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研究论文6篇

时间:2022-08-16 03:07:04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研究论文6篇

第一篇:旅游管理专业现三方共赢实习模式研究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休闲度假的方式,旅游业处在不断快速上升的阶段,与此同时对专门服务于旅游业的人才需求急速增加。本文主要研究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之间共赢的实习模式。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行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策略

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牵扯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的利益。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利益纠纷,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实习模式去完成实习。学校通过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以及实习指导教育,来强化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加强对实习生的指导,以满足学生发展的诉求[1]。

(一)校企联合,实现学生的发展

早期学校在与企业联系时,经常是根据自身的教学理论以及学生的发展状况,去寻找实习单位。为了真正地实现旅游管理人才满足旅行社、酒店等企业的需要,提高旅游人才的素质。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多与全行业的研究、培训等机构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旅游管理行业以及专业的发展,同时为实习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二)学校应常与实习生进行交流

学校方面要加强对实习生实习工作的重视,常与实习生进行交流,了解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供需差距,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及时改正,不断地缩小双方之间的供需差距。实习指导教师的回访就是一个了解旅行社、酒店发展动态的途径。加强与实习单位之间的联系,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展开提供最为前沿的教学资料,与此同时,督促实习中的学生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发展现状以及解决方式

三方共赢模式虽在一些地方已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在实际情况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高职院校自身条件差;企业参与度低,缺乏合作的意向;缺乏相关政策的扶植等都是其发展中遇到的。

(一)高职院校自身条件不足,合作稳定性差

高职院校在社会的知名度、生源、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上就与一般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差距,企业一般选择与本科院校合作,减少自身的人员培训成本。加之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更多的是在机械、电力等行业应用比较广泛,而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般只存在与旅行社、酒店方面签订实习合同,选择范围有限。高职院校教师的水平有限,很少有能满足“双师型”的标准。

(二)企业参与度低,缺乏合作的意向

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需要校方、企业、学生三方共同促成,必要时还需要政府的介入。企业作为基本的合作方缺乏积极性,这为校方寻找合作对象增加了难度,这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寻找合作企业时所遇到的问题。

(三)缺乏相关政策的扶植

国外在发展合作教育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为本国合作教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目前在我国合作教育的政策、法规几乎是空白。没有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合作教育变得无章可循。三方共赢的合作模式在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高职院校本身来说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可从教师方面入手,对“双语”教学的教师提高待遇,可鼓励其他教师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企业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校方过硬的自身条件可为自身加分,从而增加合作的几率。企业要为自身的长远发展考虑,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可为自己的发展提供长远的人才储备库,选择合作对象时,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因一视同仁,他们也有自身的优势,如动手能力强,较本科生更能接受新的事物等等。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帮助学校促成合作,可通过税收手段,如与高职院校签署三方共赢实习合同可减少一到两年的税收,长期合作者政府给予税收上更大的优惠条件。三方共赢的合作模式当然离不开学生的参与,积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实习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三、三方共赢实习模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走入高校享受高等教育,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走出学校,涌向社会。高职这个层次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明显受到排挤,即使是近几年不断发展的旅游行业,高职旅游管理的毕业生仍难以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行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产学研的最好体现

“产、学、研”是新时期下中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将学校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前途、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在一起,实现互动。它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在实际工作中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更易被企业和行业所接受。

(二)顺应了国家对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

《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随着我国各行各业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2]。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顺应了改革的要求,能够有效的实现我国目前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三)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的办学方针也在不断的调整。以前“闭门造车”,一心研究学问,不理社会的发展状态。现在学校与社会的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它不同于本科教育。它的办学宗旨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以最快速度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实行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使学校可以深入地了解市场经济的需求,从而快速地找到自身与市场的接洽点。

四、结束语

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对校方、企业、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它在高职旅游管理行业的应用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企业合作意向不足、学校准备不充分等都是影响其发展的原因。

作者:扶蓉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第二篇:旅游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

