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价值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23:15:31

终生价值

终生价值范文篇1

关键词:信用卡业务;客户终生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信用卡在我国出现不过二十年时间,已迅速成为一项主流的银行产品,各商业银行在此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麦肯锡相关调研(PFS)结果显示,信用卡业务是中国金融服务市场中成长最快的产品线之一,中国银联预计,到2010年,中国银行业收益的14%将来自信用卡业务。在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已成为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收入就超过其总收入的1/3,而在我国,目前信用卡业务的利润不到银行总利润的3%,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如何清楚认识信用卡CLV的构成并加以分析、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现有信用卡客户终生价值衡量方法评价

客户终生价值(CLV),是指随着时间的延续,企业从客户那里获得的所有收益超过企业为吸引这个客户,向其出售商品、提供服务等所有成本的一个可接受的现金量,并将其折为现值。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客户终生价值采取简单的粗放式管理,限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方法仍无法大规模使用,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仅以统计客户的历史购买价值来估算其未来价值,从而得出其CLV,并在此基础上,按80/20原则来对客户进行划分和分类管理。

80/20原则的细分基础是客户历史购买价值,虽然80/20原则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快捷,但其致命弱点是缺乏动态、发展的考虑,未能真正准确衡量CLV,具体表现在:

1.以购买价值来衡量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率的最大弊病就是:忽略了客户的潜在价值。属于本行的80%的一般客户,并不意味着就是低价值客户,其价值很有可能体现在对其他银行的交易中。以此为标准就放弃对此类客户的营销,不仅前期投入的开发费用无法收回,同时也将有价值的客户拱手送给了竞争对手。事实上,许多客户属于“弹性客户”,他们并非无价值,只是有待挖掘。

2.以购买价值来估算CLV的另一缺点是无法对客户今后的发展给予客观的评估,是一种典型的短视行为。它只强调客户对银行已有的贡献,忽略了银行的目标应是如何使其客户价值不断提升,很容易放弃具有高成长性的客户。信用卡业务经营的前几年一般投入较大,达到盈利需要一个过程。据国外同业经验,一个新客户要达到盈亏平衡可能需要6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实际上,随着客户工作经验的积累、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关系的丰富,其价值随之发生变化。有些客户虽然现在还不是高价值客户,但有着良好的成长能力和发展前景,如果银行能够坚持对其关注,适时提供合适的服务,培育其忠诚度,客户价值将不断提升,这些客户也可以成为20%客户中的一分子。

3.仅以购买价值论成败不能全面体现CLV。CLV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的购买价值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如为银行推荐新客户、向银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等。这些价值虽然不在客户身上直接体现出来,但同样构成CLV的一部分,是不可忽视的。如果能够让客户认同银行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并主动为银行进行宣传,其可信度和宣传效果比银行的营销更能打动潜在客户,使银行能够在不增加营销支出的同时又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新客户。由此可见,80/20原则并不能完全反映CLV,我们不能仅看到眼前的20%,而放弃另外的80%,因为我们放弃的可能是比80%多得多的高价值客户。

二、信用卡客户特点分析

客户是每个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由于业务内容的不同,各行业的客户均有其独特之处。对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来说,其客户具有以下特点:

1.客户需求潜力大:信用卡正迅速成为一项主流的银行产品,受到信用卡使用的便利性、安全性以及众多奖励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多人加入信用卡客户的行列。虽然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结算的习惯已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但是,大多数客户尚未建立对某一具体品牌的忠诚度,消费支出尚未集中在主信用卡上。有数据显示,同时拥有多张信用卡的客户,其主信用卡支出比例为:中国大陆52%,香港66%。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即使已成为某银行的信用卡客户,其价值也未必完全体现出来。对于某一家具体银行来说,其信用卡客户的生命周期是可长可短的,如果能令客户对服务满意,他可能会成为终身客户,否则,其生命周期也可能在经历一次不满意的交易之后就终止了。正如一家牛奶公司对客户生命周期的计算是从客户出生一直到死亡,也就是说,该客户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可能是企业的客户,就看企业有无办法留住他。对于信用卡客户其实也一样,信用卡产品具有引入期短,成长期、成熟期长的特点,因此,其产品盈利周期非常长,客户关系的保留、维护是银行持久利润的重要来源,客户的需求是有的,就看银行有无办法吸引他并设法延长其生命周期。这方面的标杆是经营信用卡业务最成功的花旗银行,其信用卡客户在30年问,为银行所带来的价值高达115万美元。

同时,即使已使用了其他银行的信用卡,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被吸引过来,只要促销手段得当,服务质量保证,客户“跳槽”也并非不可能的事。由于信用卡申办手续简化、门槛降低,使得同时拥有多张信用卡并非难事。与汽车、家电等有形产品不同,信用卡并不是一次性消费,在短时间内同时申办多张信用卡是完全可能的。至于要用哪张卡,那就看银行的服务质量和营销策略了。

2.客户成长空间大: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以及经营管理手段的改善,信用卡客户的发展对象甚至已延伸到尚无经济收入的大学生中去。如建行的名校卡、民生银行的留学生主题卡、招商银行的YOUNG卡,以及浦发银行的WOW卡等。银行之所以愿意开拓这个细分市场,就是因为看重年轻人无限的成长空间和自我升值能力。如果对这些客户的培育、维护措施得当,花费在他们身上的开发成本将获得长期的回报。

3.客户推荐作用大:在交易过程中,客户与企业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是对于购买前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产品,因此,客户更希望在购买前尽量降低购买风险。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寻找老客户的意见。信用卡业务作为一种银行产品,具有典型的服务产品特征,没有一个客观的质量衡量标准,客户对信用卡服务的主观感受及评价十分重要,将影响潜在客户的选择;而且,相比较存取款等传统的银行业务,信用卡业务有专有的、相对复杂的条款和专业术语,这对于潜在客户了解和评价该业务造成了一定难度,现有客户的推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来自客户的赞扬和推荐对潜在客户的影响力胜过任何广告,这是银行必须重视和充分利用的。

三、信用卡客户终身价值构成要素

各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特点,已有的CLV的研究并非放之四海皆准。本文将根据上文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信用卡客户终身价值构成要素。

所谓信用卡客户终身价值是指客户在申请、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为银行创造的直接或间接价值的现值(见图1)。

从CLV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CLV的核心是客户在与企业生命周期中各个交易时段贡献的现值之和,不论它是直接、还是间接来自客户,也不论它是已经发生还是尚未发生。已有的研究多关注直接来自客户的当前价值,这体现了以“交易”为特征的传统营销模式;而同时考虑当前价值和潜在价值、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则既反映了CLV的实质,又避免了企业的短视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关系”为特征的新营销模式。

1.客户直接价值(customerdirectvalue):客户在其信用卡业务的生命周期中能够以交易方式直接为银行所创造价值的现值,包括:

(1)客户购买价值(buyingvalue):假定客户与银行的现行交易行为模式保持不变时,客户已为、以及未来能够为银行创造的货币价值的现值。其中,客户历史购买价值是指在已有的交易行为中,已真实存在的、从客户身上获得的价值,这是对客户未来购买价值的重要估算基础。由于购买价值的估算前提条件是交易行为模式保持不变,因此,它是CLV中最容易掌握的要素。

(2)客户潜在价值(potentialvalue):由于客户与银行的现行交易行为模式发生变化,客户未来可望为银行带来的货币价值的现值。这主要是指银行通过增加重购率、提高交叉销售、加强情感联系等改变客户的购买行为模式,达到客户满意、忠诚、信任,由此带来的价值。客户潜在价值是客观存在、但不是即时可得,而是需要挖掘的。将它单独估算,就是为了避免仅根据客户历史购买价值对客户未来价值做出笼统的判断,从而导致对客户的管理墨守成规而错失高价值客户。

(3)客户成长价值(growingvalue):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本身的变化使其价值不断成长而给银行带来的价值的现值。这些变化包括:客户年龄、身份、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家庭状况等。虽然客户成长价值与客户潜在价值都存在许多可变因素,但潜在价值是已经存在、需要银行努力改善现有交易行为模式,而成长价值则是尚未实现的,它的改变是靠客户自身状况的变化,是对客户未来发展状况的评估。客户成长价值的重要性在于提示银行:客户短期内所带来的价值可能是负的,但其终生价值是正数,应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客户价值。作为信用卡客户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虽然现有价值较低,但其未来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他们带给银行的CLV很可能会超过目前收入稳定、但发展空间有限的中年客户。

2.客户间接价值(customerindirectvalue):客户以交易方式之外间接为信用卡业务所创造价值的现值,主要包括客户推荐价值和客户信息价值。

(1)客户推荐价值(referralvalue):客户由于向他人推荐本银行产品品牌而使银行销售增长、收益增加时所创造价值的现值。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现有客户A的推荐,新客户B就不会成为银行的客户并购买银行的产品。客户推荐具有可信度高、针对性强、受干扰影响小、流动快等优点。由于信用卡业务的无形性特点,使得客户推荐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现有客户与银行不存在利益关系,他们的意见被认为是最直接、最真实的服务体验,比银行的广告宣传更客观、独立,因此,他们的推荐成为潜在客户交易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客户推荐价值与客户自身的影响力密切相关,影响力越大,可信度越高,接受者的受影响范围以及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大。衡量客户推荐价值的主要指标包括:推荐客户数、所推荐新客户的购买价值,持续推荐的时间等。

终生价值范文篇2

关键词:信用卡业务;客户终生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信用卡在我国出现不过二十年时间,已迅速成为一项主流的银行产品,各商业银行在此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麦肯锡相关调研(PFS)结果显示,信用卡业务是中国金融服务市场中成长最快的产品线之一,中国银联预计,到2010年,中国银行业收益的14%将来自信用卡业务。在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已成为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收入就超过其总收入的1/3,而在我国,目前信用卡业务的利润不到银行总利润的3%,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如何清楚认识信用卡CLV的构成并加以分析、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现有信用卡客户终生价值衡量方法评价

客户终生价值(CLV),是指随着时间的延续,企业从客户那里获得的所有收益超过企业为吸引这个客户,向其出售商品、提供服务等所有成本的一个可接受的现金量,并将其折为现值。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客户终生价值采取简单的粗放式管理,限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方法仍无法大规模使用,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仅以统计客户的历史购买价值来估算其未来价值,从而得出其CLV,并在此基础上,按80/20原则来对客户进行划分和分类管理。

80/20原则的细分基础是客户历史购买价值,虽然80/20原则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快捷,但其致命弱点是缺乏动态、发展的考虑,未能真正准确衡量CLV,具体表现在:

1.以购买价值来衡量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率的最大弊病就是:忽略了客户的潜在价值。属于本行的80%的一般客户,并不意味着就是低价值客户,其价值很有可能体现在对其他银行的交易中。以此为标准就放弃对此类客户的营销,不仅前期投入的开发费用无法收回,同时也将有价值的客户拱手送给了竞争对手。事实上,许多客户属于“弹性客户”,他们并非无价值,只是有待挖掘。

2.以购买价值来估算CLV的另一缺点是无法对客户今后的发展给予客观的评估,是一种典型的短视行为。它只强调客户对银行已有的贡献,忽略了银行的目标应是如何使其客户价值不断提升,很容易放弃具有高成长性的客户。信用卡业务经营的前几年一般投入较大,达到盈利需要一个过程。据国外同业经验,一个新客户要达到盈亏平衡可能需要6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实际上,随着客户工作经验的积累、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关系的丰富,其价值随之发生变化。有些客户虽然现在还不是高价值客户,但有着良好的成长能力和发展前景,如果银行能够坚持对其关注,适时提供合适的服务,培育其忠诚度,客户价值将不断提升,这些客户也可以成为20%客户中的一分子。

