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调查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7:06

客流调查报告

客流调查报告范文篇1

要想使学生对教师所授课程真正感兴趣,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师要不断改进教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电信企业服务营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学生表演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从中使自身的才能得以展示,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人员推销”一节时,要求学生进行课堂模拟训练:每人扮演一名商品推销员进行上门推销。这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大家都认真准备,积极表演,虽然有些幼稚和模仿的痕迹,但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内心中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是一切学习的根本。

二、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安排教学

(一)围绕技能学习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针对《电信企业服务营销》的课程特点,我们在每一章都确定了明确的技能实践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措施。如:在学习完“服务购买行为”一章以后,学生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产生购买行为的动机;“顾客关系保持”一章的技能实践目标是学生能够建立顾客联系卡,制定顾客关系保持策略。并在班级内组建模拟企业、顾客小组,每一位同学既是企业员工,又是顾客,自行制定顾客关系保持策略,建立顾客联系卡,每一位“员工”随时与自己的“顾客”进行联系、访问,进而形成自己的顾客群,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本课程结束。既锻炼了学生的技能,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做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根据技能学习要求安排教学内容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对所选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主要安排了服务营销知识简介,营销调研与分析,购买行为分析,企业定位,产品,价格,分销,促销,企业形象与品牌战略,企业服务人员等章节。使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做到一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一切为学生技能培养服务。

(三)依照技能学习特点组织教学活动

《电信企业服务营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在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所以,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主要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深入浅出等教学方法,同时配合情景教学、案例分析、学生活动等方式,寓深奥的理论于现实生活情境之中,努力做到“学“”用”结合,使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学生技能掌握服务。

1.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课堂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许多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例加以整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于与社会阅历浅的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由于这种方法与实际联系较为密切,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教与学的效果都非常显著。例如讲授“目标市场营销”一章时,让学生对“恒基伟业”的产品PAD由以面向学生为目标市场的“快译通”,到以面向商务人士为目标市场的“商务通”的变化过程这一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了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的有关知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要分析的案例进行预习,在课上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有新意的观点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进一步增强。

2.开展调查研究

在教学中,我们坚持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市场、分析产品,如何开展独特、新颖的服务营销活动。因此,在完成“市场营销调研”一章的讲授后,我们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不同的市场调研活动。例如分组进行各大超级市场的商品种类的比较调查,客流量的比较调查,店堂布局的比较调查等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在讲授“产品策略”一章时,针对“产品整体概念”这一难点时,布置学生在学校进行一个小的调查研究:学生使用牙膏情况调查。包括品牌种类,使用时间,每次用量,牙膏同中的剩余量,剩余牙膏可以使用的次数,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建议和设想。从学生交上的调查报告来看,既有理论阐述,又有调查结果分析,而且有很好的建议。这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作风。在讲授“企业服务人员”一章时,要求学生到市内各移动业务大厅去观察各部门服务人员行为举止以及他们是如何接待顾客的,并要求每一位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一份企业人员素质评价报告,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做一位营销服务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什么,使之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有目的的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客流调查报告范文篇2

深入分析查找我县旅游服务质量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面提升我县游客满意度,力争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大见成效,早日进入全国、全省游客满意度指数第一梯队”的目标,着力推进乃至闽台粤港澳地区休闲养生度假后花园和全国著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1、完善旅游咨询和标识系统。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及其配套设施,在火车站出入口、高速公路口、汽车站附近增设至景区标牌,完善景区公交站台。(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城管局、县财政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公路局)

2、抓好各类住宿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度假型酒店及度假设施。加快高星级酒店建设,规范和引导各类连锁酒店、商务酒店、家庭旅馆的发展,指导和引导现有酒店的加快更新改造建设,最大限度满足游客住宿需求。进一步加快我县星级农家旅馆发展,推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旅游局、县商务局、县农粮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抓好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特色街区建设。加强研制和生产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抓好餐饮购物场所,城市休闲场所、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充分挖掘地方餐饮特色,形成集聚效应,开发旅游“夜经济”,建设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特色街区和夜生活聚集区。(责任单位: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城管局、县文广局、县旅游局、县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抓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在旅游大项目周围和交通干道及客流密集区增设星级旅游厕所,加强旅游景区内的星级旅游厕所建设,更好满足游客需求。加强现有的旅游景区厕所和城市公共厕所的管理和维护,按照星级旅游厕所的标准对景区现有厕所进行改造和完善。(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旅游局)

5、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搭建高性能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做好智慧旅游基础工作,着力推进智慧型景区、智慧型酒店、智慧型旅行社、智能交通和智慧旅游网站等建设,为游客提供导航、导游、导览、导购等智慧旅游服务。(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工信局)

6、加快休闲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将休闲农业的电力、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支持休闲农业发展区域的农户改厨、改厕、改水、通信等“三改一通”硬件设施条件。加大休闲农业发展及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开展清洁能源,提升休闲农业企业服务水平。同时,坚持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着力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精品示范点,进一步丰富我县旅游产品,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建设市城郊休闲旅游基地。(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软环境水平

1、在全县开展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系列活动。旅游、文化娱乐、商贸服务、交通运输、市政环卫、涉旅执法、社区环境等相关服务行业主管部门要联系实际,深入调研,全面查找旅游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努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通过开展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旅游服务规范标准的落实,逐步形成覆盖旅游行业、交通运输、商贸服务、文化娱乐等旅游服务领域的标准体系。(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交通局、县商务局、县文广局)

2、全面推进旅游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引进酒店管理、营销策划、商务会展、电子商务等旅游专业人才,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每年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全面提升我县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财政局、县人保局)

3、全面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定期公布调查报告,进一步促进旅游行业全线服务水平提升。开展旅行社、星级饭店评先创优活动,通过明察暗访、社会评价等方式对星级饭店、旅行社的运营、管理情况及服务质量和社会贡献度进行考核,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开展游客对旅游企业的满意度调查,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旅游服务企业进行暗访。(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统计局)

(三)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1、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治“脏”,尽快清理城区、郊区、城市河道、火车站、汽车站、重点景区等游客集散地垃圾死角;开展沿街容貌集中整治活动,治理乱摆地摊行为,规范户外广告牌匾。对汽车站、火车站及站外广场进行多部门联合整治,着力优化旅游环境。(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公安局、县交通局)

2、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综合整治。组织开展打击“黑导”、“黑社”、“黑车”、“零负团费”,依法严厉查处旅行社及导游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游客合法权益。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在取缔查处无证无照联合执法行动中履职到位,重点打击各旅游景区(点)、火车站、汽车站等重点区域的无照经营、虚假宣传,欺客宰客、强买强卖、制售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定期对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相关企业进行明察暗访,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或部门进行处罚,并在媒体公开曝光,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建立由工商、城管、质监、公安、旅游、卫生、物价、文广、交通、食药监等部门组成的全市旅游市场监管和综合整治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县工商局、县城管局、县质监局、县公安局、县旅游局、县卫生局、县食药监局、县物价局、县交通局)

3、完善旅游投诉网络建设机制。成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旅游投诉管理中心等机构,公布旅游行风监督、投诉电话,实行热线电话、信函、网络联动,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形成旅游投诉全方位受理联动机制。设立专门的旅游投诉网页,增加旅游投诉处理的透明度,实行旅游投诉处理台账制度,及时公示和反馈处理结果。建立旅游投诉大调解的工作机制,相关行政部门各司其责,积极受理、处理职能范围内消费申诉、举报,并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工作机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工商局、县物价局、县质监局、县食药监局、县编办)

4、定期开展景区门票检查。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推行景区联票、套票和通票;严格控制景区门票及游览场所、交通工作等另行收费项目的价格上涨。(责任单位:县物价局、县旅游局、县文广局、县工商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交通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提升工程是推动我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立足大局,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调推进。

客流调查报告范文篇3

[关键词]艺术市场;品牌营销;互联网营销;定价策略

1商业画廊和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现状

1.1买方市场长期存在,新晋艺术家作品无人问津

目前,艺术市场处于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买方市场在中小型画廊内长期存在。一方面,海内外的顶级当代艺术品有价无市,顶级艺术品的创作者拥有选择买家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大量艺术品囤积难以售出,是中小型画廊的经营现状。在营销过程中,中小型画廊常采取“广撒网”模式,同时大量新人艺术家,囤积其艺术品。然而,受限于艺术品质量和营销成本,此类中小型画廊难以吸引稳定客源和知名藏家,也使得大量艺术品处于滞销状态。即使中小型画廊难以从新晋艺术家的作品中谋取巨额利润,新晋艺术家仍然是中小型画廊的主要组成。2019年,Artsy了关于全球60个国家的700间商业画廊的研究数据,指出在中小型画廊的艺术家中的72%为新晋艺术家[1]。目前,商业画廊与艺术家之间普遍以签署五年合约的形式合作。新晋艺术家若不能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将很快被“后浪”替代。

