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工作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23:16:07

植保工作

植保工作范文篇1

一、强化监测预警公共服务,确保粮食安全。

大力开展“公共植保防灾减灾服务行动”,认真做好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做到监测系统、预报准确、及时、指导科学、宣传到位,最大限度减少病虫灾害损失。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坚持监测预警“三制”,即灯测田查制、周报制和专家会商制,确保监测数据的系统性、数据传输的时效性和预警预报的准确性。二是加强信息。预报要及时,要进村入户。重大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要努力做到“六有”,即电视有图像,手机有短信,报刊有文字,网络有图文,广播有声音,村村有情报,确保预警防治信息的时效性和覆盖率。三是加强防治指导。要尽早制定公布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因地制宜强化关键时期、重点病虫、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的防治指导服务,特别是大户、合作社和专业防治组织的服务。大力推广绿色植保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四是加强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各级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指挥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落实部门责任,明确防控任务,形成防控合力。各级植保部门要落实站长是病虫害和疫情监测第一责任人制度,加强对测报和检疫工作的领导,确保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和经费到位。

二、强化专业防治示范与推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开展“标准化专业防治示范行动”,扶持引导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发展,积极鼓励农户参与统防统治,加快建设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病虫防治社会化服务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加快发展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加大对“七化”的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扶持力度,支持鼓励引导专业防治组织使用大型高效施药器械和绿色植保防控技术,支持鼓励开展全程承包防治服务和跨区作业服务,完善优秀专业防治组织激励机制,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健康发展。二是加强专业防治人才培训。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当地专业防治组织培训和管理,培训人数不少于30人。三是强化专业防治技术试验研究。积极引进试验适宜水田、茶果园作业的专业防治大型施药机械和技术,探索开发与大型机械相配套的防治技术,不断提高专业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此外,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要抓好创建活动。

三、强化绿色植保示范与推广,确保农产品农药残留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大力开展“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推广行动”,加大非化学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等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力度,扎实推进以作物为核心的绿色植保技术的集成应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污染。一是完善作物全程绿色植保防控技术模式。建立和完善水稻、蔬菜、柑桔和茶叶全程绿色植保农药减量防控技术模式。二是加强科学用药安全防治指导。建立以安全防治效果好为主要内容的高效低毒安全农药公告制度,强化科学用药和安全防治技术宣传培训。特别是加强对种植业合作社、企业基地和大户的宣传培训,普及安全科学用药知识。三是切实抓好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技术示范。以生产基地和大户为核心,以作物为载体,以全程绿色防控为目标,因地制宜的抓好蔬菜、水稻、柑桔和茶叶绿色植保农药减量示范,每个示范点面积不少于200亩。四是积极探索绿色植保技术推广新机制。创新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技术产品推广新机制和新模式,积极探索高效低毒低残留友好型农药使用补贴机制,促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友好型农药推广使用,鼓励农药生产和经营企业参与绿色植保技术推广。

四、强化植物疫情防控,确保农业产业安全。

一是加大植物疫情监控力度。以水稻、柑橘、蔬菜产区为重点,加强稻水象甲、柑橘黄龙病、扶桑绵粉蚧、黄瓜绿斑驳病毒病以及红火蚁等重大植物疫情监测普查和会商分析预测,建立完善疫情的预警制度和防控预案,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防控。二是积极探索疫情防控新机制。突出政府在植物疫情防控中的主导作用,争取政府重视,财政支持,探索建立重大植物疫情染疫植物铲除补贴和统一防治补贴等财政补贴机制,强化政府疫情防控力度,努力缩小疫情发生范围,防止扩散蔓延。柑桔黄龙病、扶桑绵粉蚧植物疫情防控财政补贴试点县要切实抓好试点。三是加强植物检疫宣传。以“强化植物检疫意识,保护农业产业安全”为主题,组织开展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宣传植物检疫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守法意识,促进植物检疫执法。

五、强化植保管理执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大力开展“法治植保管理执法护农行动”,加强植保管理执法,严厉打击销售未检种苗和禁用假劣农药违法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稳定。一是加强种子苗木的检疫执法。以种子苗木为核心,强化产地检疫和市场检疫,加强种苗生产经营监管,严厉查处销售未检种苗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二是加强植保推广管理。以植保技术和产品的宣传推广为重点,坚决查处违规病虫情报、虚假防治信息和植保技术产品的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植保工作范文篇2

2014年全县植保工作目标任务是: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面积48.6万亩,其中麦田化除10万亩,夏粮作物病虫防治8.5万亩,秋粮作物病虫防治5万亩,油菜病虫防治1.5万亩,果树病虫防治22万亩,蔬菜病虫防治0.5万亩,其它作物2.6万亩。农作物生物灾害损失率控制在4.5%以下,挽回粮食损失0.5万吨,经济作物保值3000万元。

1、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

⑴围绕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作好小麦、大秋、油料等粮食和油料作物有害生物监测的基础上,作好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害生物的监测。

⑵继续抓好五里铺、沟泉、胡家河3个病虫害系统监测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系统监测。

⑶根据系统监测结果,做好突发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为各级政府指挥防虫治病当好参谋。全年《病虫情报》15期,预报准确率中短期达到85、长期达到80以上。

⑷提高病虫害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全年进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8期。

2、植物检疫

⑴搞好制种玉米和小麦良种田的产地检疫,小麦、果树、葡萄等主裁作物的疫情普查。

⑵搞好苹果、小麦、玉米等农副产品和种子、苗木的调运检疫工作,实行昼夜24小时值班,做到严格检疫,热情服务。

⑶搞好苹果蠹蛾监测工作,做到监测方法规范,资料积累齐全,确保疫情早发现、早上报、早扑灭。

⑷继续搞好苹果蠹蛾疫情的阻截、防控工作。

3、病虫害综合治理

⑴麦田化锄面积达到10万亩。

⑵小麦条锈、红蜘蛛、麦蚜、玉米病毒病防治面积达到发生面积90以上。

⑶完成果树、小麦病虫草害统防统治面积5万亩。

⑷充分发挥“重大病虫应急防治专业队”作用,加强应急专业队机防队的规范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4、科技宣传和农民培训

