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患者中医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时间:2022-06-29 11:05:36

中风偏瘫患者中医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中风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综合护理,通过QOL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FMA量表评估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QOL评分、FMA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对其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中医综合护理干预;中风偏瘫;肢体功能

恢复中风通常是指患者因体内气血逆乱、脑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功能障碍,常见功能障碍如突发昏厥、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以及偏身麻木等,患者出现偏瘫会直接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同时此病发病急,且多与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颈椎病等疾病相关,治疗相对复杂,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打击[1]。本病除受到上述疾病影响外,还受到情志郁怒、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气候变化、血液瘀滞等因素影响[2-4]。本文在对接受完治疗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接收的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6.17±10.64)岁,其中皮质与皮质下性偏瘫者26例、内囊性偏瘫患者19例、交叉性偏瘫者15例;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5.92±11.31)岁,其中皮质与皮质下性偏瘫者22例、内囊性偏瘫患者24例、交叉性偏瘫者1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40~75岁;(2)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精神状态正常且护理依从性高;(4)无危及生命病症。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脏器存在危急重症者;(2)抗拒中医护理或依从性较差者;(3)患者无民事能力;(4)预计存活时间<6个月。1.3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以及健康知识宣教等;观察组行中医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中药热敷:将适量伸筋草、威灵仙、续断、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川芎置于25cm×25cm中药用布包内,使用白醋以及黄酒深度浸泡,24h后从浸液中取出,将取出后的布包置入锅中,隔水使用小火慢蒸1h,取出后冷置片刻,将布包置入患者患侧腰部、脖颈位置,对部位进行热力刺激,热敷时间保持在15min,1次/d,4~5次/周,1周为1个疗程,治疗持续4个疗程。(2)穴位刺激:对患者患侧穴位进行按摩刺激,如患者上肢出现偏瘫,选取上肢相关穴位按摩刺激,如肩井穴、肩贞穴、手三里穴等,按摩同时手动帮助患者腕关节以及手指关节活动,可对手指进行来回捻动;如为下肢出现偏瘫,则选取绝骨、环跳穴或风市穴等,患者采取俯卧位,按摩患者相应穴位同时,护理人员将手置于患者脊柱两侧,沿脊柱适当力度按压,同时缓慢移动,从脊柱上端到脊柱下端来回按摩1~2次,可采取中医用按摩滚轮,对背部适当力度滚动按压;而患者若是面部偏瘫,则可对地仓穴、太阳穴以及下关穴等穴位进行刺激,将双手置于相应穴位,按摩力度需轻缓,适当按压,采取拿捏法或轻拍进行按摩。对穴位进行按压时,单个穴位按摩时间控制在2~5min,按摩每日3次为宜,每5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停止1~2d,按摩共持续4个疗程。(3)情志护理:护理人员保持与患者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部分患者病因与情志郁结相关,通过沟通了解该部分患者情志郁结的原因,通过说明病症原理,告知患者治疗机制,同时重点讲述治疗后防护目的以及防护方法,告知其热敷原理,取得患者治疗配合度,同时讲述说明按摩穴位的作用,以及选取相应穴位的目的。加强患者对病症的了解程度,从根本取得患者信任,同时加强患者治疗信心,对于心理抑郁或焦虑患者,引导患者间保持娱乐活动,如纸牌或观看影视节目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同时指导患者保持心态平和,稳定情绪。1.4观察指标。采用简易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估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年后生活质量,含总体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及生理机能4个维度,各维度满分2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通过肢体运动功能评定表(FMA)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功能恢复越好。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很满意=85分以上、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以下,总满意度=很满意率+满意率。1.5统计学方法。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QOL、FMA评分对比观察组出院1年后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后FMA评分显著更优(P<0.05),见表1。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突然且极为危急的病症,存在病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中医上的表现常有肢体功能障碍或突发性失神,此病多发人群为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该部分患者本就存在身体素质下降、身体免疫力及抵抗力日渐衰弱的特点,中风后发生偏瘫更是对其生活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同时多数患者因对病症了解不深,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因此,此病在接受治疗后往往预后效果较差[1,5]。据研究,结合中医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对其康复有较大裨益。本文对传统护理以及中医综合护理进行对比,旨在探讨中医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本文中,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QOL、FMA两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更优。说明中医综合护理在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护理中起到了效果,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也相对更优,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如下:传统护理措施侧重于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目的在于辅助患者治疗后的恢复,虽有健康知识宣教对患者说明病症知识,但重视程度不足,所行措施并未达成较好效果,同时传统护理仅试图倚靠治疗达到令其偏瘫康复的目的,而中医综合护理通过对穴位刺激,一是有扩张血管、祛瘀消肿的作用,二是对偏瘫部位穴位刺激,可加强偏瘫位置功能恢复。肩井穴有疏导水液的作用,肩贞穴可祛除上肢体寒,而对手三里进行按摩,可疏经通络,消肿止痛,清肠利腑,三者结合可加速上肢患侧的康复;绝骨又名足少阳胆经,对治疗足缓难行、脚弱无力以及半身不遂均有显著功效,对环跳穴位刺激可健脾益气,同时对下肢神经恢复有一定帮助,而风市穴可化解水液;地仓可助面部瘫痪恢复、太阳穴可缓解颅内疼痛、下关穴可化体湿祛寒气[6]。

通过针对性的穴位刺激,可有效帮助偏瘫恢复[7]。使用伸筋草、威灵仙、续断、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川芎等草药热敷,一方面高温热敷可加速热敷部位体液循环,同时可防止组织释放淋巴液,减少体内局部水肿,利于患者肢体恢复,同时药包与身体紧密接触,可使药液直接作用于患者热敷位置,促进药液吸收,并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此外,通过情志护理,缓解患者情志郁结等情况,并可有效释放患者心理压力,侧面患者治疗依从性。综上所述,对中风偏瘫患者采取中医综合护理可有效帮助患者肢体恢复,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红霞,杨志敬,潘锐焕,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4):395-398.

[2]胡振国,孙丽琴,杨文,等.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中医综合理疗对脑卒中后病人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4):1974-1976.

[3]周建梅,陈祢,王宝兰.专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影响效果[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8):1062-1064.

[4]刘桑,焦富英.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13(4):974-977.

[5]刘深龙,张海燕,满慧静.头针同步运动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老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肢体运动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9):929-933.

[6]贾亮,刘俊英,王贵玲.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20(1):51-53.

[7]陕大艳,陈启明,涂昭昊,等.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8):1230-1232.

作者:崔利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