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1:41:58

资格

资格范文篇1

一、符合《执业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4号)和《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6号)的有关规定。

二、报考人员应按本人试用期所从事的专业报考相应类别的医师资格。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藏医、蒙医、维医、傣医医学专业毕业的报考人员,按取得学历的医学专业报考中医类别相应专业的医师资格。

三、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历,试用期在医疗机构检验科承担检验医师工作的,可以参加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四、已获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者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获得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或者参加省级中医药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完成了规定课程学习,取得相应证书的,可以申请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已获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者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获得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或者参加省级中医药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完成了规定课程学习,取得相应证书的,可以申请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五、在《执业医师法》颁布前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并已经转正,但未取得医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可凭转正证明和转正后连续工作两年以上并考核合格证明申请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在《执业医师法》颁布前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并已经转正,取得医士职务任职资格,但未取得医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可凭医士职务任职资格证明和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连续从事医士业务工作五年以上或从事医士业务工作时间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执业时间累计满五年的证明申请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含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的临床博士、硕士和七年制及以上的长学制毕业生,在学期间必须具有相当于大学本科的一年毕业实习和一年以上的临床工作实践,方可在毕业当年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保证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或公共卫生实践的经历,方可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上述毕业生在学习期间未能满足上述要求的,不允许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七、医学成人学历教育不作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依据。但2002年10月31日前,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的医学类专业学历教育除外。

2002年10月31日前,职业技术学院、非医药卫生类专科学校医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取得的医学学历可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

八、2001年9月1日以后入学,未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以上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批准、并未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其学历不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其中,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置、医学专业设置未经省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同意的中等专业学校中医、中西医结合、藏医、蒙医、维医、傣医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2001年9月1日以后入学的,其学历可以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2006年9月1日以后入学的,其学历不再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

2006年9月1日后入学,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本、专科学历的人员(七年制除外)以及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置、医学专业设置经省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同意的中等专业学校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学历的人员,只能报考中医类别中医学专业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2001年9月1日以后入学的人员,取得的医学成人中专学历不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

九、符合《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中有关规定,经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资格考核合格并推荐,或者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机构工作满五年的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可以申请报考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经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核合格并推荐的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可以申请报考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取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成人高等教育中医(含藏医、蒙医、维医、傣医)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可以在取得学历的当年报名参加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类别相应专业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成人高等教育中医(含藏医、蒙医、维医、傣医)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在自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并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二年后,可报名参加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类别相应专业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十、1998年6月26日前取得有效行医资格的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可直接申请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考核;1998年6月26日前未取得有效行医资格的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及1998年6月26日后作为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需符合《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6号令)第六、七条的规定,方可申请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考核。

经医师资格考试资格考核合格并推荐的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可报名参加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县级以上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指定的考核机构出具的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试资格考核合格证明连续两次(两年)有效。

十一、符合报考执业医师资格条件的人员可以报考同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十二、在乡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工作,符合《执业医师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条件的,可以报考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十三、在军队所属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应作为地方考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到驻地附近考点办公室报名,并参加相应考试。

在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符合报考条件的在编人员报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可参照地方报考人员按规定在地方报考。

十四、医师资格考试报考人员试用期截止至考试当年8月31日。

考生报名后未按期完成试用的,取消报名资格。

十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医师资格考试报名:

1、卫生职业高中毕业生;

2、基础医学类、法医学类、护理学类、辅助医疗类、医学技术类等相关医学类和药学类、医学管理类毕业生;

3、医学专业毕业,但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方向或毕业证书注明为非医学方向的;

4、医学专业毕业,但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方向或学位证书证明学位是非医学的;

5、非现役军人持军队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出具的试用期证明报考或在军队报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

6、现役军人持地方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出具的试用期证明报告的;

7、持《专业证书》或《学业证书》报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

8、1999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

十六、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其试用机构按《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认定。

十七、试用机构出具的试用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连续两次(两年)有效。第三次(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除需提供原试用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外,还应提供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培训机构培训6个月并考核合格的证明。

十八、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十九、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其考试办法另行制定。

二十、台湾、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报名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资格范文篇2

农业保险具有明显的政策性,需要国家运用特殊宏观信贷政策———农业保险优惠贷款政策对其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所谓农业保险优惠贷款,是指由符合法律规定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其他放贷机构,以优惠利率和特殊还款方式等为条件,出借给特定农业保险合同主体的货币资金。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印度、印尼、巴西等国已正式或试点建立了此类贷款制度。我国近年来也已开始在广东、浙江、上海等地进行类似试点,但试点中存在借贷双方主体范围分别局限于参保人和农村信用社、利率优惠力度不够、利差补贴缺失等缺陷,从而制约了此类贷款支农效应的发挥。毋庸置疑,上述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相关立法。而在此类贷款法律制度建设中,对借贷双方主体资格的规制首先应予关注,这方面工作的成败会直接而显著地影响到此类立法的质量与实施效果。遗憾的是,国内外学界对包括借贷双方主体资格在内的此类贷款制度的研究仍为空白。可见,在农村金融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对此类贷款主体资格进行系统辨析,以确定借贷双方主体范围,对我国此类贷款主体法律制度乃至此类贷款整体法律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借鉴意义。

一、农业保险优惠贷款主体资格条件的设定

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均不能完全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组织的多样性因组织功能各异而成为必要。而且在农村产业深化的过程中,农村信贷资金的需求主体也日趋多元化。我国农业保险优惠贷款在总体上属农村金融的组成部分,故从中长期看,其借贷双方势必相应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此类贷款主体的多元化要求制度理性的约束,以有效规范各类单个决策者的相关借贷行为。在考虑到此类贷款的准公共物品属性时,尤其如此。按准公共物品属性的内在要求,此类贷款主体法律制度建设既要能有力促进此类贷款对农业和农业保险业支持功能的发挥,又要能确保此类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总之,我国农业保险立法应基于对此类贷款的主体多元化趋势和准公共物品属性的考量,对借贷双方主体资格条件作出宽严适度的明确规定,以便于实际操作中在众多备选主体中筛选出合格资质者。

(一)贷款人的主体资格条件

农业保险优惠贷款的贷款人是指在农业保险优惠贷款交易活动中,向借款人提供信贷资金的金融机构或其他放贷机构。此类贷款人主体资格的认定可以准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理论为理论依据,综合考量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因素,充分体现此类贷款的正规性、涉农支农性和利率优惠性。具体而言,此类贷款人一般应同时满足以下三项条件:

