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9:14:43

竹资源

竹资源范文篇1

1.先秦时期的竹资源

1.1史前时期的竹林分布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大面积竹林的存在。长江三峡巫山猿人遗址有河狸、毛猬、竹鼠、兔、前中国熊等116种动物化石。[1]竹鼠是专门栖息在热带、亚热带竹林中一种穴居性小型啮齿动物,主要以竹笋、竹根或竹林下的其它草木植物为食。表明距今200万年左右,长江三峡地区森林茂密,有大量竹林分布。1998年安徽省繁昌县人字洞早更新世早期(距今240万—200万年)遗址发掘出竹鼠、貘、剑齿虎等动物化石900多件,有动物67种。[2]说明在距今距今240万—200万年的安徽长江下游地区为森林草原环境,有较大片竹林的存在。1980—1981年安徽和县龙潭洞发现了距今28万—24万年的“和县猿人”,伴存的动物化石有扬子鳄、大熊猫、中国貘等60余种。[2]大熊猫是以竹为食物和竹林为生活环境的动物,表明该地区当时有竹林资源的存在。距今5万年至2.5万年的“资阳人”头盖骨化石的四川资阳黄鳝溪一带更新世晚期地层中,发现不少竹鼠化石。[3]这表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该地就有竹林资源的分布,与古巴蜀人的远祖朝夕相处。湖北长阳县旧石器时代遗址“长阳人”的文化遗存中,也发现与长阳人伴生的动物中有以嫩竹为食的竹鼠、大熊猫,说明当时这一地区有大片的竹林资源分布。

新石器时代在黄河流域有大片竹林的分布。考古发现属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有竹鼠的骨骼遗迹[4],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还发现竹的符号和竹编织物的印迹。甘肃天水市渭水支流藉河北岸的师赵村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第五期文化(距今5400年——4700年)出土可鉴定动物遗存1606件,其中就有竹鼠[5]。竹鼠生活在渭水上游,表明当时生长着茂密的竹林,供竹鼠等动物生活。距今5000年的山东历城龙山文化遗址发现有炭化竹节和外表形似竹节的陶器。[6]由此说明,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黄河流域有大面积竹林的分布。河南淅川下王岗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遗址考古发掘也出土有竹鼠、大熊猫等动物遗骨,还有大量竹炭的发现。[6]反映出下王岗地区除了有茂密的森林外,还有大片的竹林存在。陕西汉中地区新石器时代龙岗遗址中有不少野猪、野牛、华丽黑鹿、水牛及大量竹子残骸[7],说明距今7000—6500年间的汉中地区气候十分温暖,与西安半坡遗址的自然物候大致相当,有大片竹林的分布。新石器时代在南方地区也发现有大片竹林资源的分布。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有竹席等竹制品。距今约6000年的湖南常德澧县东溪乡屈家岭文化的城头山古城遗址,发现有用竹作房屋建筑材料。距今5300年至4600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有篮、篓、竹席、簸箕等竹器物200多件。江苏吴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草鞋山遗址发现有竹用做干栏式建筑的材料。广东高要县茅岗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也出土有竹编织物的残片。这些均说明新石器时代我国南方地区有大片竹林资源的分布。

1.2夏代的竹林分布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尚书•禹贡》记载了九州的划分,山川方位走向,物产贡赋交通的情况,是我国古代最早最有价值的地理学著作。[8]《禹贡》则记载了我国夏代竹林资源的分布。禹分中国为九州,设九牧。九州之中,豫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等六个州都有竹子及其产品的进贡,说明这六个州都是当时的竹子产区。而扬州和荆州则是重点产区。扬州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中南部与浙江、江西,相当于现在的淮河以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禹贡》记载扬州“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篠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下错。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齿革羽毛惟木。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苞桔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这里的“彭蠡”为今鄱阳湖,“震泽”为今太湖。“篠”为小竹子,“簜”为大竹子,“苞”为冬笋,“篚”为竹器。说明扬州有大面积的竹林分布,所以才有竹材、竹笋的进贡。“荆及衡阳惟荆州”,相当于现在的湖南、湖北一带,《禹贡》载荆州的贡品是“惟箘簵楛”,“簵”是一种美竹,“箘”是竹笋加工的笋干。济水和黄河之间是兖州,相当于今河北、山东间。渤海与泰山之间是青州,相当于今山东半岛。黄河、泰山、淮河之间是徐州,相当于现今的江苏、安徽北部和山东南部。荆山至黄河之间为豫州,相当于今河南全部和湖北北部。以上四州虽不进贡竹材及制品,但进贡的贡品是通过竹器来盛装的,说明这四州也是竹子的分布区域。

1.3商代的竹林分布

殷墟是殷商故都,位于今河南安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那里发掘出大量的古生物遗骸,其中有同西安半坡遗址相同的竹鼠等亚热带动物。殷商甲骨卜辞中有:“王用竹,若”(《乙》六三五○)、“叀竹先用”(《后》下二一•二)、“贞,其用竹……羌,叀酒肜用”(《存》二•二六六)等记载,[6]还有“竹”、“筍”、“箕”、“筐”、“笰”、“箙”、“簟”等竹部文字的出现,说明竹在当时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况,表明河南及安阳地区的黄河流域当时有竹林资源的分布。从考古发掘资料可知长江流域有竹林的大量分布。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晚期(属第二期文化,相当于夏商文化)房址发现有用竹作居民建筑材料。江西九江商代文化遗址发现有用竹子作打井的材料。湖北大冶铜绿山商代铜矿遗址发掘有用竹作采矿的工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江西文物考古所与德安县博物馆对江西省德安县陈家墩商周遗址联合进行了发掘,清理了8口水井,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石器、陶器、竹编器、木器等。[9]这些均可佐证,商代长江流域有竹林资源的大面积分布。

1.4周代的竹林分布

周朝是我国第三个奴隶制王朝。中国的许多方块文字,用会意象形来表示,在那时已形成。方块字中如衣服、帽子、器皿、书籍、家具、运动资料、建筑部分以及乐器等名称,都以“竹”为头,表示这些东西最初都是用竹做成的。由此可以想象到当时竹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曾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推测,在周朝初期气候温暖,可使竹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地区广泛生长。周代的历史文献对竹资源的记载甚多。《诗•秦风•小戎》中云“竹闭绲縢”,反映了渭河与千河上游,今天水、陇县一带有竹林分布。到西、东周之交有竹制弓箭的记载。《诗•小雅•斯干》曰:“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足见当时镐京附近终南山(今秦岭)北坡一带,有不少竹林的分布。《诗•卫风•淇澳》:“瞻彼淇澳,绿竹猗猗。……瞻彼淇澳,绿竹青青。……瞻彼淇澳,绿竹如箦。”是对淇园竹林之茂盛程度的描述。《诗•卫风•竹竿》也有“籊籊竹竿,以钓于淇”之句描写淇园之竹。《战国策•燕策》载燕国乐毅破齐之事,有“蓟丘之植,植于汶篁”之句,是说将山东汶水流域的竹子移植到北京。《左传•襄三年》中有“晋伐齐,……焚申池竹林”之说,申池在齐国都地临淄城内,均说明山东有大量竹林资源的分布。春秋时期董安修建晋阳城(今山西太原南)时,就使用了当地所产的大批竹材。说明山西中部的黄河流域有较大面积的竹林资源分布。《尔雅•释地》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这是有关浙江竹资源的描写。关于周代竹林资源分布的记载较为详尽的则是《山海经》一书。如《山海经•西山经》载:“英山其阳多箭篃”、“竹山其阳多竹箭”、“羭次之山其下多竹箭”、“嶓冢之山其山多桃枝、鉤端”、“黄山多竹箭”、“翠山其下多竹箭”、“高山其草多竹”等;《山海经•北山经》载:“京山多竹”、“虫尾之山其下多竹”、“泰头之山其下多竹箭”、“轩辕之山其下多竹”等;《山海经•中山经》载:“渠猪之山其山多竹”、“蔓渠之山其下多竹箭”、“牡山其下多竹箭竹篃”、“长石之山有谷焉,名曰共谷多竹”、“夸父之山其木多竹箭”、“荆山其草多竹”、“骄山其木多桃枝鉤端”、“纶山其木多桃枝”、“大尧之山其草多竹”、“龙山其草多桃枝鉤端”、“师每之山其草多竹”、“高梁之山其木多桃枝鉤端”、“騩山其木多桃枝”、“从山其下多竹”、“求山其木多篃”、“云山有桂竹甚毒,伤人必死”、“龟山其下多扶竹”、“丙山多筀竹”、“夫夫之山其草多竹”、“暴山其木多竹箭篃箘”等。[10]从《山海经》的这些记载大致可见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竹林资源的分布。上世纪在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四省的楚国文化遗址,发掘出土了数万件竹器物品,也可以佐证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淮河流域有大面积的竹林资源分布。

2.先秦时期竹林资源的利用

我国是何时开始利用栽培竹类资源的,目前尚无确切的定论。但根据专家考证,在距今一万年前的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的原始人类就已开始利用栽培竹类。[11]前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有竹席等竹制品,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竹编织物的印迹,龙山文化的陶器上的篮纹,浙江湖州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竹编织器物,等等。都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竹类就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联,开发利用竹类植物,制造竹器物,用于改善生产和社会生活条件。我国先秦时期人对竹类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生活用竹

竹在先秦时期就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密切相关,是不可缺少的材料。

2.1.1竹与房屋建筑在新石器时代,竹就是古代先民的建筑材料之一。距今约6000年的湖南常德澧县东溪乡屈家岭文化的城头山古城遗址,发现有用竹作房屋建筑材料,房屋建筑采用编竹夹泥的方式。[12]江苏吴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草鞋山遗址发现有竹用做干栏式建筑的材料。四川广汉三星堆二期文化遗址的房址出土的木棍和有竹片痕迹的红烧土块,说明是竹编木骨泥墙的建筑遗存。[3]当时巴蜀居民就地取材,用木棍和竹片编成篱笆,再在里、外两面涂草抹泥,顶部以竹、茅覆盖,长背短檐,底架也采用木或竹架构。考古人员在四川成都西门十二桥发现有商周大型干栏式宫殿建筑遗址,在西胜街军区三招待所发现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木柱、竹编、藤编建筑遗址,在距王建墓大门西约80米处发现有竹编干栏式建筑遗址。[3]这些都有力说明先秦时期竹被广泛地应用于居民建筑。

