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双向环网设计与建设

时间:2022-01-03 10:57:52

有线电视双向环网设计与建设

摘要:随着全球科技高速发展,我国的网络信息化水平也在迅猛发展,同时也给有线电视带来了改革红利。随着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网络逐渐普及,人们对网络电视也提出了新的需求,有线电视双向环网技术由此诞生。基于此,笔者就有线电视双向环网设计建设提出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有线电视;双向环网;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

1有线电视双向环网发展现状

有线电视互联网络化在相同局域网上扩展广播、居民宽带接入网和双向业务等方面有线网络有独特的优势。依据自身的独特优势寻求突破,占领市场的首要阵地。有线电视双向环网技术在安全性、初装价格、后期维护保养、综合业务性等方面较旧有的接收信号方式有了更进一层的要求。有线电视网络宽带不用受制于电视信号,对于一些现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用户可以利用网络来追剧,既避免了广告的打扰,也可以自由选择观看的集数。在大数据时代,如果传统的有线电视不能很好地融入网络技术将会被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淘汰。现在的双向改造都是以现有的网络电视作为基础设备融入互联网技术。

2现有双向环网建设改造技术方案综合分析

2.1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传输方案。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的快速发展给广电双向环网改造提供了较多的技术支持,形成了较多的可操作性方案。但国家去产能、重环保的政策相继出台,致使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这种方案的原材料价格过于昂贵,但是作为基础设备的光纤设备价格一旦上涨,就会失去现有市场,这种特质严重影响了该种光纤方案的应用发展。受条件的限制,常用的入户方式是通过重建或者是改造网络将光线接入社区,然后利用双绞线分披到各户。这种改造方案是一个系统性极强的工程,必须要有专职部门来统筹整体改造部署,网络公司根据具体的安排部署来实施改造。2.2双向网络传输建设方案。双向网络传输建设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全部的CM设备和仅限于网络控制的设备。其操作原理较为简单,给后期的维护保养和人员培训带来极大的便利,并且可以覆盖较为广泛的地域,收效期短。但该方案也不是毫无瑕疵的,主要的弊端是在追求效果的同时无法控制成本。为了降低成本,也可在到户的双绞线上配合加上局域网,改良后的方案优点在于避免了多用户占位而引起的资源共享受滞的弊端,但也存在不足,就是在架设时需要构建楼宇间网络管网,由于小区间环境和自然条件各有不同,整个施工过程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而且会延长连接入户的施工工期,稍有变化就要进行大范围的管线改动,同时管网布线在户外也较容易受到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给售后服务带来了不便,致使用户满意度下降。现行电视双网改造单位比较热衷于使用拓扑结构网络新兴技术,与有线同轴电缆网联合应用,并利用太网协助介入技术,这种方案在信号接收、传输速度、价格和技术方面的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这种拓扑结构与有线电缆网联合应用并介入太网协议的方案在基本构件完善的信号分配网络构架的基础上能够很好地分配单个或多个端口。

3现行有线电视双向环网设计改造

根据客户对使用有线电视双向环网设计的实际需求,现行有线电视双向环网设计的重点放在了保证主网信号的连续性和实现超强自愈能力上,但超强的自愈能力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设计缺陷,甚至可以说是弊端,这不利于问题显现出来,即当某条光纤出现故障时,因为是系统设置的问题,会使光开关进行自动检测并转入系统默认的自我修复切换程序,这种修复过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维修过程,但却使客户或是维护人员并不能立即发现网络出现了问题,推迟了修复时间。目前,并没有一个操作规程或是标准来解决这一问题,通常的做法是要求设备维护人员必须极为了解所有管辖内设备的工作状态,这使得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配置的有线电视接收机房负责统一汇总各分前端的状态检测情况,而安装网管主机的主要目的和功能就是对输入输出指标值进行监测,如果当任何一项指标值没有在预先设定的正常范围内时,光开关就会启动并自动转换到预先设定好的备用信号上,这样既可以确保整个环网网络信号的连续性,同时所配置的网管主机也会在此时自动报警,有利于及时发现、排查和排除故障。

4结语

有线电视环网的建设与运行,极大地提高了有线电视接收信号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使网络由过去的单一型结构变成了多元树型结构,进一步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在全部双向环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原有网络基础结构之上进行扩展性改造更加节省成本,破坏性小,后期维护费用低。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建设改造市场开发潜力巨大,社会技术不断发展,有线电视双向网络也会随着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升级,这种发展同时也将会带动与有线电视网络相关的各个服务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军.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建设、改造方案技术分析和选择[J].江苏科技信息,2011(4).

[2]杨光宇.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建设、改造方案分析与选择[J].西部广播电视,2016(7).

作者:黄福志 刘顺 单位:梅州市梅县区文广视讯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