3.仅以购买价值论成败不能全面体现CLV。CLV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的购买价值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如为银行推荐新客户、向银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等。这些价值虽然不在客户身上直接体现出来,但同样构成CLV的一部分,是不可忽视的。如果能够让客户认同银行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并主动为银行进行宣传,其可信度和宣传效果比银行的营销更能打动潜在客户,使银行能够在不增加营销支出的同时又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新客户。由此可见,80/20原则并不能完全反映CLV,我们不能仅看到眼前的20%,而放弃另外的80%,因为我们放弃的可能是比80%多得多的高价值客户。

二、信用卡客户特点分析

客户是每个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由于业务内容的不同,各行业的客户均有其独特之处。对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来说,其客户具有以下特点:

1.客户需求潜力大:信用卡正迅速成为一项主流的银行产品,受到信用卡使用的便利性、安全性以及众多奖励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多人加入信用卡客户的行列。虽然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结算的习惯已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但是,大多数客户尚未建立对某一具体品牌的忠诚度,消费支出尚未集中在主信用卡上。有数据显示,同时拥有多张信用卡的客户,其主信用卡支出比例为:中国大陆52%,香港66%。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即使已成为某银行的信用卡客户,其价值也未必完全体现出来。对于某一家具体银行来说,其信用卡客户的生命周期是可长可短的,如果能令客户对服务满意,他可能会成为终身客户,否则,其生命周期也可能在经历一次不满意的交易之后就终止了。正如一家牛奶公司对客户生命周期的计算是从客户出生一直到死亡,也就是说,该客户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可能是企业的客户,就看企业有无办法留住他。对于信用卡客户其实也一样,信用卡产品具有引入期短,成长期、成熟期长的特点,因此,其产品盈利周期非常长,客户关系的保留、维护是银行持久利润的重要来源,客户的需求是有的,就看银行有无办法吸引他并设法延长其生命周期。这方面的标杆是经营信用卡业务最成功的花旗银行,其信用卡客户在30年问,为银行所带来的价值高达115万美元。

同时,即使已使用了其他银行的信用卡,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被吸引过来,只要促销手段得当,服务质量保证,客户“跳槽”也并非不可能的事。由于信用卡申办手续简化、门槛降低,使得同时拥有多张信用卡并非难事。与汽车、家电等有形产品不同,信用卡并不是一次性消费,在短时间内同时申办多张信用卡是完全可能的。至于要用哪张卡,那就看银行的服务质量和营销策略了。

2.客户成长空间大: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以及经营管理手段的改善,信用卡客户的发展对象甚至已延伸到尚无经济收入的大学生中去。如建行的名校卡、民生银行的留学生主题卡、招商银行的YOUNG卡,以及浦发银行的WOW卡等。银行之所以愿意开拓这个细分市场,就是因为看重年轻人无限的成长空间和自我升值能力。如果对这些客户的培育、维护措施得当,花费在他们身上的开发成本将获得长期的回报。

3.客户推荐作用大:在交易过程中,客户与企业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是对于购买前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产品,因此,客户更希望在购买前尽量降低购买风险。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寻找老客户的意见。信用卡业务作为一种银行产品,具有典型的服务产品特征,没有一个客观的质量衡量标准,客户对信用卡服务的主观感受及评价十分重要,将影响潜在客户的选择;而且,相比较存取款等传统的银行业务,信用卡业务有专有的、相对复杂的条款和专业术语,这对于潜在客户了解和评价该业务造成了一定难度,现有客户的推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来自客户的赞扬和推荐对潜在客户的影响力胜过任何广告,这是银行必须重视和充分利用的。

三、信用卡客户终身价值构成要素

各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特点,已有的CLV的研究并非放之四海皆准。本文将根据上文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信用卡客户终身价值构成要素。

所谓信用卡客户终身价值是指客户在申请、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为银行创造的直接或间接价值的现值(见图1)。

从CLV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CLV的核心是客户在与企业生命周期中各个交易时段贡献的现值之和,不论它是直接、还是间接来自客户,也不论它是已经发生还是尚未发生。已有的研究多关注直接来自客户的当前价值,这体现了以“交易”为特征的传统营销模式;而同时考虑当前价值和潜在价值、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则既反映了CLV的实质,又避免了企业的短视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关系”为特征的新营销模式。

1.客户直接价值(customerdirectvalue):客户在其信用卡业务的生命周期中能够以交易方式直接为银行所创造价值的现值,包括:

(1)客户购买价值(buyingvalue):假定客户与银行的现行交易行为模式保持不变时,客户已为、以及未来能够为银行创造的货币价值的现值。其中,客户历史购买价值是指在已有的交易行为中,已真实存在的、从客户身上获得的价值,这是对客户未来购买价值的重要估算基础。由于购买价值的估算前提条件是交易行为模式保持不变,因此,它是CLV中最容易掌握的要素。

(2)客户潜在价值(potentialvalue):由于客户与银行的现行交易行为模式发生变化,客户未来可望为银行带来的货币价值的现值。这主要是指银行通过增加重购率、提高交叉销售、加强情感联系等改变客户的购买行为模式,达到客户满意、忠诚、信任,由此带来的价值。客户潜在价值是客观存在、但不是即时可得,而是需要挖掘的。将它单独估算,就是为了避免仅根据客户历史购买价值对客户未来价值做出笼统的判断,从而导致对客户的管理墨守成规而错失高价值客户。

(3)客户成长价值(growingvalue):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本身的变化使其价值不断成长而给银行带来的价值的现值。这些变化包括:客户年龄、身份、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家庭状况等。虽然客户成长价值与客户潜在价值都存在许多可变因素,但潜在价值是已经存在、需要银行努力改善现有交易行为模式,而成长价值则是尚未实现的,它的改变是靠客户自身状况的变化,是对客户未来发展状况的评估。客户成长价值的重要性在于提示银行:客户短期内所带来的价值可能是负的,但其终生价值是正数,应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客户价值。作为信用卡客户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虽然现有价值较低,但其未来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他们带给银行的CLV很可能会超过目前收入稳定、但发展空间有限的中年客户。

2.客户间接价值(customerindirectvalue):客户以交易方式之外间接为信用卡业务所创造价值的现值,主要包括客户推荐价值和客户信息价值。

(1)客户推荐价值(referralvalue):客户由于向他人推荐本银行产品品牌而使银行销售增长、收益增加时所创造价值的现值。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现有客户A的推荐,新客户B就不会成为银行的客户并购买银行的产品。客户推荐具有可信度高、针对性强、受干扰影响小、流动快等优点。由于信用卡业务的无形性特点,使得客户推荐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现有客户与银行不存在利益关系,他们的意见被认为是最直接、最真实的服务体验,比银行的广告宣传更客观、独立,因此,他们的推荐成为潜在客户交易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客户推荐价值与客户自身的影响力密切相关,影响力越大,可信度越高,接受者的受影响范围以及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大。衡量客户推荐价值的主要指标包括:推荐客户数、所推荐新客户的购买价值,持续推荐的时间等。

(2)客户信息价值(informationalvalue):客户为信用卡业务提供信息所带来价值的现值。包括:①基本信息,即客户在申请信用卡服务、银行建立客户档案时由客户提供的必要基本信息,以及在交易过程中根据需要所进行的信息修改、补充。②反馈信息:由客户以主动或被动方式向银行提供的信息。如:银行信用卡部门开通的24小时服务热线、开展的客户满意度调查、以及受理客户投诉等所得到的投诉、建议、问卷反馈等。这类信息对于银行来说更为重要,不仅为银行收集信息节省了时间、费用,提高了信息的准确度,同时也为银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源。客户主动的信息反馈是银行须格外关注的,因为据调查,对服务不满的客户有96%是不愿投诉而直接选择离开,每一个主动进行投诉、提供建议的客户实际上代表了至少25名同样的客户,因此决不可掉以轻心。若处理不及时、不妥善,很容易引发负面口碑,形成恶性循环。

终生价值范文篇3

关键词:信用卡业务;客户终生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信用卡在我国出现不过二十年时间,已迅速成为一项主流的银行产品,各商业银行在此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麦肯锡相关调研(PFS)结果显示,信用卡业务是中国金融服务市场中成长最快的产品线之一,中国银联预计,到2010年,中国银行业收益的14%将来自信用卡业务。在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已成为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收入就超过其总收入的1/3,而在我国,目前信用卡业务的利润不到银行总利润的3%,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如何清楚认识信用卡CLV的构成并加以分析、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现有信用卡客户终生价值衡量方法评价

客户终生价值(CLV),是指随着时间的延续,企业从客户那里获得的所有收益超过企业为吸引这个客户,向其出售商品、提供服务等所有成本的一个可接受的现金量,并将其折为现值。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客户终生价值采取简单的粗放式管理,限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方法仍无法大规模使用,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仅以统计客户的历史购买价值来估算其未来价值,从而得出其CLV,并在此基础上,按80/20原则来对客户进行划分和分类管理。

80/20原则的细分基础是客户历史购买价值,虽然80/20原则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快捷,但其致命弱点是缺乏动态、发展的考虑,未能真正准确衡量CLV,具体表现在:

1.以购买价值来衡量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率的最大弊病就是:忽略了客户的潜在价值。属于本行的80%的一般客户,并不意味着就是低价值客户,其价值很有可能体现在对其他银行的交易中。以此为标准就放弃对此类客户的营销,不仅前期投入的开发费用无法收回,同时也将有价值的客户拱手送给了竞争对手。事实上,许多客户属于“弹性客户”,他们并非无价值,只是有待挖掘。

2.以购买价值来估算CLV的另一缺点是无法对客户今后的发展给予客观的评估,是一种典型的短视行为。它只强调客户对银行已有的贡献,忽略了银行的目标应是如何使其客户价值不断提升,很容易放弃具有高成长性的客户。信用卡业务经营的前几年一般投入较大,达到盈利需要一个过程。据国外同业经验,一个新客户要达到盈亏平衡可能需要6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实际上,随着客户工作经验的积累、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关系的丰富,其价值随之发生变化。有些客户虽然现在还不是高价值客户,但有着良好的成长能力和发展前景,如果银行能够坚持对其关注,适时提供合适的服务,培育其忠诚度,客户价值将不断提升,这些客户也可以成为20%客户中的一分子。

3.仅以购买价值论成败不能全面体现CLV。CLV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的购买价值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如为银行推荐新客户、向银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等。这些价值虽然不在客户身上直接体现出来,但同样构成CLV的一部分,是不可忽视的。如果能够让客户认同银行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并主动为银行进行宣传,其可信度和宣传效果比银行的营销更能打动潜在客户,使银行能够在不增加营销支出的同时又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新客户。由此可见,80/20原则并不能完全反映CLV,我们不能仅看到眼前的20%,而放弃另外的80%,因为我们放弃的可能是比80%多得多的高价值客户。

二、信用卡客户特点分析

客户是每个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由于业务内容的不同,各行业的客户均有其独特之处。对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来说,其客户具有以下特点:

1.客户需求潜力大:信用卡正迅速成为一项主流的银行产品,受到信用卡使用的便利性、安全性以及众多奖励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多人加入信用卡客户的行列。虽然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结算的习惯已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但是,大多数客户尚未建立对某一具体品牌的忠诚度,消费支出尚未集中在主信用卡上。有数据显示,同时拥有多张信用卡的客户,其主信用卡支出比例为:中国大陆52%,香港66%。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即使已成为某银行的信用卡客户,其价值也未必完全体现出来。对于某一家具体银行来说,其信用卡客户的生命周期是可长可短的,如果能令客户对服务满意,他可能会成为终身客户,否则,其生命周期也可能在经历一次不满意的交易之后就终止了。正如一家牛奶公司对客户生命周期的计算是从客户出生一直到死亡,也就是说,该客户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可能是企业的客户,就看企业有无办法留住他。对于信用卡客户其实也一样,信用卡产品具有引入期短,成长期、成熟期长的特点,因此,其产品盈利周期非常长,客户关系的保留、维护是银行持久利润的重要来源,客户的需求是有的,就看银行有无办法吸引他并设法延长其生命周期。这方面的标杆是经营信用卡业务最成功的花旗银行,其信用卡客户在30年问,为银行所带来的价值高达115万美元。

