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工作思考

时间:2022-05-15 03:30:48

“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工作思考

一、江苏律师服务“一带一路”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江苏企业走出国门,在境外投资创业、开拓市场。位于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和印尼首都雅加达保税区是江苏企业投资较为密集的地区。江苏漫修、江花两个律师事务所依托各自服务的国内企业,积极在两地拓展法律服务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在拓展路径上,依托国内法律服务顾问单位捆绑式向外拓展服务。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常年担任红豆集团法律顾问。2007年,红豆集团赴柬埔寨投资,创办了江苏唯一、全国首批通过商务部、财政部考核确认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西港园区。目前已成为柬埔寨最大的经济特区。在红豆集团的邀请和支持下,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赴柬开展实地考察,深度了解该地区中资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法律服务,受到驻地企业的认可与欢迎。江花律师事务所与双马集团具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对外投资中,事务所根据企业需求走出国门,开展境外法律服务,并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在雅加达法律服务市场中站稳了脚跟。二是在服务模式上,通过设立境外服务机构凝聚各方力量提供涉外法律服务。不允许国外律师事务所在本国设立律师事务所并执业,是当今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也不例外。为能够给境外中资企业提供常态化、专业化、本土化法律服务,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在西港特区成立江苏“一带一路”(柬埔寨)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从国内律师事务所外派优秀律师驻点工作,加强与柬埔寨当地律师合作交流,并积极吸纳当地华人华侨与留学生当中的法律人才,采取“业务咨询费+个案费”的形式经营运转,为园区招商引资、园区规划、土地利用等提供全程法律服务,为园区企业在项目运营、劳动用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风险防范提供贴身服务。江花律师事务所通过与雅加达律师事务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双马集团在印尼投资设立的杜库达公司提供信息咨询、市场考察、法律事务处理等方面服务。三是在服务内容上,主要围绕非诉业务全方位开展法律服务。漫修、江花两个律师事务所境外法律服务主要集中在非诉领域。在企业设立环节,广泛搜集和学习不同法系国家市场管理制度,如投资法、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以及宗教、道德、惯例等民间规则,同所在国政府部门、律师同行和民间机构广泛沟通、深入交流,积极办理相关的批文和准证;在人员管理环节,帮助企业对中方人员开展员工安全、保障、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培训,制订符合当地法律的劳动合同文本,同时加强与当地工会组织的交流合作,指导企业处理好与工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经营环节,帮助企业实施立项评估、安全成本评估、风险动态评估,收集信息和加强预警,参与企业涉外商事交易尽职调查,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这两个律师事务所特别是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做法在江苏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给我们以很大启发。一是要强化行政推动。“一带一路”是由政府主导的国家间的合作框架,政府能够协调和支配各种人力、资金等发展资源,实现市场要素跨区域跨国境流通。做好“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需要政府特别是司法行政机关为主导搭台铺路,为律师发挥作用提供舞台。在漫修律师事务所开展跨境服务的过程中,无锡市政府和司法行政部门始终注意加强引导、加大扶持力度,2017年5月,在西港特区项目平台基础上,江苏省司法厅、无锡市政府、红豆集团签订了共建江苏驻柬埔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框架协议。在三方引领和支持下,由红豆集团与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共同设立的法律咨询公司得以选齐配强人员,有效开展各项法律服务,不仅提升了服务层次,也丰富了服务内涵。二是要强化企业引领。漫修律师事务所在西港特区设立的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与红豆集团西港特区法务部共同负责江苏驻柬埔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的日常运行,为特区企业提供各类法律服务。江花律师事务所在长期服务双马集团的基础上,伴随双马集团的境外投资走出国门开展服务。这些充分说明,在涉外法律服务发展的起步阶段,律师行业服务“一带一路”,必须紧紧依靠企业特别是依靠在国内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才能在“跟出去”“陪出去”的历练中,实现主动“走出去”的目标,否则就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三是强化社会团体推动。2015年9月,柬埔寨江苏商会成立,积极对接当地政府、贸易团体、行业协会,推动了企业抱团“走出去”。漫修律师事务所充分利用这一社会力量,为中国企业提供准确的投资政策、市场准入、风险防范等法律信息,促进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律师依托顾问企业到国外后,借助中国行业商会、华人社团、同乡会等当地民间力量,开展交流互动、对接企业信息、了解风土人情、掌握贸易规则,可以促进律师及时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效地开展“一带一路”法律服务。

