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6:26:19

作物

作物范文篇1

年我州各级植保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切实抓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测报与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病虫危害损失,充分发挥了植保工作的社会性、公益性职能,为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抓好病虫害测报,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在病虫测报工作中,州、县、乡各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按照省植保站制定的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规范,州、县各级植保站安排固定测报人员,深入田间,坚持定人、定点、定期进行系统观测和宏观调查,根据病虫田间调查数据、历年发生规律、作物品种、气候条件等综合分析后,做出病虫害发生危害趋势短期或中期预报,对影响全州或全县粮食生产的稻瘟病、稻白叶枯病、玉米大小斑病、小麦锈病、稻飞虱、稻螟虫、粘虫、斑潜蝇、鼠害等重大病虫害进行重点调查、监测和预报,并以《病虫简报》的形式,上报给党委办、政府办、以及上级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下发至乡(镇)农技站,为农技人员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大面积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病虫害防治,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由于受去冬今春严重干旱和夏季雨水偏多等气候的影响,年全州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中偏重发生。面对严峻的病虫发生危害形势,州、县各级植保植检站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开展了小麦锈病、斑潜蝇、小春作物蚜虫、稻细菌性病害、稻飞虱、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地下害虫等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据统计,年1—10月,州县两级植保植检站共《病虫简报》18期,846份,(其中州站7期,434份)。同时,在《农业信息网》上中短期病虫发生趋势预报、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的信息30多条,通过及时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和防治对策建议,有效地指导了大面积防治工作。

防治效果显著,确保粮食丰收。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州大、小春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共发生103.9492万亩次,防治101.4342万亩次。其中:以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蚜虫、蚕豆蚜虫、油菜蚜虫、蔬菜病害(黄瓜霜霉病、番茄疫病、白菜黑斑病、白粉病)、草害、鼠害等小春作物病虫草鼠害共发生35.4455万亩次,防治34.63万亩次;以水稻稻瘟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稻白叶枯病、玉米大小斑病、稻螟虫、稻飞虱、玉米螟、玉米地下害虫、草害和鼠害等重大病虫草鼠害共发生68.5037万亩次,防治66.8042万亩次。通过防治,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损失,基本实现了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的总体目标,年全州的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物范文篇2

关键词:干旱土壤分层阚值反应花生红壤

在农业生态系统发中,水分是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但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如何用好有限的水资源满足需求是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植物干旱时有形态的表现,也有生理的表现;评价农田生态系统干旱的指标有简单的,也有综合性指标。当前的评价干旱的指标大多针对作物,涉及的参数较多,需要的数据量大,获得比较困难。而土壤指标简单宜行,是土壤一作物系统水分变化的综合,且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土壤指标应用多数是单层的研究,而分层次的研究土壤水分的研究不多,其中对南方地区的研究更少。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充沛,但降雨分配不均,再加上红壤特有的物理性质如有效水含量低、低水量时导水能力低等,在每年的7~9月份经常发生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本文通过花生在不同干旱程度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变化情况,为当地的农业生态生产提供依据。

一、试验设计计

本试验在湖北省咸宁地区进行。供试土壤为粘性红壤,饱和导水率值比较小,田间持水量值较大,同时永久萎蔫点的含水量值也比较大,有效含水量比较低,有机质含量比较小,呈微酸性。

2005年6月~10月,在遮雨的条件下进行了筒栽花生干旱试验。试验设7个水分处理,分别干旱4d、8d、12d、16d、19d、22d和25d,分别记作D4、D8、D12、D16、D19、D22和D25,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材料为直径200毫米的PVC圆筒,两端均无底。土样风干过约icm的筛,装满,每筒装土35,Okg。管子竖放地上,下端约5厘米埋在土中。在PVC圆筒高为100cm,在5cm、15cm、25cm、35cm、45cm和55cm处钻孔,平插张力计。每日7:00左右读取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50cm和50-60cm土层的张力计读数。干旱处理开始之前,所有的处理灌水至接近田间持水量,各处理的灌水量相同,干旱处理结束后复水。花生收获后进行产量构成和产量分析。数据用SA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花生试验的肥料处理为N:P:K=1:1:1,氮肥为尿素,磷肥为磷酸二氢钙,钾肥为氯化钾,施用量依次为3.76g、4.96g和2.56g,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在花生幼苗期与花期叶面喷施浓度为O.2%的钼酸铵和硼酸溶液等微肥。

二、结果分析

(一)花生生物量对土壤干旱的反应

处理D1-D7的花生干生物量分别为22.5、22.1、22.9、19.2、19.1、18.8、17.5(g)。随土壤干旱程度的增加,单株花生的生物量逐渐减小,而且处理间的生物量差别显著(F=966.28**)。处理D4、D8、D12间的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它们其他处理的生物量差异显著;处理D16、D19、D22之间的生物量的差异不显著;处理D25与其它所有处理生物量的差异显著。与处理D4的生物量相比,其余处理D8~P25的降幅分别为1.2%、9.0%、17.3%、22.6%、29.4%和43.4%。处理D25过度干旱,其干生物量下降幅度最大。与干旱程度轻的处理相比,处理D16的生物量下降幅度突然增大,因此可判干旱时间超过12d,花生生物量大幅减少,复水之后不能恢复到干旱时间较短的处理水平。结果说明,干旱超过12d花生生长受到的影响不可逆转,所以处理D12的干旱程度可能是花生的干旱阈值点。花生的干旱变化,生物量可以很好的反应花生的干旱情况,可以作为花生的作物干旱指标。

(二)土壤干旱过程中花生土水势变化

花生不同干旱处理各土层的土壤水势变化如图所示。干旱胁迫开始时,各个土层的水势基本相同,土壤含水量较高,之后0.10cm处水势开始快速下降,随后是土层10-20cm和20-30cm的水势开始下降并且很快低于土层0-10cm的水势,这应该与花生根系在此深度处密集有关;而土层40-60cm的土壤水势在干旱10d以后才有明显下降。干旱到8d时候,土层0-10cm的水势达到一个稳定的数值,大约在70KPa左右:干旱到10d时候,土层lO-20cm的水势达到一个稳定的数值,大约在80ZPa左右;干旱到12d时候,土层20-30cm的水势到一个稳定的数值,大约在85KPa左右;干旱到15d、18d、22d时候,土层30-40cm、40-50cm、50-60cm的水势相继达到稳定,其数值均在90KPa左右,此时整个土体已经非常干旱。可见,干旱胁迫不严重时,土壤上层水势低而下层水势仍较高;干旱严重时,下层水势也很低,甚至比上层更低。大约在12d的时候开始,各土层中O-30cm土层水势已经降至最低,因为花生根系绝大部分集中在土层0—30cm内,土层O-30cm以内的土壤水分最容易被根系吸收利用。所以,土层O-30cm的土壤变化可以代表筒栽花生的土壤水分变化。同时发现,干旱12d之后,土壤供水能力明显降低,此时花生发生了阈值反应,表明监测土层O~30cm的水分状况可以反映地上部花生干旱状况。

