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监控技术应用及法律管控

时间:2022-06-16 04:21:28

浅谈监控技术应用及法律管控

摘要:监控技术的广泛运用引发了人们关于隐私权问题的广泛关注,这既是一个法律层面的问题,同时又涉及到人权保障方面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隐私权视域下监控技术的应用和法律管控现状,并针对在监控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如何保障公民的隐私权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隐私权视域;监控技术;法律管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视频监控、电子眼、指纹识别等各种设备等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保护人们安全的同时也相应地也产生了关于人权保障方面的问题。科学认识和分析监控技术和人们隐私权的关系,规范监控设备的使用,才能有效运用监控技术设备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社会生活。

1监控技术和隐私权保障冲突的具体分析

1.1公共场合的隐私权保护问题。人脸识别可以带来便利,也可以让大家跟踪和追踪,让大家失去隐私权,所以,在比较民主自由的国家议会会禁止公权力部门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监控社会大众,防止公权力部门侵犯社会大众的隐私权。首先是各种类型的监控主体根据个人意愿随意安装摄像头等监控设备,这些监控技术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监控设备安装的主体也越来越多元化,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其他公民的隐私权。我国现有的立法机构并没有对这些视频监控技术和追踪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进行明确的规定,而且公民的个人的隐私权的保护和各种类型的监控设备的安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凸显出来。很多的公共场所安装监控设备,无形中就是侵犯了公民隐私权。除此之外,有些监控主体在那些不适当的场所装上监控设备,肆无忌惮的偷拍或者曝光公民的隐私,这些乱象很多都是屡禁不止。关于刑事司法领域的协调建议,侦查机构对于和本案无关的其他无关人员的犯罪行为,应当分析和判断其是否归属于技术侦查措施的范围。若是属于运用监控技术侦查措施的范围,而且这个人本身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那么就应当及时财务措施,避免其造成更大的损害。1.2视频监控技术的运用。现如今,视频监控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国城市的视频监控发展非常迅速,各个道路、广场、火车站、银行、饭店、小区等几乎都布置了很多监控设备,并且已经发展成为社会中广泛应用的侦查技术。由于视频监控是一种连续的不间断的保存和记录特定地区发生的人和事,监控主体可以在不同的监控区域上实时进行观察某一地点的具体情况,但是从安全方面来看,视频监控确实会给很多人们带来安全感,但是不可避免的监控视频的滥用和曝光,更是曝光了很多人的隐私,而且随着各种不良行为的曝光,不仅会引起一部分人进行模仿,更是引发了公众对于视频监控损害其隐私的质疑。1.3大数据监控中隐私权实体权利存在失衡现象。随着监控技术的普遍应用,个人和权力机关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严重失衡。公私双方主体权力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信息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数据主体接触和支配自己的数据信息面临着困境,数据主体难以明确数据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目的。在这期间,这些大规模的数据信息采集最终流向数据控制者那里,但是不能够很好地做出对个人权益有影响的决策。此外,公私权利主体双方权利失衡现象还表现为公私双方拥有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失衡问题。权利机关或者单位可以运用自身资源,在各个地方遍布摄像机进行监控,或者进行位置追踪和脸部识别,通过这些方式获得的资源为公共部门开展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权利机关和权利部门利用这些新兴的技术工具,更加容易追踪和监测人们的行为,进而形成完整的个人数字画像,人们的隐私权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这些在公共空间中的持续监控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被广泛地储存在第三方服务机构,隐私的内涵和外延则面临着被泄露的风险。云计算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个人的数据信息和隐私权不仅仅存在于个人的抽屉之中,云服务商们如何保证这些个人数据信息安也已经发展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1.4大数据监控技术的应用和程序控制失当的问题。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公共部门和个人越来越意识到数据信息的重要性。公共部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观察和分析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比如,执法机构会广泛运用那些自动化的信息技术去监控人们,并且将海量用户的画像信息进行识别比对,用于观察和发现时人们是否存在偏离正常行为的举动。但是,在这一信息实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网络黑客,他们借助于操作系统的漏洞,实施网络入侵或者暗地里进行窃听监控,还有一些网络黑客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技术定位,植入一些木马病毒,或者是进行网络拦截。这些技术手段根本无需走进个人的家里,就能详细地知道公民的个人信息,从而严重威胁到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大数据信息的运用过程中,若是选用的监控措施或者实施的程序不透明,就会出现大数据信息技术监控和程序失当的问题,那么这些被监控的信息主体则无法知晓自己的处境,他们在被入侵的情况下,不能保证得到有效的外部监控,这些被监控的主体更是存在着一定的救济困境,进而很有可能会出现那些违反法律的正当程序的可能,使得他们个人的隐私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2监控技术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比较研究

