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化学教学探究性实验

时间:2022-11-16 10:26:38

浅议化学教学探究性实验

一、引导学生课前充分准备

首先,教师应给出课题让学生提前预习,使他们明确要探究的目标,对探究中所需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必须至少提前一周通知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器材、药品和环境准备,浓硫酸溶解于水的实验中学生必须对浓硫酸的特性先有所了解,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而教师则要精心备课,在引导探究过程中要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促使学生产生质疑、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动机。如做氢气爆炸性实验时,备课时设计提问:为何面粉厂也要严禁烟火?面粉能燃烧、会爆炸吗?如何把面粉吹起来和空气混合呢?使学生有疑问并产生一种想试试的感觉,让学生理解除了可燃性气体外可燃性粉尘和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发生爆炸,从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又如在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中,书上只是通过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制汽水来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收集二氧化碳不用排水集气法,而我备课时考虑到学生实验时肯定会尝试用排水法收集,并且确实会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可能会对这一问题产生疑问,我就设计让学生增加一个探究实验,即“如何证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通过实验来得出二氧化碳一般不会排水法收集的原因,这样具有说服力,学生掌握得也牢固。

二、准备好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探究是否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始终守恒。可提供的实验仪器、药品有:托盘天平、锥形瓶、小气球、酒精灯、玻璃棒、烧杯、细砂、白磷、稀硫酸、砝码等,让学生四人一组分组讨论,自主设计方案和实验操作步骤,验证猜想或假设。学生设计了几种方案。有的用玻璃棒点燃白磷、有的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并把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引燃,再来比较实验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实验后学生点评不同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其中有2组同学设计了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的实验,而且他们相互配合自行设计了对比实验,一组瓶口开放,让氢气从瓶口逸出,天平确实不平衡,另一组用小气球紧套锥形瓶口,使产生的氢气收集在气球中,气球逐渐鼓起,原以为天平应该平衡,没想到天平仍偏向砝码一边。他们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就让其他组的同学一起来帮他们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从方案的设计到操作的各个环节,结果同学们发现原来是氢气把气球鼓起后,气球的体积增大了,在空气中产生了浮力,所以天平不会平衡。通过实验、分析探究学生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也练习了物理知识在化学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宏观的实验操作、讨论,再辅以计算机动画演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在实质。

三、课堂中及时指导与点拨

教师及时的引导,使学生针对问题,寻找原因,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学生既体验到科研过程的艰辛,又享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如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许多学生老是做不成功或者现象不明显,于是我就及时指导,提醒他们应考虑木炭和氧化铜的配比;空气成分的测定中,有些组的数据偏差较大,我就和他们一起讨论影响测定结果的可能原因,指出他们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有的组红磷放得太少,燃烧时没有将氧气全部消耗掉,有的组没等钟罩冷却就开始观察记录,有的组燃烧匙插得太下,水面上升后把火焰熄灭了,有的瓶塞不密封,有的钟罩底和玻璃水槽底太密封,水无法进入钟罩。通过及时指导、共同分析使更多的同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精心策划课后练习

课后布置一些必要的实验习题,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是至关重要的。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可设计习题请同学们分析个别组铁丝没有燃烧起来的可能原因;空气成分的研究中,设计习题请同学们分析实验测得的数据如果小于容器体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对燃烧的条件进行研究后,设计习题,如为什么点燃火柴时,火柴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燃着,而火柴头向下容易燃着?通过补充课后习题使学生既对所做实验有了全面的知识了解,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真正使探究实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开展好家庭实验探究

家庭小实验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自主式进行探究实验,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资料查阅、替代药品和仪器收集、现象观察与记录,结论与分析等全过程都是学生个人行为,完全摆脱课堂教学的约束,全家动员,家庭配合。如: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后,要求学生到家中自制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学生通过查资料在家长的帮助下选择了大理石的碎粒、鸡蛋壳、水垢、贝壳、小苏打等作为药品,到店里买来醋精、用食品袋中的干燥剂配制成石灰水,反应容器选择了饮料瓶、矿泉水瓶、注射器等,家庭合作气氛浓,既拉近家庭成员的关系又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知识。但家庭小实验的选择上要注意安全、简单,尽可能与生活相贴近,例,如何防止菜刀生锈?怎样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鸡蛋如何保鲜?自制自来水过滤器,自制酸碱指示剂及观察、记录蜡烛点燃、燃烧、熄灭全过程的实验现象等学生易操作、感兴趣的小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

作者:何发权 单位:贵州省瓮安草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