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虫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8:16:45

治虫技术

治虫技术范文篇1

【论文摘要】: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如今,绿色农业的概念被提出来。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生物、生态和物理机械等治虫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绿色农业生产工作中病虫害防治的必然选择。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形成抗性。

1.1虫治虫

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⑴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十分明显。

⑵寄生性天敌: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1.2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以及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是今后农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新型生物农药等几大类。

⑴物农药:指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微生物或活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立克次体等。

⑵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链霉素等,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等。

⑶物源农药:植物性药物源有鱼藤、烟草、除虫菊、鸡血藤、雷公藤、苦树皮、黄杜鹃、百部、艾、穰、蒜、葱、韮、、牡菊、苍耳、芫花、巴豆、苦参、附子、茶叶等。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也成了时尚,是绿色生物农药的首选。

⑷物源农药:指动物体的代谢物或其体内所含有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以及调节昆虫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如棉铃虫性诱剂、甘蔗条螟性诱剂及天敌动物农药等。

⑸新型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病、虫、草转基因作物。

2.生态控制

病害虫的生态控制,是指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虫繁殖、蔓延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避免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⑴适时播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都有一定的最适时期和环境条件,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播种期,可避开病虫害侵染和为害的最适时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⑵合理布局及轮作:合理品种布局可以限制病虫害的蔓延与扩散、推迟或减轻病虫危害。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里的病源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食源,特别是水旱轮作效果显著。

⑶抑病士利用:对许多病害的研究表明,抑菌土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抑菌土是病害。

⑷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能发挥天然防护壁垒的重大作用,不仅节省了土地,而且也牡绝了害虫与传染病的大规模侵袭,使农作物免遭灭顶之灾。

⑸稻鸭共育(共作)技术:稻鸭共育是利用鸭在稻田中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3.物理机械防治

⑴物理机械:常用的是人工用简单机械如竹竿、扫把、网兜等,利用害虫的假死性、群集性等习性来消灭害虫。

⑵套袋栽培:套袋蔬菜无病虫为害、无农药污染,品种优良,产量高,效益好,如果品、黄瓜套袋,可直接阻隔病虫为害,有利于维生素C的形成,保鲜期长,耐储藏,且增产10%以上。

⑶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将害虫诱到一处,集中杀灭。

⑷覆盖防虫网、薄膜等直接阻止害虫为害:覆盖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进行避雨、遮荫、防虫隔离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蔬菜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野螟、瓜绢螟、黄曲条跳甲、猿叶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还可保护天敌。

⑸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沿续至今仍在采用的有效病虫害防治办法,是一种省工、省钱、无污染、切实可行的途径,包括人工捕捉、摘除病虫枝及清扫田园枯枝烂叶等项措施,以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4.结束语

发展绿色农业可以保障农业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缓解生态恶化、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可行之策。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弊端和发展可持续农业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标准,推广和加强有害生物无污染治虫技术势在必行。"绿色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扩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爱军,袁丛英.绿色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发展,河北化工,2006.

[2]刚毅.生物农药研究进展,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O3.

[3]世平,产祝龙.诱导抗性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植物病理学报,2004.

[4]刘雄.应重视农业防治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

治虫技术范文篇2

【论文摘要】: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如今,绿色农业的概念被提出来。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生物、生态和物理机械等治虫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绿色农业生产工作中病虫害防治的必然选择。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形成抗性。

1.1虫治虫

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⑴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十分明显。

⑵寄生性天敌: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1.2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以及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是今后农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新型生物农药等几大类。

⑴物农药:指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微生物或活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立克次体等。

⑵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链霉素等,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等。

⑶物源农药:植物性药物源有鱼藤、烟草、除虫菊、鸡血藤、雷公藤、苦树皮、黄杜鹃、百部、艾、穰、蒜、葱、韮、、牡菊、苍耳、芫花、巴豆、苦参、附子、茶叶等。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也成了时尚,是绿色生物农药的首选。

⑷物源农药:指动物体的代谢物或其体内所含有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以及调节昆虫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如棉铃虫性诱剂、甘蔗条螟性诱剂及天敌动物农药等。

⑸新型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病、虫、草转基因作物。

2.生态控制

病害虫的生态控制,是指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虫繁殖、蔓延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避免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⑴适时播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都有一定的最适时期和环境条件,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播种期,可避开病虫害侵染和为害的最适时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⑵合理布局及轮作:合理品种布局可以限制病虫害的蔓延与扩散、推迟或减轻病虫危害。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里的病源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食源,特别是水旱轮作效果显著。

⑶抑病士利用:对许多病害的研究表明,抑菌土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抑菌土是病害。

⑷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能发挥天然防护壁垒的重大作用,不仅节省了土地,而且也牡绝了害虫与传染病的大规模侵袭,使农作物免遭灭顶之灾。

⑸稻鸭共育(共作)技术:稻鸭共育是利用鸭在稻田中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

3.物理机械防治

⑴物理机械:常用的是人工用简单机械如竹竿、扫把、网兜等,利用害虫的假死性、群集性等习性来消灭害虫。

⑵套袋栽培:套袋蔬菜无病虫为害、无农药污染,品种优良,产量高,效益好,如果品、黄瓜套袋,可直接阻隔病虫为害,有利于维生素C的形成,保鲜期长,耐储藏,且增产10%以上。

⑶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将害虫诱到一处,集中杀灭。

⑷覆盖防虫网、薄膜等直接阻止害虫为害:覆盖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进行避雨、遮荫、防虫隔离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蔬菜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野螟、瓜绢螟、黄曲条跳甲、猿叶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还可保护天敌。

⑸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沿续至今仍在采用的有效病虫害防治办法,是一种省工、省钱、无污染、切实可行的途径,包括人工捕捉、摘除病虫枝及清扫田园枯枝烂叶等项措施,以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4.结束语

发展绿色农业可以保障农业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缓解生态恶化、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可行之策。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弊端和发展可持续农业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标准,推广和加强有害生物无污染治虫技术势在必行。"绿色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扩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爱军,袁丛英.绿色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发展,河北化工,2006.

[2]刚毅.生物农药研究进展,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O3.

[3]世平,产祝龙.诱导抗性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植物病理学报,2004.

[4]刘雄.应重视农业防治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

治虫技术范文篇3

【论文摘要】: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如今,绿色农业的概念被提出来。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生物、生态和物理机械等治虫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绿色农业生产工作中病虫害防治的必然选择。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形成抗性。

1.1虫治虫

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⑴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十分明显。

⑵寄生性天敌: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1.2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以及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是今后农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新型生物农药等几大类。

⑴物农药:指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微生物或活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立克次体等。

⑵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链霉素等,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等。

⑶物源农药:植物性药物源有鱼藤、烟草、除虫菊、鸡血藤、雷公藤、苦树皮、黄杜鹃、百部、艾、穰、蒜、葱、韮、、牡菊、苍耳、芫花、巴豆、苦参、附子、茶叶等。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也成了时尚,是绿色生物农药的首选。

⑷物源农药:指动物体的代谢物或其体内所含有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以及调节昆虫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如棉铃虫性诱剂、甘蔗条螟性诱剂及天敌动物农药等。

