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氮行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9:53:25

中氮行业

中氮行业范文篇1

我国中型氮肥厂大都建于五六十年代。以煤为原料的中型氮肥厂的合成氨装置主要采用我国自行开发的工艺技术,如常压固定层煤气化、拷胶脱硫、热钾碱法脱碳、往复式压缩、高压合成等;尿素生产主要采用水溶液全循环工艺。以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也是国内开发的。只有以气为原料的部分厂采用引进技术。总的说来,我国的合成氨、尿素生产技术均较为落后,尤其是以煤、焦为原料的一些工厂,五六十年代建成,有些厂先天不足,设备陈;日,能耗高,运行了多年,更新改造力度不够。而且现有的中氮企业绝大多数单系列装置规模偏小(一般合成氨为6~8万t/a,尿素为13万t/a,公用工程潜力大,人员多,竞争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还有的工厂三废排放高于国家标准,急待改造。“八五”、“九五”期间,虽然国家投入一部分资金对中氮肥实行技术改造(如利用亚行、世行贷款在12个工厂新上12套8一131程,还有20多个工厂的技术改造主要是增加2~3万t/a合成氨、3~5万t/a尿素),但改造力度还不够大。在国际、国内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利用近几年新开发的新技术,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中氮肥技术改造的力度,进一步扩大装置规模,降低消耗和成本,缩小和国外以及国内大型氮肥厂的差距,提高竞争能力,势在必行。究竟如何改造?综合大家意见,我想就此提出一些思路。

一、要突出技术进步

中氮肥企业绝大部分采用国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对它的技术改造也要紧紧依靠国内研究、设计和大专院校等科研部门所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

1.合成氨工艺技术的改造

(1)造气造气炉采用新型炉底、炉箅,造气采用用微机控制、优化操作;采用过热蒸汽制气,提高造气废锅蒸汽压力,并改造造气风机,增加吹风强度,提高单炉产气量。

(2)脱硫采用喷射再生技术及新型填料等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及脱硫效果。

(3)变换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全低变技术改造,并采用新型触媒。

(4)脱碳用苯菲尔脱碳技术的企业,可采用双塔变压再生、空间位阻胺、蒸汽喷射闪蒸等技术进行改造;用物理吸收技术的企业,可采用NHD等低能耗脱碳技术进行改造;脱碳富液采用水力透平回收能量。

(5)精制铜洗通过新型填料、新型塔板等进行技术改造,甲烷化采用新型催比剂。

(6)合成采用新型内件进行改造,如采用湖南安淳公司的ⅢJ一99型或南化NC一1200轴径向合成内件,中置废锅回收热量。

(7)压缩压缩机采用膛罐,增加副缸,改造气阀、填料等技术,增加打气量,防止泄漏,提高运行周期。

(8)氢回收可根据需要采用膜分离或变压吸附等技术进行改造。

2、尿素工艺技术的改造

要采用预分离、预精馏流程;设置一吸塔外冷器,增加吸收能力;改造一段蒸发、二段蒸发加热器;氨泵、甲胺泵等根据情况改为变频调速,更新改造;新增深度水解系统,回收尿素工艺冷凝液;造粒塔采用新型喷头。

在自动化控制方面,要采用DES系统优化控制。在公用工程方面,要采用新型横流冷却塔,新型填料等新技术改造冷却水系统;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掺烧造气炉渣,热电联产,能量多级利用。

二、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通过近几年化肥市场疲软的事实,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无论哪一项技术,哪一项工艺,哪一个设备,都要详细探讨和论证投入和产出,仔细地计算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一切工作(包括技术改造和企业管理等)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这一点,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中氮改造不能单纯靠增加设备来增加能力。要提高技术水平,改造装置中的“瓶颈”部分,挖掘潜力,以少投入多产出为目标,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三、挖潜改造与扩大规模相结合,实现系列化,规模化

目前,全国中氮肥厂的合成氨装置大都已达到8万t/a的规模,这在“八五”当时是经济规模,安阳化肥厂大胆探索,利用原来的设备,采用新技术,将原来的系统规模扩大到12万t/a。这是一条值得其它厂推广和借鉴的经验。1996年,化工部在安阳化肥厂召开过全国中氮肥行业发展研讨会,该厂就已提出过这种想法,但没有完全得到大家的认同。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他们这一想法已付诸实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吨氨能耗可以降低6.3~7.5GJ,尿素生产成本约降低20%。我国中氮肥装置的工艺和设备虽然各厂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可以参照安阳化肥厂的模式进行改造。若全国以煤焦为原料的中化肥装置先改造20套,即合成氨由8万t/a增加到12万t/a,尿素由12万t/a增加到20万t/a,那么,总共可增加合成氨能力80万t/a,尿素能力140万t/a,差不多相当于增加了3个30万t/a合成氨厂,而投资则要比新建节省很多。这是我国中氮肥技术改造的一条好路子。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一批小化肥企业脱颖而出,其规模已达到中氮肥的规模。如何进一步改造这批小化肥,方案需要认真研究,要尽量靠近经济规模。

关于原料路线的改造,各厂条件不同,情况各异,要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论证,因地制宜,不能强求一致。

四、重视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

我国中氮肥绝大部分都是运行了几十年的老厂,很多厂有几种甚至几十种产品,产品单一的生产厂很少,这就为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资江氮肥厂这方面做得就很好。该厂既生产为农化服务的混配肥,还开发了多种精细化工产品。

还有的厂氮肥产品相对单一,经不起市场风浪,即使搞了些产品,也形不成气候,在今后的技改中,必须重视发展多种经营,不能搞单打一。要化肥、化工并举,走以肥为主、多种经营的路子。但在确定产品方案时,需要认真研究。要注重两个问题:一是市场;二是技术来源。否则就会形成包袱。

五、握高创新和开发能力

很多中氮肥厂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有的厂利用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兄弟厂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本厂的技术改造。今后,中氮肥厂的改造也应加强与这些部门的联系。也可以引进国外的一些技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发展创新能力,搞些小改小革,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目前,我们的中氮肥采用新技术的力度不够,不够大胆,需要转变思想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谁有新技术,谁就会主动,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占居有利地位,占领市场经济的制高点。

六、加强空观调控,维持公平竞争秩序

我这里是指整个氮肥行业。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1994年、1995年国内化肥市场走俏,各地各厂新上了一大批装置,国家也审批了一批项目,氮肥能力增加很快,加之国家又大量进口化肥,造成了目前国内化肥滞销的局面。应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化肥市场的宏观调控,控制化肥进口。要控制那些

仅是靠外延提高效益的项目。

近一个时期,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行业管理有所削弱,行业遇到一些新情况,如流动资金不足、企业三角债相互拖欠、市场竞争无序等,政府主管部问是不十分清楚的。建议国家加强行业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希望有关行业管理部问派出相关调查组到企业去深入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另外,行业统计不准确,有些数字水分大,宏观决策缺乏可靠的依据。化肥企业非常希望国家尽快通过《化肥法》,维护企业的利益,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加强的行业管理范畴。

七、要对中氮肥改造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化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民用物资,解决化肥问题只能立足国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际化肥市场直接受我国化肥需求的影响,过份依赖进口化肥,必然会引起国际市场化肥价格的上涨。这在历史上是有教训的。因此,国内不能因为效益差而放弃生产化肥。国家应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化肥生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增加贷款力度,对“八五”、“九五”的项目,国家和地方的贷款要及时到位,尽快把项目建成,不能一拖再拖。贷款利率应适当优惠。

(2)对于引进的关键设备,应免证关税和增值税。

(3)对现有中氮肥企业在原料、供电、运输、税收等方面都应给予和小化肥同样的优惠政策,实行公平竞争。

中氮行业范文篇2

我国中型氮肥厂大都建于五六十年代。以煤为原料的中型氮肥厂的合成氨装置主要采用我国自行开发的工艺技术,如常压固定层煤气化、拷胶脱硫、热钾碱法脱碳、往复式压缩、高压合成等;尿素生产主要采用水溶液全循环工艺。以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也是国内开发的。只有以气为原料的部分厂采用引进技术。总的说来,我国的合成氨、尿素生产技术均较为落后,尤其是以煤、焦为原料的一些工厂,五六十年代建成,有些厂先天不足,设备陈;日,能耗高,运行了多年,更新改造力度不够。而且现有的中氮企业绝大多数单系列装置规模偏小(一般合成氨为6~8万t/a,尿素为13万t/a,公用工程潜力大,人员多,竞争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还有的工厂三废排放高于国家标准,急待改造。“八五”、“九五”期间,虽然国家投入一部分资金对中氮肥实行技术改造(如利用亚行、世行贷款在12个工厂新上12套8一131程,还有20多个工厂的技术改造主要是增加2~3万t/a合成氨、3~5万t/a尿素),但改造力度还不够大。在国际、国内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利用近几年新开发的新技术,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中氮肥技术改造的力度,进一步扩大装置规模,降低消耗和成本,缩小和国外以及国内大型氮肥厂的差距,提高竞争能力,势在必行。究竟如何改造?综合大家意见,我想就此提出一些思路。

