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控指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1:14:29

质控指标

质控指标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1至2005年,本院先后调入或新聘护理人员近50名。但新进护理人员入院后,发现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操作技术不规范、应激能力低、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加强对新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护理管理尤为迫切。

1.2方法(1)加强护理人员资源管理:合理分工,优化结构,科学配备护理人员是护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组织有效护理活动的主要保证[1]。护理部按照“二级乙等”医院的标准,对各科护理人员从结构到数量进行科学配置,并安排素质好、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师进行带教。(2)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部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有关规定,制订了新进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计划、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计划。规定新进护理人员在聘用期间,必须参加规范化培训及继续护理学教育。鼓励她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争取拿到高一级的学历。并组织经验交流会,安排“老”护师介绍工作学习经验,以便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3)实行岗位培训与考核:分批安排新进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或短期培训,同时狠抓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4)规范护理记录: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按照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制订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规范及检查标准。对护理记录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做到详细的规定。要求新进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严格按规范进行书写。(5)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关键。因此,护理部根据各科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健全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查房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从而达到了制度明确,操作规范,违制必究,进而把护理缺陷杜绝在萌芽状态。(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和慎独意识:护理部1年2次组织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同时安排每月一次科室、每季一次护理部安全隐患分析会,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使新进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职责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医护人员道德规范,营造一种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2]。(7)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对新进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2]和依法施护的观念,组织新进护理人员经常学习《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护士管理办法》、《护理工作流程再造》及《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等护理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让新进护理人员懂得安全保证对病人来说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让新进护理人员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8)规范护理过程,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3]。实行护士长夜查房、每月一次护理部行政查房制度和每季一次护理质量大检查制度。护理部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及全体护士长进行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护理部每季度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平时不定期下科室进行考核、提问,以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责任性,防患于未然。2效果

2.1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业务水平。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新进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加速了新进护理人员的成长。2005年以来,本院对近年来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了专科理论和25项护理技术操作与急救技能考核,结果合格率达90%。大部分护士熟练掌握电除颤、上呼吸机、心电监护、呼吸皮囊操作等抢救操作。2005年6月份ICU病房开设以来,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率达95%以上。掌握了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标准及质量要求,使护理记录单的缺陷明显减少,书写合格率达97%。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

2.2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自觉性。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每批调入、聘用的护理人员思想稳定、工作主动,学习积极性高涨,许多新进护理人员正在接受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为全院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夯实了基础。

2.3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几年来,本院通过对新进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造就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操作熟练、服务态度优良的护理队伍,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7%以上,赢得了病人、医生、社会各界的赞扬。2003年妇产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4年急诊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骨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护理部被评为浦江县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同年11月顺利通过“二级乙等”医院的评审。近两年来,全院业务总收入亦有所增长。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率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北京:光明日报社出版社,1990.38.

质控指标范文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1至2005年,本院先后调入或新聘护理人员近50名。但新进护理人员入院后,发现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操作技术不规范、应激能力低、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加强对新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护理管理尤为迫切。

1.2方法(1)加强护理人员资源管理:合理分工,优化结构,科学配备护理人员是护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组织有效护理活动的主要保证[1]。护理部按照“二级乙等”医院的标准,对各科护理人员从结构到数量进行科学配置,并安排素质好、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师进行带教。(2)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部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有关规定,制订了新进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计划、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计划。规定新进护理人员在聘用期间,必须参加规范化培训及继续护理学教育。鼓励她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争取拿到高一级的学历。并组织经验交流会,安排“老”护师介绍工作学习经验,以便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3)实行岗位培训与考核:分批安排新进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或短期培训,同时狠抓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4)规范护理记录: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按照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制订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规范及检查标准。对护理记录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做到详细的规定。要求新进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严格按规范进行书写。(5)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关键。因此,护理部根据各科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健全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查房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从而达到了制度明确,操作规范,违制必究,进而把护理缺陷杜绝在萌芽状态。(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和慎独意识:护理部1年2次组织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同时安排每月一次科室、每季一次护理部安全隐患分析会,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使新进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职责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医护人员道德规范,营造一种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2]。(7)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对新进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2]和依法施护的观念,组织新进护理人员经常学习《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护士管理办法》、《护理工作流程再造》及《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等护理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让新进护理人员懂得安全保证对病人来说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让新进护理人员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8)规范护理过程,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3]。实行护士长夜查房、每月一次护理部行政查房制度和每季一次护理质量大检查制度。护理部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及全体护士长进行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护理部每季度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平时不定期下科室进行考核、提问,以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责任性,防患于未然。

2效果

2.1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业务水平。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新进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加速了新进护理人员的成长。2005年以来,本院对近年来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了专科理论和25项护理技术操作与急救技能考核,结果合格率达90%。大部分护士熟练掌握电除颤、上呼吸机、心电监护、呼吸皮囊操作等抢救操作。2005年6月份ICU病房开设以来,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率达95%以上。掌握了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标准及质量要求,使护理记录单的缺陷明显减少,书写合格率达97%。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

2.2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自觉性。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每批调入、聘用的护理人员思想稳定、工作主动,学习积极性高涨,许多新进护理人员正在接受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为全院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夯实了基础。

2.3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几年来,本院通过对新进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造就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操作熟练、服务态度优良的护理队伍,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7%以上,赢得了病人、医生、社会各界的赞扬。2003年妇产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4年急诊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骨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护理部被评为浦江县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同年11月顺利通过“二级乙等”医院的评审。近两年来,全院业务总收入亦有所增长。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率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北京:光明日报社出版社,1990.38.

