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21:45:02

植保管理

植保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大树养护水分移植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两大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

大树,特别是未经移植或断根处理的大树,在移植过程中,根系会受到较大的损伤,吸水能力大大降低。树体常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而枯萎,甚至死亡。因此,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是新植大树养护管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关键。为此,我们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地上部分保湿:

1、包干: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包干处理后,一可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二可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三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效果较好。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此法在树体休眠阶段效果是好的,但在树体萌芽前应及时撤换。因为,塑料薄膜透气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温季节,内部热量难以及时散发会引起高温,灼伤枝干、嫩芽或隐芽,对树体造成伤害。

2、喷水: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效果较好,但较费工费料。有人采取"吊盐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上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吊盐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但喷水不够均匀,水量较难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树体,在抽枝发叶后,仍需喷水保湿。

3、遮荫: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树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厘米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二)促发新根:

1、控水:新移植大树,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的会导致烂根死亡。为此,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控制土壤浇水量。移植时第一次浇透水,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检查分析,谨慎浇水。同时要慎防喷水时过多水滴进入根系区域。第二方面,要防止树池积水。种植时留下的浇水穴,在第一次浇透水后即应填平或略高于周围地面,以防下雨或浇水时积水。同时,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处,要开排水沟,保证雨天能及时排水。第三方面,要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米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处,要做网沟排水,汛期水位上涨时,可在根系挖深井,用水泵将地下水排至场外,严防淹根。

2、保护新芽:新芽萌发,是新植大树进行生理活动的标志,是大树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树体地上部分的萌发,对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让其抽枝发叶,待树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时,在树体萌芽后,要特别加强喷水、遮荫、防病治虫等养护工作,保证嫩芽与嫩梢的正常生长。

3、土壤通气: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能有利于根系萌发。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结。另一方面,要经常检查土壤通气设施(通气管或竹笼)。发现通气设施堵塞或积水的,要及时清除,以经常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

二、树体保护

新移植大树,抗性减弱,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的和禽畜危害,必须严加防范。

1、支撑:树大招风。大树种植后应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左右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2、防病治虫:坚持以防为主,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大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个月左右一次。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浓度为0.5%至1%的肥液,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洒,遇降雨应重喷一次。根系萌发后,可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伤根。

4、防冻:新植大树的枝梢、根系萌发迟,年生长周期短,积累的养分少,因而组织不充实,易受低温危害,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一方面,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以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第二,在入冬寒潮来临之前,做好树体保温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护。公务员之家

植保管理范文篇2

关键字:大树养护水分移植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两大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

大树,特别是未经移植或断根处理的大树,在移植过程中,根系会受到较大的损伤,吸水能力大大降低。树体常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而枯萎,甚至死亡。因此,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是新植大树养护管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关键。为此,我们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地上部分保湿:

1.包干: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包干处理后,一可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二可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三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效果较好。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此法在树体休眠阶段效果是好的,但在树体萌芽前应及时撤换。因为,塑料薄膜透气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温季节,内部热量难以及时散发会引起高温,灼伤枝干、嫩芽或隐芽,对树体造成伤害。

2.喷水: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效果较好,但较费工费料。有人采取“吊盐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上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吊盐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但喷水不够均匀,水量较难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树体,在抽枝发叶后,仍需喷水保湿。

3.遮荫: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树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厘米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二)促发新根:

1.控水:新移植大树,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的会导致烂根死亡。为此,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控制土壤浇水量。移植时第一次浇透水,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检查分析,谨慎浇水。同时要慎防喷水时过多水滴进入根系区域。第二方面,要防止树池积水。种植时留下的浇水穴,在第一次浇透水后即应填平或略高于周围地面,以防下雨或浇水时积水。同时,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处,要开排水沟,保证雨天能及时排水。第三方面,要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米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处,要做网沟排水,汛期水位上涨时,可在根系挖深井,用水泵将地下水排至场外,严防淹根。

2.保护新芽:新芽萌发,是新植大树进行生理活动的标志,是大树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树体地上部分的萌发,对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让其抽枝发叶,待树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时,在树体萌芽后,要特别加强喷水、遮荫、防病治虫等养护工作,保证嫩芽与嫩梢的正常生长。

3.土壤通气: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能有利于根系萌发。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结。另一方面,要经常检查土壤通气设施(通气管或竹笼)。发现通气设施堵塞或积水的,要及时清除,以经常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

二、树体保护

新移植大树,抗性减弱,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的和禽畜危害,必须严加防范。

1.支撑:树大招风。大树种植后应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左右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2.防病治虫:坚持以防为主,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大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个月左右一次。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浓度为0.5%至1%的肥液,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洒,遇降雨应重喷一次。根系萌发后,可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伤根。

4.防冻:新植大树的枝梢、根系萌发迟,年生长周期短,积累的养分少,因而组织不充实,易受低温危害,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一方面,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以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第二,在入冬寒潮来临之前,做好树体保温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护。公务员之家

植保管理范文篇3

一、强化监测预警公共服务,确保粮食安全。

大力开展“公共植保防灾减灾服务行动”,认真做好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做到监测系统、预报准确、及时、指导科学、宣传到位,最大限度减少病虫灾害损失。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坚持监测预警“三制”,即灯测田查制、周报制和专家会商制,确保监测数据的系统性、数据传输的时效性和预警预报的准确性。二是加强信息。预报要及时,要进村入户。重大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要努力做到“六有”,即电视有图像,手机有短信,报刊有文字,网络有图文,广播有声音,村村有情报,确保预警防治信息的时效性和覆盖率。三是加强防治指导。要尽早制定公布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因地制宜强化关键时期、重点病虫、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的防治指导服务,特别是大户、合作社和专业防治组织的服务。大力推广绿色植保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四是加强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各级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指挥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落实部门责任,明确防控任务,形成防控合力。各级植保部门要落实站长是病虫害和疫情监测第一责任人制度,加强对测报和检疫工作的领导,确保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和经费到位。

