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阿片类镇痛药护理认识

时间:2022-05-15 04:08:00

深究阿片类镇痛药护理认识

2009-2011年我科住院患者因疼痛而过量应用阿片类镇痛药9例,均经及时发现并应用纳洛酮等药物及时抢救成功,在此护理工作发挥了一定作用,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2年中我科病房共救治因癌性疼痛应用阿片类镇痛药过量9例。其中男6例,女3例,按阶梯及VRS分级均达到重度疼痛级别,均为晚期肿瘤患者,其中肺癌骨转移2例,肺癌肝转移1例,结肠癌肝转移1例,肝癌2例,乳腺癌骨转移2例,胰腺癌1例。年龄56~86岁,中位年龄68岁。其中疼痛部位以骨性疼痛5例,肝区疼痛3例,腹痛1例。发生阿片类药物中毒事例中,4例为新入院患者,镇痛药物为患者入院时由院外自行带入,其中硫酸吗啡控释片3例,芬太尼透皮贴剂1例,患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自行应用导致过量;3例为镇痛药加量后出现中毒表现,1例为在原有镇痛药基础上新增加了镇静药,1例为第1次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护士在巡视中发现患者有嗜睡、眩晕、呼吸浅慢、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经应用纳洛酮抢救成功,无1例发生意外。

2护理操作

配合医生及时应用纳洛酮静脉输注,一般采用输液泵,观察输液速度,按医嘱执行,多采用先快后慢的输液速度。认真记录滴数,床旁及时安放心电监护仪,及时记录呼吸频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患者疼痛程度,按疼痛VRS分级及时记录以及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浅慢程度、瞳孔大小变化及对光反射灵敏度等。

3护理体会

3.1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鉴于过量应用阿片类镇痛药,药物多为患者在入院时由院外自行带入,住院后擅自使用,无严格控制,极易引起过量中毒。故针对疼痛患者,入院时护士均应按疼痛VRS分级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对其做关于癌性疼痛的健康宣教。患者自行带入病房的止痛药交护士统一管理,由医生安排医嘱使用。各班护士交接班及查房时认真了解患者用药情况。

3.2认真记录患者消化道反应症状,与医生共同分析原因患者镇痛治疗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复杂,由于吗啡类镇痛药过量应用时纳洛酮抢救剂量过大也可引起一过性恶心、呕吐,有时难以分析,因其对抢救过程影响较大,故要求护士配合认真观察病情并及时报告医生。

3.3仔细记录血压及心功能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因为在纳洛酮应用中,个别患者有血压升高及肺水肿的发生[1],故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防止发生意外。

3.4遵医嘱按时给药即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给药,如每隔8h或12h给药1次,下一次剂量应在前次给药效果消失之前给予,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保证疼痛持连续缓解。不能用“痛了就吃,不痛就不吃”的按需给药方式。一方面患者承受了不必要的痛苦,另一方面持续疼痛可使痛阈降低,需加大药物剂量才能缓解症状,增加了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这方面也需要护士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主动热情的向患者介绍止痛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毒副反应,建立严格规范的用药方案。提高患者的自律性,进而预防药物过量致中毒的发生。

3.5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硫酸吗啡控释片等糖衣片服用时不能切开或咬碎;患者不能口服药物时,可直肠给药或经皮给药;经皮给药如芬太尼透皮贴,可持续72h释放给药。粘贴时注意:选择躯干或上臂无毛或少毛皮肤平整处,用前清水清洁并干燥皮肤,但禁用肥皂、油剂或洗涤剂清洗皮肤。启封贴膜将其平整、牢固地粘贴于皮肤,轻压粘贴时加压30s,使贴膜平整充分与皮肤接触,贴膜无皱褶、无气泡。更换下一贴时应另选部位。芬太尼贴剂药物的副作用包括眩晕、恶心、呕吐及胆道括约肌痉挛且偶有抽搐,大剂量应用易产生肌肉强直性收缩,胸壁及腹肌僵直可影响呼吸,进而出现呼吸抑制[1]。故要求护士认真观察患者呼吸深浅程度,对支气管哮喘、重症肌无力患者尤为应当注意。

3.6心理护理癌症晚期疼痛常因人而异,具有相当的随机性和可变性。晚期肿瘤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加之疼痛更会加重焦虑与恐惧等心理障碍,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癌痛的信心,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帮助克服其消极的心理因素[2]。同时护士可以促进和加强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使其互相交流抵制癌性疼痛的经验,从而坚定信心。及时关注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如发现患者有抑郁症状可以请专业的心理医生予以指导。

3.7便秘的护理肿瘤患者多为年迈者,常有老年性便秘,有些便秘是由肿瘤本身引起,一些放化疗患者因体液不足也可引起便秘,而吗啡类镇痛药又有引起便秘的副作用,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会导致患者存在严重的便秘。患者十分痛苦,经常使用硫酸镁、开塞露、大黄、蓖麻油、番泻叶等协助临时通便。其实大黄、番泻叶等久用可引起大肠黑斑病等弊病且易发生“反跳”,停药后又会加重便秘。中药可从根本上缓解便秘问题,故应认真鉴别便秘的原因,如气虚、血虚等。责任护士还应指导患者从饮食、锻炼方面缓减便秘症状。如适当多吃香蕉、香油、蜂蜜等及增加纤维素食品的摄入比例,散步等[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