质控指标范文篇3

1.1研究方案伦理审查

伦理审查是开展生物医学研究的国际通则,中医临床研究方案在正式进入临床实施前必须经过伦理委员对其科学性和伦理合理性进行审查,以充分保护医学研究中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保障研究的科学性和伦理合理性。对于研究方案的伦理质控要点包括:

1)临床试验开始前应获得本单位伦理委员会的批件,作为参加单位如伦理委员会不要求再次审核的,至少应保留组长单位伦理批件的复印件;

2)批件上标注的版本日期及版本号应与临床实施的方案版本号和日期对应;

3)临床实施阶段对于方案的各种变更需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4)颁发批件的日期应早于首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等。

1.2知情同意过程及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知情同意过程作为受试者了解试验风险和自身受益的重要途径,应严格执行“充分告知,完全理解,自主选择”的原则,研究者应保证所做出的解释和说明使得受试者充分知情,受试者最终是否参与临床研究的决定是在充分知晓整个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对知情同意及知情同意书的签署质控要点包括:

1)签署的知情同意书份数应与筛选的受试者人数一致。

2)签署时间是否在所有试验相关检查之前,但与疾病诊断相关的检查或医疗机构的常规检查除外。

3)知情同意书签署内容应包括受试者(法定人)和研究者的签名、有效联系方式、签署日期。

4)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日期、姓名与试验过程及病历资料的相符性,如核实知情同意书的研究者签字是否与研究病历一致,受试者签字是否与患者日志一致。原则上必须是受试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但对于无行为能力和无法正常书写的受试者,应确保签署日期与签署人与原始文件中记录一致。

5)应给予受试者充分的时间考虑是否参加该临床试验,但受试者与研究者的签字必须是同一天。

6)给受试者一份签字后的知情同意书复印件。

7)对于在临床试验中变更的知情同意书,需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且在此之后入组的受试者应签署新版知情同意书等。

1.3跟踪审查

伦理委员会应确保临床试验的全过程处于其监管范围内,定期跟踪审核研究方案的执行情况,重点关注安全性管理,包括新的安全性信息,严重不良事件以及非预期不良反应等,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重新平衡受试者的风险与收益,使得受试者的权利和安全得到持续的保护。对于伦理跟踪审查的质控要点包括:

1)临床试验中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和方案偏离均应向伦理委员会报告。

2)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研究项目,研究者每年至少向伦理委员会提交一次年度进展报告,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复意见。如审查意见是需要做必要修正后方可继续研究,则应制定向相应的修改措施并确保其落实情况。

3)临床试验结束后应汇总受试者入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以及受试者权益保护情况,向伦理委员会递送结题审查文件。

2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质量控制量化评价

中医临床研究伦理质量控制评估是对以解决中医临床问题为目的而进行的科研活动伦理质量的评估,考核的重点是受试者保护的措施及其执行水平。评估从方法上区分,有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定性评估指标测评面较广,但不能较为直观地区分课题的执行水平;定量指标不易设置,但可实现对于课题的精确评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医临床研究的方案优化及质量控制研究”课题组对“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项目的全部42个课题的伦理管理水平进行了中期和结题质控检查,并初步探索了伦理质控评价量化指标.

2.1依此指标对全部课题进行了中期和结题的量化评估数据采集对于有多名测评者参与采集的课题取平均值为其最终数据,同时为了消除定量评价结果在各指标间的数量差异,将各课题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最终以雷达图的方式进行描述。

2.2根据全部课题质量控制评估指标(12个指标)采集的数据,绘制中期和结题两阶段各课题的质控评估总得分,并将伦理质控评估得分和课题质控评估总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2.3以伦理质控指标的重要性,即伦理质控得分占质控总得分的比例,分析中期和结题两个阶段伦理

3讨论

3.1各课题在x1指标上的得分

全部课题在定性指标伦理委员会批件上的数据显示,中期和结题两个时间节点上被评估课题该指标得分均为满分。结合质控监查的实际情况,所有课题承担单位在正式进入临床受试者招募之前,研究方案均经过了本单位的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同时参研单位(分中心)至少也保留了课题承担单位的伦理批件的副本,符合《中医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规范》规范要求以及以学伦理学的基本要求,说明研究者重视研究方案的伦理审查,在伦理审查对保护受试者的作用方面认识较为一致。

3.2x2与质控总得分在中期和结题两阶段的变化

对各课题在x2(知情同意书签署完整规范性)指标的得分以雷达图表示。雷达图最内层的圆代表评价对象的最低水平,最外层的圆代表评价对象的最高水平;从圆心引出若干条射线将圆平均分割,每条射线代表一个评价对象,评价对象的实际值按比例标在图中相应的射线上,然后将实际值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不规则的多边形,就绘制出了全部课题伦理质控评价的“雷达图”。我们看到中期到结题两个时间节点上该指标变化不大,同时课题的总体质控得分也大致相同。同时分析X2的伦理质控评估分数与课题质控总分的相关性,相关性系数从中期的0.26614下降到结题的0.14656,且相关检验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1063和P=0.3543),说明伦理质控评估分数和课题质控总分不具有相关性。再进一步分析伦理质控指标的重要性,即计算伦理质控得分占质控总得分的比例,中期的均值为0.1245(95%cI0.1142,0.1347),结题的均值为0.096(95%cI0.0907,0.1013),且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说明伦理质控从中期到结题占质控评估总分的重要性呈下降趋势,分析原因是在课题前中期入组数量相对较少,质控评估涉及的若干方面(研究记录质量、真实性、依从性、质量控制、数据管理)刚刚开始或尚未开始,因此分数也相对较低,此时强调研究开展的第一步: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性对于质控评估的总分影响相对较大;而到结题时鉴于前期的要求,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已基本规范,各课题在此指标上的水平大致相同,而其他方面如研究记录质量、数据管理等方面各课题的水平变化差异变大,这些方面的优劣差异决定了质控总得分的差异,而此时伦理质控水平对总体质控得分的影响相对降低。

