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苗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5:34:50

壮苗范文篇1

科技兴林是发展林业生产的关键,首先要解决的是种子品质和苗木质量,只有科学地选育优良种子进行育苗,选用规格大、品质优的苗木进行造林,才能达到林木速生、优质、丰产的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林木良种选良工作周期长、工序多、投人大,很难引起林业单位的重视,再加上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林业单位或企业看重的只是眼前的利益,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即使是优良品种也常常因价格较高被弃之。因此,在育苗过程中,见种就采,有种就育,有苗木就用的现象极为普遍,根本不考虑什么良种。由于种子质量低劣、苗木长势弱、遗传基础差等原因,造林若干年后,即使能成林,也很难成材,多半形成新的“小老树”。世界上许多林业发达国家,都把林木遗传改良、推广使用良种严把苗木规格、质量关放在了发展林业生产的首要位置,并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据资料报道:芬兰和瑞典都规定全国的育种种子必须是种子园产出的。插条必须是优树的后代,实行工厂化育苗,以容器育苗为主,严格苗木分级,保证苗木的优质优性,并为应用种子园育种的各造林公司提供苗木成本补贴,从而调动了造林公司使用林木良种的积极性,促进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小陇山林科所在党川、李子林场结合良种基本建设,根据子代测定结果证实,华北落松3个产地优树建立的初级实生种子园,材积平均增产22%,2个产地日本落叶松巧年生时平均树高12.6m,平均胸径13.sm,平均增产35%。仁扫此可见,选用良种壮苗增产的幅度是巨大的,对优质、高效地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意义重大。

二、实现林木良种种壮苗化的建议

l、统一种源调拨,加快母树林、种子园规划建设步伐。从我省种生产和供应的现状来看,种子园生产的良种还不及需要量的1%,利用母树林供应良种的数量也及其有限,致使林木种子供应良芳不齐、价格差异大、市场秩序混乱,严重影响我省林业生态建设质量。因此,对省内各育苗单位(包括私人育苗某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种源势在必行。另外,要切实加快不同地类、不同造林区母树林尤其是种子园的规划建设步伐,为我省林业生态建设提供足量、优质良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选、育、引相结合,积极开展种源试验研究要求各林业生产单位要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选为主,做到选、育、引相结合,充分利用种质资源和优良种源,有针对性地开展种源试验研究。为优化、改良我省主要造林树种品质,丰富林木种类,提高经济、生态效益而不懈努力。

壮苗范文篇2

关键词:湿地松;良种和圃地选择;砂床催芽;芽苗移栽;苗期管理;育苗技术

分类号:S791.24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505(2008)02—0013—02

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是从美国引进的一种国外松,天然分布于美国东南部海岸平原的低海拔地区[1]。湿地松属强阳性树种,可以耐一定的水湿,不耐阴,在江西各地均能栽植,但最适宜生长的地方是年平均气温18°以上的吉泰盆地。湿地松是一种早期速生树种,前10年平均每年高生长量可达1m以上,胸径生长量可达1cm以上,同时湿地松造林成活率高,木材质量好,可用作制浆、造纸、建筑、家具、装修等,同时还是松脂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树种[2]。因此,在工业原料林建设中,选择湿地松良种培育壮苗,并实施科学造林,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

1选择良种和圃地

(1)良种选择。适合江西造林的湿地松良种来源,一般通过进口使用美国佛罗里达、路易期安娜、阿拉巴马等州的湿地松种子园种子或种源种子;江西省峡江县林木良种场、乐平市白土峰林木良种场湿地松母树林的种子也可。

(2)圃地选择。要求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好、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且略带沙性的地块作为圃地。

2砂床催芽

(1)砂床设置。在圃地就近选择地势平坦,避风向阳,近水源,排水良好的东南向地段作砂床,床基长10m,宽1m,高5cm左右,床之间留步道沟,选用2—3mm的洁净消毒河砂(用0.5%波尔多液(BromoGeramine)或0.01%新洁尔灭(BromoGeramine)或0.2%高猛酸钾(PotassiumPermanganate)溶液消毒10—15min,作成厚10cm,宽1m的砂床。也可用普通大田苗床盖上4—6cm厚的黄心土作催芽床。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砂床四周用砖砌成南低(30—35cm)北高(50—55cm)矮墙。

(2)催牙播种。3月上旬开始黄芽,先用0.2%高猛酸钾或0.5%波尔多液对种子进行消毒,30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40℃—45℃的温水浸种,自然冷却后浸种24h。取出种子晾干并均匀撒在砂床面上,播种量约0.25—0.35kg/m2。播种后覆盖0.5—1cm厚消毒清水砂,淋透水,也可覆盖0.5—1cm的黄心土。然后将准备好的竹片沿苗床南北呈弧形供好,盖好农膜,砂床四周用砖石压实保温。

(3)芽苗管理。芽苗管理是培育芽苗的关键时期,温度和水分在培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播种后要加强水、温管理,控制砂床内温度在20℃—28℃之间,要及时淋水,保持床面湿润。晴天高温要揭膜淋水降温保湿;随天低温要盖膜保温,少淋或不淋小,但早晚要揭膜换气。床面是否要淋水,可根据床面细砂是否发白来判断,淋水结合换气进行。湿地松种子一般在春季播种后10天左右开始发芽,当芽苗带壳出土后,要揭膜炼苗,时间由短渐长,直至去膜炼苗,以适应大田移栽环境。种芽出土后要喷洒1%的波尔多液(Bordeauxmixture)预防病害,如发现猝倒病(Rhizoctoniasolanikuhn)或立枯病(soreshin)要及时用1:800的敌克松(Fenaminosulf)和多菌灵(Carbendazim)药液喷洒,随后用清水洗苗。同时还要防止乌害和鼠害。

