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1:18:23

治安调研报告

治安调研报告范文篇1

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国土面积2372平方公里,山大人稀,居住分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县总人口20.6万,农业人口占到全县人口总数的90%以上,农业人口分布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9%以上。这一数据说明:我县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重点就是要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从全县的整体形势来看,到年,全县治安形势总体平稳,呈现出“八无”格局:无集体到市赴省进京上访,无影响全市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无在全市有影响的重大刑事犯罪案件,无群死群伤治安事故,无在敏感时期、重大活动、要害部位发生的安全保卫事故,无政法干警犯罪案件,无重特大火灾事故,无涉爆涉枪案件和事故,“”控制达到“三个为零”。去年在开展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的过程中,通过发放《群众安全感调查问卷》调查,人民群众对我县社会治安安全感比较满意、满意的占95%以上,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逐步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但从我县来看,农村不稳定因素仍然不少,治安形势仍不容乐观,农村山林田界纠纷、婚姻家庭矛盾、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仍然是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影响我县农村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研和思考,我感到,当前影响我县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刑事案件增多。年,全县发刑事案件146起,比上年同期上升14.1%;破案111起,破案率为76%;其中发“八类”重大刑事案件9起,比上年同期下降50%,大要案破案率77.8%;发命案2起,全部侦破,破案率为100%;没有发生投毒、绑架等恶性刑事案件;破隐积案38起,比上年同期多破17起。主要是杀人、抢劫、强奸、敲诈勒索、伤害、盗窃、纵火、寻衅滋事和破坏生产经营九类犯罪。尤其是盗窃类的侵财性案件比较突出,近年农村中盗窃类犯罪占到全部刑事案件的70%以上,盗窃的目标主要是现金、家用电器、摩托车、家禽家畜及农用物资。另外,破坏农村生产经营类犯罪,前几年来在各乡镇都有发生,主要表现是:砍果树苗木,毒杀别人家禽家畜等。二是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主要是打架斗殴、小偷小摸、、酒后滋事四类。近年来,全县共查处治安案件每年都呈高发态势;另外,“黄、赌、毒”等治安问题,近几年也开始“下乡”,从公安机关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县登记在册涉嫌吸毒人员有20多人,据掌握的情报反映,实际吸毒人员已超过40人。年轻的居多,涉及到渔洋关镇、镇、仁和坪镇和采花乡。吸毒人员逐年增加,许多吸毒人员往往都是靠贩毒、偷盗、抢劫等犯罪来获取毒资,成为危害我县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新的不安全因素。“赌”的问题近年来也有了新的动向,主要是地下“”、“赌码”等问题。这几年我县公安机关在渔洋关、仁和坪镇开展了专项打击地下“”、“赌码”行动,以及聚众案。三是山林土地纠纷突出。农村山林土地纠纷历来是影响我县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04年减免农业税费之后,这类矛盾纠纷更加突出。从县司法机关近年来调解的各类纠纷来看,涉及农村山林土地的纠纷高达100件左右。这类矛盾,有的是邻里之间争山争田发生的纠纷,有的是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争山争田发生纠纷,有的则是与项目建设单位因占山占田补偿发生争议,如修公路、修电站等占了农民的山田,发生补偿纠纷。四是婚姻家庭类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以后,带来了农村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婚姻家庭纠纷在农村越来越突出,尤其以一方打工者为多。近年来,我县法院受理的婚姻家庭案件占全部民事案件的比例占35%左右,也就是说法院每受理三件民事案件,就有一件是婚姻家庭类纠纷。这类矛盾纠纷的主要表现是:表现一,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不稳定家庭增多。表现二,非法婚姻现象突出。农村女青年外出务工的增加,导致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出现了“光棍汉”的特殊群体,少数人置法律、道德不顾,违法婚姻、非法姘居等现象在农村“见多不怪”,成为引发矛盾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表现三,赡养矛盾增多。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人口外流的加剧,居乡老、弱、病、残人口增加,实际供养人数在减少,另一方面,有些人置传统美德于不顾,即使有几个兄弟姐妹,都有赡养能力,但相互推诿扯皮都不尽孝,不赡养老人的例子也不少。如县法院前两年审理了一件赡养纠纷,原告镇肖某,今年八十多岁,生有五子二女,除一子在家外,其他子女均出门做媳妇或上门做女婿。在家的儿子接受了父母财产和山林土地经营权,负责肖某生养死葬。后来,肖某与儿子发生争执,儿子不愿奉养老母,肖某走投无路,只好在公路边用四捆苞谷梗搭棚遮寒。在县法院的努力下,肖某的生活才得到保障。五是“”、“旷野窄门”等邪教活动有所抬头。目前,我县“”邪教组织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旷野窄门”顽固分子活动频繁,涉及到全县八个乡镇10多个村。他们散布信神能治病、信神能保平安、能吃到生命粮等谣言,蛊惑人心,诱骗群众参加邪教组织。六是群体性矛盾增多。群体性矛盾及事件诱因较多,特别是乡村公路和重点项目建设极易诱发群体性事件;群众集体上访明显增加,农民工工资不到位问题,山林土地补偿纠纷,镇油菜坪村部分村民与水尽司三级电站产生的电站权属、电价及土地争议等问题;香党坪农场因改制补偿问题都发生了集体到县、市有关部门上访的事件。七是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上升。受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我县每年都有近两千名青少年从学校流向社会。这部分人中的大部分由于不能就业,外出务工又缺乏必要的技能,长期在外游荡,有些青少年受到了许多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又缺少必要的生活来源,许多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从县公安机关统计的数据来看,近几年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集中在两类犯罪,一类是侵财性犯罪,尤其是盗窃、抢劫居多。另一类是暴力性犯罪,杀人、强奸、伤害、寻衅滋事等。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治安和稳定的因素远不止以上七种,如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两劳”释放人员的管理、农村民爆物品和烟花爆竹的管理、森林防火、乡村道路运输安全等,这些问题都是不容忽视。

二、当前影响农村社会治安和稳定的主要原因

综合以上调查分析,我认为当前我县农村存在各种不稳定因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一是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法治观念不强。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导致许多人在处理问题时方法简单、粗暴。从近年我县发生的命案来看,近80%的犯罪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有近20%的人是文盲。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他们思维简单,遇事不能冷静思考,不能克制自己,不懂寻求解决问题的正当途径,而更多的是争强好胜,刀棍相见,大打出手,以致发生命案。同时,文化素质不高,群众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导致非法婚姻和邪教在许多村都存在。且法治观念不强,许多人犯了法自己还不知道。二是防范意识不强。在我县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情绪高涨,大部分人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发展经济上,忽略了治安防范和管理,加之农村技防、物防条件相对落后,在治安防控方面出现一些漏洞,给了犯罪分子可趁之机。三是警力严重不足。我县国土面积大,人民群众居住分散,治安防范的工作量极大,但我现公安系统总共只有120多人(包括行政、事业编制10人),其中县公安局机关20多人,其他业务部门如刑警大队、经警大队、交警大队、国保大队等60多人,真正到基层派出所抓治安防范的只有40多人,也就是说派出所每一名干警平均要管辖49平方公里的地域,警力严重不足。公安机关接处警任务繁重,平均每天接警10次以上,每次接处警都要出动车辆、警察去调查核实,牵扯了大量的警力和精力。四是综治基层基础力量薄弱。从近几年我县发生的矛盾纠纷来看,大部分是因为山林田界、婚姻家庭纠纷等因素引起,只要矛盾纠纷一发生,我们的基层治保、调解组织早知道,早介入,早化解,很多“民转刑”完全可以防止。但也有一些基层干部在矛盾纠纷面前“怕”字当头,一怕结仇,二怕当事人纠缠不休,“惹火烧身”,三怕处理不好两头受气,致使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得不到及时处理,导致矛盾激化,小事拖成大事。五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措施尚有差距。在完全取消农业税费之后,农村山田土地分配不均的矛盾进一步显现,村级债务化解问题,没有完善的配套改革措施,都极有可能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另外,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民进入城打工,一些歧视性政策,他们的居住权、子女受教育、医疗、社会救济等无法保障。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一些农民心态失衡,出现仇富心理。在不能通过正当渠道获得收入时,就走上了犯罪道路。这种因素日益成为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治安不稳定的隐患。