3.3伦理质控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通过中期和结题伦理质控评估数据采集发现各课题普遍缺少伦理跟踪审查,尽管全部课题在开始试验之前已经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件,但是对于研究周期较长(>1年)的临床研究应进行持续的伦理跟踪审查,以确保方案执行的依从性以及伦理性。对于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性存在签署时间在筛选检查之后,知情同意书未交受试者一份,研究者、受试者联系方式及日期等必要信息缺失等问题。

4结论

质控指标范文篇4

福建省地方标准《临床护理过程评估基本数据集》旨在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提供一套术语规范、定义明确的基本数据集标准,以规范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实现护理质量控制信息在收集、存储、、交换等应用中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保证护理质量控制信息的有效交换、统计和共享。该标准记录护理质量控制中所有信息,涵盖所有护理单元,如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监护病房、普通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产房、输液厅、消毒供应中心等,还有如急救物品管理、优质服务管理、分级管理、安全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护理文书、护理规范、健康教育等其他指标。

2、系统设计思路

采用PDCA的管理思路,以标准数据集为依据,结合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需要,系统预先将检查点分类贮存,建立切实可行、较为全面的质量检查模板,根据每次检查的重点从检查模板库中生成不同项目、不同分类、不同权重的质量检查评价表。检查时,质控组、护理部、夜查房护士长等多种角色人员,通过护理质控移动终端或者PC终端进行数据采集,形成质量登记的数据来源。检查完毕,系统自动统计分析并输出各个护理单元和各种项目质量的分数和达标率。然后,护士长和护理部主任依次对检查结果数据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自动反馈给对应科室进行整改,整改结果再汇集到检查组进行确认,最后生成问题汇总的列表。同时,系统可按需要生成各种监控分析图表,反馈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起到对护理质量的监控作用。

3、系统功能设计

从护理质量管理内容和角度出发,结合信息化特点,系统将涵盖标准元数据管理、质控检查模板管理、移动平板客户端、检查结果汇总、质量改进反馈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模块,实现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化和控制数据化,为全方位考核护理质量提供了评价标准。(1)质量标准元数据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质量管理指标去衡量、预测、评价、评估业务活动开展的情况,管理者根据指标的数量变化来指导决策。因此,在设计时,理解各个指标的内涵和属性,即指标的元数据定义。通过元数据管理模块,实现对指标元数据进行增、删、改。(2)质控检查模板管理质控检查模板管理包括:①检查标准定义;②检查项目设定。其中,检查标准定义,即把质量标准元数据生成符合本院特点的检查模板,模板包括检查项目名称、所占的权重、对应的元数据指标、所占的分数等。同时,还可以定义检查过程中常用到的属性,如考核类型,考核类型包括总体查、抽查、混合查等。在检查项目设定包括该周期内要检查科室、检查组成员名单、检查结果的默认达标线、特殊科室的特定达标率、检查结果的默认合格率等。(3)移动质控检查终端本系统设计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护理检查移动终端,实现护理质量指标的实时采集和各项检查结果的实时上传。该模块包括:①获取数据,将护理质量检查模板下载到平板电脑上,在有无线网络的环境下选择检查项目、年月将数据下载。②数据录入,检查人员将平板电脑随身携带到检查病区,选择要检查的指标、科室,选择床位、护理级别。以三级菜单联动方式显示所有的需要检查数据,包括扣分原因、扣分值等,对于常用的扣分原因,系统还定义了扣分模板实现快速选择。③同步结果,如果病区没有无线网络,检查结果则定时以脱机的方式保存在本移动终端上,在连接到网络后,可自动同步检查结果。(4)检查结果汇总系统自动生成护理质控月、季报表、护理安全事件表和护理质量评价表,主要功能包括:①已查数据列表,包括病区、得分、合格率、是否合格、检查时间等,并根据检查条件进行过滤显示。②扣分明细列表,实现数据的二次钻取功能,将已查的数据分析,得出扣分明细,包括检查时间、病区、标准、扣分原因、扣分值等。③未查项目列表,系统通过自动比对得出漏查的科室及项目,以消息方式进行提醒检查人有未完成的检查任务。(5)质量改进反馈管理该模块是将PDCA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护理质量反馈,该模块包括:①检查反馈表生成,将检查结果中有扣分的指标项,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归类,生成包括科室、扣分项、扣分原因的反馈表单,管理人员可以在自动生成的反馈单修改,通过预定义的反馈流程发到对应的科室。②流程跟踪,系统引入流程引擎技术,实现从质控小组成员到护士长整改,最后到护理部评价的全电子流程化管理,实现每个流程节点的办理人、接收时间、办理时间的实时跟踪,形成持续续改进的闭环管理。③消息提醒,以消息方式将整改问题下发到科室,对于未反馈、未整改的记录进行系统预定义的公式进行扣分。(6)数据统计分析本系统运用了质量改进工具中的柏拉图管理法、水平比较法、要因分析法的理论,以柱状图、饼状图等形式对各种总分排名、科室排名、扣分排名等进行统计;同时对多种指标如科室、得分、合格率进行多维度分析。