⑸新型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病、虫、草转基因作物。

2.生态控制

病害虫的生态控制,是指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虫繁殖、蔓延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避免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⑴适时播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都有一定的最适时期和环境条件,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播种期,可避开病虫害侵染和为害的最适时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⑵合理布局及轮作:合理品种布局可以限制病虫害的蔓延与扩散、推迟或减轻病虫危害。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里的病源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食源,特别是水旱轮作效果显著。

⑶抑病士利用:对许多病害的研究表明,抑菌土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抑菌土是病害。

⑷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能发挥天然防护壁垒的重大作用,不仅节省了土地,而且也牡绝了害虫与传染病的大规模侵袭,使农作物免遭灭顶之灾。

⑸稻鸭共育(共作)技术:稻鸭共育是利用鸭在稻田中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3.物理机械防治

⑴物理机械:常用的是人工用简单机械如竹竿、扫把、网兜等,利用害虫的假死性、群集性等习性来消灭害虫。

⑵套袋栽培:套袋蔬菜无病虫为害、无农药污染,品种优良,产量高,效益好,如果品、黄瓜套袋,可直接阻隔病虫为害,有利于维生素C的形成,保鲜期长,耐储藏,且增产10%以上。

⑶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将害虫诱到一处,集中杀灭。

⑷覆盖防虫网、薄膜等直接阻止害虫为害:覆盖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进行避雨、遮荫、防虫隔离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蔬菜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野螟、瓜绢螟、黄曲条跳甲、猿叶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还可保护天敌。

⑸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沿续至今仍在采用的有效病虫害防治办法,是一种省工、省钱、无污染、切实可行的途径,包括人工捕捉、摘除病虫枝及清扫田园枯枝烂叶等项措施,以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4.结束语

发展绿色农业可以保障农业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缓解生态恶化、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可行之策。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弊端和发展可持续农业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标准,推广和加强有害生物无污染治虫技术势在必行。"绿色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扩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爱军,袁丛英.绿色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发展,河北化工,2006.

[2]刚毅.生物农药研究进展,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O3.

[3]世平,产祝龙.诱导抗性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植物病理学报,2004.

[4]刘雄.应重视农业防治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

治虫技术范文篇4

【论文摘要】: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如今,绿色农业的概念被提出来。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生物、生态和物理机械等治虫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绿色农业生产工作中病虫害防治的必然选择。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形成抗性。

1.1虫治虫

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⑴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十分明显。

⑵寄生性天敌: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1.2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以及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是今后农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新型生物农药等几大类。

⑴物农药:指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微生物或活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立克次体等。

⑵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链霉素等,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等。

⑶物源农药:植物性药物源有鱼藤、烟草、除虫菊、鸡血藤、雷公藤、苦树皮、黄杜鹃、百部、艾、穰、蒜、葱、韮、、牡菊、苍耳、芫花、巴豆、苦参、附子、茶叶等。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也成了时尚,是绿色生物农药的首选。

⑷物源农药:指动物体的代谢物或其体内所含有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以及调节昆虫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如棉铃虫性诱剂、甘蔗条螟性诱剂及天敌动物农药等。

⑸新型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病、虫、草转基因作物。

2.生态控制

病害虫的生态控制,是指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虫繁殖、蔓延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避免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⑴适时播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都有一定的最适时期和环境条件,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播种期,可避开病虫害侵染和为害的最适时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⑵合理布局及轮作:合理品种布局可以限制病虫害的蔓延与扩散、推迟或减轻病虫危害。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里的病源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食源,特别是水旱轮作效果显著。

⑶抑病士利用:对许多病害的研究表明,抑菌土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抑菌土是病害。

⑷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能发挥天然防护壁垒的重大作用,不仅节省了土地,而且也牡绝了害虫与传染病的大规模侵袭,使农作物免遭灭顶之灾。

⑸稻鸭共育(共作)技术:稻鸭共育是利用鸭在稻田中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3.物理机械防治

⑴物理机械:常用的是人工用简单机械如竹竿、扫把、网兜等,利用害虫的假死性、群集性等习性来消灭害虫。

⑵套袋栽培:套袋蔬菜无病虫为害、无农药污染,品种优良,产量高,效益好,如果品、黄瓜套袋,可直接阻隔病虫为害,有利于维生素C的形成,保鲜期长,耐储藏,且增产10%以上。

⑶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将害虫诱到一处,集中杀灭。

⑷覆盖防虫网、薄膜等直接阻止害虫为害:覆盖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进行避雨、遮荫、防虫隔离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蔬菜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野螟、瓜绢螟、黄曲条跳甲、猿叶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还可保护天敌。

⑸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沿续至今仍在采用的有效病虫害防治办法,是一种省工、省钱、无污染、切实可行的途径,包括人工捕捉、摘除病虫枝及清扫田园枯枝烂叶等项措施,以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4.结束语

发展绿色农业可以保障农业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缓解生态恶化、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可行之策。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弊端和发展可持续农业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标准,推广和加强有害生物无污染治虫技术势在必行。"绿色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扩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爱军,袁丛英.绿色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发展,河北化工,2006.

[2]刚毅.生物农药研究进展,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O3.

[3]世平,产祝龙.诱导抗性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植物病理学报,2004.

[4]刘雄.应重视农业防治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

治虫技术范文篇5

喷雾机械优化带来污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田向种田能手、种田大户集中,在新塍镇承包种田3.33hm2以上的大户就有90多户,致使在治虫作业上,由原来的背负手动喷雾机,替换成机动高压喷雾机,使喷雾量大、喷雾距离远,造成直接污染范围面扩大。如2012年晚秋蚕期:新城街道一种田大户在9月29日用高压机械喷雾器治虫,导致一条小河对面约20m之外的陡门村8户养蚕户0.8hm2桑园受到农药污染,造成16张蚕种中毒死亡。类似这种利用高压泵治虫造成蚕中毒事故发生的近年来明显增多。

农药使用习惯难以改变。除了种田大户购置使用机动喷雾器之外,绝大部分是种植面积较少的散户,还是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并且大部分利用早、晚在露水期间施药,求高浓度、快速度,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更没有掌握在害虫发生盛期施药,致使有些农民认为害虫“越治越多”,从而连续用药,造成重复污染。

桑园治虫污染桑叶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日趋加重,早秋蚕饲养每年有20%户颗粒无收。从2004年开始停止饲养早秋蚕,夏蚕种也只有19%养蚕户饲养,因此从春蚕结束至饲养中秋蚕有3个月的间隔。在这段时间里,桑园害虫发生时间长、品种多、频率高,特别是桑螟、桑蓟马等害虫,世代重叠,面广量大,为害严重。如不进行多次治虫,就会出现虫抢桑叶吃的现象。因此,每年7—8月要进行4次以上的治虫。有些农户为了减少治虫次数,采用高毒、残效期较长的甲胺磷等农药进行桑园治虫。如2006年新庄村12组部分养蚕户,在7月底至8月初用甲胺磷治虫,治虫后连续34d晴天无雨,导致中秋蚕大蚕用下部叶片,造成蚕中毒情况发生。另外,由于千家万户养蚕,治虫时间难以统一,桑园使用治虫农药品种随意性较大,施药观念落后,认为浓度越高、剂量越大越有效,导致桑叶农药残留大,中毒较深的蚕食叶后吐水乱爬,最终死亡。中毒较轻的蚕一般不会表现明显的症状,长期食用这些低残留毒叶,就会出现微量农药积累性中毒,老熟后往往会出现吐乱丝、吐平板丝,结薄茧或不结茧等症状。