2.1.2竹笋的食用中国古代人食2.1.2竹笋的食用中国古代人食用竹笋的历史悠久。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大禹治水时代就被食用。《尚书•禹贡》中记载古代扬州和荆州的贡品中有“苞”、“箘”,注家认为是竹笋或其干制品。可见,早在4000年前的夏禹时代,古代人就把竹笋作为贡品,成为供王侯贵族们享用的美味珍馔。《尚书•顾命》中还说,周成王临终时,命召公、毕公率文武诸侯拥戴康王登基即位,是日以笋席款待,因有“敷重笋席”之说。《诗•大雅•韩奕》中有“其蔌维何,惟笋及蒲”诗句。竹笋还成为先秦时期祭祀鬼神的祭品。竹笋是《周礼》规定的“七菹”之一,《周礼•天官•醢人》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之载,即是说在豆笾(竹制礼器)中盛放“笋菹”、“鱼醢”来“荐鬼神”。“笋菹”就是用菹法加工制成的竹笋食品。由于竹笋不易保存,考古发掘出土先秦时期的实物很难见到。

2.1.3竹与交通在先秦时期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的使用中,竹就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春秋战国时期车上的许多设施是取竹制成的,如“箱”是“大车牝服”,取竹编成。“篚”是车笭,是车轼下纵横交错的竹木条。“簚”是车轼上的覆盖物,是竹编的帘。“簟笰”是车上的竹编席蓬。“簈篂”是竹编的车幡。先秦时期的轿子也是取竹制成的。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大墓出土的肩舆(古代的轿子),栏杆的上半部有用扁竹条围绕四周,扁竹条和立杆相接处还用竹丝缠缚。[13]竹筏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水上交通工具,《拾遗记》称是轩辕黄帝制造发明的。先秦文献中就有竹筏的记载。《诗•国风••邶•谷风》言:“就其深矣,方之舟之”,方就是竹木筏。《越绝书》有“方船设洑,乘桴洛河”之载,桴、泭皆是用竹木制的筏。

2.1.4日用竹器物我国在新石器时代日用竹器物就得到广泛地使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成为广大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养生送死”的物品。先秦时期得到广泛使用的日用生活竹器主要有炊饮具竹釜、竹箄、竹箪、竹簋、竹簠、竹笾、竹筒、竹筷、竹鼎盖、竹夹等,盛物的竹篮、竹笥等,卧具竹床、竹枕、竹席等,消暑避雨具竹扇、竹笠、竹伞等,清洁具竹篲,用于装饰的竹簾,扶持具竹杖,服饰具竹簪、竹笄、竹篦、竹冠、竹箴,等等。这些同一器物也有多种用途。如竹簋、竹簠、竹笾、竹鼎盖、竹簾、竹杖等,在先秦时还被作为礼器使用。竹席除了作生活用具外,经常被放置于棺底板或雕花板上及用于裹尸的丧葬用具。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墓葬中就出土此类竹席一百多件。竹笥则是用途最多的日用生活竹器,其形制有圆形、方形、长方形等三类,主要用途有六:一是放置食物的,二是放置铜镜、带钩和梳篦等服饰用具,三是放置文书工具与度量衡器等物,四是放置衣服,五是放置乐器构件等,六是放置竹简。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已发现竹笥达一百余件,有的编织工艺和装饰极为精美。此外,湖北当阳金家山9号楚墓出土了一双春秋战国之际的竹筷,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和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分别出土有竹制床屉,湖北江陵马山1号楚墓和湖南湘乡牛形山1号楚墓各出土一件竹枕,马山1号楚墓还出土了我国最早的一件竹编扇,湖北江陵拍马山19号、11号、2号楚墓各出土酒器竹卮1件,四川青川县战国古墓出土了竹簪4件、竹笄18件,等等。这些都有力的说明了先秦时期竹制日用生活制品的广泛使用情况。

2.2生产用竹

在我国先秦时期的生产活动中,竹就被制作为生产工具而得到广泛地应用。

2.2.1竹与农业原始时代的人类在采集和狩猎食物的过程中,发明了石块、竹木棒等人类最早的生产工具,继而又发明了弓箭用于狩猎。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竹制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通过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锄耕农业”的考察发现,原始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播种工具是尖头竹木棒、竹木锄,中耕工具是竹绊刀、竹鹤嘴锄,收割工具是竹木夹,看护工具是竹吊。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竹制农具有竹连枷、竹耙、竹箕、竹筛、竹筐、竹箩等。先秦时的文献中有记载,如《诗•采蘋》有“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之句提及竹筐。《诗••小雅•大东》有“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句,《说文解字》解:“簸,扬米去糠也”,“箕,所以簸者也”。浙江吴兴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有竹编织的竹箕。竹井是古代灌溉农田的设施,1985年江西九江新合乡神墩发现商代有水井遗址,出土有竹棍、竹席编织物。1974年至1976年湖北江陵楚都故地纪南城遗址上发掘5座竹圈井,1979年又在纪南城发掘高矮竹圈井4座,井圈均系竹编织而成的。[13]

2.2.2竹与渔业我国先秦时期的捕渔业工具很多是取竹制成的。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发现有竹制的捕鱼工具“倒梢”。周代文献中提及周代的竹制捕鱼工具有笱、罶、罩、筌、簎、钓竿等。《诗8226;齐风•敝笱》有“敝笱在梁,其鱼鲂鱮”,《诗•邶风•谷风》也有“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诗••小雅•鱼丽》有“鱼丽于罶”,《尔雅•释器》曰:“嫠妇之笱谓之罶”,《诗••小雅•南有嘉鱼》曰:“南有嘉鱼,蒸然罩罩”,《尔雅•释器》称:“籗谓之罩”,郭璞注:“捕鱼笼也”。《诗•卫风•竹竿》有“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句,等等,都是对当时竹制捕鱼具的真实描述。

2.2.3竹与手工业我国在先秦时期就有手工业生产活动,如矿产的开采、编织、纺织等。竹就被作为生产工具和对象而得到了广泛使用。我国在商代就开始了对铜的开采。湖北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铜矿遗址,年代为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竹木材料用于当时的开采设施和工具,出土了多件作为装载与提运的竹箢箕、竹筐、竹提篓等。[14]先秦时期就利用竹制作纺织工具,江西贵溪战国崖墓发掘有许多竹制纺织工具,有整经具竹制齿耙3件、竹制杼2件、竹制导经管1件、竹制绕线框1件、竹制引纬杆1件、竹制纺缚1件。[15]先秦时期还产生了以竹子为生产加工对象的竹器手工制造业,生产了数以万计的竹器物品。

2.3文化用竹

竹对传承中国先秦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是竹制文具和竹制乐器。

2.3.1竹制文具先秦时期的竹制文具主要有竹简、竹质毛笔、竹算筹等。竹简是先秦时期记录文字的主要载体。在商代就得到了使用,西周中期成为书写的主要材料,开始了竹简文化时代,直至南朝时止,竹简作为书写材料流行了二千余年。春秋时期郑国的刑法刻在竹简上称“竹刑”。《左传•定九年》载:“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史记•孔子世家》中提孔子读《周易》而“韦编三绝”,是说三次把竹简上的丝绳磨断了。先秦诸子百家著书立说,都是书写于竹简上的。自1899年在新疆出土了竹简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发现有数万枚竹简。现发掘出土为先秦时期的竹简20多批,主要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竹简,主要出自于湖北、湖南、安徽、河南4个省份的楚墓和楚王墓葬。目前考古发掘出土最早的竹简是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擂鼓墩1号墓),出土竹简240余枚,总字数达6600余字,是春秋末或战国初期的遗物。简文记载了楚曾两国的音乐、天文、葬仪、车马、兵器、官职,以及曾楚两国关系等内容,同时具有文字学史料价值,对研究当时的曾楚国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15]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出土的竹简是我们目前发现最早的原本书籍竹书。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15号楚墓还出土25枚空白竹片,并用丝线贯穿,当是供书写的空白简。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1号楚墓出土大批竹简,共804枚,计有墨书文字13000余字,保存完好,内容非常丰富,包括道家与儒家的著作18种,是我国考古史上楚简的一次重大发现。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收购了1200余枚楚国竹简,3万余字,主要内容是先秦古籍,涉及哲学、文学、历史、政论等内容。[13]因此,大量先秦竹简的发现,其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主要有关于楚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官职名称、司法制度、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埋葬制度、生活习俗,以及大量先秦古籍的重要发现,对中国先秦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竹质毛笔是起源于史前时期的竹挺(用小竹棍削尖而成),殷商时期伴随着甲骨和竹简书写材料的大量使用而产生了竹质毛笔,西周时成为书写的主要工具。先秦时期竹质毛笔实物有两支,是楚国墓葬出土的。一为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15号楚墓出土的兔毫竹管笔,笔杆是实心圆竹制成。另一为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出土,形制相似于前支竹质毛笔。

竹算筹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最早的计算工具,是取用一些竹签或小竹棍制成。殷商时期已经得到使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均有提及。如老子《道德经》有“善数者不用筹策”之载,是说计算能力强的人不用算筹计算。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15号楚墓出土了竹筹40余根。