4、应用效果

在该标准基础上,系统立足医院的管理实践,以实现护理质量的信息化管理。目前该系统已经投入使用一年多,实践表明,本系统的应用达到了以下效果:(1)检查标准的量化和推广通过统一的标准收集医院护理质量数据,对护理服务的实施情况和服务效果进行全方位检查和督导,并评价医院开展的总体情况,为全省护理质控的推广提供参考,形成全省性的统一化标准和信息化规范。(2)检查速度和质量保证克服已有护理质控管理系统的手工申报难、报表人工统计分析慢、信息反馈周期长的不足。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实施后,改变传统手工方式把检查结果录入到PC终端的检查方式,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每月护理质控所需时间缩短,护理质控抽查及追踪检查时准确性、针对性、实时性提高。(3)质控流程优化,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护理人员将移动终端随身携带访问病人,实时录入内容,系统将自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将传统的终末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同时,本系统对重点环节实时跟踪质量控制,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4)决策作用质控管理自动化,通过软件系统实现护理质控月报表、护理质控季报表、护理安全事件、护理质量评价表的电子申报及智能化统计分析,各统计数据可以直接关联具体事件明细,方便了护理质控管理。同时,将质量改进工具的理论置入系统,使系统的分析功能科学化,通过系统加强反馈控制的行为,克服反馈控制中因时间差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护理缺陷,使控制变得积极而有效。

5、结论

质控指标范文篇5

[关键词]目标管理;PDCA;质量管理

1医院质量管理实践创新

1.1工作目标分层管理。自2013年开始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制定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目标。根据各项目标所属领域,分配至相关职能部门。在运行之初,通过目标管理使很多指标从无到有,从不合格到合格,从不合理到合理,切实有效推进了医院各项管理工作。但是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部门管理日渐精细,科室管理日渐规范,大框架、粗模式的工作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使目标管理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我院根据新医改要求并结合医院运行实际,实行工作目标分层管理。按照决策层、控制层、执行层划分涵盖医院层面、职能部门、临床医技科室三层的管理目标。决策层:医院根据政策规定要求,结合卫生行政部门管理重点,制定决策层即医院管理目标,同时作为部门和科室重点管理指标。控制层:各职能部门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要求及评审标准,结合医院管理目标及各自实际工作,明确控制层即部门管理目标并定期分析,体现我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执行层:各临床医技科室根据医院管理目标和部门管理目标,结合科室重点工作及实际运行,制定执行层即科室管理目标。通过目标管理,有效推进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工作目标分层管理,其优点在于医院管理目标明确,部门管理自主推进,科室管理重点突出,更有利于推进医院管理。1.2院科两级质控实现三结合。针对委员会工作形式化、职能部门工作过程化、质量管理小组工作任务化等状况,医院调整委员会管理制度,明确各委员会管理要求,将所有各专业委员会统一管理,限定委员会人员专业构成及人员数量,各委员会成立各专业质控组,负责监督指导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由各质控组提交相关委员会解决。1.2.1各委员会工作与院科两级质控相结合。院级质控与委员会工作具有工作目标一致、管理层面一致、监管部门一致的特点。将院级质控与委员会工作相结合,即在委员会统一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各质量相关委员会的专业领域,成立各专业质控组,形成委员会工作由质控组落实,质控组问题由委员会解决的工作模式。其优越性在于制度流程更为优化,管理工作更为高效。使委员会能够发挥咨询讨论决策功能,又使专业质控与实。际工作完全接轨,尤其可以使跨部门难以协调的质量问题得以研究解决,有效帮助医院消除质量管理部门间的真空地带,推动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1.2.2科级质控实现各专业质控相结合评审标准要求各科室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但是大部分科室质控会议流于形式,经常是安排一人负责书写会议记录上交即完成任务,数据、问题整改得不到有效分析和落实。同时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科等部门均根据管理规定,要求各科室成立相应的医疗、护理、院感等专业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室工作负担重,执行不统一,同时还存在大量重复性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增加质量管理考核组,制定科级质控工作标准,明确科级质控会议召开的时间、方式。合并多专业质控小组,统一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个专业设专人负责。要求数据真实、分析合理、培训到位、整改有效。通过科室预约方式,质管办全面参加科级质控会,完全实现职能部门的服务、指导与监督职能。同时多专业质控小组的合并,促使科级质控实现各专业质控相结合,形成科室全面质控且人人有重点,人人做质控的良好局面。科室由最初的不接受到完成任务到现在主动有效,使科级质控这项质量管理重头工作重磅落地。在此基础上,全面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监管反馈平台。制定质控分析结构模板,使科室质量管理资料电子存档完整可查,方便科室工作的同时节约成本。1.2.3院级质控各专业通过科级质控相结合。在科级质控运行日渐成熟的同时,问题也日渐显露。质管办人员参加科级质控,会接到科室各个专业领域的问题。质管办不能完全答复,只能记录反馈给相关部门,再由相关部门反馈科室,质管办在下次质控会时再次落实。不仅工作烦琐,且引起职能部门间的争议,同时科室每月通过OA提交的质控分析,质管办亦不能给予全面指导。鉴于这种情况,我院组织相关部门商议,决定将院级质控各专业通过科级质控相结合,开展院级联合质控。即明确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科、药学部与质管办五部门联合,共同参加科级质控会,其他部门协助,根据需要选择性参加。同时科室可以在预约质控会议时间的同时,提名相关部门参加。科级质控分析增加信息管理权限,实行五部门联合进行专业反馈,共同指导提升科级质控水平。现代的管理是支持性管理,而不是控制式管理。职能部门对科室的管理重点,是为科室质量管理提供必需的资源,协助其建立自我管理的机制,支持其完成各项改进,使其质量水平不断提升。院级质控各专业通过科级质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其优越性在于科室能够及时准确得到专业指导的同时,更能高效解决问题;部门间通过联合质控,加强横向沟通与协作,消除专业与管理隔阂;医院管理控制层与执行层紧密结合,制度与流程完美落地,有效避免制度与执行脱节现象。1.3落实奖惩机制为保障。监督执行是管理工作得以实施的基本手段,奖惩机制更是保障管理工作顺利运行的有效措施。我院在基于目标管理的PDCA全过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践创新中以落实奖惩机制为保障,使创新实践过程得以顺利运行。1.3.1院级质控分组考核。根据各专业委员会设置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组,考核结果与科室奖励性绩效挂钩。根据最终考核分值确定科室奖励性绩效实发金额,以引起科室对院级质控的足够重视,保障科级质控规范运行。1.3.2对考核组执行缺陷考核。以组为单位,对各考核组执行缺陷考核。制定缺陷项目及扣罚金额,以保障院级考核规范运行。1.3.3设置质量管理奖。针对科室,每年组织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认证会,表彰并奖励科级质控规范运行且成效显著的科室;针对部门,每月规范完成院级质控任务,按照考核权重和扣分比例给予考核组质量管理奖励。1.3.4设置目标管理奖。为提高效能建设,我院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针对临床医技科室制定综合管理目标,并将目标分为四档: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每档赋予不同分值,植入平衡计分卡。根据管理目标完成情况核算分值,按照得分给予科室相应金额的目标管理奖,促进科室管理的同时促进医院综合管理水平提升。