1.是法定贷款人。在各类正规和非正规贷款人中,只有依法设立的贷款机构才能成为此类贷款人。因为此类贷款人肩负着为农业保险发展提供贷款服务的特殊政策使命。鉴于源头上严把市场准入关能有力保障此类贷款政策目标的实现,一般都非常重视对此类贷款人的设立进行法律规制,只不过这种规制是通过对正规贷款人的规范来进行的。如,作为日本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核心的日本农林金库,是依《农林中央金库法》成立的。在我国,依《贷款通则》第21条、《商业银行法》第16条等规定,贷款人须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或由银行业监管机构颁发金融业经营许可证(以上统称金融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总之,该条件的设定旨在保证此类贷款人的类型、标准和程序的法定性,从而使财政和正规金融的盈余资金成为此类贷款资金来源的理性选择。

2.具有提供特定涉农直接贷款的职责或业务权限。此条件的设定乃行政法和民商法上的越权原则的必然要求。依行政法的越权原则,行政机关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为,一切越权行为可被法院宣告为无效或予撤销。①此类贷款的供给当然也不例外。在民商法上,越权原则指设立法人所欲从事的经营项目的基本范围构成对其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目前两大法系国家及我国已将该原则限制适用于公共企业等特殊企业范围内。而特殊企业主要涉及以下四大领域:一是政策性经营或在经营中承担一定政府职能或公共管理职能的领域;二是非竞争性的合法垄断领域;三是竞争性领域和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领域;四是国有林场、农场等具有社区性、地域性、政府组织性的某些经营领域。②具体到此类贷款人,除政府机构属行政机关并非企业外,其他贷款人或本身是政府银行,或为接受政府委托进行特许经营的其他金融机构,当然分属上述第一类和第三类特殊企业。可见,政府机构以外的其他贷款人均不得超越其业务范围提供此类贷款。受农业保险外延界定的影响,贷款人只有能提供特定的涉农直接贷款,才能成为此类贷款人。关于农业保险外延的界定,少数国家基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以险养险的目的,将农业保险涵盖为农业生产对象所提供的保险,与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初加工和储运及销售等相关的保险,甚至农业生产中的雇主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多数国家则只认同种养两业保险。③而农业保险外延的大小直接对涉农直接贷款的性质产生影响。如,我国目前试点中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农业保险属种养两业生产性保险,这就决定了能提供农业生产性或农业风险管理服务性直接贷款是我国贷款人取得此类贷款人主体资格的一项必备条件。该条件的设定旨在将只进行再贷款的金融机构和某些只进行定向性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及某些只提供非贷款融资服务的工商企业排除在此类贷款人范围之外,从而凸显此类贷款的专业性和特殊目的性。

3.能提供优惠贷款利率。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常常会通过向农村部门注入大量补贴性贷款的方式干预农村金融,以促进农业发展和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作为一种典型的政策性涉农贷款,农业保险优惠贷款的最重要特征是利率的优惠性。如,印尼银行所发放的此类贷款的利率比一般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低一半多。这就要求此类贷款人依所在部门或行业性质,能在其职责或业务范围内,为特定农业保险合同主体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且值得注意的是,鉴于此类贷款的作用范围并不囿于政策性农业保险而可及于商业性农业保险领域,故应要求此类贷款人能为各类农业保险贷款对象实行利率优惠。该条件的设定旨在将只提供高利率融资服务的某些金融机构或工商企业排除在此类贷款人范围之外,以保证此类贷款的政策性。

(二)借款人的主体资格条件

农业保险优惠贷款的借款人是指在农业保险优惠贷款交易活动中,以自己的财产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财产作为担保而从贷款人处借得货币资金的单位或个人。从农业保险优惠贷款的定义可知,此类贷款只适用于特定农业保险合同主体。这些主体要想取得此类借款人主体资格,首先应满足与民事行为能力、财务状况、贷款用途等有关的一般条件,在我国主要指应符合《贷款通则》第17条所规定的一般借款人条件。在此基础上,为体现此类贷款的涉农支农性并回应其安全性和盈利性要求,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三项特殊条件:

1.是农业风险的承受者。初级农产品生产是农业产业功能的核心所在。初级农产品生产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双重性使农业不但面临自然巨灾,也面临严重的市场风险。高风险性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农业的比较效益差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低收入,进而使农业生产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生产的自有资金严重短缺。而农业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对农业的投资具有公共投资的性质。这就要求具有政策性金融性质的农业保险优惠贷款的制度设计,首先应充分考虑到农业生产的融资需要。此外,对农业所面临的双重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是农业保险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宗旨所在。因此,作为农业保险制度有机组成部分的农业保险优惠贷款制度的设计,理应为农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而展开。进而言之,农业生产和农业风险管理的融资需要必然对农业保险优惠贷款主体制度的设计产生深刻影响。主要表现之一为,农业保险合同主体只有实际承受了或按职责或业务范围的规定必然承受农业风险,才能取得此类借款人主体资格。该条件的设定旨在将此类借款人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限定为初级农产品和农业保险产品的生产活动,因为仅有这两类生产经营活动直接承受着农业风险。这样,就既能体现此类贷款支农扶农的政策性,又能确保此类贷款的惠及面不失之于过宽或过窄。

2.参与农业保险合同法律关系。既然此类借款人必须是农业保险合同主体,那么他们应具有农业保险合同主体的根本特征———农业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的参与者。依各个国家或地区法律规定,农业保险合同主体可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要求农业保险合同主体必须是农业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的实际参与者;另一种是规定农业保险合同主体可以是农业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的资格参与者。相应地,此类借款人亦应以实际参与或有资格参与农业保险合同法律关系为取得其主体资格的先决条件。该条件的设定表明,此类贷款在微观上是为特定农业保险合同主体的利益服务的,从而将非农业保险合同主体排除在此类借款人范围之外。3.能提供必要的担保。银行对贷款一是强调风险性,要求贷款本金能按期足额偿还;二是追求盈利性,要求借款人能按约定支付利息,用以补偿银行吸收存款而支出的利息及其他成本费用支出,并取得盈利。为此,几乎所有金融机构在经营贷款业务时都要求借款人提供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此类贷款人对借款人通常也有这方面要求(对小额信贷的借款人免除担保义务的除外),而借款人则应能提供贷款人所要求的担保,为信贷资金提供还款保障。该条件的设定表明,在宏观上应保证此类贷款的可持续性,在微观上应保证此类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二、农业保险优惠贷款贷款人主体资格的具体甄别