1.2画廊影响力差异大,中小型画廊面临关闭危机

强大的品牌效应是商业画廊在艺术市场中的生存和竞争基础,也是画廊吸引顶级艺术家的关键。顶级商业画廊往往能够凭借在行业地位,签约上升期艺术家。这造成了中小型画廊中艺术家“成名即解约”的现象。对于中小型画廊来说,上升期艺术家的“跳槽”离开,会为画廊带来巨大的经济伤害,而高端画廊也不会付出“转会费”形式的补偿。因此形成了顶尖画廊顶尖优势不断累积,中小型画廊市场认可度低的局面。此外,画廊间的影响力差异在艺术博览会上也有所体现。对于顶尖画廊而言,艺术博览会上的销售收入也可以轻松覆盖展位费以及运输等成本。中小型画廊即使参加艺术博览会能够提高画廊的曝光度,但真金白银的成本投入并不一定能转换为交易数量和成交价格。因此,中小型画廊的五年存活率仅为10%,80%的画廊在经营的第一年内就会关闭[2]。

2中小型商业画廊的营销困境

2.1画廊间利润差异大,中小型画廊营销成本有限

画廊间的影响力差异除了体现在客户阶层和艺术家声誉外,更直接地体现在可用营销成本上。对于顶级画廊而言,营销投入不值一提。传奇画廊主大卫·卓纳曾直言,“我现在并不关心一个艺术博览会的展位需要多少钱”[3]。这间位于纽约曼哈顿切尔西区,每年参加20个顶级艺博会的画廊能轻松支付所有营销成本。目前,顶级画廊已经可以引导藏家的审美和收藏,不必为吸引顶级艺术家和提高成交率而担忧。然而,众多中小型商业画廊的营销际遇和这样的顶级画廊大相径庭,捉襟见肘的营销成本常常使画廊的营销举步维艰。一方面,中小型画廊的艺术品单价低,即使收取50%的费,画廊的利润仍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曝光度高,高用户转化率的营销资源十分有限,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中小型商业画廊而言,有限的营销成本带来的是低成本、低曝光率、低转换率、低成交量的恶性循环。

2.2线下营销渠道单一,常规艺术展用户转化率低

除了高昂的营销成本,线下营销渠道的单一性中小型画廊的一大营销困境。相较于顶级画廊拥有的多渠道的营销机会,如联合博物馆策展,持续推出独家艺术品周边,合作顶级拍卖行等,境内中小型画廊的线下营销渠道局限于策划常规展览和参加艺术博览会。中小型画廊通过这两种线下渠道能够获得一定的曝光度和市场关注,但常规展览有着用户转化率低的特点。日常策展作为商业画廊的常规营销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使商业画廊直接接触潜在藏家的B2C营销模式。在我国的中小型画廊,尤其是非一线城市的商业画廊中,客流量基数小,且观众多以拍照打卡为目的,对艺术品的了解和购买意愿较低。参加艺术博览会是当前我国中小型画廊进行线下营销的主要方式,也是最能为商业画廊带来新客源的有效渠道。与画廊的常规展览相比,艺术博览会能够在短期内聚集大量爱好者,使画廊能够针对潜在藏家直接开展针对性营销。以2019年上海艺术博览会为例,4天的展会成功吸引了逾6万观众参展,成交额突破一亿元人民币。得益于可观的客流基数,即使是题材小众、风格独特的小型画廊,也能有机会在艺术博览会上获得关注,吸引客流并形成交易。因此,艺术博览会也成为中小型画廊进行线下营销的主要甚至唯一有效渠道。

2.3缺乏品牌营销基础,缺少重要藏家和机构藏家

随着艺术投资的流行,现代艺术在创作和销售环节逐渐精品化、产业化,这也使消费者对艺术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消费艺术品时,藏家往往会提出满足审美和保值的双重诉刘佳欣:中小型商业画廊的营销困境及策略研究市场营销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消费者更愿意来自知名画廊,由知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以获得更多的升值可能。因此,画廊和其经营者的声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然而,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型画廊很难在短时间之内与业界知名画廊在品牌影响力上形成竞争。一方面,顶级画廊通过常年经营,已经聚集了丰富的营销资源和多元的客户群体,中小型画廊很难在朝夕间接触到在行业内有类似话语权的顶级藏家和艺术机构;另一方面,中小型画廊主要的新晋艺术家市场影响力较弱,其作品销售带来的利润也难以为画廊开展品牌营销所需要的媒体覆盖提供经济支撑。

3商业画廊的可行性营销策略研究

3.1短期聚焦国内市场,推广本土艺术家

在经济周期下行和疫情的双重背景下,调整营销方向,聚焦国内市场和本土艺术家是中小型画廊的一个可行营销策略。一方面,海外贸易保护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抬头,为我国商业画廊进军海外市场设置了重重障碍。以美国为例,2019年9月起,美国开始向入境中国的文物古玩及艺术品征收10%的关税。首间进驻中国的美国画廊,在2018年结束运营的佩斯画廊创办人也曾表示:“在中美贸易战下,跨国画廊根本无法在中国经营”[4]。另一方面,近十年来,我国艺术市场对古玩和书画的关注度逐渐下降,而现当代艺术板块正逆势吸引着更多的购买力。据雅昌艺术检测中心的《2019年上半年中国艺术》显示,现当代艺术作品的市场份额呈稳定提高趋势,在2014年上半年,仅有11.62%的艺术品交易份额由当代艺术产生,而这一数据在五年内达到了19.79%,涨幅70%[5]。随着当代艺术市场规模的稳定扩大,以国内藏家为目标开展营销,扶植本土艺术家,是中小型画廊可采用的短期营销策略。

3.2采用价格适众策略,对标年轻化藏家

在高端艺术市场竞争激烈,顶级画廊与拍卖行逐渐形成垄断的情况下,中小型画廊可以通过精准的市场细分,聚焦中端艺术品市场,吸引年轻的购买者。相比于顶级藏家对藏品升值空间的要求,预算较低的年轻购买者往往更关注作品的美感和装饰性。因此,中小型画廊采用价格适众策略进行定价,也符合中小新画廊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但升值空间不明朗的特点。因此,画廊可以与艺术家进行协商,确定较易被市场接受的定价。在中小型画廊中,新晋艺术家和画廊的经营者通常拥有艺术品的共同定价权。通常,有经验的商业画廊也不会把新晋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定得太高,这能保障艺术家的成交量,在获利的同时为艺术家的持续性创作提供资金保障。中小型画廊可以为艺术品制定适众的价格,来吸引同样刚进入艺术市场的年轻买家。

3.3拓宽线上营销渠道,善用网络新语境

在互联网科技和线上支付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线上消费已经成为年轻消费者的主要消费方式。目前,艺术品在线作为以互联网为载体且高覆盖率营销模式,已经被包括商业画廊在内的艺术机构广泛采纳。然而,在97%拍卖行和商业画廊拥有官方网站的今天,建立网站、定期更新展览等基础营销行为已不能使一家画廊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6]。因此,应用多渠道线上营销,深入了解网络语境就尤为重要。根据我国互联网营销和商业画廊的市场现状,通过新媒体营销进行线上引流和通过直播平台推广艺术内容是中小型画廊可以负担的两个营销渠道。关于新媒体营销,中小型画廊可以在微信公众号、豆瓣艺术圈、哔哩哔哩等访问量大、营销成本低的渠道画廊和艺术品的相关信息,并针对平台用户的特性进行差异化的营销内容设计,为画廊引流。另外,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分享性等特点的线上直播推广也是可行的线上营销手段。一方面,画廊经营者可以同时在一场直播中展出多件艺术品,与大量潜在购买者实时互动。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直播,中小型画廊可以向藏家展示更完整的经营流程。举例来说,画廊可以拍摄艺术展览的装置过程,通过营造仪式感来增加受众对艺术作品的认同。也可以邀请新晋艺术家与作品同框,使观众更加了解艺术品的创作过程及理念,产生理解和共鸣。

4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日益规范化、活跃化的背景下,中小型商业画廊也迎来了宝贵的发展契机。即使其营销受到有限的营销成本、薄弱品牌效应和单一的线下营销渠道的限制,中小型画廊仍然有机会转变营销方式,谋求稳定的市场份额。文章提出,聚焦国内市场,并拓宽线上营销渠道,是中小型画廊取得长期发展的可行营销渠道。

参考文献:

[1]ARTSY.2019画廊业数字营销调查报告[EB/OL].

[2]ARTNET.中小型画廊如何走出窘境[N].ARTNET,2018-06-06.

[3].叶慧珏.当代艺术“点金手”大卫·卓纳[N].21世纪经济报道,2015-01-21.

[4]李一鸣.佩斯离京是悲剧离场,还是战略转移[J].中国美术,2015,5(1):7.