2实施效果及社会评价

通过基于目标管理的PDCA全过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践并创新,医院质量与安全工作得以持续改进。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医院平均住院日、住院患者死亡率、纠纷投诉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重点质控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患者满意度、职工满意度等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及社会评价。

3总结

通过将工作目标分层管理和实行院科两级质控三结合模式,实现管理体系从无到有、工作目标从点到面、质控方式从单一到多元、质控内容从零散到规范、质控层级由各级纵向延伸转变为网格化纵横贯通。彻底改变委员会工作形式化、职能部门工作过程化、质量管理小组工作任务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各层多项质控不足的局面。随着患者就医需求日益增加,现代医院管理方式日益精准化,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医院质量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有效的管理控制理论,创新管理方法,将PDCA理念植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全过程,实现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并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文永思,朱春林.以项目为抓手问题为导向发挥医院各管理委员会的作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7,28(6):59-61.

[2]何建权,邵骏.信息化新形势下医院管理模式的发展变革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4,27(1):59-62.

[3]马芸芸.新形势下医院综合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究[J].中国市场,2018(4).

质控指标范文篇6

一、建立妇幼卫生信息质量控制组织

1、建立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2、聘用质控员

县级质控员:*

乡镇街道质控员:各乡镇街道卫生院专职妇、儿保医师。

二、建立质量检查制度

1、利用例会相互交流各项妇幼保健工作信息。

2、每季组织一次全面质量检查。

三、质控内容

1、对妇幼卫生指标进行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核查生命指标以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指标。生命指标包括:活产数、新生儿死亡数、婴儿死亡数、1—4岁儿童死亡数、孕产妇死亡数、死胎死产数及7天内新生儿死亡数。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指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等。

2、各类报表、卡册填写的正确性、完整性、规范性及数据来源真实性检查(包括原始报表与电脑报表核对)。

四、质控范围

1、每季对直属单位的妇幼卫生信息进行质量控制。

2、每季至少对1/4的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至少选择2个村(居委会)的妇幼卫生信息重点进行质量控制。

3、各乡镇(街道)要全面开展自查,自查范围包括所管辖的全部村(居委会)的妇幼卫生信息。

五、质量检查方法

1、数据资料检查:包括自查、互查、抽查等。

(1)村或乡工作人员填写原始资料后,应认真核对,进行自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保证数据资料表卡的完整性及正确性。

(2)镇、街道卫生院每月组织村保健员或计生妇女干部对活产数、儿童出生登记、花名册、死亡报告卡、孕产妇、育龄妇女死亡情况进行相互督查。

(3)直属医疗单位每月上报妇女儿童出生、死亡等各类信息并做好原始档案记录。

(4)市妇保院每月收集属地综合医院的活产数、围产儿死亡数、出生数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利用每月妇幼例会,与乡镇妇幼人员相互核对、完善报表内容。

2、漏报调查:组织质控组有关成员开展,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座谈会、走访农户、查医疗机构原始记录及有关部门登记表册。

县级:每季随机抽取1/4个乡镇或街道,对出生、活产数、儿童、育龄妇女、孕产妇死亡进行专项漏报调查。对公安、计划生育、防疫、民政(火葬场)、各级医院儿童诊室、病案、儿科住院部、外科、骨伤科、ICU病房、妇产科等部门进行数据核对。

乡级:每季随机抽取2个村核对出生、活产数、儿童、育龄妇女、孕产妇死亡数据。

村级:查原始资料、开座谈会、走访农户核对资料。

六、质量控制报告内容和时间

乡镇(街道)和村级(居委会)进行质控调查的各级相关数据的原始上报数和漏报数的报表,于每季的后一个月的9日前上报*市妇幼保健院,其它各级质控数据及报告自行存档。

质控指标范文篇7

我院“质控”体系是以医疗为中心、目标管理为主线、优质服务为宗旨、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经济管理为手段、安全防范为重点、层级负责和岗位职责为特征,强化落实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医院“质控”管理方法。该体系规范了各级各类人员的行为准则,调动了全体人员优质服务的积极性、自觉性,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1“质控”依据

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河南省医院管理综合评价细则》、《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和《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医院相关制度,制订《医院综合质量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及实施细则》(简称《办法》),用可量化的数据作为医疗绩效监控的部分指标,用客观数据来判断医疗管理的质量,增加监控管理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1.2组织机构及考评管理