下文拟主要结合农业保险优惠贷款贷款人的主体资格条件,对政府财政部门和各类金融机构等是否具有此类贷款人主体资格(我国农业保险优惠贷款的贷款人主体资格见表1),进行具体分析。

(一)财政部门

各国对财政部门是否具有农业保险优惠贷款的贷款人主体资格的规定不一。从域外情况看,绝大多数国家将财政机构的职责同金融机构的职责或业务权限严格区分开来,不允许财政机构涉足各类信贷业务,但规定财政机构对各类政策性贷款的贴息义务。这表明财政部门一般不能成为此类贷款人。不过也有特例。出于财政机构成为贷款人具有资金供给安全与政府信誉保障上的较大优势等的考虑,加拿大、法国等少数发达国家的法律通过赋予此类机构涉农直接贷款的职责使其可直接成为此类贷款人。以加拿大最为典型,依《联邦农作物保险法》第3条等的规定,当省或联邦再保险基金不足以支付农作物损失的规定理赔份额时,由省或联邦财政发放无息贷款解决,并用将来的保费收入归还。我国财政体系以财政部为国家财政领导机构,下设地方各级财政厅、局等机构。依《贷款通则》第2条所作“本通则所称贷款人,系指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经营贷款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的规定,我国财政机构不属法定贷款人之列,不能成为此类贷款人。虽最高法院在有关司法解释中有条件地承认财政、扶贫办等非金融机构可通过签订借款合同发放支农款、扶贫金等,但这并不表明财政机构具有法定贷款人身份,而只应被视为一种过渡性的变通做法。其实,Jensen(2000)通过实证分析就已得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信贷投资来自国家财政是缺乏效率的。④故财政职能同金融职能的分离符合效率原则。

(二)正规金融机构

正规金融机构是指受一国金融法律、法规调整的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其中,有些能取得农业保险优惠贷款的贷款人主体资格,有些则不能。首先,看看中央银行。从各国中央银行法的规定看,央行独特的地位、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央行的贷款人身份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有关规定,人行在向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和向出现流动性困难的金融机构提供紧急资金救助时,担任着最后贷款人角色。根据学界通说,各国央行提供的最后贷款均应实行罚息原则。人行当然也不例外。这表明人行所发放的最后贷款与此类贷款在利率特征上迥异,因而人行不能取得此类贷款人主体资格。其次,考察政策性银行。从世界范围看,只有那些服务于农业政策目标的政策性银行才能取得此类贷款人主体资格。其中,农业政策性银行是提供此类贷款的主要金融机构。如,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由政府出资和控制,为包括农险参保人在内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发放优惠贷款,支持本国农业发展。

在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中,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业务范围现已涵盖农产品进出口贷款,但该项涉农直接贷款属有别于农业生产性和农业风险管理服务性贷款的农业流通性贷款,故该行不符合此类贷款人的业务权限条件。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则均能取得此类贷款人主体资格。除了是法定贷款人外,更重要原因是均符合此类贷款人的业务权限条件和利率条件。从业务范围看,前者主要职责包含为“三农”等社会发展瓶颈领域提供资金支持,后者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两者职责范围皆涵盖农业生产性直接贷款业务。从利率看,两者均可依法发放无息或低息贷款,由此所致经营亏损由政府以利差补贴或亏损补贴的形式予以弥补。需强调指出的是,农发行由财政兜底,在我国涉农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故宜作为此类贷款业务的主要承办行。遗憾的是,该行目前信贷资金重点投向粮棉油流通环节,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作用则微乎其微。不过,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其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功能必将日益凸显出来。

再次,剖析商业银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前,受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的影响,外国商业银行贷款范围大多较窄,对风险高的农业贷款均作出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随着金融资本的显著增长与金融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学界于20世纪50-60年代和80年代分别提出了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在这两大理论的指导下,外国相继立法鼓励拥有较强资金实力的商业银行涉足具有一定风险性的短期和中长期信贷业务,其中包括农业保险优惠贷款业务。作为我国涉农商业银行的中国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均能取得此类贷款人主体资格。究其原因,除由银行业监管机构颁发金融业经营许可证而符合法定贷款人条件外,主要是符合业务权限条件与利率条件。从业务权限条件看,农行自恢复时起就主要为农业生产提供融资服务;依《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46条、《农村合作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48条、《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39条等规定,农商行、农合行、村镇银行、邮储行应承担向特定或不特定地域内的对象提供农业生产性直接贷款的主要义务;工行成立伊始就全面承担起原由人行办理的贷款业务,具有提供农业生产性和农业风险管理服务性直接贷款的职责;建行经济建设类贷款项目包括支农贷款业务;中行原经营外币业务,后经政策调整,可经营包括农业生产性和农业风险管理服务性直接贷款业务在内的国内人民币贷款业务。从利率条件看,商业银行针对农村市场除主要提供较高利率的商业性涉农直接贷款外,还可受政府的委托和支持提供部分无息或低息的政策性涉农直接贷款。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在上述八类商业银行中,农行、农商行、农合行和邮储行在提供农业保险优惠贷款方面较具优势,并各有千秋。农行介入农村金融应定位于农村高端金融市场,依其雄厚资金实力可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保险公司等提供大额的农业生产性或农业风险管理服务性农业保险优惠贷款;农商行较适合为中小企业提供中小额度的农业保险优惠贷款;农合行可发挥紧邻大都市的地域优势,为发展都市新型农业提供农业保险优惠贷款;邮储行的网点优势使其特别适合为山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最后,区分非银行金融机构。(1)不能取得资格。证券机构、保险机构、融资租赁机构和信托投资机构属此情形,原因是不符合此类贷款人的全部或部分主体资格条件。如,从职责或业务范围角度看,《证券法》第102条和第125条、《保险法》第95条第1款、《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第22条规定的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职责或业务范围中,均未包括直接贷款业务;依《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8条规定,信托投资机构的主旨在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故不管其直接贷款的利率如何,为保障委托人的财产利益,不宜涉足风险高的涉农直接贷款业务。(2)能取得资格。非银行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和和财务公司属此情形,原因在于完全符合此类贷款人主体资格条件。依《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第12条第2款、《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第15条、《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第15条、《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第16条关于农村信用社、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的开业登记的规定,这些组织均为法定贷款人。依《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第25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第42条第1款、《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第20条、《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第28条的规定,均具有提供农业生产性直接贷款的业务权限。在利率方面,均可在政府推动下提供部分政策性优惠利率涉农直接贷款。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农村信用社的地缘和经验优势决定了其在此类贷款供给中的突出地位。以地缘优势为例,现有农村信用社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时每个乡镇一家信用社的原则基础上组建的,这使其与当地农村形成了难以割裂的地缘亲近,在农户心中的认可度超过了所有其他金融机构。这说明其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具有相当的内生性。