[5]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2019上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报告[EB/OL].

客流调查报告范文篇4

1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心理

乘坐安装有移动电视公交车的乘客,就是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他们构成复杂——各种年龄层次、性别比例、工作方向、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都不相同。在公交车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乘客对公交移动电视播放的内容没有选择权,是被动的收视连续播放的节目。同时,并非所有的乘客都会选择去观看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具体反映在各类节目的收视率上。在公交车上,影响受众心理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主观方面,绝大多数乘客们乘坐公交车是有目的性的,乘坐公交车是到达目的地的一种交通手段,目的性对乘客产生紧迫感和紧张感,对注意力是一种持续性的干扰,这种强干扰主要在人们出行里“去”的过程中。而在“回”的过程中,人们的心态则是比较放松和随意的,据观察,乘客们的娱乐方式,有手机短信或上网、MP3、MP4、PSP等。客观方面,公交车是大众交通运输工具,每隔一定的距离停靠站点,上下乘客,乘客们的出行状态是交错的。车厢内是相对密闭的环境,相对于家庭或者办公室的环境要复杂很多。乘客的构成成分复杂、人员流动性较强,使乘客之间产生彼此提防的情绪、警惕性高、对于环境的变动敏感。变动而复杂的客观环境在较大程度上分散了乘客的注意力。

据不完全统计,一辆安装了公交移动电视的普通南宁公交车共有35个固定座位,车厢内电视节目可收视范围随着车厢人数的增多而缩小,最后集中在公交车左侧座位及座位旁最近站位区域和后半车厢的左侧座位区及其最近站位区域;总体节目可收视人数则无太大变化;车厢内拥挤度、车厢环境复杂程度都影响了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率,车厢内的空旷程度与收视率成正比,车厢环境的复杂程度与收视率成反比。综上所述,公交移动电视受众的心理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易受干扰、不稳定。公交移动电视受众的注意力持续性较差,乘客往往要“一心多用”。

2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制作根据对于公车环境和乘客心理的简要分析,公交移动电视受众的注意力持续性不长。这要求节目的制作要根据乘客和公车环境的特点来制作与之适应的节目。

2.1要弱化节目的思考性要让受众根据信息产生一定深度的思考,信息基于真实的基础上要具有以下两个要素:节目对受众传播的时间要有一定的长度、受众接收到的信息要完整。电视节目的深度节目主要是访谈类节目和通讯类节目,如《新闻调查》。报道越详实,提供的信息越丰富,需要越长的时间。这显然不适用于公交移动电视乘客乘车的短途性和断续的注意力。

2.2信息类、观点类节目要深入浅出虽然节目的深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利用电视声画合一的特点也可以做出有一定深度的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传播重要观点。节目制作的立意选取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紧密结合时事政治,节目要深入浅出,用生动的形式言简意赅地表达和传播讯息。

2.3信息事实本身具有显著性所有被选播的新闻都是具有一定显著性的,这里着重强调显著性是由于显著的事实能引起的关注是普遍的。社会热点问题如重大事故、自然灾害、重要赛事、重大节日、重要会议等引起的关注范围广,影响程度大,社会各界都普遍迫切需要了解事态进展和事实真相,关乎大众的普遍利益。此类题材制作的节目比较适合在受众群类型复杂且不固定的公交移动电视上播放。

2.4强化服务性、知识性、娱乐性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在南宁市公交移动电视播放的节目中,最受欢迎的是娱乐类,其次是服务性节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受众范围广。各种构成的乘客都能轻易接受,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2)消遣、打发时间。对于在公车上中长途的乘客而言,在公车上的活动是有限的,观看公交移动电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由于需要一种娱乐方式填补乘坐公车空白时间;3)思考性弱,断点连续,随时介入。服务性、知识性节目的语言精练,提供信息简短且容易被接受;娱乐性的节目逻辑性不强,思考性弱,声画合一,生动有趣。这两类节目在客观环境复杂的公车上播放时可以有效舒缓乘客较为紧张的注意力和精神状态,而当受众的注意受到干扰后仍可以比较容易进入观看节目的状态。2.5根据一天中不同时段播放不同类型节目通过对南宁市公交移动电视节目播放的观察,发现在上班高峰期播放天气预报、转播中央台早间新闻等节目,下班高峰期播放生活小常识、烹饪类节目和城市各类资讯,在其他客流聚集时段播放新闻、综艺娱乐类节目等。这些节目播放时间注意到了受众根据时间结构不同、不同时段受众心理不同而产生的需求不同等问题,这在公交移动电视节目制作中必要的。

客流调查报告范文篇5

一、研究方法

1.访谈法。为了更深入地收集更有效的信息,设计了不同身份的访谈对象。除却不可控因素,如访谈者不愿透露商业机密等,我们最终顺利访谈了政府服务人员、私营服务人员、交通服务人员以及海外游客等,主要收集了有关服务人员英语水平现状等重要信息。2.问卷调查法。(1)问卷设计。为便于分析服务人员的英语水平,我们将调查问卷对象有针对性地分类为外国游客和黄山风景区服务人员,相对应地制定两份不同的问卷调查。在对黄山风景区服务人员的问卷中,选择题为11道,表述题为1道。问卷问题主要是关于与外国游客交谈的频率、与外国游客交流障碍问题、学历、英语水平现状对工作的影响等;在对外国游客的问卷中,以英文形式呈现,选择题为6道,表述题为1道。我们对此份问卷采用不同方法加以整理说明:选择题答案可量化,部分以数字形式反映。问卷问题主要是国籍、在旅游景点所遇到的问题、与服务人员的交流方式、对服务人员解答的理解程度、是否更愿意去服务人员英语水平较高的景点等。(2)问卷调查。在服务人员方面,发放70份问卷,收回来自不同身份和年龄段的有效问卷56份;在海外游客方面,发放28份问卷,收回28份有效问卷。在对问卷进行整理的基础上,为分析黄山风景区服务人员英语水平和海外游客到访量之间关系提供了有效的数据。3.观察法。为了避免黄山风景区服务人员和海外游客产生戒备心理或排斥心理,我们在黄山风景区售票点、古镇商业街等游客量较大的地方采用观看、倾听、记录等相互配合的方式,客观地收集了有关服务人员与海外游客交流方式的真实信息。

二、调查结果

1.黄山风景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随着近年来对旅游业的重视,政府部门意识到英语在入境旅游市场中的重大作用,同时旅游公司及一些民营公司也注意到英语在从事与海外游客的商业交易中的关键性作用,这些地方逐步出现了会使用英语的工作服务人员。并且在风景区景点、土特产、道路标牌指引等方面提供了多种语言的翻译解释,主要以英语为主,以便为外国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据黄山晨报统计,“十二五”期间黄山市共接待入境游客824.13万人次,除2013年外均实现10%以上的年增长率。其中,2011年和2012年入境接待增长率超20%,分别为25.07%和22.01%;2013年受世界经济大环境影响,入境接待增长率为0.2%;2014年和2015年的入境接待增长率分别为10.13%和10.3%。2.黄山风景区服务人员英语水平现状。(1)专业导游。黄山的旅游行业较为成熟,公司旅行社业务覆盖面广,在导游配备方面也较为完善。为了更好的吸引和服务外来游客,部分旅行社都配备境外接待导游和私人导游。他们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英语水平较高,对黄山风景区的人、文、景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很高的讲解能力。这对吸引海外游客、加大对外宣传、提高国际知名度具有重要的作用。(2)政府行政人员。他们主要是公安警察、市场监管人员等公务员,受过高等教育和专门的培训,英语水平比较高。但多数非本地人,不太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且工作权利有限,能为外来游客提供的服务较少。(3)交通服务人员。他们主要是出租车司机、景点班车司机和售票人员。他们接待和服务海外游客最为频繁,但是大部分未受过专门的英语教育和培训,无法正常地运用英语与海外游客交流。据调查,70%以上的出租车司机都会在手机上安装“翻译官”等智能翻译软件,通过翻译软件的辅助兼手势比划可以和海外游客无障碍交流。(4)民间私营人员。他们主要分布在宾馆、餐厅、特产摊点等场所,大部分未受过高等教育和专门的英语教育。由于这些私营人员的年龄段基本在40岁以上,学习英语能力和环境相对较差。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手势商讨和海外游客进行商业交流。这些私营人员数量大,分布广,对黄山风景区的入境旅游的影响颇大。即便没有良好的英语基础,但在从事与海外游客的商业交流中仍能获得一定的英语知识,如数字的英语表达和问候,这对英语的学习也提供了一定的启发性。3.海外游客的反馈。根据调查问卷及交谈结果显示,约73.1%的海外游客在黄山旅游过程中存在无法正确理解标识和沟通障碍等问题,反映出黄山风景区在标识翻译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整改和完善;几乎所有的海外游客在与服务人员的交流过程中,会同时使用英语、中文以及手势比划的方式,在交流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海外游客与服务人员的沟通交流基本无障碍;约88.5%的海外游客认为提高英语服务人员的英语水平比较重要,说明提高服务人员的英语水平对提高服务便利度有重要影响;高达92.3%的海外游客表示更愿意去服务人员英语水平比较好的旅游景点,进一步说明服务人员的英语水平成为海外游客选择旅游地时的部分因素,提高服务人员英语水平对提高海外游客到访量和扩大入境旅游市场颇为重要。