3芽苗移栽

(1)苗床准备。及早(雨季来临之前)整地作床,苗圃地要求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好、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带沙性的地块作为圃地。整地要求做到“三梨三耙”,苗床要做成南北走向,宽1.2m左右;边沟要求以挖到硬底为准,以便排灌便利,不易积水;新的苗圃地应尽可能多地取松木表土覆盖床面,增加苗木菌根菌数量,以促进苗木生长和减少杂草生长;对于已种过湿地松的圃地,可以不再取松林表土覆盖床面。做好苗床后,要及时施放呋喃丹或喷灭扫利药液,杀死地下害虫。

(2)芽苗切根。当芽苗长到3—4cm高时可起苗定植,一般在大部分芽苗开始脱壳时进行。选择晴天或阴天起苗,起苗前应将苗床和砂床淋湿。移栽芽苗前,技术人员要用0.01%新洁尔灭深液或0.01%高猛酸钾溶液对手消毒,选拔已脱壳的芽苗,拔出后用刀片或剪刀将主根切掉一部分(根尖生长点),保留根2—3cm,将芽苗要根朝下放在0.01%高猛钾溶液(0.01%新洁尔灭溶液)中消毒10min,再取出来放人清水或盛有黄泥浆的菜碟中送往大田移植。

(3)移苗定植。一般选择晴天的早晚和阴天进行移栽,移栽时按10cm×12cm的株行距用长15cm、宽2cm左右的木签在定植点上先插一洞眼,深度以插入芽苗后不露白色根为度,再用木签在离芽苗2—3cm处斜插入土,向牙苗方向紧压,使用木根系与土壤密接,防止上紧下松的“吊死苗”现象。移栽后及时淋一次定根水,也可用0.01%高猛酸钾溶液来作为定根水淋苗床,起到对苗床进一步消毒作用。

(4)苗期管理。①水肥管理:施肥是培育壮苗的基本技术措施之一,主要包括基肥和追肥,早春整地作床时施足基肥,一般可施50—75kg48%的复合肥作为基肥,一般不提倡施追肥。针对部分圃地苗木长势较慢,可在7月份和8月份分2次施追肥,追肥应以复合肥为主,施5—10kg/667m2,应选择下雨天施肥,应做到边施肥边用扫帚轻扫苗,以防肥料灼伤苗木。圃地应做到排灌便利,不易积水。7、8、9月份是湿地松生和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正是处于我国南方伏旱阶段,气温高,水分消耗量大,特别要注意保持苗床湿润,确保苗木生长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如果湿地松在8月份以前就生长到20cm以上,9月份以后应适当减少苗床灌水,可提高苗木木质化程度。另外,应注意缺水所导致的,因此在7、8、9月份尽可能地做到保持苗圃地湿润。②病虫害管理:常见的是松苗猝倒病,防治方法主要有强化耕作措施与化学药剂预防,要求圃地排水良好,土质疏松,不易积水,冬季要进行深翻,育苗前苗床要进行严格消毒,最好在移栽前一个星期用多菌灵消毒。3—6月份,正是江南雨季,要求做到每次下雨后都要及时喷一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预防。针对已发生猝倒病的苗木,还要及时喷1:800敌克松药液。苗圃虫害要注意预治蛴螬(Anomalacorpulenta)等地下害虫,如发现移栽苗木有被地下害虫损害,可以使用施放呋喃丹(Furadan)或喷灭扫利(fenpropathrin)药液,喷药时大田放半沟水效果较佳。③除草:化学除草成体低,又能减轻劳动强度,是常用的圃地除草方法,什么时候使用化学除草剂和施用何种化学除草剂对苗木健康生长至关重要。经临床试验,在苗床做好后移栽前,大约可提前15天可喷洒乙草胺(Acetochlor)或草甘磷(GlyhosateTech(IDARoute))除草效果较好;移栽后10—20天,可使用盖章能(Haloxyfop)或扑草净(Prometryne100g/667m2)除草剂,盖章能主要针对禾本科杂草,对清除第一批禾本科杂草效果最佳;扑草净除草剂对苗木生长具有一定的药害,使用下当极易影响苗木正常生长,经试验,气温超过30℃以上使有扑草净对苗木易产生不可逆转药害,使用扑草净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在阴天天气里拌细沙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以后施放。除草剂使用要尽量做到少量多次,均匀喷洒,提早预防除草效果较佳。

参考文献:

壮苗范文篇3

一、良种采集与管理

在育苗造林过程中,林木种子是最基本的材料,所以为了培育壮苗,促进林木速生、丰产,便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用良种。所选择的良种需要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一是遗传品质优良;二是种子品质优良。其中,良种的遗传品质优良主要是指培育出来的林木具有丰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的特征;种子品质优良主要是指林木种子颗粒饱满、发芽率较高、发育健全、生命力较强、抗病虫害能力高等特征[1]。通常进行林木良种生产主要包含下列几个程序:选育和建立林木良种基地——采集林木种子——加工调制林木种子——精选、检验和品质鉴定——种子入库储存。在采集良种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生长速度较快、发育健壮、树干态势好、材质优良的母树。同时,应该准确把握树木种子的成熟期和合理的采集期,以免采集过早而导致树木种子尚未成熟,而出现发芽率较低的现象;采集过迟,又常常会导致树木种子自然脱落,而增加收集良种的难度性。当果实采集完毕之后,应该立即采取合理的处理和储藏措施,有效保障树木种子的品质。