(三)非正规金融部门

非正规金融部门是指那些游离于国家金融监管当局有效监管范围之外,一般由市场主体自发创造,服务于正规金融难以有效满足其金融需求的市场主体的金融载体。依Tsai(2001)的观点,我国非正规金融可分为合法、半合法以及非法三类。⑤其中,合法的渠道主要有个人间的直接借贷和典当行;半合法的渠道主要有合会(互助会);非法的渠道包括高利贷及地下钱庄等。我国非正规金融部门不能取得农业保险优惠贷款的贷款人主体资格,原因如下:其一,不符合身份条件。他们均无须以持有人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或由银行业监管机构颁发的金融业经营许可证为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故不是法定贷款人。其二,不符合业务权限条件。他们不是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因而事实上其所从事的贷款业务经营或非持续性的贷款活动或典当融资业务经营,均不能视为法律意义上的贷款活动。其三,不符合利率条件。相对于正规金融来说,高利率已成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普遍特征(个人间友情借贷除外),尤以典当行和高利贷者的贷款最为突出。

三、农业保险优惠贷款借款人主体资格的具体评判

下面拟结合农业保险优惠贷款借款人的特殊主体资格条件,对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农业保险人能否取得此类借款人主体资格(我国农业保险优惠贷款的借款人主体资格见表2),进行具体分析。

(一)农业生产经营者

农业生产经营者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依组织形式和规模,可划分为农户和农业企业两大类。其中,有些能取得农业保险优惠贷款的借款人主体资格,有些则不能。首先考察农户。与农业生产的其他组织形式相比,农户的本质特征在于以家庭关系为基础以及家庭与农业生产活动的相互作用。就此而论,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与发展中国家的个体农户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均属农户经济组织。⑥但在农户群体中,只有参加了农业原保险的农户才能取得此类借款人主体资格。如,巴西政府将农户参加农业原保险作为优惠利率农业贷款发放的条件之一。从生产经营风险类型看,参保农户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是农业风险的承受者。并且,由于家庭经营所具有的天然优势相比于其他组织而言,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初级农产品生产,因而就初级农产品生产而言,迄今为止基本上是以农户为单位进行的。这表明,参保农户与其他农户一道是农业风险的主要承受者。从农险合同权义承受情况看,参保农户为自己投保或他人为其投保而成为农业保险合同权义关系的实际参与者。从担保能力看,不可否认,我国目前已有几种担保形式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联保要求小组成员对借款人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故农户不会轻易参加;多数农户没有足额存单可用于质押贷款;农户受法律限制难以提供理想的抵押物。但可采取引进无担保贷款和无追索权贷款制度、允许存在直系亲属关系的农户参加联保小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户提供担保、积极推动农业保险保单的长期化等创新措施,改善农户担保条件。故从发展的意义上说,参保农户都能提供一定担保。综上,作为初级农产品生产者,农户只要成为农业原保险的被保险人,并能提供一定担保,即可取得此类借款人主体资格。至于投保人是本人还是他人,则在所不问。外国现行农业保险优惠贷款制度就主要针对农户而设。接着评析农业企业。在采广义农业保险的国家中,各类农业企业作为农业风险的承受者,只要为自己投保了农业原保险或他人为其投保了农业原保险,且能提供贷款人所要求的担保,就均可取得此类借款人主体资格。但在包括我国在内的采狭义农业保险的多数国家中,不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业务的农业企业虽是农业风险的承受者,也具有一定担保能力,但因不能参与农业保险合同法律关系而不能取此类借款人主体资格。不过,初级农产品生产型农业企业和产、供、加、销联合型农业企业,只要参保了农业原保险且能提供贷款人所需的担保,即可取得此类借款人主体资格。何况与农户相比,农业企业在经营组织、经营对象方面具有明显的规模化经营特点,故其所承受的农业风险更为集中,担保能力也更强。

实践中,人们易将农业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两个概念相混淆。故在探讨农业企业的此类借款人主体资格时,有必要进一步厘清两者关系,以便认定哪些类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属农业企业范围而可能取得此类借款人主体资格。众所周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当前条件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在农业合作化和体制基础上,经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形成的乡、村、村民小组所有的农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在形式上包括乡(镇)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村农业合作联社、组农业合作社和乡(镇)经济联合总社、村经济联合社、组经济合作社,以及乡(镇)股份合作经济联合总社、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组股份合作经济社等。有学者主张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统一纳入合作社法人体系进行管理和规范。⑦该观点虽因误将一些非合作社性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乡镇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等纯资产管理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纳入合作社范畴而有待商榷,但我们还是能从该观点中得到启发: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属合作社性质的农业企业法人。既然作为农业企业,就可按上述关于农业企业取得此类借款人主体资格的条件,来判断其能否取得此类借款人主体资格。据此,初级农产品生产型和产、供、加、销联合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只要参加了农业原保险且能提供贷款人所需的担保,即可取得此类借款人主体资格。特别是在担保方面,《农业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资产和资源行使财产权等,从而显著增强了其担保能力。

(二)农业保险人

依业务内容,农业保险人分为农业原保险人与农业再保险人。农业原保险人和农业再保险人又分别可细分为商业性、政策性和合作性三类。根据国外通行做法,上述各类农业保险人是不具有此类借款人主体资格的。那么,我国是以照搬这一做法还是以对其作必要修正为宜呢?笔者分析认为,以后种选择为妥,即此类借款人除了应包括参保农业生产经营者外,还应包括农业保险人。其实,近来国内就有学者呼吁,当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农发行可向其提供一定额度的无息或低息贷款。⑧之所以主张农业保险人能取得此类借款人主体资格,除了基于适度拓展此类借款人的外延以进一步发挥此类贷款政策效应的政治考量外,据以评判的法理原因有:

其一,符合农业风险的承受者条件。农业自然风险通过自然力而农业市场风险经由价格机制,首先作用于农产品直接生产者———农户和农业企业等,然后以原保险和再保险合同为媒介,传导给农业保险人,从而使这些主体均程度不一地成为农业风险的直接承受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农业保险业务的经营使农业保险人变成了农业风险的实际承受者。农业保险业务的经营概括起来有三种方式:(1)专营。政策性农业原保险人和政策性农业原保险共保体(实为商业性农业原保险人之一种)专营农业原保险业务,政策性农业再保险人则专营农业再保险业务。(2)主营。商业性或合作性的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一般属此情形。