⑴利用“科技之春”、科技下乡、抓点示范、广播、电视、黑板报、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植保实用技术。全年办培训班50场次,培训农民2万人次,电视讲座10期。

⑵以“植保技术咨询服务点”为窗口,以示范户为载体,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处方配药,建“果园用药档案”2000户。

5、搞好试验、示范工作

⑴全力完成省市业务部门下达的新技术、新农药械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

⑵继续抓好地掌乡庵里村、彭公镇孝席村、洪家镇王东村等12个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点和灵风、东街、北关等5个麦田化除示范村建设。

6、继续开展“植保三五人才技术传递工程”

经过两年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确定的10名农民技术员已能独立开展技术指导工作,100个示范园示范效果明显,有效的带动了周围果农的病虫害防治水平,提高了果农的植保知识,2010年将继续扩大示范户的数量和面积,加强技术指导力度,使植保技术传递有序进行,确保取得实效。

7、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⑴坚持工作任务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相结合,在抓好创建文明单位和“创佳评差”竞赛活动的同时,完成各项业务工作;⑵继续发扬巨粉娥精神,深入田间地头,服务“三农”。

二、工作措施

1、加强业务和政治学习。在全站职工中开展业务、技术大比武。计划利用一月时间组织全站职工集中学习业务,进行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列入年终考核,以形成经常学习的良好风气,增强工作能力。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派业务骨干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或请专家教授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

植保工作范文篇3

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农民增收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建立健全植保服务体系,推进植保规范化管理、数字化预警、无害化防控、专业化防治,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保障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主要目标

1、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预报准确率95%以上,重大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100%。

2、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重大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稻飞虱为害连片穿顶不超过20亩,油菜菌核病、小麦条锈病成灾连片面积不超过10亩。

3、化学农药使用总量下降2--3%,农民农药防治成本下降5%以上;植保新技术覆盖率90%以上,杜绝使用违禁农药。

4、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

5、柑桔大实蝇为害面积不扩大,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柑桔大实蝇为害果100%不外出。

三、主要措施

1、继续做好农业有害生物系统预测预报。主要做好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蔬菜、柑桔、梨树、桃树等病虫草鼠的系统调查、大田普查、集体会商,准确预报。

2、对新上升的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进行研究(主要为棉花盲蝽象、油菜根肿病、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细菌性基腐病)

3、积极参谋,争取领导重视,配合市政府狠抓重大病虫的防控工作。

4、深入开展植保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力争推广1—2项新技术。一是重点开展灯诱、板诱、网控,即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及其控制效果的观察,黄板诱杀害虫及其控制效果观察,防虫网控制害虫的效果观察,性诱剂控效果观察,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切实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

5、结合我市高产创建,整合植保组装技术,充分利用物理、农业、化学等综防措施,确保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产品优质高效。

6、以项目建设为导向,着力抓好专业化统防统治项目和有害生物种类调查及发生规律的研究项目,继续完成柑桔、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项目及水稻病虫防治对比展示试验项目。

7、进一步加强咨询服务工作,切实为广大农民排忧解难。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农民培训,做好植保信息入户、植保科技到户、植保服务到田,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植保工作范文篇4

一、积极开展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推广,为高产创建打基础。

为切实抓好我县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提高我县病虫防治水平,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在今年的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推广方面,我县重点在长龙镇南田村、杰坝乡长潭村为中稻病虫统防统治示范区,实施面积335.9亩,其中长龙南田示范区实施面积229.5亩。一是做好以“四统一、一完善”原则(即统一监测预警、统一防治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防效评估、完善病虫防治预案、),二是及时提供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县植保技术人员坚持每星期深入田间加强病虫监测和指导,三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开展技术培训。四是抓住水稻秧苗期、大田分蘖期、破口抽穗期积极推广全面实施种子消毒、秧苗移栽推广超级送嫁药、破口抽穗混合保穗药、主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对路农药、按病虫预报和防治对象田打药的统防统治技术推广和应用。通过统防统治示范区的全面实施,统防统治工作为我县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实现高产创建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调查统计,开展统防统治的稻田其统防示范区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卷叶螟、螟虫等病虫为害损失率均控制在5%以下,统防区病虫防治效果与非统防区提高10-14个百分点,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从根本上杜绝盲目用药和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减少农药残留和对环境污染,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防治技术难到位的问题,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二、大力推广病虫防灾减灾技术,为减损增效打基础

为做好病虫防灾减灾工作,我县着重强化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对红火蚁、扶桑绵粉蚧、稻水象甲、花生黑腐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等危险性病虫的全面普查,二是制定水稻、柑橘、蔬菜等农作物的病虫防治控制预案,制定防治技术流程,重点抓好以水稻稻瘟病、南方不稻黑条矮缩病、稻飞虱为主的病虫防治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三是加强病虫监测的灯测田查,及时掌握各种病虫发生动态,从早做好预防,四是加强病虫防灾减灾技术宣传,及时病虫监测预警信息,建立12316短信服务平台,不断扩大宣传面,从早提醒广大农民开展病虫防治,减轻病虫为害损失。

植保工作范文篇5

一、2020年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及特点

2020年,全县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各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约92.24万亩次。发生的主要特点为:

(一)水稻病虫总体程度重于去年。发生面积60.355万亩次,防治面积89.71万亩次。其中纹枯病重发生,相似于去年,稻曲病、二化螟、稻飞虱偏重发生,重于去年,稻纵卷叶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中等发生,重于去年,稻瘟病偏轻发生。

