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账监管信息平台绩效评价研究

时间:2022-04-15 10:25:06

建账监管信息平台绩效评价研究

一、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建立背景

1981年“经济效益”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随后在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更将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前提。至此,对于我国的经济管理工作,经济效益成为一项重要指标。21世纪,随着“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民主理财”思想的提出,我国财政管理改革以支出管理改革为重点,资源配置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财政部门开始系统地研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问题。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部及相关部委印发了有关的文件法规,如《中央级行政经费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为评价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要求;《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财办监[2004]9号)明确了绩效监督的重点项目;《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财预[2005]86号)规定由中央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绩效考评工作。

二、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情况

针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全国各地先后进行了试点工作。浙江省财政厅于2003年开展评价工作,并成立相关机构。广东省于2004年也成立了财政厅绩效评价处这一专门的绩效评价机构。同年,辽宁省财政厅也初步建立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至此,通过各试点工作,在具体实践中,颁布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建立了比较系统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制度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财办监[2004]9号)中的重点项目,国家农业部、教育部等部门,也开展了绩效评价工作。各部门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各自的绩效评价体系。商业银行采用杜邦财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平衡计分卡(BSC)、经济增加值法(EVA)建立指标体系;税务稽查管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来进行绩效评价;税收优惠政策是通过财务报表比较各税收优惠政策下的可持续增长率;国内上市公司并购采用事件研究法、会计指标法、EVA法等制定绩效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

三、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层次

依据评价工作主体与客体的不同,可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分为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四个层次。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对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进行的综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主管部门对部门所属的单位进行财政经费使用绩效的综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人大及政府对主管部门通过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对比进行的综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是部门财政支出效益的综合反映,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支出的结构效益和规模效益的综合评价。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

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绩效评价对象的不同,所用的评价方法也有所不同。现行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3E”评价法、成本效益比较法、历史动态比较法、平衡计分卡法、摊提计算法、横向比较法、最低成本法、标杆管理法、因素分析法、目标与实施效果比较法、专家评议与问卷调查法等。根据各项目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对于项目层次的绩效评价可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其核心是先将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不同的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对于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可采用最低成本法,在效益已定的条件下,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比较成本费用的高低,进而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是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对收集到的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而得到的标准样本数据。根据标准的取值基础不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可分行业标准、经验标准、计划标准和历史标准四种,对财政评价支出行为的优劣等特征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量化。行业标准是以行业中各群体的相关指标为有效样本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制定的该行业的评价标准。行业标准的优点在于财政管理部门可通过对各支出项目的绩效水平的比较,分析总结各时期内同类支出项目应有的经济效率,进而加强支出的科学管理。但行业标准需要有强大的数据资料作支撑,这在实际工作中尚未解决。计划标准是以事先制定的目标、预算、计划等已经预定的数据为样本,计算和制定出的评价标准。计划标准有利于对比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定数据,以两者差异为依据进行评价。但计划标准的设定不客观,过高或过低都无法准确评价项目,评价工作不起作用。历史标准是以同类部门、单位、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进行预测和分析得出的各类指标的平均历史水平。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以上年同期数据、上年实际工作整理的数据、历史各年水平等某个过去形成的数据作为历史标准。经验标准是专家学者根据经济管理活动实践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得出的有关指标标准。对于缺乏同行业比较资料,无法利用行业标准的绩效评价可考虑经验标准。

(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是否公正、准确,其关键在于是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能够反映政府部门工作效益的指标体系,使项目的绩效目标能够合理量化、具体化,从而为评价各类项目的绩效情况提供可靠的依据。针对财政支出管理使用行为主体,可以将评价指标分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部门绩效评价指标、单位绩效评价指标和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对于支出管理类型的不同,可以设置通用指标、专用指标和补充指标。通用指标是不同类型绩效的共性指标,专用指标是反映不同类别绩效的个性指标,补充指标是根据评价需要在评价过程中决定是否选取的指标。对具体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时,可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计分方法就是由评价主体根据评价对象在某一方面的具体表现,主观判断其达到的等级,再根据相应的等级参数和指标权数计算得分。定量指标可通过现金、银行存款、库存材料、生产成本、应缴财政专户款、基本工资、办公费、商品和服务支出、拨出经费、项目支出、基本支出、预算外资金收入等会计科目收集资金到位率、产出数量、产出成本和经济效益等可量化指标的实际数据,并以此设定绩效目标的考核指标。

四、基于建账监管系统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现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预算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等要求,遵循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要求,旨在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数据来源的真实、可靠、可计量性,通过建账监管系统实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绩效评价的目标及对象,并向各职能部门下达绩效评价通知。财政部门在项目实施初期,根据事先制定的目标,完成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并赋予绩效评价人员建账监管子系统使用权限。上级部门审核工作程序安排、评价方法的选定、绩效指标的设定、绩效评价内容等,并根据审核通过的《绩效评价方案》在财政业务管理系统中设置绩效评价报告模版和指标体系子模版,录入相应指标的计算公式和分值。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评价小组将从预算单位财务核算系统和财政财务监管系统获取的基础数据导入财政业务管理系统,对可量化绩效评价指标生成相应分值,同时绩效评价小组对定性指标进行打分。结合两者,最终生成绩效评价报告,并附上对评价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的书面文件。预算部门应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意见反馈给相关单位,并将最终建立绩效评价档案。

作者:刘旸旸工作单位:湖北民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