三、启发与建议

黄山风景区的民营工作服务人员在长期与海外游客进行商务谈判交流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沟通交流能力。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其符合语言习得规律。良好的语言环境是个体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脱离了人类社会语言环境的个体是无法自发地产生人类社会的语言,而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个体却发展了不同的语言。置身于一种语言环境并学习这种语言,无疑是获得和发展这种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克拉申曾提出,外语学习可以受环境的影响,第一是自然环境,第二是课堂环境。所以,笔者认为,提高景区服务人员的英语水平需要政府部门、服务人员、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景点国际化与服务国际化的进程。1.政府部门。政府的经济支持与号召对一项事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位于我国东部发达城市景区的服务人员英语水平明显高于下级城市,其中的一点重要原因是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制定配套的政策和相关的规划,提高服务人员英语学习的意识和服务海外游客的技能,推动服务国际化的进程。2.服务人员。黄山风景区的民营服务人员大部分未受过中高等的英语教育,但是或许是由于工作的性质,他们大多性格外向、善于沟通,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服务人员的英语学习与其日常工作生活联系起来。创造机会,大胆说英语,如:组建外国顾客消费微信群或QQ群等,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产品线上销售量,另一方面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平台。其在与海外游客进行商务交流实践中,激发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的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沟通交流能力。3.学校。外语学习可受环境影响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学校,因此当地职业及高等院校对学生(可能成为服务人员)的英语水平起到了重大作用。目前哑巴式英语在当地院校学生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英语口语水平,注重英语沟通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服务人员甚至全民素养做出巨大贡献。

四、小结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黄山风景区服务人员英语水平现状总体不太乐观,服务人员英语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服务人员与海外游客交流时采用英文、中文及手势比划相辅助的方式,极大地减少了语言沟通障碍;服务人员英语水平的提高为服务海外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对加快服务国际化进程以及提高海外游客到访量起到了重大作用。本次调查由于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调查范围较小,有效调查问卷较少,问卷内容也有需改进之处。我们不能仅依据本文就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或得出相关重大结论。望接下来研究相关话题的学者,可以完善或规避本次调查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朱青菊.高频会话词串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石定果.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

[3]李旭.中国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变化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4.

客流调查报告范文篇6

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意识到体育运动在磨练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人格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正在悄然变化,运动成为新时尚。根据我们对几大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一项调查显示,92.1%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非常喜欢、比较喜欢参加的学生占了78.5%,反映了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

但随之而来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本文将致力探讨解决的课题是,纵观高校体育发展状况,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未能随着学生人数的增长而增长,致使高校人均体育资源出现负增长。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并不满意当前的运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还处于萌芽阶段的运动意识和欲望很可能会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不能得到激发,这对于我国人才的整体体育素质的提高将是很不利的。

因此,本文通过针对朝阳区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和其校内体育基础设施以及附近几家主要运动场馆的调查,反映出当前针对大学生的运动设施相对不足,大学生的多元化运动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进而再为此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几种解决方案,希望在未来大学生能够有条件全面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提高整体的身体素质。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时间

2005年3月

(二)调查对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在校大学生及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千鹤家园健身俱乐部游泳馆、今日健身会所等朝阳区主要运动场馆和上述学校运动馆。

(三)调查方法

1、概述

本报告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得到原始数据,通过整理和筛选数据,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相应图表;同时,还采取了走访面谈的方式,主要与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者及学校体育部的老师进行了接触交流,从而获取有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2、抽样原则

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次调查对学生群体采用了抽样的方法,通过随机抽取宿舍、羽毛球馆消费人群的方式进行。

3、样本量

大学生对校外体育场馆的价格评价以及需求曲线的估计所用样本量共190人,其中经贸大学研究生60人、经贸大学本科生80人、北化本科生50人。

羽毛球馆、校外场馆的调查所用样本量35人,均为经贸大学学生。

4、调查实施与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访问。问卷以封闭式题目为主,辅以个别开放式题目。在正式调查之前对问卷进行了试访。调查问卷回收后,抽取了一定比例的问卷进行复核,以检验调查结果,并将不合格的问卷全部废除。在录入数据过程中安排核对人员,对每份问卷进行100%的审核,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5、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数据处理之前,对数据中变量的取值、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配额等进行检查,对其中的不合格样本进行了核对、删除和补充,并对部分变量进行了事后编码。对不同总体样本进行了事后加权。

在Excel、SPSS中,利用频数分析、分组、相关分析等统计手段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

6、相关说明

问卷的调查人数与回收的有效问卷数存在5人以内的误差

调查报告统计截止日期:2005年3月25日

三、校内运动状况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经贸大学的羽毛球场对校内学生的定价为10元/小时,但不少同学都抱怨目前很难定到10元/小时的场,很多学生都不得不支付30元/小时即与校外人员相同的价格以确保定到场地。而且,周末定场不但不对学生优惠,也需要很早登记才能定到。这种情况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很想对当前该校内部体育设施的超额需求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试图寻找一些解决的途径。

(二)对羽毛球馆的典型调查

基于羽毛球馆的受欢迎程度较高,我们单独对其进行了深入调查。

1、基本情况介绍:

羽毛球馆共有九块场地,其中四块场地对学生开放。

羽毛球馆的收费状况是:校内学生10元/小时,校外人员30元/小时

2、羽毛球馆存在的问题:

调查反映我校目前的九块羽毛球场地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图3所示,场地不够是最主要的问题;其次,定场要提前一周到指定地点办理,给学生造成很大的不便,而且定场之后,一旦有什么临时的活动,变动很麻烦。

图3羽毛球馆的主要问题

(原始数据来源:附表一)

3、供不应求问题的分析:

对于这种严重的超额需求问题,很自然的想法,就是通过提高价格来缓解,但学校很难采用这种方式。在随机调查的35个校内学生当中,对10元/小时的定价认为偏高或太高的占到绝大多数,其主要认为学校的内部运动场地设施应以更低价格提供给学生,这是学校对学生应有的福利措施。在现行的10元/小时的价格下,就已经有这么大比例的学生认为价位偏高,这就意味着学校更不能通过对本校学生收取高价解决矛盾,否则学生将会非常不满。

图4学生对羽毛球馆定价的评价

(原始数据来源:附表一)

然而,在相当比例的同学已经认为价位偏高的情况下,却仍出现了如此严重的场地紧缺问题,这就说明不论从绝对数量上,还是经营管理模式上都存在着明显不足。那么,有什么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4、对解决办法的思考

(1)改变场地配置方式

作为校内的体育场馆,对学生开放的场地少于对社会开放的场地很难让学生满意,按理说应当增加对学生开放的场地数量。但是,学生价与社会价之间存在20元/小时的差距,而设施采购、维修更新、日常开支等各项事务都需要大量资金,体育部也要从中获取一定利润。这就是说,除非学校强制性规定,场馆部门本身是没有任何激励降低对外经营场地比例的。但强制性措施会直接带来很多问题,如设备陈旧、服务质量差等。那么,如何平衡体育部利益与学生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就要求学校从整体出发来解决。

(2)扩大体育场馆规模

从长期来看,扩大规模是增加运动设施绝对数量的更为根本性的措施。但其难度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能够利用的土地面积已经非常有限;其次,这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无论从国家拨款还是学校自己的创收,都很难得到满足,毕竟学校还有相当多的事项都需要资金。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还是会逐步解决的,只是这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就目前来说,这种措施的实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四)结论

由此,我们得出因为学校体育资源有限,而学生人数相对过多,所以对于校内运动场馆有超额需求。但如果通过进一步大规模、全面扩建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将给学校带来沉重的资金负担,是很不现实的。那么,学校就只能通过调整场地分配、增加开放时间来部分缓解供不应求的问题,也就是要尽可能地处理好盈利与学生福利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们发现仅仅依靠学校来为大学生提供运动场所的确有很多的局限性,那么我们就需要放开眼光,看看校外的运动场馆是否有可能成为大学生的理想选择。这就引出了下面我们调查研究的问题。

四、校外运动场馆调查分析

(一)基本状况调查

1、校外场馆的相对优势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校外场馆拥有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等优势(如图5)。也就是说,一方面,校外场馆可以解决校内缺少某些运动项目设施的问题;另一方面,校外场馆能够提供质量更高的运动条件。