其它粮食作物病虫害中等发生,重于去年,发生面积3.971万亩次,防治面积4.703万亩次,其中玉米草地贪夜蛾、纹枯病重发生。

(二)油菜病虫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443万亩次,防治面积2.088万亩次。其中菌核病、蚜虫偏重发生。

(三)柑桔病虫害中等偏重发生,重于去年,发生面积7.597万亩次,防治面积9.462万亩次。其中疮痂病、炭疽病、蚜虫、木虱偏重发生。

(四)蔬菜病虫害中等发生,略重于去年,发生面积10.7万亩次,防治面积15.025万亩次。其中菜蚜、小菜蛾、黄条跳甲、白菜霜霉病、瓜类炭疽病、枯萎病、潜叶蝇等病虫发生较重。

(五)茶树病虫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69万亩次,防治面积2.19万亩次。其中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发生较重。

其它作物中,草霉白粉病、黑粉病、花生叶班病、葡萄黑痘病、各类蚜虫等发生较重,全县各类作物病虫草鼠螺害总发生面积为148.84万亩次,防治面积190.371万亩次。

二、2020年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防控情况

2020年继续开展农业植物疫情普查工作,以县农业病虫灾害防控指挥部文件的形式下发了柑橘木虱、柑橘黄龙病、稻水象甲、水稻细条病、瓜类绿斑驳花叶病、扶桑绵粉蚧、红火蚁等疫情普查通知及工作安排,各类相关文件4个。设立柑橘木虱监测点5个,定期进行柑橘木虱监测。通过疫情普查和定点监测,今年柑橘木虱发生比去年稍重,全县有8个乡镇发生为害。在晚秋梢萌发盛期(8月底到9月下旬),全县进行了一次防治柑橘木虱统一行动,集中时间用药,打了一场全面扑杀柑橘木虱的歼灭战。根据果业局统计,柑橘黄龙病疑似病树发生呈爆发型增多,到目前有6个乡镇发现有“红鼻子果”疑似病树3.6万余棵,已经督促各地组织人员按照规程砍除。其它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尚没有发现。

三、2020年主要取得的成效

2020年全县农作物病虫草鼠螺害防治面积190.371万亩次,总体防效达90%以上,经防治后挽回产量损失1.81万吨。全年病虫情报27期,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防治药剂完全按照《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学安全用药指南》推荐,优先推荐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新建立水稻、制种、果树、蔬菜、食用菌、茶叶、白莲、中药材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0余个,核心示范区面积2.5万亩,辐射面积15万余亩。全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45%以上,绿色防控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35%以上,生物农药应用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全县化学农药使用量明显下降,单位耕地农药使用量由2019年4.28公斤/公顷下降到3.94公斤/公顷,下降8.02%,全县农药使用量从2019年的173.51减少到164.02吨,下降了5.47%。全年完成安全科学用药试验示范7个,省市信息网宣传稿件信息30余条。

积极宣传《植物检疫条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和《省植物检疫办法》,召开了各种子生产基地负责人和县级种子商负责人会议,散发宣传材料4000多份,张贴宣传画300多张;共检疫春季制种面积1.5万多亩,夏、秋季制种面积1.6万多亩,种子基地产检面积3万多亩,检疫面达98%以上,检疫西瓜600多亩,花卉苗木1000亩,开具产检合格证书120份,共签发出省调运证书31份,省内调运证书63份。在种子销售旺季开展了3次水稻种子市场检疫大检查和一次蔬菜种子专项检查。

四、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防控责任。

一是成立防控指挥领导机构。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成立重大病虫害防控指挥领导机构,政府牵头统筹,部门联动配合,农业部门具体抓。针对关键时间重点病虫害,多次召开病虫害防治专题会议,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和经费,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全力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二是落实属地防控责任制。各乡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防控责任,做到“守土有责”、“严防死守”,确保一方平安。及时印发了《关于印发县2020年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宜农字[2020]30号)、《关于加强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宜农字[2020]24号)。三是层层落实分片包干联系督导制度。建立了领导牵头、各有关站、室领导参加的分片包干联系制度,督促检查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措施、人员、技术、物资四到位,将重大病虫危害总体损失控制在5%以下。

2、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准确病虫信息。

2020年我县的测报工作从规范标准化测报入手,提高病虫测报技能,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指导防治。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测报标准开展调查和预报。具体做到四结合:系统观察与大面积普查相结合,当年资料与历史资料相结合,本地资料与邻近地区相结合,经验预报与统计预报相结合。在抓好县(市、区)病虫害监测预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乡级病虫害调查监测网建设,全县植保技术干部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上报重大病虫周报、病虫情报,指导防治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加大监测调查力度和频度。全县植保人员深入一线,及时掌握本辖区内病虫害发生动态,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汇报争取支持,实地指导群众开展防治工作。二是严格执行信息报告制度。在重大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坚持重大病虫害周报制度和突发病虫随时上报制度。三是加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推动农药减量工作。2020年开展生物防治面积28,605万亩次,物理防治5.759万亩次,生态调控面积26.125万亩次,有力做好农药减量工作。四是提高信息的进村入户率。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网络、、板报、村头公示栏粘贴、发放明白纸、举办现场会、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及时病虫发生信息,真正做到监测系统、预报准确,及时、指导科学、宣传到位。

3、加强宣传,做好植保技术培训。为全面提高农民防治病虫害意识,让农民正确掌握防治病虫的技术要领,确保防控工作取得实效,我县植保部门把宣传培训作为普及技术作为重要抓手,以印发技术资料、专栏、明白纸、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开展技术培训及宣传工作。组织专家编写简明扼要的病虫害识别、防治适期、防治用药及防治措施等宣传资料连同省市植保部门下发的资料挂图,通过多种途径发到农户手中;同时,为把防控技术宣传到位,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全县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期,就水稻病虫害、草地贪夜色蛾、柑橘黄龙病等及其它相关植保科技知识对农户进行了培训,培训人数1000多人次,发放防治宣传资料2000多份。还在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实地培训指导,使其掌握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方法,用药防治的关键时期,掌握农药的正确混、配、兑等技术和农药质量的简易识别方法,逐步改变农户病虫害防治观念,增强病虫害防控意识,提高科学防控水平,从而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生产的目的。