一、要突出技术进步

中氮肥企业绝大部分采用国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对它的技术改造也要紧紧依靠国内研究、设计和大专院校等科研部门所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

1.合成氨工艺技术的改造

(1)造气造气炉采用新型炉底、炉箅,造气采用用微机控制、优化操作;采用过热蒸汽制气,提高造气废锅蒸汽压力,并改造造气风机,增加吹风强度,提高单炉产气量。

(2)脱硫采用喷射再生技术及新型填料等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及脱硫效果。

(3)变换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全低变技术改造,并采用新型触媒。

(4)脱碳用苯菲尔脱碳技术的企业,可采用双塔变压再生、空间位阻胺、蒸汽喷射闪蒸等技术进行改造;用物理吸收技术的企业,可采用NHD等低能耗脱碳技术进行改造;脱碳富液采用水力透平回收能量。

(5)精制铜洗通过新型填料、新型塔板等进行技术改造,甲烷化采用新型催比剂。

(6)合成采用新型内件进行改造,如采用湖南安淳公司的ⅢJ一99型或南化NC一1200轴径向合成内件,中置废锅回收热量。

(7)压缩压缩机采用膛罐,增加副缸,改造气阀、填料等技术,增加打气量,防止泄漏,提高运行周期。

(8)氢回收可根据需要采用膜分离或变压吸附等技术进行改造。

2、尿素工艺技术的改造

要采用预分离、预精馏流程;设置一吸塔外冷器,增加吸收能力;改造一段蒸发、二段蒸发加热器;氨泵、甲胺泵等根据情况改为变频调速,更新改造;新增深度水解系统,回收尿素工艺冷凝液;造粒塔采用新型喷头。

在自动化控制方面,要采用DES系统优化控制。在公用工程方面,要采用新型横流冷却塔,新型填料等新技术改造冷却水系统;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掺烧造气炉渣,热电联产,能量多级利用。

二、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通过近几年化肥市场疲软的事实,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无论哪一项技术,哪一项工艺,哪一个设备,都要详细探讨和论证投入和产出,仔细地计算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一切工作(包括技术改造和企业管理等)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这一点,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中氮改造不能单纯靠增加设备来增加能力。要提高技术水平,改造装置中的“瓶颈”部分,挖掘潜力,以少投入多产出为目标,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三、挖潜改造与扩大规模相结合,实现系列化,规模化

目前,全国中氮肥厂的合成氨装置大都已达到8万t/a的规模,这在“八五”当时是经济规模,安阳化肥厂大胆探索,利用原来的设备,采用新技术,将原来的系统规模扩大到12万t/a。这是一条值得其它厂推广和借鉴的经验。1996年,化工部在安阳化肥厂召开过全国中氮肥行业发展研讨会,该厂就已提出过这种想法,但没有完全得到大家的认同。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他们这一想法已付诸实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吨氨能耗可以降低6.3~7.5GJ,尿素生产成本约降低20%。我国中氮肥装置的工艺和设备虽然各厂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可以参照安阳化肥厂的模式进行改造。若全国以煤焦为原料的中化肥装置先改造20套,即合成氨由8万t/a增加到12万t/a,尿素由12万t/a增加到20万t/a,那么,总共可增加合成氨能力80万t/a,尿素能力140万t/a,差不多相当于增加了3个30万t/a合成氨厂,而投资则要比新建节省很多。这是我国中氮肥技术改造的一条好路子。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一批小化肥企业脱颖而出,其规模已达到中氮肥的规模。如何进一步改造这批小化肥,方案需要认真研究,要尽量靠近经济规模。

关于原料路线的改造,各厂条件不同,情况各异,要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论证,因地制宜,不能强求一致。

四、重视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

我国中氮肥绝大部分都是运行了几十年的老厂,很多厂有几种甚至几十种产品,产品单一的生产厂很少,这就为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资江氮肥厂这方面做得就很好。该厂既生产为农化服务的混配肥,还开发了多种精细化工产品。

还有的厂氮肥产品相对单一,经不起市场风浪,即使搞了些产品,也形不成气候,在今后的技改中,必须重视发展多种经营,不能搞单打一。要化肥、化工并举,走以肥为主、多种经营的路子。但在确定产品方案时,需要认真研究。要注重两个问题:一是市场;二是技术来源。否则就会形成包袱。

五、握高创新和开发能力

很多中氮肥厂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有的厂利用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兄弟厂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本厂的技术改造。今后,中氮肥厂的改造也应加强与这些部门的联系。也可以引进国外的一些技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发展创新能力,搞些小改小革,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目前,我们的中氮肥采用新技术的力度不够,不够大胆,需要转变思想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谁有新技术,谁就会主动,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占居有利地位,占领市场经济的制高点。

六、加强空观调控,维持公平竞争秩序

我这里是指整个氮肥行业。

1994年、1995年国内化肥市场走俏,各地各厂新上了一大批装置,国家也审批了一批项目,氮肥能力增加很快,加之国家又大量进口化肥,造成了目前国内化肥滞销的局面。应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化肥市场的宏观调控,控制化肥进口。要控制那些

仅是靠外延提高效益的项目。

近一个时期,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行业管理有所削弱,行业遇到一些新情况,如流动资金不足、企业三角债相互拖欠、市场竞争无序等,政府主管部问是不十分清楚的。建议国家加强行业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希望有关行业管理部问派出相关调查组到企业去深入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另外,行业统计不准确,有些数字水分大,宏观决策缺乏可靠的依据。化肥企业非常希望国家尽快通过《化肥法》,维护企业的利益,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加强的行业管理范畴。

七、要对中氮肥改造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化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民用物资,解决化肥问题只能立足国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际化肥市场直接受我国化肥需求的影响,过份依赖进口化肥,必然会引起国际市场化肥价格的上涨。这在历史上是有教训的。因此,国内不能因为效益差而放弃生产化肥。国家应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化肥生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增加贷款力度,对“八五”、“九五”的项目,国家和地方的贷款要及时到位,尽快把项目建成,不能一拖再拖。贷款利率应适当优惠。

(2)对于引进的关键设备,应免证关税和增值税。

(3)对现有中氮肥企业在原料、供电、运输、税收等方面都应给予和小化肥同样的优惠政策,实行公平竞争。

中氮行业范文篇3

我国中型氮肥厂大都建于五六十年代。以煤为原料的中型氮肥厂的合成氨装置主要采用我国自行开发的工艺技术,如常压固定层煤气化、拷胶脱硫、热钾碱法脱碳、往复式压缩、高压合成等;尿素生产主要采用水溶液全循环工艺。以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也是国内开发的。只有以气为原料的部分厂采用引进技术。总的说来,我国的合成氨、尿素生产技术均较为落后,尤其是以煤、焦为原料的一些工厂,五六十年代建成,有些厂先天不足,设备陈;日,能耗高,运行了多年,更新改造力度不够。而且现有的中氮企业绝大多数单系列装置规模偏小(一般合成氨为6~8万t/a,尿素为13万t/a,公用工程潜力大,人员多,竞争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还有的工厂三废排放高于国家标准,急待改造。“八五”、“九五”期间,虽然国家投入一部分资金对中氮肥实行技术改造(如利用亚行、世行贷款在12个工厂新上12套8一131程,还有20多个工厂的技术改造主要是增加2~3万t/a合成氨、3~5万t/a尿素),但改造力度还不够大。在国际、国内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利用近几年新开发的新技术,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中氮肥技术改造的力度,进一步扩大装置规模,降低消耗和成本,缩小和国外以及国内大型氮肥厂的差距,提高竞争能力,势在必行。究竟如何改造?综合大家意见,我想就此提出一些思路。

一、要突出技术进步

中氮肥企业绝大部分采用国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对它的技术改造也要紧紧依靠国内研究、设计和大专院校等科研部门所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