砖瓦厂等企业的有毒物质污染20世纪80—90年代,全镇先后建起砖瓦厂8家、铝材厂6家、水泥厂1家,在此期间时有氟化物中毒事故发生。特别是秋蚕桑叶污染更为严重,在污染企业附近桑园中下部分叶片氟化物含量超过190mg/kg,大大超过了蚕正常发育的极限浓度,从而使蚕食桑缓慢,眠起不齐,龄期延长。

做好蚕作安全防护工作在春蚕生产前,市、区政府连年下发“关于认真做好蚕桑生产期间防治氟化物污染和防止杀虫双等农药中毒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春蚕生产期间4月25日至5月25日砖瓦厂、水泥厂、冶炼厂等排氟企业停工1个月,确保春蚕生产安全,保证蚕农利益;并要求各级政府,明确职责,分级负责,同时在发种前,为严肃停工纪律,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分片包干,检查停工执行情况[1]。在此基础上,镇政府根据市、区有关精神,在4月和7月连续下发“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杀虫双等农药的通知”,要求全镇农资供应店和全镇农户,在4—10月蚕桑生产期间,禁止销售和使用杀虫双类和菊酯类农药。实行谁供货、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制度,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对蚕桑生产的影响[2]。

做好部门间情报互通农业植保与蚕桑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和了解信息[3]。近年来,8—9月是水稻防病、治虫最频繁的时期,也是中、晚秋蚕饲养最为忙碌的时期,为避免蚕桑生产受农药污染,考虑到农业生产与蚕桑生产利弊关系,在禁止使用杀虫双类与菊酯类农药的基础上,选用一些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治,并在防治技术、用药安全等方面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创造良好的养蚕环境[4]。

针对性做好桑园害虫的防控正确及时做好桑园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在桑园治虫上做到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浓度,同时要求桑园治虫有专用药械,不用田沟水配药,推广使用桑园专用农药,如桑宝、桑虫清、护桑等残毒期短、容易掌握、使用安全的专用农药[5]。

治虫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病虫害;防治策略

森林系统维系着生态平衡,同时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对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利用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避免森林系统受到病虫害侵袭,确保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充分考虑病虫害、火灾等问题,利用先进手段提前制定好防范措施,为森林系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1]。

1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作为长期发展战略

近些年,林业生态环保意识增强,人工造林的面积不断扩大,持续推广人工单一树种纯林种植模式,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将持续增加,个别不常见的病虫害将常态化而且流行严重。自林业病虫害防控目标调整来看,到2020年底,中国将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力争由原先占森林面积的8.2%降低到6%以下,由此可见,随人工林面积的增加,中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任重而道远,今后无论在意识还在战略执行上,都要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作为长期发展战略而执行。

2认清化学防治的危害和问题,正视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正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原则上,秉承“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相应防治计划及措施的制定,应综合考虑这几因素——生物性、生态性、经济性。对应措施的实施,重点在于:杜绝和铲除;免疫和抗病;保护和治疗。早先,民众普遍以化学防治为推崇,由于用药种类少、使用剂量少,加上病虫害流行间隔期长,喷施化学药剂能起到不错的防控效果。总结,那些年,化学防治林业病虫害的优点在于:适用面积大、使用方法简单、防治见效快、受季节性影响不大等优点。但是,后期随着用药种类的增加,尤其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强,病虫害流行周期的逐渐缩短,化学防治暴露的问题逐渐显现:诱发人畜中毒、污染生态环境、误伤天敌益虫、造成病虫害强耐药性等。对此,在20世纪70年代的后期,民众对林业病虫害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探索逐步展开。1)物理防治,有热处理、机械阻隔、射线杀虫等。2)生物防治,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激素治虫等。3)虫治虫,借助天敌昆虫、有益螨虫等控制虫害。4)菌治虫,借助有害于害虫的病原微生物杀虫,个别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等,均为不错的选择。5)鸟治虫,借助鸟类控制虫害,可以说国内50%以上的鸟类,都有捕食虫害的习性,对抑制森林虫害意义显著。6)激素治虫,借助内激素、外激素治虫,内激素为昆虫体内分泌激素,通过调节昆虫蜕皮、变态而控虫。外激素为昆虫激素分泌体外,而影响昆虫个体繁殖的挥发性物质。从物理、生物防治的效益来看,优点体现在:不影响原有生物群落,对人畜无害且安全,不危害有害生物群体,不形成药物残留,不会形成虫害的抗性,形成虫害的长期有效控制等。简单来说,物理尤其生物防治,能在很长时间内形成长期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但是,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也有自身局限性,体现在:人工繁殖复杂、见效比较慢、繁殖技术较为复杂,同时,具体技术的应用,往往受技术、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

3将林业病虫害的防控由被动防治向主动防治转变

重治不重防,是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控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彻底改变这种被动的防治过程,则有赖于营林培育各个环节的优化,在选苗、育苗、选地、造林、经营、抚育、采伐等做出调整,注意协调好与周边生物的关系,增强林木的耐抗性。对此,应做到:适地适栽林木,着力于培育健康苗木,培育健康可持续的人工营林模式。积极培育耐病品种,培育健康树种,增强林木自我抗病虫害能力。着力营造混交林,推进近天然林造林模式,不断增强相互间生物的制约作用,使造林环境趋向稳定。完善林业病虫害测报系统,明确每阶段应防控指标体系,做到及时防范,控制病虫害可诱发经济损失在可控范围。

4结语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生态平衡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森林系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维护者。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实际森林病虫害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重视程度,在实践工作中予以更正,要构建出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防护体系,提升防护效率,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敬领.对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5,(24):91-92.

[2]王婉来.林业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16,(22):160.

治虫技术范文篇7

根据近年我省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病虫发生情况、20*年冬前病虫残留基数、农作物种植品种、当前作物苗情和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结合农作物病虫发生演替规律综合分析,预测20*年我省水稻病虫总体将偏重发生,其中“两迁”害虫将偏重至大发生,纹枯病和迟熟中稻、单季晚稻的稻曲病将偏重发生,二化螟和单季粳稻、糯稻感病品种条纹叶枯病将中等发生。棉花病虫总体将中等发生,其中盲蝽象、枯萎病中等至偏重发生,棉花叶螨和斜纹夜蛾偏轻至中等发生,棉铃虫偏轻发生。大豆和玉米病虫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其中大豆地下害虫中等发生,玉米粗缩病在早播夏玉米(麦收前播种)上偏重发生,淮北东部玉米褐斑病中等发生。

预计20*年全省水稻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12800万亩次,棉花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2010万亩次,大豆主要害虫发生面积约为1200万亩次,玉米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1600万亩次。

二、防治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植保技术,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切实增强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大力推进病虫专业化防治工作,将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确保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玉米振兴计划等目标实现,促进我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三、防治任务与目标