案例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能够以多个角度来对现实管理案例进行模拟。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借助案例强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认识理解

我们在开展“问询业务”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讯服务员的工作守则是要为住客相关信息保密。这是一个需要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的一个知识点。因此,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加深理解,可以借助案例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强化。比如:老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个反面的案例。某日的夜晚,南京某个酒店的前厅服务总台的电话响起,前台服务员小赵接听了这个电话。在电话中一个自称是来自北京的人,需要查询来自河南的几个旅客。于是小赵不假思索地为其查询了相关的住店信息,并且把来自河南籍旅客的姓名报知了对方。当对方确认了其中一名旅客就是他想要找寻的旅客时,小赵把这名旅客的房间号码1018告诉了这名自称是来自北京的询问者。在随后几分钟内,前厅总台小赵又接听到了另一个电话,是自称1018的旅客打来的。在电话中这名旅客告诉了赵小姐有一名自己的老朋友要来看望他,他正在赶回来的路上,要求小赵把自己的房卡交给这名老朋友,让其在房间内等他。随后一名男子来到前台,自称是1018号房客的朋友,要求小赵为其提供房卡。小赵在没有任何防备心理的情况下,把房卡按照自称1018号房客的要求交给了这名男子。在讲述完这个案例,马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在这样一个案例的引导下,学生的好奇心马上被调动起来,开始对事情的进展进行各种推测。让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起来。[1]老师在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讨论之后,再为学生公布后续的事件发展:这是一起酒店盗窃案,而且是通过一个人来扮演了三个角色,骗取到了旅客的房卡。当学生们对整个事件进程了解之后,老师接着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这起案例中,是谁成为了这起盗窃案的间接帮凶,她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再次进行讨论。然后学生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总结出前台服务员小赵在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失误,没有对住客的信息进行保密[2]。学生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很快就意识到了问询业务中的重点,对于相关的教学重点有了一个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

我们在开展《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由于过多地强调理论知识,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形成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老师可以把案例教学法与理论知识进行结合,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我们在讲授“前厅部沟通与协调”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案例:王小姐在2015年9月18日上午10点入住成都某酒店的单人间。由于当时王小姐入住时还没有用过早餐,电话要求前台为其送早餐到房间。在等待早餐的时间,王小姐打开了电视发现没信号。在之后四十分钟,服务员把早餐送到王小姐房间,当时由于送餐时间过久,王小姐表现出了不耐烦的情绪,并且对服务员进行了抱怨。但是服务员此时的表现是麻木,并且不吭声。当王小姐用完早餐进入卫生间后,发现在洗漱盆中有头发丝。在王小姐洗完澡之后由于地面过滑,差点摔倒。由于一系列的烦心事,加上旅途的劳累,王小姐想要休息一下,当其躺上床之后,楼道中传来了服务员打扫卫生的嘈杂声,令其无法入睡。下午王小姐外出时,想要洗漱一下却发现没有热水。在出门之前王小姐把记着朋友电话的纸条放在了床头柜上,然后出门办事。凌晨2点,王小姐回到房间时发现,自己放在床头柜上记着电话的纸条不见了,而且电视依然没有信号。王小姐打了楼层服务电话却没有人接听。老师以这个案例为主导,让学生通过这个案例来找到王小姐的不满意的内容,然后把相关的知识进行结合。这个案例中,几乎包括了所有能够引起顾客不满的原因。而且王小姐在经历了这些事件之后,选择了向大堂副理进行投诉。老师再度提问,如果你是大堂副理,应该如何来处理王小姐的投诉?[3]学生在这样的案例引导下,很快地激发出了学生的兴趣,纷纷提出了自己处理的方法。结合这个案例,老师可以把顾客投诉的原则和程序的理论知识向学生进行阐述。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教师又与学生一道概括出处理客人投诉的原则和程序。[3]有效地把案例与理论知识进行了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相应的理论知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三开展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精选案例,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案例是案例教学实施的根本,没有案例,案例教学就成了无根之本,无源之水。而优秀的案例是案例教学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所以,在开展案例教学法过程中,老师应该要精选案例,选取代表性的案例是顺利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要把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抽象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因此,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必须要明确教学的目的,选取合乎目标要求的案例,不宜过多,要结合教学内容来选择典型的案例。千万不可随意选择,甚至脱离了教学目的。同时,也不可能为了能够吸引学生兴趣而把案例教学法变成了满足学生口味的一种牵强附会的教学方法。