作物范文篇3

根据近年我省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病虫发生情况、20*年冬前病虫残留基数、农作物种植品种、当前作物苗情和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结合农作物病虫发生演替规律综合分析,预测20*年我省水稻病虫总体将偏重发生,其中“两迁”害虫将偏重至大发生,纹枯病和迟熟中稻、单季晚稻的稻曲病将偏重发生,二化螟和单季粳稻、糯稻感病品种条纹叶枯病将中等发生。棉花病虫总体将中等发生,其中盲蝽象、枯萎病中等至偏重发生,棉花叶螨和斜纹夜蛾偏轻至中等发生,棉铃虫偏轻发生。大豆和玉米病虫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其中大豆地下害虫中等发生,玉米粗缩病在早播夏玉米(麦收前播种)上偏重发生,淮北东部玉米褐斑病中等发生。

预计20*年全省水稻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12800万亩次,棉花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2010万亩次,大豆主要害虫发生面积约为1200万亩次,玉米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1600万亩次。

二、防治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植保技术,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切实增强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大力推进病虫专业化防治工作,将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确保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玉米振兴计划等目标实现,促进我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三、防治任务与目标

防治任务:20*年全省水稻病虫需防面积约为15800万亩次,其中稻飞虱35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4000万亩次,稻螟虫1100万亩次,纹枯病3000万亩次,稻曲病等穗期病害1500万亩次,条纹叶枯病500万亩次,稻瘟病1000万亩次;棉花病虫需防面积约为2100万亩次,其中棉铃虫400万亩次,棉叶螨600万亩次,盲蝽象500万亩次,棉蓟马150万亩次,枯萎病230万亩;玉米病虫需防面积约为2000万亩次,其中玉米螟1000万亩次,玉米粗缩病150万亩次;大豆病虫需防面积约1400万亩次,其中大豆食心虫300万亩次;蝗虫需防面积约为450万亩次,其中东亚飞蝗100万亩次,土蝗350万亩次。

防治目标: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玉米、大豆、棉花重大病虫和蝗虫造成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具体目标是: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1500头,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内,孕穗期控制在10%以内;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内;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内;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内。棉铃虫累计蕾铃被害率控制在7%以下,棉叶螨红叶株率控制在10%以下,盲蝽象苗期为害株率控制在5%以下。夏玉米粗缩病病株率控制在3%以下,玉米螟蛀茎株率控制在10%以内。大豆食心虫虫食率控制在5%以下。蝗虫防治确保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的总体目标。

通过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使实施区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降低病虫防治成本。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涉及面广,事关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各地要高度重视,强化政府植保公共服务职能,落实重大病虫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加强领导,成立相应指挥组织,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明确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病虫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重大病虫区域性发生时以当地指挥组织防治为主,重大病虫跨区域严重发生时,由省指挥协调、部署防治,各地具体组织实施。

2、强化病虫监测预警。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周期长,突发性、暴发性特点明显,且各地栽培条件不一,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区域间病虫发生差异大。各地要切实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确保测报技术人员在岗,认真按测报规范开展调查,及时准确做出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建立病虫发生防治定期汇报和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通报制度。大力推行病虫可视化预报工作。

3、加大防治技术宣传指导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语音电话、网络、明白纸、防治现场会、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引导农民科学防控重大病虫害,切实提高病虫防治质量和效益。

4、突出重点,科学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条纹叶枯病、稻曲病、棉盲蝽象、玉米粗缩病等重大病虫流行性、突发性强,发生面广,对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产量危害损失大。各地要突出以重大病虫为防治重点,于防治关键时期广泛发动,组织广大农民全力开展防治,打好重大病虫应急防治硬仗。各地要大力推行农业生态调控、物理防控技术、生物农药应用技术,努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与使用量,大力提升病虫防治技术水平。同时,各地要建立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展示区,积极开展害虫性诱剂、杀虫灯、防虫网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型农药助剂、高效施药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不断提升重大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5、着力推进病虫专业化防治。各地要坚持政策引导、技术扶持、市场化运作原则,大力发展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促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切实解决现阶段农村千家万户治虫防病难问题,努力提高植保公共服务水平和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能力。

6、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各地要按照农药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要会同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集中力量,加大查禁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药,净化农药市场,提水稻等病虫防治效果,保护农民利益。

7、确保防治经费投入。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各地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农作物防灾减灾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上级财政下拨的农作物病虫防治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流和挪用,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防治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五、主要防控技术

(一)水稻病虫害

1、防治策略

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报;大力推广栽培控害和生态控害技术,促进稻田生态系统平衡;坚持“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稻田病虫管理策略。

2、主推技术

(1)栽培与生态控害技术。选用抗性品种;科学管理肥水;栽培避害技术;生物农药应用及天敌保护利用技术;害虫诱杀技术等。

(2)总体防治技术。种子处理及秧苗期病虫害预防技术、穗期总体防治技术。

(3)主要病虫抗药性治理技术。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害选择用药、控制用药及交替轮换用药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稻飞虱

①科学管理肥水。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贪青晚熟和倒伏。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稻飞虱食料和生存环境。

②保护利用天敌。一季稻7月初前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营造稻田天敌繁衍有利条件,促进其建立有效控害种群。

③抓好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为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褐飞虱占60%以上)-1500头(白背飞虱占60%以上);孕穗期(大肚期)至齐穗期为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褐飞虱占60%以上)-2000头(白背飞虱占60%以上);齐穗期以后为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防治适期: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药剂选用吡蚜酮、噻嗪酮、乙虫腈、毒死蜱、敌敌畏等。虫态复杂的田块,宜选择两种对路药剂混用。施药技术:用足药量、对足水量(每亩60公斤)、喷准部位(稻株中、下部)、保持水层(3㎝左右水层5天),无水田块加大用水量或用敌敌畏熏蒸。

(2)稻纵卷叶螟

①实施健身栽培。前期促进早发,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控制氮肥使用,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稻株的抗虫性。

②保护利用天敌。水稻生长前期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为稻田蜘蛛及卷叶螟绒茧蜂等天敌种群的建立营造适宜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

③科学开展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防治适期:大发生年份,防治适期为卵孵高峰期,7天后再补治一次;中等发生年份,防治适期为低龄幼虫高峰期。防治药剂:四(2)代防治可选用Bt、阿维菌素等药剂(选用生物农药Bt时,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高峰期)。五(3)代、六(4)代防治可选用阿维菌素、丙溴磷、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毒死蜱等。

(3)螟虫

①压低虫源基数。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深水并保持一周以上。

②推行栽培避螟,实行生态控螟。适当推迟水稻播期,避开和减轻主害代的为害。合理用药,减少药剂对稻螟赤眼蜂、黑卵蜂等天敌的杀伤,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开展性诱剂、杀虫灯示范应用,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③适时开展药剂防治。二化螟:一代以早稻大田和一季稻秧田为重点保护对象,在卵孵高峰期,大力推广Bt制剂防治,或在1、2龄幼虫高峰期选用杀虫单防治;二代重点防治单季稻田,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重发区域7-10天后再补治一次,药剂选用甲维盐、毒死蜱、氟虫腈、阿维菌素复配剂;三代重点防治双季晚稻、迟熟一季稻,药剂选用三唑磷与杀虫单或阿维菌素复配剂。三化螟:一代结合防治二化螟兼治;二代挑治枯心。亩卵块密度达120块以上的田块,于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药剂选用阿维菌素复配剂、杀虫单等;三代主治白穗。卵量达标田块,掌握在一季稻破口期(当5-10%水稻破口露穗时)用药防治,药剂选用三唑磷与杀虫单或阿维菌素复配剂。防治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施药时田间要尽量保持浅水层,无水田块,必须加大用水量,确保防治效果。