同时,即使已使用了其他银行的信用卡,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被吸引过来,只要促销手段得当,服务质量保证,客户“跳槽”也并非不可能的事。由于信用卡申办手续简化、门槛降低,使得同时拥有多张信用卡并非难事。与汽车、家电等有形产品不同,信用卡并不是一次性消费,在短时间内同时申办多张信用卡是完全可能的。至于要用哪张卡,那就看银行的服务质量和营销策略了。

2.客户成长空间大: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以及经营管理手段的改善,信用卡客户的发展对象甚至已延伸到尚无经济收入的大学生中去。如建行的名校卡、民生银行的留学生主题卡、招商银行的YOUNG卡,以及浦发银行的WOW卡等。银行之所以愿意开拓这个细分市场,就是因为看重年轻人无限的成长空间和自我升值能力。如果对这些客户的培育、维护措施得当,花费在他们身上的开发成本将获得长期的回报。

3.客户推荐作用大:在交易过程中,客户与企业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是对于购买前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产品,因此,客户更希望在购买前尽量降低购买风险。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寻找老客户的意见。信用卡业务作为一种银行产品,具有典型的服务产品特征,没有一个客观的质量衡量标准,客户对信用卡服务的主观感受及评价十分重要,将影响潜在客户的选择;而且,相比较存取款等传统的银行业务,信用卡业务有专有的、相对复杂的条款和专业术语,这对于潜在客户了解和评价该业务造成了一定难度,现有客户的推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来自客户的赞扬和推荐对潜在客户的影响力胜过任何广告,这是银行必须重视和充分利用的。

三、信用卡客户终身价值构成要素

各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特点,已有的CLV的研究并非放之四海皆准。本文将根据上文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信用卡客户终身价值构成要素。

所谓信用卡客户终身价值是指客户在申请、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为银行创造的直接或间接价值的现值(见图1)。

从CLV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CLV的核心是客户在与企业生命周期中各个交易时段贡献的现值之和,不论它是直接、还是间接来自客户,也不论它是已经发生还是尚未发生。已有的研究多关注直接来自客户的当前价值,这体现了以“交易”为特征的传统营销模式;而同时考虑当前价值和潜在价值、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则既反映了CLV的实质,又避免了企业的短视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关系”为特征的新营销模式。

1.客户直接价值(customerdirectvalue):客户在其信用卡业务的生命周期中能够以交易方式直接为银行所创造价值的现值,包括:

(1)客户购买价值(buyingvalue):假定客户与银行的现行交易行为模式保持不变时,客户已为、以及未来能够为银行创造的货币价值的现值。其中,客户历史购买价值是指在已有的交易行为中,已真实存在的、从客户身上获得的价值,这是对客户未来购买价值的重要估算基础。由于购买价值的估算前提条件是交易行为模式保持不变,因此,它是CLV中最容易掌握的要素。

(2)客户潜在价值(potentialvalue):由于客户与银行的现行交易行为模式发生变化,客户未来可望为银行带来的货币价值的现值。这主要是指银行通过增加重购率、提高交叉销售、加强情感联系等改变客户的购买行为模式,达到客户满意、忠诚、信任,由此带来的价值。客户潜在价值是客观存在、但不是即时可得,而是需要挖掘的。将它单独估算,就是为了避免仅根据客户历史购买价值对客户未来价值做出笼统的判断,从而导致对客户的管理墨守成规而错失高价值客户。

(3)客户成长价值(growingvalue):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本身的变化使其价值不断成长而给银行带来的价值的现值。这些变化包括:客户年龄、身份、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家庭状况等。虽然客户成长价值与客户潜在价值都存在许多可变因素,但潜在价值是已经存在、需要银行努力改善现有交易行为模式,而成长价值则是尚未实现的,它的改变是靠客户自身状况的变化,是对客户未来发展状况的评估。客户成长价值的重要性在于提示银行:客户短期内所带来的价值可能是负的,但其终生价值是正数,应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客户价值。作为信用卡客户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虽然现有价值较低,但其未来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他们带给银行的CLV很可能会超过目前收入稳定、但发展空间有限的中年客户。

2.客户间接价值(customerindirectvalue):客户以交易方式之外间接为信用卡业务所创造价值的现值,主要包括客户推荐价值和客户信息价值。

(1)客户推荐价值(referralvalue):客户由于向他人推荐本银行产品品牌而使银行销售增长、收益增加时所创造价值的现值。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现有客户A的推荐,新客户B就不会成为银行的客户并购买银行的产品。客户推荐具有可信度高、针对性强、受干扰影响小、流动快等优点。由于信用卡业务的无形性特点,使得客户推荐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现有客户与银行不存在利益关系,他们的意见被认为是最直接、最真实的服务体验,比银行的广告宣传更客观、独立,因此,他们的推荐成为潜在客户交易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客户推荐价值与客户自身的影响力密切相关,影响力越大,可信度越高,接受者的受影响范围以及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大。衡量客户推荐价值的主要指标包括:推荐客户数、所推荐新客户的购买价值,持续推荐的时间等。

(2)客户信息价值(informationalvalue):客户为信用卡业务提供信息所带来价值的现值。包括:①基本信息,即客户在申请信用卡服务、银行建立客户档案时由客户提供的必要基本信息,以及在交易过程中根据需要所进行的信息修改、补充。②反馈信息:由客户以主动或被动方式向银行提供的信息。如:银行信用卡部门开通的24小时服务热线、开展的客户满意度调查、以及受理客户投诉等所得到的投诉、建议、问卷反馈等。这类信息对于银行来说更为重要,不仅为银行收集信息节省了时间、费用,提高了信息的准确度,同时也为银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源。客户主动的信息反馈是银行须格外关注的,因为据调查,对服务不满的客户有96%是不愿投诉而直接选择离开,每一个主动进行投诉、提供建议的客户实际上代表了至少25名同样的客户,因此决不可掉以轻心。若处理不及时、不妥善,很容易引发负面口碑,形成恶性循环。

终生价值范文篇4

论文关键词:信用卡业务;客户终生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信用卡在我国出现不过二十年时间,已迅速成为一项主流的银行产品,各商业银行在此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麦肯锡相关调研(PFS)结果显示,信用卡业务是中国金融服务市场中成长最快的产品线之一,中国银联预计,到2010年,中国银行业收益的14%将来自信用卡业务。在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已成为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收入就超过其总收入的1/3,而在我国,目前信用卡业务的利润不到银行总利润的3%,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如何清楚认识信用卡CLV的构成并加以分析、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现有信用卡客户终生价值衡量方法评价

客户终生价值(CLV),是指随着时间的延续,企业从客户那里获得的所有收益超过企业为吸引这个客户,向其出售商品、提供服务等所有成本的一个可接受的现金量,并将其折为现值。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客户终生价值采取简单的粗放式管理,限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方法仍无法大规模使用,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仅以统计客户的历史购买价值来估算其未来价值,从而得出其CLV,并在此基础上,按80/20原则来对客户进行划分和分类管理。

80/20原则的细分基础是客户历史购买价值,虽然80/20原则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快捷,但其致命弱点是缺乏动态、发展的考虑,未能真正准确衡量CLV,具体表现在:

1.以购买价值来衡量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率的最大弊病就是:忽略了客户的潜在价值。属于本行的80%的一般客户,并不意味着就是低价值客户,其价值很有可能体现在对其他银行的交易中。以此为标准就放弃对此类客户的营销,不仅前期投入的开发费用无法收回,同时也将有价值的客户拱手送给了竞争对手。事实上,许多客户属于“弹性客户”,他们并非无价值,只是有待挖掘。

2.以购买价值来估算CLV的另一缺点是无法对客户今后的发展给予客观的评估,是一种典型的短视行为。它只强调客户对银行已有的贡献,忽略了银行的目标应是如何使其客户价值不断提升,很容易放弃具有高成长性的客户。信用卡业务经营的前几年一般投入较大,达到盈利需要一个过程。据国外同业经验,一个新客户要达到盈亏平衡可能需要6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实际上,随着客户工作经验的积累、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关系的丰富,其价值随之发生变化。有些客户虽然现在还不是高价值客户,但有着良好的成长能力和发展前景,如果银行能够坚持对其关注,适时提供合适的服务,培育其忠诚度,客户价值将不断提升,这些客户也可以成为20%客户中的一分子。

3.仅以购买价值论成败不能全面体现CLV。CLV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的购买价值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如为银行推荐新客户、向银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等。这些价值虽然不在客户身上直接体现出来,但同样构成CLV的一部分,是不可忽视的。如果能够让客户认同银行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并主动为银行进行宣传,其可信度和宣传效果比银行的营销更能打动潜在客户,使银行能够在不增加营销支出的同时又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新客户。由此可见,80/20原则并不能完全反映CLV,我们不能仅看到眼前的20%,而放弃另外的80%,因为我们放弃的可能是比80%多得多的高价值客户。

二、信用卡客户特点分析

客户是每个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由于业务内容的不同,各行业的客户均有其独特之处。对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来说,其客户具有以下特点:

1.客户需求潜力大:信用卡正迅速成为一项主流的银行产品,受到信用卡使用的便利性、安全性以及众多奖励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多人加入信用卡客户的行列。虽然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结算的习惯已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但是,大多数客户尚未建立对某一具体品牌的忠诚度,消费支出尚未集中在主信用卡上。有数据显示,同时拥有多张信用卡的客户,其主信用卡支出比例为:中国大陆52%,香港66%。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即使已成为某银行的信用卡客户,其价值也未必完全体现出来。对于某一家具体银行来说,其信用卡客户的生命周期是可长可短的,如果能令客户对服务满意,他可能会成为终身客户,否则,其生命周期也可能在经历一次不满意的交易之后就终止了。正如一家牛奶公司对客户生命周期的计算是从客户出生一直到死亡,也就是说,该客户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可能是企业的客户,就看企业有无办法留住他。对于信用卡客户其实也一样,信用卡产品具有引入期短,成长期、成熟期长的特点,因此,其产品盈利周期非常长,客户关系的保留、维护是银行持久利润的重要来源,客户的需求是有的,就看银行有无办法吸引他并设法延长其生命周期。这方面的标杆是经营信用卡业务最成功的花旗银行,其信用卡客户在30年问,为银行所带来的价值高达115万美元。同时,即使已使用了其他银行的信用卡,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被吸引过来,只要促销手段得当,服务质量保证,客户“跳槽”也并非不可能的事。由于信用卡申办手续简化、门槛降低,使得同时拥有多张信用卡并非难事。与汽车、家电等有形产品不同,信用卡并不是一次性消费,在短时间内同时申办多张信用卡是完全可能的。至于要用哪张卡,那就看银行的服务质量和营销策略了。

2.客户成长空间大: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以及经营管理手段的改善,信用卡客户的发展对象甚至已延伸到尚无经济收入的大学生中去。如建行的名校卡、民生银行的留学生主题卡、招商银行的YOUNG卡,以及浦发银行的WOW卡等。银行之所以愿意开拓这个细分市场,就是因为看重年轻人无限的成长空间和自我升值能力。如果对这些客户的培育、维护措施得当,花费在他们身上的开发成本将获得长期的回报。