二、造林地的管理

在林木种苗管理生存技术中,应该强化造林地管理。其中,首先应该根据林木的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造林地,及时清理造林地中的杂物;其次,严格按照林业生产的要求,全面做好林木种植的树穴挖掘及植株行距控制工作。当造林季节到来时,则需要及时做好林木苗的起苗工作,准确合理的划分林木苗的等级。其中,由于I、II级苗木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且生长状况较好,所以在进行造林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I、II级苗木,以保障林木苗的生长存活率;最后,在栽树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让林木苗保持较好的舒展性,对裸根的苗木采取打浆措施,并根据苗木的生长需求浇足量的定根水,踩紧穴头[2]。

三、幼苗抚育技术及管理

1、林木发芽期管理

通常情况下,需要不定期检查林木种子的发芽状态,当种子的发芽率达到了70%以上时,便可以慢慢的将覆盖于林木苗床中的草揭开;当种子的发芽率达到了98%以上,便可以将上面覆盖的草全部去除。

2、苗期管理

所谓苗期主要是指种子发芽之后,而这个阶段的苗木抗逆性较差,所以在这个时期内应该在早晚对苗木进行补水。其中,在夏季的时候,应该为林业种苗生长的苗床覆盖上遮阳网,有效避免树木林苗遭受到阳光的直射而受到伤害;在苗期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幼苗的实际生长情况,及时做好补苗和间苗工作,促使苗木能够生长的更加整齐。通常在进入到秋季之后,林业管理人员则不能够给幼苗灌溉大量的水,也不能够施加氮磷肥,保障苗木的根部能够正常生长;在冬季,便需要林木管理人员做好苗木的防寒工作,避免苗木受到严寒天气、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促使幼苗能够正常生长[3]。

四、壮苗培育与管理

1、壮苗应具备的条件

所谓壮苗必须具备粗壮的苗干,且苗木地径和苗木的高度比值应该保持合适,整体树干通直;具备较为发达的根系,侧根较多,保障树干具有一定的高度,且主根无弯曲现象;树木顶芽较为健壮,枝叶繁茂、色泽正常,无任何病虫害现象和机械损伤现象。

2、壮苗的标准

在壮苗培育与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壮苗的条件,着重以苗高和地茎为主要指标内容,合理的将苗木的质量进行划分。尽量在造林过程中使用壮苗,从而保障林业更好的发展。

3、培育壮苗的方法

林木种苗的培育程序主要是指:苗圃的建立——圃区划分——土壤管理——施肥——播种育苗——移植育苗——苗期管理——灾害防治——苗期调查与出圃。林木壮苗的培育方法主要涉及到播种、扦插、嫁接和容器育苗等。其中,具体是指:(1)播种育苗:在苗圃管理过程中,播种育苗是最常用的育苗方法,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深厚肥沃的土壤、排水性较好、临近水源且光源充足;全面施行整地措施;精心挑选林木种子,合理把握播种量;强化林木壮苗期的田间管理;(2)扦插育苗:在苗木培育过程中采用扦插法能够有效保留母树生长较快且发育良好的特点。扦插法主要适合应用于母树较少,且所结的果实较少的情况下。同时,也适合应用于种子育苗技术较为复杂,而苗木的营养器官再生能力较强的树种培育下。其中,扦插法根据树木的木质化程度,又可以合理的分为硬枝扦插、嫩枝扦插和根插几类;(3)嫁接育苗:所谓嫁接育苗主要包括劈枝、切接、皮下接和芽接几种方法。通常情况下,对于苗木种子较大的可以采用苗芽嫁接。嫁接的过程中接穗和砧木的嫁接状况直接关系到林木苗的嫁接成败。其中,在嫁接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砧木平滑,并且在嫁接进接穗与砧木形成层至少应对正一侧;(4)容器育苗:采用容器育苗应该在播种之前应采取催芽措施,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树木的培育种子,缩短育苗时间,而增加造林的时间,能够有效控制好树木苗木的生长质量和规格,增加苗木的成活率。同时,能够有效避免裸根苗和带土移植造林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整个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业种苗管理是一个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林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林业种苗管理生产并不能够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更多林业工作的努力。本文通过分析林业种苗管理生存技术要点,对提高林业种苗生长率,促进林业更好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文丰 单位:大竹县林业站

参考文献:

[1]杨文忠,康洪梅,向振勇.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点[J].西部林业科学;2014(5):24-29.

壮苗范文篇4

一、移栽基础调查

本次共收到6个镇11个村民小组的调查材料

1、面积:被调查的11个村民小组共有耕地面积2391.69亩,本年度实种油菜938.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9.2%,比去年增加了3.7个百分点。

2、移栽期分布状况

从移栽期分布状况表中可以得出结论:由于今年受气候因素影响,水稻收割比去年推迟过晚,致使油菜移栽期也较迟,且整个油菜移栽期拉得过长。据调查统计,11月15日之前油菜移栽面积仅14%%;11月16日以后移栽的面积占了86%,比上年增加了50.5个百分点,是历史上少见的。由于油菜移栽过迟,对争取油菜冬前早发有较大的影响。

3、化除情况:已进行化除面积为712亩,占75.9%,比上年度的89.1%,降低13.2个百分点。

4、沟系状况:在被调查的油菜田中,已开沟面积为907.5亩,占96.7%。未开沟的为31亩,仅占3.3%。

在已开沟的菜田面积中,三角沟为482亩,占53.1%,比上年减少了13.0个百分点;小方沟占46.9%,比去年增加了14.2个百分点。目前畦沟平均深度为17.7厘米,当家沟深23.0厘米。

二、移栽质量调查

根据各镇栽培员对油菜定点田块的调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绝大部分油菜移栽较迟,活棵返青较慢,田间“红衣”未脱的现象普遍,且不平衡性大,早栽田块叶面积已有300多平方厘米,迟栽田块还不足70平方厘米,因此力争壮苗,促进平衡是当务之急。