二、强化专业防治示范与推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开展“标准化专业防治示范行动”,扶持引导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发展,积极鼓励农户参与统防统治,加快建设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病虫防治社会化服务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加快发展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加大对“七化”的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扶持力度,支持鼓励引导专业防治组织使用大型高效施药器械和绿色植保防控技术,支持鼓励开展全程承包防治服务和跨区作业服务,完善优秀专业防治组织激励机制,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健康发展。二是加强专业防治人才培训。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当地专业防治组织培训和管理,培训人数不少于30人。三是强化专业防治技术试验研究。积极引进试验适宜水田、茶果园作业的专业防治大型施药机械和技术,探索开发与大型机械相配套的防治技术,不断提高专业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此外,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要抓好创建活动。

三、强化绿色植保示范与推广,确保农产品农药残留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大力开展“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推广行动”,加大非化学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等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力度,扎实推进以作物为核心的绿色植保技术的集成应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污染。一是完善作物全程绿色植保防控技术模式。建立和完善水稻、蔬菜、柑桔和茶叶全程绿色植保农药减量防控技术模式。二是加强科学用药安全防治指导。建立以安全防治效果好为主要内容的高效低毒安全农药公告制度,强化科学用药和安全防治技术宣传培训。特别是加强对种植业合作社、企业基地和大户的宣传培训,普及安全科学用药知识。三是切实抓好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技术示范。以生产基地和大户为核心,以作物为载体,以全程绿色防控为目标,因地制宜的抓好蔬菜、水稻、柑桔和茶叶绿色植保农药减量示范,每个示范点面积不少于200亩。四是积极探索绿色植保技术推广新机制。创新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技术产品推广新机制和新模式,积极探索高效低毒低残留友好型农药使用补贴机制,促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友好型农药推广使用,鼓励农药生产和经营企业参与绿色植保技术推广。

四、强化植物疫情防控,确保农业产业安全。

一是加大植物疫情监控力度。以水稻、柑橘、蔬菜产区为重点,加强稻水象甲、柑橘黄龙病、扶桑绵粉蚧、黄瓜绿斑驳病毒病以及红火蚁等重大植物疫情监测普查和会商分析预测,建立完善疫情的预警制度和防控预案,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防控。二是积极探索疫情防控新机制。突出政府在植物疫情防控中的主导作用,争取政府重视,财政支持,探索建立重大植物疫情染疫植物铲除补贴和统一防治补贴等财政补贴机制,强化政府疫情防控力度,努力缩小疫情发生范围,防止扩散蔓延。柑桔黄龙病、扶桑绵粉蚧植物疫情防控财政补贴试点县要切实抓好试点。三是加强植物检疫宣传。以“强化植物检疫意识,保护农业产业安全”为主题,组织开展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宣传植物检疫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守法意识,促进植物检疫执法。

五、强化植保管理执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大力开展“法治植保管理执法护农行动”,加强植保管理执法,严厉打击销售未检种苗和禁用假劣农药违法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稳定。一是加强种子苗木的检疫执法。以种子苗木为核心,强化产地检疫和市场检疫,加强种苗生产经营监管,严厉查处销售未检种苗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二是加强植保推广管理。以植保技术和产品的宣传推广为重点,坚决查处违规病虫情报、虚假防治信息和植保技术产品的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植保管理范文篇4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义重大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这一新的服务方式是适应农村经济形势新变化、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应运而生的,是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减轻病虫害损失,增加产量的潜力很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的态势。特别是水稻“两迁”害虫、小麦条锈病、蝗虫、草地螟和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传播快、危害重的特点,对防治时效性和防治技术要求高。通过专业化防治队伍实施统防统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控制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这是防灾减灾、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是通过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的。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和女性化的问题日见突出,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不从心,难以做到科学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采用先进、高效的植保机械,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更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三)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者安全的有效手段。病虫防治的技术要求高,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的植保知识,导致盲目、过量用药,不仅破坏农田生态环境,而且容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施药者安全事故。通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有利于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少施药人员中毒几率,保护施药者人身安全。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托植保公共服务机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平。

(二)主要原则

政府扶持: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

群众自愿: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农民自觉加入专业化防治。

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地生产实际、病虫发生特点,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

循序渐进:可先在粮棉油等大宗作物重大病虫上开展试点,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将专业化防治推广到其他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上。

(三)目标任务

按照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目标和任务,到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全部实现病虫专业化防治;到201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10%;到202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50%。

三、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措施

(一)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作为服务“三农”、满足农民群众需要的大事,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重点支持,积极推进。要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制定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具体措施。要主动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媒体进行汇报宣传,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确保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支持力度。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主要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各项病虫防治经费补贴,努力提高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的覆盖面。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领域,探索企业共建、联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组织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

(三)引导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有序发展。目前,各地探索形成了农作物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多种组织形式,包括专业合作型、企业带动型、大户主导型、村级组织型等。要认真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引导、部门组织、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等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运行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的专业化防治组织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建立示范区,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法,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健康稳定发展。

植保管理范文篇5

一、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委政府及县局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精神

结合本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三送”工作,广泛深入全乡各村开展了农业发展、农技服务及农村调查工作,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二、在开展农业服务中,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农技推广工作

1、推广农产品新品种。如水稻、花生、油菜、甜叶菊、水果、蔬菜等新品种,丰富了市场需求与供应。

2、推广了管理新技术。如瓜果滴灌、大棚喷淋、甜叶菊综合防草,并委村甜叶菊种植大户到甜叶菊育苗基地学习扦插育苗新技术。

3、进行了新技术试验。如金盘瓜果肥、水管理管道输送技术,甜叶菊综合一次性施肥技术试验等。

(二)促进了产业发展

1、甜叶菊净增种植面积100亩,干叶产量26.369吨;

2、蔬菜净增种植面积200亩;

3、瓜果净增种植面积120亩;

4、培养了一大批养殖大户。出栏生猪娄得200头以上大户达50户以上。其中中坑组金诗亮年消耗饲料(猪、鸭、鸡)合计达170吨,带动了其他农户进行小规模养殖。养牛大户(10头以上)3户,养羊大户1户(80头以上),增强了养殖结构的合理性,充分发挥了本地的资源优势,创造了经济价值。

