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

时间:2022-06-12 11:14:00

漂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

漂流旅游是游客使用橡皮艇、皮船、独木舟、竹筏等无动力舟艇沿具有一定落差的溪流顺水而下,充分饱览沿途峡江风光,体验水流激荡带来的清凉刺激的一种旅游活动。漂流旅游具有明显的体验性、参与性、刺激性、原生态性、亲水性等特点,近年来正逐步成为国内夏季旅游的新兴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学界对于漂流旅游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漂流旅游地的产品开发方面[1-6],也有部分学者关注到了漂流项目开发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8,9]、漂流旅游解说[10]和漂流景观敏感度[11]等实证分析上,但对全国尺度的漂流旅游开发、漂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量化等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研究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确保形成布局合理、开发有序的漂流旅游产品网络,是我国漂流产业从起步阶段向成熟阶段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使用统计方法对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均衡性、集散性等进行了定量化分析,运用ArcGIS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了密度分析,并归纳了25年来我国漂流旅游景区发展的空间分布规律行业影响因素,探讨了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优化策略,以弥补我国漂流旅游的研究空白,并对我国漂流旅游的健康高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数据来源

由于漂流旅游是新近出现的热点旅游产品,国内相关的统计和研究还属空白。在无法获得漂流旅游景区完整权威的数据情况下,本文主要是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询各地漂流景区名称与具体地理位置,并辅以报刊、媒体和旅行社行业咨询等渠道获得的资料汇总形成。那些没有经过批准,缺乏统一管理的机构,经营范围或纯自助性探险的漂流项目都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

2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特征分析

我国国土广袤,气候与地理景观多样,地表形态、区域经济差异明显,导致我国漂流旅游资源在各地的分布与开发的不均一性。本文将通过漂流旅游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均衡性、空间分布密度等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量化分析。

2.1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概况

根据对百度检索的数据,截止到2010年11月24日,全国共有610处漂流旅游景区,具体分布在除西藏、上海、天津之外的省、区、市(表1)。其中,拥有漂流旅游景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分别是浙江(15.0%)、广东(10.82%)、湖南(9.84%),3省的漂流景区占全国总数的35.66%。32个省份中,浙江、广东、湖南、黑龙江、江西、贵州、福建、湖北、广西、安徽等10个省份的漂流景区数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2我国漂流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结构

根据查询到的景区资料和具体地理位置,笔者运用ArcGIS软件将所有的漂流旅游景区作为点状要素标注在中国地图上,从而得到了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分布图(图1,见封三)。通过对图1的仔细观察发现,漂流旅游景区沿我国的部分山系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凝聚,分布不均衡。这与我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带状分布相似[12],但不同于我国世界遗产地的组团状分布且多集中于人口密集的东部城市附近的特征[13],说明漂流旅游景区的开发与我国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下列聚集带上分布有463处漂流旅游景区,占全国总数的75.9%。主要是:①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带。分布有“中国自然水域漂流之乡———伊春”等知名旅游地和金山屯、十八滩、响水河漂流、林泉河漂流、红河谷漂流等74个漂流旅游景区。②大兴安岭—阴山带。分布有雅鲁河漂流、小青湖漂流等13个漂流旅游景区。③燕山—大行山—巫山—武陵山—云贵高原带。分布有龙潭河漂流、清漂流江、茅岩河漂流、太平河漂流等54个漂流旅游景区。④秦岭—伏牛山—大别山带。秦岭峡谷漂流、宝天曼峡谷漂流、尧山漂流等37个漂流旅游景区。⑤青藏高原东南边坡带。拥有虹口漂流、白龙宫漂流、白龙江漂流等16个漂流旅游景区。⑥武夷山—南岭带。拥有全国第一家“漂流之乡”称号的清远市以及包括柏坑峡谷漂流、泽雅漂流、黄腾峡漂流、花溪漂流、五排河漂流等177个漂流旅游景区。⑦江南丘陵带。拥有葫芦峡漂流、柳溪江漂流、三爪仑漂流、沩山漂流、皇龙峡漂流等92个漂流旅游景区。