(4)稻瘟病

①逐步淘汰感病品种,选用抗性优质品种。水稻品种在连续种植4-5年后要及时更换。

②做好种子处理。水稻播种前用25%咪鲜胺或5.5%二硫氰基甲烷2500-3000倍液浸种。

③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施,避免偏施、迟施氮肥,提倡叶面喷施含钾、锌、硅、抗逆诱导物质等多种有效成份的叶面肥;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

④及时开展大田药剂防治。防治苗瘟、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防治穗瘟,老病区感病品种要严格做到破口前3-5天喷药预防,一周后再补治,药剂可选用40%稻瘟灵、75%三环唑、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等。

(5)水稻条纹叶枯病

①加强虫情监测。5月初,开展灰飞虱发生基数调查,重发区要做好灰飞虱带毒率测定,为开展麦田、秧田和大田防治提供依据。

②减少初始传毒媒介数量。灰飞虱重发区,于早春清除田边、地头、沟旁杂草,并开展麦田等前茬灰飞虱防治。

③重病区压“粳”扩“籼”、适当推迟播期。根据水稻条纹叶枯病粳、糯稻重于籼稻的表现特性,病害偏重发生稻区压缩粳、糯稻,扩种籼稻或推广种植盐稻8号、徐稻3号、盐稻8号、盐粳9号、*稻119、丰两优1号、丰两优4号等抗病性较好的水稻品种。重病区一季稻适当推迟播期,提倡直播,以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传毒高峰。

④狠抓秧田防治。重病区提倡使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育秧。小麦成熟收割期秧田普治灰飞虱,药剂选用吡蚜酮或毒死蜱、仲丁威等,并视虫情及时补治。

⑤大田防治。病害常发区分别于灰飞虱第二、三代卵孵至低龄若虫盛期防治,药剂选用吡蚜酮或毒死蜱、仲丁威等。

(6)稻曲病

①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协优系列、D优527、秀水664等。

②及时开展药剂防治。于水稻破口前10天第一次施药,破口期再补治一次,药剂可选用戊唑醇、井·蜡芽、井·烯唑等。

(7)水稻纹枯病

①减少菌源。灌水耙田时,打捞被风吹到田边的“浪渣”,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减少水稻纹枯病初始菌源。

②加强肥水管理。实行氮磷钾合理配施,避免偏施、迟施氮肥,适时适度烤田。

③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早稻孕穗期病丛率达20%、抽穗期病丛率达40%的田块,中、晚稻分蘖至拔节期病丛率达20%的田块,要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满穗)、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井冈霉素水剂、12.5%井·蜡芽水剂等,药液要均匀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病田块第一次施药后7-10再补治一次。

(8)总体防治技术

①水稻播种至秧田期:重点防治种传病害(恶苗病、苗稻瘟、干尖线虫病等)、灰飞虱、一代螟虫等。一是抓好种子处理环节;二是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准药剂,适期防治,带药下田。

②水稻破口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穗瘟、稻曲病等病虫害。根据水稻品种特性、主要病虫种类、发生程度,因地制宜确定主治对象,合理混配药剂,治“主”兼“次”,达到“一治多效”的效果。

③水稻穗期:根据病虫发生实际,以稻飞虱为主治对象,兼治其他病虫害。

水稻病虫防治中,要按防治要求用足水量,均匀施药,并尽量保持田间寸深水层,提高防治效果。

(二)玉米病虫害

1、防治技术策略

以种植抗(耐)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采取生态控制、物理诱杀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2、主推技术

种植抗(耐)病玉米品种;栽培避害技术;生物药剂控害技术;灯光诱杀技术;种子药剂处理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播种期

防治对象:苗期病害、粗缩病和地下害虫、蚜虫、灰飞虱、蓟马。

防治措施:

①调整播期。春玉米播期掌握在4月下旬以前;5月份,油菜、豌豆、大蒜等作物收获后,不要急于播种玉米,推迟至6月10日后再播种,避开玉米粗缩病传毒昆虫灰飞虱一代成虫麦田迁出期,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②推广综合抗(耐)病性较好的户单2000、苏玉20、蠡玉16、农大1*、*玉17、登海3号、濮单6号、鲁宁202、泰玉2号、鲁单981、鲁单661、金海5号等玉米品种。

③种子处理。用福美双·克百威悬浮种衣剂或福美双·甲基异柳磷悬浮种衣剂,有效成份药种比1:40进行种子包衣。也可用种子量0.01%的吡虫啉,加混种子量0.15%的福美双(均为有

效成份用量)拌种。

④精耕细作,平衡施肥,合理密植,培育健壮植株和合理群体,增强植株自身抗性。

(2)苗期

防治对象:粗缩病、灰飞虱、蓟马、地老虎等。

防治措施:

①灯光诱杀。田间架设频振式杀虫灯,玉米生长期间,每天傍晚开灯,第二天凌晨关灯,诱杀玉米螟、地老虎、金龟子、蝼蛄等害虫。

②地老虎低龄幼虫盛期(4月中下旬),春玉米田亩用高效氯氰菊酯有效成份0.9克或氯氟氰菊酯有效成份0.5克对水喷施玉米苗。

③夏玉米播种前后及三叶期,亩用吡蚜酮有效成份5克,对水喷洒玉米苗和田间及田埂、地头、沟边杂草,防治灰飞虱,连续喷2-3次。

④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创造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及时拔除粗缩病重病株,减少毒源。

(3)拔节期

防治对象:玉米螟、褐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等。

防治措施:

①在春玉米田一代玉米螟产卵盛期和夏玉米田二代玉米螟产卵盛期,亩用每克含16000IU/毫克的Bt可湿性粉剂300克,按药、水、干细沙0.4:1:10的比例配成颗粒剂丢心或与其它药剂混配喷雾。玉米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花叶株率达5%以下时可以不施药,花叶株率在5-10%时进行挑治,花叶株率达10%以上时进行普治,花叶株率超过20%,或百株玉米累计有卵30块以上,需连防2次;可选用辛硫磷颗粒剂,亩用有效成份9-12克丢心。

②玉米褐斑病、小斑病田间发病初期,亩用三唑酮有效成份10克、或烯唑醇有效成份6.25克、或多菌灵有效成份25克对水喷雾,视病情发展连喷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③玉米纹枯病田间发病初期,亩用井冈霉素水剂或可溶粉剂有效成份7.5克对水喷施玉米基部,视病情发展连喷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④及时追肥,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性。汛期注意排水,避免田间积水,降低湿度。

