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旅游价值及前景

时间:2022-07-06 03:25:44

峨眉山旅游价值及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古建筑的实用功能逐渐淡化,而它的鉴赏功能和科学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古建筑是古代先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的结构、造型、装饰是当时的科学技术、艺术风格和风俗习惯的体现[1],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对古建筑的保护不应该局限于技术的保护和修复,而应该在保护的过程中,使其所蕴涵和承载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旅游开发正是在旅游者和古建筑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古建筑,从而也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古建筑保护的行列中来。大庙飞来殿位于峨眉山市城北2km的飞来岗上,始建年代无考,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重修,取名天齐王行庙;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再建,取名东岳庙;清初俗称“大庙”;1983年维修以后,于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取名“大庙飞来殿”。大庙飞来殿古建筑群作为社会的缩影和时代的见证,可以说是一部历史的史书,是记载建筑科学发展的史书,也是宋元明清以来宗教发展的见证。但是目前大庙飞来殿尚未进行系统的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单一,平时游客稀少,庙会时节又人流量过大,不利于对古建筑的保护。因此本文对大庙飞来殿的旅游开发价值和开发前景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给旅游者、旅游开发者以借鉴。

1峨眉山大庙飞来殿的旅游价值

1)古建筑博物馆。大庙飞来殿建筑群占地总面积19432.18m2,木构建筑群2119.6m2,由山门、观音殿、九蟒殿、香殿、飞来殿、灵宵殿等组成,由低到高,依山而建。集中了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物,体现了各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特色,被称为是“古建筑博物馆”[2]。它对于建筑学家来说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对于普通游客来讲也具有非同寻常的艺术欣赏价值。a.飞来殿蟠龙柱。飞来殿明间左右两柱上塑金身泥胎蟠龙各一条,凡是见到该龙柱的人无不为其造型和神态所惊叹。龙柱上的龙有飞舞离柱而去之态,为宋元风格[3],其造型奇特,工艺精湛。金龙的身上各站立着身体微微向前倾的金童和玉女,金童双手合十念阿弥陀佛,玉女手握药勺施药拯救天下众生。b.屋脊装饰。中国古建筑屋脊通常会有装饰。鸱吻是屋顶正脊两端的构件,既起到固定作用,也具有装饰和象征意义。大庙飞来殿各建筑建于不同年代,鸱吻造型也各不相同。山门为鱼形,鱼头鱼身;九蟒殿为鱼身龙首形;香殿、飞来殿为龙形,形态张牙舞爪,香殿鸱吻背部有剑把和背兽,身上有鱼鳞纹,飞来殿鸱吻有背兽无剑把,身上有波浪纹;灵宵殿鸱吻为龙形,线条简练。山门正脊中央佛手和寿字,寓意幸福和健康长寿,是历来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和追求的目标。香殿和飞来殿戗脊有仙人引兽装饰,香殿仙人引兽有三个兽相:龙、凤、狮子;飞来殿仙人引兽装饰有五个兽相:龙、凤、狮子、天马、海马。香殿和飞来殿仙人引兽造型和神态各不相同,飞来殿造型手法细腻,形态逼真;香殿造型更具有民间色彩,惹人喜爱。无论造型如何,它们都具有相同的象征意义,其中仙人骑凤,表示腾空飞翔,吉祥如意;兽像是驱逐魔邪、逢凶化吉、防灾灭火的象征物。除以上两点以外,大庙飞来殿的斗拱、木构架、细部装饰等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2)佛道共存。杂神群祀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在峨眉山的各大庙宇也是独有,但在大庙却一直保持着佛道和睦共处。大庙飞来殿建筑群中飞来殿原是道教场所,供奉东岳大帝,即泰山神;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峨眉山天台和尚借居此处,始供佛像,取名飞来寺;从此这里佛道共处,杂神群祀。目前观音殿供奉观音菩萨属于佛教,灵宵殿供奉玉皇大帝属于道教,仍然保持了佛道共处。大庙的九蟒殿、香殿、飞来殿内佛像已毁成为空庙,香殿两边有“非道却传千年香火,无神无像且看万人来朝”的楹联,既是目前大庙现状的一种体现,也道出了道家大道无为的思想。观音殿对联“妙哉异哉奇哉漫道天外飞来,神矣仙矣佛矣皆由人心所造”,则道出了为什么佛道能长期共处的原因,无论是佛是道都寄托了人们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期盼。