如,为进一步突出农险主业的特点,黑龙江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的农险与非农险保费结构由2009年的7:3调至2010年的9∶1。⑨(3)兼营。综合性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均属此情形。上述三种不同经营方式所招致的农业风险程度不完全一样。一般而言,采专营方式的农业保险人所承受的农业风险最大,主营的次之,兼营的最小。不过,农业保险人所承受的农业风险是以农业保险风险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农业保险风险实质上是农业风险在农业保险领域的延续,故其所承受的农业风险愈大,所面临的农业保险风险也往往愈大。

其二,符合农业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的参与者身份条件。农业保险人经依法成立,就是农业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的资格参与者。一旦与投保人签订农业原保险或再保险合同,即成为农业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的实际参与者———具体承保人了。若在合同约定的保险期内发生保险事故,就要依法承担对被保险人的赔付责任。

资格范文篇3

一、评审范围

凡企事业单位中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主要精力直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兼职人员;机关公务员、转业干部和机关分流人员中,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均可按政工职评要求申报相应政工专业技术资格,但机关公务员只评不聘。

二、评审对象

按照《江苏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审工作细则(试行)》规定,政工专业职务参评对象为:

1、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1)专职从事党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指党委的负责人,组织、宣传、党办、研究、统战等部门和纪委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专职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编制在行政序列的宣传、宣教部门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兼有行政或技术职务的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在其主要工作岗位参加专业职务的评聘)。

(2)在工会中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指工会的负责人、宣教、组织、研究、女工部门中直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

(3)在共青团、妇联组织中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

2、以其主要精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非专职人员:

(1)党政兼职,主要精力直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

(2)在保卫、老干部、人事、信访、计划生育、民事调解、人民武装、监察、退休职工管委会等部门工作的专职干部和直接、专职分管这九个部门工作的副经理(副厂长)以及主要精力直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

三、报送程序及时间

凡申报*年度政工专业高、中级技术资格的人员,即日起可到市政工职评办(设在市委宣传部宣传科,联系电话:6575223)领取申报材料,企事业单位人员申报政工高级技术资格的请于*年5月15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到市政工职评办;按照公务员管理和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人员申报高级技术资格和所有单位人员申报政工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材料,请于*年5月25日前报送到市政工职评办,逾期不再受理。

四、关于申报和评审

*年根据共人通[*]116号文件规定,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条件和评审办法作如下调整:

1、自*年起,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与评审,不作职称外语要求。

2、申报高、中级政工技术资格人员,均须获得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方可参评,所获证书长期有效。

资格范文篇4

乙方:______________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现就报检员资格证挂靠事宜协议如下:

一、乙方同意将其报检员资格证挂靠到甲方供甲方办理报检单位申请注册、开展正常业务和每年国家质检总局对报检单位进行审查使用。

二、乙方所提供的报检员资格证必须是有效真实的能办理办理报检单位申请注册的证件,且其报检员资格证未在其他单位注册或在其他单位注册过但现已退出,否则因此造成的后果,由乙方负相应的法律责任。我公司对报检员资格证的具体要求是报检员资格证必须是2004年下半年和2005年上半年参加全国统考取得的。

三、甲方必须合法地使用乙方的报检员资格证,不得以乙方的名义进行非法报检业务和其他非法活动,否则由因此造成的后果,由甲方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乙方将其报检员资格证挂靠到甲方供甲方使用,甲方必须向乙方支付____元人民币/月的挂靠酬金。挂靠酬金由甲方在每月的最后的一天存在乙方的银行卡里。公务员之家:

五、如乙方在协议生效三个月后需凭其报检员资格证找与报检有关的工作,可以向甲方提出终止协议的要求,但甲方不得在协议有效期内向乙方提出终止协议的要求(这主要是为了保护乙方的利益)。

六、本协议一经签订,乙方必须将其报检员资格证以快递的方式寄给甲方,甲方在协议的有效期内必须妥善保管好乙方的报检员资格证,如发生丢失,由甲方赔偿相应的损失(如挂失费和重新办证的费用等)。

七、本协议有效期为半年或一年,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有效。有效期满后,经双方协商可续签本协议,以延长本协议的有效期限。

八、本协议正本两份,经双方签字确定有效期限后生效,甲方和乙方各执一份。

九、本协议未尽事宜或由于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而要作相应的变更,双方本着友好诚信的原则协商解决。

甲方签字(盖章):_______

资格范文篇5

根据中共××××公司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关于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我司划分了××××一分公司、二分公司、长沙巴士、××大酒店及××××机关本部(含物资供应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等)5个选举单位。由这些选举单位分别召开支部或临时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出席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代表选举工作于20*年9月15日前全部完成。

截至20*年9月15日,全司共有党员377名。××××第一次党代会筹备委员会确定××××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名额102名,分配到各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代表102名。

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各选举单位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代表候选人的酝酿提名,坚持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充分酝酿,反复协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候选人预备人选由各选举单位根据大多数党员的意见,经各选举单位党委初步审查产生。代表的选举产生,都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央的有关规定办理,都采用了无记名投票方式,实行差额选举。当选代表得到的赞成票,都超过了实到党员的半数。

这次选举的102名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中,各级领导干部26名,占25.5%;生产一线的党员53名,占52.0%;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代表81名,占79.4%;妇女代表32名,占31.4%;少数民族代表2名,占2.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77名,占75.5%;50岁以下(含50岁)的代表73名,占71.6%。这次选出的代表,绝大多数是各单位、各部门能联系群众,有威信、有贡献、有议事能力的党员。

在代表选举产生后,各选举单位都张贴了党员代表名单公示,公示期内没有收到任何异议。

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认为:全司各选举单位选出的102名代表,均符合党章和××××筹委《关于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符合代表条件,代表资格有效。

以上报告,提请大会审议。

中国共产党××××公司

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

二○○五年九月二十一日

根据中共××××公司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关于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我司划分了××××一分公司、二分公司、长沙巴士、××大酒店及××××机关本部(含物资供应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等)5个选举单位。由这些选举单位分别召开支部或临时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出席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代表选举工作于20*年9月15日前全部完成。

截至20*年9月15日,全司共有党员377名。××××第一次党代会筹备委员会确定××××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名额102名,分配到各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代表102名。

