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2-05-18 08:38:10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的提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及“两化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各项产业的信息化需求将会不断加大,这在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着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大,才能适应发展的良性经商环境及核心创新的技术保障。笔者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产学研结合;合理建议

现如今是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超快的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也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崭新动力。特别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应不断拓宽电子智能技术应用领域的范围,另一方面它也应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去,这种技术的提高也是社会对电子信息化工程依赖程度的提高,那么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就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前景,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做到良性规范地发展电子信息化工程,是人们当今研究的必要课题。笔者针对电子信息化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状况,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进行一下简要的剖析。

1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1.1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创新思维。与发到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信息化技术起步较晚,没有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缺乏一席之地,其中缺乏创新思维是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原因。造成这种原因的关键是,全球的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已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的阶段,而我国的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恰好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成长期与成熟期的不对称表现为:一是我国企业对于自身品牌的意识不强;二是缺乏创新思维。目前,电子信息工程的有关核心技术还需要从国外引入,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缺少自身的发展方向,从而加剧了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缺乏技术积累,出现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另外,国内技术研究竞争力小,对国际核心技术的关注度弱,目前国内更多的只是负责制造过程,大大地限制了创造性的思维能力。1.2整体水平发展落后,缺乏核心技术。企业本身现阶段发展的状况难为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供必要的前提准备。目前,我国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实验性应用研究阶段,未能构成一定的规模,西方国家对新的核心技术采取封锁措施,往往引进的国外技术是被发达国家淘汰或使用过。电子信息技术标准的不完善,尤其是产业内企业生产技术缺乏制度的规范,导致部分自主研发的电子信息技术得不到制度的保护,这也是阻碍电子信息化工程现代化的主要原因。1.3专业型人才缺失。人才需求于我们而言是一项软实力以及发展的基础,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存在起步与高校开设课程都相对较晚的情况,这就直接导致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人才缺失;同时,人才的培养也不能一蹴而就,也是需要时间的累积,因此在既缺乏专业性人才又缺乏后备人才的情况下,就会造成电子信息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缓慢,并因自身问题而抓不住机遇。1.4发展环境与发展空间不成熟。尽管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政策都有所调整,但仍存在由于法律体系的漏洞与相关政策法规不同步,造成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在很多方面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与制度保障。“直接复制产品”的情况比比皆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设计者和制造者的切身利益,导致研发企业亏损,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这对于纯粹靠企业本身去研发以及引进技术的企业来说,加大了发展中的投资风险,所以企业不敢贸然尝试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使得电子信息化现代技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不敢”与“不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改变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化现状的思考

2.1国家应给予相关政策扶持,为电子信息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要想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优化发展,就必须依靠国家的扶持,包括营商环境、资金、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其中加大政府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投资力度尤为重要。美国从1971年提出“政府与大学合作”计划,开始创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其宗旨是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国家工业未来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同时也资助有一定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鼓励大学与产业界联合申请基金项目,并对有企业介入投资开发的产品项目实施重点资助。地方政府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融资渠道,从侧面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发,这样既解决了政府资金方面的问题,也可以鼓励企业向良性发展。2.2利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加大力度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由于西方国家最早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因此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成长有目共睹,这一模式的兴起也给其国家经济带来了飞跃式增长,环比世界各个发达国家,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美国开展“大学参加企业科研”,大学老师为一些相关的研发公司做咨询、授课或做学术报告;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可以到企业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相反的,企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在大学中招募一些学生来从事相关的课题研究,同时也可以到大学进修并取得学位等。科教兴国已达成共识,加大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使各个学校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科研组与高校的对接,提升技术人才的科研能力。2.3促进企业技术改良的前提是人才的引进。企业只有架设一个良好的平台,才能吸引技术人才的到来。一个良好的平台的建立,则需要企业有创新意识。美国提出的“企业资助大学搞研究”,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向各大高校提供如捐款、科研补贴或以收取少量费用等方式向大学转让科研设备,或在大学设立由企业支付薪金的教学或研究职位,同大学建立长久合作,为进一步人才合作提供条件。如果只是过大或过多的考虑经济利益,“不敢”与“不想”也是阻碍企业技术改良的发展。企业应敢想敢做,在借助政府这个外力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在内外力的最终结合下架设好一个优秀的技术平台,让企业能及时吸引到人才。2.4加快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障。由于有些技术研发人员对自己研发出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差,不懂得如何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一些不法之徒趁机盗取了工作成果,这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不良风气,也给劳动者带来了负面影响,挫伤了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主动性。由此可以看出,应尽快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加强研发人员自身的法律意识,使其懂得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应设立相关法令来规范与保护合作各方的正当权益,用以确定相关权利的归属和分配,处置好合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纠缠。美国的“产学研联盟法令”在利益分配、知识产权归属、科研人员奖励等方面,都为技术研发人员的保护提供了保障和支撑。

3结论

有数据表明,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81%,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我国928万注册企业,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26%的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从这一侧面直接可以反映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所面临的难题不是个体而是群体,这也映射出我国在企业的研发和投资、技术型人才的培育、国家对科学研究的介入等方面关注还是不够的。党的报告强调,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完善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向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降低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技术对外依存度,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应该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延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4).

[2]陈文灵.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J].电子制作,2014(23).

[3]芦风军.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作者:朱 哲 张晓婷 单位:1.沈阳燃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后勤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