二、全面深化“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开展“一带一路”法律服务,是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律师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要紧紧围绕江苏参与“一带一路”的布局和重点方向,研究制定《江苏涉外法律服务(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优化法企对接机制,加快江苏省律师走出去步伐,努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更大作为。(一)坚持示范带动,不断扩大和完善“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布局。在前期谋划筹备的基础上,我们完善了江苏驻柬埔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工作内容,明确了中心在推进平台共建、成果共享,为中柬企业提供跨境法律支持和法治文化交流等方面积极作用的职能。同时,指导漫修律师事务所、江花律师事务所在境外分别成立了法律咨询公司和律师工作联络处,初步在东南亚沿线国家形成了法律服务机构布点。特别是漫修律师事务所西港特区法律咨询公司的成立,为集聚各方法律服务力量、方便中资企业寻求法律服务搭建了平台,也为国内律师跨境服务、实现境内境外律师交流合作创造了条件,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发展中具有样板示范意义。下一步,我们将把柬埔寨西港经济特区和印尼杜库达公司作为江苏律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联系单位,加大对柬埔寨西港特区法律咨询公司和印尼律师联络处的跟踪指导力度,帮助他们完善内部组织结构、质量控制、风险防范、利益分配等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推动服务机构立足园区,辐射周边,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成为面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一个法律服务品牌,真正为全省律师开展“一带一路”法律服务提供样板示范。要及时总结推广江苏律师事务所走出去的成功经验,选择有实力的大所、品牌所,借鉴柬埔寨西港经济特区的服务模式,通过行政推动、企业搭台、协会扶持等方式,逐步在江苏籍企业集中的地区,探索建立驻点服务机构,努力形成北线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为主要方向、西线以阿联酋等为主要方向、南线以柬埔寨、泰国、印尼等为主要方向的江苏省“一带一路”涉外法律服务的整体架构,进一步放大连点成线的集聚效应。要推动组织创新和业务创新,发挥江苏省“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研究中心作用,研究完善上合组织框架下各成员国之间法律服务业开放的措施,探索联合建立法律服务与研究组织或机构,加强对“一带一路”重大政策和法律问题的研究。省律师协会要推动涉外委员会转变工作职能,发挥涉外委在涉外法律服务业务交流中的平台和枢纽作用。在省律协秘书处成立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指导部,与涉外委合署运行,实现涉外委实体化运作。要指导涉外委加强政策研究,做好涉外服务产品研发和推广工作,拓宽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推介渠道,特别是要加强典型服务案例研究,推进律师业务创新,提升涉外服务能力。(二)坚持分类指导,探索完善多种服务模式。江苏既是国际贸易、外商投资、境外投资大省,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与沿线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经贸合作往来。近期,要联合商务厅、国资委等部门,对江苏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分布、项目等情况,特别是境外江苏企业集中的地方和区域开展一次全面梳理排查,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服务方向准。要组织各设区市司法局和各市律师协会,进一步深化“法企同行”活动,有效开展定点走访专项行动,全面摸清企业境外发展状况、法律服务需求、经营发展风险。要依据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探索建立多种形态的对接服务模式。一是对江苏省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共建产业合作园区的,如俄罗斯俄中工业园、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方之门经济特区、阿联酋阿布扎比哈里发工业园等,可依托园区,多方共建法律服务中心,或指导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通过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与境外律师执业机构联合经营等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并逐步辐射周边城市;二是对江苏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设厂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可依托企业,推动担任企业顾问的律师事务所与投资地区的商会联合,共建律师工作联络处,延伸国内服务链条,提供境外跟进式服务;三是对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或发生贸易争端的,要推荐律师事务所或律师,围绕企业需求,实施贴身式服务模式,对服务成效好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可将其发展为“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络点,指导其紧跟企业提供一事一策服务。要加强对服务中心、联络处、联络点等不同组织形式的研究指导,帮助其完善功能。要发挥行政推动、协会扶持、企业搭台、律师参与等多方作用,按照不同层次,采取多种服务形态,对接好全省“一带一路”企业,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全省“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工作布局全覆盖。省市司法行政机关要协同商务、外事等部门加强政策引导和规划布局,推动扶持一批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赴境外园区开展驻点服务。省市律协要加强与商会、贸促会以及重点企业的对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江苏商会建立法律服务中心,指导驻点服务机构和律师联络处有效开展工作。要发挥律师协会社团组织的平台优势,通过组织互访、召开研讨会等形式加强与国外律师协会间的沟通合作,探索江苏律师事务所与外国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作的常态化机制,为江苏省律师走出去搭桥铺路。要发挥企业和律师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涉外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及时企业需求信息和律师服务信息,努力实现法企有效对接、供需有效对接。(三)加强研究论证,加快建立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要加强技术、资金、人才等硬实力的交流,更要加强制度、文化等软实力的完善,特别是要输出纠纷解决机制。“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纠纷以商事纠纷居多。与诉讼相比,仲裁具有快捷、高效、保密等特点。特别是联合国《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条约》(简称《纽约公约》)使国际仲裁在几乎全球范围内获得承认和执行。因此,商事纠纷特别是跨国商事纠纷越来越多地趋向于仲裁机制解决。目前,全球500强企业每年的经济纠纷约80%是通过仲裁方式解决。近期,要组织人员力量,专题立项,加强对国际仲裁机构设置的论证研究,推动在江苏省建立国际仲裁常设机构,使仲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争端解决的有效机制,并通过设立国际仲裁机构,扩大江苏省在涉外贸易争端、纠纷解决中的主导权。同时,要积极探索律师参与的商事调解制度,在“一带一路”沿线江苏企业密集的区域设立商事调解机构,为解决企业争端提供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纠纷解决渠道。此外,公证证明在涉外纠纷预防中具有独特作用,要完善涉外公证质量监管机制,建立和实行严格的证据收集与审查制度、审批制度以及重大疑难涉外公证事项集体讨论制度,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四)加强扶持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江苏省涉外法律服务业整体起步较晚,加快涉外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是目前提高涉外法律服务水平亟待解决的问题。要组织开展“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优秀律师事务所和优秀律师的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宣传引导更多的律师投身涉外法律服务。要以贯彻中央司法体制改革要求为契机,加快发展公职律师、公司律师队伍,推动政府外事、商务等涉外部门普遍建立公职律师,推动具有一定规模的涉外企业设立公司律师,提高政府服务“一带一路”和企业“走出去”能力水平。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将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纳入外国专家局出国(境)培训人员计划,明确培训经费保障,形成律师高端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培训提高队伍能力。各级律师协会要加强业务指导和政策、人才、信息支持,依托境外服务平台,建立海外实习基地,定期选派省内优秀律师赴相关国家学习、培训、考察以及开展服务,加快培养一批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业务的高素质律师人才队伍。要加强与商务、外事、人事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优秀涉外律师推荐机制,积极推荐更多具备丰富执业经验和国际视野的江苏律师进入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专家机构、评审机构、争端解决机构以及国家仲裁机构,逐步提高中国律师在国际规则制定和运用中的话语权。

作者:柳玉祥 单位:江苏省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