图5校外场馆相对优势

(原始数据来源:附表一)

2、校外场馆的主要问题

但是,从图1可以看到,仅仅2.9%的学生选择校外体育场馆。我们猜测其原因有二:第一、校内更加方便;第二、校外场馆定价偏高,下图显示了对对经贸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大学的在校生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超过40%的接受调查者认为目前的价位太高;接近40%的消费者认为价格偏高;认为价格合理和便宜的总共只占到20%左右。

图6大学生对校外体育场馆的价格评价

(原始数据来源:附表四)

对于区位问题,校外场馆很难改变,但对于价位问题,却是可以通过一些定价策略得到改善。所以,我们非常关心校外的体育场馆是否能够通过灵活的定价方式满足大学生的运动需求。那么首先就需要了解大学生的需求状况是怎样的。

(二)大学生对校外场馆运动的需求状况分析

1、需求曲线的估计

我们仍然通过问卷,以询问消费者在什么价格区间愿意消费且消费多少次的方式,估计出了需求曲线。下表是我们统计得到的观察值:

表三需求表

我们先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P=-aQ+b,根据以上的各个观察值,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可以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线性需求曲线:P=-0.0921Q+59.565。但我们发现此种方式估计出的需求曲线的拟合优度偏低;因此我们就通过对数函数形式的回归模型再次对其进行了估计,最终得到了一条拟合优度为0.9626的需求曲线。(如图7)

图7需求曲线的估计

(原始数据来源:附表二)

2、需求曲线的特征分析

可以看到,估计出的需求曲线相当平坦,也就是说需求的价格弹性相对比较大。这也是合乎直观感觉的,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固定收入,到校外运动场馆进行消费对其来说还是一种奢侈品,所以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是比较敏感的。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运动场馆实例结合大学生这种富有价格弹性的需求进行定价分析。

(三)个别调查:千鹤家园健身俱乐部游泳馆

1、基本情况:

据主管介绍,此运动场馆是由国家投资、上属一个公司管理,场馆建成约有七、八年。属于中等档次。其游泳馆的规模较大,分上下两层。但洗浴设备及更衣室规模较小。

2、收费标准

(1)、非会员:40元/次,不限时。

(2)、会员:各种会员卡价格如下:

卡类价格(元)有效期

个人年卡208012个月(限卡一张)

双人年卡338012个月(限卡两张)

个人半年卡11806个月(限卡一张)

双人半年卡19606个月(限卡两张)

表四千鹤家园游泳馆会员卡收费标准

2、游泳馆目前的使用状况

早晨闭馆,中午开始营业

在13点至17点客流很少

3、主要消费群体和模式

周围小区的居民,收入水平为中等偏高(小区房价为8500/平方米)

年龄集中分布在30-45岁,

消费的主要时段:每天的17点30分之后

消费方式主要是以单人年卡和双人年卡的会员卡形式

(四)一种定价模式的提出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将提出一种定价方式,目的是能够实现帕累托改善。

1、基本设想

由以上基本情况可以发现:在13点到17点这个时段,几乎没有游泳馆的会员进行消费,那么可以设想,如果在这一时段专门针对大学生提供低价位的服务,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的闲置,另一方面又解决了学校和学生的困难,同时对其会员也没有损失,从而实现帕累托改进。

2、帕累托改进空间的存在性证明:

帕累托效率是指在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下,没有人能够做到不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使自己获益,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就是实现了经济效率的状态;否则,资源配置就是无效率的。如果资源的重新分配能够在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坏的情况下改进另一些人的处境,那么这种资源的重新分配就称作帕累托改善。我们下面就来说明我们所提出的定价模式可以实现帕累托改善。

(1)、两种能够增加企业利润的定价方式:

1)、三级价格歧视

这种定价方式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将消费者分为有不同需求曲线的两组或更多组。此种定价方式的特点是各消费群体同时进行消费,但支付的价格不同。

2)、高峰价格

对某些商品和服务,在特定时间会出现需求高峰,由于能力的限制,在这些高峰期间边际成本也是较高的,因而价格也应该高一些。这种定价方式的特点是各时期的价格和消费量可以通过令各自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而独立决定。

理论上已经证明,这两种定价方式比单一定价都能给企业增加利润。

客流调查报告范文篇7

[关键词]新疆;物流业;发展;建议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我国连接中亚、西亚、南亚和东西欧的重要通道。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是我国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但由于历史原因,新疆综合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大部分省份,物流业发展也相对滞后,从而影响了新疆经济的发展。21世纪之初,党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地区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动力,也给新疆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1新疆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新疆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量稳步递增,货运量从2002年的3.5亿吨增长到2008年的6.7亿吨,年均年增长为8.65%,其中铁路货运量平均年增长7.62%,公路货运量年增长为7.78%,航空货运量平均年增长6.8%。2008年全区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比上年增长了31.1%,邮政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了24.7%,全年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38.3%,全区载货汽车拥有量比上年增长了9.4%,交通运输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目前,新疆已基本形成货流、客流大进大出的态势。综合集疏运体系初步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基本运输方式齐全,多式联运系统初步形成。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逐步应用于物流业,现代物流平台作用日益凸显,形成了具有一定产业集群和辐射优势的配送中心。

新疆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抓好物流业发展规划,以建设乌鲁木齐物流基地为重点,构建西部重要的现代化物流中心”。自治区党委在六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将物流作为自治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支点。

2新疆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2.1新疆地域辽阔,物流资源分散

新疆物流市场逐年扩大,物流企业也逐步增加,但相对薄弱。新疆物流企业中资金雄厚的为数不多,大都是规模较小的托运部。这些小物流企业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而且相互之间缺乏关联,缺乏信息沟通,缺乏统一的协调和合理的调度,加之体制问题导致的条块分割,难以做到科学有效地配置资源。

2.2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

物流业在新疆起步较晚,加之信息化水平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信息传递缓慢,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增值服务发展缓慢,导致物流企业服务手段单一,严重阻碍了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使新疆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市场约束;而且信息共享平台的缺失,使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互动难以协调,难以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作业,削弱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

2.3物流企业服务单一

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是集运输、加工、仓储、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企业。但目前在新疆物流市场,一大批功能单一的运输仓储企业和各类性质的货代企业用最原始的服务方式瓜分着物流市场。据统计,新疆物流市场中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仅占15%。从现代物流角度来看,单纯的仓储或者运输服务没有竞争优势。从产品成本来看,单一服务增加了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4基本物流方式之间缺乏整合

新疆目前的基本物流方式主要是公路和铁路。公路物流与铁路物流企业与商业、物资、外贸等行业合作,形成各自领域的物流体系,但是公路和铁路物流体系的发展缺乏沟通、协调,有的铁路站点没有公路站点,公路站点缺少铁路站点,即使同时具备了公路和铁路站点的,也没有将两者一体化,增加了物流企业的成本。

2.5基础条件薄弱

交通运输是物流的关键环节。目前,新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铁路通车里程少,据2009年新疆统计年鉴,新疆铁路通车里程仅为2925公里。公路密度低,仅达到0.09公里/平方公里,公路等级低;二级以上公路仅占全区公路总里程的7.5%,占全区等级公路的14%。铁路、公路覆盖率低,阻碍了新疆物流业的发展。

2.6物流人才匮乏

全新疆从事物流业的仅有7.4万人左右,而人才是物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新疆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经济较为落后,吸引不了高端人才;再者,新疆周边环境复杂,影响了新疆教育的发展;新疆人才市场也经常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为数不多的物流人才,也被吸引到东部等发达省区。因此,物流人才问题一直是新疆物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3新疆发展物流业的思路

新疆地理位置特殊,向东可通往我国的东、中、西部各省区,向西可达中亚、西亚、欧洲各国,“东联西出”的战略定位决定了新疆发展现代物流业不同于东部发达省区,要依托自身的地理优势,协调发展国际物流、国内物流和城市物流。

3.1完善城市物流

城市物流是以城市为依托的区域物流,其不仅包括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还包括消费领域,涉及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城市物流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但目前新疆的城市交通运输设施比较陈旧,而且运输工具缺乏统一组织管理,再加上体制的条块分割,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物流的合理化和效率化。

因此,首先建立以城市为配送中心、与区域物流相衔接的小型以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统一管理城市物流运输工具。其次,建立电子商务配送中心、城市生活物流配送中心、综合性和专业性配送中心,以便于对城市物流工具的调度;最后,逐步完善城市配送功能,提高城市物流配送的服务水平。

3.2依托城市物流构建对内物流

新疆对内地消费产品需求旺盛,内地也需要新疆生产的原料产品,因此规划好对内物流,是新疆发展的基础。首先,依托铁路运输和国家高速公路网,综合考虑地理条件与经济条件,建立不同的物流中心。其次,新疆准备新建3条出疆高速公路,可以依靠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新建成的高速公路,建立新疆与西北各省区之间的物流服务中心;最后,依托乌鲁木齐机场建立与中东部省区之间的物流服务中心。最终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相结合的货运物流网络。