(4)灌浆期

防治对象:玉米螟、蚜虫、锈病等。

防治措施:

①玉米螟虫穗率达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先剪去穗顶花丝,再用氰戊菊酯有效成份20克,对水喷灌玉米穗顶。

②当玉米蚜虫蚜株率达到30-40%,出现“起油株”(蜜露)时,选用对蚜虫高效、对天敌杀伤小的药剂防治,如亩用抗蚜威有效成份8克或吡虫啉有效成份4克对水喷雾。

③田间初见玉米锈病病叶时,亩用三唑酮有效成份12克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发展连喷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④玉米收获后将秸秆进行粉碎还田,或集中销毁,压低翌年玉米螟越冬基数。

(三)大豆病虫害

1、防治技术策略

以健身栽培为基础,协调应用农业、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加强测报,抓住适期,科学用药。

2、主推技术

生物药剂控害技术,灯光诱杀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苗期和分枝期

防治对象:蚜虫、地下害虫等。

防治措施:

①当百株蚜量达500头时,亩用抗蚜威有效成份8克或吡虫啉有效成份4克对水喷雾防治蚜虫。

②田间架设频振式杀虫灯,大豆生长期间,每天傍晚开灯,第二天凌晨关灯,诱杀金龟子、蝼蛄、豆天蛾、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害虫。

(2)开花结荚期

防治对象:豆天蛾、大豆食心虫等。

防治措施:

①在豆天蛾卵孵盛期亩用8000IU/毫克Bt可湿性粉剂150克对水喷雾;幼虫3龄期之前、百株有虫10头时,亩用阿维菌素有效成份1克对水喷雾。

②在大豆食心虫成虫始盛期后7-10天,亩用毒死蜱有效成份40克,或氯氟氰菊酯有效成份0.5克对水喷雾。

(3)鼓粒期

防治对象:豆荚螟、大豆造桥虫等。

防治措施:

豆荚螟产卵高峰后5-7天,亩用氰戊菊酯有效成份8克对水喷雾,同时兼治大豆造桥虫。

(四)棉花病虫害

1、防治技术策略

以推广应用抗病虫品种、健身栽培为基础,保护和利用天敌,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

2、主推技术

生态控害技术;科学用药技术;苗期、蕾期、花铃期阶段性总体防治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播种期

防治对象:苗病、枯萎病等。

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耐)病虫品种*棉53、科棉6号、*杂5号、中棉53号、中棉48号等和包衣种子。

②育苗移栽棉田选择无病田或客土制钵育苗,确保营养钵土不含枯、黄萎等病菌;苗床土掺混恶霉灵、多菌灵、敌克松等进行苗床消毒;使用大钵育苗,以保证棉苗在苗床内健壮生长。

③合理轮作,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积累,降低发病率。

④清除棉田内和田埂、路边杂草,减少盲蝽象、棉叶螨虫口基数。

(2)苗期

防治对象:苗病、盲蝽象、棉叶螨、棉蓟马、苗蚜、地老虎等。

防治措施:

①及时中耕除草、追肥,缩短缓苗期。

②遇阴雨天气苗病重时,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喷雾防治。

③盲蝽象百株虫量达3头时,选用氟虫腈、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毒死蜱、敌敌畏、丙溴磷等药剂对水喷雾防治;棉叶螨有螨株率低于15%时挑治,超过15%时普治,药剂选用哒螨灵、炔螨特、阿维菌素及其复配剂;棉蓟马在移栽前被害株率达5%,移栽后被害株率达20%时,选用吡虫啉、啶虫脒防治;防治地老虎选用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菊酯类农药。苗蚜在棉花3叶期以前百株蚜量达1000头以上,3叶期以后达2000头以上时,选用吡虫啉防治。

④雨水偏多时低洼地块注意防治蜗牛,选用聚醛·甲萘威、四聚乙醛撒施。

(3)蕾期

防治对象:盲蝽象、枯萎病、二代棉铃虫等。

防治措施:

①及时整枝,中耕除草;雨水多时,注意清沟沥水,降低土壤湿度。

②根据棉株长势适时用缩节胺控制旺长。

③小麦、油菜收获后迟灭茬,推迟作物离田时间,使天敌充分向棉株转移,以害养益,以益控害。

④对出现缺钾症状棉田,及时追施氯化钾等钾肥,同时用磷酸二氢钾兑水喷雾进行叶面补钾。

⑤氮肥施用量过大、早发棉田、杂草多的棉田和附近有成片树林的棉田,要重点防治盲蝽象,掌握在上午9时前和下午5时后施药,药剂种类同苗期。非抗虫棉及早发棉田,当百株二代棉铃虫低龄幼虫15-20头时,选用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防治,如残虫量偏高,再用速效药剂,如辛硫磷、灭多威等防治。田间初见枯萎病病株时,用黄腐酸盐、氨基寡糖素、菌毒清等灌根或喷淋。

(4)花铃期

防治对象:前期(7月中旬-8月上旬)重点防治三代棉铃虫、斜纹夜蛾、棉叶螨、棉蓟马等,后期(8月中旬以后)重点防治盲蝽象、四和五代棉铃虫、棉叶螨、斜纹夜蛾、棉蓟马、棉蚜及铃病等。

防治措施:

①及时打顶心、摘边心、抹赘芽;打顶后根据棉花长势适时进行化学调控;适时摘除斜纹夜蛾卵块。

②如雨水偏多,及时采摘病铃摊晒。

③当百株三代棉铃虫低龄幼虫10-15头,四、五代百株低龄幼虫10头时,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防治;三代选用拟除虫菊酯类单剂或氟铃脲及其复配剂,四、五代选用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单剂或混配制剂轮换使用。当百株斜纹夜蛾初孵幼虫1窝时,抓住在二龄幼虫分散前,选用氟铃脲、虫酰肼、毒死蜱、辛硫磷等农药在下午4时后施药防治;不同作用机理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并注意棉田外寄主如大豆、山芋等作物田斜纹夜蛾的防治。盲蝽象发生重时,轮换使用药剂防治。棉蓟马、伏蚜发生重时,选用吡虫啉、啶虫脒防治。

(五)蝗虫

1、防治策略

贯彻“改治并举,根治蝗害”的治蝗方针,大力推行生态控蝗、生物治蝗和应急防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狠治夏蝗,控制秋蝗,确保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为害”的治蝗目标。

2、主推技术

东亚飞蝗生态控制与生物防治技术。

3、具体措施

(1)大力推行生态控蝗措施。以生态控蝗为目标,做好蝗区治理规划,引导农民种植大豆、西瓜、棉花、烟草、杞柳、牧草等经济效益高、蝗虫不喜食的经济作物,压缩蝗虫的适生地,充分发挥生态控蝗作用。