1、秧令53.4天,比上年增加7.1天。

2、密度:每亩8865株,比上年减273株。

3、秧苗素质:因移栽过迟,导致秧令偏长,高脚苗发生普遍,虽很多农户应用多效唑控制其徒长,但很多秧苗移栽后由壮苗转化成弱苗。

4、随根肥施用状况:在被调查的36块田57.9亩面积中,未发现有“白田白种”的现象。施用的田块中,有20.6%的田块施用了复合肥,平均每亩施用36.7公斤,比上年增加2.7公斤,增幅为7.9%;其它田块平均每亩施磷肥39.3公斤,比上年增加2.35公斤,增幅为6.4%;氮化肥平均每亩折合碳铵37.5公斤,比上年减少2.1公斤,减幅为5.3%。近几年农民的“惜本思想”有明显的转变,今年的肥料投入基本维持了去年的水平。

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目前总体形势严峻,主要是因为油菜移栽太迟影响了油菜栽前秧苗素质,对争取油菜冬前壮苗有较大的困难。近期因气候状况一直良好,开沟比例和化除面积都较高,小方沟比例提高,农民用肥增加。

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今年小方沟面积虽然有所提高,但三角沟比例还是较高,沟系质量不能保证高产稳产需要;二是由于绝大部分田块移栽过迟,“红衣未脱”的现象普遍,田间不平衡性也较大;三是调查中发现尚有24.1%的田块未进行化除,留下了草害隐患。

三、下阶段管理措施

冬前壮苗是油菜稳产高产的基础,当前应抓住气温尚高,日照充足的有利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苗情迅速转化,力争达到冬前壮苗。

1、抓紧冬前用肥,力求达到一生总用肥量的60-70%左右。

2、树立抗灾思想,建立一套高质量的沟系,当前未开沟的田块及时开沟,三角沟力争改为小方沟。

壮苗范文篇5

论文摘要从良种准备、整地施基肥、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皖北地区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为该地区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1良种准备

(1)品种选择。当前我省在皖北推广的重点品种以新麦18、烟农19为主、皖麦19为辅。

(2)种子处理。种子包衣不仅有防病、杀虫的作用,还有壮苗的作用,是今后小麦规范栽培的方向。在精选晒种的基础上,采用种子包衣或用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复合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预防纹枯病、白粉病和锈病的发生。

2整地施基肥

2.1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强地力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基本保障,要保证小麦在获得高产的基础上,品质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较高。整地时,一是要施优质有机肥45t/hm2以上,农家肥缺乏时,实行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中高肥力地块,一般基肥施尿素150~225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磷酸钾225~300kg/hm2,硫酸锌15~30kg/hm2等。

2.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cm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垡等。

3播种

3.1适时播种

在影响小麦形成壮苗的诸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气温降至16~17℃时播种,皖北地区在10月10~15日播种为宜。

3.2适量播种

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制宜。中产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适当增加播量,可较多地依靠主茎穗争取高产。高产田若播量过大,易引起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好,个体生长弱,易倒伏;若适当降低播量,群体不会过大,个体健壮,抗倒,穗大,产量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不同的品种要掌握一定的播种量。

3.3播种深度

播深一般以3~4cm为宜,深浅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齐,苗壮。播种过浅,易落干,缺苗断垄,易受冻害;过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苗弱,分蘖晚,分蘖少,次生根少,难以形成适宜的群体结构。

4田间管理

4.1抓好冬前冬季麦田管理

冬前冬季小麦的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长一完成”,即长叶、长根、长蘖、完成春化阶段发育。这个时期管理的任务是:促苗齐,苗匀,苗足,培育壮苗,实现合理群体,为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础。

4.1.1及早查苗,补种补栽。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采用于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小麦三至四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将疙瘩苗疏开,栽苗后普浇1次水,确保早发赶齐。

4.1.2合理施用冬前肥水。合理施用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①浇冬水。一是把握好浇水时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浇水,这个时候日平均气温通常在3~5℃,夜冻昼消。浇水过晚,水渗不下,遇到寒流时地面易结冰,麦苗会窒息死亡。二是浇冬水后,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保持墒情。②追冬肥。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一是冬肥不应过量,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应少施或不施冬肥,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4.1.3深中耕断根,镇压划锄。深耘10cm以上,可以断老根,促新根,深扎根,对小麦根系有促控作用,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能明显地控制群体的发展。对于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可以在立冬前后采用镇压措施。镇压在午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划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旱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等。

4.2加强春季麦田管理

4.2.1返青起身期管理。返青、起身期主攻旱返青,稳健生长。对群体适宜的高产麦田,小麦返青起身期可以不施肥水,以控制麦苗过旺生长。对个别群体不足的麦田,在起身前后适当施肥浇水。适时化控、除草,3月上中旬小麦起身期,对群体偏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采用20%壮丰安乳油600mL/hm2+75%巨星干燥悬浮剂15g/hm2对水450kg均匀喷雾,起到化控防倒、化学除草的目的。

4.2.2重施拔节肥水。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

4.2.3浇透孕穗水。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4.3注重后期管理

4.3.1浇好灌浆水。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d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4.3.2叶面追肥。小麦扬花后至灌浆期间,选择晴天下午4时以后,叶面喷施2%尿素+0.3%磷酸二氢钾,间隔7~10d连喷2遍,不但能增产,还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

壮苗范文篇6

论文摘要目前影响优质油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优质与高产之间的矛盾。因为优质油菜和普通常规油菜比较,往往表现出生长势较弱,抗逆性能较差,严重影响优质油菜的进一步发展。其解决的途径,包括品种选择、连片种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以及加强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1品种选择