3.3加强国际物流建设

新疆我国是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而且与新疆毗邻的中亚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旺盛,因此新疆要加强建设国际物流。依托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相应的物流园区,充分利用其功能条件、发展基础以及现有的政策环境,主要发展面向中亚的外贸物流服务。将乌鲁木齐建成面向中亚的能源输入输出调配中心、加工中心和交易中心;并将乌鲁木齐机场建设成为空转空、空转地的国际性综合物流中心和航空快递物流中心,可方便快捷地实现航空货物的进出口和转口。

4新疆发展物流业的措施

(1)成立物流主管部门。各物流企业由主管部门管理,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规章制度,通过统一协调和合理调度,可以有效地改善物流资源分散的状况,也有利于标准化的建立,为物流信息化建设做好前期工作;而且建立监管部门,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业的进入和退出门槛,控制物流事故的发生。

(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在担保方面,政府首先要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允许有实力的民营机构作为物流企业的担保人。在资金支持上,政府成立相应的风险投资基金帮助企业获得资金,并鼓励银行推出专门针对物流业的金融产品,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

(3)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新疆尚无专门针对物流业的法律、法规,导致物流业一直处于缺乏监控的状态。应制定物流业的相关法规,健全物流企业的准入制度,将第三方物流企业编入工商注册目录,尽量不批准设立单一从事仓储或运输业务的物流功能单一的企业,鼓励具有综合功能的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改善新疆物流产业结构。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疆物流业水平低,物流设施落后,配送体系尚不完善,如果盲目发展物流信息化,而不注重发展和配备现代化的物流模式和配送体系,物流信息化将会以失败告终。因此,首先要加强新疆与我国中、东部地区以及周边国家的运输和交通枢纽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并提高现有公路的等级;加强兵团垦区道路建设,完善乌鲁木齐交通运输主枢纽和各物流站点的建设。其次,积极改造现有铁路干线,加快新线路的建设,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装备水平。

(5)拓宽物流人才的培养渠道。首先,制定相关优惠措施,吸引内地物流人才落户新疆;其次,新疆境内有普通高等学校32所,自治区应鼓励大专院校开办与物流相关的课程;引导企业、行业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鼓励物流业与咨询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物流业的产学研联动发展。

5小结

近些年,新疆经济快速增长,物流基础设施也逐步改善,但由于受到体制、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制约,新疆物流社会化的水平还较差。目前,新疆自治区已制定了扶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这为新疆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新疆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玲.承载东西物流新疆出口增速居全国首位[N].现代物流报,2008-12-12(A06).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积极培育和加快发展广西区现代物流业的建议[Z].2003.

[3]中国仓储协会.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R].2005.

[4]袁蕾.发展现代物流新疆任重道远[J].大陆桥视野,2008(11):49-50.

[5]葛炬,蒋志清.新疆物流需求预测及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31(5):78-82.

客流调查报告范文篇8

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是对旅行社管理中的信息流、客流、物流、资金流及其综合运作机制,进行数字化建模、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所有经营、管理和执行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随时查询、统计、汇总、预测、决策、报送、归档、备份和交换业务信息。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给旅行社带来先进的、信息化业务管理方案,通过增强旅行社的灵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既提升管理水平,又提升旅游者服务品质,同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不仅是旅行社服务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管理方式从经验型向数字型转化的方向。

内蒙古旅行社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缓慢,而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旅行社增强竞争力、开拓业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及发展内蒙古旅游业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一)竞争的需要

旅游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旅游经营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的管理知识以合理配置和高效运用企业资源,而且还应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处理日益复杂的信息资源,使信息的快速交换成为旅行社优质服务的基础。国家旅游局于2000年底在全行业启动了“金旅工程”,旨在改变旅游行业的管理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全行业的竞争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2)》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又如呼和浩特,2010年8月旅游高峰期间,接待中外游客205.5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1%,实现旅游收入32.06亿元,同比增长17%;2010年内蒙古旅游总收入约为732亿元,同比增长19.7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旅行社的竞争日趋激烈,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作为基本定位的旅行社,想要蓬勃发展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中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旅游业信息化水平至少还比国际水平落后10~15年。要想加快我国在21世纪前叶成为世界首要旅游大国的进程,就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挑战和机遇:加快中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中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内蒙古旅行社业的信息化水平与我国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更加落后。

(二)业务发展的需要

旅游行业是信息密集型行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其活动的顺利完成离不开相关行业的协作与交流。因此旅行社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利用信息技术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沟通是否通畅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呼和浩特旅行社中,团队的订餐、订房、订车都通过电话、传真或QQ联络确定,逐一进行操作。如在2010年6月某旅行社举办的“第十八届华夏骑游健身文化展示大会”中,近4000人的车、房、餐全部为电话和人力联系。在这项工作中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反复操作且出错率高,仅完成联系工作就耗时3个半月。该项目中,已显现出旅行社手工操作存在的诸多弊端,接一个大单却没有接待能力,长此以往,旅行社的业务发展将受到影响。

在新的《旅行社条例》中,旅行社门槛的降低、旅行社分社设立不受地域限制等规定,一方面将使旅行社的组建更加容易,同时也使原来挂靠在一些大社下的旅行社及在线旅行运营商可以脱离出来;另一方面也将使旅行社行业进入兼并、重组阶段。2008年,首届入境旅游电子商务论坛在京举办后,促使国内更多的入境游企业向在线服务商转型,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旅行社的经营模式。内蒙古旅行社业务的发展必须借助新平台提供的机会求得发展,只有站得高,才能走得远。

(三)管理的需要

旅行社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在企业内部网络中使用,也可以扩展到广域网,方便网络用户浏览景点介绍、出游线路、时间安排、导游信息介绍等信息,开发、引进、使用旅行社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我国旅行社增加综合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国外旅行社业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旅行社的重要性,而我国将信息技术引入旅行社业则是近几年的事。

通过对呼和浩特部分旅行社的调查了解,许多旅行社配备电脑的用途多为打字、做报价、传文件、贮存信息、通过QQ群信息、联系业务,但线路销售仍然为手工操作,效率低、耗时多,经常出错,旅游者资料不容易整理,丢失风险大,这些因素无疑都已成为限制旅行社发展的瓶颈。如前述“第十八届华夏骑游健身文化展示大会”中,会后核账历时一个月,反复进行多次,并且需要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同时到场。而在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财务管理子系统中,可以自动记账、自动编制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快速查询各种所需的信息,能及时而准确地处理数据、减少出错率,还具有高保密性、高可靠性,财务工作量减轻,账目简单明了,可以及时处理旅行社与其他部门的账务关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的个人名片,随计调的流动而流动。若失去了一个为旅行社服务工作2~4年的计调员工,这就意味着旅行社将会失去60%的客源,计调手中的客源、房源、车源、用餐、导游等信息全都会因计调人员的流动而流失,尤其是客源,客人从询价到旅游的实现全都是与计调员工沟通,若合作得好,下次出游咨询的仍是计调而不是咨询旅行社,这就要求管理者不得不留住计调员工,造成管理的被动。

由此可知,旅行社要摆脱传统管理的弊端,信息化管理是其出路之一。通过了解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知识,掌握信息管理的方法,即从管理的角度去掌握IT技术,从信息的角度去管理企业。

二、旅行社业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行社在信息化道路上的发展比较缓慢,四川信海威科技有限公司老总张海认为:“总体而言,我国旅行社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水平较之国际同行和国内其他服务行业明显落后。绝大多数的旅行社还没有建立起适合自己日常业务的管理系统,而是整天忙碌于各种传真、电话沟通上。没有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和服务水平,拿不下大单子,丢失客源等现象经常出现,旅行社自身对此也深感头疼。”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一个庞大的资源信息库,由自组团销售与接待管理系统、地接团管理系统、散客销售系统、陪同管理系统、票务管理系统、车务管理系统、综合业务及运作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办公室管理系统、总经理管理系统、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构成。如此实用的信息系统在内蒙古旅行社业应用程度很低,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笔者试着作一分析。

(一)经营规模小

据2010年不完全统计,以在内蒙古经营相对较好的呼和浩特为例,旅行社共有166家,且多为中小旅行社。约70%的旅行社在人员配备上为4~10人,在办公室配备上为2~10部电话,2~20部电脑等,规模小、配备简单。大约有50%的旅行社选择包部挂靠式。

(二)经营季节短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城市是旅游主线,因为内蒙古的季节气候原因,经营时间和旅游时间集中在每年的6-10月初,时间短;虽然冬季可以推出冬季冰雪旅游,但是却不能作为旅行社的支柱产品,旅行社在盈利不稳定或是不多的情况下,增加额外的费用来引进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被认为是不合算的。