1.合成氨工艺技术的改造

(1)造气造气炉采用新型炉底、炉箅,造气采用用微机控制、优化操作;采用过热蒸汽制气,提高造气废锅蒸汽压力,并改造造气风机,增加吹风强度,提高单炉产气量。

(2)脱硫采用喷射再生技术及新型填料等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及脱硫效果。

(3)变换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全低变技术改造,并采用新型触媒。

(4)脱碳用苯菲尔脱碳技术的企业,可采用双塔变压再生、空间位阻胺、蒸汽喷射闪蒸等技术进行改造;用物理吸收技术的企业,可采用NHD等低能耗脱碳技术进行改造;脱碳富液采用水力透平回收能量。

(5)精制铜洗通过新型填料、新型塔板等进行技术改造,甲烷化采用新型催比剂。

(6)合成采用新型内件进行改造,如采用湖南安淳公司的ⅢJ一99型或南化NC一1200轴径向合成内件,中置废锅回收热量。

(7)压缩压缩机采用膛罐,增加副缸,改造气阀、填料等技术,增加打气量,防止泄漏,提高运行周期。

(8)氢回收可根据需要采用膜分离或变压吸附等技术进行改造。

2、尿素工艺技术的改造

要采用预分离、预精馏流程;设置一吸塔外冷器,增加吸收能力;改造一段蒸发、二段蒸发加热器;氨泵、甲胺泵等根据情况改为变频调速,更新改造;新增深度水解系统,回收尿素工艺冷凝液;造粒塔采用新型喷头。

在自动化控制方面,要采用DES系统优化控制。在公用工程方面,要采用新型横流冷却塔,新型填料等新技术改造冷却水系统;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掺烧造气炉渣,热电联产,能量多级利用。

二、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通过近几年化肥市场疲软的事实,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无论哪一项技术,哪一项工艺,哪一个设备,都要详细探讨和论证投入和产出,仔细地计算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一切工作(包括技术改造和企业管理等)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这一点,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中氮改造不能单纯靠增加设备来增加能力。要提高技术水平,改造装置中的“瓶颈”部分,挖掘潜力,以少投入多产出为目标,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三、挖潜改造与扩大规模相结合,实现系列化,规模化

目前,全国中氮肥厂的合成氨装置大都已达到8万t/a的规模,这在“八五”当时是经济规模,安阳化肥厂大胆探索,利用原来的设备,采用新技术,将原来的系统规模扩大到12万t/a。这是一条值得其它厂推广和借鉴的经验。1996年,化工部在安阳化肥厂召开过全国中氮肥行业发展研讨会,该厂就已提出过这种想法,但没有完全得到大家的认同。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他们这一想法已付诸实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吨氨能耗可以降低6.3~7.5GJ,尿素生产成本约降低20%。我国中氮肥装置的工艺和设备虽然各厂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可以参照安阳化肥厂的模式进行改造。若全国以煤焦为原料的中化肥装置先改造20套,即合成氨由8万t/a增加到12万t/a,尿素由12万t/a增加到20万t/a,那么,总共可增加合成氨能力80万t/a,尿素能力140万t/a,差不多相当于增加了3个30万t/a合成氨厂,而投资则要比新建节省很多。这是我国中氮肥技术改造的一条好路子。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一批小化肥企业脱颖而出,其规模已达到中氮肥的规模。如何进一步改造这批小化肥,方案需要认真研究,要尽量靠近经济规模。

关于原料路线的改造,各厂条件不同,情况各异,要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论证,因地制宜,不能强求一致。

四、重视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

我国中氮肥绝大部分都是运行了几十年的老厂,很多厂有几种甚至几十种产品,产品单一的生产厂很少,这就为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资江氮肥厂这方面做得就很好。该厂既生产为农化服务的混配肥,还开发了多种精细化工产品。

还有的厂氮肥产品相对单一,经不起市场风浪,即使搞了些产品,也形不成气候,在今后的技改中,必须重视发展多种经营,不能搞单打一。要化肥、化工并举,走以肥为主、多种经营的路子。但在确定产品方案时,需要认真研究。要注重两个问题:一是市场;二是技术来源。否则就会形成包袱。

五、握高创新和开发能力

很多中氮肥厂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有的厂利用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兄弟厂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本厂的技术改造。今后,中氮肥厂的改造也应加强与这些部门的联系。也可以引进国外的一些技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发展创新能力,搞些小改小革,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目前,我们的中氮肥采用新技术的力度不够,不够大胆,需要转变思想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谁有新技术,谁就会主动,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占居有利地位,占领市场经济的制高点。>

六、加强空观调控,维持公平竞争秩序

我这里是指整个氮肥行业。

1994年、1995年国内化肥市场走俏,各地各厂新上了一大批装置,国家也审批了一批项目,氮肥能力增加很快,加之国家又大量进口化肥,造成了目前国内化肥滞销的局面。应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化肥市场的宏观调控,控制化肥进口。要控制那些

仅是靠外延提高效益的项目。

近一个时期,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行业管理有所削弱,行业遇到一些新情况,如流动资金不足、企业三角债相互拖欠、市场竞争无序等,政府主管部问是不十分清楚的。建议国家加强行业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希望有关行业管理部问派出相关调查组到企业去深入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另外,行业统计不准确,有些数字水分大,宏观决策缺乏可靠的依据。化肥企业非常希望国家尽快通过《化肥法》,维护企业的利益,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加强的行业管理范畴。

七、要对中氮肥改造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化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民用物资,解决化肥问题只能立足国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际化肥市场直接受我国化肥需求的影响,过份依赖进口化肥,必然会引起国际市场化肥价格的上涨。这在历史上是有教训的。因此,国内不能因为效益差而放弃生产化肥。国家应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化肥生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增加贷款力度,对“八五”、“九五”的项目,国家和地方的贷款要及时到位,尽快把项目建成,不能一拖再拖。贷款利率应适当优惠。

(2)对于引进的关键设备,应免证关税和增值税。

(3)对现有中氮肥企业在原料、供电、运输、税收等方面都应给予和小化肥同样的优惠政策,实行公平竞争。

中氮行业范文篇4

我国中型氮肥厂大都建于五六十年代。以煤为原料的中型氮肥厂的合成氨装置主要采用我国自行开发的工艺技术,如常压固定层煤气化、拷胶脱硫、热钾碱法脱碳、往复式压缩、高压合成等;尿素生产主要采用水溶液全循环工艺。以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也是国内开发的。只有以气为原料的部分厂采用引进技术。总的说来,我国的合成氨、尿素生产技术均较为落后,尤其是以煤、焦为原料的一些工厂,五六十年代建成,有些厂先天不足,设备陈;日,能耗高,运行了多年,更新改造力度不够。而且现有的中氮企业绝大多数单系列装置规模偏小(一般合成氨为6~8万t/a,尿素为13万t/a,公用工程潜力大,人员多,竞争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还有的工厂三废排放高于国家标准,急待改造。“八五”、“九五”期间,虽然国家投入一部分资金对中氮肥实行技术改造(如利用亚行、世行贷款在12个工厂新上12套8一131程,还有20多个工厂的技术改造主要是增加2~3万t/a合成氨、3~5万t/a尿素),但改造力度还不够大。在国际、国内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利用近几年新开发的新技术,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中氮肥技术改造的力度,进一步扩大装置规模,降低消耗和成本,缩小和国外以及国内大型氮肥厂的差距,提高竞争能力,势在必行。究竟如何改造?综合大家意见,我想就此提出一些思路。

一、要突出技术进步

中氮肥企业绝大部分采用国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对它的技术改造也要紧紧依靠国内研究、设计和大专院校等科研部门所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

1.合成氨工艺技术的改造

(1)造气造气炉采用新型炉底、炉箅,造气采用用微机控制、优化操作;采用过热蒸汽制气,提高造气废锅蒸汽压力,并改造造气风机,增加吹风强度,提高单炉产气量。

(2)脱硫采用喷射再生技术及新型填料等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及脱硫效果。

(3)变换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全低变技术改造,并采用新型触媒。

(4)脱碳用苯菲尔脱碳技术的企业,可采用双塔变压再生、空间位阻胺、蒸汽喷射闪蒸等技术进行改造;用物理吸收技术的企业,可采用NHD等低能耗脱碳技术进行改造;脱碳富液采用水力透平回收能量。

(5)精制铜洗通过新型填料、新型塔板等进行技术改造,甲烷化采用新型催比剂。

(6)合成采用新型内件进行改造,如采用湖南安淳公司的ⅢJ一99型或南化NC一1200轴径向合成内件,中置废锅回收热量。

(7)压缩压缩机采用膛罐,增加副缸,改造气阀、填料等技术,增加打气量,防止泄漏,提高运行周期。

(8)氢回收可根据需要采用膜分离或变压吸附等技术进行改造。

2、尿素工艺技术的改造

要采用预分离、预精馏流程;设置一吸塔外冷器,增加吸收能力;改造一段蒸发、二段蒸发加热器;氨泵、甲胺泵等根据情况改为变频调速,更新改造;新增深度水解系统,回收尿素工艺冷凝液;造粒塔采用新型喷头。