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各选举单位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代表候选人的酝酿提名,坚持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充分酝酿,反复协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候选人预备人选由各选举单位根据大多数党员的意见,经各选举单位党委初步审查产生。代表的选举产生,都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央的有关规定办理,都采用了无记名投票方式,实行差额选举。当选代表得到的赞成票,都超过了实到党员的半数。

这次选举的102名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中,各级领导干部26名,占25.5%;生产一线的党员53名,占52.0%;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代表81名,占79.4%;妇女代表32名,占31.4%;少数民族代表2名,占2.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77名,占75.5%;50岁以下(含50岁)的代表73名,占71.6%。这次选出的代表,绝大多数是各单位、各部门能联系群众,有威信、有贡献、有议事能力的党员。

在代表选举产生后,各选举单位都张贴了党员代表名单公示,公示期内没有收到任何异议。

资格范文篇6

中国共产党××××限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听取了司属各基层单位党委关于代表资格初步审查报告,对出席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进行了资格审查。现将代表资格审查结果向大会报告如下:

根据中共××××公司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关于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我司划分了××××一分公司、二分公司、长沙巴士、××大酒店及××××机关本部(含物资供应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等)5个选举单位。由这些选举单位分别召开支部或临时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出席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代表选举工作于200*年9月15日前全部完成。

截至200*年9月15日,全司共有党员377名。××××第一次党代会筹备委员会确定××××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名额102名,分配到各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代表102名。

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各选举单位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代表候选人的酝酿提名,坚持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充分酝酿,反复协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候选人预备人选由各选举单位根据大多数党员的意见,经各选举单位党委初步审查产生。代表的选举产生,都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央的有关规定办理,都采用了无记名投票方式,实行差额选举。当选代表得到的赞成票,都超过了实到党员的半数。

这次选举的102名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中,各级领导干部26名,占25.5%;生产一线的党员53名,占52.0%;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代表81名,占79.4%;妇女代表32名,占31.4%;少数民族代表2名,占2.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77名,占75.5%;50岁以下(含50岁)的代表73名,占71.6%。这次选出的代表,绝大多数是各单位、各部门能联系群众,有威信、有贡献、有议事能力的党员。

在代表选举产生后,各选举单位都张贴了党员代表名单公示,公示期内没有收到任何异议。

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认为:全司各选举单位选出的102名代表,均符合党章和××××筹委《关于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符合代表条件,代表资格有效。

以上报告,提请大会审议。

中国共产党××××公司

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

二○○五年九月二十一日

根据中共××××公司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关于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我司划分了××××一分公司、二分公司、长沙巴士、××大酒店及××××机关本部(含物资供应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等)5个选举单位。由这些选举单位分别召开支部或临时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出席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代表选举工作于2005年9月15日前全部完成。

截至2005年9月15日,全司共有党员377名。××××第一次党代会筹备委员会确定××××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名额102名,分配到各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代表102名。

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各选举单位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代表候选人的酝酿提名,坚持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充分酝酿,反复协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候选人预备人选由各选举单位根据大多数党员的意见,经各选举单位党委初步审查产生。代表的选举产生,都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央的有关规定办理,都采用了无记名投票方式,实行差额选举。当选代表得到的赞成票,都超过了实到党员的半数。

这次选举的102名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中,各级领导干部26名,占25.5%;生产一线的党员53名,占52.0%;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代表81名,占79.4%;妇女代表32名,占31.4%;少数民族代表2名,占2.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77名,占75.5%;50岁以下(含50岁)的代表73名,占71.6%。这次选出的代表,绝大多数是各单位、各部门能联系群众,有威信、有贡献、有议事能力的党员。

在代表选举产生后,各选举单位都张贴了党员代表名单公示,公示期内没有收到任何异议。

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认为:全司各选举单位选出的102名代表,均符合党章和××××筹委《关于中国共产党××××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符合代表条件,代表资格有效。

以上报告,提请大会审议。

资格范文篇7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7]73号,以下简称国办73号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各类职业资格的清理规范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国办73号文件精神

针对近年来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国务院决定集中开展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清理规范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办73号文件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务院的要求上来。要按照维护公共利益、社会秩序和各类人才合法权益的要求,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清理规范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严格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抓紧抓好落实工作。

二、严格要求,全面深入开展清理规范工作

(一)清理规范内容。各地区和各部门要按照管辖范围和职责权限,全面清查本行政区域和本系统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情况,包括资格设置、资格类别、实施机构、资格相关培训、资格证书印制和发放等工作情况。对于各类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面向社会设置或组织实施的职业资格及相关考试、鉴定、发证等活动,由其业务主营单位负责清理规范,民政部门配合。对于企业面向社会设置或组织实施的职业资格及相关考试、鉴定、发证等活动,由所在地区负责清理规范。

(二)清理规范方法。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分步、分类开展清理规范工作。一是对于清理出来的各类职业资格,必须认真提出保留、归并、调整或取消的意见。对清查中发现的没有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为依据设置的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及相关考试、发证等活动,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及下属单位、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自行设置的非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原则上都应立即停止。对确需保留的,经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批后纳入国家统一管理,并向社会公告,再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实施。二是各类企业自行开展的冠以职业资格名称的相关活动应立即停止。三是要全面检查本行政区域、本系统内组织实施的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鉴定活动,特别是考试、鉴定重要环节的组织实施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公平公正,严格有序。四是对举办考试、鉴定活动的单位(机构)与职能不一致、使用含义模糊的名称或假借行政机关名义开展的考试、鉴定活动,要立即停止或予以纠正。五是对违法违规印制、滥发证书等活动,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六是对强制开展的考前培训、以考试为名推行的各种培训、超越职能范围或不按办学许可证规定举办的各种培训,坚决进行查处。对在培训活动中进行的虚假宣传等,及时予以纠正。七是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收费政策,对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收费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对在我国境内开展的境外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按照国办73号文件要求,另行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报国务院批准。

(三)清理规范结果处理。各地区和各部门在对本行政区域和本系统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两类情况分别做出总结,并汇总形成本地区或本部门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工作总结,认真填写《职业资格清理规范情况统计表》(见附件1)。按照国办73号文件要求,由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将工作总结和《职业资格清理规范情况统计表》报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抄报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工商总局。工作总结主要内容:一是基本情况;二是处理意见;三是规范发展意见。具体包括:本行政区域或本系统开展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基本情况;清理规范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成效;对每一个职业资格明确提出保留、取消、停止、调整或归并的处理意见;详细说明各类职业资格名称、类型、设置依据、设置部门(或单位)、实施部门(或单位)、实施时间和已获得资格人数、涉及范围、证书名称及需要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筹研究进行调整、审批并予以公告的理由;下一步规范发展的意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各地区和各部门报送清理规范工作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对批准保留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分期分批向社会公告。凡未经批准和向社会公告的职业资格,今后一律不得开展相应的考试、鉴定、培训、发证等活动。