(三)旅游线路固定

旅行社在夏季主推的线路有草原一日游,沙漠一日游,草原—沙漠两日游,草原—沙漠—成吉思汗陵三日游,草原—沙漠—成吉思汗陵—市内四日游,中长线再加上山西或是宁夏,线路推出的时间长,已无新意,手工操作线路已经很熟练,在旅游旺季,虽然客源较多,但毕竟只有几个月旺季。因此,无论区内还是跨区合作,计调们的方式就是电话和QQ联系相关事宜。

(四)网点布局集中

呼和浩特规模较大的旅行社如:蒙之旅、蒙圣、金锣生态、盛祥、风情旅行社等,只是在呼和浩特的不同区开设了分社或办事处,在呼和浩特的周边例如武川等小城镇投入的力量不是很大,并未大规模拓展业务,而与办事处之间的联系通常用电话、QQ。

(五)经营者认识局限

一部分旅行社是由经验较为丰富的计调或是导游开设的,其采用的方法为挂靠式的小成本、大收益的经营方法,手工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得心应手,又因为都为固定的路线,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来说,不会有这样的经营意识来引进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现代技术管理企业。同时,旅行社也缺乏专业的人才。

(六)信息建设缓慢

旅行社的经营者不重视旅行社的网络发展,很多旅行社虽有门户网站,但宣传过于简单,网上也没有在线服务和在线报名,与其他网站链接少,基础建设、传输速度、宽带不到位,更新速度慢,缺少客户答疑,这些问题导致网站的访问率不高,并且缺乏专业资源的支持,未能实现旅游服务项目与旅游者需求的全天候自动化对接,更不要说实现旅游服务与电子商务的彻底整合,建立自动化服务模式等。

以上问题的核心看似一个“小”,但更重要的是“认识”问题。在彭潜的“旅行社信息化调查及解决方案推荐”一文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天津健生旅行社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小企业,该社包括总经理周健在内只有4名员工。从前该公司业务员的流失常常造成企业的销售信息和资料丢失,带来不小的损失。运用信息化管理后,这种情况最终得以完全解决。周健说:“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我们现在可以实现各部门各业务员的信息共享,避免了员工离职信息就丢失的情况。我们不仅能一如既往地服务于老客户,同时,也能挖掘出新的客户,实现二次销售、三次销售。”

另外,周健认为,通过这么一个平台来管理旅行社,如客户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和公共信息管理,既高效便捷又经济实用。“我们这个行业有很多是兼职的人员,导游是自由职业者,我们有固定员工,还有经理人,所以作为一个小企业,我们五脏俱全,基本上管理需求都能在软件系统上面实现。以前,我们认为我们的账太简单了,就没有重视,有这么一个系统其实做起来很方便。”

周健感叹:“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满足了我们对信息管理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还给我们带来了经营思路和管理观念的转变,使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分析并不断挖掘客户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因此,我们希望可以将我们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中小企业,改变更多企业的业务模式。”

三、发展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对策

(一)政府

政府主导产业,规范产业,对全行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政府应该针对内蒙古地区的旅游发展情况,把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并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政策。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姜月忠曾向记者表示,旅游信息化要“两条腿”走路。在企业自身发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政府也要在培育信息市场,搭建信息平台,促进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资源整合,以及在完善法律法规上发挥作用。

政府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毕竟这是一个大项目,对于一个旅行社或是几个旅行社而言是无法完成的,政府的帮助是必要的,并且还要协调各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发挥监督作用。政府要尽早起动旅行社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以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应急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企业信息化应用和发展。

(二)企业

传统旅行社运作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如旅行社内部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规模效应不突出,人工成本高,办公效率低,客户流失多,财务易出现漏洞,控制滞后等。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意识,认识到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益处,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满足游客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改善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使旅游产品和服务顾客定制化,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开辟网上销售新渠道,多种经营;无论是旅行社还是旅游中间商,注重广告宣传与市场促销;选取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如网上预订和支付等。

(三)高校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地,担负人才培养的任务。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各高校应根据发展现代旅游产业的要求,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及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积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储备。

通过对“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深化新时代的旅游管理思想,理解把计算机技术引入旅行社经营管理过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现代旅行社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组成、一般使用方法,如围绕旅行社的线路设计、具体接待业务、组团业务、团队核算、客服管理等业务进行具体的操作学习,理解不同业务操作技术所体现的管理思想。

(四)相关产业

客流调查报告范文篇9

[关键词]乡村旅游信息化问题对策

旅游产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这一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之间的深层次互动关系,两者相结合,将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广阔空间。农村当前还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低地,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信息化建设越来越为各方所关注,这也为全面提高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一、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的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我国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文明、文化文明、政治文明和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是乡村旅游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和发展形态转变的问题,需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产业素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保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十一五”期间,国家旅游局将全面推进信息化作为“助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决策”,将信息化作为行业调整和改革的重要依托和手段,所以,建立健全规范、高效、有序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架构,对于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2.乡村旅游客源特点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

旅游者的一次旅游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旅游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反馈的过程。旅游决策对旅游信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有效地获取信息以辅助科学决策,对旅游者而言显得特别重要。乡村旅游市场主要是青少年乡村修学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以及都市居民乡村旅游等,客源以青少年和城市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或收入较高者及其家庭为主,网络是这些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调查表明,他们对网络的主动认知度很高,对于旅游网站的认知渠道也是以网络链接为主,网络等媒体提供的中立信息对于消费者的旅游决策影响很大,他们在了解旅游信息时,将来也还会更多地采用网上查询渠道。乡村旅游经营组织一般规模比较小,目前大多采用直接销售渠道,非常有必要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有关乡村旅游的实施方案参考,以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

3.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特点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

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是农业景观和乡村文化,正是这些核心资源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主要产品,游客通过消费这些产品体验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人们来到乡村旅游,就是希望体验一种不同于城市喧嚣生活的宁静,同时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放松心情、感悟人生,但这往往超出旅游者的一般经验,如果没有相应的信息辅助,很难有深层次体验的愉悦。网络信息平台有助于从深度和广度展示乡村文化内涵,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可以比较好地弥补乡村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零散、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等弱点,全面、深入地展示目的地特点,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档次和附加价值,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服务。

4.旅游市场消费方式变化要求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旅游支付能力的增强,自主的个性化旅游逐渐占据了现代旅游的主导地位。散客旅游增多,游客更多地希望能从旅游企业获取全程综合化服务,旅游企业信息处理量大大增加,需要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进行支撑,信息化成为旅游产业驱动力。美国MerrillLynch的调查指出,2005年全美在线旅游市场增长19%,达到277亿美元,而直接提供在线服务的旅游供应商收入增长27%,达到325亿美元。国内一些优秀景区也在利用网络手段提高旅游资源和旅游企业的市场空间,强化旅游宣传的促销功能。以九寨沟景区为例,2006年景区交易4.7亿而网上交易达到7.2亿,数字九寨已经成为经营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信息化较大程度地扭转了乡村旅游发展在交通和信息等方面的劣势,使得乡村旅游营造重点主题、实现产品小众化与消费个性化的契合成为可能。

二、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农村信息化硬件建设有了长足进步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浪潮在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现代化信息网络这种天然的爆炸式扩张趋势在农村也不例外。截至2007年10月,全国约97%的乡镇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92%的乡镇开通宽带。我国许多农村已经形成了基于村村通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以及传统媒体为主体的信息传播网络。农村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打破了农村过去偏远封闭的状况,农民“人在家中坐,全知天下事”,在信息消费支出方面大幅度增加;同时,农村信息化特别是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络的普及,改变了农村固有的信息流自上而下单向传递的模式,农村具备了和城市进行双向信息沟通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政府投入的加大,信息化网络硬件建设还会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好地改善。

2.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面临大好机遇

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高度关注农村建设,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近2年来约有30多个部委制定了相应的推进农村信息化政策,涉及到的工程项目不下40项。政府主导和输血性机制的加强,对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较好地促进了农村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和信息环境逐步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推进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融入到农村信息化的大局当中,获得了极佳的发展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推动,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3.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其初期是大规模地推行硬件建设,而软件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推广深度和速度。首先是农民信息应用能力偏低,很多农民将电脑和网络当作成简单的娱乐工具,对于其生产功能很少触及;其次是信息资源的内容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滞后,多数的乡村旅游主题网站没能及时和更新信息,内容陈旧,信息指导性和权威性不够;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分布较为零散,涉及的行业和部门较多,还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性较差;行业进入的随意性也带来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层次初级化以及经营的粗放化,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也制约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财政能力不足与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巨大需求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旅游经营企业对信息化服务的认识不足、信息人才缺乏等等,都是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1.提高认识,积极推进