在自动化控制方面,要采用DES系统优化控制。在公用工程方面,要采用新型横流冷却塔,新型填料等新技术改造冷却水系统;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掺烧造气炉渣,热电联产,能量多级利用。

二、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通过近几年化肥市场疲软的事实,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无论哪一项技术,哪一项工艺,哪一个设备,都要详细探讨和论证投入和产出,仔细地计算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一切工作(包括技术改造和企业管理等)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这一点,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中氮改造不能单纯靠增加设备来增加能力。要提高技术水平,改造装置中的“瓶颈”部分,挖掘潜力,以少投入多产出为目标,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公务员之家

中氮行业范文篇5

我国中型氮肥厂大都建于五六十年代。以煤为原料的中型氮肥厂的合成氨装置主要采用我国自行开发的工艺技术,如常压固定层煤气化、拷胶脱硫、热钾碱法脱碳、往复式压缩、高压合成等;尿素生产主要采用水溶液全循环工艺。以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也是国内开发的。只有以气为原料的部分厂采用引进技术。总的说来,我国的合成氨、尿素生产技术均较为落后,尤其是以煤、焦为原料的一些工厂,五六十年代建成,有些厂先天不足,设备陈;日,能耗高,运行了多年,更新改造力度不够。而且现有的中氮企业绝大多数单系列装置规模偏小(一般合成氨为6~8万t/a,尿素为13万t/a,公用工程潜力大,人员多,竞争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还有的工厂三废排放高于国家标准,急待改造。“八五”、“九五”期间,虽然国家投入一部分资金对中氮肥实行技术改造(如利用亚行、世行贷款在12个工厂新上12套8一131程,还有20多个工厂的技术改造主要是增加2~3万t/a合成氨、3~5万t/a尿素),但改造力度还不够大。在国际、国内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利用近几年新开发的新技术,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中氮肥技术改造的力度,进一步扩大装置规模,降低消耗和成本,缩小和国外以及国内大型氮肥厂的差距,提高竞争能力,势在必行。究竟如何改造?综合大家意见,我想就此提出一些思路。

一、要突出技术进步

中氮肥企业绝大部分采用国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对它的技术改造也要紧紧依靠国内研究、设计和大专院校等科研部门所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

1.合成氨工艺技术的改造

(1)造气造气炉采用新型炉底、炉箅,造气采用用微机控制、优化操作;采用过热蒸汽制气,提高造气废锅蒸汽压力,并改造造气风机,增加吹风强度,提高单炉产气量。

(2)脱硫采用喷射再生技术及新型填料等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及脱硫效果。

(3)变换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全低变技术改造,并采用新型触媒。

(4)脱碳用苯菲尔脱碳技术的企业,可采用双塔变压再生、空间位阻胺、蒸汽喷射闪蒸等技术进行改造;用物理吸收技术的企业,可采用NHD等低能耗脱碳技术进行改造;脱碳富液采用水力透平回收能量。

(5)精制铜洗通过新型填料、新型塔板等进行技术改造,甲烷化采用新型催比剂。

(6)合成采用新型内件进行改造,如采用湖南安淳公司的ⅢJ一99型或南化NC一1200轴径向合成内件,中置废锅回收热量。

(7)压缩压缩机采用膛罐,增加副缸,改造气阀、填料等技术,增加打气量,防止泄漏,提高运行周期。

(8)氢回收可根据需要采用膜分离或变压吸附等技术进行改造。

2、尿素工艺技术的改造

要采用预分离、预精馏流程;设置一吸塔外冷器,增加吸收能力;改造一段蒸发、二段蒸发加热器;氨泵、甲胺泵等根据情况改为变频调速,更新改造;新增深度水解系统,回收尿素工艺冷凝液;造粒塔采用新型喷头。

在自动化控制方面,要采用DES系统优化控制。在公用工程方面,要采用新型横流冷却塔,新型填料等新技术改造冷却水系统;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掺烧造气炉渣,热电联产,能量多级利用。

二、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通过近几年化肥市场疲软的事实,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无论哪一项技术,哪一项工艺,哪一个设备,都要详细探讨和论证投入和产出,仔细地计算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一切工作(包括技术改造和企业管理等)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这一点,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中氮改造不能单纯靠增加设备来增加能力。要提高技术水平,改造装置中的“瓶颈”部分,挖掘潜力,以少投入多产出为目标,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三、挖潜改造与扩大规模相结合,实现系列化,规模化

目前,全国中氮肥厂的合成氨装置大都已达到8万t/a的规模,这在“八五”当时是经济规模,安阳化肥厂大胆探索,利用原来的设备,采用新技术,将原来的系统规模扩大到12万t/a。这是一条值得其它厂推广和借鉴的经验。1996年,化工部在安阳化肥厂召开过全国中氮肥行业发展研讨会,该厂就已提出过这种想法,但没有完全得到大家的认同。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他们这一想法已付诸实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吨氨能耗可以降低6.3~7.5GJ,尿素生产成本约降低20%。我国中氮肥装置的工艺和设备虽然各厂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可以参照安阳化肥厂的模式进行改造。若全国以煤焦为原料的中化肥装置先改造20套,即合成氨由8万t/a增加到12万t/a,尿素由12万t/a增加到20万t/a,那么,总共可增加合成氨能力80万t/a,尿素能力140万t/a,差不多相当于增加了3个30万t/a合成氨厂,而投资则要比新建节省很多。这是我国中氮肥技术改造的一条好路子。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一批小化肥企业脱颖而出,其规模已达到中氮肥的规模。如何进一步改造这批小化肥,方案需要认真研究,要尽量靠近经济规模。

关于原料路线的改造,各厂条件不同,情况各异,要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论证,因地制宜,不能强求一致。

四、重视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

我国中氮肥绝大部分都是运行了几十年的老厂,很多厂有几种甚至几十种产品,产品单一的生产厂很少,这就为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资江氮肥厂这方面做得就很好。该厂既生产为农化服务的混配肥,还开发了多种精细化工产品。

还有的厂氮肥产品相对单一,经不起市场风浪,即使搞了些产品,也形不成气候,在今后的技改中,必须重视发展多种经营,不能搞单打一。要化肥、化工并举,走以肥为主、多种经营的路子。但在确定产品方案时,需要认真研究。要注重两个问题:一是市场;二是技术来源。否则就会形成包袱。

五、握高创新和开发能力

很多中氮肥厂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有的厂利用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兄弟厂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本厂的技术改造。今后,中氮肥厂的改造也应加强与这些部门的联系。也可以引进国外的一些技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发展创新能力,搞些小改小革,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目前,我们的中氮肥采用新技术的力度不够,不够大胆,需要转变思想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谁有新技术,谁就会主动,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占居有利地位,占领市场经济的制高点。

六、加强空观调控,维持公平竞争秩序

我这里是指整个氮肥行业。

1994年、1995年国内化肥市场走俏,各地各厂新上了一大批装置,国家也审批了一批项目,氮肥能力增加很快,加之国家又大量进口化肥,造成了目前国内化肥滞销的局面。应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化肥市场的宏观调控,控制化肥进口。要控制那些

仅是靠外延提高效益的项目。

近一个时期,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行业管理有所削弱,行业遇到一些新情况,如流动资金不足、企业三角债相互拖欠、市场竞争无序等,政府主管部问是不十分清楚的。建议国家加强行业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希望有关行业管理部问派出相关调查组到企业去深入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另外,行业统计不准确,有些数字水分大,宏观决策缺乏可靠的依据。化肥企业非常希望国家尽快通过《化肥法》,维护企业的利益,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加强的行业管理范畴。

七、要对中氮肥改造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化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民用物资,解决化肥问题只能立足国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际化肥市场直接受我国化肥需求的影响,过份依赖进口化肥,必然会引起国际市场化肥价格的上涨。这在历史上是有教训的。因此,国内不能因为效益差而放弃生产化肥。国家应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化肥生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增加贷款力度,对“八五”、“九五”的项目,国家和地方的贷款要及时到位,尽快把项目建成,不能一拖再拖。贷款利率应适当优惠。