4、抓好示范,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我县以“装备现代化,人员专业化,服务全程化”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病虫专业防治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等政策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等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鼓励专业防治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质量优良、性能稳定、操作简便、作业效率高、效果好的新型高效植保机械,目前,我县拥有植保无人机达14台,各类专业化防治组织40余家。2020年,分别在梨溪镇中和村和桃陂镇梅坊村新建立2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开展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示范,示范面积1000余亩;在梨溪镇里阴村和桃陂镇增坊村新建立2个水稻病虫害农药减量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示范基地,示范面积1800余亩;在二都镇的二都村和东陂镇的河溪村,新建立2个柑橘农药减量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示范基地,合计面积约700余亩;在凤冈镇东排村新建立猕猴桃果蔬农药减量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示范基地1个,示范面积2000亩,在凤冈镇马停桥村和陈坊村分别新建立花卉苗木和玫瑰园农药减量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近600亩。全县各示范基地核心面积2.5万亩,辐射面积17万亩。示范区内大力推广应用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昆虫性诱技术、黄板、赤眼蜂、稻鸭共养、稻蛙共养等一些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以及推广应用核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井冈·蜡芽菌、春雷霉素等一些生物农药和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三氯苯嘧啶等高效低素农药。示范区由县飞防组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农户群防群治为附。全县通过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开展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5%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5%以上。

5、抓好财政支农补助项目,推动病虫绿色防控、促进农药减量工作。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赣财农指[2020]8号)和省植保植检局《关于落实2020年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绩效目标任务要求的通知》(赣植字[2020]5号)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我县水稻病虫、草地贪夜蛾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疫情防灾减灾工作,有效预防控制水稻病虫、草地贪夜蛾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为害,切实保障我县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规范实施2020年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项目。通过项目实施,病虫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控能力得到了提升,深入推进了农药减量行动,推动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工作得到了加强,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和病虫防治绿色发展。没有造成水稻重大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成灾,且病虫危害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完成项目要求各项工作。

6、做好植物检疫工作,2020年,我站得到局里授权,继续开展了植物检疫相关工作。在全站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各种疫情的防控工作做的比较好,县是部级杂交种子生产基地,所以我县植物检疫的工作重点是搞好种子产地检疫,为了做好种子产地检疫工作,结合法治植保执法护农行动的开展,我们首先从搞好产中服务求发展,及时种子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病虫发生情况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信息,指导种子生产户进行用药,并经常深入各种子基地进行现场病虫防治指导,全年共进行种子生产基地现场病虫害防治指导160多人次。在各个种子生产基地,各个种子生产户对我们植保站工作人员的服务都非常赞赏认可,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各个生产基地负责人和广大种子生产户的支持,为搞好产地检疫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植保体系不健全。人力缺乏,技术力量不足,给植保新技术推广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基层植保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技术人员老化严重,相关工作力不从心。

(二)植保人员下乡难,“车用不起,调不到”的现象特别突出,影响病虫监测和防治指导等植保植检工作的开展。

(三)植保经费少,财政支持力度少。监测预警、统防统治、农药减量、植物检疫均要政府财政投入的,目前县乡两级财政对植保植检工作的投入基本没有或极少

(四)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孺,对病虫防治凭经验,接受新植保知识、技术难,同样,也影响了专业化防治队伍的生存和作业能力。

六、2021年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病虫监测预警工作,重点做好水稻病虫害调查、预测预报与大面积综合防治指导,加强其它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不断完善和改进测报技术与方法,及时病虫防治信息,同时做好病虫信息、数据、资料的上传与汇报工作。

2、继续开展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工作。加强各乡镇的绿色防控示范,进一步推进各项绿色防控措施在农业上得到应用,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目标。

植保工作范文篇6

一、总体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为目标,着力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大力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和机制创新,大规模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着力推进科学用药,实现农药减量增效、遏制病虫危害,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二、目标任务

2016年,确保重大病虫害不爆发成灾,重大疫情不恶性蔓延,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物灾害损失率分别控制在5%和10%以内。病虫预报准确率短期达95%、中长期达85%。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6%以上。绿色防控示范区不少于4个,水稻、茶叶、水果等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

以推行监测预警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可视化为重点,提高病虫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准确性。一是进一步完善病虫监测预警体系。植保站要把病虫监测预警作为第一要务狠抓落实,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四个农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要确定专人做好本区域范围内病虫调查与监测工作,各乡镇(街道)植保技术员要做好本地主要农作物病虫调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健全全市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络。在做好水稻、小麦、油菜等传统粮油作物病虫监测的同时,积极开展茶树、中药材、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病虫监测工作。二是科学开展监测。要突出做好“两迁”害虫、水稻稻瘟病、稻曲病、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等突发性、暴发性、流行性病虫监测,密切关注水稻病毒病、小麦锈病、油菜根肿病等病虫动态。严格按照测报规范要求开展病虫监测,切实做到灯下与大田、系统与普查、查虫与查卵相结合。三是切实做好信息上报。实行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治信息周报制度,关键时期实行“一周两报”制度。及时完成《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平台》、《省农作物四情监测指挥调度系统》——小麦病虫情子系统、《中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的填报。各区域站和乡镇(街道)要及时将本区域病虫发生信息报送市植保站。四是及时预警信息。创新方式,推广普及“广播、电视、手机、网络和明白纸”五位一体病虫预报新模式,大力推行病虫电视预报,提高预报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五是加强智能化监测工具试验示范。积极开展自动化、智能化病虫监测工具试验示范,开展与传统频振式测报灯测报效果对比,加快推进病虫害监测预警自动化,减轻测报工作量。