3.客户推荐作用大:在交易过程中,客户与企业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是对于购买前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产品,因此,客户更希望在购买前尽量降低购买风险。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寻找老客户的意见。信用卡业务作为一种银行产品,具有典型的服务产品特征,没有一个客观的质量衡量标准,客户对信用卡服务的主观感受及评价十分重要,将影响潜在客户的选择;而且,相比较存取款等传统的银行业务,信用卡业务有专有的、相对复杂的条款和专业术语,这对于潜在客户了解和评价该业务造成了一定难度,现有客户的推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来自客户的赞扬和推荐对潜在客户的影响力胜过任何广告,这是银行必须重视和充分利用的。

三、信用卡客户终身价值构成要素

各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特点,已有的CLV的研究并非放之四海皆准。本文将根据上文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信用卡客户终身价值构成要素。

所谓信用卡客户终身价值是指客户在申请、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为银行创造的直接或间接价值的现值(见图1)。从CLV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CLV的核心是客户在与企业生命周期中各个交易时段贡献的现值之和,不论它是直接、还是间接来自客户,也不论它是已经发生还是尚未发生。已有的研究多关注直接来自客户的当前价值,这体现了以“交易”为特征的传统营销模式;而同时考虑当前价值和潜在价值、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则既反映了CLV的实质,又避免了企业的短视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关系”为特征的新营销模式。

1.客户直接价值(customerdirectvalue):客户在其信用卡业务的生命周期中能够以交易方式直接为银行所创造价值的现值,包括:

(1)客户购买价值(buyingvalue):假定客户与银行的现行交易行为模式保持不变时,客户已为、以及未来能够为银行创造的货币价值的现值。其中,客户历史购买价值是指在已有的交易行为中,已真实存在的、从客户身上获得的价值,这是对客户未来购买价值的重要估算基础。由于购买价值的估算前提条件是交易行为模式保持不变,因此,它是CLV中最容易掌握的要素。

(2)客户潜在价值(potentialvalue):由于客户与银行的现行交易行为模式发生变化,客户未来可望为银行带来的货币价值的现值。这主要是指银行通过增加重购率、提高交叉销售、加强情感联系等改变客户的购买行为模式,达到客户满意、忠诚、信任,由此带来的价值。客户潜在价值是客观存在、但不是即时可得,而是需要挖掘的。将它单独估算,就是为了避免仅根据客户历史购买价值对客户未来价值做出笼统的判断,从而导致对客户的管理墨守成规而错失高价值客户。

(3)客户成长价值(growingvalue):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本身的变化使其价值不断成长而给银行带来的价值的现值。这些变化包括:客户年龄、身份、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家庭状况等。虽然客户成长价值与客户潜在价值都存在许多可变因素,但潜在价值是已经存在、需要银行努力改善现有交易行为模式,而成长价值则是尚未实现的,它的改变是靠客户自身状况的变化,是对客户未来发展状况的评估。客户成长价值的重要性在于提示银行:客户短期内所带来的价值可能是负的,但其终生价值是正数,应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客户价值。作为信用卡客户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虽然现有价值较低,但其未来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他们带给银行的CLV很可能会超过目前收入稳定、但发展空间有限的中年客户。

2.客户间接价值(customerindirectvalue):客户以交易方式之外间接为信用卡业务所创造价值的现值,主要包括客户推荐价值和客户信息价值。

(1)客户推荐价值(referralvalue):客户由于向他人推荐本银行产品品牌而使银行销售增长、收益增加时所创造价值的现值。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现有客户A的推荐,新客户B就不会成为银行的客户并购买银行的产品。客户推荐具有可信度高、针对性强、受干扰影响小、流动快等优点。由于信用卡业务的无形性特点,使得客户推荐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现有客户与银行不存在利益关系,他们的意见被认为是最直接、最真实的服务体验,比银行的广告宣传更客观、独立,因此,他们的推荐成为潜在客户交易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客户推荐价值与客户自身的影响力密切相关,影响力越大,可信度越高,接受者的受影响范围以及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大。衡量客户推荐价值的主要指标包括:推荐客户数、所推荐新客户的购买价值,持续推荐的时间等。

(2)客户信息价值(informationalvalue):客户为信用卡业务提供信息所带来价值的现值。包括:①基本信息,即客户在申请信用卡服务、银行建立客户档案时由客户提供的必要基本信息,以及在交易过程中根据需要所进行的信息修改、补充。②反馈信息:由客户以主动或被动方式向银行提供的信息。如:银行信用卡部门开通的24小时服务热线、开展的客户满意度调查、以及受理客户投诉等所得到的投诉、建议、问卷反馈等。这类信息对于银行来说更为重要,不仅为银行收集信息节省了时间、费用,提高了信息的准确度,同时也为银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源。客户主动的信息反馈是银行须格外关注的,因为据调查,对服务不满的客户有96%是不愿投诉而直接选择离开,每一个主动进行投诉、提供建议的客户实际上代表了至少25名同样的客户,因此决不可掉以轻心。若处理不及时、不妥善,很容易引发负面口碑,形成恶性循环。

终生价值范文篇5

关键词:学校体育;终生体育;贯穿;措施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尚有继续完善的空间,学校虽然开设了体育课程,但重视程度不尽如人意[1]。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终生体育的理念逐渐得到推广,学校和教师也在不断改进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而要形成终生体育的理念,学校教育需要进行有效衔接,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向学生传递这种理念,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甚至是为我国民族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1终身体育概述

1.1终生体育理念内涵

所谓终生体育就是指,将体育运动的思想贯穿到人的一生,终生体育贯穿人的一生的过程大致包括了几个阶段:学前体育、学校体育以及社会体育[2]。简而言之,终生体育就是指一个人终生受到体育教育,并从事体育锻炼。这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保持愉快的心情,甚至对人的寿命的延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让学生或者人们产生终生体育的理念,并且将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则需要进行终生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当中,则可以通过体育课程将终生体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

1.2终生体育的意义和价值

实际上,终生体育的理念不仅对个人有极大的影响,乃至对整个国家、民族都有重要的影响。坚持并执行终生体育的理念是一个漫长且长远的过程,其意义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例如,就体育方面而言,从近几届的奥运会就可以看出我国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重视,我国奥运选手在各项体育运动项目中取得名次为国家争光,这对我们国家来说非常值得骄傲,同时我国就体育运动与国民运动素质也能在国际上得以体现。

2学校体育中贯穿终生体育的措施和方法

在我国,学校教育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体育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在学校里进行的体育教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3]。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坚持终生体育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将终生体育理念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对终生体育的理念有所了解,并能够产生认同落实到行动中。关于学校体育课程中贯穿终生体育理念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此文则有以下几点建议。

2.1在体育课堂上进行终生体育理念的传输

在我国教育环境下,人们大约要花费15年的时间完成学校教育,这15年的时间里主要包括了小学到大学的时光[4]。而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开设体育课程,也就意味着终生体育理念可以从学校教育中的体育课程入手。在体育教学课程中,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从小学到高中阶段,体育运动项目都比较基本,其中包括了跑步、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深蹲等,这些体育运动项目非常简单,但是长期坚持下来不仅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还具有一定的塑形效果,可以满足现在男生和女生对自己身材的管理[5]。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灌输终生体育的理念可以从体育运动的好处以及学生对自己身材关注方面切入。具体贯穿终生体育理念的教学措施如下。以体育课程中的健美操或者广播操教学内容为例,在体育课堂上先让学生做热身运动,再分步骤教学生健美操或广播操,学生跟着节拍学步骤,最后将动作连贯起来完成一整套的健美操。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发现问题,教师调整纠正学生的动作,当学生学会之后自然会觉得学有所得,也能从中感到体育运动的快乐[6]。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哪些动作需要注意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教学生动作和安排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口头上的表达以及行动上的展示传输终生体育的理念。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将这节课堂应该学的健美操的动作教授完毕后,保证学生有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可以玩不同的游戏,也可以在操场上打篮球或者跳绳等活动,而这些活动也都属于体育运动项目。实际上,在学校体育课程中,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和学生一起体育运动,并且教师对学生加以指导,就是在进行体育实践活动,而实践能够带给学生更深刻的体验。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为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笔者认为,由于在学校教育中小学到高中阶段文化课程仍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因此在这一时期的体育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以及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为学生形成终生体育的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到了大学阶段,已经大致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终生体育理念的认识上升到一定层次,对学生以后出了学校进入社会仍坚持体育运动有极大的理念支持。

2.2通过各式各样的体育运动传递终生体育理念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课堂是向学生传递终生体育的最好的平台。根据相关实际调查,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喜欢上体育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体育课是小学到大学中的调剂课程,能够释放学习的压力。但是,终生体育理念不是简单向学生宣传或讲解就能让学生领会其中含义,学生虽然喜欢体育运动却不能坚持体育运动的理念并付诸实践。因此,体育教师以及学校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措施,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激情,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到乐趣,从而逐渐形成终生体育的理念。例如,学生到了大学阶段已经对身边的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初具模型。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能力,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例如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等,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体育活动则会有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始终将终生体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在这一阶段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并且从心底真正接受终生体育理念,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大学体育课程与小学到高中的体育课程相比,教师的专业性更强,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体育运动的技巧,得到更好更多的锻炼。此外,大学会举办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成就感、快乐,可以收获许多东西。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身心发展更为全面。结合教师终生体育理念的教育传输,终生体育理念潜移默化,学生最终形成终生体育的理念。

3结语

在学校体育课堂中,贯穿的终生体育的理念并不能瞬间就让学生真正地接受和理解,学生要形成终生体育的理念有一个过程,因此小学到大学的体育课程要连续性地将终生体育的理念传输给学生。学生在不断成长的历程中,逐渐对终生体育理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在实践活动中贯彻落实终生体育理念。为形成这种理念,笔者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其中还存在许多不够全面的地方,但还是希望能够为终生体育理念的推广与形成提供参考。

作者:杨红斌 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元敏.论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观念[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2010:2.

[2]陈均.课间活动构筑“终生体育”教学理念[J].学子:理论版,2016(15):90.

[3]武妍薇.论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观念[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9):68.

[4]李雪琪,邴川,刘羽梦,等.终身体育目标下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缺陷及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3):27-28.