(二)精心设计,要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

随着案例教学在我国的不断推广,酒店管理专业也在尝试在相关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而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中能否推广使用案例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编制充分的、高质量的前厅服务与管理相关教学案例。因此,在开展案例教学法过程中,为了能够与教学内容完美地结合,老师应该在课前对案例进行精心地设计。结合教学内容的需求,对案例内容进行增减,发挥出案例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实现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把这些知识转变成今后工作的技能。如果不能发挥出案例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就会转变成为课堂故事会,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的促进。当然,编写案例的老师应该是有前厅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正如舒尔曼所说的:实践者们更喜欢阅读由其他实践者所撰写的案例。通过课堂学生反应也表明,由从事实践工作的教师编制的案例,更显真实,亦能引起学生的上课兴趣。

(三)不断摸索,积累教学经验,多种案例教学法并用

具体在开展完案例教学法后,老师应该针对学生所进行的案例分析进行有效地点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与认可,让学生能够在每次的学习中都获取到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生也需要对老师所设计的案例进行点评,这样的一个互评方式,能够让老师在不断地摸索中,积累到更多的教学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弥补与改进,让案例教学法能够在《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发挥出应该有的价值。同时,为了防止学生对单一的案例教学法失去兴趣,老师应采用多种案例教学法并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三种案例教学形式,分别是经典案例教学、讲授说明式案例教学和项目式案例教学。我就举其中一个例子,如:经典案例教学法,我们又称之为“小组发言式案例教学法”,就是课前布置思考题,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依次发言,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吸引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做演示,促进他们的团队合作,同时节省老师的教学准备时间。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自主教育以及现代化教学方法也正在得到普及。希望在《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所开展的案例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加大对课程改革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投入与支持,创造机会让教师下企业锻炼,鼓励教师自编教学案例。

作者:何萍 单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一、教改背景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该决定从政府层面,提出了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方向;从学校发展层面来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立足之本;从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层面来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从培养高素质人才层面来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职业能力培养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从各个层面来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是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的任务。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和同事、学生们的交流,以及个人经验的总结,个人认为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内容

上文中我们简单提到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适应这一趋势,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应该及时更新。这个更新至少应该包括:课程设置的合理更新,教材选用的及时更新,教学案例的快速更新。尤其是后两者的更新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教材直接决定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而旅游管理专业由于其实践性强的特征,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使用教学案例时,尽量选用近三年或者近一年内发生的真实事件作为讲解对象,容易与同学们产生共鸣,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搜集新鲜教学案例的困难较大,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教学案例库,每位老师定期将自己搜集到的教学案例添加到教学案例库中,与其他老师分享。假以时日,不但教师们可以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教学案例库也会成为教学的一大助力,成为教研室、系部的一笔巨大财富。