三、当前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对策

治安调研报告范文篇2

中央、省委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对治安防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和管理,在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上下功夫,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当前的我们都在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而努力奋斗,“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专职治安巡防队的筹建正是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

一、筹建专职治安巡防队是形势所趋

在农村,仅凭派出所现有警力,远远达不到多角度、全方位对社会面的控制;同时,难以发挥综合打击效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利益关系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活动区域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入的不平等,贫富差距不断加大,造成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在很多方面还跟不上发展变化了的新形势,导致刑事案件高发,团伙犯罪、流窜作案日趋增多。解决此类案件最好的办法,关键在于形成以党委、政府领导为龙头,派出所、专职治安巡防队为骨干,人民群众为基础的“网络化”治安防控体系,构建机动、快速、高效的“打、防、控”一体化警务模式,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高压态势,要大力推行“网格化”布警巡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筹建专职治安巡防队是民意所盼

我县县委书记张富治书记提出的“建设和谐文明美丽富饶新息县”的奋斗目标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反映时代的要求。和平时期,群众最大的愿望就是富裕和平安。没有安全感就不会有幸福感,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不能调动人民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坚持打防并举,深入持久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各类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打出声威,打出震慑力,打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正义感。但是我们也必须面对一些事实:入室盗窃、盗抢家禽家畜、破坏通信、电力设施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案件居高不下。这些问题人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就会消弱,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就会下降。充分发挥派出所、专职治安巡防队机动、快速的反应优势,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十类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充分发挥专职治安巡防队人熟、情况明的特点,对因为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事)件将其消灭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是民心所向、民愿所盼、民意所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筹建专职治安巡防队是创新所需

我们必须在总结以往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有所创新,以适应日益动态化的社会治安环境。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按照“防范严密、控制有力、全面设防”的要求,着力构建专群联动、动静结合、点线面相衔接、人技物相配套,各项防范措施相配合、各种防范力量相策应的高效防控新格局,是对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问题进行层次性和综合性解决的最佳方式。坚持以公安民警为主体、专职治安巡防队为依托、人民群众为基础的新型警务模式是创新意识与现实的完美结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在扎实推进“户户平安”基层基础安全创建活动中,建立和健全“三级防范网络”,重点抓好专职治安巡防队为主体的多层次治安联防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专职治安巡防队的作用,是稳定工作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稳定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种新的创新。

四、专职治安巡防队的巨大作用

治安调研报告范文篇3

一、当前影响社会发展的突出治安问题

(一)基层政权组织软弱。

我市个别乡村的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名存实亡,在群众中没有威望,不能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在:少数农村基层干部自身不够廉洁,处事显失公正,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的合理要求不认真对待、妥善解决,甚至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置若罔闻,从而导致失信于民,容易使群众对基层政权产生对立情绪。

(二)刑事案件攀升。

今年上半年我市立刑事案件1362起破670起,与去年同期相比,立案数上升57.45%,破案数提高64.62%。案件突出地表现在:一是“两抢一盗”等侵财案件突出,作案主体年龄趋向于年轻化,如2007年6月14日黄某等4名学生为筹上网费用而蒙面持棍在学校对同学抢劫,抢走人民币、饭菜票等物,前后共抢劫20多名同学。二是杀人等暴力侵犯人身权利案件时有发生,但有预谋、有准备、有计划的命案发案减少,因激情因素而导致的命案发案增多,如2007年2月16日,何某与谢某因下棋发生争执而打斗起来,何某子见父被欺上前用刀将谢某捅倒在地,导致谢某死亡。3月18日郭某(女)因覃某多次借口敷衍而不肯与之结婚,一气之下先用消毒粉勾兑水后喂给其子(1岁)吃,见其子不死遂放火烧死。三是涉毒案件增多。今年上半年全市立刑事案件20起破20起,抓获涉毒人员21人,缴获海洛因393.3克,强戒19人,劳动教养149人。涉毒案件主要表现在零包贩毒、外流贩毒和以贩养吸三个方面,这些案件隐蔽性强,难以打击,同时这些吸毒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极差,其中不乏带有艾滋病毒者,民警在打击处理这些涉毒人员时,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及医疗措施,甚至受其以有艾滋病毒为由相威胁,如这些人失控外流社会,将导致更大的治安隐患。

(三)群体性事件突显。

今年上半年我市共发生3件群体事件。群体性事件隐患主要在几个特定范围引起:一是军转干部、退伍军人及“一、二次”入伍等人员(以下简称涉军问题)因不满当前待遇而要求解决的;二是原工商系统分流人员要求解决编制待遇的;三是因征地、拆迁或企业改制产生利益冲突而引发的;四是在计生工作中因个别有企图人员从中捣乱煽动及个别计生对象暴力阻碍公务执行而引起的;五是在农村因山坟水利而引起矛盾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的;六是库区移民要求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解决好或得不到合理解决而造成。

(四)邪教活动对农村进行渗透。

近几年来虽然我市社会经济连上台阶,但在农村社会文化生活建设仍相对落后,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或指导,精神空虚,封建迷信活动四起,其中邪教活动打着合法宗教的旗号,欺骗群众,使不明真相的群众上当受骗。邪教活动对农村进行蚕食渗透,主要表现:一是非法建造祠庙、供奉佛像,吸引群众前往参拜,目的可疑,如我市西山镇新岗村李某某在不经有关部门批准而私建一3米多高的大佛像,据其称建佛是免费让群众参拜,但其施工过程是在闭门中进行的,且经查其在动机、资金等方面均有可疑;二是网上宣传煽动邪教教义,使不明真相群众上当受骗。如我市经查于2007年2月20日破获以梁某某为首的网上煽动宣传案件,抓获涉案人员4名,缴获非法音像书刊及电脑设备一批;三是建立邪教,以传教为名骗财骗色。近年来“主神教”、“东方闪电教”等邪教组织在我市农村秘密进行渗透,使大批群众上当受骗,我局经侦查于2006年7月份破获“主神教”案,抓获涉案人员25人,缴获非法音像书刊一批。

(五)之风反弹。

我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之风屡禁不绝,且有呈现蔓延反弹之势,特别是,虽然经过这几年的大力打击整治,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在一些地方仍有存在。现象造成农村地区群众的生活、生产秩序受到严重损害,财产急剧向外流失。今年上半年我市共发现受理(立)案件325起,查处(破)325起,抓获涉赌人员1309人,其中刑案55起104人,治安案272起1205人,刑事拘留51人(转逮捕1人),治安处罚1201人,其他处理57人。其中查处“”案件82起188人,刑案33起41人,治安案49起147人,刑拘23人,治安处罚147人,其他处理18人。