2.3.2竹制乐器我国先秦时期许多乐器是竹制成的。先秦文献《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为阮隃(昆仑)之阴,取竹嶰谿之谷,以生空窍厚薄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虽是传说,但反映了竹质乐器的史实。最早的竹乐器是籥,传说人们为颂扬大禹治水功德,举行乐舞《大夏》,用籥伴奏。甲骨文中有籥字的象形,形似编管,说明其是编管竹乐器。籥是商周时期排箫的前身,所以《尚书•益稷》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之句追述舜时的“箫韶”乐舞。周代乐器被分成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史称“八音”,竹乐器已成为其中之一类。《诗经》中记载周代乐器有29种,其中竹乐器有籥、箫、管、篪、笙。春秋战国时出现的竹质乐器还有竽、筑、筝、篴等。先秦的文献多有述说。如《周礼•春官》载,笙师“掌教龢竽、笙、埙、籥、箫、篪、篴、管。”《诗•有瞽》有“箫管备举,喤喤厥声”之句,《诗••小雅•何人斯》也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之载,《韩非子》书中有“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等等,都是对先秦时期竹制乐器的描述。我国考古发掘出不少先秦时的竹质乐器,主要有竹排箫、竹篪、笙、竹相等。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1号墓(曾侯乙墓)葬出土了数件竹质乐器,制作精美绝伦。[15]其中出土2件形制相同的竹排箫,是用13根长短大小依次递减的细竹管排列,再用剖开细竹管分3道缠缚而成。两件箫管长短不一,说明音阶各异;其中出土时尚能吹出声音。器表饰以黑漆为地,用红色、金黄色绘陶纹和三角形纹。出土了2件竹篪(竹笛前身),由天然细竹管加工制成,其长短和粗细相异,两端有竹节,侧面的中部镂5个指孔,正面的头尾两端各有一吹孔与出音孔,正侧面的孔为90°角。竹篪外表有彩绘花纹,用其仿制品测音结果,可吹出12个半音,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竹篪实物。还出土了笙5件,笙斗用葫芦、笙管用细竹制成,有12、14和18管3种,还有调节音高的点簧物竹簧片。湖北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还出土6件笙,湖南长沙浏城桥一号墓也出土2件笙。河南光山宝相寺发掘春秋早期的黄君孟夫妇墓葬出土竹排箫1件,根据竹管粗细及竹节尺寸,参照同形器物复原为4组,每组11根,共用44根竹管。[15]湖北省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和江陵藤店一号楚墓分别出土竹相各1件。[13]

2.4兵器用竹

兵器是人类保护自身安全的武器,竹作为冷兵器时代的制作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传说黄帝时能工巧匠垂最先用竹制作箭矢,“羿射日”的神话传说表明远古时代已使用竹弓箭。古老的民歌《弹歌》中唱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描述了原始人用竹制造弓箭猎获动物的过程。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时期,弓箭被视为战争的主要兵器。当时产生了弓箭制造业,《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制造弓箭的工匠名“弓人”。殷墟甲骨文中有“笰”、“箙”字出现,“笰”是削竹而成的箭,“箙”是用竹筒制成的盛矢器。根据考古资料先秦时期用竹制作的兵器及构件主要有竹弓、竹箭杆、竹矢箙、积竹柄等。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450件兵器,其中弓箭最多,弓背为毛竹片,箭杆为箬竹茎;竹弓背有单层和双层,并分为长弓和短弓,有漆扎、细画,极为精致。[15]此外湖南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出土3件竹弓、长沙扫帚塘138号楚墓出土1件竹弓、湖北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5件竹弓、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2件竹弓,[13]都是用2—4根竹片迭合而成,形成中部宽且厚,两端窄且薄,通体由麻布包裹,丝线缠绕捆扎,髹黑漆。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了50件竹箭杆,其中有4件残长60厘米,20件残长52厘米,26件残长仅30厘米。[13]竹矢箙有有圆筒状和两半边合成两种,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和江陵藤店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矢箙就是两半圆形竹片合成的,矢箙里还放有带箭杆的箭数支。“积竹柄”是青铜戈、矛、戟、殳等长兵器的柄,一般是用一根木棒外包1—2层细长的竹片,并用丝线缠紧,再涂黑漆和红黑相间漆。由于竹子具有弹性和坚韧性,就比木柄不易折断。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出土2件“积竹”戈柄、1件“积竹”矛柄,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积竹”戟柄1件。

主要参考文献

1.蓝勇.长江三峡历史地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2.张海鹏,等.安徽文化史•上[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屈小强,等.三星堆文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4.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1).

5.徐日新.新石器时期渭水上游的生态变化[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3).

6.文焕然.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7.马强.历史时期汉中盆地的生态环境及变迁[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1998,(3).

8.顾宝田,等.尚书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9.张钧成.中国古代林业史•先秦卷[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

10.袁珂.山海经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6.

11.张之恒.中国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J].农业考古,1984,(2).

12.赵世龙,等.六千年古城横空出世[N].广州:南方周末.1997—01—31,(2).

13.陈振裕.楚文化与漆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4.张正明.楚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5.关传友.中华竹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AStudyOnBambooResourcesandTheirUtilization

竹资源范文篇2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竹资源;应用

竹在中国文化中,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与梅、松同为“岁寒三友”。古代文人墨客喜好用竹象征正直、虚怀若谷、质朴、性坚等品质,竹的文化内涵从古至今一直都得到人们的推崇。因竹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凡有竹参与修建的景观都给人一种艺术美感。正因如此,竹资源越来越受环境艺术设计者的追捧,它的身影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随处可见。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竹资源的利用价值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供设计者选择的设计对象众多,比如,水体、植物、地形等。因环境艺术设计对象的多元性,设计者设计思路的多样性,作品艺术类型的丰富性,设计师一不小心,就容易把景观毁于一旦,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竹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设计对象,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良好的物理性能、极高的经济价值、强烈的美感气质,得到设计师的青睐,被广泛运用在各种环境艺术设计中。竹资源的优点众多,比如,竹资源带有浪漫主义的文学韵味,如湘妃竹;竹因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刚度,适合做支撑;竹资源易种植,成本低,收益高;竹林,不仅可以舒缓压力,还能带来身心美的享受。由此可见,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二、环境艺术设计与竹资源的关系

竹子被运用在建筑方面,可追溯到很久之前。例如,公元251年,李冰在修筑世界上第一座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时,便使用了大量竹子。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就已出现“观光竹林”。现今,竹资源在室内环境设计和室外园林建设两方面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其装饰作用被深度挖掘,其建筑功能被充分运用。比如,现代家庭装饰时,大都选用观赏竹。再比如,苏州园林中设计大片竹林,不仅营造了清幽雅静的氛围,同时也激发了游客的审美情怀。还有,竹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由此可见,深入探究竹资源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是设计师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师也要加强对竹资源功能的开发深度、研究广度,推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进程。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竹资源的有效应用

1、观赏竹的应用

观赏竹分为散生型、丛生型、混生型等,不同类型的观赏竹拥有不同功能。比如,佛肚竹、富贵竹、观音竹等养在家中可陶冶情操。观赏竹不只适用于室内装饰,在园林设计中,其作用也不容小觑。举个例子,在风景园林中,常常在亭子旁设计一片竹林,观者偶尔小憩其中,风吹过来,竹叶沙沙作响,身心都放松了,仿佛置身仙境,无忧无扰。若是夏季,竹林还能形成一片巨大的绿荫,为来往的游客提供清凉。试想,游人们走累了,在竹林下休憩,看竹影婆娑,看云舒云卷,听嘤嘤鸟语,与同伴谈笑,这也不失为人生一件乐事。

2、竹材的应用

把竹材应用于建筑艺术的历史悠久。在汉代,就曾有工匠用竹子为汉武帝打造甘泉祠宫。在现代,竹材凭其抗弯度强,节能低碳,成本低,轻巧,材质坚硬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有的设计者将竹材做成一叶小舟,置放于人造景观的湖中。这样一来,增强了景观的艺术性,提升了整体美感。把竹材运用到室内装饰的例子也不再少数。比如,在家中铺上竹地板,清新凉爽;在屋内挂上一串竹风铃,增强美感;在阳台放置几个竹凳子,下午茶时光闲适舒服。不过,竹材的功能还未开发完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新用途尚待人们探究。

3、竹根的应用

竹可谓浑身是宝。新鲜竹叶可泡水喝;竹笋可作为食材;竹身可作为装饰、建筑材料;就连竹根也被古人运用到装饰艺术中。在中国古代,竹根雕塑尤为著名。古代的能工巧匠利用竹根自身特点,根据其纹路、形状,再结合想象,创造了大量做工精细、造型优美的艺术品。根雕艺术品种类繁多,包括人物、山水、动物……这些艺术品凝结了人类智慧,无论是作为装饰品,还是收藏品都有巨大的艺术价值。现今,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应更多地关注这种雕刻艺术的传承、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从而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水平,加快环境艺术设计前进的脚步。

4、竹形象的应用

竹形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再现竹形象,一个是竹形象的再设计。其中,再现竹形象主要是通过不同的载体,来再现竹的文化韵味。比如,刺绣、书画作品、窗纸。许多人家不用玻璃,而是采用窗纸这种形式。因为使用窗纸,可以在其上画竹、画兰,更能展现书香气息,更有中国味道。竹形象的再设计也被称为竹形象的二次设计。这种设计方式不是把真正的竹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而是通过设计师创意性的构思,再现竹的古风古韵、精神文化内涵,让观者看见成品便能立刻联想到竹。虽然,竹形象的二次设计是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潮流趋势,但是,这种设计方式要求极高,它要求设计师拥有丰富的经验、很高的文化素养,极强的创造力,所以,很难轻易就达到殿堂级别。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师要注重培养竹形象再设计能力,力求创造出更美、更好的景致,装饰出更精良的“艺术品”,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四、结束语

现代人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追求几乎接近完美,这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者开发和利用更多资源,以此来建设更完美的文化风景。其中,竹资源就有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新的作品时,要根据观者的不同特点,精确掌握其审美爱好,充分利用竹资源的不同特性,展现大众的文化审美需求。环境艺术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追求卓越,为的是不断挖掘竹资源的文化意义,不断深入研究竹资源的艺术精髓,不断升华环境艺术设计的精神内涵,创造出更多完美的艺术作品,推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作者:栾昭琦 单位:东南大学

参考文献:

[1]赵卫峰.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2]刘洋.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及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2:235-236.

[3]叶玮.竹翠——环境艺术设计中观赏竹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5:67-68.