(二)教学方法

谈到教学改革,必定会谈到的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案例法、角色扮演法、项目导向法等等,相信很多老师都已经在课堂中运用了这些方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笔者尝试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暂时将其命名为“脱口秀”法。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看脱口秀,幽默风趣,轻松诙谐,并且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完美的做到了寓教于乐。是否能够将脱口秀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代入到课堂教学中呢?笔者在个人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得出了下面的一些经验。运用脱口秀法进行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师的心态。这堂课,所有的重点都要围绕着学生展开,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想知道什么?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备课,需要准备新鲜、丰富的教学案例,可以是某个社会热点事件、某个近期有话题度的人物,这里就需要运用到上文提及的教学案例库了。上课的过程中,语言尽可能做到轻松幽默,肢体语言可以适度夸张,一切的目的都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学生关注你了,你才可能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否则一切的教学目的都是空谈。同时,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情绪的掌控,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和学生的交流,感兴趣就会动脑筋,动脑筋就会问问题,问的问题得到了回答,学生就扎实的学到了知识。我们要的交流是这种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而非呆板的课堂提问,学生不得不回答问题的交流。课下要及时总结,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那种类型的话题学生的共鸣最大?哪一类的教学内容适合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总结经验,以备后期使用。总的来说,脱口秀法的应用就是课前、课上和课后这三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这种方法,一门课程内,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在使用时要针对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并且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性格特点的不同,脱口秀法也并非适合所有人使用。

(三)实践教学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实践教学的应用。很多老师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正在实施。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实景模拟训练效果较好。利用我们学校地处登封,周围有少林寺、嵩山、嵩阳书院等过个国际国内知名景点的便利条件,在这些景点进行实地教学,对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提高有极大的帮助。当然这需要学校给予支持,与景点进行协商等。

三、总结与展望

关于教学改革,只要教育活动还存在,这就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话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也不停的改革、进步,希望今后的学者们能在本领域取得更大的成果。

作者:刘亚斐 单位: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第四篇: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性的旅游大国,在未来的5年间将会迅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旅游接待国和旅游输出国,而旅游产业也会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所以,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业人力资源输出单位,其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素养都关系到我国旅游业今后的发展。如果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能够在学习和工作实践当中找到良好的契合点,使学生们将校内所学充分运用于校外工作实践,继而再以校外工作实践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发现自身素质能力上的欠缺来“反哺”校内学习行为,这对于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全新的提升。所谓的“工学交替”主要指的是中等专业学校在总体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指导下,与用人单位相互合作为学生们安排社会实践的过程。校外实践与校内专业课程学习相互结合更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增强他们对于现实岗位的认知和理解。但是,由于校外的工作实践与校内的专业课学习都需要占用中职学生们的日常时间,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定的工学矛盾,并使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出现偏差。特别是对于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校内专业课学习和社会工作实践二者不能很好地平衡起来,将对其今后的综合性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完善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能够实现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基本因素。这要求学校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社会工作实践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指导,既保障学生们专业课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的充足性,又要保障学生们能够有丰富、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机会。首先,中职院校可以与社会用人单位签订长期的合同,在不影响对方正常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要求提供实习机会的单位基于学生们一定的实习津贴和相关权利。而学校也应当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负责人,积极加强对于学生们的校外管理和指导。另外,学校还要统筹安排学生们的校内学习时间。旅游分为淡季和旺季。每年的旅游旺季可以指导学生进入旅行社、酒店、旅游管理机构进行实习,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旅游旺季的用人紧缺问题。在旅游淡季时,则要统一安排学生们进行校内的专业课学习,这样才能够不断增强中职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也便于校内教育者对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想指导和知识传授。

(二)加强监管,保障学生校外工作实践的安全性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15~18岁的青少年,他们的心智还不够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没有完全成型。因此,如果贸然的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们投放到工作环境当中,极有可能对他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中职院校在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住宿、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使他们能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环境,避免受到校外不良人员、不良思想的荼毒。具体来讲,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将学生们有计划的批量分配到几个实习地点,然后配备经验较为丰富、学生威信度较高的教师对学生们的工作行为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管理。教师们需要及时的了解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状态,努力帮助学生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

(三)建立健全的工学交替考核评定制度

对于很多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们而言,他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实践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特别是对于校外工作实践这一教学安排,他们错误的认为这个实习时间是让他们在校外放松、玩耍,因此也不会真正用心对待。面对这样的状况,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者们需要建立起一套针对学生们校外工作实践的考核评定制度。将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以及工作失误都详细的记录下来,并装进学生档案。这些档案将会成为其今后应聘、参与正式工作的重要依据。另外,还要向学生们积极传输“工学交替”的正确思想理念,让他们清楚的意识到“工作实践+校内学习”才是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真正秉持的科学化教学模式。

