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营改增”下建筑行业的成本管理

时间:2022-08-30 10:31:13

浅谈“营改增”下建筑行业的成本管理

【摘要】营改增是我国财税体制的深刻变革,它影响着建筑行业的整体成本、税收与盈利,关系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从营改增对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的影响出发,针对营改增背景下建筑行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并对加强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的措施提出建议,以供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策略

1营改增对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的税收政策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与成本构成产生了诸多影响,需要建筑行业内的企业领导时刻注意。

1.1营改增对材料成本管理的影响

在建筑行业中,建筑施工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材料的成本。在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之前,不同的供应商在材料报价方面非常方便;但在营改增实施之后,纳税人的身份发生了改变,供应商具备了开具增值发票的资格,发票的税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税负,因此企业需要将报价进行换算,并在同基数下进行对比才能找到性价比最高的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工作量,使材料的选择变得更加麻烦。营改增税收政策规定,国家对小规模纳税人征收3%的增值税,进项税不进行抵扣;而一般纳税人则需要交纳11%的增值税,但国家会对进项税进行抵扣。建筑单位需要对成本进行计算,两相比较,从中选择更加划算的建材供应商进行成本控制。

1.2营改增对劳务成本管理的影响

劳务成本也是建筑施工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改增税收制度实施之前,劳务市场中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劳务市场的稳定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但在营改增实施之后,不合法的公司就无法取得相应的增值税发票,更加享受不到进项税抵扣的待遇,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非法使用劳务人员的现象,也从侧面保障了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1.3营改增对生产设备管理的影响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到大量的机器设备与建材运输车辆,因此,生产设备的购置,也会消耗一部分的生产成本。在营改增税收制度实施之前,建筑企业通常会选择具有一般纳税人资质的供应商,以获得有效的进项税抵扣;而在营改增实施之后,虽然依然可以对进项税实施抵扣,但当固定资产是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个人消费、应征消费税的交通工具等情况下却不予抵扣。企业需要对营改增税收制度进行仔细研读,再对是否要购置大型固定生产设备进行判断。

2营改增背景下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的问题

税收制度是国家的根基,每一次制度的改革都会对国家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营改增税收制度实施之后,对建筑行业成本管理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因此呈现出了一些问题。

2.1企业制度显落后

我国在建筑行业内部全面推行营改增税收制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建筑行业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粗放到精细的转变。但是,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内各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成本控制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转变,粗放型成本管理方式比比皆是。因此,在企业管理制度呈现出落后的状态下,营改增的税收制度非但无法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改革,反而会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

2.2税负压力又增加

营改增税收制度实施的初衷是减缓建筑企业的税负压力、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但是,在政策实施之后,多数的建筑企业的税负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究其根本,是由于部分建筑材料无法取得专用发票,建筑生产的机械设备也无法得到足额的抵扣。那么,在营改增背景之下,建筑行业的进项税得不到有效的抵扣,税负压力陡然上升,企业的运营成本必然有所提升。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建筑行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2.3现金流通存阻碍

在我国建筑行业之中,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通常情况下,工程款的回收总是要滞后于工程进度,这是由于很多企业希望通过延期付款或分包商等形式加速现金的流通,以此改善资金紧张的现象。但是,营改增税收制度全面实施之后,工程竣工办理验工结算的时候就需要开具相应的发票,这就相当于已经确定好了能够销项的税额。但是,众所周知,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超验、欠验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总是不可避免的。建筑企业无法及时拿到工程款,只能选择延迟支付材料、设备的款项,这就导致建筑企业无法及时从供货商手中拿到进项税抵扣的凭证。这种情况只能造成一个结果,就是企业必须延期抵扣、提前纳税,企业的资金压力陡增,建筑企业极有可能陷入资金流转不通的困境之中,严重时甚至有可能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长此以往,整个建筑行业都很有可能陷入发展困境之中。

3营改增背景下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的策略

由于营改增税收制度实施以后,建筑行业的成本管理还存在着以上诸多问题,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做好应对措施,在成本管理上进行有效的控制,促使建筑行业长久发展下去。

3.1调整管理方式,优化成本结构

在营改增的背景之下,建筑企业需要对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整、优化成本结构,促使企业节省更多的资金成本,提高企业利润。首先,深化改革建筑行业内部管理方式。建筑企业需要从自身出发,切实掌握建筑行业内的基本信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实际出发,优化内部成本结构,变粗放型管理模式为集约精细性管理模式,尽量减少税收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风险,使企业尽快适应新型税收政策,在营改增背景之下得到迅速的发展。同时,企业还需要明确责任划分,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增加工作效率,提高行业整体竞争水平。其次,优化建筑行业成本结构。营改增之后,企业的税务与盈利主要依靠进项税额的抵扣决定。企业的进项税额抵扣的比重越大,企业的利润也就相应越多,因此,建筑企业必须优化行业成本结构,最大程度获取利益。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通常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器材费与其他的间接费用构成。其中,人工费这部分支出无法进行进项税额抵扣,但购置固定资产却可以进行相应抵扣。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可以乘着改革的东风,更新企业的施工设备,提高企业硬件设施,减少人力投入。这不但能够提升建筑企业的工作效率,还能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再次,建立完善的建筑行业成本管理机制。在建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成本进行严格的管理,减少不正对经营的企业,间绝不能采取挂靠的形式,使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程序、资源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避免增值税进项不匹配的问题,促使建筑行业长久发展下去。

3.2强化人员培训,促使资金流通

在营改增背景之下,建筑行业要想实现建筑成本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强化企业对税法的认识,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税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企业内资金流通。首先,建筑行业的财税人员需要对营改增的基本内容进行仔细研读,使企业增强成本管理意识,经常组织财务人员学习税法相关知识、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促使税务人员将营改增后的工作流程熟记于心,用财税知识帮助公司资金进行流通,减少税收为企业造成的影响。其次,建筑行业需要对增值税的发票进行严格的管理,严格控制开具发票的各个流程,降低企业在开具税务发票时的风险,确保企业中的各项经营活动都能顺利开展。同时,在企业内部进行定期的发票抽查管理,确保建筑企业发票的合理性。

3.3注重分包管理,拓展利润空间

目前,工程分包是建筑工程项目形成利润的关键因素。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分包的时候,要加强结算管理,及时取得专用发票,在合同中明确“先开票,后付款”的原则,确保企业及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时得到进项税的抵扣,减少资金的占用。同时,对可以用作抵扣的进项税进行合理估算,以便确定好分包价款的谈判区间,在合理范围内尽量降低分包价格。此外,针对无法提供专用发票的劳务分包商进行合理协商,使用纯劳务分包的模式,让总包方为其提供必须的材料与机械设备,再让总包方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加总包方的进项税抵扣额度。

4总结

综上所述,营改增的税收政策对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有着巨大的影响,能够极大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建筑企业向着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建筑行业的成本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情况下,建筑行业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加强成本管理措施,促使建筑企业稳步、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琳 单位:山东新联谊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国华.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完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