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加尼克记忆效应在化学教学的作用

时间:2022-09-28 11:17:38

蔡加尼克记忆效应在化学教学的作用

摘要:主要论述了蔡加尼克记忆效应的含义与成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以及运用蔡加尼克记忆效应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蔡加尼克记忆效应;化学教学;教学应用

一、蔡加尼克记忆效应的含义与成因

蔡加尼克记忆效应又称作蔡加尼克效应,是指人们对于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这个现象是德国心理学家蔡加尼克在二十年代初进行一项记忆实验中所发现的。在实验中他安排测试的人去完成20种左右的小任务,例如将数字倒数,写一篇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者用针线将颜色、形状各异的珠子穿起来等等。每个小任务所完成的时间基本相同,在这些任务中,只有一半的测试者可以完成任务,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就被中断。做完实验后,立刻让测试者回忆具体做了哪些任务,结论是没有完成任务的能够回忆起来的占到68%,而已经完成任务的回忆起来的只占43%,这个实验结论更加印证了蔡加尼克所发现的记忆效应[1]。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因为人们在进行某项任务时心理会产生一种张力系统,这个系统使人们的心理状态一直保持紧张,而人们紧张的心理状态在完成任务时会渐渐消除。当任务中断时,人们的张力系统并没有消除,始终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所以在回忆任务时,存在的张力系统帮助人们回忆起未完成的任务,从而完成余下的任务。当任务完成时,这种张力系统随之消失,原本做的事情很轻易就会遗忘。在日常生活中蔡加尼克记忆效应也十分普及。例如,有的学生在临考之前会突击复习,张力系统保持紧张状态,把考试时能用到的知识大概背了下来,但在考试之后张力系统松弛下来,这些背过的知识内容却差不多都忘记了。还有平时看电视时看到精彩的部分总会有广告插播,这是商家利用蔡加尼克效应使得观众对刚才未播完的精彩部分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观众为了继续观看节目精彩的部分不得不观看广告内容,这也就达到了商家宣传的目的。那么如此普遍的蔡加尼克效应应用到化学教学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二、蔡加尼克记忆效应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对教学的积极作用。教师将蔡加尼克效应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对总体的教学过程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巧妙地运用未完成的任务,将一些重要的环节、内容设置一定悬念与空白,并且通过完成任务时时间的限制,给学生的心理制造一点紧张感,提高学生心理的张力系统,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样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对教学的负面作用。教师运用蔡加尼克效应在教学中应该掌握好尺度,不能一味地运用,如果教师每天上课都为了设置悬念而设置悬念,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不但不能让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反而让学生觉得这位老师讲课没有条理、没有计划,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要合理使用此心理效应,张弛有度。

三、蔡加尼克记忆效应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蔡加尼克效应作为一种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的心理现象,在化学教学中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大地发挥它自身的积极作用并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1.设置悬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置悬念,充分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初中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节课时,运用蔡加尼克效应在课堂导入时设置一定的悬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开始教师给学生讲述一个故事,名字叫“屠狗洞的秘密”,在意大利某地有个非常奇怪的山洞,当人进入这个山洞毫发无损,而狗进入洞里不一会就暴毙而亡,因此,当地居民就把这个洞穴叫做“屠狗洞”,更有甚者还说洞里有一种专门“屠狗”的魔鬼[2]。讲到这时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奇特的现象产生呢?同学们尝试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通过这种方式设置悬念进行课堂导入,学生此时迫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这样不仅活跃了学习的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2.设置限时。人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时心理会产生一种紧张感,在外界条件的约束下,为了尽快地完成任务,人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也十分活跃,在心理学称之为张力系统[3]。教师可以运用这种张力系统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这个过程学生始终保持紧张的心理状态,在自身的驱动力下完成任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各个小组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将实验完成,最后评比各个小组的实验结果,采取优胜组奖励与落后组惩罚的措施。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随堂小测验,让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提高学生的张力系统,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忆更加深刻,充分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3.设置空白。孔子在《论语》中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4]用现在先进的教育方法来诠释孔子的话,就是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空间,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想象空间,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成长空间,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创造空间。如果把这种理念迁移到化学教学中,在传授的过程中教师不将知识全部都做细致讲解,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大多数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不停地给学生灌输新的知识,学生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记笔记,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对新知识的理解也不到位,记忆也不深刻,达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讲授过程中设置空白之处,在讲到精彩的部分不再继续讲解,留出空白给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高中讲“乙烯”这节课中,教师在讲台上做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演示实验时,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溶液反应前的颜色,等反应结束后,学生们发现紫红色的溶液变成了无色。对于这样的实验现象,学生们心里充满了疑问,此刻迫切需要教师的讲解。但教师这时不直接讲解实验原理,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现象的原因。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了空白,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为了填补教师留下的空白而自发地探求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明白了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所以紫红色溶液褪色。同样,当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基于心理张力效应,教师也不要急于解释,而要延迟一下解释的时间,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独立克服困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运用蔡加尼克记忆效应需注意的问题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应用蔡加尼克记忆效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寻答案,维持心理张力系统,教学中也要把握好尺度,避免为了设置悬念而完不成教学任务的现象,也不强加给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遵循适时性原则,合理利用时间,做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为了避免有的学生考试前突击,考试后大脑空白的现象产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让学生意识到平时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与考试前突击复习的弊端,最大程度地避免蔡加尼克记忆效应的负面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合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

作者:张琪 宫丽红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351—352.

[2]周开军.STSE理念及其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J].化学教育,2012(1):31—32.

[3]杨松林,王世存,王后雄.巧用蔡加尼克效应优化高中化学教学[J].化学教学,2015(8):15—18.

[4]汤成文.试论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新一代(下半月),201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