防治任务:20*年全省水稻病虫需防面积约为15800万亩次,其中稻飞虱35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4000万亩次,稻螟虫1100万亩次,纹枯病3000万亩次,稻曲病等穗期病害1500万亩次,条纹叶枯病500万亩次,稻瘟病1000万亩次;棉花病虫需防面积约为2100万亩次,其中棉铃虫400万亩次,棉叶螨600万亩次,盲蝽象500万亩次,棉蓟马150万亩次,枯萎病230万亩;玉米病虫需防面积约为2000万亩次,其中玉米螟1000万亩次,玉米粗缩病150万亩次;大豆病虫需防面积约1400万亩次,其中大豆食心虫300万亩次;蝗虫需防面积约为450万亩次,其中东亚飞蝗100万亩次,土蝗350万亩次。

防治目标: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玉米、大豆、棉花重大病虫和蝗虫造成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具体目标是: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1500头,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内,孕穗期控制在10%以内;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内;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内;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内。棉铃虫累计蕾铃被害率控制在7%以下,棉叶螨红叶株率控制在10%以下,盲蝽象苗期为害株率控制在5%以下。夏玉米粗缩病病株率控制在3%以下,玉米螟蛀茎株率控制在10%以内。大豆食心虫虫食率控制在5%以下。蝗虫防治确保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的总体目标。

通过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使实施区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降低病虫防治成本。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涉及面广,事关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各地要高度重视,强化政府植保公共服务职能,落实重大病虫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加强领导,成立相应指挥组织,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明确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病虫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重大病虫区域性发生时以当地指挥组织防治为主,重大病虫跨区域严重发生时,由省指挥协调、部署防治,各地具体组织实施。

2、强化病虫监测预警。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周期长,突发性、暴发性特点明显,且各地栽培条件不一,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区域间病虫发生差异大。各地要切实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确保测报技术人员在岗,认真按测报规范开展调查,及时准确做出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建立病虫发生防治定期汇报和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通报制度。大力推行病虫可视化预报工作。

3、加大防治技术宣传指导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语音电话、网络、明白纸、防治现场会、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引导农民科学防控重大病虫害,切实提高病虫防治质量和效益。

4、突出重点,科学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条纹叶枯病、稻曲病、棉盲蝽象、玉米粗缩病等重大病虫流行性、突发性强,发生面广,对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产量危害损失大。各地要突出以重大病虫为防治重点,于防治关键时期广泛发动,组织广大农民全力开展防治,打好重大病虫应急防治硬仗。各地要大力推行农业生态调控、物理防控技术、生物农药应用技术,努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与使用量,大力提升病虫防治技术水平。同时,各地要建立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展示区,积极开展害虫性诱剂、杀虫灯、防虫网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型农药助剂、高效施药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不断提升重大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5、着力推进病虫专业化防治。各地要坚持政策引导、技术扶持、市场化运作原则,大力发展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促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切实解决现阶段农村千家万户治虫防病难问题,努力提高植保公共服务水平和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能力。

6、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各地要按照农药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要会同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集中力量,加大查禁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药,净化农药市场,提水稻等病虫防治效果,保护农民利益。

7、确保防治经费投入。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各地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农作物防灾减灾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上级财政下拨的农作物病虫防治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流和挪用,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防治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五、主要防控技术

(一)水稻病虫害

1、防治策略

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报;大力推广栽培控害和生态控害技术,促进稻田生态系统平衡;坚持“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稻田病虫管理策略。

2、主推技术

(1)栽培与生态控害技术。选用抗性品种;科学管理肥水;栽培避害技术;生物农药应用及天敌保护利用技术;害虫诱杀技术等。

(2)总体防治技术。种子处理及秧苗期病虫害预防技术、穗期总体防治技术。

(3)主要病虫抗药性治理技术。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害选择用药、控制用药及交替轮换用药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稻飞虱

①科学管理肥水。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贪青晚熟和倒伏。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稻飞虱食料和生存环境。

②保护利用天敌。一季稻7月初前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营造稻田天敌繁衍有利条件,促进其建立有效控害种群。

③抓好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为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褐飞虱占60%以上)-1500头(白背飞虱占60%以上);孕穗期(大肚期)至齐穗期为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褐飞虱占60%以上)-2000头(白背飞虱占60%以上);齐穗期以后为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防治适期: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药剂选用吡蚜酮、噻嗪酮、乙虫腈、毒死蜱、敌敌畏等。虫态复杂的田块,宜选择两种对路药剂混用。施药技术:用足药量、对足水量(每亩60公斤)、喷准部位(稻株中、下部)、保持水层(3㎝左右水层5天),无水田块加大用水量或用敌敌畏熏蒸。

(2)稻纵卷叶螟

①实施健身栽培。前期促进早发,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控制氮肥使用,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稻株的抗虫性。

②保护利用天敌。水稻生长前期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为稻田蜘蛛及卷叶螟绒茧蜂等天敌种群的建立营造适宜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

③科学开展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防治适期:大发生年份,防治适期为卵孵高峰期,7天后再补治一次;中等发生年份,防治适期为低龄幼虫高峰期。防治药剂:四(2)代防治可选用Bt、阿维菌素等药剂(选用生物农药Bt时,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高峰期)。五(3)代、六(4)代防治可选用阿维菌素、丙溴磷、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毒死蜱等。

(3)螟虫

①压低虫源基数。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深水并保持一周以上。

②推行栽培避螟,实行生态控螟。适当推迟水稻播期,避开和减轻主害代的为害。合理用药,减少药剂对稻螟赤眼蜂、黑卵蜂等天敌的杀伤,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开展性诱剂、杀虫灯示范应用,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③适时开展药剂防治。二化螟:一代以早稻大田和一季稻秧田为重点保护对象,在卵孵高峰期,大力推广Bt制剂防治,或在1、2龄幼虫高峰期选用杀虫单防治;二代重点防治单季稻田,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重发区域7-10天后再补治一次,药剂选用甲维盐、毒死蜱、氟虫腈、阿维菌素复配剂;三代重点防治双季晚稻、迟熟一季稻,药剂选用三唑磷与杀虫单或阿维菌素复配剂。三化螟:一代结合防治二化螟兼治;二代挑治枯心。亩卵块密度达120块以上的田块,于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药剂选用阿维菌素复配剂、杀虫单等;三代主治白穗。卵量达标田块,掌握在一季稻破口期(当5-10%水稻破口露穗时)用药防治,药剂选用三唑磷与杀虫单或阿维菌素复配剂。防治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施药时田间要尽量保持浅水层,无水田块,必须加大用水量,确保防治效果。

(4)稻瘟病

①逐步淘汰感病品种,选用抗性优质品种。水稻品种在连续种植4-5年后要及时更换。

②做好种子处理。水稻播种前用25%咪鲜胺或5.5%二硫氰基甲烷2500-3000倍液浸种。

③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施,避免偏施、迟施氮肥,提倡叶面喷施含钾、锌、硅、抗逆诱导物质等多种有效成份的叶面肥;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

④及时开展大田药剂防治。防治苗瘟、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防治穗瘟,老病区感病品种要严格做到破口前3-5天喷药预防,一周后再补治,药剂可选用40%稻瘟灵、75%三环唑、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等。