3)风水宝地。古建筑选址一定要对建筑地点的气候、地质、地貌、生态和景观各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查看和评判,选择“阴阳之交”“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淮南子•天文训》说:“太始生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意思是说天地由太始元气生成,轻的气上升为天,重的气下降成为地,这轻的气和重的气就是阴阳二气。《管子•枢言》认为气对于人是非常重要的,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由此类推世间万物都是气的生化结果,因而聚气成为风水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清•范宜宾“无水则风到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4]。所以风水学家概括出背山面水,左右围护的“风水宝地”环境模式。大庙飞来殿的文物建筑价值不只是飞来殿本身,还有整个建筑的选址环境是一处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该殿坐西朝东,背倚峨眉仙山群峰,左右有赖子河、初石河环抱,东面旷野平川,长年东风与西流相撞,造成阴阳互补的气脉环流,仿若太极。据当地人介绍:在雨后初晴的清晨,太阳升起之时,曾看到东方太阳照射下的暖气流,与山间溪流中产生的冷气流相撞,在飞来殿上方形成太极图案,由此现象也看得出飞来殿确实是一处“阴阳之交”“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4)美丽的传说。据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碑文记载:“庙之经始,莫能究,淳化、崇年断碣略云,庙址神所自择,当一夕有风雷之变,迟明小殿巍然,自是民无蒺藜,年谷丰登。”意思说庙址是神所选择,殿为飞来之物,所以叫飞来殿。该传说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明崇祯八年,嘉州太守郭卫宸为大殿题写匾额“飞来殿”,悬挂于大殿门上,增加了大殿的文化气息,大殿也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5)庙会习俗。大庙独特的佛道教文化,也在当地人心中形成了独特的信仰,人们来大庙既可以拜佛也可以问道。尤其是每年正月初八是峨眉山民间习来已久形成的朝大庙的日子(该民间习俗从清初开始,至今已有300多年了),这一天是阎罗王生辰,百姓们都要去大庙朝拜。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正月初八这天大庙云集了近3万人来朝拜,可以说是盛况空前[8]。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庙飞来殿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与峨眉山其他景点进行比较,我们对大庙飞来殿的旅游开发优势进行了总结。

2大庙飞来殿的旅游开发优势

1)资源优势。大庙古建筑的审美和科学价值、佛道共存的独特文化价值、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等都是大庙飞来殿作为旅游资源的独特之处,在峨眉山乃至四川来说都是少见的。就峨眉山来说,古建筑有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等,但一座寺庙集中了宋、元、明、清四个时期的古建筑只有大庙;峨眉山曾经也有佛道共存的寺庙,如报国寺原名“会宗堂”,就是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意思,但目前报国寺只保留了佛教。因此大庙作为古建筑博物馆、佛道文化融合和藏风聚气的宝地,与峨眉山其他资源具有互补性,而无冲突或雷同。

2)地理优势。大庙飞来殿位于峨眉山市西北角,距离市区2km,大约10min的车程。地理的优势是大庙进行旅游开发的一个必要前提,目前大庙已被纳入峨眉山市10min城市旅游休闲圈旅游项目建设中。

3)环境优势。大庙周边保持了原始的生态环境,但在这里的环境优势指的是峨眉山旅游业发展的环境优势。峨眉山景区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佛教文化,对海内外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2003年起,峨眉山打造“中国第一山”,积极开拓旅游客源市场,游客数量呈现迅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发展形势令人鼓舞。大庙的旅游开发可以借助峨眉山景区旅游发展的东风,逐渐树立起自己的旅游品牌形象,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

3大庙飞来殿旅游开发建议

大庙的旅游开发一定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才能够在旅游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古建筑博物馆和佛道共存是大庙的资源特色,与峨眉山其他资源具有互补性,同时对游客来说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围绕这一点,可以以拜佛问道、古建筑观光为主题,开发旅游产品。

1)树立旅游形象。大庙的旅游以观光为主,没有对外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旅游开发,应该首先明确主题,树立形象。建议以拜佛问道、古建筑观光为主题,进行标识和口号设计。

2)加大宣传力度。大庙的客源除当地民众外,主要由导游将部分来峨眉山旅游的游客带过去,导游的讲解和沟通是我们提高大庙知名度的一种途径;但在峨眉山旅游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应该通过政府的引导,拓宽宣传渠道,增加宣传力度,使大庙真正融入到峨眉山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中,成为峨眉山旅游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改善旅游设施。大庙周边的旅游设施还不够完善,虽然离市区较近,但并没有开通到大庙的班车,坐出租车去花费又较高,成为制约人们去大庙旅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大庙的休闲、娱乐、餐饮和购物等设施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4)保护生态环境。大庙周边被村落和农田所围护,在旅游开发和旅游设施改善时,应该保留其原有的田园风光,避免生硬地植树造景,避免修建与大庙古建筑群不协调的现代化建筑设施。大庙作为古建筑群的独特资源优势和大庙佛道共存的文化特色,是峨眉山景区其他景点所不具备的,对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旅游开发前景广阔。通过合理的旅游策划和开发,大庙门庭冷落的现状才能改变,其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才能够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才能实现对大庙的进一步保护;同时对古建筑文化也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