竹资源范文篇3

一、竹产业发展现状

(一)竹资源现状。全市现有木本竹类属种,属占世界的%、中国的%、的%,种占世界的.%、中国的.%、的%。全市现有竹林面积.万亩,占省竹林面积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竹种有:龙竹、黄竹、勃氏甜龙竹、巨龙竹、箭竹、麻竹、方竹、香糯竹和细叶龙竹等,全市十县(区)均有分布。天然竹林面积.万亩,占竹林总面积的%,主要有分布于江沿岸的天然黄竹林、香糯竹林,、两县海拔米以上的方竹林,、、、县(区)以龙竹为主的竹木混交林;人工种植竹林面积.万亩,占竹林总面积的%。

(二)开发利用情况。年以来,部分县(区)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竹材的开发利用力度,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了竹材的加工利用水平,促进了竹产业的发展。全市现有竹材加工企业户,年加工竹子.万吨,工业产值亿元,税利超过万元。生产竹笋干吨,产值万元。目前,全市利用竹资源开发的产品主要有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竹包装箱板、竹胶板、竹大片刨花板、竹子杂木混合浆、中密度纤维板、竹笋、竹席、竹筷、竹箩、竹工艺品等。如云景林纸公司,年生产出竹子杂木混合浆.万吨,实现产值约.亿元,产品质量达到国家一等品标准。县绿特制品厂年建成投产后主要生产竹大片刨花板,年收购原料吨,生产板材立方米,产值达万元,实现税利多万元,当地竹农增收多万元。镇沅县林产品公司年生产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立方米,产值万元。林业股份公司已建成一条年产万立方米的集装箱底板生产线,计划扩建成年产万立方米的生产规模。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竹子价格不断攀升,平均价格由元/吨上升到目前的-元/吨,竹材开发利用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发展竹产业的有利条件

(一)资源优势明显

市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竹类生长。全市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竹林适生面积广,宜造竹林地面积达万亩。现有竹林中,幼龄竹、壮龄竹、老龄竹的株数比例分别为.%、.%、.%,大部分竹子正处于可开发利用的最佳时期。

竹子与其他树种相比还具有以下优势:

周期短、见效快。在科学管护的前提下,竹子-年即可成林采笋采竹取得收益见成效,每亩产值可达-元,而其他林木一般也需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采伐。因此竹子是退耕还林、中低产林改造、工业生产原料的最好树种之一。

投资小、受益长。竹子一次造林后可年年抽笋、岁岁长竹、连年收获,受益期长达数十年,相对于其他树种而言,竹子投资较小。

根系发达、保持水土。竹子萌发力强并具有庞大的根茎系统,具有较强的保持水土和生态防护功能,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以竹代木、节约木材。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如抗弯、抗压强度、硬度、耐磨度等)较好,其纤维较长,长宽比大,无论加工成各种建材或用作造纸原料,其性能都不亚于木材,发展竹子能有效减少对其他木材的依赖。

随处种植、不争农地。竹子特别适于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堤岸旁边、沟坎塌方案种植,不与农业争地。

(二)政策环境好

国家林业政策明确规定“对竹材采伐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这是发展竹产业最有利的政策条件。年,国家发改委制定下发了《造纸产业发展政策》,鼓励现有林场及林业公司与国内制浆造纸企业共同建设造纸原料林基地,加快推进林纸浆一体化工程建设。今年,省委林业工作会议提出将把实施中低产林改造作为深化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集体林改成果、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展现代林业的重大战略举措,用年左右时间完成中低产林改造任务,到“十二五”期末改造万亩中低产林,到基本完成全部中低产林改造任务。会议明确了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的战略目标,即到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活立木蓄积量达到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到元。同时,省委、省政府还制定了“省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翠竹扶贫工程”,到年将在个州(市)、个县(区)的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分步建设.万公顷笋、材两用竹林基地。

(三)市场前景广阔

、竹材市场。近几年来,科技在竹材加工方面的广泛应用,其竹材加工水平已趋向现代化,能加工成各种人造板,如竹编胶合板、竹材胶合板、竹纤维板、竹木复合地板、竹刨花板、胶合材料等。经调查统计,全市现有的户竹加工企业中,年需要竹子万吨以上的生产竹纸浆企业户,年需要竹材万吨以上的集装箱底板企业户,年需要竹材万吨以上的中密度纤维板企业户,年需要竹材万吨以下的企业户。局部地区竹材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竹浆市场。竹子被称为“第二木材”,竹浆纤维细长结实,可塑性好,优于草浆仅次于针叶木浆,是木材以外最好的造纸原料,适宜生产中高档纸品。中国是纸品消费大国,消耗量占世界总量的%,每年要进口大量的纸品以满足国内需求。有关专家预测,到年,中国纸品的需求量将达-万吨,到年消费量接近亿吨。而目前我国年产量仅为万吨。发展竹浆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竹笋市场。竹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绿色食品,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用纤维多、营养丰富的理想绿色食品。近年来,我市竹笋生产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市笋用竹林面积.万亩,年产鲜笋.万吨,笋干吨,综合产值达万元。目前国际市场笋干、笋片的消费量达万吨以上,加上鲜笋的消费量,市场容量非常大。

、天然竹纤维市场。天然竹纤维是从竹类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再生植物纤维,是继棉、麻、毛、丝之后人类应用的第五大天然纤维,可以替代棉花和其他纤维进行纺纱,被称赞为“会呼吸的生态家纺”、“纤维皇后”。目前,国内用竹纤维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内衣、毛巾浴巾、床上用品、袜子、T恤等。有关资料显示,年我国竹纤维产量约为万吨,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正处于市场开发阶段。

三、制约竹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开发利用水平低。我市竹产业开发以小型企业占多数,综合利用率低,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低,原材料浪费严重,优越的开发条件和落后的开发水平形成鲜明对比。

(二)种植管理粗放,竹种结构单一。我市大面积生长的龙竹不同于省外的毛竹,具有生物生长量大、水肥需求量大的特点。由于目前竹材价格低廉,绝大部分竹林处于不投入、不管理状态,不少竹林呈现“矮、黄、瘦、稀、病”现象。加之竹林分散而偏远,交通不便,竹林可及度差。笋材两用林少,竹种结构不合理。

(三)基础技术研究薄弱。我市竹资源较为丰富,但竹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较为落后,竹业研究人才少,科技投入不足,竹材基地建设从良种选育到丰产栽培和科学管理等整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还相对滞后,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现有竹子栽培、利用等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国内外、省内外成熟的先进技术得不到引进推广运用,难以适应竹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龙头企业少、小、弱。长期以来,竹产业既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也缺少技术好、开发程度深的各类中小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呈现出“大资源、小产业、高消耗、低效益”的现状,与竹资源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四、建议

(一)理清发展思路,确立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生态、绿色”的要求,坚持以培植竹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加快山区综合开发为契机,以研发新产品、做强传统产业,调整优化竹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提高竹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为中心,以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竹产业建设为重点,着力培育和扶持一批竹产业龙头企业,把竹产业发展成为市的一个特色骨干产业。力争用年左右时间,使竹子种植面积在现有基础上发展到万亩的规模。培育竹产业重点龙头企业个以上。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现行产业政策要求,充分考虑竹原料交通运输成本和企业资金、技术的满足程度,做好区域布局规划。建议按片区进行规划布局和开发利用(运输半径公里左右)。、、片区,以金光集团为龙头企业。该片区现有竹林面积万亩,新发展万亩竹材原料基地,使可用竹材面积达万亩以上。片区,以云景林纸和林业为龙头企业。现有竹林面积近万亩,新发展万亩竹材基地,使可用竹材面积达万亩以上。、镇沅片区,现有竹林面积万亩,新发展万亩,使可用竹材面积达万亩以上。可在镇沅县建万吨纸浆厂,同时提供其它竹材加工厂原料供应。、片区,现有竹林面积万亩,新发展万亩,使可用竹材面积达万亩以上,可在建万吨纸浆厂。片区,现有竹林面积万亩,计划新发展万亩,使可用竹材面积达万亩以上。可依托现有企业,扩建一条年产万吨竹浆的生产线。

(三)整合项目资金,扩大种植规模

整合各类扶贫开发、产业扶持、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中低产林改造等项目,扩大种植规模。在省级财政每亩补助元的基础上,市、县两级财政用植被恢复费和育林基金等资金每亩补助元,总体上每亩达到不低于元的标准进行扶持。采取企业自主经营核心基地、企业与农民合作造林、扶持农民分散种竹等模式,大力推进竹原料林建设。

竹资源范文篇4

关键词:竹资源;环境艺术;运用

竹作为自然植物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渗透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氛围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竹的物理属性和文化属性均有了更新的认识和发展。竹资源是生态可再生资源,环境艺术设计中竹资源的引入开启了崭新的课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变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运用中需要的方法有待发掘。本文基于竹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竹资源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耦合关系,详述了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期深入挖掘竹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以对更具体的竹资源的了解和认识推动竹文化的发展。

1环境艺术设计中竹资源的内涵

竹资源是对其作为植物、材料、文化等属性的全面概述和量化总称,对于竹资源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充分认识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密切相连。20世纪80年代末,由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时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效仿日本的室内设计,命名为环境艺术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对生活环境美化需求的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拓展到为室内外设计、装修、装饰,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装饰等更精准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环境艺术设计属于新兴应用学科和专业综合学科,其理念主要是建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之上。与地形、水体、植物等一样,竹资源是一种环境艺术设计对象,就像多种乐器的载体一样,活跃与环境艺术设计这一宏大的交响乐中。实际设计中,竹资源活跃于室内装修和室外绿化,在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上均有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当代生活中,从室外景观观赏到室内盆景,竹资源无处不在。竹资源已成为环境艺术设计学者和专家必选的题材。因此,对竹资源更加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有其现实性。时代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审美视角和设计思路,竹已经从一个普通的观赏植物发展至人类生活的更为广泛的方面,竹的身影也几近至世界各地,竹文化也已经被烙上了深深的中国特色的印章,设计与创意的碰撞,不仅有利于深化认识竹资源,更有利于创作视角的推陈出新。二十一世纪是可持续性发展的世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能力的提升,人们提高了对材料性能的要求,集成经济性、环保性与可再生性于一体的竹资源得到了大众更多的青睐,推动了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2环境艺术设计中竹资源的价值

2.1文化价值

竹所代表的形象、气质、风骨和品格等文学艺术和文化形态,让人们对其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非常高的接受度,总结起来,其典型形象代表高风亮节、虚怀若谷和刚直不阿。高风亮节主要是基于“竹可焚不毁其节”象征其由很高的操守,具有中国人精神境界中十分崇尚的骨气、气节等意义。虚怀若谷则主要是基于其中空的特征,与人的虚心性格不谋而合,加之两对自然下垂的叶子形似汉字的“个”,拟人为低头虚心学习的人,也即能够埋头做学问,能够和善于耕耘知识的人。刚直不阿主要基于其高达20米的修长刚直的主径,具有奋发向上、昂扬挺拔、欣欣向荣的生命感和力量感。