(5)水稻条纹叶枯病

①加强虫情监测。5月初,开展灰飞虱发生基数调查,重发区要做好灰飞虱带毒率测定,为开展麦田、秧田和大田防治提供依据。

②减少初始传毒媒介数量。灰飞虱重发区,于早春清除田边、地头、沟旁杂草,并开展麦田等前茬灰飞虱防治。

③重病区压“粳”扩“籼”、适当推迟播期。根据水稻条纹叶枯病粳、糯稻重于籼稻的表现特性,病害偏重发生稻区压缩粳、糯稻,扩种籼稻或推广种植盐稻8号、徐稻3号、盐稻8号、盐粳9号、*稻119、丰两优1号、丰两优4号等抗病性较好的水稻品种。重病区一季稻适当推迟播期,提倡直播,以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传毒高峰。

④狠抓秧田防治。重病区提倡使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育秧。小麦成熟收割期秧田普治灰飞虱,药剂选用吡蚜酮或毒死蜱、仲丁威等,并视虫情及时补治。

⑤大田防治。病害常发区分别于灰飞虱第二、三代卵孵至低龄若虫盛期防治,药剂选用吡蚜酮或毒死蜱、仲丁威等。

(6)稻曲病

①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协优系列、D优527、秀水664等。

②及时开展药剂防治。于水稻破口前10天第一次施药,破口期再补治一次,药剂可选用戊唑醇、井·蜡芽、井·烯唑等。

(7)水稻纹枯病

①减少菌源。灌水耙田时,打捞被风吹到田边的“浪渣”,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减少水稻纹枯病初始菌源。

②加强肥水管理。实行氮磷钾合理配施,避免偏施、迟施氮肥,适时适度烤田。

③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早稻孕穗期病丛率达20%、抽穗期病丛率达40%的田块,中、晚稻分蘖至拔节期病丛率达20%的田块,要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满穗)、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井冈霉素水剂、12.5%井·蜡芽水剂等,药液要均匀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病田块第一次施药后7-10再补治一次。

(8)总体防治技术

①水稻播种至秧田期:重点防治种传病害(恶苗病、苗稻瘟、干尖线虫病等)、灰飞虱、一代螟虫等。一是抓好种子处理环节;二是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准药剂,适期防治,带药下田。

②水稻破口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穗瘟、稻曲病等病虫害。根据水稻品种特性、主要病虫种类、发生程度,因地制宜确定主治对象,合理混配药剂,治“主”兼“次”,达到“一治多效”的效果。

③水稻穗期:根据病虫发生实际,以稻飞虱为主治对象,兼治其他病虫害。

水稻病虫防治中,要按防治要求用足水量,均匀施药,并尽量保持田间寸深水层,提高防治效果。

(二)玉米病虫害

1、防治技术策略

以种植抗(耐)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采取生态控制、物理诱杀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2、主推技术

种植抗(耐)病玉米品种;栽培避害技术;生物药剂控害技术;灯光诱杀技术;种子药剂处理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播种期

防治对象:苗期病害、粗缩病和地下害虫、蚜虫、灰飞虱、蓟马。

防治措施:

①调整播期。春玉米播期掌握在4月下旬以前;5月份,油菜、豌豆、大蒜等作物收获后,不要急于播种玉米,推迟至6月10日后再播种,避开玉米粗缩病传毒昆虫灰飞虱一代成虫麦田迁出期,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②推广综合抗(耐)病性较好的户单2000、苏玉20、蠡玉16、农大1*、*玉17、登海3号、濮单6号、鲁宁202、泰玉2号、鲁单981、鲁单661、金海5号等玉米品种。

③种子处理。用福美双·克百威悬浮种衣剂或福美双·甲基异柳磷悬浮种衣剂,有效成份药种比1:40进行种子包衣。也可用种子量0.01%的吡虫啉,加混种子量0.15%的福美双(均为有

效成份用量)拌种。

④精耕细作,平衡施肥,合理密植,培育健壮植株和合理群体,增强植株自身抗性。

(2)苗期

防治对象:粗缩病、灰飞虱、蓟马、地老虎等。

防治措施:

①灯光诱杀。田间架设频振式杀虫灯,玉米生长期间,每天傍晚开灯,第二天凌晨关灯,诱杀玉米螟、地老虎、金龟子、蝼蛄等害虫。

②地老虎低龄幼虫盛期(4月中下旬),春玉米田亩用高效氯氰菊酯有效成份0.9克或氯氟氰菊酯有效成份0.5克对水喷施玉米苗。

③夏玉米播种前后及三叶期,亩用吡蚜酮有效成份5克,对水喷洒玉米苗和田间及田埂、地头、沟边杂草,防治灰飞虱,连续喷2-3次。

④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创造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及时拔除粗缩病重病株,减少毒源。

(3)拔节期

防治对象:玉米螟、褐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等。

防治措施:

①在春玉米田一代玉米螟产卵盛期和夏玉米田二代玉米螟产卵盛期,亩用每克含16000IU/毫克的Bt可湿性粉剂300克,按药、水、干细沙0.4:1:10的比例配成颗粒剂丢心或与其它药剂混配喷雾。玉米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花叶株率达5%以下时可以不施药,花叶株率在5-10%时进行挑治,花叶株率达10%以上时进行普治,花叶株率超过20%,或百株玉米累计有卵30块以上,需连防2次;可选用辛硫磷颗粒剂,亩用有效成份9-12克丢心。

②玉米褐斑病、小斑病田间发病初期,亩用三唑酮有效成份10克、或烯唑醇有效成份6.25克、或多菌灵有效成份25克对水喷雾,视病情发展连喷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③玉米纹枯病田间发病初期,亩用井冈霉素水剂或可溶粉剂有效成份7.5克对水喷施玉米基部,视病情发展连喷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④及时追肥,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性。汛期注意排水,避免田间积水,降低湿度。

(4)灌浆期

防治对象:玉米螟、蚜虫、锈病等。

防治措施:

①玉米螟虫穗率达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先剪去穗顶花丝,再用氰戊菊酯有效成份20克,对水喷灌玉米穗顶。

②当玉米蚜虫蚜株率达到30-40%,出现“起油株”(蜜露)时,选用对蚜虫高效、对天敌杀伤小的药剂防治,如亩用抗蚜威有效成份8克或吡虫啉有效成份4克对水喷雾。

③田间初见玉米锈病病叶时,亩用三唑酮有效成份12克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发展连喷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④玉米收获后将秸秆进行粉碎还田,或集中销毁,压低翌年玉米螟越冬基数。

(三)大豆病虫害

1、防治技术策略

以健身栽培为基础,协调应用农业、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加强测报,抓住适期,科学用药。

2、主推技术

生物药剂控害技术,灯光诱杀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苗期和分枝期

防治对象:蚜虫、地下害虫等。

防治措施:

①当百株蚜量达500头时,亩用抗蚜威有效成份8克或吡虫啉有效成份4克对水喷雾防治蚜虫。

②田间架设频振式杀虫灯,大豆生长期间,每天傍晚开灯,第二天凌晨关灯,诱杀金龟子、蝼蛄、豆天蛾、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害虫。

(2)开花结荚期

防治对象:豆天蛾、大豆食心虫等。

防治措施:

①在豆天蛾卵孵盛期亩用8000IU/毫克Bt可湿性粉剂150克对水喷雾;幼虫3龄期之前、百株有虫10头时,亩用阿维菌素有效成份1克对水喷雾。

②在大豆食心虫成虫始盛期后7-10天,亩用毒死蜱有效成份40克,或氯氟氰菊酯有效成份0.5克对水喷雾。

(3)鼓粒期

防治对象:豆荚螟、大豆造桥虫等。

防治措施:

豆荚螟产卵高峰后5-7天,亩用氰戊菊酯有效成份8克对水喷雾,同时兼治大豆造桥虫。

(四)棉花病虫害

1、防治技术策略

以推广应用抗病虫品种、健身栽培为基础,保护和利用天敌,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

2、主推技术

生态控害技术;科学用药技术;苗期、蕾期、花铃期阶段性总体防治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播种期

防治对象:苗病、枯萎病等。

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耐)病虫品种*棉53、科棉6号、*杂5号、中棉53号、中棉48号等和包衣种子。

②育苗移栽棉田选择无病田或客土制钵育苗,确保营养钵土不含枯、黄萎等病菌;苗床土掺混恶霉灵、多菌灵、敌克松等进行苗床消毒;使用大钵育苗,以保证棉苗在苗床内健壮生长。

③合理轮作,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积累,降低发病率。

④清除棉田内和田埂、路边杂草,减少盲蝽象、棉叶螨虫口基数。

(2)苗期

防治对象:苗病、盲蝽象、棉叶螨、棉蓟马、苗蚜、地老虎等。

防治措施:

①及时中耕除草、追肥,缩短缓苗期。

②遇阴雨天气苗病重时,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喷雾防治。

③盲蝽象百株虫量达3头时,选用氟虫腈、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毒死蜱、敌敌畏、丙溴磷等药剂对水喷雾防治;棉叶螨有螨株率低于15%时挑治,超过15%时普治,药剂选用哒螨灵、炔螨特、阿维菌素及其复配剂;棉蓟马在移栽前被害株率达5%,移栽后被害株率达20%时,选用吡虫啉、啶虫脒防治;防治地老虎选用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菊酯类农药。苗蚜在棉花3叶期以前百株蚜量达1000头以上,3叶期以后达2000头以上时,选用吡虫啉防治。

④雨水偏多时低洼地块注意防治蜗牛,选用聚醛·甲萘威、四聚乙醛撒施。

(3)蕾期

防治对象:盲蝽象、枯萎病、二代棉铃虫等。

防治措施:

①及时整枝,中耕除草;雨水多时,注意清沟沥水,降低土壤湿度。

②根据棉株长势适时用缩节胺控制旺长。

③小麦、油菜收获后迟灭茬,推迟作物离田时间,使天敌充分向棉株转移,以害养益,以益控害。

④对出现缺钾症状棉田,及时追施氯化钾等钾肥,同时用磷酸二氢钾兑水喷雾进行叶面补钾。

⑤氮肥施用量过大、早发棉田、杂草多的棉田和附近有成片树林的棉田,要重点防治盲蝽象,掌握在上午9时前和下午5时后施药,药剂种类同苗期。非抗虫棉及早发棉田,当百株二代棉铃虫低龄幼虫15-20头时,选用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防治,如残虫量偏高,再用速效药剂,如辛硫磷、灭多威等防治。田间初见枯萎病病株时,用黄腐酸盐、氨基寡糖素、菌毒清等灌根或喷淋。

(4)花铃期

防治对象:前期(7月中旬-8月上旬)重点防治三代棉铃虫、斜纹夜蛾、棉叶螨、棉蓟马等,后期(8月中旬以后)重点防治盲蝽象、四和五代棉铃虫、棉叶螨、斜纹夜蛾、棉蓟马、棉蚜及铃病等。

防治措施:

①及时打顶心、摘边心、抹赘芽;打顶后根据棉花长势适时进行化学调控;适时摘除斜纹夜蛾卵块。

②如雨水偏多,及时采摘病铃摊晒。

③当百株三代棉铃虫低龄幼虫10-15头,四、五代百株低龄幼虫10头时,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防治;三代选用拟除虫菊酯类单剂或氟铃脲及其复配剂,四、五代选用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单剂或混配制剂轮换使用。当百株斜纹夜蛾初孵幼虫1窝时,抓住在二龄幼虫分散前,选用氟铃脲、虫酰肼、毒死蜱、辛硫磷等农药在下午4时后施药防治;不同作用机理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并注意棉田外寄主如大豆、山芋等作物田斜纹夜蛾的防治。盲蝽象发生重时,轮换使用药剂防治。棉蓟马、伏蚜发生重时,选用吡虫啉、啶虫脒防治。

(五)蝗虫

1、防治策略

贯彻“改治并举,根治蝗害”的治蝗方针,大力推行生态控蝗、生物治蝗和应急防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狠治夏蝗,控制秋蝗,确保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为害”的治蝗目标。

2、主推技术

东亚飞蝗生态控制与生物防治技术。

3、具体措施

(1)大力推行生态控蝗措施。以生态控蝗为目标,做好蝗区治理规划,引导农民种植大豆、西瓜、棉花、烟草、杞柳、牧草等经济效益高、蝗虫不喜食的经济作物,压缩蝗虫的适生地,充分发挥生态控蝗作用。

治虫技术范文篇8

综合运用各项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抵抗能力,同时造成对病虫不利的环境条件,达到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耕翻土壤,减少地下害虫。耕翻土壤可把地下害虫翻到地表,经霜冻日晒禽鸟啄食压低虫口密度,有的地下害虫深埋土中,不能羽化出土,有的地下害虫还可以直接被杀死。改革耕作制度,轮作倒茬,间套复种。轮作倒茬是指在同一块菜地上,于一定年限内,按照一定顺序,轮换种植几种作物的做法。轮作可以均衡土壤中的养分,减轻病虫害,改良土壤结构;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控制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如禾谷类作物与大豆轮作,既可抑制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又可抑制禾谷类作物丝黑穗病的发生。棉花套种小麦,利于瓢虫草蛉等的繁殖,可以减轻棉蚜的危害。改进播种工作。做好播种工作,能够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源,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如播种前精选种子苗木,剔除有病虫的种子苗木。适当调整播期,如春天低温高湿,玉米播种过早易烂种且易得黑穗病,应适期晚播。合理密植。种植密度对农业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湿度大,为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滋生条件。且种植密度过大,导致作物组织柔嫩,易遭病虫的危害。合理的肥水管理。过量地施用氮肥,会使植株抗病性降低,病害加重,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植株抗性。灌水次数与灌水量对田间湿度与温度有较大影响,许多病害在高湿条件下更易发生。如棚菜生产,为降低棚室湿度,要实行滴灌,膜下灌溉,不能大水漫灌,另外能喷粉就不喷雾,以减轻棚菜病害。又如水稻灌水应浅、湿、干相结合,出穗前落水晒田,可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根系活力,控制水稻穗颈瘟的发生。保持田间清洁卫生。田间清洁卫生,能够清除病虫害源,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田间清洁卫生包括清除杂草与捡净病株残体等。因为杂草和病株残体是许多病虫的越冬场所,杂草还是许多害虫的初侵染寄主。如2012年黏虫呈暴发态势,据统计,辽宁省农作物受黏虫危害面积超过15万hm2,绝收近26000hm2,黑山县绝收2000hm2,发生密度和分布范围20年来罕见。草荒的玉米田发生严重,特别是打过苗后除草剂的玉米田发生更严重。这与黏虫的产卵习性有关,黏虫喜欢在枯草叶的尖部产卵。