实行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简称“质控”委)、职能部门、科室三级组织管理制度。“质控”委由分管副院长负主责,各部门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简称“质控”办),负责全院“质控”工作的整体规划。职能部门每月组织所属各专业“质控”小组,对科室实施目标责任综合考评,定期组织质量讲评,开展专项质量管理活动。科室按月实施自控考评,每月召开质量安全分析会,填写《科室自控记录本》,上报科室“质控”检查结果及分析改进措施。

1.3“质控”考评结果汇总、反馈及改进

每月由“质控”办、机关职能部门汇总科室自查记录、部门检查及科室互查结果、病历检查、医患纠纷、满意度、医疗指标、护理指标、后勤保障指标等。将汇总结果上报“质控”委,同时向科室反馈。对其中发现的问题,相关科室必须负责核实,制订并认真落实质量改进措施。

1.4奖惩

每月召开质量讲评大会,由各职能部门讲评本月“质控”检查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予以全院通报讲评。每年年终对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成绩突出的单位及“质控”组织管理任务完成突出的单位、个人给予奖励,奖励基金10万元。对不认真履行目标职责、质量目标任务完成不好的单位和个人,每月按评分细则给予相应的扣分和行政处罚,扣分累积达到一定分值将扣除个人、科室当月甚至全年奖金。

2临床药学纳入我院“质控”体系的实践

2.1临床药学“质控”方法

①依据《办法》要求,由临床药学室负责对门急诊及住院处方、病历进行点评,填写评价表并作详细分析,上报医院合理用药指导小组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将结果登记汇总给职能部门及“质控”办。②将医院临床药师合理化用药建议评价管理制度纳入“质控”体系,每月统计临床药师查房提出的合理化用药建议总数及被采纳数,计算各科室对建议的采纳率,对采纳率最低的3个科室由医院合理用药技术指导小组就临床药师合理化用药建议进行审查,如确为合理化建议却未被采用的,将上报“质控”办。③临床药师参与科室会诊,并将临床药师会诊意见写入病程记录。每月由职能部门检查各科室会诊病历中是否有临床药师会诊意见,对会诊意见合理而未被执行且造成了不良后果的病历,将汇总上报“质控”办。④将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报告制度纳入医院“质控”体系。将ADR监测报告单在患者入院时就以病历首页形式放入病历中,发现ADR时按规定及时处理、记录、上报,出院后统一收集汇总到药剂科。每月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对科室或个人未按照要求填写ADR监测报告单的、未及时报告ADR的、隐瞒ADR资料的,均上报“质控”办。⑤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纳入医院“质控”体系。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表在患者入院时就以病历首页形式放入病历中,将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按规定及时记录在表格中,出院后统一收集汇总到药剂科。经临床药师分析后提交给医院合理用药技术指导小组进行专家会审,然后由职能部门进行点评并由“质控”办按规定处理。同时,职能部门和临床药师不定时抽查在院病历和定时审查出院病历,发现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单位和个人除报“质控”办按规定惩罚外,需约谈单位领导和当事医师,严重时停当事医师处方权。⑥将临床药师工作绩效考核纳入“质控”体系。每位临床药师每月深入临床工作应不少于22天,每日不少于6小时,每月书写重点患者药历不少于8份。专科临床药师对每位新入院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宣教,对重点患者进行跟踪宣教,每月不少于5份用药教育记录,每天点评处方不少于10人次或在院病历2份,统计临床药师提出的临床用药建议比例。每人每月完成处方点评不少于300份,每月住院病历分析不少于30份,每日利用PASS系统对全院住院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审查,统计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医嘱条数并及时进行干预。以上各项指标均上报“质控”办。以上各项考核内容均由“质控”办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对未完成目标或违反规定者给予警告、扣分(每扣1分罚扣超劳补贴100元)、讲评或通报等处罚。如果临床医师、护士或科室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由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复议,复议结果将予以公示,并纳入“质控”大会讲评。

2.2典型实例分析

患者1,女性,以糖尿病收入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史5年,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在130/70mmHg(1mmHg=133.32Pa)左右。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主管医师请呼吸内科会诊后给予头孢哌酮、复方甘草片治疗。次日,患者自觉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血压180/120mmHg。心内科医师会诊后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但仍未见效,随即患者向医院“质控”办投诉主管医师医疗水平差。“质控”办敦促科室组织有临床药师参与的再次会诊,临床药师分析认为此患者高血压持续状态系复方甘草片罕见不良反应所致。有文献[7]报道复方甘草片可致高血压甚至是高血压危象,故临床药师建议立即停用复方甘草片。7天后,患者血压恢复至130/70mmHg左右,出院后随访2个月,患者未再出现血压波动。患者2,男性,胫腓骨骨折,在我院骨科行骨折内固定术,术后出现持续高热,关节液细菌培养试验为革兰阳性球菌。先后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头孢孟多、左氧氟沙星,后加用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治疗5天,均未见症状缓解,主管医师请求全院会诊。临床药师认为:培养的结果为革兰阳性球菌,针对性用药后无好转,尤其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治疗无效,所以应排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术后切口无感染症状,也无全身感染表现,且从用药史分析未使用大剂量广谱抗菌药,故二重感染可能性小,建议使用抗革兰阴性菌的药物治疗并完善彩超等相关检查。结果,心脏彩超提示患者感染心内膜炎。在医院“质控”讲评大会上,对上述2例会诊病例进行了对比讲评通报,并宣讲了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重要性。

2.3阶段效果分析

此模式经过近半年的运行,效果显著,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率已达100%,临床药师用药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率达90%,5名临床药师2012年撰写药学专业论文20篇。2011年和2012年笔者随机抽取我院120名医师进行的临床药学认知度/接受度调查表详见表1;临床药师月人均工作量完成情况数据统计见表2。由表1可见,我院临床药学工作取得快速发展,临床药师已逐步被临床接受,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表2可见,临床药师工作质量及任务完成率有较大提升,极大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