二、造成当前社会治安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转型、经济利益调整分配,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弱化。

在我市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资源不同人群之间利益分配差距增大,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农村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以后,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对农村组织的依赖性减少,自主性增加;在个别地方村干部职位成了拉帮结派、宗族势力摄取利益的工具,造成村干部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群众出现问题也不愿找他们解决,而由宗族出面解决。在城市待业(失业)人员激增,外来人口盲目涌进城市,街委会不能对这些人的动态进行有效的掌握,可以说是处于失控状态,这些人员在缺少必要的生存技能及贫富差距扩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极为不平衡的心理,造成为谋取非法利益挺而走险,导致了犯罪案件的增多。

(二)宣传阵地建设滞后,造成社会治安问题增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使一份部人的思想受到侵蚀和影响,造成采取犯罪手段攫取财物的侵财案件高居中不下。一段时期我市宣传阵地建设滞后,科普工作和普法工作流于形式,造成群众精神空虚,黄色暴力影碟、色情画报、迷信书刊、资料等不健康的东西频频出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求利欲望日趋强烈,一些犯罪分子可能挺而走险、疯狂作案,致使重大恶性案件可能进一步增多,犯罪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同时犯罪的组织化不断提高,有由松散型组织向组织分工明确的严密型方向发展的趋势。

(三)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工作难以开展。

警力资源在现有条件下得不到有效保障,资金短缺和警力不足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是制约治安防范体系开展的颈瓶。我市170多万人口,警力才557人,约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三,平时只能应付日常工作,一有大的行动或大案要案就要超负荷运转,同时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激增,甚至出现空巢化家庭现象,剩下的老弱妇幼,使综治工作难以落实,难以开展群防群治工作,。

三、构建我市治安防范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

以“三基”建设为契机,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在财力、警力及职级待遇问题上向公安机关倾斜,加强我市公安机关基层基础的硬件、软件建设,确保至2008年能全面达到上级要求的标准,进一步夯实公安工作的基础。同时构建我市治安防范体系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这就需要靠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局面,而仅靠公安机关单兵作战是很难奏效的。农村稳则城市安,提高我市治安综合治理首先要确保农村的稳定,这与当前公安机关开展警务室建设思路是一致的,这就特别要争取党委、政府把社区(农村)警务室建设作为市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纳入议事日程,与其他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帮助解决推进社区(农村)警务室建设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使社区(农村)与社区警务工作相互发展,相互促进。

(二)加强宣传阵地建设。

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宣传工作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良好的宣传取向能激发人们爱国热情,建设祖国,能引导人们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使人遵纪守法、遵守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当前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相对缺乏,精神空虚,造成农村丑陋现象如迷信等活动死灰复燃,风盛,涉毒现象难以根治。所以当前应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契机,加强对农村基层宣传阵地的控制,组织文艺宣传、科普教育、科学生产等工作深入到农村开展,通过开展这些工作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决不能让半点的腐朽思想占领我们的宣传阵地。同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法律课、电视电台墙报、教育栏目等寓于生活的普法工作,使群众学法、知法、用法、护法,使基层法制工作得到向前推进。

(三)加强基层的政权组织建设。

基层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的第一道堡垒,在当地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公安机关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基层“两委会”班子建设,积极配合当地纯洁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一个坚强有力的队伍;结合换届选举,配合当地政府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把那些各方面条件都优秀的,真正愿意服务群众的人选入“两委会”来;对那些动机不纯,甚至在选举中有违法犯罪的人员及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通过合法程序处理,使“两委会”成为群众信得过能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战斗堡垒。同时基层派出所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各自然村屯、各街道、各内部单位成立巡逻队,针对复杂场所、有针对性地开展巡逻;组织成立调解会、帮教会,由一些有威信的、热心的、正直公道的人作调解员、帮教员,把一些人民内部产生的纠纷解决的、调解好,防止矛盾缴化。

(四)扎实解决好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群体性事件最关健的原因就是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多次提出要求而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引起群众不满,最终爆发出来的结果。我市的涉军问题、山坟水利纠纷等都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一个内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怎样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告诉我们还是扎根于群众基础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对拖而不决问题,有针对地成立专门工作组,拿出具体办法,依法及时处理;认真做好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及时汇总及时由各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对社会的危害;同时健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对无视群众疾苦,无视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的直接责任人依法予以处理。如果做到“群众无小事”,那群众上访、“闹事”事件就会减少,社会就会稳定,公安机也就不会成为“救火队”。

(五)严厉打击邪教组织

对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要密切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根据不同情况适时开展专项斗争,坚持露头就打,坚决遏制其在农村发展蔓延。同时要利用典型案件深入揭露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的反动本质和危害性,教育群众自觉抵制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受害群众的思想转化工作。

(六)建立新型警务勤务工作

1、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公安指挥中心。我市公安机关的指挥中心仍未建立,存在起步晚,管理上与发达地区仍有差距的问题。构建现代化城市治安防范体系,首要的任务就是确保警令畅通,快速反应,主要有如下功能:一是报警服务功能;二是指挥调度功能,包括110接警和各类突发案(事)件先期处置的的指挥调度,承担大规模、跨警种、跨区域警务活动的指挥调度和重大节庆活动、大型警卫、会议保安及重大自然灾害参与抢险救灾时的警务指挥调度工作;三是信息收集、处理、查询功能,为领导决策和一线实战单位服务。

2、以命案侦破为龙头,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以严厉的声威震慑和打击犯罪分子;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活动,合理安排警务勤务工作,加强社会面的控制,加强对城区重要路段、重要部分、重要路段的巡逻工作,快速打击现行犯罪;深入开展治安重点场所整治工作,净化社会治安环境,要不定时开展治安整治行动,对治安状况较混乱地区、场所适时开展整治、不留治安隐患死角,预防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严厉打击活动,对活动发现一起冲击查处一起,坚决不充当活动的保护伞;严厉打击犯罪活动,改变以往只打击处理到贩毒团伙中下层人员的作法,尽可能深挖、扩大战果,将深匿在幕后的主犯抓获归案;加强对无毒村(街)的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知识宣传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从根本上遏制蔓延的势头,同时由党委、政府牵头,加强对在押吸毒人员医疗检查,发现重大传染疾病(艾滋病)的及时提供必要的医疗措施,减少对社会的危害。

治安调研报告范文篇4

社会调研报告

各位领、导政协委员:

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其它工作都无从谈起。中央明确提出“抓发展是政绩,抓稳定也是政绩”,永清县历届党委政府一致认为:抓不好稳定工作,是对党、对事业不负责任,也是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只有抓好稳定工作,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做到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

基于上述认识,我县把维护稳定作为县委、县政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针对新时期稳定工作既要有效解决群众的现实困难,又要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要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实际,针对过去稳定工作条块分割、各自为战、成效不明显的弊端,我们坚持用改革的思路、系统的办法,全面推进稳定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我们也发现,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发展不均衡,有的单位和部门对此项工作还没引起足够重视;

二是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政法和行政执法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执法为民的意识、方法、手段有待进一步强化。

几点做法及建议:

一、搞好社区建设,优质高效服务居民群众

今后,我们应本着“服务居民、凝聚人心、强基固本、加快发展”的宗旨,按照“休闲有去处、活动有场所、愁事能解、难事能帮”的原则,以便民、为民、富民、安民为目标,大胆改革城镇管理体制,配齐配强居(村)民委员会,并广辟筹资渠道,建立健全功能齐全的标准化社区(村街)活动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和群众组织的作用,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使社区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新型社区。在政府职能向社区延伸上,本着“小社区,大服务”的思路,组织民政、劳动、公安、计生等职能部门进驻社区,开展扶贫济困、就业安置、民事调解、医疗保健、政策咨询等便民利民活动,使部门工作重心下移,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党组织覆盖社区,政府职能延伸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体系配套社区,使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了,群众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解决的速度快了,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不进大院进小院,不找政府找社区”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逐步使社区成为教育群众的前沿阵地。一方面,依托中小学校的场地和人员优势,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教育居民、服务居民,提高了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发挥社区文化阵地作用,组建晨练队、秧歌队、合唱队、诗歌协会、书画协会等文体团体,这样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三是成立扶危济困的基础平台。在完善社区文教、便民、治安、救助、就业、卫生、环境、法律八大服务体系基础上,广辟门路开展了以党员干部就业指导“一助一”、在职党员扶贫解困“一帮一”、先进分子志愿助残“一联一”、居民百姓善待老人“一赠一”、单位便民利民“一对一”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使群众在生活中感受党的温暖和关怀。

二、构筑信访工作大格局,有效调处各种社会矛盾

我们应积极改革信访工作体制,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努力构筑信访工作大格局。一是组建群众问题调处服务中心,建强信访工作机构。过去信访部门编制不够、经费不足、地位不高、待遇偏低,不仅无法应对日益严峻的信访形势,而且很难协调处理各类信访问题,导致信访工作陷入被动。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应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信访力量,成立大信访办,集中解决信访问题,迅速遏制了信访高发势头。二是实施“六联责任单”,强化责任落实。责任不落实、落不实,是信访问题久拖不决、小事拖大的主要症结所在。我们今后是否能够实行信访“六联责任单”,对一些重大信访问题和复杂疑难问题,由县信访办代县信访领导小组下达一式份的群众信访问题处理通知单,分送发案部门主管县领导份,信访人份,县委办、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各份,信访办备存份,县领导通知单附信访人反映问题原件,信访人通知单附主管县领导、发案部门负责人联系方式。以此来推动信访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三、编织治安防控网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我们应把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稳定工作的重点之一,坚持以“平安创建”为统领,狠抓了各项基础性工作。一是以社区为基础,完善城镇治安防控网络。按照干部出机关、警务进社区、巡防上街面、联防成网络的思路,全力做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构建社区警务体系;按照专群结合、群众为主的要求,在社区建立了专职治安员为主体的群防群治体系;按照抓薄弱、抓盲区的要求,在县城出城口建立功能完备的警务工作站治安卡点,构建了城乡共防体系。从而形成了广覆盖、全天候、立体化的防控格局。二是以平安建设为龙头,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防范。针对农村治安防范面大、警力不足的实际,强化平安机构建设,打造农村治安防范网。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将乡镇综治办人员单列出来,解决过去乡镇没有专门机构抓平安稳定工作的问题。同时,每——个村设立一个警务区,村村建警务室,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治安防范格局。即:民警、专职治安员、义务联防员三级互动梯队;物防、技防、卡点、警务工作站四个互动平台;自防、协防、纵向、横向四层联动网络;组织、经费和制度三项保障。三是以强化打击力量为重点,加强公安基础工作。选派优秀干警到乡镇派出所任职。

四、开展“走千家万户、解百姓难题”活动,积极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我们应把转变干部作风,帮民致富,为民排忧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全县干部统一行动,集中开展了“走千家万户,解百姓难题”活动,并作为长期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一是进行拉网式真查实访。乡镇负责所辖村、户走访;县直部门和有关事业单位负责城内社区居民户走访。做到不漏访一户,不漏记一个问题。二是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走千家万户”是形式、手段,“解百姓难题”是目的、根本。走访主体与被访对象结成帮扶对子,能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三是随时接受和办理群众意见与建议。在“走千家万户、解百姓难题”基础上,我们还应广辟联系群众渠道,随时解决实际问题。如设立党委书记信箱,每两天查收一次信件,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办理。开展“走千家万户,解百姓难题”活动,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干部对百姓生活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使其心灵受到震憾,思想受到教育,使广大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理顺了情绪,进而维护和保持了全县安定团结的好局面。

五、强化工作保障,夯实维护平安稳定的软硬件基础

治安调研报告范文篇5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打击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它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国社会治安工作的总方针。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是什么时候作出的?主要内容有哪几条?有何重要意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是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颁布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有7项:(1)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因而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其主要任务是: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密管理制度,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加强对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鼓励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调解、疏导民间纠纷,缓解社会矛盾;加强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挽救、改造工作。(3)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4)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建立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各尽其职,密切配合。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和保障。(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6)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与单位和个人的政治荣誉、经济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奖惩制度。(7)社会治安治理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积极参与。各级人大常委会对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应当经常进行监督检查。颁布这一《决定》的重大意义在于推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法律化、制度化,为全社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思想是何时提出的?

中共中央1979年8月在批转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8个单位《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时明确指出,解决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必须实行党委领导,全党动员,依靠学校、工厂、机关、部门、街道、农村社队等城乡基层组织和全社会的力量。绝不能就事论事,孤立对待,而应当同加快经济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民主与法制,搞好党风、民风,狠抓青少年教育等工作结合进行。这是最早见于中央文件中的有关对社会治安问题实行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

4、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的方针是哪一年提出的?

1981年中共中央在批转中央政法委员会召开的5大城市治安座谈会纪要的文件中强调,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必须各级党委来抓,全党动手,实行全面“综合治理”。首要的任务是搞好党风,并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加强工作,克服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大大减少犯罪现象,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这是最早见于中央文件中的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表述。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什么?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第2条的规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简称为“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6、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打击”?“打击”有何特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打击”或“打”是依法“惩治”、“惩罚”、“惩处”的意思,是指司法机关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妨碍和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的专门性活动。既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逮捕、起诉、审判犯罪分子的执法活动;也包括工商行政、新闻出版、海关等国家行政管理对与社会治安有关的违法行为的查禁工作;还包括劳动改造机关对罪犯实施的监禁惩罚,以及对妨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人员进行的劳动教养等行政处罚。“打击”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打击”是国家治理违法犯罪的法律手段,实施打击的主体只能是司法机关和有关的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人民群众可以依法扭送正在实施违法犯罪的违法犯罪分子,可以检举揭发违法犯罪活动。但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能替代专门机关依法行使惩处犯罪分子的法律职权。第二,“打击”的对象是妨碍和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包括违反刑事法律的犯罪分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其它行政法规的违法分子等。第三,“打击”的法律性质属于依法剥夺违法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剥夺其从事违法犯罪的手段、条件的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第四,“打击”依其对象和适用程序可分为“严打”和一般性打击工作。“严打”的对象和程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予以明确一规定,打击的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刑