终生价值范文篇6

一、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作为工具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远程教育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其教学信息通过国家提供的卫星电视系统覆盖全国,利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全国实施网上教学。同时,现代远程开往教育教学系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分工协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二、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在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必然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而且,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诸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过程必然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参与、体现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体现多种媒体资源的利用

三、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作为环境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网的远程学习系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这不仅是一种教育形式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它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及灵活的学习支持服务,为一切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条件和全方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以教育技术和媒体手段为课程载体,使教与学的过程可以异步或同步进行,由于学习者不同的家庭经济环境对自主学习的推动力和影响力不一样。家庭经济较好可以有更多的物质条件来接受和消费教育,能力的提高会反过来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这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持续提升。

四、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可以使学业上失败的学生在同伴帮助的过程中经历成功的体验,重塑自尊;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消除了在应试教育中竞争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孤立,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生关系。可见,合作学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网络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才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应由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创造性地探索与开发。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使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其影响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促使了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文化的交汇,各国政治的公开和进一步的民主化。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定,人在一生中不断学习,发展自己的潜能和不断选择未来被认为是人的基本权利。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更加凸现,终生学习的观念已被普遍认同。

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为教育和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教育大众化的同时更加个别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撑。

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教育手段的变化使得传统教育正在面临着根本性变革。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上述背景下,本文拟讨论终生学习的特征、实现终生学习的条件,远程教育在终生学习中的作用等问题。

一.终生学习的特征

发达国家社会的发展实现了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超越。十九世纪以来,终生教育的问题已被许多学者认识。1965年保罗·郎格朗在提交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提出终生教育思想。当时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因其反映了教育与社会动态发展相协调的趋势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众多国家教育发展的指导。

社会的迅速变迁不仅反映在科技进步提高了对个体能力的要求,也体现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和个体对生存价值的追求上,这使教育观念不断有新的突破,1997年德国汉堡所举办的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又实现了一次教育观念的更新。德国汉堡会议基于“只有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与对人权完全尊重的参与社会才有可能导向永续与公平的世界发展”(黄月纯译,1998)的思想,提出了终生学习的观念。终生学习成了教育观念的最前沿的认识。未来的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在上海21世纪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市长徐匡迪也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面向21世纪的上海》课题组:1997)。

从终生教育到终生学习反映了在教育领域从以社会为本位到以人为本位的认识转换,也标志着教育观念在民主化的进程中又迈进了一大步。观念的转换也导致教育和学习活动中主客体的转换。终生学习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分析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终生学习,其特征是:

1.在终生学习中,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终生学习的充分发展,使社会向着学习型转化。终生学习与传统教育学校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终生学习的思想突出了学习者的中心位置,突出了学习与人的生命共始终,终生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传统学校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体的对被教育者进行社会道德、知识、能力、和行为规范的传输。

人处于社会发展的中心,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人在一生中出于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出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出于对人的生活质量、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的追求,自我意识不断地觉醒,终生进行学习。这是人在社会生存的最佳的选择。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人一生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才符合学习活动本身的规律。在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阶段,虽然儿童和青少年尚末成熟到能对学习作出理性的选择,因而对他们的教育有设定的目标和内容。然而从春秋时代孔子的“因材施教”(春秋)就已经注意到学习主体的差异,到今天改革各类教育,建立终生教育体系,均要求儿童和青少年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

到成人阶段,成人与儿童和青少年相比,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人格的发展都比较成熟。成人能感受到社会环境的压力,产生学习动机。相比较而言,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比儿童和青少年强,即:从自己现有的状况设定下一个学习目标,自己寻求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途径,以及对学习的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在学习中,成人已充分显示了其主体性。在学习活动中,也只有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学习贯穿于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人在一生中都需要发展,因而人总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进行有意识的或无意的学习。人处在一个动态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变迁的速度更快,社会对人在社会中生存所具有的整体素质要求在变动之中。人的一生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

人从出身之始,就开始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卢格(James.O.Luger1996)把人生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他认为,婴儿在其出身的头三个月就已经开始了学习活动。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人在一生中都面临着生物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仅就其职业生涯而言,也有转换、升迁、失业等等问题。此外,个性、潜能、情感在人的一生中总在发展、变化。人又生活在动态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和人都在变化,人要适应社会变化,要促进社会发展,要与社会在动态中达到平衡,学习必然会贯穿于人一生的全过程。

3.终生学习是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学习

对于人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是,除孪生者具有相同的染色体配对组合和基因外,世界所有人口中再也找不到任何两个人的遗传因素相同。这是人和人之间永远存在者个别差异的根本原因。(张春兴,1994)人的差异性是社会的客观存在。而人们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又使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进一步扩大,而且更为多样化。

由于人们的认知特征、情感方式、个性结构的巨大差异,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和承担社会角色的不同,在成人中,由于不同个体受教育程度和经验结构的差别,还由于因此产生的对人的生命价值取向的千差万别,就有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传统的课堂面授教育在忽略了学习者的个性的同时,往往也抑制了学习者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学习者如果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与目标相应的学习内容的组合,与其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较佳的学习效果,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终生学习对于传统教育的突破和革新是在各个层面上的,实现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也就实现了终生学习从观念到实践跨越的一大步。

4.终生学习的目标是提高人生存的质量和促进社会的进步

对于终生学习的目标,不少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探索,其共同的认识不外乎个体发展的目标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两大方面。在雅克·德洛尔(1996)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对教育目标的认识是:“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的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长期而艰巨的目标的实现,将为寻求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公正的世界做出重大贡献。”

学习目标和教育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教育目标是以教育者为主体的对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而学习目标因人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确定,更尊重个体的个别性,注重个体潜能的不断发挥,以提高个体生存的质量,优化个体生命的过程,最终在建设更为美好、公正的社会的同时,实现人的生命的价值。有了每个个体充分地成长,也就有了社会整体的进步。确切地说,终生学习的目标是个体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协调与统整。

二.实现终生学习的条件

终生学习的实现有赖于社会整体的发展与进步,即终生学习的实现是在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力的认识,社会高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政治和教育思想的民主化、文化价值的不断提升、法治建设更为完善的基础上的。本文仅就传统教育要有哪些新的突破才能为全体国民提供终生学习的问题进行讨论。实现终生学习观念和教育实践是在不断地相互促进和相互演化的。社会的迅速变迁导致终生学习观念的形成,终生学习的观念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又引发教育深层次的改革。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是:

1.变革传统的学习观念和学

习内容

中国古代的学习主要是指知识的学习。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就成了成功学习的标记。随着社会的进步,学习观是在不断演化的,人本主义者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的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施良方,1994)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共同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生存(雅克·德洛尔,1996)。美国2061计划中主张“使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的质量上,而不是所教信息的数量上”(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美国促进科学协会,1989),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为达到人充分地协调地发展的目的,终生学习要使人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具有了解他人和了解世界的能力,学会理性地思维,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念,这一切要伴随着人的态度和行为的改变。那么,学习内容的扩展并在新的高度整合是不言而喻了。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知识老化的速度非常快,人的能力更新需求的频率也会十分高,学习内容更要注重不断更新与组合,以与社会的需求同步发展。

2.各级各类教育衔接沟通、扩展延伸形成终生学习体系

终生学习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位,为人在一生中持续不间断地学习提供帮助的教育理念基础上的。这就要改变现时各类教育自成体系互不衔接,缺乏沟通的状况;改变在理论上将成人教育简化为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认识,实践上缩小成人教育的功能,简化成人教育机构的做法。

终生价值范文篇7

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为教育和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教育大众化的同时更加个别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撑。

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教育手段的变化使得传统教育正在面临着根本性变革。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上述背景下,本文拟讨论终生学习的特征、实现终生学习的条件,远程教育在终生学习中的作用等问题。

一.终生学习的特征

发达国家社会的发展实现了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超越。十九世纪以来,终生教育的问题已被许多学者认识。1965年保罗·郎格朗在提交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提出终生教育思想。当时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因其反映了教育与社会动态发展相协调的趋势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众多国家教育发展的指导。

社会的迅速变迁不仅反映在科技进步提高了对个体能力的要求,也体现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和个体对生存价值的追求上,这使教育观念不断有新的突破,1997年德国汉堡所举办的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又实现了一次教育观念的更新。德国汉堡会议基于“只有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与对人权完全尊重的参与社会才有可能导向永续与公平的世界发展”(黄月纯译,1998)的思想,提出了终生学习的观念。终生学习成了教育观念的最前沿的认识。未来的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在上海21世纪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市长徐匡迪也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面向21世纪的上海》课题组:1997)。

从终生教育到终生学习反映了在教育领域从以社会为本位到以人为本位的认识转换,也标志着教育观念在民主化的进程中又迈进了一大步。观念的转换也导致教育和学习活动中主客体的转换。终生学习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分析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终生学习,其特征是:

1.在终生学习中,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终生学习的充分发展,使社会向着学习型转化。终生学习与传统教育学校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终生学习的思想突出了学习者的中心位置,突出了学习与人的生命共始终,终生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传统学校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体的对被教育者进行社会道德、知识、能力、和行为规范的传输。

人处于社会发展的中心,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人在一生中出于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出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出于对人的生活质量、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的追求,自我意识不断地觉醒,终生进行学习。这是人在社会生存的最佳的选择。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人一生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才符合学习活动本身的规律。在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阶段,虽然儿童和青少年尚末成熟到能对学习作出理性的选择,因而对他们的教育有设定的目标和内容。然而从春秋时代孔子的“因材施教”(春秋)就已经注意到学习主体的差异,到今天改革各类教育,建立终生教育体系,均要求儿童和青少年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

到成人阶段,成人与儿童和青少年相比,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人格的发展都比较成熟。成人能感受到社会环境的压力,产生学习动机。相比较而言,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比儿童和青少年强,即:从自己现有的状况设定下一个学习目标,自己寻求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途径,以及对学习的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在学习中,成人已充分显示了其主体性。在学习活动中,也只有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学习贯穿于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人在一生中都需要发展,因而人总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进行有意识的或无意的学习。人处在一个动态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变迁的速度更快,社会对人在社会中生存所具有的整体素质要求在变动之中。人的一生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

人从出身之始,就开始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卢格(James.O.Luger1996)把人生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他认为,婴儿在其出身的头三个月就已经开始了学习活动。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人在一生中都面临着生物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仅就其职业生涯而言,也有转换、升迁、失业等等问题。此外,个性、潜能、情感在人的一生中总在发展、变化。人又生活在动态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和人都在变化,人要适应社会变化,要促进社会发展,要与社会在动态中达到平衡,学习必然会贯穿于人一生的全过程。

3.终生学习是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学习

对于人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是,除孪生者具有相同的染色体配对组合和基因外,世界所有人口中再也找不到任何两个人的遗传因素相同。这是人和人之间永远存在者个别差异的根本原因。(张春兴,1994)人的差异性是社会的客观存在。而人们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又使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进一步扩大,而且更为多样化。

由于人们的认知特征、情感方式、个性结构的巨大差异,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和承担社会角色的不同,在成人中,由于不同个体受教育程度和经验结构的差别,还由于因此产生的对人的生命价值取向的千差万别,就有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传统的课堂面授教育在忽略了学习者的个性的同时,往往也抑制了学习者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学习者如果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与目标相应的学习内容的组合,与其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较佳的学习效果,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终生学习对于传统教育的突破和革新是在各个层面上的,实现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也就实现了终生学习从观念到实践跨越的一大步。

4.终生学习的目标是提高人生存的质量和促进社会的进步

对于终生学习的目标,不少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探索,其共同的认识不外乎个体发展的目标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两大方面。在雅克·德洛尔(1996)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对教育目标的认识是:“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的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长期而艰巨的目标的实现,将为寻求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公正的世界做出重大贡献。”

学习目标和教育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教育目标是以教育者为主体的对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而学习目标因人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确定,更尊重个体的个别性,注重个体潜能的不断发挥,以提高个体生存的质量,优化个体生命的过程,最终在建设更为美好、公正的社会的同时,实现人的生命的价值。有了每个个体充分地成长,也就有了社会整体的进步。确切地说,终生学习的目标是个体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协调与统整。

二.实现终生学习的条件

终生学习的实现有赖于社会整体的发展与进步,即终生学习的实现是在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力的认识,社会高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政治和教育思想的民主化、文化价值的不断提升、法治建设更为完善的基础上的。本文仅就传统教育要有哪些新的突破才能为全体国民提供终生学习的问题进行讨论。实现终生学习观念和教育实践是在不断地相互促进和相互演化的。社会的迅速变迁导致终生学习观念的形成,终生学习的观念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又引发教育深层次的改革。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是:

1.变革传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内容

中国古代的学习主要是指知识的学习。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就成了成功学习的标记。随着社会的进步,学习观是在不断演化的,人本主义者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的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施良方,1994)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共同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生存(雅克·德洛尔,1996)。美国2061计划中主张“使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的质量上,而不是所教信息的数量上”(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美国促进科学协会,1989),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为达到人充分地协调地发展的目的,终生学习要使人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具有了解他人和了解世界的能力,学会理性地思维,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念,这一切要伴随着人的态度和行为的改变。那么,学习内容的扩展并在新的高度整合是不言而喻了。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知识老化的速度非常快,人的能力更新需求的频率也会十分高,学习内容更要注重不断更新与组合,以与社会的需求同步发展。