2.3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

本文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对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集中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地理集中指数是研究某地理事物在地域上集中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14,15]:G=100×Σni=1xiT2。式中,G表示漂流旅游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n为省市区数量,Xi为第i个省拥有的漂流旅游景区数量,T为我国漂流旅游景区总数,且G∈(0,100)。G值越大,说明漂流旅游景区分布越集中;G值越小,说明漂流旅游景区分布越分散。在本研究中,省市区数量n=31,漂流旅游景区总数和各省市区漂流旅游景区数量在表1中已有统计。经计算,G=27.19。如果漂流旅游景区均匀分布于全国各(市、区),则此时所得的地理集中指数G′=19.68。很明显,G>G′。因此,从省域角度而言,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分布呈现集中和空间凝聚态势。从图1中可见,我国漂流旅游景区在宏观上呈点状凝聚分布,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一河多漂、一景区多漂、区际地域多漂流点聚集的现象。

2.4我国漂流旅游景区在区域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

为了更加精确和科学地研究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分布状况,有必要在更宏观层面、更大的地理单元对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均衡性进行分析。本文将全国划分为8个区(表2),并运用基尼系数对漂流旅游景区在8个区域的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进行测度。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并用于测量收入分配差异。基尼系数在地理学中可以用来刻画空间要素的分布差异,是地理学中用来描述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其相应的计算公式为[16]:H=-ΣNI=1Pi。式中,Pi为第i个区域内漂流旅游景区数量占全国总数的比重,N为分区数,此处N=8,C为分布均衡度。基尼系数最大为“l”,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漂流旅游景区在各区中的分布绝对不均衡,即全国的漂流旅游都集中在一个区域中;后者表示漂流旅游景区的分布绝对均衡,即各区所拥有的漂流旅游景区数量相同,没有任何差异。当然这两种绝对化的情况只是理论状态,本研究中的基尼系数实际值应该介于0—1之间,而且如果基尼系数越大就说明集中的程度更高。笔者对我国漂流旅游景区在全国的8个区的具体分布统计,将相应的数据代入上式进行基尼系数分析,从而判断其在全国八大地理分区中的分布均衡情况。经过运算,得H=1.805、Hm=2.079、Gini=0.868、C=0.132。由此结果可见,我国漂流旅游景区在全国八大地理分区中呈集中分布,且分布的均衡度很低。从表2中也可以看出,我国漂流旅游景区主要集中于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区,在青藏、西北和华北地区比较稀少,呈现明显的地域梯度分异格局。

3结语

基于搜集到的相关数据,本文对国内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发现全国共有610处漂流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湖南等中东部地区,呈集中和空间凝聚态势,且分布的均衡度很低;它们在地势第三级台阶内的山地丘陵地区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凝聚,形成了7大凝聚带;多位于降水充沛的季风性气候区,并呈现集中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递减的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同时,漂流旅游景区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耦合关系,并都在大中城市的影响范围内,体现出明显的城市指向。从这些分析可见,漂流旅游景区的发展受到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约束,也受到区位、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的约束。结合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优化应坚持如下策略:①漂流旅游资源是中低海拔山地的优势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后发地区、旅游区位非优区意义重大,须重点开发。应加强规划,积极鼓励各类投资者投身于漂流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使之成为地方旅游业的增长极,进而刺激区内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地方旅游品牌的塑造,最终带动地方旅游业发展。②积极提高漂流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抓住近年来国家高速交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契机,完善漂流旅游景区公路以及同区域高速通道的接驳条件,突破山区漂流旅游景区的交通瓶颈。③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漂流旅游资源,以中近距离城市为目标市场,强化游客市场细分与营销宣传推广,推动漂流旅游企业与旅行社等中间商的合作,做强做优地方漂流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