(三)加强了植保服务

1、乡农技综合站对乡内种植户加强了植保工作。如:病虫害防治、农业综合防治,指导科学使用肥料、农药等。

2、参加了市统一组织的全日制培训学习深造,使服务技能得到了提升。

3、进行了柑橘黄龙病的砍伐清理和柑橘木虱的防治工作。普查果园30个,共有病株366株,已清除210株,培训人员48人,专业队伍11人,购油据2台,落实责任干部18人。

4、积极开展松线虫病防治工作,1月3日左右可完成清理工作。

(四)积极参与乡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自始自终参与标准粮田建设项目规划、建设全过程,完成项目投资700多万元。

2、指导小型水利项目的建设。如水圳修复、水坡修复等。

3、指导产业发展基础规划和建设工作。如金盘瓜果基地,甜叶菊育苗基地等。

(五)积极培育新兴经济体

1、今年发展家庭农场2个,脐橙合作社2个,甜叶菊合作社1个。

2、报县种养大户25户。

(六)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

一是表现在以“公司+农户”生产模式的形成,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壮大,如、石芫、金盘、广福的“合作社”形式,、广教寺的蔬菜“公司+农户”的形式。二是表现在家庭农场的形式,赖应林、横溪郭世钟等家庭租赁土地经营模式等。三是谢忠建以家庭生态农场为储备,在市西京路开设“永康土菜馆”集展示、销售、品偿一条龙服务,培育了广福、广教寺等全生态养殖户联动货源供应体系,确保了货源与品质的双稳定供应链,起到了品牌效应。

(七)管理得到完善

1、加强了门市部的管理,如药品、种子、肥料的归类管理及清理卫生工作等;

2、加强了人员分工及协作效能。钟小华以农业植保为主,叶传候、廖礼慧以甜叶菊产业主,王高以脐橙为主,谢忠万以养殖业为主。各分管工作情况互相通气,特别在植保药品使用方面,经常与农户及门市部保持沟通,提高服务水平,增强了协作效能。

3、为应对柑橘黄龙病培训了48人次,增加了农民技术员兰宗亮,增强了各果园基地的协调。

三、开展了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1、对乡内养殖业进行了春秋防疫、检疫工作。

2、对出栏养殖产品进行了检疫工作。

四、配合县局加大生产资料市场的管理力度,净化了生资市场

1、本站进行了生资市场,特别是农药、化肥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使各销售网点自查并签订上报经营情况信息,增强了规范经营的自觉性。

2、配合县局进行春、秋二次执法检查,没收了部分过期、无证药品和肥料,保护了农户的权益。

3、清退了“三无”稻种的使用,进行禁止使用甜味素的宣传和检查。

五、认真完成了临时性中心工作

1、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普查工作;

2、农村沼气池普查工作。

六、下年基本工作安排

1、加强农技服务和植保管理,重点是蔬菜种植管理。

2、加强甜叶菊育苗管理,重点是2015年甜叶菊种植面积落实工作。

3、加强土地确权领证工作进度。

4、加强冬修水利的指导规划;特别是各村要害关键工程修复。

5、认真指导各村土地流转工作,特别是大面积产业发展的土地流转承包工作。

植保管理范文篇6

一、明确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按照属地管理、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原则,通过减少农药使用,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推广使用大包装农药,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我局2017年已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多措并举解决农药包装废弃物随意弃置的问题,保障农业生态坏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目标任务。2018年全面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主要农业乡镇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到70%以上,基本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有效回收。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构建回收处置体系。各乡(镇)农技站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所需工具由县农牧科技供销合作局提供。县级回收站点设在农牧大楼门市部,统一回收各乡镇产生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各乡(镇)农技站要根据当地实际,通过宣传、走访、张贴标语等多种方式,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区域特色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严格规范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各个环节,防止“二次污染”。(二)强化宣传指导服务。由县植保植检站牵头,各乡(镇)农技站要加强宣传引导和普法教育,增强农药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的生态文明意识,明确社会责任,自觉妥善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要加强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指导农民不得随意丢弃农药包装废弃物,自觉拾捡、妥善保管、及时送交废弃农药包装。(三)实施农药减量行动。要深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力争到2020年,将我县农药总用量控制在6吨以内,实现农药用量的零增长。县农牧科技供销合作局将加大力度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推广使用色板性诱装置、杀虫灯、天敌昆虫等绿色防控产品和高效施药噐械,推广大包装农药,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治,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

植保管理范文篇7

正当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力以赴推进**年各项工作之际,州人大调查组的各位领导不辞辛劳,深入我县检查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贯彻落实工作情况。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汇报**县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工作情况,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县一直高度重视植物检疫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推进植物检疫条例的贯彻实施,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农业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抓紧抓实,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宣传贯彻,依法开展检疫,切实维护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防止危害植物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有效保护了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实现了粮经作物持续、稳定增长。“十五”期间,全县农业总产值增长幅度达54.9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11.9%。粮食总产量达1.17亿公斤,人均产粮322公斤。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广泛宣传,强化服务,为顺利开展检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植物检疫条例》的颁布实施,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各项依法治农措施的稳步推进,标志着由传统植检向法制植检的转变。为有效提高植检条例的社会认知度,我县在开展植物检疫工作中,合理定位“宣传”、“服务”和“执法”之间的关系,以“宣传”作为基础,“服务”为载体,在抓好“宣传”和“服务”的基础上开展“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出台后,我县以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为契机,集中组织人力,充分利用县电视台、专题会议、法律宣传周、科技三下乡等形式积极开展植物检疫法规和有关检疫程序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共举办专题讲座4次,受训人数350余人;向种子产、销单位(户)发放《植物检疫条例》420余份,向过往车辆、植物产品经营户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2万余份,宣传人数达2万余人(次)。同时,我县充分发挥植物植检的技术优势,加强服务。产前,协助种苗生产单位建立无检疫对象繁种基地,为他们提供制种、育苗选址建议;产中,监测疫情,帮助生产单位制定制种地病虫害防治方案,协助解决制种过程中的植保难题;产后,及时为种苗调运单位签发调运检疫证书。通过广泛开展宣传和强化服务,扩大了植物检疫工作的社会影响,提高了种苗或植物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及个人对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检疫性病虫害危害的认识,在种子和经营过程中自觉按检疫有关规定办事,依法经营,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积极配合做好各项检疫执法工作落实。