3体会

质控指标范文篇8

关键词:生化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生化室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重视力度不断提升,生化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对试验测定结果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检测准确性,保障综合检测质量所采用的有效措施,旨在最大限度的降低检测误差,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1]。为深入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本次研究对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室内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测量仪器选择CObas8000生化分析仪,采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资料。1.2方法。选择不同浓度水平的定制质控血清与校准物,复溶2瓶,0.5mL/支,低温保存。执行检测时,于常温下解除低温冰冻,检测其常规生化项目(检测生化项目≥50),通过互联网传输检测数据,绘制(±3s)质控图像,根据Wesegand多规则控制程序评测结果,记录其常规信息,如配置时间、批号、校准物、复溶时间等,计算其K值变化,根据其检测结果分析其室内控制方法的合理性,并提出实际建议。1.3观察指标。通过计算因子K值分析不同检测项目之间的差异,判定执行生化检验室内控制失控的原因。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s)进行数据描述,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资料,通过K值计算其失控原因,通过K值变化关系可见,多数项目K值变化情况稳定,见表1。部分失控项目多由试剂、校准物变质等因素所致,其一旦发生变化,直接导致K值变异增加,测定结果超过误差范围,详见表2。

3讨论

在实验室患者样本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为确保测定样本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执行生化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且具有一定的技术性要求。综合疾病诊断、科学依据等方面,针对其变异因素进行风险控制,以期达到降低检验误差的目的,本次研究针对其特定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检测结果为生化检验室内质量控制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具体内容如下。3.1操作程序。为保障测定结果的可靠性,需提升常规测定时间,使批间与批内标本的检测结果保持高度一致。质控品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质控品选购、设定均值、质控限设定、绘制质控图、失控判断、测定结果等各个流程出发,统一整理失控原因,进行管理质控数据分析。将质控工作贯彻于日常检验中,每日对患者标本及室内质控标本定时测定,确保其标准值相符时,方可测定患者标本[2]。3.2生化检验室内全面质量控制。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对检验仪器、操作方法、试剂、环境及人员素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操作方法按照Sop稳健规定执行,所有设备均由专人负责管理,要求其定期清理相关仪器,操作方法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强化试剂监察管理,配置过程中需与原有试剂进行对比验证,并制定详细的记录,建立标本验收制度,加强室内出入管理,不符合标本禁止进入。3.3生化检验质量控制阶段性分析。在执行检验前需保证各仪器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仪器、试剂内控基础上开展人员、制度内控,保障所有在岗人员的专业性,控制前阶段质控分析,必须严格遵守操作流程,重复验证检测结果,做到万无一失。若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存在差异时,需及时上报检验医师,提升诊断有效率,面对无法确定的差异性问题,需组织工作人员集中讨论,集思广益,确保其检验结果的可靠性[3]。

综上所述,影响生化检验室内质量控制的因素复杂多样,实施全方位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是保障医疗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加强人员及设备管理,总结相关安全风险,将不稳定因素均掌握在可控范围内,是实现不断提升生化检验室质量控制水平的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欣.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7):141-142.

[2]郦卫星,王治国,康凤凤,等.浙江省15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23-28.

质控指标范文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病房护理人员30名,其中,女性28名,男性2名,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2.6±2.1)岁。将2019年1月至6月实施常规一级质控护理管理的数据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7月至12月联合实施授权管理的数据作为研究组。研究获取伦理委员会核准及许可。纳入标准:①均为我院正式入职护理人员。②年龄25~40岁。③均知情研究。④均自愿接受研究。排除标准:①中途休假者。②外出学习、进修者。③实习期护理人员。④来我院进修、学习的护士。1.2方法。1.2.1对照组:常规实施一级质控护理管理。主要是通过责任制护理模式来完成临床护理工作,即通过护士长来进行管理,对所有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分配,并且督促其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及工作。护理人员遵医嘱和护士长的安排来完成临床护理操作。1.2.2研究组:在一级质控护理管理中联合实施授权管理。主要内容包括:(1)制定质控岗位:设置2名一级质控组长,分别担任2个不同的责任小组的组长。一级质控组长的职责主要为制定人员职责,科室护士长监督分级管理的质量情况。本次一级质控组长的选择方法为竞选,想参选的责任护士的最低职称为主管护师,公正公开公布考核项目,最终选取一级质控组长:2名,质控成员:5名,每组的护理人员:5~7名。在这一基础之上组建护理管理团队,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比如:心理管理单元、血液管理单元、物品管理单元、设备仪器管理单元、急救药品管理单元、安全管理单元及护理专员等,各个小组设置1名护理人员作为小组组长。(2)培训相关内容:对所有人员的职责及范围进行明确,同时,护士长还需要对各个质控组长进行指导,让其明确自己的分区,同时2名一级质控组长需要同护士长一起共同培训护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级质控检查及基础技能方面的训练。与此同时,2名一级质控组长需要定期对自身所负责区域的相关问题及情况进行回馈并进行汇总,通过PDCA循环方式来对所发现的问题点实施持续性的整改。对体系方案进行持续性的完善及优化,保证整改措施能够在实际临床工作过程中得到的落实,进而保证工作质量能够持续性的循环提高。(3)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制定并确定相关工作制度且明确职责之后,科室依据不同的专业能力、兴趣爱好等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使每一名护理人员都可以负责自己更加适合的工作。(4)授权培训:培训方式主要包括2种不同的形式,个人面对面谈话和集中性的培训。集中性的培训内容:说明制度的最终目的,然后通过相关官方公认的渠道,如公布网页信息,公众号推送等方式,来公布相关授权管理的信息。这一举措的目的是确保此次过程中的每一名被授权者都能够切实的使用被授予的权限来完成工作,并持续进行后续改进。同时科室还为每一名被授权者都提供了各种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对被授权者进行指导其对反馈办法、质量监控方式、护理质量审核标准等进行学习。个人面对面谈话:主要是跟每一名被授权者详细的说明制度的内容及明确职责,同时跟每一名被授权者针对相关的工作方法进行探讨,切实的了解每一名被授权者在工作岗位方面的预期情况,详细的向其说明绩效目标及工作范围。(5)授权控制:护士长依据被授权者的不同资历情况,对被授权者的绩效及管理能力进行适时评估。当确认在工作中被授权者发生失误,在坦诚平等的基本原则下,积极地协助被授权者分析发生失误的原因,同时对问题进行客观处理;并不是一味追究责任。为所有的责任护士都能够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及环境,通过不同方式来调动其工作热情及积极性,同时给予适当的鼓励表扬,协助其发现在自身的各种问题,并正面进行反馈,使其可以持续提高自身能力,让护理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积极性及有效性。1.3观察指标。1.3.1护理质量:评估量表主要是参考临床中常用的护士核心能力(CIRN)测评量表,有科室专业领导来自行制定,共包括5个不同的维度内容,每一项的评分范围为0~10分,得分越高提示护理质量更高。1.3.2业务素质:由科室护士长来进行业务素质的评估,主要包括4个不同的维度内容,每个维度内容评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业务素质更高[3]。1.3.3管理能力:由科室护士长来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健康管理及病区管理,每个维度内容评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管理能力更高[4]。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进行所有研究数据进行整合及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的护理质量:研究组相关护理质量指标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2.22组的业务素质:研究组相关业务素质指标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2.32组的管理能力:研究组相关管理能力指标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3讨论