2.2美学价值

竹具有翠绿颜色和优雅姿态的形态美和统一均衡流畅的结构美。挺拔的竹笋,高达的竹杆,横展的竹枝,婀娜的竹叶,无不体现其优美形态。而随着季节的变化,竹经历的从出笋至换叶的序列变化之美也展露无遗,其生命感、抽条感、伸展感、萧瑟感、触摸感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美。更具有的美的特质还可见其通直的纹理、淡雅的色泽和醇香的气味,自然、生动和流畅的横切、纵切的切纹美,真可谓造物者给予其所独具的极致美。且竹的结构美既符合力学的美又吻合构图的美并注重细节的美。

2.3生态价值

竹资源的生态价值主要基于其无性繁殖能力,保证了其可以不断更新,一片成林。加之竹的快速生长速度和简单的繁殖能力,便于栽培,可望一次造林,终生受益。竹资源在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在为大气提供大量氧气的同时吸收有害气体,降低噪音,吸附尘土,以发达的根系和茂密的植株保护水土,防止流失。

3环境艺术设计中竹资源的运用

3.1观赏

竹资源的观赏性主要基于其形态美和结构美两大美学特征,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也应用于家居环境的美化装点中。以应用于园林绿化更先期特质的竹资源,要求与建筑、水体、山石、植物、地形等我国五大园林造景因素相互结合、相得益彰,方能全面展现竹的个性,营造出引人入胜的造园效果。基于观赏竹的基本形式,观赏竹可以分为四类:远观型的千姿百态,秀丽多姿的形态观赏型,具奇特颜色、优美造型或奇特长相的鲜明特色的竹秆观赏型,具美学价值的,竹叶大小,长短,宽窄各不同的竹叶观赏型,作为地被植物种植和修建的矮小秀美的地被观赏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观赏竹具有其他植物资源所没有的优势:品种繁多,有统一性又具差别性,不仅可以作为地被植物和灌木,甚至可以当做乔木使用,这是其他植物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除了植物属性,观赏竹还可作为材料与竹制设备实现质感和形式的统一,这是其他植物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可再生和自我繁殖,一棵竹子可以成活为一片竹林,很大程度的节约了成本;具有明显的发散特征和林际线,置身于乔灌木中具有极高的区分度。

3.2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回归自然的追求和对纯天然材料的钟爱,竹资源满足了现代人类的全部需求,在建筑设计师不遗余力的探究下,竹作为材料完全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打破了传统认为竹是廉价建材的偏见,具备其他材料难以比拟的优势:管状纤维结构造就了竹材料质地轻便、坚硬又具极高的抗弯强度;质轻但成为世界上最坚硬的植物之一,力学上的强度是一般木材的两倍,抗压力可媲美砖头和水泥,抗压性约等于钢材;持久耐用,化学成分相似于木材,由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构成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属于天然的复合材料;具有比木材更有规律的纤维方向,确保了竹材在加工时更易操作。另外,竹材兼具节能环保、广泛分布、成熟应用、生长迅速和建造简便等其他特点。

3.3意向

意向是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另一重要运动方式,其主要是基于竹子画、民间手工工艺、印刷和数码处理等各种载体将竹的形式在线至环境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竹子画属书画作品中最为青睐的表示高雅脱俗的雅品,在实物文化和景观文化中既是人类崇尚自然的对象又是鉴赏景观的工具,而且还是各种包括器物、建筑和工具的原始材料,甚至还属于一道美味的菜肴。中式家居设计中,竹字画扮演重要的角色,担负着提升室内设计档次和匠心的重要责任。

4总结

竹资源是生态可再生资源,环境艺术设计中竹资源的引入开启了环境艺术设计界崭新的课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变化,基于其广泛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功能价值和经济价值等设计价值,竹资源无论是从观赏、材料还是意向上均存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方方面面。二十一世纪是可持续性发展的世纪,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提高了对材料性能的要求,集成经济性、环保性与可再生性于一体的竹资源得到了众多的青睐,推动了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莹.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12):187-187.

[2]杨嘉.解析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4(14):58-59.

竹资源范文篇5

一、要坚定做大做强竹产业的信心

首先,要充分认识我市发展竹产业的优势。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多”的自然资源优势。世界竹林%分布于亚洲,中国是世界上竹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我国%以上竹林分布于长江以南。安徽是中国竹林资源较多的省,现有竹林万亩,%以上分布于皖南和大别山区。我市现有竹林万亩,占全省竹林面积的%,位居全省第一,仅××县就有多万亩。二是独到的市场区位优势。目前,竹产品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很旺,竹地板等产品在欧美、日本等地供不应求。我市是安徽与“长三角”对接的前沿阵地,公路、铁路、水路畅达,销售市场看好,外贸出口非常便捷,非常利于竹产品的市场开拓。三是潜在的后发优势。竹子浑身都是宝,产业关联度强,成长性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竹子具有很强的加工性能,随着竹产品加工领域的不断拓展,竹子三经涉及建筑、家具、造纸、包装、运输、食品、医药、保健、牙织、旅游、环保、化工、军工等众多行业,竹产品已达千种以上,市场和效益潜力巨大。主动接受近邻浙江湖州市的辐射,必将促进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要正视我市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在资源培育方面,一是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三县市,占%,其余四县仅占%。二是经营目的比较单一。约%以上以单一生产竹材为经营目的,笋用价值没有得到挖掘。三是效益低下。据统计,我市毛竹每公顷年产竹材仅吨、竹笋吨,年产值元。中小径竹每公顷年产竹材仅吨、竹笋吨,年产值元。而浙江丰产的笋用和材用竹林每公顷年产均达到吨。我市竹业年产值为亿元,而相邻浙江湖州市的竹林资源不及我市,竹业产值却达到亿元,差距很大。在产品加工方面,一是竹产品加工能力不强,我市现有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仅家,年加工产值仅.亿元,尚有%的竹材、竹笋以原料形式销往外地。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市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只有××的家企业从事竹笋加工,其余家企业都为各类竹材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各地加工企业发展不平衡。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县为家,占%以上,××县家,××县家,其余四县家。四是缺少龙头企业。现有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年产值在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家,其中:亚普公司年产值为万元,国林公司年产值为万元,宏宇公司年产值为万元。全市没有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综合加工龙头企业。在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着投入资金不足、资源供给不稳定、缺乏有效扶持措施、企业间缺乏联合与交流平台等问题。

第三,要看到我市竹产业发展的潜力。当前,林业发展正面临历史性转变,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太好时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努力解决好我市竹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那么,差距就会变成发展潜力。一是如果通过精细培育、科学管理,使毛竹林平均每公顷竹材年产量达到吨,竹笋年产量达到吨,中小竹林平均每公顷竹材年产量达到吨,竹笋年产量达到吨。那么,我市就会年增毛竹竹材万吨、竹笋万吨和中小径竹竹材万吨、竹笋万吨。竹林一产产值将由现在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增加亿元。二是如果将年增竹产品产量的%按现有的加工水平进行加工,则二产产值将由现在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增加亿元。全市竹产业年产值将由现在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增长%。三是如果考虑到提高原料综合利用率和加工精深产品提高附加值两个因素,实际增值潜力还要大得多。

二、突出做大做强竹产业的重点

按照“市场运作,自主发展;政府推动,促进发展;科技支撑,滚动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我市竹产业,必须坚持资源培育与资源转化两手抓。

一是扩大面积。围绕市场需求,通过低产林分改造、扩鞭、于造等,积极发展毛竹丰产用材林、笋用林、笋材两用林,力争到年竹林面积达到万亩。二是提高产量。通过优化品种与构和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丰产技术,大幅提高用材林的产竹量和笋用林的产笋量,力争将%毛竹林改造建成丰产林基地。三是优化布局。

其次,抓资源转化,快速提高加工增殖能力。以金鹿为龙头,大力发展竹纤维产业;以亚普、国林和永国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竹地板加工业,以青峰、斑澜竹业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竹家俱加工业;以高峰为重点,加快竹二艺系列产品的开发;大力发展壮大竹笋产品和竹食品、竹饮料广三产、加工。不断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能力。以乏有企业为载体,在组建竹产业协会的基础上,对竹纤维、竹地气、竹家具、竹工艺品、竹笋等五大加工产品分类指导、协调、整合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品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生产、科研、市场有机协调的新格局。到年,竹生产加工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亿元。

三、强化做大做强竹产业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行业规划指导,科学编制“十一·五”竹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我市竹产业快速、持续发展。

其次,要积极组建竹产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竹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纽带的作用,促进竹林经营户与竹产品加工企业、各类竹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维护会员利益,提高我市竹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市竹产业协会力争十月份成立,各县市区要在年内成立县级竹产业协会。

第三,要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竹产品原产地保护及产品质量认证等工作。

竹资源范文篇6

一、要坚定做大做强竹产业的信心

首先,要充分认识我市发展竹产业的优势。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多”的自然资源优势。世界竹林%分布于亚洲,中国是世界上竹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我国%以上竹林分布于长江以南。安徽是中国竹林资源较多的省,现有竹林万亩,%以上分布于皖南和大别山区。我市现有竹林万亩,占全省竹林面积的%,位居全省第一,仅××县就有多万亩。二是独到的市场区位优势。目前,竹产品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很旺,竹地板等产品在欧美、日本等地供不应求。我市是安徽与“长三角”对接的前沿阵地,公路、铁路、水路畅达,销售市场看好,外贸出口非常便捷,非常利于竹产品的市场开拓。三是潜在的后发优势。竹子浑身都是宝,产业关联度强,成长性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竹子具有很强的加工性能,随着竹产品加工领域的不断拓展,竹子三经涉及建筑、家具、造纸、包装、运输、食品、医药、保健、牙织、旅游、环保、化工、军工等众多行业,竹产品已达千种以上,市场和效益潜力巨大。主动接受近邻浙江湖州市的辐射,必将促进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要正视我市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在资源培育方面,一是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三县市,占%,其余四县仅占%。二是经营目的比较单一。约%以上以单一生产竹材为经营目的,笋用价值没有得到挖掘。三是效益低下。据统计,我市毛竹每公顷年产竹材仅吨、竹笋吨,年产值元。中小径竹每公顷年产竹材仅吨、竹笋吨,年产值元。而浙江丰产的笋用和材用竹林每公顷年产均达到吨。我市竹业年产值为亿元,而相邻浙江湖州市的竹林资源不及我市,竹业产值却达到亿元,差距很大。在产品加工方面,一是竹产品加工能力不强,我市现有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仅家,年加工产值仅.亿元,尚有%的竹材、竹笋以原料形式销往外地。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市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只有××的家企业从事竹笋加工,其余家企业都为各类竹材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各地加工企业发展不平衡。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县为家,占%以上,××县家,××县家,其余四县家。四是缺少龙头企业。现有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年产值在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家,其中:亚普公司年产值为万元,国林公司年产值为万元,宏宇公司年产值为万元。全市没有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综合加工龙头企业。在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着投入资金不足、资源供给不稳定、缺乏有效扶持措施、企业间缺乏联合与交流平台等问题。

