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9-17 03:03:09

儿科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随机收集该院选定的儿科住院治疗患儿110例,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为研究时段,对其护理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110例研究对象经过分析后,发现违反规章制度5例、护理人员缺陷7例、语言沟通不好10例、缺乏责任心8例、技术缺陷16例。防范措施实施后护理纠纷发生率(2.73%)显著较实施前的(41.82%)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可有效提高儿科护理质量,降低儿科危险事件发生率,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关键词】儿科护理;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当前,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变革以及社会不断发展,医患关系逐渐变得复杂,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儿科护理中,小儿的健康备受家属以及社会的关注,患儿年龄较小,且自控能力较差,住院治疗期间的配合度以及依从性较低,极易发生各种危险事件,引发护患纠纷。[1]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为了分析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特随机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选定的儿科住院治疗患儿110例进行查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线资料。研究对象:随机收集该院选定的儿科住院治疗患儿110例,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为研究时段,女性49例,男性61例,年龄界限在1~8岁,平均年龄为(4.5±2.9)岁。(二)方法。成立护理危险因素防范小组,由护士长作为组长,总结并分析儿科护理危险因素,总体将护理风险因素归为四类。1.护理记录类。包括护理记录不全面、不及时以及不准确。2.护理差错类。包括用药问题、标本送检、输血、输液等查对问题失误。3.意外情况类。包括走失、坠床、碰伤、烫伤等。4.服务质量类。包括更换滴注药液不及时、护理态度不好、技术不熟练等。将分析结果用Excel表格进行汇总。并观察防范措施前后护理纠纷发生率。(三)统计学方法。用SPSS24.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一)分析护理风险。110例研究对象经过分析后,发现违反规章制度5例、护理人员缺陷7例、语言沟通不好10例、缺乏责任心8例、技术缺陷16例,见表1。(二)分析防范措施前后护理纠纷发生率。防范措施实施后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较实施前的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

三、讨论

(一)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1.护理人员技术问题。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新仪器、新设备不断被应用于临床,与此同时,护理操作技术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护理人员的协调能力较差、临床经验不足以及技术水平跟不上临床的需求,例如PICC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等,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不过关,进而引发了护理风险。另外,护理人员对患儿临床药物使用以及查对问题不仔细,包括标本送检问题以及输液输血等问题。[2]2.护理人员欠缺法律意识。儿科护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往往会导致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这就导致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中作用失效,导致护理人员在关键时刻无法维护自身权益,另外,也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3.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落后。护理人员责任心较差,沟通能力较差,态度往往过于生硬;部分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不规范,不为患者着想。(二)儿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1.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可有效防范护患纠纷,提高护理人员工作作风,同时予以患者真心、周到的关爱和照顾,赢得患者以及家属的认可和理解。大多数儿科患儿家属的情绪波动较大,过于担心患儿的疾病,护理人员应重视细节服务,进行人性化护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家属、患儿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需求,对于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地纠正。[3]2.提高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儿科护士在沟通过程中,应保持热情、和蔼的态度,同情、关心患儿,用合适、巧妙的语言与患者家属沟通,沟通过程中语言要清晰易懂,护理服务期间面带微笑,给患者以及家属一种温暖的感觉。重视家属心理情绪变化,对于存在抑郁、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家属,应及时沟通,综合其文化特征、家庭情况以及患儿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最大限度地消除家属心中的负性情绪,提高家属的配合度与支持,有助于后续护理服务的顺利进行。[4]3.加强对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培训。合格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具有及时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是保证儿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科室要结合具体情况,定期对护理人员展开儿科护理风险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责任心,促使其熟练地掌握各种新型的仪器、设备。另外,还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婴儿脐部护理、更换尿布、喂奶、配奶以及沐浴等基本护理操作,培训之后,必须进行考核,保证人人可以过关。[5]4.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定期对儿科护理人员展开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安全管理意识,熟练地掌握相关护理管理制度,并在严格相关制度的制约下展开护理服务工作。另外,儿科还要根据风险事件调查情况,不断地完善科室护理管理制度,督促护理人员积极地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管理办法》等法律知识,在充分尊重患儿以及家属的情况下,切实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科室要针对医学界典型案例发生的原因以及处理办法展开全面的讨论,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地吸取护理纠纷案件的经验,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6]

综上所述,儿科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认知功能以及抵抗能力低下,对各种护理风险的承受能力较低,极易引发各种不良后果,要想保证儿科护理安全、有效实施,必须深入地剖析儿科护理风险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不断强化儿科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护理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儿科护理纠纷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姣.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16~117

[2]龚牡丽,颜红宇,薛婷.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J].包头医学,2016,40(4):222~224

[3]宋炜.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2):77~78

[4]张迎秋,李彩霞,孙红宁.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10):87~88

[5]路慧珍.探讨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9):69~70

[6]张慧娟.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3):92~93

作者:王 霞 卢华萍 单位: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