以贸易结算业务和货币结算业务为主。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仅限于国家之间的货币交换和互助支援等项目,人民币国家化推进的层次水平很低。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战略及供给侧改革的助推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不仅局限于跨境贸易结算,更作为一种投资在离岸金融市场进行资本交易,其投资产品更加丰富,包括债券、基金、离岸人民币交易等等。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在珠三角、上海等设立人民币结算试点,允许境外央行、金融公司、清算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在内地投资银行债券。

(二)离岸金融市场发展与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互通

有无2013年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全面开启,中国离岸市场快速发展,加速了人民币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离岸人民币存款达1.5万亿。目前,在内地尚未完全开放资本账户的情况下,香港成为最大规模离岸人民币业务的资金运作中心,人民币存款规模达8604.72亿。2010-2015年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三个月利率为0.52%,六个月市场利率为0.56%,一年市场利率为0.58%,且每年的利率水平基本稳定。内地人民币三个月市场利率在1.91%-3.1%间波动,六个月市场利率在2.2%-3.3%间波动,一年市场利率在2.5%-3.5%间波动,内地市场利率相比离岸金融市场利率更高且稳定性更差。因此,在进行的供给侧改革中,减少人民币国内利率与国际市场利率的差距,为建设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及建设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做前提准备,为今后开放资本账户限制,减少来自国际资本的冲击打下坚强基础。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和离岸金融市场发展互通有无,共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

(三)“一带一路”战略及供给侧改革优化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结构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进出口贸易结构趋于优化;第二,人民币投资,回流途径增多;第三,银行从跨境人民币业务中获利丰厚;第四,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更加稳定清晰。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在2013-2015年的出口额分别为22100.2亿美元、23425.2亿美元、22765.74亿美元。2015年出口额多年来第一次下滑,但是2013-2015年出口对外汇储备的贡献率分别为57.8%、61%、68.4%,2015年出口对外汇储备的贡献率比2014年高7.4%,这反映了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及供给侧改革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趋于优化,出口产品的贸易附加值更高。从人民币投资、回流途径来看,2013-2015年中国资本账户差额分别为95亿美元、-283亿美元、-506亿美元,这反映中国企业及银行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及重组并购,使得人民币国际化适用范围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银行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公开授权离岸“人民币清算银行”并对其提供流动性支持,截至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已与东南亚、西欧、南美、北美、中东等1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清算安排,因此“一带一路”下人民币国际化也将伴随着银行国际投资业务的蓬勃发展而加快实现。“一带一路”新机遇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一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相较发达国家来说还有很大差距,对外依存度较高,自主创新不足,缺乏经济独立性。二是金融体制不够开放,金融机构自由度受限。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需要进一步深化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资本账户仍未开放,资本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制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三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政治挑战。尽管目前各国普遍质疑美元的全球角色,但人民币不太可能挑战美元的地位,甚至取代美元。

“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实施路径

(一)充分利用现有及中国倡导建立的国际平台

积极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绸之路基金、金砖银行等中国倡导并积极参与的国际平台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增强世界人民对人民币的信心和认同感。2015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累计发生额为6.39万亿元,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88.34%。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累计发生额8432亿元,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11.66%。更值得期待的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绸之路基金等将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保障,方便人民币“出海”,因此积极利用现有及中国倡导建立的国际平台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流动性和收益性。

(二)中国经济“外修内补”以减少对外经济的依存度

中国2013-2015年外汇储备分别为38212.15亿美元、38430.18亿美元、33303.62亿美元,高额的外汇储备及高达70%的外贸依存度,严重阻碍了中国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对外依存度高、自主创新不足、缺乏经济独立性将不利于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拖延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要减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中国要“外修内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内改革。一是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深化大型商业银行改革,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促进大型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决策能力和效能,给予其更多自主权,全方位调整优化资产、负债、收益结构。二是有效的市场机制。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进出口贸易行政审批程序。包括试点企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纳入外汇核销管理,跨地区以人民币申报出口货物可以在其他地区的境内结算银行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三是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优化产业结构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贸易多元化,大力拉动内需,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其次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培育中国国际知名企业。四是恰当的利率制度安排和利率水平。采取灵活的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同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对外开放。一是以基础设施融资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和国际人民币清算支付机制。中国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要有足够规模的资金沉淀,还要有一个海外发展成熟的人民币金融市场,更要有资金运用的渠道。建立国际人民币清算支付机制就是要增强人民币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保证人民币的支付结算,维护人民币的信誉,增强外国投资者及持有人的信心。二是大宗商品计价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攻方向,扩大人民币计价结算范围,在实现人民币区域化的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增长趋势以及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已经使得人民币在白俄罗斯、泰国、缅甸、越南、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发挥着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扩大经济合作等措施,尤其在与东盟、欧盟、日本、韩国的贸易中,扩大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范围。

(三)增强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一是提升宏观调控能力。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海外大量的离岸人民币,将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造成巨大挑战,中国政策自主性的下降客观上要求中国提升宏观调控能力,这就要改变以往通过准备金率调整等行政性货币操作方式,转向在货币市场及票据市场上的操作实现货币政策效果。二是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目前“一带一路”下已初步形成的经济合作走廊包括中巴经济合作走廊、孟中印缅经济合作走廊、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中国-新加坡经济合作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等。合作走廊产业园区建设法律制度不健全,并且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法律、加强监管。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特别是2013年中国正式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结构优化升级将给中国进出口贸易、金融市场、实体经济等施加重大的影响。因此,中国应当积极与其他国家或金融企业合作,共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应当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采取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实体经济支撑人民币国际化,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鹿梦瑞 王容 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叶晓东.论人民币国际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2.陈雨露.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张晓慧.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4.李薇.全球失衡视角:我国的货币政策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5.程明.探析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江苏商论,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