(四)清理规范时限要求。2008年6月30日前,各地区和各部门要完成本行政区域和本系统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清理规范工作,并上报工作总结和《职业资格清理规范情况统计表》。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清理规范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规范设置、分类管理、有序实施、严格监管的要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各类职业资格健康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做好清理规范工作

各地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在省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切实承担好清理规范的牵头工作,会同本地区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好各类职业资格清理规范的相关工作;各地财政和价格部门负责全面清理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鉴定、培训、发证等收费活动,查处和纠正各种违规收费行为;各地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各类违法广告、虚假宣传、超范围经营行为;各地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查处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和冒用职业资格之名进行欺诈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各地民政部门和各有关业务主管单位要对社会团体开展的有关活动加强指导和监督;各地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并对监察对象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人事(劳动)司(局)负责本部门、本系统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清理规范工作。

四、加强领导,确保清理规范工作取得实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工商总局建立职业资格清理规范工作协调机制,共同负责清理规范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设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清理规范工作办公室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清理规范工作办公室,分别负责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各类职业资格的清理规范工作。

资格范文篇8

第×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

关于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草案)

中国共产党××镇第×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对出席中国共产党××镇第×次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进行了资格审查。现将代表资格的审查结果向大会报告如下:

根据××××年×月×日镇党委《做好召开第×次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全镇划分了××个选举单位。由这些选举单位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出席中国共产党××镇第×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代表选举工作于8月20日全部完成。

2005年底,全镇共有党员××人,其中预备党员×××人。镇党委按照党章规定和县委的指示精神,确定镇党的第×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名额为×××名,分配到各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代表×××名。

中国共产党××镇第×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各选举单位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代表候选人的酝酿提名,坚持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代表的选举产生,都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央有关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实行差额选举。当选代表得到的赞成票,都超过了实到会党员的半数。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这次选出的代表,具有先进性和广泛性。×××名党员代表都能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廉洁勤政,能密切联系群众,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村级组织的党员干部有××名,占××%;年龄45岁以下的代表有××名,占××%;妇女代表有××名,占××%;少数民族代表有××名,占××%。

资格范文篇9

第一条为了促进保险公司加强经营管理,完善公司治理,实现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保险公司财务负责人(以下简称财务负责人),是指保险公司负责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企业价值管理活动的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第三条保险公司应当设立财务负责人职位。

保险公司任命财务负责人,应当在任命前向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申请核准拟任财务负责人的任职资格;未经核准的,不得以任何形式任命。

第四条财务负责人应当勤勉尽责,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遵守保险公司章程和职业准则。

第五条中国保监会依法对财务负责人的任职和履职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任职资格管理

第六条财务负责人应当具有诚信勤勉的品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具备履行职务必需的专业知识、从业经历和管理能力。

第七条担任财务负责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二)从事金融工作5年以上或者从事经济工作8年以上;

(三)具有在企事业单位或者国家机关担任领导或者管理职务的任职经历;

(四)具有国内外会计、财务、投资或者精算等相关领域的合法专业资格,或者具有国内会计或者审计系列高级职称;

(五)熟悉履行职责所需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在会计、精算、投资或者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

(六)对保险业的经营规律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能够熟练使用中文进行工作;

(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住所;

(九)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具有财会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的,可以豁免本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条件,并可以适当放宽从事金融工作或者经济工作的年限。

从事金融工作10年以上并且在金融机构担任5年以上管理职务的,可以豁免本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条件。

第八条有《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中禁止担任高级管理人员情形之一,或者有中国保监会规定不适宜担任财务负责人的其他情形的,不得担任保险公司财务负责人。

曾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信息受过行政处罚的,不论其申请核准任职资格时是否超过《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或者中国保监会其他规定中规定的禁入年限,均不得担任财务负责人。

第九条保险公司任命财务负责人,应当在任命前向中国保监会申请核准财务负责人任职资格,提交下列书面材料一式三份,并同时提交有关电子文档:

(一)董事会拟任命财务负责人的决议;

(二)拟任财务负责人任职资格核准申请书;

(三)《保险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申请表》;

(四)拟任财务负责人身份证、学历证书、专业资格证书、职称证明等有关文件的复印件,有护照的应当同时提供护照复印件;

(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住所的证明;

(六)离职时进行离任审计的,提交离任审计报告,没有进行离任审计的,由原任职单位作出未进行离任审计的说明,不能提交上述资料的,由拟任财务负责人作出书面说明;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经中国保监会核准开业的保险公司,应当在取得开业核准文件之后1个月以内,按照前款规定向中国保监会申请核准拟任财务负责人的任职资格。

第十条中国保监会应当自受理任职资格核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以内,作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20个工作日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中国保监会主席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决定核准的,颁发任职资格核准文件;决定不予核准的,应当作出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中国保监会对任职资格核准申请进行审查,审查可以包括下列方式:

(一)审查任职申请材料;

(二)对拟任财务负责人进行任职考察谈话;

(三)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十二条任职考察谈话可以包括下列内容:

(一)了解拟任财务负责人对保险业经营规律的认识,对拟任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认识;

(二)对与其履行职责相关的重要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掌握情况;

(三)对担任财务负责人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提示;

(四)中国保监会认为应当考察或者提示的其他内容。

任职考察谈话应当作成书面记录,由考察人和拟任财务负责人双方签字。

第十三条中国保监会可以向拟任财务负责人原任职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征询意见,了解拟任财务负责人的有关情况。

第十四条财务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任职资格自动失效,拟再担任财务负责人的,应当重新核准任职资格:

(一)因辞职、被免职或者被撤职等原因离职的;

(二)受到责令予以撤换的行政处罚的;

(三)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

第三章财务负责人职责

第十五条保险公司应当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财务负责人的职责和权利。

第十六条财务负责人的聘任、解聘及其报酬事项,由保险公司董事会根据总经理提名决定。

保险公司董事会应当对财务负责人的履职行为进行持续评估和定期考核,及时更换不能胜任的财务负责人。

第十七条财务负责人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建立和维护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体系,负责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负责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金调度、收益分配、经营绩效评估等;

(三)负责或者参与风险管理和偿付能力管理;

(四)参与战略规划等重大经营管理活动;