物理机械防治法指利用各种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汰选法。汰选法指采用风选、水选、过筛等方法,剔除带有病虫的种子。诱杀法。诱杀法指利用害虫的趋性,设计诱杀害虫的方法。如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蓝黄板诱杀、食饵诱杀、银膜避蚜等。热处理法。热处理法是在不损伤种子的前提下,利用一定的热力杀死种子内外病虫的方法。如日光晒种、温汤浸种等。阻隔法。阻隔法即根据病虫的侵染和扩散行为,设置各种物理障碍,阻止病虫的危害或扩散。如图1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孟庆平无公害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讨43树干涂白,果实套袋等。捕杀法。捕杀法指利用人工或各种器械捕捉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生物防治法指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草的发生和危害,具有经济安全、控制作用持久、一般情况下害虫对天敌不会产生抗药性的优点。以虫治虫。以虫治虫即利用有益的昆虫来防治有害的昆虫。捕食性昆虫的利用。实践中可以利用捕食性昆虫控制病虫害。如利用瓢虫、草蛉、蚂蚁、食蚜蝇等控制害虫的发生。寄生性昆虫的利用。可以利用寄生性昆虫防治部分虫害。如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以菌治虫。以菌治虫即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利用细菌治虫。利用害虫的致病细菌来感染害虫,使害虫生病而死亡。死亡的虫体变软变色很臭。如用苏云金杆菌颗粒剂防治玉米螟。利用真菌治虫。利用害虫的致病真菌来感染害虫,使害虫生病而死亡。死亡的虫体僵硬,呈白色或绿色或黄色等不同颜色,没有恶臭。如用白僵菌封剁防治玉米螟。利用病毒治虫。利用害虫的致病病毒来感染害虫,使害虫生病而死亡。死亡的虫体变软,体内组织液化,没有臭味。能感染昆虫的病毒很多,目前我国发现的昆虫病毒近百种,但应用在生产上的很少,原因是病毒不能离开寄主昆虫来人工培养繁殖,限制了许多昆虫病毒的推广应用。以菌治病。部分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具有杀灭病菌的效果。以菌治病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防治病害。如用春雷霉素防治水稻稻瘟病,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防治害虫的方法。如用玉米螟性激素诱杀雄蛾防治玉米螟。以其他有益生物治虫。以其他有益生物治虫在生产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捕食性蜘蛛、捕食性螨类、益鸟、蛙类的利用等。化学防治法指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杂草。化学防治法优点是高效、迅速;缺点是大量杀伤天敌,污染农作物及环境,易引起病虫草的抗药性和农药中毒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倡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生态防治),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防治,但是在目前的生产水平下无法做到这一点,化学防治仍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措施。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农药,不能只顾防效不顾农药的毒性。

提倡使用微生物源杀虫、杀菌剂,如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淡紫拟青霉、宁南霉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植物源杀虫、杀菌剂,如吡虫啉、印欄素、苦参碱等;矿物源杀虫、杀菌剂,如硫酸铜、波尔多液(保护剂由生石灰、硫酸铜、水配制而成)、石硫合剂(保护剂由生石灰、硫磺、水配制而成)等(表1);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噻嗪酮、氟虫脲等。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敌百虫、辛硫磷、马拉硫磷、三氯杀螨醇、多菌灵、百菌清(保护剂)、代森锰锌(保护剂)、托布津、异稻瘟净、甲基硫菌灵、福美双、阿特拉津等。有限制地使用中毒性农药,如敌敌畏、乐果、毒死稗、马氰、阿维•唑、三唑磷、辛•唑、杀虫双、代森铵、灭扫利、敌杀死(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稻瘟净等。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如甲胺磷、甲拌磷(3911)、对硫磷(1605)、氧化乐果、呋喃丹等。

本文作者:孟庆平工作单位:辽宁省黑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治虫技术范文篇9

烟粉虱是一种寄主范围广、传播和蔓延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为害程度高、防治难度较大的危险性害虫,在适宜的寄主植物上具有趋嫩性,成虫喜聚集在植物顶部嫩叶背面活动,在植物的中下部叶片主要是卵及若虫。烟粉虱对植物的为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成虫、若虫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使受害叶片褪绿萎蔫直至死亡;二是成虫可作为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传播病毒病;三是由于其分泌蜜露引起被害植物煤污病的发生,虫口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影响光合作用和外观品质。据调查,烟粉虱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危害症状,如番茄被害,表现为果实不均匀成熟;甘蓝、花椰菜被害表现为叶片萎缩、黄化、枯萎;西葫芦、南瓜被害表现为银叶;花卉一品红被害造成茎苍白,叶黄化;棉花被害,叶正面出现褐色斑,虫口密度高时出现成片黄斑,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质量。近几年我市因烟粉虱危害造成棉花脱落成光杆、茄果类蔬菜减产超过5成以上的例子屡见不鲜。由于该虫迁移扩散能力较强,在发生量大的地区,秋季将大量向城区扩散,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甚至影响居民出行。

2重发原因

据调查,烟粉虱在我市露地不能越冬,保护地可常年发生,呈现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根据调查分析,烟粉虱在我市发生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越冬场所充足

近年来,我市保护地栽培发展迅速,日光能温室、蔬菜大棚为烟粉虱提供了充足的越冬场所,特别是种植黄瓜、西红柿、青椒等烟粉虱喜食寄主偏多,有利于其取食繁殖,为翌年暴发危害提供了充足虫源。

2.2寄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

由于烟粉虱可以危害我市种植的大多数农作物(在我市为害约20科60多种),同时可以在多种农田杂草上为害、繁殖,具有寄主范围广、食性杂、繁殖快、生活周期短、产卵量多、漂移性强、扩散性大等特点,极不易防治。

2.3抗药性强

由于烟粉虱发生世代多、繁殖速度快,对常规农药已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如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的抗性都比较高,再使用这些药剂已起不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用药,单户单块地用药,而不进行联防联治,很难提高总体防治效果。

2.4对气候条件适应性强

据有关资料介绍及我市前几年调查观察结果证实,烟粉虱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干旱少雨,在6~9月遇到高温干旱的气象条件,烟粉虱常常暴发危害,但在夏季多雨的年份发生量较低。在近2年调查中发现,多雨天气对烟粉虱种群的发展影响不大,如2006年7月降水324.7mm,比常年多82.7mm,但8月各地调查烟粉虱发生量仍然较大,新沂市调查瓜菜田虫田率100%,黄瓜、甘蓝单叶虫量50~6000头,平均2500头。各地分别于8月底至9月中旬在露地蔬菜及棉花、大豆田达到虫量高峰。丰县植保站9月中旬调查,在40余种寄主作物中,为害达到3级(单叶虫量30~50头)的有6种,为害达到4级(单叶虫量50头以上)的有7种,其中黄瓜、豇豆、花菜的平均单叶虫量分别高达4.17万头、6871.1头、5788.2头,对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

3防治对策

3.1加强测报技术研究,开展虫情监测工作

烟粉虱在我市发生后,市农业局植保站积极组织各县(市、区)植保站进行虫情监测并进行测报技术的研究工作,冬春季重点监测温室内发生动态,夏秋季重点监测露地主要寄主作物上发生动态。各地在主要农作物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烟粉虱监测调查规范,掌握其发生消长规律,提高烟粉虱测报水平。