三、结论

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我国旅游业人力资源的重要输出点在专业性人才培养工作当中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因此,想要即保障学生们的在校理论学习时间,又基于学生们充分的校外工作实践机会,需要中职院校教育者和管理者们共同努力,构建起科学、系统的“工学交替”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的搭建需要从工学交替制度的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学生考核制度的落实等方面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并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作者:邱贞桢 单位: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

第五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现代学徒制是产学研相互融合的结果,也目前国际职业教育发展中关键的模式。旅游管理专业是高职教育阶段重要的专业之一,在我国旅游行业一片大好的前景下,基于学徒制教学模式,加强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概述

作为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就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以提升学生现代化职业技能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学徒制流行于欧洲地区,从2014年开始才逐渐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开展。实行现代学徒制教学,需要开展联合培养、校企合作等,对学生实施双重管理和教育。学生在接收职业教育过程中,不仅是在校学生,更是学徒工。这种教学培养模式,更加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还能够对优化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在我国旅游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急需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超的服务技能等,同时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现代学徒制的出现,符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技能培训,是时展过程中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与其他高职专业课程相比,旅游管理专业属于隐形的服务行业,对文化素质、服务意识等要求更加严格,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旅游企业在选择人才过程中,需要从服务技能、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工作经验等几个方面综合考察应聘者。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这一特点,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加强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改革显得很有必要。通过现代学徒制中教师与师傅的传帮带,帮助学生更好的联系实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现阶段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开展过程中,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校企合作办法,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还存在教学方式陈旧、教学设施落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利用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对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三、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途径

(一)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和旅游行业一起构建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机制,教学团队组成部门包括旅游企业的师傅、高职院校教师以及专兼职教学人员等,负责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需要经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这种螺旋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首先在学校由专业教师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进入企业中由师傅指导,回到学校后进行继续学习,最后在进行实习过程。经过这种现代学徒制螺旋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自身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经验,养成了养好的职业习惯等,对提高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效果。

(二)拟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单位需要根据旅游行业职业发展对人才在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的要求,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等明确定位,同时加强课程建设等,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以及企业中的各种资源,构建各个教学培养模块等,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为目标。

(三)共同制定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标准

校企合作单位从职业工作岗位任务着手,根据国家相关职业考核标准等,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加强对适应现代化学徒制的专业课程开发。在课程目标中,需要明确人才素质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界定。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和旅游企业一起,对整个旅游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为课程实际运行提供依据。

(四)高校和合作企业一同制定教学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为了能够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尽快的了解各个服务环节对能力、素质等的需要,同时熟悉企业对人才的客观需要等,认真分析旅游企业各个岗位中对管理技巧、接待礼仪、岗位任务等续期,制定有效的评价指标和方式,通过考核评价的引导,让学生更快的熟悉这些技能,将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专业技能。

(五)加强教学评价模式改革

根据旅游职业认证考试标准、岗位晋升标准等,构建有效合理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评价模式。应该与旅游企业一起,制定明确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等,告别传统以笔试为主的评价模式,注重对学生全面能力的考核。在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中,师傅也可以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将评价分为几个重要的部分,根据每一个部分的重要程度划分权重等,几个部分的综合就是学生的评分。