2.各级各类教育衔接沟通、扩展延伸形成终生学习体系

终生学习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位,为人在一生中持续不间断地学习提供帮助的教育理念基础上的。这就要改变现时各类教育自成体系互不衔接,缺乏沟通的状况;改变在理论上将成人教育简化为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认识,实践上缩小成人教育的功能,简化成人教育机构的做法。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衔接沟通的立交桥,促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互相衔接和沟通;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企业教育等共同参与;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并实现优化利用,最终形成教育学习的网络。让人们只要有学习的需求,就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不间断地进行学习,一直达到希望达到的高度,不会因各类教育自成体系而无法继续学习。目前我国教育正在逐步进行改革,建立立交桥。如从多种途径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努力达成成、职教的沟通,建立高校之间的跨校辅修专业,发展社区教育等。

但是仅有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和沟通还不能构建终生学习体系,因为终生学习体系是以人一生的发展为目标的,而我国现有的各级各类教育是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并不包括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学前婴幼儿教育和除职业培训以外的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对婴幼儿学习能力的开发对其一生的成长的意义重大。成人期约占成人一生的70%,在社会迅速变迁的今天成人进入社会以后不断的学习提供自己的综合素质对成人自身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进步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构建终生学习体系发展的重点是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其中成人教育的发展更为重要。

3.从传统的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全方位的开放

终生学习体系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系统。终生学习体系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终生学习体系与周围社会环境的交互、交融,即这一体系能及时全面地反馈社会需求的信息,学习受社会发展的制约,而学习的结果也不断作用于社会的发展;

②学习者从青少年扩展到社会全体成员生命的全过程。

③学习目的从传统教育适应社会需求,为进入社会作准备到在适应人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积极推动社会的发展。

④学习场所从学校扩展到任何一个地点,家庭、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等等,而且随着人的多种社会活动学习场所有可移动性的特征。学习者在任何场所都可以获得学习的资源。

⑤学习时间的不确定性。不必在指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最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

⑥全社会积极广泛地参与办学和学习活动,提供学习资源是全社会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教育机构的任务。

教育和学习只有全面走向开放,才能突破传统教育对于教育目的、内容、对象、时间、场所等等的囿限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服务,才能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终生学习体系建设的过程是传统教育从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的过程。

4.为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提供更充分的学习选择和学习支助

如果说,在工业社会里需要一定规格的人才和批量的培训,而信息社会的多样化、多元化发展对当代人在现代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更高;个体的文化背景、职业、年龄、个性、兴趣爱好,以及知识能力结构水平,经历和经验、学习时间分配、学习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倾向将会越来越明显。现有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不同的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学习需求。

未来学习的多样化体现在:有各种层次、类型的学习目标;有多种类型的学习内容的组合,即使是同一学习目标,也有可以选择的不同内容的组合;有根据学习者客观学习条件和学习者学习类型、学习习惯设计多种媒体的学习材料;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充分的选择,让学习者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形成独特的自我。

5.立法保障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的民主化

终生学习是指个体的学习活动是一生中连续不断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参加学习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事实上,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从我国目前状况看,国土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多元经济体制的共存,使保障不同经济主体每一个员工学习的权力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对各种类型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教育未来的发展前景不明,都影响每一个国民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的民主化进程。

因而,要通过立法来保障我国国民终生学习的权利。特要关注贫困地区人民和社会处境不利群体的教育和学习,力求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显然现有的教育体系还不具备上述的能力,教育只有实现一系列变革,才能真正突破传统教育的囿限,建立终生学习体系。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于教育实践,给超越时空的远程教育以发展和壮大的空间。现代远程教育正迅速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形态,促进教育整体的改革。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者终生学习开辟了通途。

三.现代远程教育及其在终生学习中的作用

(一)远程教育发展的特征

我国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应,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函授教育。函授是是以学生自学和老师助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通信和面授辅导是师生间主要的联系方式。

第二阶段是广播、电视等手段被应用于教育。六十年代初,特别在以后,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手段的运用使远程教育在函授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函授教育也在原来通信联系的基础上配合集中面授和自觉辅导为主的教学环节,编制音像辅助教材,供函授生使用,改变了文字教材的单一性,扩大了课堂授课的空间和信息量。

第三阶段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和学习。一般来说有四种媒体:印刷媒体、音像媒体、计算机网络媒体、教学光盘。六种交互辅助手段:面授辅导、电话答疑、电子语言信箱、电子邮件、双向电视、电子公告板网上讨论。这四种媒体、六种手段在远程教育和学习中中进行最佳的优选和组合,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达到其综合效益。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帮助学习者更方便更有效学习的一种教育形态。

远程教育没有固定的形式,往往是学习者根据要学习的内容、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可以利用的学习条件进行多种的选择和组合。今后这些形式发展的可能是:多种教学内容传授和呈现方式可以相互结合融为一体;多种感官教学可以得到大力发展;交互的数量可以进一步增多,并改进交互的质量;学习辅助系统可以进一步得到扩展和改善(奥托·彼德斯,1998)。

远程教育专家德斯蒙德·基更(1998)分析了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远程教育有潜力开设全球性课程;教育和培训的个别化;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个人化;远程教育极好地适合了个人随处移动和到英特网上学习的需求;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快速地反馈;比其他的办学形式更便宜;技术使得远程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可能等。他从远程教育对教育技术的使用和远程教育具有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来分析远程教育的特征。

既然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教育技术为手段的教育,宜从这两点出发,分析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来认识远程教育的特征。

1.远程教育以学习者为主体

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于是在教育理论中不断探索,提出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然而在传统教育的实践中,受其形式和方法的束缚,却无法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在远程教育中师生处于分离或准分离状态,教师角色出现了明显的转换,由传统教育中的主导者变为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成了音像教材中的一个组合因素;学习者也从教育的对象变为教育资源的选择者,利用者。教育技术的界入,使得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确立。当今世界信息量激增,信息传输更为便捷,远程教育可以使全球的学习资源共享,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在人们多种多样的学习中,学习更是学习者主动的选择。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地把人推到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人必须学会学习,在社会生活中主动地选择学习,否则就无法生存。

2.多媒体远程学习材料的设计是凭借多媒体技术更为个性化的设计

既然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那么远程学习材料的设计就应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之所能,从人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出发,考虑下述因素: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化需求;不同学习主体对学习时空的特殊要求,人的生理发展、老化程度和认知特点对学习材料演示的方法、演示时间的要求;学习内容对虚拟学习环境的要求;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对学习媒体的选择与综合应用;人的认知、能力、情感的发展特征与远程学习形式、过程的相适应,以及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等等。

这种强调个性化、个别化的学习材料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任何人只要有学习需求,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学习材料,选择适合个人学习习惯的方式,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从而使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远程教育注重对学习者的学习支助

远程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更具学习个别化的特征,学习由学习者控制,学习过程的设计特别要注重对学习者学习支助的设计。对学习者的学习支助要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中。学习支助,不仅仅是狭义的学习支助,只是答疑和批改作业,还要努力含对学习全过程多方面的的指导。一是要有比较详细的对个别详细进行指导的详细指南。突出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的难点,指导如何控制学习过程,有效地分配学习资源的时间。二是要有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习不同的内容宜采用的不同学习技巧,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小组学习和以教师为资源的学习。这要求学习过程有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多种途径和形式的交互设计。三是要帮助学习者学会自我调节。学习者要学会自我评价,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目标、内容、方法和进度,以使学习更符合个体的特征。。这样,以使每个学习者学会学习,对学习过程的选择都能达到整体的最优化(易滨,1999)。

(二)现代远程教育在终生学习中的作用

倡导终生学习,建立学习化社会涉及众多因素,诸如:经济发展的程度、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文化价值的取向,法律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终生学习被普遍认同是社会发展的综合结果,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对终生学习的实践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1.现代远程教育是每个人终生学习的最佳选择

终生学习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和方法,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十分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因现代远程教育能打破时空的局限,教育学习资源的丰富,个性化的学习材料设计,有效的学习支助系统,费用相对比较低廉,使终生学习成为可能;现代远程教育还因其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人们选择远程的方式进行学习,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学会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学习,从而利于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等优势成为人们终生学习的最佳选择。

2.远程教育促进了终生学习体系的构建

终生学习体系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打破隔离、分割状态,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适应人们终生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的发展正在使得各级各类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大,有了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的途径,打破了各类教育相互隔离的状况,以逐步做到相互沟通,使建立终生学习体系的目标能够成为现实。

3.远程教育推进了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提出已有两千余年,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的目标。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从古到今,这些观念反映到教学和学习上是学习者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实现了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体现终生学习的要义。远程教育因其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的极大丰富和多重组合,学习手段的多元选择、学习支助的日趋完善等为学习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大大推进了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4.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教育和学习资源的共享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信息在瞬间可以流遍全球,凭借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资源可以全球共享。由于语言的障碍,至少可以做到用同一语言制作的学习材料在使用这一语言的人群中共享。中国人口众多,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教育和学习资源分布不均衡,远程教育能让经济、教育落后地区的人们也能和发达地区的人们一样享有最好的教育和学习资源,得到最好的学习支持服务。

参考资料:

1.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2.黄月纯:《1997国际成人教育会议汉堡宣言概要》,台湾《成人教育》第42期。

3.徐匡迪:《面向21世纪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4.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5.戈登·德莱顿、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8月版。

6.黄富顺:《终生学习的意义、源起、发展与实施》,《终生学习与教育改革》台湾成人教育学会,1996年12月版。

7.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版。

8.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版。

9.黄清云:《现代教育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版。

10.奥托·彼德斯:《数字化学习环境:开放无距离教育新的可能和机遇》,《开放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终生价值范文篇8

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为教育和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教育大众化的同时更加个别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撑。

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教育手段的变化使得传统教育正在面临着根本性变革。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上述背景下,本文拟讨论终生学习的特征、实现终生学习的条件,远程教育在终生学习中的作用等问题。

一.终生学习的特征

发达国家社会的发展实现了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超越。十九世纪以来,终生教育的问题已被许多学者认识。1965年保罗·郎格朗在提交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提出终生教育思想。当时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因其反映了教育与社会动态发展相协调的趋势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众多国家教育发展的指导。

社会的迅速变迁不仅反映在科技进步提高了对个体能力的要求,也体现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和个体对生存价值的追求上,这使教育观念不断有新的突破,1997年德国汉堡所举办的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又实现了一次教育观念的更新。德国汉堡会议基于“只有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与对人权完全尊重的参与社会才有可能导向永续与公平的世界发展”(黄月纯译,1998)的思想,提出了终生学习的观念。终生学习成了教育观念的最前沿的认识。未来的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在上海21世纪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市长徐匡迪也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面向21世纪的上海》课题组:1997)。

从终生教育到终生学习反映了在教育领域从以社会为本位到以人为本位的认识转换,也标志着教育观念在民主化的进程中又迈进了一大步。观念的转换也导致教育和学习活动中主客体的转换。终生学习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分析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终生学习,其特征是:

1.在终生学习中,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终生学习的充分发展,使社会向着学习型转化。终生学习与传统教育学校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终生学习的思想突出了学习者的中心位置,突出了学习与人的生命共始终,终生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传统学校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体的对被教育者进行社会道德、知识、能力、和行为规范的传输。

人处于社会发展的中心,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人在一生中出于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出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出于对人的生活质量、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的追求,自我意识不断地觉醒,终生进行学习。这是人在社会生存的最佳的选择。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人一生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才符合学习活动本身的规律。在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阶段,虽然儿童和青少年尚末成熟到能对学习作出理性的选择,因而对他们的教育有设定的目标和内容。然而从春秋时代孔子的“因材施教”(春秋)就已经注意到学习主体的差异,到今天改革各类教育,建立终生教育体系,均要求儿童和青少年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