目前在无为县优质油菜生产上,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表明,应大力推广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油研七号、皖油18、皖油22、德油6号等品种。

2连片种植,防杂保优

优质油菜是指油菜籽符合“双低”(油脂芥酸含量低于5%,饼粕硫甙含量低于40μmoL/g)要求油菜籽。为确保油菜籽商品质量,一是必须采取统一品种连片种植,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生产,避免与普通品种串粉杂交;二是不和芸苔属植物邻近栽培;三是在收割时,单收、单运、单打、单晒、单贮。

3适期早播,培育壮苗

3.1苗床准备

选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疏松、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田块。苗床面积与大田比例一般以1∶5~6为宜,一般苗床面积愈大,留苗愈稀,愈有利于培育壮苗。苗床整地必须精细,要求做到平、细、实,苗床的规格一般做成厢宽1.3m左右,沟深15~18cm。苗床基肥施优质堆肥或土杂肥22.5~30.0t/hm2,磷酸二铵150kg/hm2或三元复合肥225~300kg/hm2,或过磷酸钙450~600kg/hm2加尿素75kg/hm2,硼肥7.5kg/hm2。播前苗床用尿素75kg/hm2对稀水粪15.0~22.5t/hm2泼浇。

3.2适期播种

优质油菜适宜播期为9月上、中旬,最迟不超过9月25日。一般对单晚等早茬田9月上旬育苗,苗龄25~30d就能达到壮苗标准;对双晚、棉花等迟茬田应保证在9月中旬播种结束,苗龄控制在35d以内。在播种适期内,现耕现整,乘墒播种,苗床播种量控制在7.5kg/hm2以下。

3.3苗床管理

(1)苗床除草。播后芽前,苗床用50%丁草胺1.50~2.25kg/hm2,或48%氟乐灵2250mL/hm2,或60%乙草胺乳油1.125kg/hm2对水畦面喷雾。

(2)间苗定苗。间苗定苗宜分3次,第一次齐苗后间密留稀,不要有“堆子苗”;第二次在放1片大叶时,要求叶不搭叶,苗不齐苗,间小留大,去弱留壮;第三次在三叶期进行定苗,株距7~9cm。

(3)肥水管理。结合间苗、定苗,追施人畜粪提苗,每次施腐熟人畜粪7.5~15.0t/hm2;四叶期后控制肥水促壮苗,移栽前7d追施尿素75~150kg/hm2;移栽前1d浇透水,以利起苗。另外,菜苗达三叶期喷施150mg/kg多效唑,控制高脚苗,培育矮壮苗。

4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适宜移栽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优质杂交油菜比常规油菜苗期生长快、叶片大,应及时移栽,防止苗挤苗形成高脚苗。移栽时苗体形态为6~7片叶、20~23cm高的绿叶紫边健壮苗。坚持按拔大留小,剔除弱苗、杂苗(深红色为不育株)的移栽原则,分级栽植。优质杂交油菜具有一次、二次分枝数多、个体发育优势强的特性,所以移栽时要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结构,搭好高产的苗架。一般早茬、肥力高的田块,栽植密度12万株/hm2左右;迟茬、肥力低的田块,栽植密度要高于12万株/hm2,但不要超过15万株/hm2。

5大田管理

5.1查苗补缺,中耕培土

移栽后要及早查苗补缺。中耕培土可以疏松土壤,促发新根,保护油菜根颈,对菜苗起到保暖防冻的作用。冬至前结合中耕除草进行中耕培土壅根1次,封冻前结合增施暖性肥料再进行中耕培土壅根1次。

5.2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

在大田栽培中,应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氮、磷、钾配合。产量2250~3000kg/hm2油菜籽田,施肥标准为有机肥15.0~22.5t/hm2,纯氮187.5~225.0kg/hm2,五氧化二磷112.5~135.0kg/hm2,氯化钾150~180kg/hm2,硼肥7.5~15.0kg/hm2;三要素的比例为1∶0.6∶0.8。有机肥、磷钾肥及硼肥一次性基施,氮肥按基肥、苗肥、薹肥比例5∶3∶2施用。严重缺硼地区要在抽薹初期喷施1次硼砂水溶液,但喷施硼肥应不迟于现蕾初期。

5.3巧灌冬水,及时排渍

在越冬期间、封冻前进行灌水,灌水量以1d内完全干涸不积水为宜,冻后及时灌水,可促进油菜根部与土壤结合;冬至前要及时清沟排渍1次。春后因雨水较多,田沟务必做到“三沟”相通,雨停田爽,无渍水。

壮苗范文篇7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皖北地区

1良种准备

(1)品种选择。当前我省在皖北推广的重点品种以新麦18、烟农19为主、皖麦19为辅。

(2)种子处理。种子包衣不仅有防病、杀虫的作用,还有壮苗的作用,是今后小麦规范栽培的方向。在精选晒种的基础上,采用种子包衣或用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复合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预防纹枯病、白粉病和锈病的发生。

2整地施基肥

2.1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强地力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基本保障,要保证小麦在获得高产的基础上,品质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较高。整地时,一是要施优质有机肥45t/hm2以上,农家肥缺乏时,实行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中高肥力地块,一般基肥施尿素150~225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磷酸钾225~300kg/hm2,硫酸锌15~30kg/hm2等。

2.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cm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垡等。

3播种

3.1适时播种

在影响小麦形成壮苗的诸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气温降至16~17℃时播种,皖北地区在10月10~15日播种为宜。

3.2适量播种

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制宜。中产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适当增加播量,可较多地依靠主茎穗争取高产。高产田若播量过大,易引起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好,个体生长弱,易倒伏;若适当降低播量,群体不会过大,个体健壮,抗倒,穗大,产量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不同的品种要掌握一定的播种量。