(六)加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突出、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合理的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等,积极开展各项教学科研工作等。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建立有效的教学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作者:卡米来 单位: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旅游业作为我国朝阳产业之一,对高层次、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中国旅游教育在发展中遇到瓶颈,与旅游产业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着“就业易、招生难”的普遍问题。在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工作待遇、消除社会误解的同时,旅游管理专业也必须审视自身,改变传统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借助生产性实训基地,让师生扎根行业,在市场中锤炼,注重资历的累积,树立“选有所学,学有所专,专有所用,无可替代”的专业形象。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理论课程体系严谨,课时量充足,但实践课时比例较低,大部分都集中在课内实训、实训周、毕业前的岗位实习三个方面。课内实训限于各门独立课程内部,无法做到融会贯通,所占课时的比例较小,无法做到深入实践,而且大多数课内实训只是在教室内进行情景模拟或案例分析,教学效果欠佳。实训周时间不长,多为两周左右,本意是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旅游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同时接纳这么多实习生,即便是学生单独实习,也较难在短时间内融入工作氛围。毕业前的岗位实习时间最长,约有半年之久,学生能够真正走上工作岗位进行锻炼,但由于在学校内未能得到很好的技能培养,导致学生上岗时难以直接胜任,仍需岗前培训,增加了企业成本。这与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显然是不吻合的,要想让学生毕业后直接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那就必须重理论,更重实践。

(二)实训师资薄弱

教师是高校的灵魂,是旅游高等教育的根本保障。好的旅游实训师资应该是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一定时间的工作经历,并熟练掌握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师。但在现实中,同时具备以上三种条件的教师凤毛麟角。有一些教师并不是旅游专业出身,而是由史地类、语言类、经济管理类教师转型而来。也有许多教师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完全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后天又缺乏必要的实践,上实训课自然只能照本宣科,能说不能做,难以对学生真正施以应用型教育。而旅游企业的从业人员,虽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缺乏,能做不能说,同样难以成为合适的实训教师。

(三)实训条件落后

很多高校的旅游专业开设时间并不长,相对于一些理工科专业而言,学校很难投入巨资建设旅游实训室。目前的旅游专业实训室要么短缺简陋,要么华而不实。旅游是跟人打交道的行业,一味的情景模拟也难以应付社会情形的千变万化。对于校外企业而言,我国的旅游企业目前普遍存在“小、弱、散、差”的状况,很难有能力接待众多实习生进行系统、规范的训练,分散实习又难以进行统一的指导和管理。所以,改善校内实训条件是必由之路。

(四)脱离行业实际

旅游行业正朝着电商化、国际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往常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规范服务能力、导游讲解能力、团队操作能力等的传统做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行业前沿企业的需求。就拿旅行社来说,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旅游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因此,具备旅游网络系统设计、构建、运作与维护;旅行社网页包括移动终端广告策划、文案写作和推广等能力的学生就成了紧缺人才。同样,随着近几年来出国旅游的井喷式发展,旅行社需要大量拥有领队证、熟悉旅游目的地国家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外语的出境导游。再者,旅游者出行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半包价旅游和自由行逐渐成为趋势,探险旅游、游学旅游、体验旅游等新型旅游形式层出不穷,按照常规培养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具备这些相应能力的,故而造成了学校方面旅游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企业方面招不到称心应手员工的尴尬局面。

(五)实践系统性差

旅游业市场化程度深,跨行业、跨系统性强,开放程度高,变化发展快,要求从业人员除了具备系统化知识技能外,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发展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而在大学里,实训时间的缺乏和分散必然导致了各实训项目之间不能融会贯通、相互兼顾,学生得不到综合锻炼,不能站在职业的高度审视自身的成绩和不足,创新创业能力更无从谈起。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方向为例,探索了几种基于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高度仿真的实训基地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与当地规模大、声誉好、效益高、便于交流的旅游企业合作,共同推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于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窗口了解旅游企业组织结构与公司文化、熟悉旅游业务操作流程,获得勤工俭学机会并提前体验职业氛围;对于旅游企业,可以借助这个渠道提高知名度,储备后续人才,在旅游旺季时提高接待服务能力。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即采用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模式,秉承“教室也是车间、作业也是产品、学生也是员工、教师也是师傅”的理念,布置办公环境,制定工作规程,完善考核标准,充分调动旅游管理等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和主动性,使其在完全真实的经理、计调、销售、导游、财务等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的操作空间。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要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旅行社实际岗位的工作,工作有明确的要求和责任,要像旅行社的正式员工一样去创造实际价值,也可以因此获得一定的报酬。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一般企业只在旅游旺季才会提供给在校生顶岗实习的机会,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使学生长期顶岗成为了可能。