(二)规范植检,强化管理,扎实推进检疫工作落实。一是认真开展产地检疫。产地检疫是植物检疫工作的基础,搞好产地检疫是调运检疫工作的重要依据。由于近年来植物产品调运频繁,植检部门除对正常的繁种基地进行产地检疫外,还对一些需要外调的植物产品,也按照产地检疫操作规程实施产地检疫,确保种苗和植物产品安全。我们在检疫工作中始终坚持种子、苗木不产检、不签证、不准调运的原则,严格把关。今年以来,我县共开展产地检疫2.93万亩,其中:葡萄300亩,蔬菜2000亩,柑桔4000亩,水稻2000亩,辣椒1500亩,茶叶1万亩,中药材1000亩,龙眼2000亩,甘蔗5000亩,豆类及其它油料作物1500亩。二是规范实施调运检疫。调运检疫是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入和扩散的重要措施。我县在搞好产地检疫工作的同时,严格按照产地检疫申报程序规定,认真对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的调运开展调运检疫工作,对植物产品的调出严格把关,真正做到不搞产地检疫不签证、不放行。今年以来,全县累计签发省际间调运证书6000份,检疫植物产品9万吨;签发省内调运产检证书10份,检疫植物产品150吨;复检草坪3车、苗木100车,涉检林产品6041吨、苗木0.5万吨。在搞好调运检疫的同时,根据国家省、州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对香蕉枯萎病、红火蚁、稻水象甲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范工作,认真搞好省际间植物检疫证书的查证、验证、补证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调运检疫办证的严肃性。三是扎实搞好疫情普查。以稻水象甲、红火蚁、三叶斑潜蝇、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非洲大蜗牛为重点,全面开展植物疫情普查,掌握疫情发生情况,每年从3月至10月,派出植疫员分赴全县13个乡镇进行深入细致调查,近年来分别查出了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条病、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柑桔溃疡病等病害,并及时知道群众进行防治,为群众挽回了损失。通过广泛深入普查,并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农业植物检疫对象有害生物的蔓延,全县未发现稻水象甲、红火蚁、三叶斑潜蝇、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等植物疫情发生,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四是加强植检经费管理。实施植物检疫并依法收费是植保植检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我县开展植检工作以来

,检疫收费均按国家财政部、物价局规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在县发改局申领《收费许可证》并经公示后,在县财政局领用统一编号的票据,严格按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在检疫费的使用上,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并建立健全严格的财会管理制度,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杜绝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五是规范检疫职能。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将检疫程序、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在办公场所上墙公示,方便被检者了解植物检疫程序和相关情况;严格章证管理,实行专人保管、签发、归档,杜绝了检疫章证随意领取和非专职检疫人员签发证书。同时,严格检疫纪律,制定有植物检疫工作规范和行政执法人员工作守则,增强检疫透明度,防止检疫人员违法事件发生。

(三)加强培训,强化素质,努力提高检疫执法工作水平。植物检疫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执法队伍是做好检疫工作的保障。我县始终把加强植检执法队伍建设放在首位。近年来,多次组织专职植物检疫人员认真学习《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根据省、州植保植检部门的统一安排,积极组织专职植物检疫员参加省、州植保植检站举办的植物检疫培训班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我县专职植检员对执法程序和外来有害生物有了更深的了解,深化对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搞好植检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全面提高。在**年、**年和**年的香蕉枯萎病、红火蚁疫情和稻水象甲疫情的防控工作中,有效堵截了农业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为把好**东大门的植物检疫关,减轻农业有害生物危害,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全县、全州乃至全省农村经济发展,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干部群众植检意识较为淡薄。对植检工作的重要性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农业有害生物和新传入的植物疫情认识不深,对突发性农业生物灾害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植检工作;部分群众虽然重视控制农业有害生物,但依法科学防治的意识不强,违规使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种子生产和农产品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逃避植物检疫问题仍然存在,给控制植物疫情传入和扩散增加了工作难度。

(二)植检基础设施较为滞后。**县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是**省通往国外和广西、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交通要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全州乃至全省植物检疫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位于这些要道上的**、剥隘、板仑、阿用6个检疫检查站担负着防堵省外和境外植物疫情传入的双重任务,而这6个植物检疫站大部分为危房,办公设施滞后,装备条件差,监测检疫手段落后,不适应当前植检工作的需要。

(三)植检经费投入不足。我县与越南及广西地区连接通道多,植物疫情防堵任务重,每年需投入防堵经费高达50余万元。由于我县财政困难,植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有限,每年缺口经费高达40万元以上,严重影响了植保植检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政策有待修订完善。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国内外各种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人们对于新的种质资源的需求量大,通过各种渠道交流的种苗,无论在种类、数量、范围上都日益增多,增加了植物病、虫、杂草人为传播的可能性。而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局部规定应尽快进行修改完善。如: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条例》应增加“对生产或经营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单位应主动向当地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植物检疫手续,搞好申报、备案制度,对不进行申报、备案植物检疫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罚”。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深化植检工作认识。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植物检疫条例、依法防控农业有害生物对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植检工作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继续加强对植检工作的协调领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检方针,在体系建设、资金投入、防治机制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减少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广泛深入宣传植检条例,普及推广植检,使广大干部群众熟悉植检条例,掌握病虫害防治知识,增强植保法制观念,强化植检责任意识;同时,积极组织群众依靠科学、依法治理农业有害生物,提高全县防治农业重大生物灾害和控制植物疫情的能力。