3.2植物检疫

对于从外地引进的花卉苗木,要经过检疫没有虫源代入后才允许进入市场;否则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种植。

3.3农业防治

3.3.1减少越冬虫源。在温室内种植种苗前,清除干净烟粉虱寄主植物,并进行深翻,确保种植的种苗不带虫、卵。保护地蔬菜育苗前熏蒸温室,以减少虫口基数,在温室通风口加1层尼龙纱,阻断外来虫源。温室、大棚附近避免栽植黄瓜、西红柿、茄子、棉花等烟粉虱喜食作物,以减少虫源。

3.3.2清除衰枝老叶。烟粉虱高龄若虫多分布在下部叶片,黄瓜及茄果类整枝时,适当摘除部分老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种群数量。温室内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销毁作物残枝落叶,防止烟粉虱滋生。

3.3.3清除田园杂草。及时做好农田及周边葎草等适生杂草的人工与化学防除,减少烟粉虱的田外寄主。

3.4物理防治

春季在温室内育蔬菜苗时,有条件的可用30目防虫网覆盖,控制虫、卵迁入苗床。利用烟粉虱成虫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温室及露地作物田间放置黄板诱杀成虫。其中,春季棚室内1m2插(挂)放1块18cm×9cm涂有10号机油的黄板,夏秋季温室附近的棉花、蔬菜等作物田1hm2放置450~525块1m×0.2~0.3m涂有机油的黄板,作物苗期放置与株高持平,成株期放置黄板顶部到作物株高1/2左右,每7~10d重涂机油1次。

治虫技术范文篇10

论文摘要烟粉虱是徐州市棉花、蔬菜等多种旱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总结其危害特点,并对其重发原因加以分析,以提出防治对策。

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是我市棉花、蔬菜等多种旱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自2001年在新沂市部分乡镇首次发现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受其为害,棉花、蔬菜等作物大量落叶、落果,煤污病暴发,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据调查,烟粉虱在我市适宜寄主近70种,包括棉花、大豆、蔬菜等作物及一品红、紫荆等花卉林木,这些寄主作物往往插花种植,播期又相互交错,许多成为桥梁寄主,为烟粉虱种群暴发提供了稳定的食料条件。

1危害特点

烟粉虱是一种寄主范围广、传播和蔓延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为害程度高、防治难度较大的危险性害虫,在适宜的寄主植物上具有趋嫩性,成虫喜聚集在植物顶部嫩叶背面活动,在植物的中下部叶片主要是卵及若虫。烟粉虱对植物的为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成虫、若虫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使受害叶片褪绿萎蔫直至死亡;二是成虫可作为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传播病毒病;三是由于其分泌蜜露引起被害植物煤污病的发生,虫口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影响光合作用和外观品质。据调查,烟粉虱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危害症状,如番茄被害,表现为果实不均匀成熟;甘蓝、花椰菜被害表现为叶片萎缩、黄化、枯萎;西葫芦、南瓜被害表现为银叶;花卉一品红被害造成茎苍白,叶黄化;棉花被害,叶正面出现褐色斑,虫口密度高时出现成片黄斑,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质量。近几年我市因烟粉虱危害造成棉花脱落成光杆、茄果类蔬菜减产超过5成以上的例子屡见不鲜。由于该虫迁移扩散能力较强,在发生量大的地区,秋季将大量向城区扩散,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甚至影响居民出行。

2重发原因

据调查,烟粉虱在我市露地不能越冬,保护地可常年发生,呈现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根据调查分析,烟粉虱在我市发生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越冬场所充足

近年来,我市保护地栽培发展迅速,日光能温室、蔬菜大棚为烟粉虱提供了充足的越冬场所,特别是种植黄瓜、西红柿、青椒等烟粉虱喜食寄主偏多,有利于其取食繁殖,为翌年暴发危害提供了充足虫源。

2.2寄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

由于烟粉虱可以危害我市种植的大多数农作物(在我市为害约20科60多种),同时可以在多种农田杂草上为害、繁殖,具有寄主范围广、食性杂、繁殖快、生活周期短、产卵量多、漂移性强、扩散性大等特点,极不易防治。

2.3抗药性强

由于烟粉虱发生世代多、繁殖速度快,对常规农药已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如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的抗性都比较高,再使用这些药剂已起不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用药,单户单块地用药,而不进行联防联治,很难提高总体防治效果。

2.4对气候条件适应性强

据有关资料介绍及我市前几年调查观察结果证实,烟粉虱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干旱少雨,在6~9月遇到高温干旱的气象条件,烟粉虱常常暴发危害,但在夏季多雨的年份发生量较低。在近2年调查中发现,多雨天气对烟粉虱种群的发展影响不大,如2006年7月降水324.7mm,比常年多82.7mm,但8月各地调查烟粉虱发生量仍然较大,新沂市调查瓜菜田虫田率100%,黄瓜、甘蓝单叶虫量50~6000头,平均2500头。各地分别于8月底至9月中旬在露地蔬菜及棉花、大豆田达到虫量高峰。丰县植保站9月中旬调查,在40余种寄主作物中,为害达到3级(单叶虫量30~50头)的有6种,为害达到4级(单叶虫量50头以上)的有7种,其中黄瓜、豇豆、花菜的平均单叶虫量分别高达4.17万头、6871.1头、5788.2头,对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

3防治对策

3.1加强测报技术研究,开展虫情监测工作

烟粉虱在我市发生后,市农业局植保站积极组织各县(市、区)植保站进行虫情监测并进行测报技术的研究工作,冬春季重点监测温室内发生动态,夏秋季重点监测露地主要寄主作物上发生动态。各地在主要农作物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烟粉虱监测调查规范,掌握其发生消长规律,提高烟粉虱测报水平。3.2植物检疫

对于从外地引进的花卉苗木,要经过检疫没有虫源代入后才允许进入市场;否则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种植。

3.3农业防治

3.3.1减少越冬虫源。在温室内种植种苗前,清除干净烟粉虱寄主植物,并进行深翻,确保种植的种苗不带虫、卵。保护地蔬菜育苗前熏蒸温室,以减少虫口基数,在温室通风口加1层尼龙纱,阻断外来虫源。温室、大棚附近避免栽植黄瓜、西红柿、茄子、棉花等烟粉虱喜食作物,以减少虫源。

3.3.2清除衰枝老叶。烟粉虱高龄若虫多分布在下部叶片,黄瓜及茄果类整枝时,适当摘除部分老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种群数量。温室内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销毁作物残枝落叶,防止烟粉虱滋生。

3.3.3清除田园杂草。及时做好农田及周边葎草等适生杂草的人工与化学防除,减少烟粉虱的田外寄主。

3.4物理防治

春季在温室内育蔬菜苗时,有条件的可用30目防虫网覆盖,控制虫、卵迁入苗床。利用烟粉虱成虫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温室及露地作物田间放置黄板诱杀成虫。其中,春季棚室内1m2插(挂)放1块18cm×9cm涂有10号机油的黄板,夏秋季温室附近的棉花、蔬菜等作物田1hm2放置450~525块1m×0.2~0.3m涂有机油的黄板,作物苗期放置与株高持平,成株期放置黄板顶部到作物株高1/2左右,每7~10d重涂机油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