(2)对于引进的关键设备,应免证关税和增值税。

(3)对现有中氮肥企业在原料、供电、运输、税收等方面都应给予和小化肥同样的优惠政策,实行公平竞争。

中氮行业范文篇6

我国中型氮肥厂大都建于五六十年代。以煤为原料的中型氮肥厂的合成氨装置主要采用我国自行开发的工艺技术,如常压固定层煤气化、拷胶脱硫、热钾碱法脱碳、往复式压缩、高压合成等;尿素生产主要采用水溶液全循环工艺。以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也是国内开发的。只有以气为原料的部分厂采用引进技术。总的说来,我国的合成氨、尿素生产技术均较为落后,尤其是以煤、焦为原料的一些工厂,五六十年代建成,有些厂先天不足,设备陈;日,能耗高,运行了多年,更新改造力度不够。而且现有的中氮企业绝大多数单系列装置规模偏小(一般合成氨为6~8万t/a,尿素为13万t/a,公用工程潜力大,人员多,竞争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还有的工厂三废排放高于国家标准,急待改造。“八五”、“九五”期间,虽然国家投入一部分资金对中氮肥实行技术改造(如利用亚行、世行贷款在12个工厂新上12套8一131程,还有20多个工厂的技术改造主要是增加2~3万t/a合成氨、3~5万t/a尿素),但改造力度还不够大。在国际、国内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利用近几年新开发的新技术,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中氮肥技术改造的力度,进一步扩大装置规模,降低消耗和成本,缩小和国外以及国内大型氮肥厂的差距,提高竞争能力,势在必行。究竟如何改造?综合大家意见,我想就此提出一些思路。

一、要突出技术进步

中氮肥企业绝大部分采用国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对它的技术改造也要紧紧依靠国内研究、设计和大专院校等科研部门所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

1.合成氨工艺技术的改造

(1)造气造气炉采用新型炉底、炉箅,造气采用用微机控制、优化操作;采用过热蒸汽制气,提高造气废锅蒸汽压力,并改造造气风机,增加吹风强度,提高单炉产气量。

(2)脱硫采用喷射再生技术及新型填料等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及脱硫效果。

(3)变换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全低变技术改造,并采用新型触媒。

(4)脱碳用苯菲尔脱碳技术的企业,可采用双塔变压再生、空间位阻胺、蒸汽喷射闪蒸等技术进行改造;用物理吸收技术的企业,可采用NHD等低能耗脱碳技术进行改造;脱碳富液采用水力透平回收能量。

(5)精制铜洗通过新型填料、新型塔板等进行技术改造,甲烷化采用新型催比剂。

(6)合成采用新型内件进行改造,如采用湖南安淳公司的ⅢJ一99型或南化NC一1200轴径向合成内件,中置废锅回收热量。

(7)压缩压缩机采用膛罐,增加副缸,改造气阀、填料等技术,增加打气量,防止泄漏,提高运行周期。

(8)氢回收可根据需要采用膜分离或变压吸附等技术进行改造。

2、尿素工艺技术的改造

要采用预分离、预精馏流程;设置一吸塔外冷器,增加吸收能力;改造一段蒸发、二段蒸发加热器;氨泵、甲胺泵等根据情况改为变频调速,更新改造;新增深度水解系统,回收尿素工艺冷凝液;造粒塔采用新型喷头。

在自动化控制方面,要采用DES系统优化控制。在公用工程方面,要采用新型横流冷却塔,新型填料等新技术改造冷却水系统;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掺烧造气炉渣,热电联产,能量多级利用。

二、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通过近几年化肥市场疲软的事实,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无论哪一项技术,哪一项工艺,哪一个设备,都要详细探讨和论证投入和产出,仔细地计算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一切工作(包括技术改造和企业管理等)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这一点,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中氮改造不能单纯靠增加设备来增加能力。要提高技术水平,改造装置中的“瓶颈”部分,挖掘潜力,以少投入多产出为目标,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三、挖潜改造与扩大规模相结合,实现系列化,规模化

目前,全国中氮肥厂的合成氨装置大都已达到8万t/a的规模,这在“八五”当时是经济规模,安阳化肥厂大胆探索,利用原来的设备,采用新技术,将原来的系统规模扩大到12万t/a。这是一条值得其它厂推广和借鉴的经验。1996年,化工部在安阳化肥厂召开过全国中氮肥行业发展研讨会,该厂就已提出过这种想法,但没有完全得到大家的认同。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他们这一想法已付诸实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吨氨能耗可以降低6.3~7.5GJ,尿素生产成本约降低20%。我国中氮肥装置的工艺和设备虽然各厂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可以参照安阳化肥厂的模式进行改造。若全国以煤焦为原料的中化肥装置先改造20套,即合成氨由8万t/a增加到12万t/a,尿素由12万t/a增加到20万t/a,那么,总共可增加合成氨能力80万t/a,尿素能力140万t/a,差不多相当于增加了3个30万t/a合成氨厂,而投资则要比新建节省很多。这是我国中氮肥技术改造的一条好路子。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一批小化肥企业脱颖而出,其规模已达到中氮肥的规模。如何进一步改造这批小化肥,方案需要认真研究,要尽量靠近经济规模。

关于原料路线的改造,各厂条件不同,情况各异,要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论证,因地制宜,不能强求一致。

四、重视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

我国中氮肥绝大部分都是运行了几十年的老厂,很多厂有几种甚至几十种产品,产品单一的生产厂很少,这就为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资江氮肥厂这方面做得就很好。该厂既生产为农化服务的混配肥,还开发了多种精细化工产品。

还有的厂氮肥产品相对单一,经不起市场风浪,即使搞了些产品,也形不成气候,在今后的技改中,必须重视发展多种经营,不能搞单打一。要化肥、化工并举,走以肥为主、多种经营的路子。但在确定产品方案时,需要认真研究。要注重两个问题:一是市场;二是技术来源。否则就会形成包袱。

五、握高创新和开发能力

很多中氮肥厂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有的厂利用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兄弟厂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本厂的技术改造。今后,中氮肥厂的改造也应加强与这些部门的联系。也可以引进国外的一些技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发展创新能力,搞些小改小革,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目前,我们的中氮肥采用新技术的力度不够,不够大胆,需要转变思想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谁有新技术,谁就会主动,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占居有利地位,占领市场经济的制高点。

六、加强空观调控,维持公平竞争秩序

我这里是指整个氮肥行业。

1994年、1995年国内化肥市场走俏,各地各厂新上了一大批装置,国家也审批了一批项目,氮肥能力增加很快,加之国家又大量进口化肥,造成了目前国内化肥滞销的局面。应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化肥市场的宏观调控,控制化肥进口。要控制那些

仅是靠外延提高效益的项目。

近一个时期,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行业管理有所削弱,行业遇到一些新情况,如流动资金不足、企业三角债相互拖欠、市场竞争无序等,政府主管部问是不十分清楚的。建议国家加强行业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希望有关行业管理部问派出相关调查组到企业去深入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另外,行业统计不准确,有些数字水分大,宏观决策缺乏可靠的依据。化肥企业非常希望国家尽快通过《化肥法》,维护企业的利益,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加强的行业管理范畴。

七、要对中氮肥改造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化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民用物资,解决化肥问题只能立足国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际化肥市场直接受我国化肥需求的影响,过份依赖进口化肥,必然会引起国际市场化肥价格的上涨。这在历史上是有教训的。因此,国内不能因为效益差而放弃生产化肥。国家应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化肥生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增加贷款力度,对“八五”、“九五”的项目,国家和地方的贷款要及时到位,尽快把项目建成,不能一拖再拖。贷款利率应适当优惠。

(2)对于引进的关键设备,应免证关税和增值税。

(3)对现有中氮肥企业在原料、供电、运输、税收等方面都应给予和小化肥同样的优惠政策,实行公平竞争。

中氮行业范文篇7

我国中型氮肥厂大都建于五六十年代。以煤为原料的中型氮肥厂的合成氨装置主要采用我国自行开发的工艺技术,如常压固定层煤气化、拷胶脱硫、热钾碱法脱碳、往复式压缩、高压合成等;尿素生产主要采用水溶液全循环工艺。以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也是国内开发的。只有以气为原料的部分厂采用引进技术。总的说来,我国的合成氨、尿素生产技术均较为落后,尤其是以煤、焦为原料的一些工厂,五六十年代建成,有些厂先天不足,设备陈;日,能耗高,运行了多年,更新改造力度不够。而且现有的中氮企业绝大多数单系列装置规模偏小(一般合成氨为6~8万t/a,尿素为13万t/a,公用工程潜力大,人员多,竞争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还有的工厂三废排放高于国家标准,急待改造。“八五”、“九五”期间,虽然国家投入一部分资金对中氮肥实行技术改造(如利用亚行、世行贷款在12个工厂新上12套8一131程,还有20多个工厂的技术改造主要是增加2~3万t/a合成氨、3~5万t/a尿素),但改造力度还不够大。在国际、国内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利用近几年新开发的新技术,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中氮肥技术改造的力度,进一步扩大装置规模,降低消耗和成本,缩小和国外以及国内大型氮肥厂的差距,提高竞争能力,势在必行。究竟如何改造?综合大家意见,我想就此提出一些思路。