(二)继续加大投入,全力保障植检工作有效开展。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植物保护和疫情控制专项资金,保障植保经常性工作和控制农业重大生物灾害以及突发植物疫情等所需经费;同时,加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更新仪器和设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保证引种的植物疫情不扩散。

(三)继续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强化工商、农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整顿和治理,依法查处违法经营农药、种子等案件,规范和净化市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对植检工作的督促检查,促进全县植检工作健康发展。

植保管理范文篇8

正当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力以赴推进2007年各项工作之际,州人大调查组的各位领导不辞辛劳,深入我县检查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贯彻落实工作情况。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汇报**县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工作情况,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县一直高度重视植物检疫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推进植物检疫条例的贯彻实施,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农业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抓紧抓实,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宣传贯彻,依法开展检疫,切实维护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防止危害植物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有效保护了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实现了粮经作物持续、稳定增长。“十五”期间,全县农业总产值增长幅度达54.9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11.9%。粮食总产量达1.17亿公斤,人均产粮322公斤。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广泛宣传,强化服务,为顺利开展检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植物检疫条例》的颁布实施,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各项依法治农措施的稳步推进,标志着由传统植检向法制植检的转变。为有效提高植检条例的社会认知度,我县在开展植物检疫工作中,合理定位“宣传”、“服务”和“执法”之间的关系,以“宣传”作为基础,“服务”为载体,在抓好“宣传”和“服务”的基础上开展“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出台后,我县以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为契机,集中组织人力,充分利用县电视台、专题会议、法律宣传周、科技三下乡等形式积极开展植物检疫法规和有关检疫程序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共举办专题讲座4次,受训人数350余人;向种子产、销单位(户)发放《植物检疫条例》420余份,向过往车辆、植物产品经营户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2万余份,宣传人数达2万余人(次)。同时,我县充分发挥植物植检的技术优势,加强服务。产前,协助种苗生产单位建立无检疫对象繁种基地,为他们提供制种、育苗选址建议;产中,监测疫情,帮助生产单位制定制种地病虫害防治方案,协助解决制种过程中的植保难题;产后,及时为种苗调运单位签发调运检疫证书。通过广泛开展宣传和强化服务,扩大了植物检疫工作的社会影响,提高了种苗或植物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及个人对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检疫性病虫害危害的认识,在种子和经营过程中自觉按检疫有关规定办事,依法经营,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积极配合做好各项检疫执法工作落实。

(二)规范植检,强化管理,扎实推进检疫工作落实。一是认真开展产地检疫。产地检疫是植物检疫工作的基础,搞好产地检疫是调运检疫工作的重要依据。由于近年来植物产品调运频繁,植检部门除对正常的繁种基地进行产地检疫外,还对一些需要外调的植物产品,也按照产地检疫操作规程实施产地检疫,确保种苗和植物产品安全。我们在检疫工作中始终坚持种子、苗木不产检、不签证、不准调运的原则,严格把关。今年以来,我县共开展产地检疫2.93万亩,其中:葡萄300亩,蔬菜2000亩,柑桔4000亩,水稻2000亩,辣椒1500亩,茶叶1万亩,中药材1000亩,龙眼2000亩,甘蔗5000亩,豆类及其它油料作物1500亩。二是规范实施调运检疫。调运检疫是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入和扩散的重要措施。我县在搞好产地检疫工作的同时,严格按照产地检疫申报程序规定,认真对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的调运开展调运检疫工作,对植物产品的调出严格把关,真正做到不搞产地检疫不签证、不放行。今年以来,全县累计签发省际间调运证书6000份,检疫植物产品9万吨;签发省内调运产检证书10份,检疫植物产品150吨;复检草坪3车、苗木100车,涉检林产品6041吨、苗木0.5万吨。在搞好调运检疫的同时,根据国家省、州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对香蕉枯萎病、红火蚁、稻水象甲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范工作,认真搞好省际间植物检疫证书的查证、验证、补证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调运检疫办证的严肃性。三是扎实搞好疫情普查。以稻水象甲、红火蚁、三叶斑潜蝇、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非洲大蜗牛为重点,全面开展植物疫情普查,掌握疫情发生情况,每年从3月至10月,派出植疫员分赴全县13个乡镇进行深入细致调查,近年来分别查出了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条病、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柑桔溃疡病等病害,并及时知道群众进行防治,为群众挽回了损失。通过广泛深入普查,并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农业植物检疫对象有害生物的蔓延,全县未发现稻水象甲、红火蚁、三叶斑潜蝇、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等植物疫情发生,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四是加强植检经费管理。实施植物检疫并依法收费是植保植检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我县开展植检工作以来

,检疫收费均按国家财政部、物价局规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在县发改局申领《收费许可证》并经公示后,在县财政局领用统一编号的票据,严格按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在检疫费的使用上,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并建立健全严格的财会管理制度,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杜绝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五是规范检疫职能。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将检疫程序、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在办公场所上墙公示,方便被检者了解植物检疫程序和相关情况;严格章证管理,实行专人保管、签发、归档,杜绝了检疫章证随意领取和非专职检疫人员签发证书。同时,严格检疫纪律,制定有植物检疫工作规范和行政执法人员工作守则,增强检疫透明度,防止检疫人员违法事件发生。

(三)加强培训,强化素质,努力提高检疫执法工作水平。植物检疫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执法队伍是做好检疫工作的保障。我县始终把加强植检执法队伍建设放在首位。近年来,多次组织专职植物检疫人员认真学习《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根据省、州植保植检部门的统一安排,积极组织专职植物检疫员参加省、州植保植检站举办的植物检疫培训班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我县专职植检员对执法程序和外来有害生物有了更深的了解,深化对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搞好植检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全面提高。在2001年、2004年和2007年的香蕉枯萎病、红火蚁疫情和稻水象甲疫情的防控工作中,有效堵截了农业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为把好**东大门的植物检疫关,减轻农业有害生物危害,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全县、全州乃至全省农村经济发展,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干部群众植检意识较为淡薄。对植检工作的重要性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农业有害生物和新传入的植物疫情认识不深,对突发性农业生物灾害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植检工作;部分群众虽然重视控制农业有害生物,但依法科学防治的意识不强,违规使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种子生产和农产品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逃避植物检疫问题仍然存在,给控制植物疫情传入和扩散增加了工作难度。