(二)全力抓好重大病虫防控

突出重大病虫、关键时期,广泛动员,分类指导,切实抓好病虫防控各项措施落实。一是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害。尤其是突发性、暴发性、流行性病虫害。二是落实关键技术。根据我市实际,制定重大病虫防治预案,加强宣传发动,重点落实小麦赤霉病“见花打药”、重在预防,稻飞虱“压前控后”、争取主动,稻纵卷叶螟“保护功能叶”,稻瘟病、稻曲病“破口前适时预防”,油菜菌核初花、盛花两次防治等关键技术,玉米螟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和大喇叭口期“一防双减”(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减少玉米中后期穗虫发生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农区鼠害重点推广毒饵站技术、TBS(围栏+捕鼠器)技术。三是强化部署督查。明确属地管理职责和部门责任,强化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部署、督导和指导。充分发挥各地政府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指挥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落实专业技干包村联户职责,重大病虫防控关键时期,市农委将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巡回督导和技术指导工作,督促并协助各地抓好防控工作措施落实。

(三)加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培育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一是着力提升装备水平。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高效大中型植保机械购置补贴力度,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服务高效、管理规范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二是大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与防治技术,鼓励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引导防治组织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三是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充分利用专业化统防统治专项补助资金加强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规范资金的使用,提升组织发展动力。四是加强示范引导。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建设,抓好整村、整乡统防统治推进样板,引导发展全程承包防治,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全国、省级优秀示范组织要做好率先垂范,发扬表率。

(四)加速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结合种植结构调整,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推进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行动,提升农产品质量。一是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在主要农作物和一些特色作物上建立一批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2016年继续在抓好全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进一步扩大实施面积;在港口、青、、等地建立省级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在水果基地,蔬菜基地,、中药材基地开展特色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推广。对河沥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青湾库区乡镇力争3年内实现绿色防控全覆盖。各农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也要根据所辖区域种植特点,选择有特色的农作物建立1-2个绿色防控示范区。绿色防控示范区要充分体现绿色防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绿色防控技术可持续发展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二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在水稻、茶树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河沥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青湾库区建立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基地,开展技术集成、产品直供、指导服务,示范推广绿色防控产品、高效低毒农药、现代植保机械及科学用药技术,带动农药减量控害。三是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推广应用已集成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重点推广性信息素诱捕、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生态控害、稻鸭共育等绿色防控技术,优先应用生物农药。开展中药材、水果、蔬菜等特色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试点,把绿色防控技术与高效低毒农药、现代施药机械融于病虫防控过程,集成一批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全生育期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四是培育绿色防控技术骨干。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通过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培训一批技术骨干,辐射带动农民大面积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五是探索绿色防控推广应用机制。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种植效益较好、质量安全受关注程度较高的药果菜茶等园艺作物及特色作物“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为重点,探索建立技术与物化产品相结合、市场与农产品品牌相对接、企业与生产基地相联合的绿色防控推广联合体,培育一批名特优品牌,逐步形成优质优价市场机制,引导头企业广泛参与、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促进大面积推广应用。

(五)努力提升科学用药水平

重点做到“药、械、人”的协调统一,提升科学用药水平,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一是加快新型农药、药械推广步伐。积极开展新农药、新助剂、新药械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替代使用量大、效果差、病虫抗药性高的老旧农药品种及跑冒滴漏落后机械。二是强化科学用药技术培训。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开展科学用药、减量控害、药械使用与维修技能系列培训活动。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科学安全用药知识。

植保工作范文篇7

关键词:政策性;种植保险;贵州

2016年12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政策支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抵御能力。农业是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农业生产投入大,收益回收时间长,抗风险能力低,传统的小农经济只依靠单纯的农户自主经营,不能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容易造成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破坏社会稳定,所以需要政府的不断扶持。保险可以有效地分散农业风险,同时还可以保证农业在生产以及再生产中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发展。但传统的商业保险由于保费过高、农户购买意愿不足等因素不能做到有效覆盖和适用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政府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推动的一种创新型政府救灾方式,可以提高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政策手段来保障农户的生产。辣椒是贵州当地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种植历史悠久,作为中国辣椒的重要产区,贵州省辣椒在种植规模、加工能力、销售份额与品牌口碑等方面都位居国内前列。贵州将辣椒作为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促进贵州省辣椒产业稳定发展,政府部门联合保险公司不断推动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的发展,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是保障农户收入,分散生产风险的重要举措,可以发挥农业保险体系对地方特色产业的促进作用。本文着重分析贵州省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推动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高质量发展。

1贵州省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分析

1.1贵州省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概况。贵州政策性辣椒保险是响应国家政策开展的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目的是为了帮助地方农业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增强种植户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抵御能力,助力地方脱贫攻坚工作,保费30元,保额800元,保费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的补贴。达到补贴标准的贫困户可享受免费参保,保险标的符合投保条件的种植主体均可参保。1.2开展政策性辣椒保险的意义。开展和推广政策性辣椒保险工作,通过保险分散种植户在辣椒生长过程中受到的风险,可以有效提高辣椒种植户的抗风险能力,稳定生产,可以促进辣椒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和增加生产过程中的再投入意愿,并且对于贫困户可以免费参保,有利于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助力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对于保障贵州辣椒产业稳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1.2.1保障贵州辣椒产业稳定发展,支持脱贫攻坚。随着贵州辣椒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逐年增加,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灾害对辣椒种植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推广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有利于保护种植户利益,保障辣椒产业发展。政策性辣椒保险理赔提高了种植户对于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为种植户提供保障,减少种植户风险,保证种植户的稳定生产。此外对于贫困户免收保费,减少贫困户的生产风险,带动农户脱贫,吸纳贫困农户就业,促进了贵州省的脱贫攻坚工作。1.2.2保障辣椒种植户减少风险。由于贵州山地较多,适合种植物生长的坝区较少,土地肥力较差,且土地较为分散,不便于大面积种植,导致种植业难以形成规模化,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薄弱。贵州省气候条件多变,辣椒在育苗、种植、采摘期中极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自然灾害特别是气温变化等对辣椒生长有很大影响,如果没有政策性辣椒保险,一旦辣椒受灾,种植者血本无归。而政策性辣椒保险的理赔显著降低了种植风险,减少了种植户损失,为农民种植辣椒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特别对于大部分中小种植户,受传统的小农经济影响,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农业生产信息滞后,农业生产中科技应用水平较低,更易遭受自然灾害影响,农户抗风险能力弱。农户以个人之力难以应对风险,一旦受灾,严重影响农户种植辣椒的积极性,农户再生产投入意愿降低,不利于贵州省辣椒产业稳定发展。