到成人阶段,成人与儿童和青少年相比,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人格的发展都比较成熟。成人能感受到社会环境的压力,产生学习动机。相比较而言,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比儿童和青少年强,即:从自己现有的状况设定下一个学习目标,自己寻求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途径,以及对学习的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在学习中,成人已充分显示了其主体性。在学习活动中,也只有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学习贯穿于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人在一生中都需要发展,因而人总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进行有意识的或无意的学习。人处在一个动态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变迁的速度更快,社会对人在社会中生存所具有的整体素质要求在变动之中。人的一生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

人从出身之始,就开始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卢格(James.O.Luger1996)把人生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他认为,婴儿在其出身的头三个月就已经开始了学习活动。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人在一生中都面临着生物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仅就其职业生涯而言,也有转换、升迁、失业等等问题。此外,个性、潜能、情感在人的一生中总在发展、变化。人又生活在动态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和人都在变化,人要适应社会变化,要促进社会发展,要与社会在动态中达到平衡,学习必然会贯穿于人一生的全过程。

3.终生学习是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学习

对于人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是,除孪生者具有相同的染色体配对组合和基因外,世界所有人口中再也找不到任何两个人的遗传因素相同。这是人和人之间永远存在者个别差异的根本原因。(张春兴,1994)人的差异性是社会的客观存在。而人们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又使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进一步扩大,而且更为多样化。

由于人们的认知特征、情感方式、个性结构的巨大差异,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和承担社会角色的不同,在成人中,由于不同个体受教育程度和经验结构的差别,还由于因此产生的对人的生命价值取向的千差万别,就有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传统的课堂面授教育在忽略了学习者的个性的同时,往往也抑制了学习者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学习者如果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与目标相应的学习内容的组合,与其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较佳的学习效果,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终生学习对于传统教育的突破和革新是在各个层面上的,实现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也就实现了终生学习从观念到实践跨越的一大步。

4.终生学习的目标是提高人生存的质量和促进社会的进步

对于终生学习的目标,不少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探索,其共同的认识不外乎个体发展的目标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两大方面。在雅克·德洛尔(1996)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对教育目标的认识是:“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的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长期而艰巨的目标的实现,将为寻求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公正的世界做出重大贡献。”

学习目标和教育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教育目标是以教育者为主体的对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而学习目标因人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确定,更尊重个体的个别性,注重个体潜能的不断发挥,以提高个体生存的质量,优化个体生命的过程,最终在建设更为美好、公正的社会的同时,实现人的生命的价值。有了每个个体充分地成长,也就有了社会整体的进步。确切地说,终生学习的目标是个体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协调与统整。

二.实现终生学习的条件

终生学习的实现有赖于社会整体的发展与进步,即终生学习的实现是在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力的认识,社会高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政治和教育思想的民主化、文化价值的不断提升、法治建设更为完善的基础上的。本文仅就传统教育要有哪些新的突破才能为全体国民提供终生学习的问题进行讨论。实现终生学习观念和教育实践是在不断地相互促进和相互演化的。社会的迅速变迁导致终生学习观念的形成,终生学习的观念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又引发教育深层次的改革。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是:

1.变革传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内容

中国古代的学习主要是指知识的学习。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就成了成功学习的标记。随着社会的进步,学习观是在不断演化的,人本主义者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的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施良方,1994)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共同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生存(雅克·德洛尔,1996)。美国2061计划中主张“使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的质量上,而不是所教信息的数量上”(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美国促进科学协会,1989),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为达到人充分地协调地发展的目的,终生学习要使人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具有了解他人和了解世界的能力,学会理性地思维,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念,这一切要伴随着人的态度和行为的改变。那么,学习内容的扩展并在新的高度整合是不言而喻了。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知识老化的速度非常快,人的能力更新需求的频率也会十分高,学习内容更要注重不断更新与组合,以与社会的需求同步发展。

2.各级各类教育衔接沟通、扩展延伸形成终生学习体系

终生学习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位,为人在一生中持续不间断地学习提供帮助的教育理念基础上的。这就要改变现时各类教育自成体系互不衔接,缺乏沟通的状况;改变在理论上将成人教育简化为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认识,实践上缩小成人教育的功能,简化成人教育机构的做法。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衔接沟通的立交桥,促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互相衔接和沟通;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企业教育等共同参与;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并实现优化利用,最终形成教育学习的网络。让人们只要有学习的需求,就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不间断地进行学习,一直达到希望达到的高度,不会因各类教育自成体系而无法继续学习。目前我国教育正在逐步进行改革,建立立交桥。如从多种途径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努力达成成、职教的沟通,建立高校之间的跨校辅修专业,发展社区教育等。

但是仅有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和沟通还不能构建终生学习体系,因为终生学习体系是以人一生的发展为目标的,而我国现有的各级各类教育是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并不包括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学前婴幼儿教育和除职业培训以外的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对婴幼儿学习能力的开发对其一生的成长的意义重大。成人期约占成人一生的70%,在社会迅速变迁的今天成人进入社会以后不断的学习提供自己的综合素质对成人自身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进步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构建终生学习体系发展的重点是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其中成人教育的发展更为重要。

3.从传统的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全方位的开放

终生学习体系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系统。终生学习体系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终生学习体系与周围社会环境的交互、交融,即这一体系能及时全面地反馈社会需求的信息,学习受社会发展的制约,而学习的结果也不断作用于社会的发展;

②学习者从青少年扩展到社会全体成员生命的全过程。

③学习目的从传统教育适应社会需求,为进入社会作准备到在适应人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积极推动社会的发展。

④学习场所从学校扩展到任何一个地点,家庭、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等等,而且随着人的多种社会活动学习场所有可移动性的特征。学习者在任何场所都可以获得学习的资源。

⑤学习时间的不确定性。不必在指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最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

⑥全社会积极广泛地参与办学和学习活动,提供学习资源是全社会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教育机构的任务。

教育和学习只有全面走向开放,才能突破传统教育对于教育目的、内容、对象、时间、场所等等的囿限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服务,才能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终生学习体系建设的过程是传统教育从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的过程。

4.为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提供更充分的学习选择和学习支助

如果说,在工业社会里需要一定规格的人才和批量的培训,而信息社会的多样化、多元化发展对当代人在现代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更高;个体的文化背景、职业、年龄、个性、兴趣爱好,以及知识能力结构水平,经历和经验、学习时间分配、学习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倾向将会越来越明显。现有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不同的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学习需求。

未来学习的多样化体现在:有各种层次、类型的学习目标;有多种类型的学习内容的组合,即使是同一学习目标,也有可以选择的不同内容的组合;有根据学习者客观学习条件和学习者学习类型、学习习惯设计多种媒体的学习材料;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充分的选择,让学习者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形成独特的自我。

5.立法保障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的民主化

终生学习是指个体的学习活动是一生中连续不断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参加学习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事实上,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从我国目前状况看,国土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多元经济体制的共存,使保障不同经济主体每一个员工学习的权力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对各种类型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教育未来的发展前景不明,都影响每一个国民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的民主化进程。

因而,要通过立法来保障我国国民终生学习的权利。特要关注贫困地区人民和社会处境不利群体的教育和学习,力求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显然现有的教育体系还不具备上述的能力,教育只有实现一系列变革,才能真正突破传统教育的囿限,建立终生学习体系。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于教育实践,给超越时空的远程教育以发展和壮大的空间。现代远程教育正迅速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形态,促进教育整体的改革。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者终生学习开辟了通途。

三.现代远程教育及其在终生学习中的作用

(一)远程教育发展的特征

我国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应,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函授教育。函授是是以学生自学和老师助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通信和面授辅导是师生间主要的联系方式。

第二阶段是广播、电视等手段被应用于教育。六十年代初,特别在以后,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手段的运用使远程教育在函授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函授教育也在原来通信联系的基础上配合集中面授和自觉辅导为主的教学环节,编制音像辅助教材,供函授生使用,改变了文字教材的单一性,扩大了课堂授课的空间和信息量。

第三阶段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和学习。一般来说有四种媒体:印刷媒体、音像媒体、计算机网络媒体、教学光盘。六种交互辅助手段:面授辅导、电话答疑、电子语言信箱、电子邮件、双向电视、电子公告板网上讨论。这四种媒体、六种手段在远程教育和学习中中进行最佳的优选和组合,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达到其综合效益。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帮助学习者更方便更有效学习的一种教育形态。

远程教育没有固定的形式,往往是学习者根据要学习的内容、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可以利用的学习条件进行多种的选择和组合。今后这些形式发展的可能是:多种教学内容传授和呈现方式可以相互结合融为一体;多种感官教学可以得到大力发展;交互的数量可以进一步增多,并改进交互的质量;学习辅助系统可以进一步得到扩展和改善(奥托·彼德斯,1998)。

远程教育专家德斯蒙德·基更(1998)分析了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远程教育有潜力开设全球性课程;教育和培训的个别化;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个人化;远程教育极好地适合了个人随处移动和到英特网上学习的需求;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快速地反馈;比其他的办学形式更便宜;技术使得远程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可能等。他从远程教育对教育技术的使用和远程教育具有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来分析远程教育的特征。

既然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教育技术为手段的教育,宜从这两点出发,分析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来认识远程教育的特征。

1.远程教育以学习者为主体

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于是在教育理论中不断探索,提出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然而在传统教育的实践中,受其形式和方法的束缚,却无法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在远程教育中师生处于分离或准分离状态,教师角色出现了明显的转换,由传统教育中的主导者变为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成了音像教材中的一个组合因素;学习者也从教育的对象变为教育资源的选择者,利用者。教育技术的界入,使得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确立。当今世界信息量激增,信息传输更为便捷,远程教育可以使全球的学习资源共享,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在人们多种多样的学习中,学习更是学习者主动的选择。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地把人推到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人必须学会学习,在社会生活中主动地选择学习,否则就无法生存。

2.多媒体远程学习材料的设计是凭借多媒体技术更为个性化的设计

既然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那么远程学习材料的设计就应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之所能,从人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出发,考虑下述因素: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化需求;不同学习主体对学习时空的特殊要求,人的生理发展、老化程度和认知特点对学习材料演示的方法、演示时间的要求;学习内容对虚拟学习环境的要求;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对学习媒体的选择与综合应用;人的认知、能力、情感的发展特征与远程学习形式、过程的相适应,以及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等等。

这种强调个性化、个别化的学习材料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任何人只要有学习需求,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学习材料,选择适合个人学习习惯的方式,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从而使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远程教育注重对学习者的学习支助

远程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更具学习个别化的特征,学习由学习者控制,学习过程的设计特别要注重对学习者学习支助的设计。对学习者的学习支助要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中。学习支助,不仅仅是狭义的学习支助,只是答疑和批改作业,还要努力含对学习全过程多方面的的指导。一是要有比较详细的对个别详细进行指导的详细指南。突出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的难点,指导如何控制学习过程,有效地分配学习资源的时间。二是要有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习不同的内容宜采用的不同学习技巧,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小组学习和以教师为资源的学习。这要求学习过程有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多种途径和形式的交互设计。三是要帮助学习者学会自我调节。学习者要学会自我评价,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目标、内容、方法和进度,以使学习更符合个体的特征。。这样,以使每个学习者学会学习,对学习过程的选择都能达到整体的最优化(易滨,1999)。

(二)现代远程教育在终生学习中的作用

倡导终生学习,建立学习化社会涉及众多因素,诸如:经济发展的程度、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文化价值的取向,法律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终生学习被普遍认同是社会发展的综合结果,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对终生学习的实践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1.现代远程教育是每个人终生学习的最佳选择