一、要突出技术进步

中氮肥企业绝大部分采用国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对它的技术改造也要紧紧依靠国内研究、设计和大专院校等科研部门所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

1.合成氨工艺技术的改造

(1)造气造气炉采用新型炉底、炉箅,造气采用用微机控制、优化操作;采用过热蒸汽制气,提高造气废锅蒸汽压力,并改造造气风机,增加吹风强度,提高单炉产气量。

(2)脱硫采用喷射再生技术及新型填料等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及脱硫效果。

(3)变换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全低变技术改造,并采用新型触媒。

(4)脱碳用苯菲尔脱碳技术的企业,可采用双塔变压再生、空间位阻胺、蒸汽喷射闪蒸等技术进行改造;用物理吸收技术的企业,可采用NHD等低能耗脱碳技术进行改造;脱碳富液采用水力透平回收能量。

(5)精制铜洗通过新型填料、新型塔板等进行技术改造,甲烷化采用新型催比剂。

(6)合成采用新型内件进行改造,如采用湖南安淳公司的ⅢJ一99型或南化NC一1200轴径向合成内件,中置废锅回收热量。

(7)压缩压缩机采用膛罐,增加副缸,改造气阀、填料等技术,增加打气量,防止泄漏,提高运行周期。

(8)氢回收可根据需要采用膜分离或变压吸附等技术进行改造。

2、尿素工艺技术的改造

要采用预分离、预精馏流程;设置一吸塔外冷器,增加吸收能力;改造一段蒸发、二段蒸发加热器;氨泵、甲胺泵等根据情况改为变频调速,更新改造;新增深度水解系统,回收尿素工艺冷凝液;造粒塔采用新型喷头。

在自动化控制方面,要采用DES系统优化控制。在公用工程方面,要采用新型横流冷却塔,新型填料等新技术改造冷却水系统;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掺烧造气炉渣,热电联产,能量多级利用。

二、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通过近几年化肥市场疲软的事实,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无论哪一项技术,哪一项工艺,哪一个设备,都要详细探讨和论证投入和产出,仔细地计算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一切工作(包括技术改造和企业管理等)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这一点,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中氮改造不能单纯靠增加设备来增加能力。要提高技术水平,改造装置中的“瓶颈”部分,挖掘潜力,以少投入多产出为目标,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三、挖潜改造与扩大规模相结合,实现系列化,规模化

目前,全国中氮肥厂的合成氨装置大都已达到8万t/a的规模,这在“八五”当时是经济规模,安阳化肥厂大胆探索,利用原来的设备,采用新技术,将原来的系统规模扩大到12万t/a。这是一条值得其它厂推广和借鉴的经验。1996年,化工部在安阳化肥厂召开过全国中氮肥行业发展研讨会,该厂就已提出过这种想法,但没有完全得到大家的认同。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他们这一想法已付诸实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吨氨能耗可以降低6.3~7.5GJ,尿素生产成本约降低20%。我国中氮肥装置的工艺和设备虽然各厂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可以参照安阳化肥厂的模式进行改造。若全国以煤焦为原料的中化肥装置先改造20套,即合成氨由8万t/a增加到12万t/a,尿素由12万t/a增加到20万t/a,那么,总共可增加合成氨能力80万t/a,尿素能力140万t/a,差不多相当于增加了3个30万t/a合成氨厂,而投资则要比新建节省很多。这是我国中氮肥技术改造的一条好路子。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一批小化肥企业脱颖而出,其规模已达到中氮肥的规模。如何进一步改造这批小化肥,方案需要认真研究,要尽量靠近经济规模。

关于原料路线的改造,各厂条件不同,情况各异,要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论证,因地制宜,不能强求一致。

四、重视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

我国中氮肥绝大部分都是运行了几十年的老厂,很多厂有几种甚至几十种产品,产品单一的生产厂很少,这就为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资江氮肥厂这方面做得就很好。该厂既生产为农化服务的混配肥,还开发了多种精细化工产品。

还有的厂氮肥产品相对单一,经不起市场风浪,即使搞了些产品,也形不成气候,在今后的技改中,必须重视发展多种经营,不能搞单打一。要化肥、化工并举,走以肥为主、多种经营的路子。但在确定产品方案时,需要认真研究。要注重两个问题:一是市场;二是技术来源。否则就会形成包袱。

五、握高创新和开发能力

很多中氮肥厂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有的厂利用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兄弟厂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本厂的技术改造。今后,中氮肥厂的改造也应加强与这些部门的联系。也可以引进国外的一些技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发展创新能力,搞些小改小革,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目前,我们的中氮肥采用新技术的力度不够,不够大胆,需要转变思想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谁有新技术,谁就会主动,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占居有利地位,占领市场经济的制高点。

六、加强空观调控,维持公平竞争秩序

我这里是指整个氮肥行业。

1994年、1995年国内化肥市场走俏,各地各厂新上了一大批装置,国家也审批了一批项目,氮肥能力增加很快,加之国家又大量进口化肥,造成了目前国内化肥滞销的局面。应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化肥市场的宏观调控,控制化肥进口。要控制那些

仅是靠外延提高效益的项目。

近一个时期,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行业管理有所削弱,行业遇到一些新情况,如流动资金不足、企业三角债相互拖欠、市场竞争无序等,政府主管部问是不十分清楚的。建议国家加强行业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希望有关行业管理部问派出相关调查组到企业去深入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另外,行业统计不准确,有些数字水分大,宏观决策缺乏可靠的依据。化肥企业非常希望国家尽快通过《化肥法》,维护企业的利益,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加强的行业管理范畴。

七、要对中氮肥改造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化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民用物资,解决化肥问题只能立足国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际化肥市场直接受我国化肥需求的影响,过份依赖进口化肥,必然会引起国际市场化肥价格的上涨。这在历史上是有教训的。因此,国内不能因为效益差而放弃生产化肥。国家应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化肥生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增加贷款力度,对“八五”、“九五”的项目,国家和地方的贷款要及时到位,尽快把项目建成,不能一拖再拖。贷款利率应适当优惠。

(2)对于引进的关键设备,应免证关税和增值税。

(3)对现有中氮肥企业在原料、供电、运输、税收等方面都应给予和小化肥同样的优惠政策,实行公平竞争。

中氮行业范文篇8

关键词:高氨氮;颜染料;生物强化;硝化菌剂

颜染料及其中间体是我国关乎基本民生的传统优势产业,其产量占全球染料供应产业的60%,2014年9月的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宁夏明盛染化公司污染事件)将整个染料行业推到了环保的高压之下。在环保高压和需求回暖的背景下,小规模染料企业被迫退出,染料垄断企业则凭借规模优势,提高染料价格,成为最终的受益者。然而严重增加了原本利润较低的印染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其雪上加霜,进而影响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颜染料及其中间体废水水质复杂,具有高氨氮、高色度、高含盐量、可生化性差等特点,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颜料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加入大量的氯化铵作为反应物,因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氨氮含量较高,导致C/N比严重失衡,废水处理难度非常大,该废水也是工业废水治理的难点,严重影响了该行业的发展[1]。“十二五”环保规划中,氨氮已继COD、SO2之后成为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的新指标,而且在一些特定流域的污水出水水质执行标准由一级B标准提高到一级A标准,要求所有排污单位最后出水氮素含量氨氮小于5mg/L,总氮小于15mg/L,这对已建和新建污水厂也相应提出了污水深度脱氮的技术需求[2]。

1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

氮在溶液中以分子态氮、有机态氮、氨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及硫氰化物和氰化物等多种形式存在,而氨氮是最主要的存在形式之一[3]。目前,国内外关于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类:(1)物化法:吹脱法、电化学法、化学沉淀法、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膜吸收法和高级氧化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但存在设备投资大,能耗多,运行费用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2)生物法:能够有效和彻底地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处理过程稳定可靠,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