事犯罪分子。一般性的打击工作的对象则比较宽泛,是指对一般违法犯罪分子制裁和惩罚。处罚手段不仅有刑事处罚,还包括行政处罚如送劳动教养等。第五,打击依其地位和作用来看,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和实施其它措施的前提条件,与其它治理措施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7、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防范”?“防范”有哪些特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防”或“防范”,是指防止违法犯罪发生的各种手段、措施和活动。其具体内容:一是为防止和减少违法犯罪而实施的调解、内保、治安联防及其它群防群治工作。二是为防止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产生而进行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法制教育,以及对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挽救工作,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接茬帮教工作等。三是堵塞违法犯罪时空,减少治安问题的各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有治安行政管理、司法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以及海关、税务、文化教育、市场、物资、金融等方面的管理。四是城乡基层党政组织、司法组织、治保组织、治安联防组织的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制度、法律和法规建设。五是教育人、挽救人,防止重新违法犯罪的特殊预防工作,包括对犯人的改造工作和劳动教养部门对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可以说,这个“防”是广义的防范,包括了除“打击”而外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其它各个方面的工作。

“防”的主要特点:一是防范手段具有综合性。既有行政手段、教育手段、文化手段,也有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二是通过防范解决的问题广泛、复杂。不仅包括导致违法犯罪的直接因素,而且包括大量的酿成违法犯罪的深层次的原因和条件。三是防范工作群众性强。防范工作的主体除了公安、司法部门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外,绝大多数是参与治安工作的各界群众。四是防范工作主动性强。防范是遏制违法犯罪于萌芽状态的主动性工作和自觉行动,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

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标”指什么?“本”指什么?两者是什么关系?

一般说来,“标”是指事物的现象和结果;“本”是指事物的本质和原因。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标”是指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现象;“本”则是指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治标指处置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以及消除违法犯罪的外在条件。这既包括对已经发生的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处置,也包括看门护院、技术防范、堵漏建制等消除违法犯罪外在条件的工作。治本则是从根本上减少和铲除产生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原因。它包括运用综合治理的各种手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教育和矫正。

治标和治本在含义上相互区别、相互对立,但也是辩证的统一。两者的作用有重合之处,而且统一于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中。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综合治理的每一项措施依其主要作用是治标抑或治本,可大致分为治标措施或治本措施。但每一项措施实际是又兼有治标和治本的两种作用和功能。纯粹的治标和治本措施都是不存在的。

9、为什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

首先,违法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这里边既有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也有违法犯罪人员主观上的原因;还有客观上各种管理制度上的漏洞,给违法犯罪人员留下可乘之机。总之,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和条件促成的。因此,要减少和消除违法犯罪现象,就必须“打击”和“防范”多种手段并用。既要坚决治标,解决现实的治安问题,不使其蔓延;又要注重治本,提高人的素质,消除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所以综合治理要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

第二,坚持这一方针是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表明:实际工作中的打击与防范两种基本手段、治标与治本两种基本措施之间,确实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打击或者打击不力,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得不到及时的遏制,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正常的社会秩序就没有保障,法制就无法维护,防范也很难奏效;而没有强有力的防范工作,打击的效果就不能巩固,更难以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违法犯罪,甚至会出现打不胜打的局面。同时,通过加强各项防范工作,大大减少违法犯罪,又可以把打击锋芒集中指向极少数严惩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打得更准更狠。因此,整治社会治安的客观实际,需要打击与防范并举。标本兼治也是同样道理。仅仅从治标方面解决治安问题,只能一时控制社会治安的局面,还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消灭违法犯罪。只有既治标又治本,才能长久地保持社会治安稳定的形势。同时,由于教育人、提高人的素质等治本的工作比较复杂,而且收效慢,因此需要在治本方面花更大的气力,作长远艰苦的努力。所以,在标本兼治的同时应重在治本。除了加强以治本为主的工作措施外,还要充分发挥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的治本作用,尤其是要努力扩大和增强打击手段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社会效果,全面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

第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凝聚力,使我们能够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力量,能够动员和组织千百万人民群众参与综合治理,进而能够有效地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

10、“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稳定压倒一切”是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初就提出,以后又多次重申的重要思想。其基本含义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没有政治上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社会的稳定,不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不成,而且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稳定是我们从事其它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

这个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懂得了维护稳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重要性,使各级党政领导明确了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对党和国家开展各项工作具有长期的、重大的和现实的指导作用。

11、为什么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

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和消极因素的集中反映,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实践证明,坚决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是完全必要的。打击能够惩治罪犯,制止犯罪行为,起到特殊预防的作用;打击又能惩一儆百,震慑企图和可能违法犯罪的人,告诫和教育人们必须遵守法律,起到一般预防的作用。不坚决打击犯罪分子,就会纵容、助长犯罪,治安问题还会增多。但光靠打击也不行,单一的打击并不能根本改变社会治安的严峻形势。不消除滋生犯罪的土壤和条件,犯罪分子还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就象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生一茬。只有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打击和预防、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才能既“截流”又“去源”,既“斩草”又“除根”,才能从根本上逐步把我国的违法犯罪和治安问题减少下来,从而确保社会治安的稳定。

1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我国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有何意义?

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控制、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和重要条件。它能够为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打击和防范各种犯罪活动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破坏干扰,保护生产力,保障经济发展。它能够为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良好的社会环境。没有社会的安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社会动荡,秩序混乱,经济建设就难以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加速发展了。

1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什么关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第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许多工作就是建设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如何,是展现社会精神文明水平和程度的重要方面。社会秩序混乱,社会风气败坏,刑事犯罪猖獗,社会丑恶现象泛滥,精神文明就无从谈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根本措施在于教育人,通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这也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采用多种手段,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努力消除产生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预防、减少犯罪现象和治安问题,维护社会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这就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同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搞好了,人的素质提高了,社会风气就会根本好转,社会治安问题和犯罪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何重要作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第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和促进立法,执法和守法等项法制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包括立法、执法和守法3个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还有许多不健全、不完善、不落实的地方,亟待进一步加强。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社会治安,无论对于立法工作,还是执法、守法,都是极大的推动和促进。它可以使这几方面的工作更好地相互靠垫和协调发展,进而提高整体效益。第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途径和形式。社会主义法制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公民要知法、守法。实现这些要求,必须有载体、有具体形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真正落实了,不仅执法机关可以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全社会的法制观念也会相应增强。第三,有利于把各项社会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综合治理就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各种社会关系,规范公民的行为,减少涉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15、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光靠专门机关行不行?为什么必须专门机关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

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光靠公、检、法等专门机关是不行的。因为,产生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仅靠专门机关治理和打击犹如扬汤止沸。而综合治理则是动员会社会的力量,采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重在教育人,重在治本。这样就能釡底抽薪,解决根本问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本身就是专门机关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产物和表现形式。只有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政法机关才能耳聪目明,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才能真正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使一切犯罪分子难逃法律的制裁。

1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两个《决定》的规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综合治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应该有计划地了解综合治理的情况和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解决综合治理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将各项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各地应当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所确定的法律准则,制定综合治理的地方法规,使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建造等各方面的综合治理工作都有法可依,使各部门、各单位和公民切实承担起具体的法律义务,并享有相应的权利。

第三,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局面。这包括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制定综合治理的规章制度,确定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人,使部门和单位正在承担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

第四,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一是组织落实,既要做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人员落实,群防群治队伍形成网络,以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制度落实,各基层单位要有一套保障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的规章制度,特别是要建立一定形式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使责任落实,工作具有连续性,措施具有可操作性。三是防范设施落实,既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辖区内的物防和技防设施建设,堵塞易于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的漏洞。

1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做哪些工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概括地说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就必须做好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6个方面的工作。

18、为什么说“打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

对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不严厉打击,对社会丑恶现象不坚决取缔,便不能有效地遏制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正常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就无法维护,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就没有保障。法不治罪、正不压邪,则防不胜防,教育、管理等也就无从谈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其它措施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打击就没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