终生学习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和方法,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十分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因现代远程教育能打破时空的局限,教育学习资源的丰富,个性化的学习材料设计,有效的学习支助系统,费用相对比较低廉,使终生学习成为可能;现代远程教育还因其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人们选择远程的方式进行学习,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学会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学习,从而利于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等优势成为人们终生学习的最佳选择。

2.远程教育促进了终生学习体系的构建

终生学习体系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打破隔离、分割状态,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适应人们终生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的发展正在使得各级各类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大,有了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的途径,打破了各类教育相互隔离的状况,以逐步做到相互沟通,使建立终生学习体系的目标能够成为现实。

3.远程教育推进了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提出已有两千余年,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的目标。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从古到今,这些观念反映到教学和学习上是学习者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实现了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体现终生学习的要义。远程教育因其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的极大丰富和多重组合,学习手段的多元选择、学习支助的日趋完善等为学习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大大推进了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4.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教育和学习资源的共享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信息在瞬间可以流遍全球,凭借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资源可以全球共享。由于语言的障碍,至少可以做到用同一语言制作的学习材料在使用这一语言的人群中共享。中国人口众多,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教育和学习资源分布不均衡,远程教育能让经济、教育落后地区的人们也能和发达地区的人们一样享有最好的教育和学习资源,得到最好的学习支持服务。

参考资料:

1.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2.黄月纯:《1997国际成人教育会议汉堡宣言概要》,台湾《成人教育》第42期。

3.徐匡迪:《面向21世纪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4.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5.戈登·德莱顿、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8月版。

6.黄富顺:《终生学习的意义、源起、发展与实施》,《终生学习与教育改革》台湾成人教育学会,1996年12月版。

7.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版。

8.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版。

9.黄清云:《现代教育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版。

10.奥托·彼德斯:《数字化学习环境:开放无距离教育新的可能和机遇》,《开放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终生价值范文篇9

客户并非都是上帝。根据客户价值进行排序,并制定相应的业务开发和服务计划,这种价值细分的模式正得到企业的广泛应用。价值细分包括探索、评估和布局三大步骤。企业无论大小,都能照此执行。

计算机用户之所以熟知戴尔电脑,是因为它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杰出的客户服务。但对于商界观察家而言,该公司得名主要是因为其实施的商业模式,而不是所提供的产品、价格或者服务。按单生产(build-to-order)是戴尔商业模式的基石——-也是其竞争优势的源泉所在。

按单生产模式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存货、供应商关系和客户行为的工具。随着戴尔公司搜集到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更完善、更深入的信息,该公司开始实施特殊营销战略,以期从现有客户处挖掘出新的业务,并推出旨在吸引高价值潜在客户的全新营销计划。由于戴尔公司能够从多个数据点获取相关信息,因此公司能够根据客户对公司的价值对他们进行评级。

将客观分析数据、主观意见和决策综合起来,将客户对公司的总体价值进行评估的做法,被称为价值细分(valuesegmentation)。从概念上讲,价值细分与企业所熟知的其他营销工具极为相似。例如,终生价值(lifetimevalue,LTV)就是一种评估客户对于组织重要性的方式。终生价值的基本计算方法如下:客户每年的平均支出乘以该客户作为忠诚客户的预期年限。

价值细分建立在数据之上。由于它有助于指导实施企业营销计划和管理业务,因此它的意义超越了终生价值。典型的终生价值分析只是考察客户在本企业现有的购买数额,而价值细分则放眼于客户在与你相类似的其他企业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所有开支。它不仅充分考虑了该客户已经确立的关系,而且考虑了行业内产品计划和市场变化等。

价值细分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帮助你和你的公司更注重现有和潜在的客户,而不是产品。如果贵公司随波逐流,那么自然的反应就是从产品角度实施营销攻击。但更胜一筹的方法是,首先了解哪些是最具价值的客户,他们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开发出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细分能够推动上述态度的转变,帮助贵公司加强与现有客户的关系,从而从他们身上深挖出新业务。

基本而言,价值细分包括三个步骤:探索、评估和布局。

探索:细分市场

在探索阶段,你应当使用市场数据库知识来进行市场细分,并对这些细分市场进行相应的描述。这一理念超越了基于购买产品所进行的客户划分。既然你营销活动的目的在于客户的购买,通过对客户概貌、地域或行业特定信息的分析,将公司的客户进行分类,这对业务大有裨益。

小心翼翼地将客户进行细分,而不是泛泛划分。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某一市场可以被界定为"小企业主",但这一界定太过宽泛,所以意义不大:这一市场有些人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你的客户,而划分太宽泛将使你无法制定出合理的报价或沟通计划。

细分市场描述的就是对你和你公司有着相似态度的一群现有客户或潜在客户。因此,与此不同的客户群体,则由和上述群体有不同态度的客户所构成。态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的客户对你所持的态度,将决定你对他们所要实施的营销方式。例如,态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贵公司购买的意愿,这可以从三种渠道获取:了解客户过去在贵公司的购买情况;观察客户从类似公司的购买情况;对潜在客户是否愿意从贵公司购买所做的调查数据。为了对表现出相似态度的客户进行确定和追踪,你应当使用年龄、企业规模等特性。

不同的人对你公司会有不同的态度,因此,可以将你的细分市场深入到个人消费者这一层面。有些市场本身容量很小,因此从个人消费者这一层面进行细分比较容易。如果贵公司是对某些专业性强的公司进行销售的B2B公司,那么你不仅能对每一目标公司或每一特定地域的关键人物进行追踪,你还能对你认为的潜在客户进行个别追踪。

评估:客户排序

评估就是使用客户档案,对贵公司的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判断,以找出谁是最有价值的客户。你可以检查客户的历史购买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与你已有的档案进行对比,预测出可能的客户或增长型客户。

当面临和大量的人员和公司打交道时,大公司的营销人员通常使用统计工具来选择和分析样本,这样他们就不用对每个单一的现有客户、潜在客户和每笔交易进行一一检查。统计学是一门基于预测、样本和概率的技术性学科。我们通常使用它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赋予不同的置信度,从而得出相应结论。以下是这一方法的运作方式:你正在销售建筑项目管理软件,你很想知道你最有价值的客户是谁,因为凭借此信息你就能很有针对性地实施销售。你可以调用公司数据库中的销售交易信息,对每一客户的订单进行排序,然后找出过去一年采购量最大的10%的客户。按照不同的属性对客户进行排列,你发现高速公路建筑公司是你最有价值的客户。基于这个认识,你会将运输工程师作为一个类似团体,他们很有可能成为一群最有潜力的客户。

你应当使用不同的标签,对现有和潜在客户进行"更佳"、"好"、以及"较差"的评价,然后找出这些客户群体之间的相似性。评估的最终目标,是对你所要实施营销活动的目标群体进行优先排序。

当和小范围的客户和潜在客户打交道时,你也许简单浏览一下就能把握市场。对公司数据库的某一子集进行浏览——-比如几百个或上千个客户——-将使你很快对这些客户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并且你将发现,了解市场信息之后,凭直觉理解的信息将得到确认。

定位:增加定单

定位要求对下列客户信息进行不断的收集和理解:现有客户与潜在客户的状况,贵公司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企业目标是否匹配。定位以图表形式,描绘了公司同客户之间关系的发展历程:从起初的结识、熟悉并认可,发展到最后你成为客户的必然选择。

定位有助于贵公司对一些数据进行追踪和比较。比如,对贵公司自认为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即贵公司对客户的感觉)与实际关系(从客户处获得多少实际的订单)进行比较。

这里一个关键的概念是,你占客户多少购买份额(也叫钱包份额)。具体是指,客户实际购买贵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占其购买类似产品和服务的全部预算额的百分比。假设一客户每年支出1,000美元,而贵公司仅占有10%的钱包份额。钱包份额在度量公司和现有客户的关系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终生价值范文篇10

学习型社会,就国际社会来说,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哈钦斯于1968年首先提出。20世纪60年代末,瑞典曾出现过一种“回归教育”理论,指给人们提供第二次或第三次受教育的机会。后来,这种理论和教育方式推广到其他欧州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年1月1日召开的第19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成人教育的报告》,提出了终生教育与终生学习是并列的两个概念。1988年7月,日本对文部省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将原来排在第五位的社会教育局更名为“终生学习局”,并升格为“各局之上”。1990年6月,日本制定第一部有关终生学习的法律《关于振兴终生学习实施政策同完善推进体制法》。1991年4月,美国提出发展教育四大战略。第三项战略就是“把美国变成人人学习之国”(昨天的学生——今天的劳动者都要学习);第四项战略就是“把社会变成大课堂”。l994年8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首次正式建议:“通过较好的教育和培训,发展一种终生学习的文化,对人增加投资。”在这种背景下,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1997年3月在加拿大渥太华相继召开了两次世界终生学习会议,提出“终生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的思想。由欧洲终生学习促进会提出,并经罗马会议同意的终生学习的定义是:终生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地应用它们。

群众学习的优良传统。这是因为,自我们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斗争实践中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一再教育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各种具体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1940年1月3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全党干部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3月2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再次作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进一步对干部学习问题作了补充规定,其中以每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日为学习节,以推动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贯穿《选集》的一条红线,就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同志在《论新阶段》中号召全党“来一个学习竞赛”。同志有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1983年4月,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98年,同志指出:“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生学习的时代。”据《光明日报》1999年4月9日报道,在回答该报记者提问时,美国学习论坛主席、国际学习协会前主席鲍比·德彼特说:“祝贺中国教育家在‘学习’问题上引人瞩目的成就和进展,‘学习化中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提法,它把学习型组织、教育变革、家庭教育和学习革命、终生教育等结合在一起,对各国而言是一个创举。”

学习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创建学习型社会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载体,是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重大课题。我们一贯重视学习,现在为什么又要讲学习型社会,这和过去有什么区别?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的阐述,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回答:

一、学习型社会是全民学习,而不是个人,或是几个人的学习。当今我们所处的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不断发展,要求构成社会集团的成员素质,应该“水涨船高”。如果不重视学习,没有新知识武装自己,就不能紧跟时代进步潮流,就要落后受人欺侮。所以,学习是全民性的任务,是自觉的需要,是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绝不是强加的。

二、学习型社会是终身学习,而不是学校学习,或者是工作阶段的学习。现今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如果不“充电”,就会成为新的“文盲”、“科盲”。对每个人来讲,学习就像水、空气和吃饭一样,应该成为人生的目标、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无数事实表明,当今社会真正意义的学习,不再是单纯为了获取知识或掌握技能,成为人谋生的手段,而是人生的目的。通过学习重塑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重新认识世界与我们的生存关系,是一个扩展创造性能量的过程。€

三、学习型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停留在片面发展的层次上。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将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一个广阔的前景。我们创建的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将实实在在地为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展示个人的人生价值提供广阔的舞台。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每一个年龄都对应着相应的人生任务。“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人们还常言“三十不学艺”,往往把学习限定在人生的特定阶段。但这一切,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开始改变。在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新学年开始后的新生课堂上,在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中间,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当今全国年龄最大的新生,南京医科大学2002级旁听生,73岁的汪侠老人。中央电视台2002年10月5日播出的《焦点访谈》,以对汪侠老人上大学等事迹的采访报道,展示了一个“崇尚学习”的新中国。

深圳市原来是一个边陲小镇,与香港隔水相望。通过改革开放,这个过去的渔民村变为现代化城市,渔民逐步向现代城市居民转变。他们谈到自己从物质生活到行为方式,逐步与城市人融为一体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读书学习。从2000年开始,深圳市读书月每年举办一次。首届“读书月”活动参与者为170万人次,第二届“读书月”参与者达到270万人次,第三届“读书月”参与者则达到300万人次。深圳市人均购书量已连续13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有关专家认为,今天的深圳社会已普遍接受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现念,学习型社会的雏型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