(五)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审核、签署对外披露的有关数据和报告;

(六)中国保监会规定以及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十八条财务负责人向董事会和总经理报告工作。

保险公司应当规定董事会每半年至少听取一次财务负责人就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应当注意问题等事项的汇报。

第十九条财务负责人在签署财务报告、偿付能力报告等文件之前,应当向保险公司负责精算、投资以及风险管理等相关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书面征询意见。

第二十条保险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财务负责人应当依据其职责,及时向董事会、总经理或者相关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纠正建议;董事会、总经理没有采取措施纠正的,财务负责人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报告,并有权拒绝在相关文件上签字:

(一)经营活动或者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违反保险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监管规定的;

(二)严重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合法权益的;

(三)保险公司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侵犯保险公司合法权益,给保险公司经营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

第二十一条财务负责人有权获得履行职责所需的数据、文件、资料等相关信息,保险公司有关部门和人员不得进行非法干预,不得隐瞒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保险公司应当规定财务负责人有权列席与其职责相关的董事会会议。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保险公司任命财务负责人,应当依照本规定经中国保监会核准任职资格;情况特殊需要指定临时财务负责人的,临时任职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保险公司任命临时财务负责人,应当在作出任职或者免职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临时财务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有权要求保险公司更换:

(一)有本规定禁止担任财务负责人情形的;

(二)中国保监会规定不适宜行使财务负责人职责的。

第二十三条保险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可以对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财务负责人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并可以视情形责令限期整改:

(一)没有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财务负责人职责和权利的;

(二)公司治理结构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导致财务负责人难以获取履行职责所需的数据、文件、资料等相关信息的;

(三)有证据证明财务负责人违背本规定中规定的职责,或者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忠实和勤勉义务,可能给保险公司经营造成严重危害的;

(四)保险公司在财务负责人职责范围内的有关经营管理活动存在重大风险隐患,可能给保险公司经营造成严重危害的;

(五)中国保监会认为应当提示风险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财务负责人因辞职、被免职或者被撤职等原因离职的,保险公司应当在做出批准辞职或者免职、撤职等决定的同时,将决定文件抄报中国保监会,并同时提交对财务负责人免职或者撤职的原因说明。

第二十五条财务负责人应当持续进行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学习,参加中国保监会组织或者认可的培训。

资格范文篇10

第一条为加强对全国专利人资格考试的管理,严肃考试纪律,保证考试顺利实施,根据《专利条例》和《专利人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专利人资格考试应试人员和工作人员。

第三条国家知识产权局和考点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考点知识产权局)依据本办法对应试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

第四条处理违纪行为,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规范,适用规定准确。

第五条应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由所在考场的监考人员给予其口头警告,并责令其改正;经警告仍不改正的,监考人员应当报总监考人,由总监考人决定给予其责令离开考场的处理:

(一)随身携带书籍、资料、笔记、报纸等带有文字的纸张或者具有通讯、存储、录放等功能的电子产品进入考场的;

(二)未按规定在考试开始30分钟内填写姓名、填涂准考证号码或者粘贴条形码的;

(三)考试期间相互交谈、随意站立或者随意走动的;

(四)在考场内喧哗、吸烟或者有其他影响考场秩序行为的;

(五)未在本人应坐位置答题的;

(六)有其他类似违纪行为的。

第六条应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所在考场的监考人员应当报总监考人,由总监考人决定给予其责令离开考场以及本场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

(一)夹带或者查看与考试有关资料的;

(二)使用具有通讯、存储、录放等功能的电子产品的;

(三)抄袭他人答案或者同意、默许、帮助他人抄袭的;

(四)以口头、书面或者肢体语言等方式传递答题信息的;

(五)协助他人作弊的;

(六)将试卷或者答题卡带出考场的;

(七)有其他类似较为严重的违纪行为的。

第七条应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所在考场的监考人员应当报总监考人,由总监考人决定给予其责令离开考场的处理,并报考点知识产权局决定给予其当年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

(一)与其他考场应试人员或者考场外人员串通作弊的;

(二)以打架斗殴等方式严重扰乱考场秩序的;

(三)以威胁、侮辱、殴打等方式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

(四)有其他类似严重违纪行为的。

有本条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八条应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给予其当年考试成绩无效、三年不得报名参加专利人资格考试的处理:

(一)由他人冒名代替或者代替他人参加考试的;

(二)参与有组织作弊情节严重的;

(三)有其他类似特别严重违纪行为的。

当场发现本条前款所列行为的,由所在考点总监考人决定给予其责令离开考场的处理,并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给予前款所述的处理。

第九条通过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者以其他违法手段获得准考证并参加考试的,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给予其当年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已经取得专利人资格证的,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给予确认资格证无效的处理。

第十条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发现应试人员有本办法所列违纪行为的,应当在考场记录单中写明违纪行为的具体情况和采取的处理措施,由两名以上(含两名)监考人员和总监考人签字。

对应试人员用于作弊的材料、工具等,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保全证据,并填写清单。

第十一条考试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或者考点知识产权局应当停止其继续参加考试工作,视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相应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相关规定擅自参加考试的;

(二)命题人员从事与专利人资格考试有关的授课、答疑、辅导等活动的;

(三)发现报名人员有提供虚假证明或者证件等行为而隐瞒不报的;

(四)擅自为应试人员调换座位及考场的;

(五)考试期间擅自将试卷带出或者传出考场的;

(六)纵容、包庇应试人员作弊的;

(七)提示或者暗示应试人员试题答案的;

(八)在接送试卷、保管试卷、巡考、监考、阅卷等环节丢失、严重损毁试卷或者答题卡的;

(九)外传、截留、窃取、擅自开拆未开试卷或者已密封答题卡的;

(十)泄露试题内容的;

(十一)偷换、涂改答题卡或者私自变更考试成绩的;

(十二)组织或者参与考试作弊的;

(十三)利用考试工作便利索贿、受贿或者谋取其他私利的;

(十四)对应试人员进行挟私报复或者故意诬陷的;

(十五)未按规定履行职责或者有其他违纪行为的。

第十二条国家知识产权局或者考点知识产权局根据本办法对应试人员给予本场考试成绩无效、当年考试成绩无效、三年不得报名参加专利人资格考试、确认专利人资格证无效的处理或者对考试工作人员违纪行为进行处理的,应当以书面方式作出违纪处理决定,并将有关证据材料存档备查。

第十三条对于应试人员或者考试工作人员因违纪行为受到处理的有关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或者考点知识产权局认为必要时可以通报其所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