作物范文篇4

一、**年夏粮收购价格、粮食直补等政策执行情况

**年夏粮收购实行计划内和计划外收购政策,计划内收购价格仍实行由自治区和各地州信息参考价格,计划外实行随行就市。粮食直补政策由去年的敞开收购全额直补0.20元/公斤,改为按照计划限量直补。

从调查结果看,南疆五地州认真执行了自治区党委第二十二次常委会议纪要《研究我区今年粮食工作有关问题》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年自治区小麦收购直补计划的补充通知》精神,基本做到“确保每一户种粮农民都能享受上国家直补政策”。一是领导重视,确保直补政策落实到位。从走访调查的县、市看,基本上都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粮食直补政策领导小组,将夏粮收购计划分解到乡镇,由乡镇再分解到村组,层层签定夏粮收购合同,落实到每个农户。特别是自治区第二次小麦收购追加计划下达后,各地均能及时分配到每个农民,充分体现各级政府对广大农民的关怀。二是广泛宣传,确保直补政策公开透明。各县市成立了夏粮收购合同签定小分队,定目标、定任务、分区分片,走村串户签定收购合同,同时大力开展粮食价格、直补政策宣传工作。各粮站秩序良好,完全做到小麦计划内、计划外分等标价上墙,使农民一目了然。财政、计划、农业、粮食等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对落实粮食直补政策情况进行检查,还在各收购站张贴夏粮收购公开承诺制,使直补政策进一步透明化。三是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夏粮收购顺利完成,很多县市为售粮农民免费提供茶水和晒粮场地,以及扬风机、精选机等设备,推行承诺服务制,做到文明收粮、礼貌待客,使售粮农民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同时严把新粮入库等级质量关,严格执行等级检验标准,提高新粮入库品质。截至7月底,南疆五地州已完成计划收购任务的70%左右,计划外也有少量收购。四是积极落实收购资金,确保补贴及时兑付。各地州县农发行基本做到了夏粮收购资金到位,财政部门根据夏粮收购发票,发放农民每公斤小麦0.2元的直补资金,从我们调查情况看,夏粮收购和直补资金及时兑现,没有发现拖欠和“打白条”现象。

夏粮收购价格基本情况是,大部分县市严格执行了自治区和各地的信息参考价格,计划内价格三等小麦平均在1.27元/公斤左右,加上直补0.20元/公斤,农民每公斤售粮收入在1.47元左右。阿克苏、喀什等主产区计划外小麦收购价格在1.15~1.20元/公斤,和田地区计划外小麦基本按照信息价收购。

二、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收益情况

根据对莎车县哈尔巴克乡调查户的调查情况看,小麦平均单产450公斤左右,副产品收入100元/亩,按平均价1.25元/公斤计算,每亩产值676.5元(450公斤×1.25元/公斤+直补14元+副产品收入100元)。生产费用290元,人工费用140元,每亩平均利润246.5元。

从尉犁县团结乡东海子村调查户棉花生产成本收益情况看,每亩单产籽棉预计350~400公斤,平均籽棉按预测5~5.5元/公斤计算,每亩产值1750~2200元。生产费用800~950元,人工费用450~500元,每亩平均利润500~750元。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主产区小麦直补比例由上年全额补贴下降到30%左右。如英吉沙县和莎车县等产粮县小麦收购计划分摊到每亩只有50~70公斤,按平均单产370公斤计算,只占13.5%~18.9%,再加上农资水费涨价因素,小麦收益明显下降,棉花单产基本维持上年水平,如果今年棉花市场价格能保持在上年水平,预计棉农收益不会有太大变化。

三、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各类机械作业所耗费的柴油数量情况

由于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影响,上半年国家先后两次上调了成品油的销售价格,目前,0#柴油销售价格为每吨488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吨上涨700元,涨幅11.8%左右,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相应地降低了农民收入。通过我们对一些县市农机站和农户的调查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种植小麦从耕地到收获全过程每亩耗用柴油5~6公斤,种植玉米每亩耗用柴油7~8公斤,种植棉花每亩耗用柴油10~11公斤。按今年平均每公斤柴油价格上涨0.70元计算,每亩小麦因柴油涨价增加成本3.5~4.20元,每亩玉米因柴油涨价增加成本4.90~5.60元,每亩棉花因柴油涨价增加成本7~7.70元左右。

四、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地州制定下达的地州所在市以外其他县计划内小麦收购价格比上年有所下降,可能影响农民增收。

(二)有些地区没有严格执行自治区规定的小麦收购价每公斤0.03元等级差价,如克州制定收购价格时,一、二级小麦价差为0.03元,二、三级小麦价差为0.02元。

(三)有些县市由于仓容等原因,对计划外小麦收购积极性不高。

(四)计划外粮价偏低,农民不愿出售。

(五)粮食收购计划在地区之间存在分配不合理现象,如阿克陶、莎车等粮食主产县计划收购比例偏低,要求增加收购计划任务。而尉犁县等销区计划完不成,今年尉犁县小麦面积只有98亩,收购计划为300吨,目前只收购4吨小麦,明显完不成收购计划。

五、几点建议

(一)粮食收购价格、直补等政策应保持相对稳定,并且在冬麦播种前向农民公布下一年度有关粮食政策。

(二)各地应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特别是销区应保持3至6个月的粮食储备,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多收购一部分农民余粮。

作物范文篇5

1药害症状

1.1斑点

斑点主要发生在叶片,有时也发生在茎秆或果实表皮上,常见的有褐斑、黄斑、网斑等。

1.2黄化

黄化主要发生在植株的茎叶部位,以中片居多,引起原因是农药破坏了叶片内的叶绿素,轻者叶片发黄,重者全株发黄。

1.3畸形

由药害引起的畸形可发生在作物的茎叶、果实和根部,常见的有卷叶、丛生、肿根、果实畸形等。

1.4枯萎

药害引起的枯萎往往是整株都有症状,一般是由除草剂施用不当造成的。药害引起的枯萎没有发病中心,且发生过程较迟缓,先黄化后死苗,输导组织无褐变。

1.5生长停滞

由药害造成的植株生长缓慢,症状与由生理病害造成的发僵症状或缺素症相比,前者往往伴有斑点或其他药害症状;而中毒发僵常表现为根系生长差,缺素症则表现为叶色发黄或暗绿。

2药害产生原因

2.1施用药剂过量

有些农民存在着用药越多、防效越好的观念,使用时不看说明,不相信推荐剂量,往往成倍增加用量,造成药害。如粉锈宁使用过量,造成小麦叶片发黄、干枯;玉米田超量使用莠去津成分的除草剂,可导致下茬小麦受害,表现为年前出苗不整齐,叶发黄;年后生长缓慢,不分蘖或少分蘖,穗粒数明显减少,千粒重下降。

2.2错用农药

一是农民对农药保存不善,造成农药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二是农药经营者业务素质差,给农民拿错药,农民在使用时又不注意认真核对,造成错用农药。如大豆田使用的除草剂氯嘧磺隆,错用了小麦田除草剂氯磺隆,施用后造成了大豆绝收。

2.3盲目混配农药

有些药剂混配可以提高活性,如杀草隆与草枯醚混合使用,在稻田中可同时杀死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莎草科杂草。但有些药剂混用会产生药害,如脲类除草剂与磷酸酯类杀虫剂混用,会严重伤害棉花幼苗,敌稗与2,4-D、有机磷农药混用,能使水稻受害。