治安调研报告范文篇6

一、石桥地区基本概况

石桥街道地处*区北部,东与江干区交界,北与拱墅区相连,地域面积9.73平方公里,辖区共有7个社区,在册常住人口18404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辖区经济持续发展,流动人员日益增多。据统计,20*年至20*年,石桥地区流动人员总数从2.2万人上升至6万余人(大部分居住在撤村建居社区出租房内),年均增长幅度为22.14%。

二、目前石桥地区出租房的治安状况

近几年,石桥地区的主要刑事案件为侵财性案件,20*年全地区共计受理治安案件1171起,受理刑事案件1318件,刑事立案985起,其中侵财类案件897起,而这些案件主要发生地是出租房,90%以上的涉案人员(作案者和受害者)为流动人员。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出租房流动人员发案率高在客观上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一是大量流动人员来自全国各地的贫困地区及农村,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二是流动人员中有10%左右的人员无固定职业,无固定经济来源;三是房东治安管理责任心不强,没有较好地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四是出租房居住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给作案者创造了机会;五是缺乏对出租房规范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三、石桥地区出租房管理采取的措施

结合街道外来流动人员多,出租私房集中连片和流动人员发案率高的特点,为做好外来流动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有效推进“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长效机制建设,20*年10月,石桥街道在石桥社区率先开展了以出租房宾馆式管理为抓手的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新模式试点工作,并于20*年3月在街道范围内全面推广。石桥街道出租房宾馆式管理工作机制的探索,得到了市、区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主要做法是:

1、以“六个一”为重点,全面推行出租房宾馆式管理

一是健全一支队伍,即:出租房专管员队伍。根据现有出租房的分布情况,按照每40户配备一人的标准选配60名出租房专管员队伍。对专管员队伍的管理,坚持“四个统一”,即:统一招聘、统一着装、统一培训、统一考核。通过专管员日常走访和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出租房内的各类治安及消防等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可疑人员,掌握违法犯罪线索,确保承租人和出租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建立一个中心,即:出租房信息服务中心。目前各社区统一建立了出租房信息服务中心,专门用于流动人员办理各类登记办证手续,同时向流动人员提供就学、计生、劳动保障、医疗咨询等各类服务。

三是竖好一块牌子,即:楼道公示牌。各社区对辖区内的所有农居出租房以每3-5幢为单位,在楼道进出口安装了出租房宾馆式管理公示牌。公示牌上有专管员及片管员的姓名、照片、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

四是发放一本册子,即:社区出租房宾馆式管理宣传册。街道制作了《出租房宾馆式管理宣传册》,免费向流动人员发放,大大提高了居民对出租房宾馆式管理的了解程度,增强工作中的配合性。

五是明确一项规定,即:办证时限规定。街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下发了一项规定,即:凡辖区内的承租人员,必须在入住当天到房东处填写入住登记单,三天内必须亲自或委托他人到信息服务中心办理相关证件。

六是提供一批服务,即:完善一系列服务措施。街道制作了《流动人员牵手工程服务指南》宣传册,免费发放给流动人员,当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通过手册能及时得到帮助。包括为流动人员建立房源信息登记库、暂住证办理上门服务、提供工商办证便利服务等等。

2、以“街道综治中心、社区综治工作站”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出租房宾馆式管理

一是负责出租房专管员队伍的日常管理,当好“管理员”。各社区依托综治工作站,具体落实三项制度,即:一月一检查制度,每月由社区综治工作站对各专管员的所管片区进行综合检查;三月一培训制度,每季对专管员进行为期三天的业务和思想教育培训;半年一考评制度,评比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称职三档,两次以上被评为不称职的专管员予以辞退。

二是负责流动人员矛盾纠纷排解工作,当好“娘舅”。流动人员由于远离家乡和亲人,有时心理压力比较大,极易产生各类矛盾纠纷。针对上述特点,石桥街道综治委会同公安派出所、各社区综治工作站成立了联合调解室,对各类矛盾纠纷做到“三早”,即:矛盾纠纷早发现、重点问题早介入、突出困难早排解。

三是负责收集外来流动人员对社区治安管理的意见建议,当好“听众”。各社区综治工作站以“圆桌对话”、网上论坛、手机短息互动等形式,广泛动员外来人员参与社区平安建设特别是出租房治安问题的大讨论,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

3、以出租房“五好”评比为抓手,不断深化出租房宾馆式管理

为充分调动广大房东自觉参与出租房宾馆式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深化出租房宾馆式管理工作,街道综治委在今年6月份出台了在辖区范围内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五好”(治安防范做得好、矛盾纠纷调处好、消防安全落实好、环境卫生搞得好、计划生育抓得好)出租户和“五好”(文明经营诚信好、治安防范做得好、消防安全落实好、环境卫生搞得好、计划生育抓得好)经营户评比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评比活动领导小组,由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制订了详细的评比标准和一票否决项目。评比活动领导小组在大会上对最终确定为街道的首批“五好”出租户、“五好”经营户的代表表彰授牌。各社区对所有“五好”出租户、“五好”经营户授牌并上门安装。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广大房东参与出租房宾馆式管理的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外来流动人员法律意识也明显增强,出租房内的治安、安全、消防隐患得到了进一步的消除,今年1-10月份发案率同比下降4.4%,实现了撤镇建街以来的首次下降。外来流动人员的居住、创业环境不断改善,从而也确保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目前出租房治安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石桥街道通过出租房宾馆管理的开展,在流动人员治安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房东参与出租房治安管理的责任心不强。目前,公安派出所对出租房房东在治安管理方面处罚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浙江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和《*市外来暂住人员管理条例(2004修正)》,外来承租人未办理暂住证等相关证件,对房东处罚的最高额度为500元,这一额度对房东的震慑力度不大。同时,《治安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出租私房内发生刑事案件或消防安全事故后,房东应负何种责任没有明确规定,致使房东轻视出租房安全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更好地履行出租人应承担的相关责任和义务。

2、出租房专管员在管理的权利及义务严重倒置。目前,石桥地区出租房管理的主要人员为出租房专管员及协管员,共有117人(其中,协管员42人为全市统一招聘分配,国家财政拨款)。根据市、区等综治部门的考核要求,出租房流动人员的登记办证率要达到95%以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协管员与专管员必须频繁地上门检查登记,对没有登记办证的人员往往要检查其身份证等合法证件,否则就会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员无证和人户不一致现象。但是,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在公安民警不在场的情况下,这些管理者实际上无权检查公民身份证件,更无权进入出租房内检查可疑人员和可疑物品。上述问题一方面对公安机关掌握流动人员信息及发生案件后的侦破带来难度,另一方面也极易因管理权限问题引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纠纷(如今年9月华丰社区的专管员因管理权限问题与承租人发生了较严重的纠纷)。

3、对承租人员拒不办理登记办证手续的,公安机关执法成本太高。根据《浙江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规定:不办理《暂住证》或不办理更正、换领、补领手续的,责令限期补办有关手续,并可处50元以下罚款。但是在*区全区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不适用简易程序,因此该项处罚基本不执行,由此承租人有恃无恐。

4、出租房管理成本高,社区不堪重负。目前,石桥共有外来流动人员6万余人,按市、区综治部门每500名流动人员需配备一名专管员的规定,整个石桥共需专管员120名,除去区公安分局下派的42名出租房协管员,实际还需专管员78名,按20*年每人年工资2万元(当年*市城镇职平均工资为32440元)计算,全年共需156万元。20*年石桥街道收到区流动人员登记办证拨款约50万元,私房出租税返还39万元,两者相加共计89万元,与出租房管理所需的人员经费相差近70万元,若再算上专管员服装、通讯、交通等费用,则差额突破100万元。