2硝化菌在高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硝化菌是一类具体硝化作用的细菌,分为异养型和自养型,目前被发现了的硝化细菌大多数是自养型的,分为亚硝酸盐菌(AOB)和硝酸盐菌(NOB)两个菌群,分别参与氨氧化和亚硝酸氧化阶段。但是硝化细菌的生长周期长,对溶解氧、温度以及有毒物质敏感。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很难维持较高的浓度,易流失,但是在脱氮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污水厂氨氮出水是否达标[4]。颜染料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毒性大等特点,在该废水中,硝化菌的硝化活性会受到抑制,不易富集,导致出水氨氮浓度高。当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硝化功能崩溃后,通过投加活性污泥恢复费时、费力。因此,为了维持高氨氮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需保持生物反应体系中硝化菌的数量,也是今后处理高氨氮废水的发展方向[5]。为了保证高氨氮废水处理系统中硝化菌的数量,可对该系统进行生物强化。生物强化(Bioaugmentation)是指将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得到的或经过基因改造的菌种投加到自然生态系统或人工系统中,以达到增强其处理效果的目的[6,7]。生物强化可以针对待处理目标,投加特定的促生长物质(俗称“营养盐”),来提高原位生态环境中功能微生物的生长,也可以投加相应的微生物菌剂,该菌剂是具有特定降解性能的微生物菌株或菌群,可通过长期驯化得到或从特定环境中分离纯化得到,或通过基因改造手段得到。目前已具有一些具有特定降解性能的商业菌剂[8]。利用生物强化手段处理高氨氮废水方面也有相应的文献报道。Jiao等利用本研究组驯化获得的脱氮菌剂,成功地强化了一个用于地表水深度脱氮的生物接触氧化沟系统,两周后氨氮和总氮去除率提高到60.1%和50.3%[9]。天津凯英科技发展股份有限生产的硝化菌剂在强化高氨氮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并在一些颜染料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3硝化菌在颜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中氮行业范文篇9

关键词:人工湿地;净化机理;应用范围

1前言

当前我国水质型缺水已然变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全方面发展与长久发展的核心障碍。在目前污水处理区域中,活性污泥由于技术较为成熟,运行平稳,变为当前处理污水普遍运用的主流工艺。当时,活性污染处理系统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只是一味的依靠传统人工处理不容易解决水污染问题,因此,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为污水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2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原理

一般情况下,人工湿地是经过水体、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以及腐殖化繁琐的物理和化学反应,通过沉淀、过滤、吸附等方式达到水中许多悬浮物和有机金属离子等物品将污染物去除。在SF系统与HF系统中,祛除悬浮固体都是在湿地进口处完成的,主要通过物理过程进行去除,例如:沉淀与过滤。当悬浮固体和基质、植物根系与茎部发生碰撞的过程就已经将其过滤。所以,能将悬浮固体很快清除干净。溶解性有机物一般是水中可生物降解颗粒性有机物经过在系统中沉淀亦或过滤,溶解性有机物会传至到四周植物茎部亦或根区以及基质表面的生物膜上,根据溶解氧浓度的不相同,之后经过好氧、缺氧以及厌氧的路径进行降解。湿地进水中的氮主要存在的方式是有机氮与氨氮的方式存在的。去除氮主要是经过微生物的氨化和硝化以及反硝的方式去除的。植物的吸收以及收割只有在低负荷人工湿地系统中对脱氮方可起到一定的作用。惰性氮会长时间的存在于碎屑的惰性成分中,如果平衡度高于规定值数值后,水中所含的氨氮将会将大气中散发。和脱氮相似,植物的吸收和收割只能在低负荷人工湿地系统中对磷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即使微生物会对吸收一些磷,但是死亡后又会重新释放一些出来。对于磷来讲意义不大。

进行除磷主要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基质对磷的吸收并与其余金属离子产生了化学沉积。金属离子的去除路径主要是植物的吸收与生物聚集的作用,基质的吸收沉淀与金属离子等形成硫化物的沉积。和以往污水处理工艺对比,湿地处理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去除非常不容易降解的有机物,这与湿地中包含杂质种类较多,且数量居多的微生物群有较为直观的联系。研究表明,水生植物的代谢作用与直接吸收针对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去除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湿地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多种工业废气水。流出的水中细菌与寄生虫卵的含量是较为主要的卫生学指标。湿地针对细菌与寄生虫卵的去除机理有:根系分泌物对病原体有一定的灭活作用;在不好的条件下死亡;基质层的沉积与过滤。水利的暂停时间,一般来讲就是水利负荷对沉淀与过滤作用的影响非常大。

3使用区域

居民运用人工湿地对污水进行处理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众多情况下,人工湿地可用来处理市政亦或生活污水的处理。由于每个国家与地区间的污染物溶度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一些文献针对市政和生活污水进水浓度的报道变化区域也非常大。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湿地能在一定程度上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然而以往活性污泥去除法没有办法达到,所以,人工湿地逐渐被用以净化城市污水厂二三级的处理,并且慢慢变为连续污水厂尾水和地表水的主要纽带。当前,人工湿地被大范围的运用在处理其余各种种类的废水。其中人工湿地在工业废水处理的使用区域涵盖各个行业。各个行业的使用与工业废水水质差距较为明显,并且很多都是含高浓度污染物的废水,由于进入人工湿地之前经常会通过不同程度的预处理阶段,人工湿地对各食品加工工业废水处理的非常好,当前已经得到大区域的运用。人工湿地针对各类农业废水的处理也非常好,运用区域涵盖:畜牧业以及奶品加工。处理的模式主要是通过预处理以及表面流人工湿地。为了促使人工湿地能有效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国外一些国家陆续制定了属于自己的人工湿地设计指南和对应的规范。

以上设计指南服务对象主要是市政和生活污水,设计模式会运用一级推流动力学模型[4]。当前影响人工湿地处理效率的原因都较为繁琐。所以各个国家的设计指南报道动力学参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尤其是当前一些寒带和热带区域湿地设计指南的出版,加大了湿地世界区域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当前人工湿地运用区域逐渐加大。通过农业废水、工业废水以及暴雨径流等服务对象的人工湿地设计指南和对应的文献也已经绘制成为手册。

4人工湿地在我国的运用

4.1景区运用人工湿地我

国物产丰富,地域辽阔,具备运用人工湿地的天然特点。但是实行湿地处理系统研究却非常晚,最早开始探索人工湿地是在“七五”时期,之后在“八五”、“九五”期间着重探讨了人工湿地和稳定塘以及天然土地处理系统的联合运用;在“十五”期间将人工湿地用来处理主体,积极探讨存在的工艺参数,运用区域以及处理机理。最先运用的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研究是在1987年建立的芦苇湿地工程。之后陆续建成人工湿地,用以处理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都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生态效益。在20世纪末,成都的活水公园更是为人们展示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新工艺,此项工程采用绿叶鲜花装扮大地,将“清水活鱼归还给大自然”,推动生态和环境效益的完美融合,达到污水资源化合理运用、美化水体以及复原了水域良好的生态环境。

4.2调节城市气候,促进低碳生活一

般情况下,人工湿地系统采用多种模式,将系统中的水分转变为水蒸汽,加大地方空气湿度,运用降雨的方式降至四周地区,以此达到调节四周气候的作用。通过对应的研究表明,湿地蒸发量通常是采用水面蒸发量的2~3倍,与此同时,人工湿地经过人工种植的湿地植被和自然驯化的湿地水生物,促使扔湿地的热容量不断提升,这是人工湿地蒸发量较大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湿地调节气候能力大于普通水面的主要因素之一,人工湿地不但可以减小地区气温,同时也能提升区域空气中的湿度,来达到舒缓热岛效应,改良空气质量等。经过湿地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和大气交换二氧化碳,以此达到对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水动态的平衡,大量减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非常有助于地方经济发展。换句话说人工湿地对于调整地区局部小气候拥有较为关键的价值,同时能推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

4.3净化水资源,提升水资源运用率当

前我国各个地区水系统都出现了程度不一的水体富营养化,存在的主要因素是污水中的氮磷富集所导致的。经研究表明,以往进行污水处理工艺对氮、磷的去除效果非常低,造成氮磷排除之后慢慢富集,产生地表水位的富营养化。单一的脱氮除磷工艺投资较大且运行成本高,形成的污泥非常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然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的湿地植物能吸收以及吸附污水中各种物质尤其是氮与磷,将以上物质转变为植物生长的微量元素并吸收植物根系微生物分解,国外一些地方湿地除氮和磷生态工程,能良好的去除地表水中高含量的氮与磷。通过测量发现,几乎全部的氮与磷都被净化干净了,使得湿地可重新为居民生活与生产提供干净水源。人工湿地系统可提供城市地下蓄水层补水资源,从湿地融入到蓄水层的水变为浅层地下水系统水,支撑浅层地下水系统能为四周地区供水维持水位以及最后达到补充流入深层地下水系统,进而达到补充地下水的作用。当前城市低下空间的开发,造成地下水位逐渐减小,发生一些地区下沉现象,经过人工湿地可对地下水适当补给,预防地面下沉使得地质灾害发生。与此同时,湿地是较大的蓄水,根据容量大的特点,可在暴雨期间存储一定的降水,达到调节自然水量的目的,通过人工渠道对城市地下水实行有效的补给,直接用来地面洒水、城市绿地等市政用水,可暂缓城市新鲜水供给的压力,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很大一部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都运用以往二级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此种工艺工程投资高、能耗高、运转管理也较高等不足,实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污水处理模式,投资与日常运行费用都较低。另外,人工湿地拥有处理效果好、氮、磷去除能力强和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的特点,较为适合技术管理水平不高,在进行处理水量不是特别大的城镇污水项目中。根据当前我国国内对人工湿地此项技术的研究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工艺设计资料与实例不常见,需融合我国不同地区的详细状况,更进一步的进行研究工作,以此获得符合不同地区以及环境的气候条件和污水实用数据,来推动我国地区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刘灵,李晓梅.探析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8(3):22~23.