(二)植检基础设施较为滞后。**县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是**省通往国外和广西、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交通要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全州乃至全省植物检疫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位于这些要道上的**、剥隘、板仑、阿用6个检疫检查站担负着防堵省外和境外植物疫情传入的双重任务,而这6个植物检疫站大部分为危房,办公设施滞后,装备条件差,监测检疫手段落后,不适应当前植检工作的需要。

(三)植检经费投入不足。我县与越南及广西地区连接通道多,植物疫情防堵任务重,每年需投入防堵经费高达50余万元。由于我县财政困难,植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有限,每年缺口经费高达40万元以上,严重影响了植保植检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政策有待修订完善。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国内外各种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人们对于新的种质资源的需求量大,通过各种渠道交流的种苗,无论在种类、数量、范围上都日益增多,增加了植物病、虫、杂草人为传播的可能性。而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局部规定应尽快进行修改完善。如: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条例》应增加“对生产或经营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单位应主动向当地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植物检疫手续,搞好申报、备案制度,对不进行申报、备案植物检疫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罚”。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深化植检工作认识。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植物检疫条例、依法防控农业有害生物对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植检工作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继续加强对植检工作的协调领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检方针,在体系建设、资金投入、防治机制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减少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广泛深入宣传植检条例,普及推广植检,使广大干部群众熟悉植检条例,掌握病虫害防治知识,增强植保法制观念,强化植检责任意识;同时,积极组织群众依靠科学、依法治理农业有害生物,提高全县防治农业重大生物灾害和控制植物疫情的能力。

(二)继续加大投入,全力保障植检工作有效开展。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植物保护和疫情控制专项资金,保障植保经常性工作和控制农业重大生物灾害以及突发植物疫情等所需经费;同时,加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更新仪器和设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保证引种的植物疫情不扩散。

(三)继续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强化工商、农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整顿和治理,依法查处违法经营农药、种子等案件,规范和净化市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对植检工作的督促检查,促进全县植检工作健康发展。

植保管理范文篇9

为推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根据《市2014年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县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创建目标

2014年在全县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力争保质保量完成创建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个,充分发挥标准化示范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生猪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

二、创建内容

(一)必备条件

1、参与创建的规模养殖场所在乡镇制定了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养殖场场址不得位于禁养区域,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

2、具备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无重大疫病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3、在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已进行备案登记;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及《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要求,建立《省畜禽养殖场养殖档案》。

4、新建规模养殖场育肥栏舍必须采用高床养殖节水减污技术,清洁生产实现粪污治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未采用高床养殖节水减污技术的老养殖场必须具备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并做到了达标排放或全部实行综合利用。

5、养殖规模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实行自繁自养模式,能繁母猪存栏100头以上,且年出栏育肥猪1500头以上。

6、已获得部、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不列入此次创建范围。

(二)主要内容

品种良种化。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生猪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

养殖设施化。养殖场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新建规模养殖场育肥猪栏舍采用高床养殖节水栏舍设计,实行免冲洗工艺。

管理规范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建立标准化养殖档案,各类生产记录齐全(包括:生产记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购进记录、配合饲料使用记录、兽药购进记录、兽药使用记录、免疫记录、消毒记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记录、防疫监测记录、销售记录、种猪场还需填写重点疫病净化记录)。

防疫制度化。防疫设施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猪实行无害化处理。

粪污无害化。养殖场必须具备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实行干清粪工艺,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需提供当年环保部门出具的废水监测报告)。

具体建设内容详见附件《2014年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

三、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

县农业和粮食局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至少推荐1家以上参加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各乡镇要结合每个养殖场建设的不同情况和粪污处理模式,有针对性地指导养殖场按照示范创建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制定每个场的改造方案,督促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建立、完善养殖场各项管理制度。

(二)组织考评

县农业和粮食局将于10月份组织专家按照验收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评比验收,80分以上为合格,评比结果将予以通报,并颁发“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标牌,取得县级标准化示范场资格才能推荐参加市级标准化示范场申报;同时,在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或“菜蓝子”(畜牧业)生产项目中予以优先安排。

第二篇

为进一步规范全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建立动物卫生监督长效工作机制,发挥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兽医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促进动物检疫监督工作跨上新台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动物卫生监督规范化示范创建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创建“机构队伍合法化、装备正规化、防疫监督常态化、检疫监督规范化、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程化、执法标准化”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有效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化示范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创建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化示范县;创建新城、池江、吉村3个乡镇示范动物卫生监督分所;

2015年:创建4个乡镇示范动物卫生监督分所;

2016年:全面完成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化建设。

三、创建内容

(一)机构队伍合法化

机构性质。县、乡两级成立“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为全额拨款单位。

(二)装备正规化

1、硬件设施建设。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有布局合理的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库房等功能分区;有计算机、电话机、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和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执法车、速测仪器、采样箱等执法办案设施设备;办公场地要在醒目位置悬挂“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乡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标示牌。

2、软件信息建设。动物卫生监督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在办公场所醒目位置上上墙公示人员组成、办事指南、值班电话、县乡两级监督举报电话、农业部“六条禁令”等;动物检疫证章标志、耳标、识读器等物资实行专人、专帐和微机化管理;按规定及时上报各类监督报表。识读器使用率100%,平均每台上报信息150条(头)/每月以上。

(三)防疫监督常态化

1、以查处拒绝强制免疫、消毒、疫病监测和未按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等为重点;

2、以查处屠宰、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环节不符合动物防疫规定的动物和动物产品,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为重点;

3、以查处不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未进行无害化处理为重点;

4、以查处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为重点;

