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规范化管理研究

时间:2022-07-12 10:25: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规范化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2018年10月,按照抽签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给予规范化管理、观察组给予一般管理,且对干预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SAS、SDS评分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改善营养状态及负面情绪的同时保证透析工作顺利完成。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规范化管理;营养状态;负面情绪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对其寿命起到延长作用,但是实施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对该方法及疾病的不了解,易产生负面情绪,加上存在并发症风险,可进一步加重应激反应,继而让患者更加抗拒治疗,为此临床上建议实施规范化管理,继而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改善负面情绪,对保证治疗工作顺利开展具有积极作用[1];我院为了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效果,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研究对象为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10月,按照抽签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给予规范化管理、对照组给予一般管理,且对干预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SAS、SDS评分进行观察及评估。观察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18~82岁;病程4个月到7年。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19~82岁;病程范围5个月到7年。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2]:①均符合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诊断标准;②病情较为稳定;③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透析时间大于或等于3个月;⑤认知功能正常,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正常交流。排除标准[3]:①合并严重全身感染性疾病;②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③处于昏迷阶段;④存在心功能不全及肾功能不全等疾病;⑤依从性差,不愿配合。1.2方法。对照组方法:给予一般管理,即实施口头健康教育及药物治疗等。观察组方法:给予规范化管理,具体如下。1.2.1成立质控小组。小组成员由医务人员组成,即全力协助、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共同服务于患者,小组成员均选择工作年限大于6年以上的工作人员。1.2.2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建立合适的排班制度,即上下班次交叉轮转,每两个月交叉更换一次,但组员固定,以便于掌握患者情况。1.2.3强化规范化培训内瘘操作流程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内瘘穿刺流程及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且通过考核后才能正式上岗,以便于增强综合素质,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1.2.4加强医患之间沟通。保护内瘘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共同责任,为此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其内瘘保护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等,且动态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尽可能的满足,以便于缓解负面情绪,继而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工作。1.2.5并发症评估及改进。若是患者存在贫血症状,则需详细介绍贫血发生原因、危害及药物治疗等知识,且根据不同病情确定用药剂量;除此之外,还需及时调整抗凝剂用量与透析过程中血流速度,以便于在最大限度下控制透析器及透析管路的失血量。1.2.6随访制度。于门诊开展延伸服务,且发放穿刺健康宣教知识手册,且建立微信群,定期推放相关视频,以便于患者学习;除此之外,每2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每月进行一次入户随访,以便于掌握患者基本情况。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SAS、SDS评分。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其中分值大于或等于50分表示存在抑郁及焦虑情绪[3]。1.4统计学方法本文数据采用SPSS21.00软件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比较。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方法之一,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等疾病,可在提供患者生存率的同时帮助其实现社会功能正常回归的目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及透析时间长等特点,加上该类患者大部分居于家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忘医务人员嘱咐,继而对透析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且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为此临床上建议实施规范化管理,以起到改善预后的作用[5];慢性肾病常见并发症在于贫血,其根本原因是缺乏造血原料及减少促进红细胞生成素,若贫血症状纠正不及时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异常,以心脏肥大、组织氧供应下降、心功能不全为主,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且进一步增加死亡率[6];而本研究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经规范化管理干预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数据(P<0.05);由此说明对该类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意义重大,可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患者体能,且为其树立健康生活价值观,对减轻家庭负担具有积极作用[7,8]。

经调查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产生自杀想法高达27%,而最为常见负面情绪在于焦虑与抑郁,尤其是透析初期,患者对自身疾病与治疗方法的不了解,可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依从性,为此在临床上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至关重要,即在保证有效沟通的前提下让患者充分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从而树立正确认知观,且通过长期监督机制以起到提高患者饮食、用药及治疗依从性的作用,以便于在最大限度下确保透析工作顺利完成。总而言之,规范化管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改善营养状态及负面情绪的同时保证透析工作顺利完成。

作者:曹利芬 吴晓丽 单位:湖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