旅游产业是一个开发性的大系统,信息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基础,并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信息时效性,巩固和扩张客源;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产业素质。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以及相关参与主体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当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取得政府支持,在政府发展农村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下,在经济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在欠发达地区加强引导,强调信息致富,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的信息化建设。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国外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做法和国内一些地区的成功实践都表明,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由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集中性,应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机构,提出建设标准,统一协调,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乡村旅游经营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实施体系,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旅游管理机构建设乡村旅游专网和信息共享平台,旅游企业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另一方面要开展信息化服务,为游客制定旅行计划和项目选择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还要注重为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的农民服务,提供他们用得起和用得上信息化产品,使他们作为信息产品与游客供求衔接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中受益,并进而增强他们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意识,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

3.资源整合,市场运作

要加快乡村旅游信息采集标准体系和信息体系的建设,实现信息采集、处理、的一体化,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整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汇集整合各层次的信息资源,并用各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传递,促进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的需要。对农民要进行信息的无偿化服务,通过客流和物流形成的利润反哺信息免费服务的资金不足,使乡村旅游的信息传播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资金渠道,大力吸引企业投资和社会资金的进入,探索建立以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为主体,政府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发展体系和运行模式。

4.重点突破,循序渐进

坚持从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已有经验,在一些优势领域,如建立乡村旅游门户网站、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电子政务管理等某个方面进行信息化率先突破,借此积累经验,总结推广;同时借助信息化加强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中相关主体的内外合作,有效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由此促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和应用市场的成熟。当前,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应放在服务内容实用、准确、可靠和加强信息交流的互动性等方面,以乡村旅游信息服务内容的适用性为基础,提高信息应用效率,通过加强信息交流的互动性提高服务效果,同时要注重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

5.多管齐下,优化环境

首先要实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各环节的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健康,信息采集和交流传播渠道畅通。其次,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需要大批既精通旅游业务又熟悉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各层次所需的人才是当务之急,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信息素养,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了解旅游中的信息管理技术,而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都要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再次,旅游产业链长,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要搞好行业协作、区域协作,获得社会各界和各地区的合力支持,从政策、人才和协作等方面构筑有助于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1]郑泽国:调查:上海市网民旅游习惯调查报告[EB/OL]同程E网/qyfw/newsinfo_309.html,2005~5~13

客流调查报告范文篇10

[关键词]乡村旅游信息化问题对策

旅游产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这一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之间的深层次互动关系,两者相结合,将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广阔空间。农村当前还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低地,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信息化建设越来越为各方所关注,这也为全面提高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一、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的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我国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文明、文化文明、政治文明和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是乡村旅游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和发展形态转变的问题,需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产业素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保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十一五”期间,国家旅游局将全面推进信息化作为“助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决策”,将信息化作为行业调整和改革的重要依托和手段,所以,建立健全规范、高效、有序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架构,对于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2.乡村旅游客源特点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

旅游者的一次旅游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旅游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反馈的过程。旅游决策对旅游信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有效地获取信息以辅助科学决策,对旅游者而言显得特别重要。乡村旅游市场主要是青少年乡村修学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以及都市居民乡村旅游等,客源以青少年和城市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或收入较高者及其家庭为主,网络是这些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调查表明,他们对网络的主动认知度很高,对于旅游网站的认知渠道也是以网络链接为主,网络等媒体提供的中立信息对于消费者的旅游决策影响很大,他们在了解旅游信息时,将来也还会更多地采用网上查询渠道。乡村旅游经营组织一般规模比较小,目前大多采用直接销售渠道,非常有必要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有关乡村旅游的实施方案参考,以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

3.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特点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

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是农业景观和乡村文化,正是这些核心资源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主要产品,游客通过消费这些产品体验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人们来到乡村旅游,就是希望体验一种不同于城市喧嚣生活的宁静,同时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放松心情、感悟人生,但这往往超出旅游者的一般经验,如果没有相应的信息辅助,很难有深层次体验的愉悦。网络信息平台有助于从深度和广度展示乡村文化内涵,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可以比较好地弥补乡村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零散、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等弱点,全面、深入地展示目的地特点,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档次和附加价值,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服务。

4.旅游市场消费方式变化要求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旅游支付能力的增强,自主的个性化旅游逐渐占据了现代旅游的主导地位。散客旅游增多,游客更多地希望能从旅游企业获取全程综合化服务,旅游企业信息处理量大大增加,需要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进行支撑,信息化成为旅游产业驱动力。美国MerrillLynch的调查指出,2005年全美在线旅游市场增长19%,达到277亿美元,而直接提供在线服务的旅游供应商收入增长27%,达到325亿美元。国内一些优秀景区也在利用网络手段提高旅游资源和旅游企业的市场空间,强化旅游宣传的促销功能。以九寨沟景区为例,2006年景区交易4.7亿而网上交易达到7.2亿,数字九寨已经成为经营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信息化较大程度地扭转了乡村旅游发展在交通和信息等方面的劣势,使得乡村旅游营造重点主题、实现产品小众化与消费个性化的契合成为可能。

二、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农村信息化硬件建设有了长足进步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浪潮在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现代化信息网络这种天然的爆炸式扩张趋势在农村也不例外。截至2007年10月,全国约97%的乡镇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92%的乡镇开通宽带。我国许多农村已经形成了基于村村通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以及传统媒体为主体的信息传播网络。农村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打破了农村过去偏远封闭的状况,农民“人在家中坐,全知天下事”,在信息消费支出方面大幅度增加;同时,农村信息化特别是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络的普及,改变了农村固有的信息流自上而下单向传递的模式,农村具备了和城市进行双向信息沟通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政府投入的加大,信息化网络硬件建设还会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好地改善。

2.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面临大好机遇

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高度关注农村建设,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近2年来约有30多个部委制定了相应的推进农村信息化政策,涉及到的工程项目不下40项。政府主导和输血性机制的加强,对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较好地促进了农村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和信息环境逐步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推进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融入到农村信息化的大局当中,获得了极佳的发展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推动,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3.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其初期是大规模地推行硬件建设,而软件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推广深度和速度。首先是农民信息应用能力偏低,很多农民将电脑和网络当作成简单的娱乐工具,对于其生产功能很少触及;其次是信息资源的内容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滞后,多数的乡村旅游主题网站没能及时和更新信息,内容陈旧,信息指导性和权威性不够;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分布较为零散,涉及的行业和部门较多,还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性较差;行业进入的随意性也带来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层次初级化以及经营的粗放化,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也制约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财政能力不足与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巨大需求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旅游经营企业对信息化服务的认识不足、信息人才缺乏等等,都是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1.提高认识,积极推进

旅游产业是一个开发性的大系统,信息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基础,并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信息时效性,巩固和扩张客源;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产业素质。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以及相关参与主体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当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取得政府支持,在政府发展农村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下,在经济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在欠发达地区加强引导,强调信息致富,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的信息化建设。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国外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做法和国内一些地区的成功实践都表明,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由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集中性,应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机构,提出建设标准,统一协调,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乡村旅游经营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实施体系,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旅游管理机构建设乡村旅游专网和信息共享平台,旅游企业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另一方面要开展信息化服务,为游客制定旅行计划和项目选择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还要注重为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的农民服务,提供他们用得起和用得上信息化产品,使他们作为信息产品与游客供求衔接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中受益,并进而增强他们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意识,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

3.资源整合,市场运作

要加快乡村旅游信息采集标准体系和信息体系的建设,实现信息采集、处理、的一体化,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整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汇集整合各层次的信息资源,并用各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传递,促进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的需要。对农民要进行信息的无偿化服务,通过客流和物流形成的利润反哺信息免费服务的资金不足,使乡村旅游的信息传播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资金渠道,大力吸引企业投资和社会资金的进入,探索建立以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为主体,政府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发展体系和运行模式。

4.重点突破,循序渐进

坚持从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已有经验,在一些优势领域,如建立乡村旅游门户网站、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电子政务管理等某个方面进行信息化率先突破,借此积累经验,总结推广;同时借助信息化加强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中相关主体的内外合作,有效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由此促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和应用市场的成熟。当前,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应放在服务内容实用、准确、可靠和加强信息交流的互动性等方面,以乡村旅游信息服务内容的适用性为基础,提高信息应用效率,通过加强信息交流的互动性提高服务效果,同时要注重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

5.多管齐下,优化环境

首先要实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各环节的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健康,信息采集和交流传播渠道畅通。其次,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需要大批既精通旅游业务又熟悉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各层次所需的人才是当务之急,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信息素养,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了解旅游中的信息管理技术,而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都要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再次,旅游产业链长,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要搞好行业协作、区域协作,获得社会各界和各地区的合力支持,从政策、人才和协作等方面构筑有助于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1]郑泽国:调查:上海市网民旅游习惯调查报告[EB/OL]同程E网/qyfw/newsinfo_309.html,200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