五、加强城郊结合部出租房管理的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做好城郊结合部出租房管理工作,降低出租房发案率,我们建议:

1、明确出租房的出租条件,将现行的出租房登记备案制度改为行政许可制度。对出租人不具备管理暂住人口的基本能力或者出租房屋安全防范设施不到位的,存在安全隐患的,不予以发证,对发生重大刑事案件的,取消出租资格。

2、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现行法规,明确责任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实施房东责任倒查制。对因房东疏于管理而造成出租房内多次发生刑事案件或发生重大消防安全事故的,应当对房东进行罚款直至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3、进一步明确出租房专管员的管理权。在规定出租房专管员管理义务和责任的同时,应制定有关条例依法授予他们管理的权利,特别是要明确出租房专管员在一定条件范围内,上门检查流动人员时,有检查承租人身份证件和进入出租房内查看的权利。

治安调研报告范文篇7

一、当前存在的治安不稳定因素

(一)社会治安出现新特点

今年以来,全县共立刑事案件168起、治安案件713起,案发率较去年都有了明显下降。从案件的空间分布来看,外来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增多已成为城区治安管理的重点。在犯罪类型上仍以侵财性案件为主,其中又以盗窃案件为主。1—4月份,全县共发生盗窃案件137起,占总案件的81.55%。在盗窃案件中以盗窃自行车案件和入室盗窃案件最为突出。入室盗窃案件的犯罪多系团伙作案,并且犯罪嫌疑人有专用的作案工具,表现为一定的流窜性。盗窃摩托车、电动车案件多发于乡镇商业场所。

(二)不稳定因素存在于多个方面

1、治安管理问题突出。受经济利益驱使,烟花爆竹非法生产、运输、销售仍没有得到根除;黄、赌等丑恶活动更加隐蔽;重大道路交通、火灾事故仍时有发生,整改不安全隐患的任务仍十分繁重;油田秩序治理亟需进一步强化,小炼化企业、非法收油现象仍应是打击的重点。

2、涉众型经济犯罪活动增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群众由于经不住犯罪分子虚构的高额回报诱惑而盲目投资,导致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非法经营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在我县呈高发趋势。因为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区域广,涉及人员多,涉案金额大,已成为影响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危犯罪。20*年7月发案的河南未来农业案件,我县到公安机关报案人数211名,涉案金额876万余元,被骗金额最多者达53万元;20*年11月发案的安徽兴邦科技案件,我县到公安机关报案人数198名,涉案金额1900余万元,被骗金额最多者达61万元。

3、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紧张。一是企业经营困难引发劳动争议纠纷。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企业停产半停产、轮流放假、解除合同等行为,影响了职工收入,使得职工生活压力加大,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导致职工上访甚至是群体性上访。从目前已经凸现出来的问题看,涉及的问题大多是要求企业对终止、解除合同给予经济赔偿,要求补缴社会保险金、支付拖欠的工资,个别还要求政府给予就业帮助。二是就业难将大批“闲置”劳动力推向社会。困难企业面临困境,很难再增加就业岗位;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部分企业的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要求不断提高,而我县劳动力总体技能水平偏低,技能人才缺乏,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另外,大量城镇就业者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在家待岗,得不到及时就业;我县外出农民工由于金融危机影响陆续返乡,暂时还没有新的劳务渠道。

4、经济领域的新矛盾带出老问题。当前形势下,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矛盾带动部分历史遗留问题一并显现。比如原渡运公司等单位职工要求参加保险统筹、享受退休待遇,未参加医疗保险的破产、倒闭企业退休职工要求享受医疗保险待遇,落实遗属生活补助等等,部分原国有、集体企业人员要求取暖补助问题等,都是当前不可忽视的不稳定因素。

5、信访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涉军人员问题。涉军人员人数多、组织性强、所提要求超出政策范围,处理难度大。二是被辞民师及农村幼师问题。因领长期补贴被辞民师生活补助待遇的提高,一次性被辞民师心理更加不平衡,易引发越级集体访;东营职业学院2002、2003级毕业的农村在职幼师,因待遇尚未提高,有可能继续上访要求提高生活待遇,或转为公办教师。三是破产企业遗留问题。部分企业破产改制不规范,有的在破产改制时,资产处置不到位、职工身份变化不到位、企业性质改变不到位,存在不少遗留问题;有的个别企业破产改制实行“金蝉脱壳”,表面上看,破产材料齐全,程序很规范,但企业没有实质改变。近年来该类问题不断暴露,极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职工出现集体上访。四是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由于个别地方落实第二轮土地延包政策不到位,延续惯例实行“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土政策,有的村干部一上任先调整土地,打破了原承包户的土地承包关系,触及了部分人的利益;个别村存在超标准预留机动地、村干部暗箱操作发包土地问题;村干部以化解村内债务等为借口违反政策多留机动地,或不按法定程序对外发包土地。部分集体土地因没有颁发土地使用证,一旦出现土地纠纷,因证据效力不足,法院难判、国土部门难定等因素,极易引发集体上访。五是涉法涉诉问题。主要表现在法院执行难,个别执法部门执法不规范。新《劳动法》颁布实施后,传统的用工模式被打破,用人单位不依法为职工交纳“三险”以及个别企业向职工违规收取“风险金”、“抵押金”、“安置费”,又不按时返还等问题,易引发矛盾纠纷。

二、原因分析

(一)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在部分单位和社区,安全防范重视程度不够,专职保卫力量少,防控手段和措施还靠传统的人防为主,没有在物防、制防、技防上下功夫。在农村,由于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心理上的侥幸,防盗意识较差,对牲畜、家禽及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保管不善,让违法犯罪分子极易得手。

(二)法制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尽管每年都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但引不起群众的重视,很多时候仍然流于形式,大多数群众的的法制意识仍相当淡薄,盲目唯利,轻信他人,导致上当受骗。同时,部分群众既不懂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也不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遇到纠纷就付诸武力,野蛮解决,以至扰乱社会治安秩序。

(三)执法力量明显不足。基层警力与日趋繁重的社会治安形势任务不相适应,警力的紧张不但会影响警务工作的质量,而且使执法人员很难集中精力投入到具体的治安工作中去,加之装备落后,常因人为原因造成处理不及时,致使打击不力,不能有效震慑犯罪。

(四)基层组织职能弱化。随着社会转型,农村原有的社会运作机制处于弱化状态,农民对集体的信赖度和集体对农民的约束力减弱。一些农村基层组织职能处于半瘫痪状态,对一些民间纠纷调解不力、估计不足、任其发展。再就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在处理农民群众的问题上不讲究方式方法,工作不公开、不彻底,留有后遗症。特别是计划生育、土地承包和征用、低保政策落实等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伤害干群之间的感情和关系,导致群众的逆反抵触情绪增强。

(五)专项治理和重点区域打击存在薄弱环节。因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专项整治不够彻底、重点打击不够到位问题,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在即得利益驱使下,网吧等娱乐活动场所不法经营、非法涉油及黄赌等现象便会出现反弹,进而影响社会治安秩序。

(六)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引发群体性上访。由于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三农”问题、以及各类纠纷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造成集体上访人员增多,处