5、以查处未按规定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的场所为重点。

(四)检疫监督规范化

1、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

科学合理设置申报点的数量和分布,每个乡镇设置3个以上动物检疫申报点,每个屠宰点必须设置申报点。申报点应具备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场所、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检疫及办公设施设备、完整规范的信息公示和档案记录等;屠宰场内应设立与检疫有关的“三室”,即办公室(可与检疫申报点合设)、实验室和休息室,配备检疫工作所需设施设备和防护用品。

2、案件查处

(1)以查处未办理审批手续,从省外引进乳用、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为重点;

(2)以查处销售、收购无检疫证明和畜禽标识的动物为重点;

(3)以查处转让、伪造、变造畜禽标识或者检疫证明、检疫标志为重点;

(4)以查处只收费不检疫、不检疫就出证、重复检疫收费等为重点。

(五)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程化

1、监管职责落实。对兽药经营企业、诊疗机构、养殖场违禁投入品开展监管,有监管记录;督促生猪屠宰企业落实“瘦肉精”自检职责,严格按照每批次屠宰生猪10%比例进行监督检测。

2、案件查处。以查处生产、经营、使用假劣饲料、兽药、疫苗,生产、经营、使用违禁投入品为重点。

(六)执法标准化

1、案件办理程序和行为合法。规范案件查处行为,将规范性文件中的有关执法标准统一化、办案流程具体化、办案要求明细化,统一执法流程操作标准,操作标准要涵盖从执法办案的最初始环节到案件终结的执法办案全过程,处罚严格执行省农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标准。

2、文书制作规范。使用农业部统一的农业行政执法文书,案卷完整规范,案卷专人负责,定期归档,妥善保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立创建工作组,切实落实责任和保障创建经费,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二)周密安排部署。各乡镇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研究,尽快制定具体创建方案。

(三)强化督促检查。县局将结合春、秋两防工作开展督查检查,对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通报,确保创建进度和质量。

(四)严格考核验收。各乡镇对照《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化示范创建考核细则》,组织开展自查,形成自查验收报告,并于当年9月底前向县局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县局于当年10月初对申请验收单位进行验收,出具验收意见,于10月底对规范化示范创建情况进行通报。

第三篇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的现代植保社会化服务方式,对保障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省以打造“七化”标准的专业防治组织为抓手,大力组织实施病虫害标准化专业防治示范行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业防治社会化服务得到了蓬勃发展,农民防病灭虫难、防治成本高、农药用量大等生产难题得到了有效化解。为进一步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促进我县植保社会化服务又好又快发展,2014年在全县开展农作物病虫害标准化专业防治提升行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为引领,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装备现代化、人员专业化、服务全程化”为突破口,以提升专业防治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范围为重点,强化政策扶持,扶持发展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支持专业防治组织购置大型高效施药机械和开展全程承包、跨区作业服务;加强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鼓励乡村整建制推进专业防治,提高专业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实现专业防治组织、农业生产者和政府三方满意,促进专业防治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三提高、三减少、三满意”的要求,着力提升专业防治现代物质装备水平、全程服务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全县病虫害专业防治服务面积达10万亩以上,同比增长15%以上;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数量增加10%;大型高效施药机械的保有量和作业面积明显增加,同比增长20%以上。全县重点打造2-3家服务面积1000亩以上的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在黄龙镇建立一个面积1000亩以上的水稻病虫害公益性专业防治核心区。使我县专业防治整乡推进试点取得明显进展。

三、重点工作

(一)支持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做大做强。以“七化”为标准,重点提升“装备现代化、人员专业化、服务全程化”水平。一是提升专业防治组织装备水平。整合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项目和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支持专业防治组织采购大型田间自走式喷雾机,支持专业防治组织租用飞机作业服务,支持专业防治组织开展全程承包、跨区作业服务。二是提升专业防治组织技术服务能力。按照省、市、县分级培训原则,省培训优秀专业防治组织,市培训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县培训当地所有专业防治组织,我局将对所有专业防治组织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机防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专业防治人员田间病虫识别调查、防治决策、防效检查和科学防控、植保机械使用维护技能,着力提高“人员专业化”水平。县植保站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将挂点1个专业防治组织或种植大户。三是提升专业防治组织全程服务能力。鼓励专业防治组织与种植业、农机合作社合作,走联合发展道路,开展“四机”(机耕、机插、机防和机收)联合全程社会化服务。

(二)建立病虫害公益性专业防治核心区。县将在黄龙镇建立1个水稻病虫害公益性专业防治核心区,面积1000亩以上。核心区设在交通便利、成片种植的水稻主产乡镇。在核心区醒目位置设立专业防治标示牌,标明防治目标主要防治技术、承包病虫防治作业的专业防治组织名称及负责人等内容。

(三)推进专业防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大力推进专业防治与绿色防控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专业防治效果好、效益优、效率高的优势和绿色防控生态、环保、安全优势,促进两者集成融合,实施综合治理。我局在蓝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队(全省十佳专业防治组织)开展专业防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统一实施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和综合治理。

(四)开展专业防治整建制推进试点。新城、池江、黄龙、等5个专业防治基础较好的乡镇要提前谋划,认真选点,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打造1个水稻病虫害专业防治整建制推进乡镇,为全县推广实施专业防治提供经验。

(五)加强专业防治组织管理。实行专业防治组织备案制度,对我县所有专业防治组织进行备案登记.引导种粮大户、农药经销商等有实力、有需求的单位或个人组建专业防治组织。建立专业防治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推进专业防治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规范服务。完善优秀专业防治组织评估与激励机制,引导专业防治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有序提升专业防治组织数量和规模,切实提高病虫防治社会化服务水平。

(六)因地制宜推广专业防治发展模式。深入专业防治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规模和服务对象的专业防治组织形式、服务方式、作业模式和技术模式,进一步加快专业防治组织发展。