医院服务质量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护理质量,其可以充分的保障神经外科患者的住院安全[5]。因为神经外科的患者通常年龄较大,且病情严重,所以导致在临床护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特点,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量显著增加,同时,还会增加出现医疗纠纷及医患矛盾的风险。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相关护理质量指标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果提示联合营养授权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授权管理是全新一种管理模式,主要的内容就是进行职权分配,让每一名执行者都可以明确自身的责任,同时还可以在固定条件下完成特定活动行为[6]。授权管理之后,通过质控人员的监督及明确授权,让临床护理人员可以更加“放开手脚”去为患者实施护理措施,进一步增加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在发生问题之后,小组成员跟护士长共同分析、讨论,摒弃了传统“一人独大”的局面[7]。让所有护理人员都能发表意见,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并记录在案,通过PDCA循环法来进行解决,使得护理质量得到切实提高,同时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相关业务素质指标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相关管理能力指标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护理管理当中的一项最主要及最重要能动因素就是护士,尤其是组长及组长以上职务的医护人员,其作为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十分重大。相关研究指出,在工作中管理者善于授权,可以显著增加临床医护人员的独立性及自主性。通过授权管理,给予临床护理人员可以自主使用能力的权利及机会;对护理人员进行授权,更有利于提高团队的工作有效率,使得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地激发,并使其发挥在工作当中的积极性及能动性,进而产生成就感及责任感[8]。

质控指标范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医院中医骨科于2018年5月起实施持续质量改进,2017年10月~2018年4月为实施前,2018年5~10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5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接受手术治疗患者,自愿配合本次研究患者。排除标准:严重心脏、肾脏疾病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后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为25~70岁;下肢踝骨骨折25例,前臂骨折19例,胫骨骨折11例。实施前患者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为26~69岁;下肢踝骨骨折28例,前臂骨折14例,胫骨骨折13例。实施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1.2方法。分析实施前医院中医骨科存在的护理技术管理问题,并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于实施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1)制定计划。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小组成员需满足中级以上职称、6年以上临床经验、专科及以上学历。对组内成员进行任务分配,共分为病房安全质控、优质护理服务质控、护理文书质控、专科护理质控、消毒隔离质控、护理不良事件质控、急救管理质控和护理技术操作质控8个质控单位。针对实施前存在的问题实施改进方案。(2)制定小组护理质量自查目标。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根据科室的护理标准,结合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标准,成立三级质控管理组。一级自控由当班护士担任负责人,科室内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进行自查,每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日1次。二级互控由科室责任组长担任负责人,责任组长根据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检查,记录检查出的问题,上报给护士长,每周2次。三级监控由护士长检查或质控小组成员抽查,比较任务完成情况和目标值进度,并进行总结。(3)分析问题,确立目标。针对护理工作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调查,查明原因并制定改进方案,确定预期目标。如无菌物品合格率100.0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00%,无菌物品合格率100.00%,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合格率95.00%,专科护理质量合格率95.00%,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率≥90.00%,中医护理方案知晓率100.00%,基础护理合格率≥90.00%,护理人员理论考核平均成绩≥90.00%,技术操作考核平均成绩≥90.00%,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00%等预期目标。(4)实施改进措施。健全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加强信息化管理,改进中医专科护理常规和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每周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展开持续质量改进会议,每月2次。讨论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护理薄弱方面制定目标并落实整改,组织实施并进行追踪。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成员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督改进,改进后实施,再次进行检查,根据PDCA管理循环[5]促进目标的实现。1.3观察指标。统计实施前后中医骨科患者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评分,评价指标为骨科专科护理、安全管理、骨折固定和健康宣教等。每项评价指标各25分,分值为100分,护理质量与分数呈正相关关系。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36%,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0.00%(P<0.05),见表1。2.2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比较。结果显示,实施后骨科专科护理、安全管理、骨折固定、健康宣教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