3.3播种深度

播深一般以3~4cm为宜,深浅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齐,苗壮。播种过浅,易落干,缺苗断垄,易受冻害;过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苗弱,分蘖晚,分蘖少,次生根少,难以形成适宜的群体结构。

4田间管理

4.1抓好冬前冬季麦田管理

冬前冬季小麦的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长一完成”,即长叶、长根、长蘖、完成春化阶段发育。这个时期管理的任务是:促苗齐,苗匀,苗足,培育壮苗,实现合理群体,为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础。

4.1.1及早查苗,补种补栽。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采用于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小麦三至四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将疙瘩苗疏开,栽苗后普浇1次水,确保早发赶齐。

4.1.2合理施用冬前肥水。合理施用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①浇冬水。一是把握好浇水时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浇水,这个时候日平均气温通常在3~5℃,夜冻昼消。浇水过晚,水渗不下,遇到寒流时地面易结冰,麦苗会窒息死亡。二是浇冬水后,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保持墒情。②追冬肥。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一是冬肥不应过量,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应少施或不施冬肥,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4.1.3深中耕断根,镇压划锄。深耘10cm以上,可以断老根,促新根,深扎根,对小麦根系有促控作用,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能明显地控制群体的发展。对于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可以在立冬前后采用镇压措施。镇压在午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划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旱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等。

4.2加强春季麦田管理

4.2.1返青起身期管理。返青、起身期主攻旱返青,稳健生长。对群体适宜的高产麦田,小麦返青起身期可以不施肥水,以控制麦苗过旺生长。对个别群体不足的麦田,在起身前后适当施肥浇水。适时化控、除草,3月上中旬小麦起身期,对群体偏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采用20%壮丰安乳油600mL/hm2+75%巨星干燥悬浮剂15g/hm2对水450kg均匀喷雾,起到化控防倒、化学除草的目的。

4.2.2重施拔节肥水。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

4.2.3浇透孕穗水。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4.3注重后期管理

4.3.1浇好灌浆水。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d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4.3.2叶面追肥。小麦扬花后至灌浆期间,选择晴天下午4时以后,叶面喷施2%尿素+0.3%磷酸二氢钾,间隔7~10d连喷2遍,不但能增产,还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

壮苗范文篇8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皖北地区

1良种准备

(1)品种选择。当前我省在皖北推广的重点品种以新麦18、烟农19为主、皖麦19为辅。

(2)种子处理。种子包衣不仅有防病、杀虫的作用,还有壮苗的作用,是今后小麦规范栽培的方向。在精选晒种的基础上,采用种子包衣或用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复合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预防纹枯病、白粉病和锈病的发生。

2整地施基肥

2.1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强地力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基本保障,要保证小麦在获得高产的基础上,品质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较高。整地时,一是要施优质有机肥45t/hm2以上,农家肥缺乏时,实行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中高肥力地块,一般基肥施尿素150~225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磷酸钾225~300kg/hm2,硫酸锌15~30kg/hm2等。

2.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cm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垡等。

3播种

3.1适时播种

在影响小麦形成壮苗的诸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气温降至16~17℃时播种,皖北地区在10月10~15日播种为宜。

3.2适量播种

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制宜。中产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适当增加播量,可较多地依靠主茎穗争取高产。高产田若播量过大,易引起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好,个体生长弱,易倒伏;若适当降低播量,群体不会过大,个体健壮,抗倒,穗大,产量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不同的品种要掌握一定的播种量。

3.3播种深度

播深一般以3~4cm为宜,深浅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齐,苗壮。播种过浅,易落干,缺苗断垄,易受冻害;过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苗弱,分蘖晚,分蘖少,次生根少,难以形成适宜的群体结构。

4田间管理

4.1抓好冬前冬季麦田管理

冬前冬季小麦的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长一完成”,即长叶、长根、长蘖、完成春化阶段发育。这个时期管理的任务是:促苗齐,苗匀,苗足,培育壮苗,实现合理群体,为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础。

4.1.1及早查苗,补种补栽。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采用于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小麦三至四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将疙瘩苗疏开,栽苗后普浇1次水,确保早发赶齐。

4.1.2合理施用冬前肥水。合理施用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①浇冬水。一是把握好浇水时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浇水,这个时候日平均气温通常在3~5℃,夜冻昼消。浇水过晚,水渗不下,遇到寒流时地面易结冰,麦苗会窒息死亡。二是浇冬水后,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保持墒情。②追冬肥。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一是冬肥不应过量,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应少施或不施冬肥,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4.1.3深中耕断根,镇压划锄。深耘10cm以上,可以断老根,促新根,深扎根,对小麦根系有促控作用,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能明显地控制群体的发展。对于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可以在立冬前后采用镇压措施。镇压在午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划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旱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等。

4.2加强春季麦田管理

4.2.1返青起身期管理。返青、起身期主攻旱返青,稳健生长。对群体适宜的高产麦田,小麦返青起身期可以不施肥水,以控制麦苗过旺生长。对个别群体不足的麦田,在起身前后适当施肥浇水。适时化控、除草,3月上中旬小麦起身期,对群体偏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采用20%壮丰安乳油600mL/hm2+75%巨星干燥悬浮剂15g/hm2对水450kg均匀喷雾,起到化控防倒、化学除草的目的。

4.2.2重施拔节肥水。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

4.2.3浇透孕穗水。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4.3注重后期管理

4.3.1浇好灌浆水。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d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4.3.2叶面追肥。小麦扬花后至灌浆期间,选择晴天下午4时以后,叶面喷施2%尿素+0.3%磷酸二氢钾,间隔7~10d连喷2遍,不但能增产,还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