2.4土壤残留

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伤害,如玉米田施用西玛津或阿特拉津,对后茬小麦有药害;大豆田施用氟乐灵,对后茬小麦有害;小麦田施用苯磺隆,对后茬花生有药害。一般表现为出苗迟缓、根少、叶黄、生长受到抑制,严重时造成幼苗死亡。

2.5缺乏农药基本知识

许多农民不了解农药的性质,不分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也不管适用于哪种作物,只要是农药即用于防治,造成作物受害。如敌百虫不仅对高粱易产生药害,而且对玉米、瓜类和豆类幼苗也能引起药害。

2.6雾滴挥发与飘移

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在喷洒过程中,小于100μm的药液雾滴极易挥发并随风飘移,致使邻近被污染的敏感作物受害。如2,4-D丁酯地面喷洒时,其雾滴可飘移1000~2000m,禾大壮地面喷洒时,雾滴可飘移500m以上。如在玉米田喷洒除草剂,不控制飘移,可使邻近地块的豆类、蔬菜等作物遭受药害。

2.7施药机械性能不良或作业不标准

多喷头喷雾器喷嘴流量不一致、喷雾不匀、喷幅联结带重叠、喷嘴后滴等,造成局部喷药量过多,使作物受害;背负式喷雾器采用圆锥喷头,左右摆动,蛇形前进,造成重喷,增加药量,造成药害。另外,药剂配制时,不进行2次稀释,使高浓度的药液集中在喷杆内,形成先喷出的药液浓度高,易出现药害。

2.8施药时间不当

各种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敏感程度不同,使用不当,可造成药害。如小麦拔节后使用2,4-D丁酯,可导致小麦上部叶片和麦穗畸形,少结实或不结实,甚至难以抽穗。

2.9药械清洗不干净

喷药后药械未进行彻底清洗,又在其他敏感作物上使用,常发生药害。如在麦田喷洒除草剂后,清洗不净,又用于豆类、蔬菜等作物上喷洒农药,就会造成药害。

2.10异常不良的环境条件

有的农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就可造成药害。如大豆田应用甲草胺、乙丙甲草胺以及乙草胺时,喷药后如遇低温、多雨、寡照、土壤过湿等,就会使大豆幼苗受害,严重时出现死苗现象。

3补救措施

3.1喷水冲洗

若是叶片和植株因喷洒药液而引起药害,可在早期药液尚未渗透或被吸收时,迅速用大量清水喷洒叶片,反复冲洗3~4次,尽量把表面的药液冲刷掉,并配合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使植株迅速恢复正常生长。

3.2灌水洗田

对于土壤施药过量的田块,应及早灌水洗田,使大量药物随水排出田外,以减轻药害。

3.3使用解毒剂或生长调节剂

根据引起药害的农药性质,采用与其性质相反的药物中和。

3.4追施速效肥料

产生药害后,要及时浇水并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此外,还要叶面喷施1%~2%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促使植株生长,提高自身抵抗药害能力。

作物范文篇6

一、水稻

(一)选用耐旱水稻品种

耐旱水稻品种特征为大穗少分蘖,根系发达,一般情况下杂交种比常规种抗旱。

(二)实行集中连片育秧

选择离水源地近的地方进行集中育秧,可以满足秧苗生长需水,利于培育壮秧,同时便于统一管理、技术指导和集中用水。

(三)推广旱育秧技术

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三早”(早播、早发、早熟)、“三省”(省力、省水、省秧田)、“两高”(高产、高效)和秧龄弹性大等优点,可以在节水同时培育壮秧,并能根据蓄水,供水以及天气情况移栽小苗,中苗及大苗秧。

(四)地膜覆盖栽培

水稻全田覆盖地膜后移栽水稻,可以减少田间水分蒸发和防止杂草滋生。覆盖地膜前,施足底肥,浇透底水,整平厢面,沟中蓄水,水面不高出厢面。移栽后要长时间保持厢面内有水。此方法适宜排灌条件良好的关冬田。

二、玉米

(一)抗旱播种

一是免耕秸秆覆盖播种。首先按种植规模挖种植穴,放上基肥,淋上水肥,在肥料边播2颗种子,并轻轻盖土后将秸秆覆盖在行间,有利保持土壤水分,保证玉米出苗所需的水分。二是统一播种育苗移栽。在浇水方便的地方集中育苗,出苗后待雨移栽。

(二)抗旱保苗

一是离水源近的地方,要及时组织抽水淋苗。二是结合施用苗肥,用水肥淋在苗的旁边,可以有效地补充水分。三是采取作物秸秆覆盖。将作物的秸秆、枯枝落叶铺盖在玉米行间,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持地表湿度。

(三)改种补种

备足玉米种子,以防备长时间干旱造成死苗缺窝后改种补种。

三、马铃薯

当前马铃薯正处于块茎增长期和淀粉积累期,缺水影响块茎形成和膨大,使劣薯增多,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必须及时采取相应抗旱措施。

(一)通过打井抽水、江河抽水等措施,利用一切可利用水源,及时灌溉,保持根部土壤环境湿润。

作物范文篇7

1整体优化农作物结构,创新培养抗旱的农作物种子由于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属于严重干旱类型,在干旱的条件下,很多农作物都没办法存活,更谈不上有高产量,因此加大对种子的抗旱能力可以优化整体的农作物结构,通过杂交或者诱变等多种手段培育抗旱品种,如此一来在干旱的地区不仅可以种植农作物,对于产量来说也是比较有把握的。其次,如何进一步培养具有抗旱能力的种子不仅可以在干旱的地区进行种植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

2利用科学绿色的化学药品来改善农作物的产量问题目前很多农作物都需要进行一定的栽培与灌溉施肥,而我们可以通过一定量的化学药品好、来改善农作物所需要的肥料以及营养,不仅可以让农作物通过化学药品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也可以利用化学用品区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等,此外,通过将一定量的化学物质试用与农作物的生长土壤中,改善土壤的营养成分与肥力;同时利用化学物质来降低农作物的蒸腾作用,确保农作物的根系的水分流失。

3定期适当的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很多农民都有存在一个误区,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大幅度的对农作物进行施肥,最后不仅不能使农作物有高产量,相反的导致农作物枯萎。很多农作物的根系方面都比较发达对环境土壤的变化过大的话很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在试用化肥过量的情况下,农作物没办法适应突然的变化而导致低产量或枯萎等。只有重视合理的把握施用化肥的力度,才能真正的补充农作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才能增强农作物的生长率与高产量效果。

4综合科学的治理农作物防止其受到病虫害因素影响很多地区的农作物在每个时节都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干扰,特别是在干旱的地带,病虫害严重的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具有病虫害性质的农作物水分与营养很容易丢失,在缺乏营养物质下的农作物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生长,除此之外,很多农作物还容易受到白粉病和青立枯等多种常见病害,特别是水稻这种农作物。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定期的对农作物进行检查与预防,每间隔一个时间段,就喷洒一些农药预防,合理补充农作物所需要的养料,精心的管理促进农作物的产量。