中国现行的法律规范中隐私权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但是许多理论界的人们已经达成共识,希望人们的隐私权和私人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隐私权具体可以划分为个人的事务、信息和领域三个部分,而视频监控技术则是属于完全的监督和控制,而每个公民又是不希望自己的个人信息一直处于被监控的状态下,这就导致监控技术和个人隐私权两者处在一个对立的层面上,这两种矛盾是非常难以调和的。根据我国一家报社关于个人隐私权的调查反映,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个人隐私被保护和监管的难度越来越高,而且在这些受访者中大约有20%的人表示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的个人信息存在着被随意纰漏的问题。而且监控技术本身就是利弊的结合体,在给监控主体创造一定好处的同时,也给被监控对象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只有加强对监控技术的管理和规范,才能有效地发挥监控技术的作用。

3我国监控技术法律法规制度的构想

3.1完善立法工作。(1)尽快完善个人隐私保护法。隐私权所涉及的方面比较丰富,而且其中涉及到刑法、行政法以及民法等其他相关的法律部门。为此,对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立法模式和相对应的物权保护法的立法模式从根本上说是相似的,他们都是采用统一的立法模式,也就是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制定出专门针对公民或者自然人的隐私保护法。在该保护法的制定过程中,由于有关个人隐私的处分规则或者相关人的义务都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对隐私权进行确认。隐私权作为个人的权利,自然应当允许公民个人对其进行科学运用,并且遵循相应的法律规范。就拿性生活来说,这是比较私密的事情,是属于公民隐私权的内容,但是若是其中的当事人将这些不良的内容进行公开传播,这种行为属实是不可取的。对隐私权的处分应当始终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约定俗成的公民道德,这样才能确保人身权力得到合理的保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事人将这些涉及到隐私的内容告知第三个人,这个第三人关于这些内容是否具有继续保密的义务,或者是走向另一个不可挽回的极端,而且关于第三人的完全处分权力应当怎样进行界定,已经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对于这些事件内容的第三方,他们传播这些内容应当是需要征得当事人的应允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并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不能违反法律明确规定的那些禁止性的内容;其次是应当明确扩散的方式和母的;最后进行处分时应当询问最位原始的权利人的同意。(2)对涉及到公民隐私权问题实施法律保留原则。我国的立法机构中明确指出了关于公民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等相关的法律规定,这些都是体现了我国立法机构对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视。在笔者看来,公民的精神自由和人身自由都有着同等的重要的地位,而且公民的精神在受到一定的限制之后,就会引发自己的人身自由被主动限制。通常来讲,个人隐私和个人的精神两个层面是密不可分的,若是隐私权利得不到保障,那么也会对人的精神层面造成一定的损失。针对这种现状,我国的立法机构应当对关系到公民的人身权利的限制应当实行法律保留原则。(3)完善监控技术方面的法律规范。我国当前的技术侦查措施一般都是根据具体的流程进行处理,也可以看作是各个机构的自审、自批、自办,除了各个侦查机关内部纪律对此约束之外,其他的外部机构的监督功能非常低下。这种模式下,非常容易导致某些掌权的人滥用权力,不顾相应的法律约束,依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办事。而那些法治建设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他们多是选用的令状审查,并且需要对应的侦查机关向法院申请司法令,只有得到法官的准许之后,才能实施对应的侦查技术或者侦查措施3。.2明确监督机构的职责并建立透明的工作机制。我国人大机构和其常务委员会对于以下的行政机构、检察、审判机关有监督职责,而且检察院对侦查部门、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等都可以实行监督,用来规范这些下级单位的行动或者举止。这些被监督的机构或者部门需要按照法律规定锁定期向这些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工作成果,以接受上级单位的审核和校验。应当明确规定监控安装的范围,在那些强制性规定安装的公共场所、重点机构还有核心部门是务必要安装监控信息设备的,这样可以警示和打击那些违法的犯罪行为。而且在那些可能会发生或者有很大可能会发生危险犯罪案件的地方,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在这些地方安装监控设备是必须的。但是在那些宾馆房间、酒店、厕所灯可能泄露个人隐私的地方安装监控设备,这些都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而且,针对这些行为,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员要进行检查,并且对这些人进行处罚,才能有效保障个人的隐私安全,为公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3.3健全救济途径。隐私权是每个自然人应该平等享有的且跟公共权力无关的一种人权,而且个人权益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希望能够设定专门的隐私权方面的法律保护机制,来保障人们的人身权力不受到侵犯。为此,政府的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救济途径,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现今时期,公力救济的途径主要包含诉讼、调解以及申请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这三种途径可以给又不同需要的人们处理纠纷的时候进行选择。采用这些方式,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于隐私权方面的纠纷裁定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提高。为此,在具体的实践生活中,很多人关于隐私权别窃取或者跟踪的处理方式都是选择调解。

4结束语

监控技术侵犯到隐私权的问题是深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有效协调和处理监控技术和隐私权的问题,监控技术的运用应该明确需要监控的主体,遵循相应的法律规范以及民事活动中的相关约定,并且在当前运用的法律体系中进一步明确隐私权的权限岗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和维护诉讼权之外的维权机制,从而可以对那些可能侵犯到个人隐私权的监控技术进行相应的约束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汪沛颖.公共视频监控的行政法规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9.

[2]方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8.

[3]李志敏.论劳动者隐私权与用人单位监控权的冲突与平衡[D].华东政法大学,2018.

[4]王奇.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应用中的隐私权保护[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8.

作者:衣李娜 单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