2政策性辣椒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政策宣传不到位。由于贵州省独特的地理环境,多山地、丘陵,无法形成大规模种植,导致保险公司到各个辣椒主要种植区交通不便,在种植户之间宣传工作开展比较困难,导致农户不了解这项政策,主动参保意识不强,没有创造良好的宣传氛围,造成参保率不高,保险覆盖面不大,大多数种植户并没有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收益。在宣传过程中,相关政策宣传主要面向种植合作社和大户,大型种植户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在辣椒种植中应用科学手段保障生产能力较强,抗风险能力相对较高,可以充分认识到这项政策的好处,能够积极参保。但对于大部分中小种植户,本身文化水平偏低,风险防范意识较差,抵抗风险能力最弱,普遍存在惧保拒保心理,没有认识到这项惠农政策的保障作用,导致参保率不高。这样容易形成“逆向选择”,种植大户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会选择最容易遭受损失的部分进行投保,而大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弱却最需要保险保障的中小种植户没有参保,不利于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良性发展。2.2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供需矛盾突出,需求不足。贵州省辣椒种植户以中小种植户为主,种植规模小,辣椒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不高。对辣椒种植保险需求不强烈。且种植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年龄结构偏大,保险公司在辣椒种植保险的宣传过程中,没有有效针对中老年种植户的宣传手段,保险宣传覆盖面较窄。宣传中主要依靠地方村委会协助宣传,由于地方政府不是保险公司专业人员,对保险条款和执行情况了解不足,积极性不够,导致大部分农户对辣椒保险认识不足,购买欲望不强,所以一直存在需求增长动力不足的现象。2.3专业人员匮乏,保险公司缺乏完善的经营水平。目前贵州省保险公司并没有专门的政策性保险从业人员,工作人员对政策性保险的宣传方式等还是按照传统的农业保险进行运作,没有突出政策性保险的优势,宣传手段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辣椒种植保险需要承保和理赔的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从业人员需要同时具有保险和辣椒生产相关知识,需要专业的保险从业人员针对辣椒生长周期设计合理的承保时间和赔付标准。保险公司关于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的员工,对辣椒生产情况了解不足,导致部分农户在辣椒种植期间无法购买保险,以及理赔不规范,导致部分农户认为没有得到保险公司规定的保障,打击农户投保积极性。贵州省辣椒种植产业具有规模小、分散化的经营模式特征,贵州省辣椒种植保险受农业生产典型特点影响,导致基层工作人员在开展农业保险保障服务时难度较大,而农业保险的推广工作,主要依赖基层工作人员。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农业保险经营机构过于依赖村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人员,而这些人员往往行政事务繁杂。部分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由于缺乏基层专业工作人员和机构服务网点,造成查勘、定损及理赔效率较低,影响农业保险实际服务效果。2.4保障水平过低。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虽然保费较低,但保障水平也较小。辣椒的市场价值约为3000~5000元•667m-2,出险后的最高理赔款是800元;辣椒种植户一旦受灾,保险并不能覆盖种植户遭受的损失,保险赔付低于农户的心理预期。辣椒种植户感到自身的利益并没有受到有效保障,影响了种植户的投保积极性。