(二)能力贯通的实训课程优化

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时间较短,很多地方尚不成熟。加之旅行社又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都必须不断更新,与行业发展的步调保持一致。首先,教学计划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由校企双方专家研究社会和行业需求后共同确定,根据旅游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培养方向,既要有适应性,又要有超前性。其次,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调整固有的教学时间,构建“宽口径、重应用、多方向”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按照顶岗实训的要求,大一阶段先安排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如:《旅游经济学》《管理学基础》《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等,并学习《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技能》《导游法规知识》等导游考试科目,鼓励学生在大二上学期取得导游证,为后面的课程和顶岗实训铺平道路。在接下来的学期内,打通《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计调业务》《旅游商品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交礼仪》《商务应用文写作》《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实训环节,从形式上突破每门课程相对独立的常规,将合并的实训学时全部投入到旅行社业务操作的日常训练中。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网络、电话、传真等工具完成旅行社各业务环节,包括线路设计、产品包装、营销推广、商务谈判、前台接待、计划调度、导游服务、报账结算、财务管理等。在充裕的实训课时保障下,对上述课程的实践认知在整个流程的操作过程中得以实现。

(三)教学相长的教师挂职管理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旅游行业的实践性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懂理论会讲课;同时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行业操作能力,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还要真正参与生产、管理一线的工作,拥有从业的实践经验,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双师”。长时间的纯理论教学会使高校教师脱离行业实际,跟不上旅游业发展潮流,导致授课内容陈腐空洞,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起不到太大作用。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旅行社经营管理平台,让他们在管理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

(四)重视绩效的考核方案创新

课程考核方案应与业务流程相匹配,而非停留在卷面考核形式。如通过检查导游词文本质量和讲解质量、学生各业务小组的业务量和利润率、旅游服务质量游客评价表等来评价,着重检验学生的实践技能是否符合岗位标准。在经营旅游业务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各组分别设计旅游线路并报价,指导教师负责优化线路设计、审核报价,避免各组间出现重复产品和恶性竞争。各业务小组分别进行旅游产品销售,与客户签订正式旅游合同并统一安排出游。安排出游的环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通常包括调度车辆、落实导游、联系景点、安排饭店、宾馆和旅游购物点等等。由通过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持有导游证的学生导游全程陪同并讲解。行程结束后,由带队导游核算租车费、油费、路桥费、停车费、门票、餐费、住宿费、导服费、保险等开支,上交发票和余款,总结经验教训,完成出团任务。在旅游业务经营过程中,各小组在完全真实的市场环境下操作各项业务,可以锻炼并考查学生的旅游线路设计能力、旅游产品成本核算与报价能力、计划与调度能力、市场营销与业务推广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规范化经营意识,为毕业后直接上岗或创业打下基础。对于学生导游而言,从出团前的准备工作、欢迎词、沿途讲解到景点讲解、欢送游客;从知识技能准备、熟悉路线到活跃气氛、处理突发变化、回答游客的各种问题;从领取团款到沿途支付、成本核算和报账总结,都可以在生产性实训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考核。

(五)团队合作的工学模式传承

大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其中第一年侧重于理论学习,第二、三年可以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训。每培养一个胜任岗位的学生都需要耗费很大精力,学生一旦成为业务熟练的“老员工”,就意味着距毕业离校不远了,这和真正的旅游企业有一定的差别。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建立业务团队的方法来解决,即将不同年级学生编排在一起完成实训任务,采用以师带徒、以老带新的方式,将上一届的工作模式、质量标准、工作经验、团队文化等逐级积累并传承下去,从而使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业务薪火相传、良性循环。

作者:邓洋阳 沈小虎 单位:南通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