第三,要看到我市竹产业发展的潜力。当前,林业发展正面临历史性转变,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太好时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努力解决好我市竹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那么,差距就会变成发展潜力。一是如果通过精细培育、科学管理,使毛竹林平均每公顷竹材年产量达到吨,竹笋年产量达到吨,中小竹林平均每公顷竹材年产量达到吨,竹笋年产量达到吨。那么,我市就会年增毛竹竹材万吨、竹笋万吨和中小径竹竹材万吨、竹笋万吨。竹林一产产值将由现在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增加亿元。二是如果将年增竹产品产量的%按现有的加工水平进行加工,则二产产值将由现在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增加亿元。全市竹产业年产值将由现在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增长%。三是如果考虑到提高原料综合利用率和加工精深产品提高附加值两个因素,实际增值潜力还要大得多。

二、突出做大做强竹产业的重点

按照“市场运作,自主发展;政府推动,促进发展;科技支撑,滚动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我市竹产业,必须坚持资源培育与资源转化两手抓。

一是扩大面积。围绕市场需求,通过低产林分改造、扩鞭、于造等,积极发展毛竹丰产用材林、笋用林、笋材两用林,力争到年竹林面积达到万亩。二是提高产量。通过优化品种与构和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丰产技术,大幅提高用材林的产竹量和笋用林的产笋量,力争将%毛竹林改造建成丰产林基地。三是优化布局。

其次,抓资源转化,快速提高加工增殖能力。以金鹿为龙头,大力发展竹纤维产业;以亚普、国林和永国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竹地板加工业,以青峰、斑澜竹业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竹家俱加工业;以高峰为重点,加快竹二艺系列产品的开发;大力发展壮大竹笋产品和竹食品、竹饮料广三产、加工。不断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能力。以乏有企业为载体,在组建竹产业协会的基础上,对竹纤维、竹地气、竹家具、竹工艺品、竹笋等五大加工产品分类指导、协调、整合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品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生产、科研、市场有机协调的新格局。到年,竹生产加工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亿元。

三、强化做大做强竹产业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行业规划指导,科学编制“十一·五”竹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我市竹产业快速、持续发展。

其次,要积极组建竹产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竹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纽带的作用,促进竹林经营户与竹产品加工企业、各类竹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维护会员利益,提高我市竹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市竹产业协会力争十月份成立,各县市区要在年内成立县级竹产业协会。

第三,要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竹产品原产地保护及产品质量认证等工作。

竹资源范文篇7

亚洲是世界上竹藤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国具有竹资源出口优势,但在藤资源方面,东盟是最重要的出口地区。国际竹藤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各国正逐渐减少竹藤原材料的出口数量,转而通过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扩大竹藤制品出口。

中国和东盟具有丰富的竹种资源和巨大的竹林面积。无论竹种还是竹林面积都占了全世界的绝大部分。中国和东盟可以称为“竹子之乡”或“竹类文明之地”。竹种约有4/5为丛生竹,而散生竹种仅占1/5。其中秆形高大通直,材质优良或笋味鲜美可食的竹种数量上100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相比东盟,中国的竹材出口更占绝对优势(图1)。中国在1991年之前的竹材净出口额还不到30万美元,1992年净出口跳跃式增长到2084万美元,1995年达到峰值3321万美元之后逐渐回落,但也维持在1900万美元左右。与此相比,东盟的竹材净出口一直不超过400万美元,最高年份为2002年,为379万美元。在个别年份,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的1998年,其净出口额甚至为负数(净进口12.7万美元)。主要原因是,东盟的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等均为竹材净进口国家,印度尼西亚、越南和缅甸虽为净出口国家,但出口数量不多。

原藤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林产品,原藤中分布最为广泛、应用最广泛的属棕榈藤。棕榈藤是主要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的主要藤资源,东盟国家是其密集分布区域。据估计,全球棕榈藤的分布大约为3500万hm2,而东盟国家的分布为2570万hm2,占全球分布的约80%。毫无疑问,东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藤材出口地区(图2)。其中,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两个藤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其天然藤林面积、人工藤林面积、资源总量以及产量位居世界前两位。其次是菲律宾、老挝。然而,为了保护自身的商业利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各国相继限制本国的原藤及半成品出口,其藤原材料出口额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1996年东盟藤材出口达到最高值(约9087万美元),从那之后,东盟的藤材出口一路下调,2000年为4909万美元,2005年4437万美元。需要指出的是,新加坡国内没有藤资源,但是,该国在2002年之前的原藤出口额一直居东盟国家首位,主要原因是该国贸易、运输发达,通过转口贸易的形式进行原藤出口。新加坡在1990年原藤出口额占东盟国家的71.99%,1995年为46.36%,2002年为37.12%。之后,印度尼西亚的原藤出口额超过新加坡,达到1360万美元。

相反,中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藤原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到1995年,中国进口额超过新加坡,成为最大的藤进口国。2005年中国进口额达到3637万美元,占整个东南亚地区的80%以上。同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的进口额则明显下降。由此可见,中国在原藤供应方面存在着安全隐患。

二、东盟-中国竹藤产品贸易结构比较

竹藤产品可以划分为三类:食用竹笋、竹藤原材料和竹藤制品。食用竹笋主要包括鲜或冷藏的竹笋、盐水竹笋、笋干丝;竹藤原材料主要包括竹材、藤材和其他编织用植物;竹藤制品主要包括藤制的席子、席料及帘子,藤编成的缏条及类似产品,藤制篮筐及其他编织品,竹制的篮筐及其他编织品,藤、柳条、竹及类似材料制的坐具,藤、柳条、竹及类似材料制的家具。在这三类竹藤产品中,竹藤原材料的价格最低,竹藤制品的附加值最高,食用竹笋次之。

比较起来(表1和表2),首先,中国竹藤产品的加工深度明显低于东盟,主要原因是竹藤制品净出口占中国竹藤净出口总额的比例相对东盟太低。这一比例在中国平均为50%左右,最高为(2004年)59.69%,不曾超过60%,在东盟,该比例平均为80%,最低为(1998年)68.89%,也大大超过中国的最高值。其次,食用竹笋的净出口比例在中国则远远高于东盟。该比例在中国平均约为44.5%,最高为(1998年)52.10%,最低(2004年)40.75%,在东盟,该比例平均只有11%左右,最高为19.78%,不到中国平均值的一半,最低为5.15%。最后,中国和东盟竹藤原材料净出口的比重都很低,中国比东盟更低。中国的竹藤原材料出口比重平均不超过1%,最高为(1995年)1.34%,最低为(1991年)0.07%,在东盟,竹藤原材料净出口比重平均超过了5%,最低为(2005年)2.60%,大于中国的最高值,最高为(1998年)11.33%。不过,东盟的这一比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6.53%到2005年的2.60%,下降了一半多。

三、东盟-中国在世界竹藤产业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比较

从整个产业总出口额来看,近年来,世界竹藤产品的出口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表3)。1990年世界竹藤产品出口总额29.56亿美元,2005年达到90.67亿美元,增长了3倍,年均增长率约8.21%。中国+东盟竹藤出口之和占世界竹藤出口总额的比例在36%~44%之间,1990年为12.24亿美元,2005年达到37.07亿美元。其中,中国竹藤产品出口额的增长速度相对更快,1990年,中国竹藤产品出口总额5.80亿美元,2005年为26.34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年均增长率约1O.22%,高于世界出口增长速度。中国竹藤出口的快速增长集中表现在两个时间阶段,一是1990~1995年,二是2003~2005年,其间的增长速度均在15%以上。中国竹藤出口总额占世界竹藤出口总额的比重,更是从1990年的19.62%上升到2005年的29.05%,稳居世界第一。相对来说,东盟竹藤出口的增长步伐缓慢,1990年东盟竹藤出口总额6.44亿美元,2005年10.73亿美元,增长不到2倍,年均增长率约5.13%,其增长速度不仅大大低于中国,而且低于世界平均值。与中国相反,东盟竹藤出口总额占世界竹藤出口总额的比重不升反降,从1990年的21.78%下降到了2005年的11.8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1990年,东盟的竹藤出口额还超过中国,处于世界首位,但是从次年开始,东盟就被中国超越并甩到后面了。

四、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东盟和中国竹藤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可以看到:第一,在竹藤资源禀赋方面,东盟在总体上稍占优势,主要原因是东盟集中了世界上绝大部分棕榈藤资源,而中国在竹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盟在限制原材料出口和促进竹藤制品深加工方面成效显著,中国则略显不足,且藤材供应的外部依赖性较大。第二,由于中国相比东盟竹林面积占比大,竹种多,食用竹笋出口比重较高。第三,尽管中国在竹藤产品出口总量和金额上远远超过东盟,但在出口附加值方面,中国明显不如东盟。东盟80%以上的竹藤出口集中在加工制成品,而中国的竹藤制成品出口比重不到60%。可见,中国迫切需要提升竹藤产业的结构。

参考文献:

[1]USDA.ResentreportsfromFASoverseasof-fices.Woodproducts:Internationaltradeandforeignmarkets.2001(3):7-30.

[2]AntalyaDeclarationoftheXIWorldForestryCongress1997,Non-WoodForestProducts;Outcomeofthesession.FederalMinistryofAgriculture,WaterResourcesandRuralDevelopment,Lagos1988.AgriculturalpolicyforNigeriaForestrySubsector,StrategiesforImplementation.19pp.