3政策性辣椒保险工作建议

3.1保险公司层面。3.1.1加强政策性辣椒保险在种植户间的宣传。政策性辣椒保险是政府为了支持贵州辣椒产业的特色惠民政策,但是在实际实施中,往往因为宣传工作没有到达到基层群众、农民保险意识薄弱,阻碍了农业保险的进一步推广,导致并没有达到便民利民的效果。应扩大政策性保险从业人员数量,鼓励当地政府开展更多的宣传会让村民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概念以及优势,加大对政策性保险的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总结示范区建设好的经验和做法,增进群众对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的了解。让农民能够意识到政策性保险是农业发展的有效保障。鼓励种植户参加农业保险,可以分享已投保农户获赔案例,让获赔过的农户和种植大户带领大家投保,来提高政策农业保险的参与度。此外传统的政策性辣椒保险宣传方式是保险公司向种植户发放宣传单或者通过村委宣传和联系投保农户的方式,目前科技高速发展,可以将部分资源投入到新媒体,如抖音、快手等App中,积极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让更多种植户了解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优势,扩大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的受宣传人群。3.1.2拓宽保险类型。由于贵州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辣椒种植情况,在很多地区辣椒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且是全国主要的辣椒生产基地。传统保险业务只限于保成本,已不能适应当前贵州辣椒种植户的需求,应开发更多适合贵州辣椒种植情况的特色险种,开展更多特色辣椒险种试点,如辣椒气象指数保险、收入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可以通过“基本保险+补充保险”的模式来满足不同种植户群体的需求,增加农户的投保热情。针对不同规模经营主体,可以设计多档次、高保障水平的保险产品和组合型保险产品,提供专属保险服务及灾前预警等附加服务。3.1.3提高保险公司经营水平。保险公司应该培养农业保险方面的专业人才,推动更多新型保险的试点,鼓励科技创新在保险行业的应用,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等手段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保险工作。同时制定统一的赔偿标准,提高保险公司的基层服务水平,增加基层工作人员的数量,健全乡、村两级保险服务网点网络建设,努力实现保险网点乡镇全覆盖和服务行政村全覆盖。严格控制贫困地区现有保险机构网点撤并,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提高查勘、定损及理赔的效率,处理好和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以便于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协助保险公司开展保险推广和理赔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投保农户。3.2政府层面。3.2.1鼓励农业经营者大规模种植。因为贵州省地形较为复杂,多山地、丘陵,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分散,给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的宣传、承保和理赔带来了极大困难。应该鼓励农业经营者大规模种植,便于运用信息采集等新型设备和技术手段的监测,减少保险公司人力成本。对于大规模种植户,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将会是巨大的,其更愿意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大规模经营还有利于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对保费的测算问题,降低投保成本。大规模种植户对风险意识较高,投保意愿较强。政府可以通过健全“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工作机制,用好中央财政补贴政策,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保险,通过协调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多方建立信贷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银行对农户提供贷款,保险公司对贷款提供保证保险,让银行“放心贷”,支持农户扩大种植规模。3.2.2提高对贫困户保障水平,助力脱贫攻坚。为提高对贫困户的保险保障水平,政府应该积极协调各地建立健全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统计,并与保险公司积极进行信息对接,帮助贫困户顺利投保,对于已投保的贫困户遭受损失后,辣椒种植保险赔偿金额不足以补偿农户损失,可以考虑通过其它财政补贴对超出保障的损失部分给予超额赔偿。考虑到保险理赔周期较长的问题,为了保障农户的正常生产,同时应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一旦贫困人口辣椒生产遭受损失,可以提供融资增信支持,拓宽贫困户融资增信渠道,快速帮助农户恢复生产。同时,积极协调省扶贫办等部门,综合考虑地区辣椒种植情况、农户对农业保险接受水平、地方政府服务水平等条件,筛选重点地区作为“示范县”、“示范村”,实施“保险资金优先安排、需求产品优先开发、新型险种优先试点、分支机构优先批设、定点扶贫优先考虑”等优惠政策,树立保险扶贫“典型样板”,鼓励更多贫困户积极参与政策性保险。同时,鼓励保险公司和相关扶贫机构合作,对投保的贫困户加大帮扶力度,提供资金支持,树立重点扶贫对象,来促进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对脱贫攻坚政策的执行力度。

参考文献

[1]施若,韩雯.贵州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探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8):50-51.

[2]李爱新.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20(25):167-168.

植保工作范文篇8

一、2014年上半年病虫害发生情况

2014年病虫害发生程度总体与2012年相当,发生面积1.29万亩次,主要是原因如下:一是小麦种植面积急剧下降,由于小麦种植成本大,收益小,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下降,很多土地空置养地;二是受暖冬的影响,小麦蚜虫、油菜蚜虫的发生程度和面积都比去年严重。

二、主要工作

2014年上半年植保植检抓好了病虫预报、防治工作,通过病虫监测、预报、指导防治,以及对低毒、低残留、高效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的宣传、推广和中心示范片的示范,以及植保人员和各乡镇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加强了病虫监测和预报

充分利用石洞测报点的技术优势和群众基础好的优势,采用定点观察、大面积普查和群众测报相结合,每周都到田间及时了解掌握病虫发生动态,结合我区病虫发生实况作出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长期、中期、短期预报期,预报的准确率都在95%以上,实现了病虫害损失控制哎3%以下的目标。为指导大面积的防治工作,打好了基础,使防治效果也在85%以上,到目前全区共各类病虫情报9期。

2、加强了信息传递和宣传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新植保理念,我区加强了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在主要公路沿线书写了多条标语,宣传植保工作。加强了植保信息工作,将病虫情报网发、复印张贴在宣传栏、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这样大大提高了农户对病虫防治期的掌握,提高了病虫防治效果。

3、加强指导病虫防治工作

在2014年小春粮食生产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我站技术人员深入乡镇,下到村社指导农户防治病虫。一如既往的坚持了以往的统防统治的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了病虫的防治能力,在有条件的村、社和中心示范片统一技术、统一药剂、统一时间、统一人员防治病虫。

4、狠抓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按市植保站的部署和安排,我站开展了高粱、水稻重大病虫害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在高粱上实施了1万亩统防统治示范,在水稻上开展了1.6万亩次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是农民看到了效果,受到示范片农民的欢迎,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5、开展农民培训工作

今年我区大力实施农作物病重大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农作物绿色防控工作,因此培训农民就显得非常重要,到目前为止共开展农民培训5期,培训农民300余人次。使广大农民得到了一次教育,对绿色防控和农药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植保工作范文篇9

一、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工作

根据省、市植保部门的预测,今年农作物病虫害呈偏重发生之年,针对今年多种病虫重发之势,我站在病虫监测预警方面,一是坚持测报灯的正常点灯诱虫,在3月20日开始点测报灯,通过灯下监测掌握各种害虫发生情况,为病虫监测预警打基础。二是加强田间调查,通过田间调查,了解各种病虫发生动态,通过灯测和田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从早做好病虫发生趋势预测和提出防控措施。

二、从早防治预报,为减轻病虫为害打基础

针对今年病虫发生趋势,了“认真做好春播期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虫鼠害防治情报,重点对水稻种子消毒、农田灭鼠、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秧苗期间病虫提出防治措施,并从县政务办公系统发送至全县各乡镇政务办公邮箱上,每期病虫情报及时上传到省农业信息网植保专业网站上。上半年共病虫情报五期。不断扩大病虫防治信息辐射面,从早抓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三、加强植物“产地、市场、调运”三大检疫工作