[2]谭剑钊.探讨人工湿地技术对城市污水处理的应用及管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11):294~295.

[3]王敏.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8(1):118.

[4]吴瑜燕.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专利申请分析及行业趋势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9):107~109+13.

中氮行业范文篇10

关键词:皮革工业;污水治理;技术选择;运行管理;分析

目前,皮革行业已经进入了延伸发展的模式,而且到了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制定了多项皮革行业污染控制目标,并出台了多项法律管理措施来实现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皮革工业污水处理技术要适应环境管理的要求,就需要内部管理能够跟上复杂的环境技术要求,成为皮革工业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1皮革污水的性质及环保压力

皮革工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不仅体量较大,而且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染料、蛋白质、油、氨氮、硫、铬盐、残留物和污垢等有害物质,也是硫、氨氮和悬浮物等含量非常高且难以处理的污水。由于皮革的加工原料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实际的皮革加工工艺和成品的展现也会有所不同,导致了生产污水水质差异也会很大。在皮革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脱脂剂和表面活性剂,所产生的污水采用曝气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容易产生泡沫,且活性污泥在此过程中也会随着泡沫而流动。当采用传统的曝气污泥法处理污水时,必须要相应地调整工艺。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实施了重金属污染防治综合规划,将有关金属企业列为环境保护管理的重点污染源,明确了重金属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标准,加强了监测体系的建设。在这种大环境下,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出台皮革行业的整改方案,包括基于排水及浓度的总体调控目标、去除氨氮污染物、以铬为主的重金属污染控制、减少固体废物的目标。为了满足目标控制要求,皮革行业所产生污水不仅不能超标排放,还必须要达到符合生产控制要求和区域发展的减排量。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皮革工业的污水处理技术能够去除污水中的COD、氮、氨和氨。

2选择皮革工业污水处理工艺的原则

皮革工业污水工艺的选择是基于物理化学手段,支持水解技术的优化组合,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降低生产运营投资和管理成本,以满足相应的排放标准。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做好皮革工业污水的分离,而且需要对废水中的铬进行单独处理。新工艺需要确保含铬废水处理能够达标,并且要减少处理成本,回收使用过的铬液。当系统在运行处理中发生突发事件时,需要对铬液进行回收处理,使含铬废水经转集液槽排出。对于含硫废水需采用催化氧化法进行处理,使用清洁法可以处理含硫废水。当脱毛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含有硫磺和石灰等的废水会被排出。用细格栅与水分离,将不溶物分离进入储罐。储罐的含硫废水进入氧化池脱硫,使废水进入处理系统。污水处理采用物理化学以及好氧的方式,可有效提高皮革生产过程中所产生污水的处理效果,并降低皮革生产运行成本。复杂的废水经过粗细筛网,可以去除皮渣和肉渣、炉渣和石灰等不溶物,去除泥沙后,再进入曝气池进行处理。先调节水质,然后通过提升水泵,使污水处理效果得到进一步优化。砂杂质经沉淀后会进入水解池,从而提高了皮革工业污水的生物分解能力。水解酸化后进行生化处理,先要经过脱硝池进行脱硝处理,再进入二沉池,然后废水经过用砂过滤,污泥浓缩后用螺杆离心机干燥[1]。

3皮革工业污水治理技术的选择

3.1分质处理和技术选择

根据皮革工业污水处理技术规范,鞣制和复鞣中产生的含铬废水可以通过碱沉积进行处理。实际研究表明,常规碱沉淀处理很难得到达到标准水。通过对典型有色水的技术应用和进一步实践研究,建议在传统的常规处理中加入电化学步骤,对于总铬低于1.0mg/L的废水,需检查是否需要使用电解处理工艺。对于含硫皮革生产废水需采用硫化物还原法和混凝沉淀法进行处理。由于形成的污泥量不断增加,硫还原法可以实现硫的再利用。硫酸锰催化氧化法可将硫转化为元素硫,但不能再进行处理。目前常用是混凝沉积法,该方法虽然不需要去除含硫水,但最大的问题是产生的污泥量过多,因而可以根据投资需要决定是否要选择该方法。在猪皮、羊皮和细皮的加工过程中,大量的动物脂肪会进入废水,这些动物脂肪可以通过分离油有效去除。脂肪是否需要单独处理,取决于其含量和分布的差异[2]。

3.2生化处理技术的选择

生化处理技术是皮革工业污水处理技术的核心,可以选择不同标准的生物处理方法。随着废水生化技术的发展,氨氮净化不再是难点。近年来,皮革工业污水处理企业建造了较为成熟的生化加工系统。二级A/O工艺主要针对COD和氨氮浓度高和流量要求高的废水。A/O水解的水解酸化和好氧生化可以降低COD和BOD的含量,并提供了反硝化条件。后级将A/O调整为内回流,完成生化行业硝化反硝化的生物反硝化功能,不需要硝化反流系统。酸化+氧化水解工艺主要针对中等浓度的铬鞣和毛皮废水,生化性质较差。水解酸化的目的是通过安装反氧化槽来调节废水的生物降解能力,以确保能够去除废水中的CODCr、氨氮和总氮。厌氧A/O工艺也可用于中等单宁浓度的设计,其特点是部分可以完全厌氧或不完全厌氧,可有效降低厌氧有机物的浓度,并以此转化为甲烷,与反硝化A/O工艺结合,从而减少废水中CODCr、氨氮和总氮的含量。对于皮革生产废水中生化性质较差的废水,缺氧时其生化性能可提高,并可降低部分COD的含量,为A/O去除氨氮和总氮提供条件。在皮革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第二阶段需要实现脱硝,通过二次沉淀可以发现CODCr含量低于0mg/L。水解酸化+SBR处理对水质波动较大的废水具有适应性强和操作易于调控的应用优点。有机污染物结合酸化水解和好氧氧化工艺,可产生净化效果。这个过程不需要二沉池,更适合水质和水量波动大、土地面积有限的皮革企业。但是限制SBR卸料高度降低了容积的利用率,增加了工艺建设的成本。多步“氧化+沉淀”是高负荷的生化方法,PS经细筛去除后,废水进入系统而无需经过初沉池。高浓度COD废水经处理后可形成小于0mg/L氨氮和总氮的高浓度活性污泥,通过硝化和反硝化实现脱氮。该技术的应用需要依靠定期添加细菌,并以此来实现处理过程的高负载。在解决连续添加细菌问题后,使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具有更大的空间和潜力。在生化系统中,曝气法对净化影响较大。对于以活性污泥为基础的废水有不同的曝气方式。在生化系统中,可选择不同的浓度和设计深度等因素。目前有多种曝气器在生产和应用中,正确的选择可以改善保证处理效果[3]。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皮革工业污水处理技术相对成熟,由于皮革企业间的水质和水量存在差异,水处理项目应具有针对性。每种污水处理技术都必须有自己的工艺特点,所以其选择取决于污染物净化去除的指标。此外,良好的皮革工业污水管理可以影响水处理的效率,管理不善会对皮革工业污水处理系统造成破坏,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皮革工业污水处理过程中,对于现场的分析要全面、系统,对皮革工业污水的处理要及时,以确保上下游管理工作的协调,从而达到综合废水的排放标准要求。对于皮革工业污水企业来说,做好源头控制和管理是达标生产、降低污染的关键途径。

参考文献:

[1]樊永红.中国皮革协会制革专业委员会1年工作会议暨全国皮革行业环保高级研修班在广西北海成功举办[J].西部皮革,1,33(22):.

[2]梁玮.环保新一轮风暴来袭皮革行业经历新一轮洗牌[J].西部皮革,8(1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