[3]Okiriguo,Mabel(1995).EconomicAspectsofcaneproduetindustriesinselectedLocalGovernmentAreasofDeltaState:UnpublishedM.Sc.ThesisattheUniversityofIbadan,DepartmentofForestryResourcesManagementintheFacultyofAgricultureandForestry,77pp.

[4]江泽慧.世界竹藤[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陈绪和,郝颖.21世纪的竹藤产业[J].人造板通讯.2001。(6).

[6]张新萍.世界竹藤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3。(1).

[7]校建民,等.东南亚主要国家棕榈藤原材料国际贸易[J].世界竹藤通讯.2005,(3).

竹资源范文篇8

一、比德于物,确定合适物象载体

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所谓“比德”,是用具体的自然之物来比君子高尚的德性。山、玉、松、竹等自然之物均为古人赋予高尚品性与独特内涵,笔者所在绿翠小学校名即使人自然联想到绿竹成林、竹韵雅致的飘逸意境,校园内遍植绿竹、竹影参差,而竹是传统文化中深具内涵的人格化符号,十分适合作为德育载体。因此,学校以“竹”为物象载体的德育体系设想逐渐成型并付诸构建完善。竹是具体可感的自然物,校园中学生日日与翠竹相伴,竹的外直中空、挺拔俊逸、坚韧向上、拔节劲发等品质与德育工作本质充分契合,将竹的高尚品质以人格化形式贯穿于整个德育体系,能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实现培养目标。

二、着眼成长,提出科学德育理念

德育理念是有关德育发展的持续性、精神性、理想性的范型,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1]德育理念往往具有前瞻性,带有理想品格追求,是一种德育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对现有德育工作具有引领意义与指导作用。因此德育理念关系着整个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能最大限度地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状态和发展方向,建立科学正向且具引领意义的德育理念是德育取得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保障。德育理念应将关注点放在学生成长目标上,结合学生发展意愿与诉求,致力于增强德育工作的现实价值,脱“虚”向“实”,通过具体可感的德育活动,使学生明显感知自身道德品质、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此,笔者从学校校名出发,将“竹”引入德育体系,由“竹”的品质品性承载德育内在价值,确定“竹品德育”为德育理念。所谓“竹品德育”,即将竹子不惧艰辛、不畏逆境、挺拔直立、宁折不屈、虚心向上的品格在德育工作中予以体现,以竹品育人,培养身心健康、品端行正、进取有为的学生。为此,学校在德育工作中以竹品育人,通过各项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会面对挫折,正确看待顺境和逆境,增强学生适应环境、克服困难、战胜逆境的能力,并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养成虚心、文雅、奉献等美好品格,养成高洁的君子之风,身心健康,品行端正,进取有为。

三、巧聚合力,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

德育资源是德育工作中对培养人的德性发挥作用的一切相关因素的总和,既包括人力、财力、物力,也包括知识、经验、信息等。[2]其特点是广泛存在、普遍影响,正向负向作用并存、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并存。为此,学校充分发挥了校内外资源的作用。一是以校内资源为核心。基于“竹”这一传统物象打造学校德育环境氛围,成为学生日日深受熏陶的学校资源。学校营造竹韵校园,建筑、广场、走廊、绿化以及文化长廊等校园主题景观,特色场室、宣传橱窗、黑板报等校园小景,无不渗透着竹的精髓与灵魂,形成特有的精神环境,成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将校训“事事做好,节节攀升”、校风“清雅、和雅、儒雅”、教风“博雅善导,成竹在胸”、学风“文雅善思、虚心好学”制作成理念墙,校徽、校旗、班牌等以竹为元素,各园景、场室以竹命名,良好的“竹”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以竹的内涵气质浸润学生。教师这一德育资源对学生德性所起的作用往往难以即时呈现,却具有更为持久的效果。笔者认为,在“竹”作为物象载体构建德育体系过程中,极其重要却易于被忽视的校内德育资源正是德育工作者的素养。只有当德育工作者具备如竹般的气质,将竹的品性精神贯穿整个德育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德育工作体系化。由此笔者提出德育工作者应是“成竹教师”,即如竹一般,修身养德,成长为品格高尚、专业过硬、博学高雅的教师。为此学校将“成竹教师”培养作为整个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德育工作者自身的发展诉求,通过制定教师管理制度、拓展多元化教师培训途径、搭建教师成长展示舞台、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科研等,充分发挥德育工作者这一校内资源的作用。二是以校外资源为支撑。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不应当限于围墙管理,应当是开放的。”德育工作不能仅依靠学校,家庭和社区作为重要的校外德育资源,应通过开发运用德育平台、拓展德育渠道,共同开展德育活动,使德育资源形成强大合力。为此,笔者通过建立以家长委员会为核心的家庭德育网络系统、以家长学校为依托的家长素质提升计划、以家校活动为纽带的家校制度完善,将“竹”之气韵精神延伸至家庭范围,由此实现学生在家在校得到同等的德性熏陶。社区社会教育力量往往是重要而易于被忽视的校外德育资源,[3]笔者争取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社区街道等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多方参与,将社会大课堂中有侧重点地选择如竹气质的资源纳入德育显性资源范围,如美术馆的高雅作品、博物馆的历史文物,都可成为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促进因子。

四、注重实践,拓展常规和特色活动

实践活动是最容易让德育走进学生内心的形式,以“竹”这一传统物象为载体开展德育活动更富于吸引力、趣味性、教育意义,使其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感受如竹品质,将竹之精神内涵悄然内化为自身品性气质。一是常规德育活动。以“竹”为物象载体的常规德育活动要真正落实德育理念,就要做到层次分明、安排有序,把握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活动内容要形成序列化。常规德育活动应以时间为轴。即将一项主题活动的各项子活动分布于学年、学期或更小的时间段单位。如“竹品”志愿活动作为一大主题活动,从成立环保、扶贫、助老、护小等志愿小组,到各志愿小组自行制定活动章程、活动内容,再到开展各类志愿活动,最后到志愿活动成果展示、心得总结等,可将以上各项子活动分布于一学年,按时间顺序有序开展,使学生在整个学年完整参与,在活动中提升精神境界,成就“竹品”。常规德育活动应以主题为纲。即以某一德育主题作为德育活动开展的中心,解构该主题的关键要素,设计组织子活动项目,使各子活动项目之间彼此关联,形成互动体系。以“竹品”德育主题活动为例,首先对“竹品”进行解构,按照“理解竹品”“形成竹品”“成就竹品”“提升竹品”四个层次,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如以竹为主题的手抄报创作活动来“理解竹品”,以主题班会活动来“形成竹品”,以实际助人活动来“成就竹品”,以社会公益活动来“提升竹品”等。常规德育活动应以任务为导向。即以某项特定教育任务为目标,系统设计并组织实施具有关联性的德育活动,最终达成预期目标。如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阶段性德育专项工作:开展“中国梦”德育活动,笔者将之与“竹”之主题活动相关联,开展“中国梦•竹之韵”演讲比赛,学生在传统的如竹品质和与时俱进的中国梦之中感受德性之光。二是特色德育活动。特色德育活动是指以某一项或某几项有特色或优势的德育活动发挥教育价值最大化,并带动其他德育活动开展,成为德育工作的引擎。特色德育活动是以“竹”为物象载体的德育体系中最亮眼的部分,包括特色节庆活动、特色阅读活动、竹竿舞及竹笛活动等。特色节庆活动主要有竹乐系列节日、竹文化艺术节。竹乐节日活动即充满浓郁节日色彩的主题活动,目前已形成系列:3-4月为竹乐数学节,5月为竹乐科技节,9-11月为竹乐读书节,12月为竹乐英语节、体育节。竹文化艺术节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把竹诗、竹画、竹舞、竹歌、竹笛搬上舞台。特色阅读活动即“心•阅读”活动,基于阅读治疗理论,以关注心理健康、培养如竹品质为德育目标。通过制定推荐书目、打造网络平台、构建校本课程、推广“心•阅读”展示表演、编辑班级文集、开展馆校互动等子活动,作为每学期重要特色德育活动,对学生增长学识、提升品质有明显促进作用。竹竿舞及竹笛活动无疑是最具特色的德育活动。竹竿舞结合音乐、舞蹈元素,融入大课间活动,进入音乐课堂,学生在每日的学习活动中均能感受到竹之内在精神气质。成立发展竹竿舞和竹笛社团,鼓励学生加入社团并坚持训练、参加活动,在兴趣驱动之下易于在活动中逐渐培养如竹品质。竹竿舞作为舞蹈队的重要项目,成员创编出与竹之气韵精神息息相关的舞蹈精品,在练习与展示中将竹之品质悄然内化。此外,作为完整德育体系的必备环节,基于传统物象的德育评价有着鲜明特色且趋于完整,实现了德育评价的制度化、客观性、综合性。应该说,“竹”作为传统物象载体基于学校历史、发展现状、未来愿景,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尝试构建并实践基于传统物象的德育体系,可极大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与全面素养发展,成就具有学校特色的育人途径。

参考文献:

[1]赵玉英,张典兵.德育理念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12.