壮苗范文篇9

关键词: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目前在无为县优质油菜生产上,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表明,应大力推广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油研七号、皖油18、皖油22、德油6号等品种。

2、连片种植,防杂保优

优质油菜是指油菜籽符合“双低”(油脂芥酸含量低于5%,饼粕硫甙含量低于40μmoL/g)要求油菜籽。为确保油菜籽商品质量,一是必须采取统一品种连片种植,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生产,避免与普通品种串粉杂交;二是不和芸苔属植物邻近栽培;三是在收割时,单收、单运、单打、单晒、单贮。

3、适期早播,培育壮苗

3.1苗床准备

选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疏松、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田块。苗床面积与大田比例一般以1∶5~6为宜,一般苗床面积愈大,留苗愈稀,愈有利于培育壮苗。苗床整地必须精细,要求做到平、细、实,苗床的规格一般做成厢宽1.3m左右,沟深15~18cm。苗床基肥施优质堆肥或土杂肥22.5~30.0t/hm2,磷酸二铵150kg/hm2或三元复合肥225~300kg/hm2,或过磷酸钙450~600kg/hm2加尿素75kg/hm2,硼肥7.5kg/hm2。播前苗床用尿素75kg/hm2对稀水粪15.0~22.5t/hm2泼浇。

3.2适期播种

优质油菜适宜播期为9月上、中旬,最迟不超过9月25日。一般对单晚等早茬田9月上旬育苗,苗龄25~30d就能达到壮苗标准;对双晚、棉花等迟茬田应保证在9月中旬播种结束,苗龄控制在35d以内。在播种适期内,现耕现整,乘墒播种,苗床播种量控制在7.5kg/hm2以下。

3.3苗床管理

(1)苗床除草。播后芽前,苗床用50%丁草胺1.50~2.25kg/hm2,或48%氟乐灵2250mL/hm2,或60%乙草胺乳油1.125kg/hm2对水畦面喷雾。

(2)间苗定苗。间苗定苗宜分3次,第一次齐苗后间密留稀,不要有“堆子苗”;第二次在放1片大叶时,要求叶不搭叶,苗不齐苗,间小留大,去弱留壮;第三次在三叶期进行定苗,株距7~9cm。

(3)肥水管理。结合间苗、定苗,追施人畜粪提苗,每次施腐熟人畜粪7.5~15.0t/hm2;四叶期后控制肥水促壮苗,移栽前7d追施尿素75~150kg/hm2;移栽前1d浇透水,以利起苗。另外,菜苗达三叶期喷施150mg/kg多效唑,控制高脚苗,培育矮壮苗。

4、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适宜移栽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优质杂交油菜比常规油菜苗期生长快、叶片大,应及时移栽,防止苗挤苗形成高脚苗。移栽时苗体形态为6~7片叶、20~23cm高的绿叶紫边健壮苗。坚持按拔大留小,剔除弱苗、杂苗(深红色为不育株)的移栽原则,分级栽植。优质杂交油菜具有一次、二次分枝数多、个体发育优势强的特性,所以移栽时要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结构,搭好高产的苗架。一般早茬、肥力高的田块,栽植密度12万株/hm2左右;迟茬、肥力低的田块,栽植密度要高于12万株/hm2,但不要超过15万株/hm2。

5、大田管理

5.1查苗补缺,中耕培土

移栽后要及早查苗补缺。中耕培土可以疏松土壤,促发新根,保护油菜根颈,对菜苗起到保暖防冻的作用。冬至前结合中耕除草进行中耕培土壅根1次,封冻前结合增施暖性肥料再进行中耕培土壅根1次。

5.2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

在大田栽培中,应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氮、磷、钾配合。产量2250~3000kg/hm2油菜籽田,施肥标准为有机肥15.0~22.5t/hm2,纯氮187.5~225.0kg/hm2,五氧化二磷112.5~135.0kg/hm2,氯化钾150~180kg/hm2,硼肥7.5~15.0kg/hm2;三要素的比例为1∶0.6∶0.8。有机肥、磷钾肥及硼肥一次性基施,氮肥按基肥、苗肥、薹肥比例5∶3∶2施用。严重缺硼地区要在抽薹初期喷施1次硼砂水溶液,但喷施硼肥应不迟于现蕾初期。公务员之家

5.3巧灌冬水,及时排渍

在越冬期间、封冻前进行灌水,灌水量以1d内完全干涸不积水为宜,冻后及时灌水,可促进油菜根部与土壤结合;冬至前要及时清沟排渍1次。春后因雨水较多,田沟务必做到“三沟”相通,雨停田爽,无渍水。

壮苗范文篇10

关键词:甘薯;皖北;育苗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食品原料和新型能源作物,尤其是近年来作为保健食品,得到了广泛认可,种植面积和产量日益提高,是安徽省大宗农产品之一。皖北地区薯类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高,尤其是阜阳、亳州、宿州等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全省领先[1]。阜阳地区每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67万hm2左右[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甘薯的生产经营方式、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3],甘薯已从传统粮食主体地位逐渐淡出,向高附加值的加工产业和健康保健食品产业发展[4-5]。育苗是甘薯生产中的首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育苗方式选择和规范化的操作培育出壮苗,可以为甘薯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生产中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尽量多地繁育薯苗,并不误时机地栽插到田,育足壮苗,达到高产目的。