积极配合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开展种子市场检疫大检查工作,重点对我县(水稻)种子批发经销商进行了全面的执法大检查。共检查种子131480公斤,并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调运种子的行为,有效的防止了检疫性有害生物随种子调运传播扩散,保障了我县春耕生产用种安全,保护了农民的利益。通过检查,不断提高种子经销商的检疫意识,进一步规范种子检疫手续。

四、加强有害生物疫情调查监测与防控

在上半年的疫情调查监测与防控工作中,发生种类主要有: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其中:柑橘溃疡病发生面积0.34万亩;柑橘黄龙病全县发生面积0.0315万亩。柑橘溃疡病主要分布在铅厂镇、扬眉镇、龙勾乡;柑橘黄龙病在我县大部乡镇有零星分布。我们重点对柑橘溃疡病、柑桔黄龙病等有害生物进行监测和防控,对柑橘溃疡病、柑桔黄龙病等有害生物实施综合防治面积达0.803万亩次,砍除柑橘病树35980株。对柑桔黄龙病、红火蚁、稻水象甲等有害物种分别进行了普查,共普查水稻、花卉、果树等农作物面积累计3.5628万亩。目前红火蚁、稻水象甲等有害生物在我县境内暂未发现,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松对以上有害生物的普查工作,今后还要继续加强监测和普查。

五、搞好病虫历史资料的统计上报

病虫历史资料是我们植保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是我们今后开展预测预报的宝贵财富。为此省植保局要求我们把2000年至2012年早、晚稻病虫历史资料进行电脑录入,主要对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进行整理上报,通过电脑统计整理从中掌握各种害虫的发生和消长规律,为今后预测预报提供科学数据。

六、县植保田间观测场及应急药械库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估算总投资90.39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性资金72万元;自筹及其它18.39万元。项目进展情况:在建,植保田间观测场田块已基本落实(落实地点:关田镇),其它正在跟进。

七、存在的主要工作问题与建议

通过半年来的工作回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植保检疫工作宣传面和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植保植检人员不足,知识更新慢;缺乏先进的植保植检设备,手段落后等。建议:加强植保植检工作宣传力度,提高植保植检人员知识更新,不断完善植保植检设备,植保植检人员新鲜血液的输入。

八、下半年工作计划

植保工作范文篇10

一、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警

全区要在做好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纹枯病等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蔬菜、果树等作物主要病虫害监测,尤其是做好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监测数据要及时通过“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全国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治信息调度平台”和“全国植物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填报,要按各实施方案要求不迟报、不漏报,全面提升我区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准确掌握田间病虫发生动态,做好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及时病情情报,指导科学防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现代媒体提高病虫信息覆盖面和入户率。全年病虫情报12期以上。

二、强化重大病虫防控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突出主要作物、重点区域、重大病虫、关键环节,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责任、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抓早抓小,治早治小治了,要充分发挥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优势,提高减药控害和应急防控水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1.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阻击战。各地要落实属地责任,主动作为,早组织早部署,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工作,严格落实虫情信息周报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采取“强化监测,应急处置,综合防治”的防控策略,坚持抓早抓小,务必在草地贪夜蛾入侵初期和小面积发生时及时处置,大力推行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确保防控工作不漏丘块,不留死角,实现应急防控全覆盖,切实保障防治时效和质量。全年草地贪夜蛾防治处置率达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2.加强红火蚁防控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防控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的要求,要充分认识红火蚁疫情的危害性和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务必增强疫情防控的紧迫感、责任感,强化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坚持上下联动,群策群力,联防联控,确保防控工作有序进行。二是加强疫情监测,掌握发生动态。各地应定期组织本辖区内的红火蚁疫情监测与调查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发生动态。发现疑似疫情立即通报当地农业植物检疫机构进行疫情确认。确认为红火蚁的,要及时、全面摸清疫情发生范围、面积,并按应急预案规定程序上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疫情,否则,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已发生区要加强对发生红火蚁的疫情监测,做好疫情防控的补防补漏和药效定期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开展科学防控。要根据当地红火蚁发生实际情况,参照《市区红火蚁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和《红火蚁化学防控技术规程》(农业行业标准NY/T245-2013),科学制定本区域的防控工作与技术方案,指导督促疫情发生地的村居或经营单位开展防控。可采取统一组织、统一购药、统一防治的方式或是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开展红火蚁专业化防治的防控模式,有效遏制红火蚁扩散蔓延为害态势。四是加强宣传培训,营造群防群治氛围。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宣传专栏、张贴挂图、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红火蚁识别、防治与被红火蚁蛰咬后救治的知识,让公众正确认识红火蚁,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引导相关单位和广大群众配合做好红火蚁疫情调查与检疫工作。宣传过程中应以正面宣传为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三、推进农药减量增效

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工作,推广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治技术及新型植保高效药械,从而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提高防效。全面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大幅减少高剧毒农药使用占比。力争2021年全区农药使用量比2020年减少2%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9万亩次以上(西天尾镇0.82万亩次,黄石镇4.91万亩次、新度镇1.493万亩次、北高镇1.367万亩次、拱辰街道0.41万亩次),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3%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推广达29万亩次以上(西天尾镇2.725万亩次,黄石镇12.634万亩次、新度镇8.47万亩次、北高镇3.346万亩次、拱辰街道1.723万亩次、镇海街道0.102万亩次),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8%以上。

四、加强农药使用监管

1.强化用药指导。大力开展禁限用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安全用药间隔期、对人对动植物敏感药剂等宣传培训,加强科学施药技术指导与普及,提高农民科学选药、精准用药、安全用药水平。

2.严格用药检查。配合定期对粮、油、果、菜、茶等种植业生产经营主体用药情况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督促指导农药使用者规范科学使用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