[2]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竹资源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减耗增效为目标,按照“关并结合、分类实施”的原则,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保护,依法关停一批木竹加工企业,合理调整加工企业结构与布局,提升木竹加工企业整体水平,切实保护我县森林资源,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利用行政的、组织的、法律的手段,采取强硬措施,关停整合一批档次低、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木竹加工企业;通过关停并转资源整合,减少松杂材加工企业,提升林产业建设水平。使全县松杂材年耗材量在原有基础上减少15000立方米、加工企业总数必须控制在42家以内。

三、清理整顿方式

(一)依法依规保留下列木竹加工企业:

1、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附加值在1500元/m3以上;

2、年加工木材2000m3以上,年产值400万元以上,年交税5万元以上;

3、办理了林业、环保、国土、工商、税务等证照的;

(二)依法依规关闭下列木竹加工企业:

1、没有木竹加工许可证的木竹加工企业;

2、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木竹加工企业;

3、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木竹加工企业;

4、选址不当,占用国省县干道,不符合城镇规划,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安全的木竹加工企业;

5、存在安全隐患,经营管理不当,群众意见较大的木竹加工企业;

(三)控制木竹加工企业数量,各乡镇场保留木竹加工企业数附后,清理整顿期间各有关部门一律不得审批新的木竹加工企业。

四、组织领导

县成立清理整顿木竹加工企业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有关乡镇场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四组,即:宣传组、税费清缴组、整顿规范组、督查验收组和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一)宣传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乡镇场有关人员职责:利用各种方式对木竹清理整顿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并及时报道木竹清理整顿过程中的典型事例。

(二)税费清缴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乡镇场分管财政工作的负责人

职责:

1、清理木竹加工企业库存材及木竹材料来源渠道。

2、核对已交税费,足额收取漏征或少征税费。

(三)整顿规范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乡镇场分管农业工作的负责人

职责:

1、没收非法木竹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产品及非法所得;

2、拆除、捣毁非法木竹加工企业的加工设备;

3、恢复木竹加工企业地形地貌。

(四)督查验收组

组长:

副组长:

职责:

1、督促检查各有关单位人员到位情况及乡镇木竹企业清理整顿工作进展情况;

2、及时掌握清理整顿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发出通报。

五、工作步骤和措施

(一)宣传动员阶段(月日—月25日)

1、月1日—15日,各有关部门、有关乡镇开展清理整顿摸底工作。

2、月16日—月22日,成立机构,并以出动宣传车、悬挂宣传标语和横幅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

3、月23日左右组织召开各有关乡镇场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会议。

(二)自查自纠阶段(月日—月25日)

各乡镇场组织各木竹加工企业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扎实地清查木竹经营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重点查实木竹加工企业消耗木竹种类、数量、产品名称、年生产产品数量、产值、税费上缴等情况。对科技含量较低、生产规模较小、资源浪费较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以及违法加工的木竹加工企业必须停产。

(三)清理整顿阶段(月26日—月15日)

1、力量安排:(1)以乡镇为主,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全面动员清理整顿;(2)部门配合:从工商、国税、地税、国土、林业、环保、公安、城管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参加清理整顿工作。

2、各乡镇将依法关闭的木竹加工企业名单在年月10日以前上报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非法木竹加工企业依法关闭到位。

(四)规范提高阶段(月16日—月30日)

1、认真规范

木竹加工企业着重布置在交通、通信便利的乡镇。考虑我县森林资源状况,尽量使用外地资源,在县域交界处着重布置,并实现逐步转移。

竹资源范文篇10

[关键词]德育课程;校本课程;翠竹文化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立德行是“三不朽”之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可见,德育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德育课程的构建及实施更加迫切。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实际及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挖掘“竹”本身的自然属性及其具备的文化内涵,主张开发以“翠竹文化”为载体的特色德育课程,最终形成一套可供实践与参考的德育课程建设标准。在此目标的牵引下,绿翠小学提炼出“竹品塑人生”这一德育课程理念,并积极探索特色德育课程的构建策略及实施路径,旨在通过特色德育课程培养竹子般气质的学子,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系统化、整体化发展。

一、以“竹品塑人生”为特色德育课程理念

苏轼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见,竹子在古代文人的日常生活、心性养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所包括的独特品质对人的品性形成可以起到积极的塑造与引领作用。当前,教育的本质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既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成长,又要求能够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呵护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基于此,绿翠小学确立了“竹品塑人生”的德育课程理念,以竹为媒,以竹品喻人品,培养竹子般的绿翠学子。该课程理念具体明确了两项内容:(一)特色德育课程理念以学校文化为核心。竹坚韧挺拔,外直中空,超然独立,象征着正直、谦逊、高洁、坚毅等品质,历来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与赞扬。绿翠小学德育课程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基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翠竹文化”为核心载体,把握一个核心———如竹般的品质,即竹品。学校设置课程以挖掘并利用翠竹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及其教育价值,积极提升德育课程的育人成效,使学生在竹品氛围的浸染下,逐步成长为身心健康、气质高雅、胸怀宽阔的如竹品质的学生。(二)特色德育课程理念以学校与学生发展为重点。“竹品塑人生”德育课程理念的形成一方面源自绿翠小学的发展实际,另一方面源自学生的发展需求,它在具体的构建与实施中包含两个重点。其一,重视“竹品教育”与学科的融合。从德育课程的特色发展需求出发,绿翠小学将“竹品教育”渗透于学科性课程教学内容中,实现德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通过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学生既能获取专业的学科知识,又能从课堂中感受“竹品教育”的熏陶,丰厚人文素养与身心发展,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二,重视学生实践与体验。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出发,绿翠小学德育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长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综合节庆活动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实践体验,在活动中提高道德认知力和道德实践力。

二、以“竹心竹韵,向上人生”为特色德育课程目标

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育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不仅是培育全面发展学子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学校特色育人成效的重要“窗口”。绿翠小学以“竹心竹韵,向上人生”为育人目标,同时结合学校整体课程目标,构建了特色德育课程体系。围绕着德育课程育人目标,绿翠小学构建了以竹心、竹韵、竹风为主的校本教材体系。其中,“竹心”是指拥有竹子般开阔的心胸,学校重点把握“爱国爱家”和“健康心理”两个要素,培养学生的如竹之心,引导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保持阳光的心态。“竹韵”是指拥有竹子般高洁的气质,学校重点把握“行为习惯”“丰富学识”“多样才艺”三个要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具备丰富的学识和才艺。“竹风”是指拥有如竹子般坚韧的力量,学校把握“健康体魄”“实践能力”两个要素,积极培养学生进取的求学态度以及开发创新的能力。

三、构建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内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理想是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培养时展、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在这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就是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便是高尚的道德。绿翠小学以“翠竹文化”为引领,深化开展“竹品教育”特色德育课程建设及完善工作,按照国家课程建设标准创新,将“竹品教育”理念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同时,利用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竹品”系列德育活动课程。(一)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第一任务是宣讲道德、传授成人之理,其次是讲授知识、解决疑惑。绿翠小学结合“翠竹文化”的思想内涵及教育价值,将国家课程与学校特色德育工作相融合,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特色化发展。具体而言,绿翠小学将德育课程理念、目标及内容渗透至国家学科课程中,同时充分调动国家学科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实现两者的相融相渗,最终促使学生在各学科的课堂学习中,既能获取学科知识,又能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实践能力。例如,在数学科教学中,教师利用竹这一物象,将其灵活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竹韵之美认识数学之美,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的如竹气质。又如,在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编导与竹有关的小剧本,将竹文化搬上课堂小舞台,陶冶学生高雅趣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再如,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将“竹的生长”“竹与建筑”等竹的探究性学习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旨在通过学竹品竹,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科学态度以及主动探究的精神。(二)实现活动课程特色化。《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学校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绿翠小学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发了一系列德育活动课程,包括“品竹悟竹”系列主题活动、“竹乐五节”特色节庆系列活动以及社团活动课程。1.开展“品竹悟竹”系列主题活动该系列主题活动主要以仪式教育活动为主,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队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活动,具备庄严感和神圣性,以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和道德价值的引领作用。其中,主题班会主要通过与竹有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深入体会“翠竹文化”的内涵,领悟竹的品质及精神。国旗下讲话活动主要围绕竹的品质以及“翠竹文化”的内涵展开,引导学生抒发关于“竹品育人”的感想,分享参与系列德育活动的心得体会。2.开展“竹乐五节”节庆系列活动“竹乐五节”是绿翠小学的特色节庆活动,分别是3至4月的竹乐数学节、5月的竹乐科艺节、9至11月的竹乐读书节、12月的竹乐英语节、体育节。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校园节庆活动,全体师生在“翠竹文化”的浸润中深刻感悟竹的道德力量及教育价值,并通过亲身参与与实践,将“竹品育人”的气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在竹乐读书节期间,学校邀请家长嘉宾来校为学生讲演竹子的故事,以生动有趣的育人形式,将竹文化渗透学生的心间。3.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开展德育课程的重要载体,开展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绿翠小学创新设置了竹竿舞社团和竹笛社团,并设立了竹艺、竹画、竹乐等社团。同时,学校积极做好学校社团的组织管理工作,为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场地及设备支持。

四、完善课程实施和评价,保障特色德育课程实效

结构清晰、内涵丰富的德育课程实施及评价方式是德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确保了体系的顺利构建与有效实践。绿翠小学根据德育课程内容,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实施和评价方式,积极探索德育课程开展的途径和方式,有效提升学校特色德育课程的实效性与实践力。(一)确立课程实施网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和家庭都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思想。绿翠小学立足于德育课程目标,确立了全面立体的课程实施网络,主要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推动德育课程有效实施,取得良好的育人成效。1.把握校内课程资源主线。在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绿翠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展开德育课程,并重点从教学形式探索和课程资源开发方面两方面展开具体的探索。目前,绿翠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形式主要有讲授、讨论、搜集资料、实地考察和访问、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与教学游戏、欣赏与联系、讲故事、竹竿舞、竹筷舞、葫芦丝演奏等,并综合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学校建设了竹韵大厅环境资源,搭建了“竹品见行动”平台资源,并积极开拓文本、音像、互联网等材料资源,有效实现综合教育效益。2.积极开拓校外课程资源。绿翠小学充分挖掘所在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并开发为课程实践基地,聘请了校外专业科研人员、社区人士以及优秀家长担任课程导师,开展了主题多样的德育课程讲座,并积极参与学生德育评价,指导学生德育成果展示。此外,绿翠小学还充分利用家庭资源,鼓励家长参与德育活动课程及日常评价,同时开发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资源,完善德育课程体系。(二)完善课程评价机制。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是确保德育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也是检验德育课程实效的有力“监测器”。绿翠小学确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在促进德育课程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同时,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肯定学习成效,查找自身不足。该评价方式呈现出了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的特征,且重点强调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等。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观察记录法、访谈法、问卷法以及成果展示法,呈现出了全面化特点。《管子》记载:“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绿翠小学以“翠竹文化”为指引,确立“竹品育人生”的德育课程理念,积极丰富校本化、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内容,并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实施及评价机制,实现了德育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有效渗透,奠定了“竹品”树人的根基。

参考文献:

[1]王广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N].语言文字报,2019-11-01(007).

[2]赵军.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校本实践[N].语言文字报,2019-10-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