5科学的利用新的生物技术创新农作物的产量历史应该多采用生物技术的手段来培育农作物,用生物农药去治理农作物,目前我们都倡导绿色种植,培养绿色食品,以前经常用化学农药进行喷洒,很多有害成分都残留在农作物上面,造成我们培育的农作物含有药物,加强严格使用化学农药有利于我们的饮食健康,同时有也保证了农作物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对于生物技术的种植技术应该充分的宣传,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农民的传统观念改过来,形成一种可持续健康的农业发展前景。

二、结语

作物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农业中心工作,本着“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增强广大农牧民防灾减灾意识,切实保护好广大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尽量减少由于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加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树立可持续治理的科学发展观,增强防范能力。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局长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股站和各乡镇农技人员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旦发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抗灾救灾,恢复农业生产。

三、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农业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突发性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风灾、雹灾、霜冻等农作物重大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

五、应急组织机构

农业局成立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属各股站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乡镇农技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植保植检站,办公室主任由局植保植检站站长兼任。

六、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一)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职责

汇总、核查全县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应急工作情况,及时报告,提出建议意见;及时收集、反映与农作物有关的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预测预报信息;在发生时期,组织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及时收集、核查灾情,并报告灾情动态;研究决定灾害发生后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事宜,决定启动和解除灾害应急预案;安排部署农作物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农作物抗灾救灾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二)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成员股站职责

灾情发生后,领导小组成员要立即赶赴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各股站都要根据本预案和既定的部门岗位职责立即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协同合作,奋力抢险救灾。

1、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做好配合并督导各股站和相关乡镇技术人员工作。

2、办公室、植保植检站负责核查、收集、反映灾情,指导灾后生产;制定农作物灾后生产恢复指导意见、落实各项农作物抗灾减灾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掌握灾后需补种、改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面积和所需种子数量等情况,指导种子调运、供应。

3、科教股组织开展灾后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土肥站制定灾毁耕地修复及培肥方案,指导开展灾毁耕地修复、地力提升和农作物的科学施肥。

5、农机监理站建立农机抗灾救灾服务队,组织农机人员和农机具,参与抗灾抢险和灾后恢复生产服务工作。

6、财务股负责救灾资金的准备和政策落实工作。

七、预防预警机制

1、预警信息:主要包括气象局等部门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风灾、雹灾、霜冻等预警信息,全县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情况。

2、信息采集:采集内容主要包括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灾种、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和受灾面积、损失程度和已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3、信息报送:灾情发生后,由办公室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州农业局报告。农作物重大灾害信息应立即上报。因不可控因素一时难以上报详细农业重大信息的,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核查,3日内补报详情。

八、预警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立即预警:

1、收到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气象灾害预测预报。

2、发生其它突发性农业自然灾害的。

九、预防控制

1、不断完善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防灾减灾组织,落实责任制。加强宣传,强化有关单位和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做到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2、根据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关键时段、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农作物抗灾救灾、恢复生产措施,指导多发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适应性种植,提高避灾抗灾能力。

3、组织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攻关,积极培训、推广农业防灾减灾技术。

4、及时组织抢收已成熟的农作物,对未成熟和来不及抢收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防护。接到低温冻害等灾害预报后,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立即组织、指导农民采取熏烟、喷施植物抗寒剂、覆盖以及喷灌等相应防范措施。

十、临灾和灾后的应急措施

主要采取的措施为:报告县政府请求立即做出应急处理,协调有关部门实施防灾预案;迅速组织力量赴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发展趋势,为县政府决策提供准确情报,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确保不成灾。

十一、应急响应

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部署抗灾应急工作,向县政府报告灾情,申请启动县应急预案;派出技术小组深入灾区调查了解灾情,指导帮助灾区开展农作物救灾工作;研究提出支持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的指导意见。

作物范文篇9

一、进一步认识提高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重要性。

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可有效提高植保技术到位率,减轻重大病虫和检疫性有害生物为害,提升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水平,是实现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可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有效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及施药次数,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农民因误用、滥用农药而造成的药害和对环境及农产品污染,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手段;可促进新农药、新技术的更快示范推广,有利于帮助广大农户解决防治病虫难的问题,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及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二、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根据“政府支持、部门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原则,按照“提质扩面,整体推进,规范管理,加快发展”工作思路,以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保障丰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创新农作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整建制全承包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植保抗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任务目标:2012年新成立24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植保专业化合作社,10%的行政村组建植保专业化防治队,广泛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全承包服务,要求5个村以上连片的整建制推进示范,每个组织日服务能力达到500亩以上。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整建制全程承包服务面积,占农作物病虫总防治面积5%以上。

留格、行村两个镇作为我市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镇,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各15000亩以上;其它镇街作为辐射带动区,其中,小纪、发城、郭城、朱吴、辛安、里店、徐家店、盘石等镇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各3000亩以上;东村、方圆、凤城和龙山街道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各2000亩以上。

三、明确要求全面推进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一)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

每个镇街至少新成立1-2个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该组织是指通过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服务的单位或个人。专业化服务组织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及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资仓储条件,办公场所要达到10㎡以上,仓库要达到50㎡以上;二是具有从事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经营服务发展规划(服务区域、作物、面积);三是具有1名以上专职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四是具有与服务面积相适应的动力植保机械;五是具有与服务面积相适应的专业防控作业队伍(5人以上);六是具有组织章程、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服务合同和可追溯的作业档案。

建立专业化防治组织可以采取多条途径。鼓励集体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与涉农企业成立服务组织;也可以组织大量分散的农民机防户联合起来,进行注册登记,形成一个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还可以引导从事机耕、收割等方面大户,以及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农资经销户等成立专业防治组织。各镇(街)、村对好的典型做法,要认真剖析、总结,不断完善和丰富组织形式和内容,并通过政策引导、部门组织、市场拉动、项目推动、企业带动等途径加以推广。

(二)建立示范区

各镇街要选择基础条件好、交通便利和辐射能力强的地方建立核心示范区,全市6200亩,其中行村和留格镇核心示范区面积各1500亩,小纪和辛安核心示范区面积各500亩,发城、郭城、朱吴、里店、徐家店、盘石等镇核心示范区面积各300亩,东村、方圆、凤城和龙山街道核心示范区面积各100亩。

示范区内要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天敌控害等多种技术于一体,优化组合病虫害防治技术,推荐使用先进的植保机械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做到科学防控,合理用药,以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保护生态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要把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建成领导干部的指挥田、技术人员的试验田、乡镇干部和农民的培训田、病虫害防治的样板田,以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四、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措施

(一)抓好宣传培训。一是实行市、镇两级联动,组织一批专业化统防统治宣传报道素材,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宣传报道。二是要利用标语(条幅、气球、拱门)、宣传栏、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在交通要道、乡镇集会上广泛宣传发动,并设立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三是结合阳光工程、农药安全用药等培训项目,积极组织机防队员开展综合防治、科学用药、植保机械使用维修等技术技能培训。对农民的宣传培训要以村为单位,从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重要意义、合同签订、损失赔偿等方面对农民进行全面宣传发动。活动结束后,要提供不少于8张数码和纸质活动照片及媒体宣传报道的影像资料,作为工作考评的依据。