1育苗前准备

皖北地区早春气温较低,甘薯育苗企业和种植户在长期种植过程中创造出许多适于当地的育苗方法。一般在年前就要考虑为育苗提早做好准备。

1.1品种选择

皖北地区甘薯主栽品种的类型有淀粉型、鲜食及食品加工型和菜用型。淀粉型的品种有‘商薯19’‘济薯25’‘徐薯22’‘徐薯18’等,鲜食及食品加工型品种有‘普薯32’‘烟薯25’‘龙薯9号’‘济薯26’‘郑20’‘苏薯8号’等,鲜食型紫薯有‘徐紫薯8号’‘阜紫薯1号’‘济紫1号’等,菜用型品种有‘福薯7-6’‘福薯18’‘阜菜薯1号’等,生产中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品种。薯种要求具有该品种的皮色、肉色、形状等典型特征的无混杂薯种,皮色要鲜亮光滑,薯块较整齐均匀,无病无伤,没有受到冷害和湿害的危害。

1.2用种量确定

计划好种植春薯和夏薯面积,以便推算出用种量。用种量因育苗方法和育苗时间不同而有差别,薯苗用种量一般情况下在750kg/hm2左右,春薯采苗圃可以供0.67hm2以上夏薯栽培使用。为节省种薯和育苗土地,苗床宽度控制在1~1.2m。种薯根据品种出苗量的不同而不同,出苗量大的品种排种稀一些,反之则排密一些,一般情况下24~25kg/m2。每个品种的薯块萌芽数相对固定,一般顶部最多,中部少一些,尾部最少。薯种大小差别较大,一般选择100~1000g的薯块为宜,在排种时最好大小分开育苗,大薯块入土深些,小薯块入土浅些,使整个育苗池里的薯块上齐下不齐,上面处在一个水平上,可以保证出苗整齐。

1.3苗床用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地块,尽量选择2年以上没做过苗床或种过甘薯的地方,如果是永久性苗床,用前要更新床土和消毒灭菌,避免土传病害传播。

2育苗方式选择

皖北地区育苗方式多种多样,分为露地式、酿热物式、加温式和棚内早春育苗4类。露地式俗称埋地沟甘薯,利用皖北地区的气候条件,无需另外的设施,有阳畦育苗和起垄育苗等。酿热物式是利用牲畜鲜粪或植物秸秆、落叶等在堆积过程中发酵产生的热量来提高苗床温度。加温式育苗有回龙火炕、三道沟、一火多炕和地热线育苗方式,用柴草或电力作为能量加热苗床,该种方式薯苗生长较快且壮,不受冬季气温低的限制,缺点是成本太高,管理相对复杂,使用较少。大棚育苗有单层膜、双膜覆盖和3层膜覆盖的育苗方式,均能达到加快薯苗生长的目的。大棚育苗有提高苗床温度、保持苗床湿度、薯块发芽快的优点,可以很好地满足皖北地区甘薯育苗的需求。

3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催为主,以炼为辅,先催后炼,催炼结合”,在温度、水分、通风和追肥上加强管理。

3.1温度管理

在育苗过程中不同时期温度保持不同,育苗过程温度呈现分步下降的趋势,育苗前期要高温催芽,前期3~4d,土壤温度要保持在35℃~38℃,一方面可以促进薯块伤口愈合,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杀菌作用;薯苗生长期适温长苗,高温催芽后,苗床温度要保持在28℃~30℃,利于薯苗的快速生长;薯苗生长后期低温炼苗,在移栽大田前5~7d,要把苗床温度降至接近大田,以提高薯苗适应大田的能力,提高移栽成活率。

3.2水分管理

依据薯苗生长不同时段对水分的需要不同,控制苗床水分。排种后第一次浇水时要浇透,浇至出现明水为宜,出苗之前尽量少浇水。出苗后随着薯苗不断长大耗水量也增加,可适量浇水,齐苗后再浇1次透水。在采过一茬苗后不能立即浇水,要晾晒1d后再行追肥和浇透水,促进薯苗伤口愈合。在炼苗期和采苗前2~3d不要浇水,以培育壮苗。浇水时间一般选择在上午进行,后期气温高时改在早晚浇。

3.3及时通风

通风和晾晒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条件。薯苗在长出地面前,在高温高湿和少见阳光的环境里生长,组织很脆嫩,经不住风吹日晒,在遇到高温、强光和大风时就会发生“干尖”现象。在出齐苗,新叶展开后,可选晴暖天气10:00—15:00适当通风。在剪苗前5~7d,采取白天通风晾晒,起到通风、透光炼苗的目的。

3.4追肥

在薯苗生长前期,薯块本身的养分足够薯苗生长,但随着种薯本身和床土中的养分供应日益减少,薯苗生长得不到充足养分的供应,就需要额外给苗床追肥。在每次剪苗后的隔天追肥,追施尿素时不超过25g/m2,追肥后立即浇水。

4剪苗

4.1剪苗方法

当薯苗长到25cm左右时,就要及时剪苗,及时栽到大田或采苗圃,如果剪苗过晚,薯苗拥挤,一方面下面的小苗难以正常生长,减少下一茬出苗量,另一方面大苗会徒长,不利移栽成活。采苗的方法有高剪苗和拔苗2种。高剪苗的优势是种薯上没有伤口,减少了病害感染传播,也不会拔动种薯损伤须根,有利于薯苗生长,还能促进剪苗后的基部生出芽,增加苗量。高剪苗是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4.2选择壮苗

培育壮苗是育苗的基本要求。壮苗的组织充实,茎部粗壮发达,栽后成活快,成活率高,抗逆性强,后期产量高。

参考文献

[1]孔令聪,王光宇,胡永年.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5):396-399.

[2]刘新亮,李秀娟,范泽民,等.适宜阜阳地区栽培的淀粉型甘薯品种筛选[J].园艺与种苗,2018,38(4):57-59.

[3]马代夫,李强,曹清河,等.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69-973.

[4]戴起伟,钮福祥,孙健,等.我国甘薯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18(3):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