(七)推广专业防治主要技术。水稻公益性专业防治核心区和整建制推进试点区内主要推广五项专业防治技术。一是种子消毒技术,早稻用咪鲜胺浸种,预防稻瘟病和恶苗病,中晚稻用吡虫啉或噻虫嗪拌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稻蓟马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二是秧田送嫁药技术,水稻拔秧前2~3天,喷施一次对路农药,秧苗带药移栽,早稻预防螟虫、稻瘟病和稻蓟马,中晚稻预防稻飞虱、稻蓟马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三是农业防治技术,包括选用抗性品种、耕沤灭螟、适时晒田、科学施肥等。四是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生物农药、保护利用天敌等。五是科学用药技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高效施药器械,科学用药防治病虫害。经济作物主产区,要根据当地果树、蔬菜等主要病虫种类和发生特点,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病虫害专业防治技术,特别要注意加强非化学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技术的协调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对专业防治提升行动的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细化工作措施,落实目标责任,确保专业防治提升行动各项工作和技术措施及时落实到位。

(二)多方争取经费。积极争取当地财政经费支持,结合农业部高产创建、重大病虫害防治补助、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利用相关的病虫防治经费支持专业防治,切实加大专业防治提升行动支持力度。

植保管理范文篇10

一、全市烟草生产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的烟草生产主要集中在镇,镇、镇等地也有少量种植,自1992年引种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具备稳定的种植规模。全市上下围绕工业需求发展烟叶、品牌需求培育特色的理念,全面推行烟草生产精细化管理,稳步推进烟草产业配套项目建设、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烟叶生态村富民工程建设,全力打造烟草精品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预计今年收购烟叶49.5万公斤,上中等烟比例可达90%以上,亩均实现产值2700元左右,烟农创收达700万元。

(一)扎实推进基地单元建设,实现工商对接。按照烟草行业“整县推进,单元实施”的原则,以进入国家知名卷烟品牌原料体系为目标,我市正积极筹备基地单元建设,拟在镇建立1个1.6万亩的基地单元,巩固基本烟田面积,发展订单农业,实现烟田面积的稳定化和常态化发展,这对发展现代烟草产业、稳定地方财政税收、提高农民收入都有积极意义。目前,烟草公司已与云南红塔集团进行对接,所产烟叶有望进入“红塔”烟原料体系,为今后建立烟叶产销合作长效机制打下良好基础。

(二)严格落实关键生产技术,打造“浓香型”烟叶品质。近年来,烟草管理部门紧密结合我市烟草种植相对集中的实际,围绕发展“精品工程”,把“提升烟叶品质、突出烟叶特色”作为工作重点,组织指导广大烟农从品种选育到烟叶烘烤,全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并通过采取优化品种布局和种植布局、落实肥料调控、加强烘烤技术指导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了我市“浓香型”烟叶质量的稳步提高。在今年8月份的全省烟叶观摩会上,我市送交的2个烟叶样品,经全国烟叶专家评吸,分别获得了第一、第三名的好成绩。

(三)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提升产业综合效能。近年来,我市规划建设了4个育苗工场、2个烘烤工场和3个示范园区,进一步拓宽了对烟草生产的服务渠道。一是采用农场运作模式,让一些有资金、有技术、善经营的种烟大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较大面积的土地使用权,实现了从小户、散户种植向农场规模化经营的转移。二是探索试点市场运作模式,加强专业化分工,使烟农加强了彼此间的分工协作,逐步实现了资金、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等关键生产要素向优势环节转移。三是积极探索农机合作模式,逐步提高机械化水平,将农场和植烟大户的机械统一调配使用,有效防止了资产闲置,提高了机械利用效率。四是通过烟农加入烟叶协会、建立农机合作社等多项措施,进一步完善技术指导和保障体系,有效地降低了种植风险。截至目前,已组织筹建了“一户、两社、三队”专业化队伍229个,实现了烟叶生产在机耕、育苗、移栽、植保、采收、烘烤、分级加工等环节的专业化分工,提升了烟草产业的综合效能。

(四)稳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区生产条件。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烟区生产条件为目标,全面推进基础设施规划项目和生态村项目建设。一是持续加大了基础设施和农机补贴投入,烟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截至目前,烟草主营部门已累计投资3444.62万元,建设烟叶基础设施项目1231个。二是稳步推进烟叶生态村富民工程。2007-2009年度,已建设烟叶生态村20个,补贴资金199.77万元,建设项目21个。本年度计划再投资55万元,用于改善8个生态村的村容村貌,完善文教卫生和办公设施。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烟草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制约因素。一是种植面积存在一定缺口。今年全市共落实烟草种植面积1.53万亩,其中农场种植面积1.43万亩,散户种植面积1000亩,与一个基地单位要求的1.6万亩的种植面积尚有700亩的缺口。二是土地租赁费用不断上涨。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各种经济作物、粮食价格的上涨,流转土地的租赁费用也随之升高,由原来的约550元/亩提高到了650-700元/亩。土地租赁费的上涨,相对降低了烟草种植的经济效益。三是劳动力成本不断加大。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劳动力成本几年来一直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烟草生产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耕种、育苗、移栽、植保、采收、烘烤、分级加工等各环节的用工需求很大,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直接影响了烟草种植的效益。四是烟草种植效益的比较优势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近年来,国家对粮食作物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粮食价格逐年攀升。相比而言,黄烟是政府定价,收购价格相对稳定,从事烟草种植与粮食作物相比,效益优势已不如往年明显,烟农的种植积极性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三、今后工作建议

针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调查组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确保宣传到位。一是在全市成立烟草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烟草生产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要定期不定期召开烟叶生产专题办公会,研究烟草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烟草种植生产重点镇街、重点村要配一名主要领导分管烟草生产,常年督导、协调烟草生产工作。要认真组织镇村干部深入基层、深入村组做好群众工作,引导农户认清当前黄烟生产的大好形势,让广大干部群众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烟草产业是促进财政增税、农民增收的“双赢”产业。三是要充分发挥好黄烟主产区的优势和优良传统,采取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手段,耐心细致地宣传群众种植黄烟致富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要客观地帮助农户分析种粮、种烟的比较效益,做到政策讲清,账目算透,使广大农户坚定信心,心甘情愿地投入到烟草生产当中,全面落实好一个基地单元要求的1.6万亩的种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