(二)采用科学防控技术。要集成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天敌控害等多种技术,优化组合病虫害防治技术,推荐使用先进的植保机械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做到科学防控,合理用药,以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保护生态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市植保站要根据田间病虫调查情况及时整理数据,把《病虫情报》在第一时间(防治作业的前三天)告知所在区域的专业化服务组织。要加强对服务组织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服务组织全体员工在病虫识别、农药安全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水平,对服务田块进行分类指导。要督促服务组织建立田间作业档案,详尽记录每次防治作业的施药时间、用药品种等信息,建立可追溯制度。

(三)进行标准化作业。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要实行“四统一”标准,即统一病虫监测、统一防控技术、统一使用农药、统一规范作业。要建立服务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农药使用可追溯制度,制定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规程和效果评估标准。

(四)搞好市场化运作。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与农户签订防治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组织受益的多赢目标。

(五)实施整村椎进。在全市实施全承包整村推进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3月底前,要督导服务组织在示范区内与农户签订小麦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合同,开展以村为单位的地毯式推进。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田。签订合同时,力争农户一次交清防治服务费。

五、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保障

(一)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组织和协调;成立由农技、植保、土肥、种子、蔬菜等单位业务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负责制定落实实施方案、技术指导和培训等工作。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由一名分管领导亲自抓,全面协调本辖区内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二)狠抓典型带动。市里重点抓好“海阳市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海阳市丰禾植保专业合作社”和“海阳市林东植保专业合作社”三个典型。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所在镇街要抓好1-2个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典型,以扩大影响。市农业局要对好的典型、具体做法组织开展观摩、交流;对各镇街特色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并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打造服务品牌,放大示范效应,增强辐射功能。

(三)加强服务监管,做好风险防范。各镇街要按照《全国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加强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扶持与管理工作,帮助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建立协调机制,协助做好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中的纠纷和争议,切实维护专业化防治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要认真防减各类风险,把自然灾害、人为损失、收费结账、意外伤害等风险化解为零。要认真防减各类风险,探索建立化解自然灾害、人为损失、意外伤害等风险的长效机制。积极协调,争取逐步将专业化统防统治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畴,引导鼓励专业化服务组织购买农业保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责任险和机手人身意外伤害险,为专业化统防统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物范文篇10

对锌肥敏感的作物有水稻、玉米等,常用锌肥为硫酸锌,一般可基施、追施、叶面喷施、拌种和浸种。①基施。适宜播前耕翻的作物。施硫酸锌15~30kg/hm2,拌细干土(或有机肥)150~225kg,在播前施于土壤中,基施有后效,一般可持续2年左右。②追施。用硫酸锌15.0~22.5kg/hm2,拌细干土150~225kg,苗期至拔节期条施或穴施。③叶面喷施。硫酸锌叶面喷施浓度一般为0.1%~0.3%。小麦0.1%,玉米0.2%,水稻、果树0.1%~0.3%。小麦在拔节期、孕穗期各喷施1次;玉米在苗期、拔节期各喷施1次,严重缺锌土壤需在大喇叭口期再喷施1次。喷液量一般为750~1125kg/hm2。④拌种。每1kg种子用硫酸锌4~6g,先溶于水中,一般肥液占种子重量的7%~10%,均匀喷洒在种子上,阴干后播种。⑤浸种。谷子用硫酸锌0.02%~0.05%溶液浸种6~8h;水稻种先用清水浸泡1d后,再用0.1%的硫酸锌溶液浸泡24~48h。

2硼肥

对硼敏感的作物有油菜、甜菜等,常用硼肥为硼砂。硼肥以喷施为主,也可作基肥和土壤追施用,一般不作种子处理用。①基施。适用于严重缺硼和中度缺硼土壤,用硼砂7.5kg/hm2,如用硼酸应减少1/3的用量,拌细干土150~225kg或与氮、磷、钾化肥充分混合。条施要施于种子的一侧,不宜与种子直接接触,肥效一般持续3年左右。②叶面喷施。一般硼酸用0.1%浓度、硼砂用0.2%浓度(果树可用0.2%~0.3%浓度),每次用肥液750~1050kg/hm2,在作物苗期至生长旺期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d。

3钼肥

主要用于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和小麦,常用钼肥为钼酸铵,可以拌种、浸种和叶面喷施,一般不作基肥用。①拌种。每1kg豆类种子用钼酸铵1~3g,一般肥液占种子重量25%~30%。溶液过多,易造成种皮脱落,影响播种和出苗。钼酸铵要用热水溶解。②浸种。不适宜用于花生、大豆等大粒种子,多适用于水稻、棉花、绿肥种子。一般用0.05%~0.10%的钼酸铵溶液,种子与溶液的重量比为1∶1,浸泡12~24h,捞出阴干后即可播种。③叶面喷施。用0.05%~0.10%钼酸铵水溶液,豆科作物在苗期至花前期喷施,蔬菜在苗期至初花期连续喷2~3次,每次用液量750~1125kg/hm2,每次间隔5~7d。

4锰肥

常用锰肥为硫酸锰,主要用于小麦、水稻、棉花、花生、果树等。可以基施、叶面喷施、拌种和浸种。①基施。用硫酸锰15~30kg/hm2,拌细干土150~225kg,也可与生理酸性肥料混合均匀,在播种时施于土中。基施硫酸锰肥效可持续1~2年。②叶面喷施。用0.05%~0.10%的硫酸锰水溶液,在作物的苗期、生长旺盛期或花前期喷施最为适宜,喷液量一般为750~1125kg/hm2,连喷2~3次,每次间隔7~10d。③拌种。每1kg种子用4~8g,按种子与肥液重量比10∶1将硫酸锰溶解,均匀喷洒在种子上,阴干后即可播种。④浸种。用0.05%~0.10%的硫酸锰溶液,种子与溶液的重量比为1∶1,浸种12~24h,捞出阴干后即可播种。

5铁肥

常用铁肥为硫酸亚铁,可以基施、喷施,多用于果树林木。①基施。用硫酸亚铁75~150kg/hm2,与有机肥以1∶10的比例混合均匀,坑施或沟施于土壤中。②叶面喷施。硫酸亚铁喷施浓度为0.2%~0.5%。为提高肥效,可加尿素、柠檬酸、黄腐酸等。硫酸亚铁与尿素的浓度为0.3%~0.5%,在作物缺铁症状初期连续喷2~3次,每次间隔7~10d。

6铜肥

常用铜肥为硫酸铜,可以基施、喷施和作种肥。①基施。用硫酸铜10.5~15.0kg/hm2,拌细干土150~225kg,开沟施在播种行两侧,每隔3~4年施1次即可。②叶面喷施。将硫酸铜配成0.02%~0.20%的溶液,在作物苗期至开花期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d,每次用肥液750~1125kg/hm2。③拌种。每1kg种子拌硫酸铜1g,先用少量水溶解,然后均匀地喷在种子上,阴干即可播种。④浸种。取硫酸铜加水配成0.01%~0.05%的溶液,将种子放入浸泡12~24h,捞出阴干后播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