置难度增大。

三、应对措施及建议

(一)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强化基层政法综治队伍建设。建立信访、司法与综治合署办公,整合维稳力量,适应基层政法综治工作新形势的“大综治”格局。以探索集村(社区)警务、治安联防、流动人口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矫正以及情报信息收集等职能于一体的社区警民联防创新机制为切入点,突出抓好治安联防队伍、村(居)巡逻队伍、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逐步完善所有村居、单位、要害部位均有专人职守并及时传报信息的巡防控制网络。加强对基层综治工作人员的管理和业务培训。规范对基层综治工作人员的管理,在确保“货币化”报酬落实的同时,全面推行目标量化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对工作在维稳第一线的综治信息员和人民调解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及工作技能专门培训,提高他们做好群众调解工作的技巧和能力。

(二)推行社区警务,夯实防控基础。建立健全社区警务工作制度,细化、量化工作内容,明确工作方式和工作标准,加强监督、科学考核,充分调动警务室民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建设,完善警务室巡防制度,加强人防,巩固物防,推广技防,多管齐下,有效防范和遏制盗抢等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大力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形成以警务室为依托,治保组织、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开展防范宣传教育,普及防范常识,强化参与意识,提高群众的防范能力。尤其在出租房屋与流动人口管理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三)强化打击现行犯罪,有效震慑不法行为。根据全县刑事犯罪案发特点,将主要警力投放到高发案时段,强化有针对性的打击和防范工作。要根据犯罪活动地区的变化,对巡逻区域和警力进行动态调整。在巡逻布局上,实行巡警与各警种有机结合,公开巡逻与秘密布控有机结合,治安防范与打击现行有机结合,着力提高巡逻的质量与效率。在巡逻力量上,形成以派出所民警和巡警大队为主,各警种部门积极配合,群众性治安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巡逻防控网络。在巡逻方式上,坚持常态巡逻控制模式和动态巡逻控制模式相结合。通过在发案高峰时段和部位的重点布防,以及定期不定期的全警集中巡逻防控,降低现行犯罪作案机率。通过提高抓获现行犯罪率,对“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和团伙犯罪实施精确打击和予以强有力震慑。

治安调研报告范文篇8

*镇位于*市西北部,距*市所在地*区西北*公里,距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市*公里。*国道横贯东西从镇区经过,交通便利。全镇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总户数*户,总人口数*人。*镇从客观实际出发,建立并逐步完善符合小城镇特点的安全防范体系。在专群结合方针的指导下,从加强安全防范队伍建设入手,构筑了以11名公安干警为主力,10名专职治安巡防员,90名保安员,320名义务联防员,67名治安信息员,221名治保调解组织成员为辅助力量的安全防范组织网络。通过明确的分工和紧密的协作,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局面,在治安管理、创安活动等涉及安全防范的领域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具体措施

为适应日益动态化的社会治安环境,*镇在总结以往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控网络体系,全力保障了全镇的社会治安稳定。

(一)创建新型的治安防控体系

1、实行一区一警、流动警务相结合,部署社区警务新战略。

*镇以社区为基础,成立社区警务工作室,实现一区一警。社区下设有治保会,调委会,实现警民联动,共同联防值勤。通过改革警务机制,实现警务下移,派出所民警下沉社区,使民警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社区民警主要职责是办理案件,调处纠纷,治安防范。治保会主要是开展帮教和防范宣传。调委会主要是调处一般民间纠纷。流动警务车主要是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

2、加强治安联防队伍,构建“三线”联防体系。

为强化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镇根据实际情况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构建治安联防网络。建立一批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治安联防队伍。由低保人员,环卫工作人员(主要是4050人员),老年协会会员,出租车司机快速扑火队队员组成的义务治安联防队300余人充实到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当中,负责本辖区的安全防范工作,形成了“三线”(一线:派出所治安员和旗快速扑火队员;二线:老年协会会员和环卫工人;三线:低保对象)相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利用出租车流动性强、接触面广的特点,积极参与治安联防工作。

3、实行多警联动,打防结合,建立治安防范新机制。

为增强整体作战能力,*镇综治委积极协调刑警、交警、国保、治安、消防等警种,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非法邪教组织,维护交通安全,避免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培育长效的打防控工作机制

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镇始终遵循安全防范这条主线,把各单位、各部门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年度责任目标,加强指导和监督,从而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镇认真贯彻自治区综治委关于“健全四个机制”的总体要求,在工作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上狠下功夫,把安全创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两口一屋”清理整顿,文化市场管理,预护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重点人口管理等日常基础性工作通过建立目标的形式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实行日常监控与的终考评相结合,责任查究与一票否决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制度约束与法制规范相结合,逐步建立完善治安防范长效工作机制。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1、在创安活动中,*镇积极开展“党员八个带头作用”和“六进社区”(治安、法律、文体、科技、卫生、道德)活动。2004年,三个社区达到旗级“安全社区”,三个综治成员单位达到旗级“安全单位”。

2、三防联控措施到位。“人防”:每年对综治成员单位值班更夫进行岗位培训,并且不定期进行抽查。“物防”:对重点单位和部门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每个派出所配有治安巡逻车2辆,进行全天候巡逻)。“技防”:完善金融系统电子监控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

治安调研报告范文篇9

社会调研报告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市、县综治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情况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十分重视,把此项调研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织抽调了综治、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部门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分两个调研组,按照调研内容和标准,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研,现将有关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镇综治办及专职巡防队的情况

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目前共有专职人员二人(其中专职副主任一人),兼职人员三人(三人兼信访办办事员)。办公用房三间(约80平方米),办公用品、通讯工具基本齐全,办公经费按人均0.5元由镇财政列入年度预算。目前,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5名工作人员全部是大专文化程度,其中法律专业2人,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25岁,平均年龄29岁,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综合素质较高。2004年,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只有专职人员2人,办公用房2间,无办公电话,2005年我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人员、办公条件比2004年有很大的提高。

我镇专职巡防队是2004年元月份根据县综治委的统一安排成立的。目前有专职巡防队员30人,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21岁,平均年龄25岁。专职巡防队员中大中专文化程度人,高中文化程度人,通过学习培训,巡防队员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执勤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巡防队巡逻装备齐全,有办公及住宿用房5间,巡逻车4辆。

二、工作状况和职能发挥情况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2004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由于有了一批高素质的人员充实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巡防队队伍中,我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综治办的工作人员和治安巡防队员按照各自的分工,做好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在防范和处置“×××”问题上,我们对一般“×××”习练者采取了帮扶、教育、转化等方式,使其走向正常人的工作、生活;对“×××”痴迷者,采取了教育、强制转化、亲情感化等方式,使他们早日摆脱“×××”的阴影;对“×××”顽固分子及敌对分子,加大打击力度。通过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与有关部门的努力工作,目前我镇“×××”习练者未出现赴县以上上访等违法活动,实现了“双零”目标。

在稳定工作,特别是越战退伍军人稳定工作方面,我镇采取了帮扶、谈心、讲法律、讲政策等方式,并对思想不稳定的越战退伍军人进行严密监控,目前我镇越战退伍军人未出现较大规模的串联、上访等违法活动,确保了我镇社会治安秩序稳定。

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标志,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需要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来保证。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方面,我镇审时度势,根据县综治委的统一安排及时组建了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治安巡防队。巡防队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深入开展安全防范活动,强力开展巡防工作,使全镇的巡防队伍建设和巡逻防范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较好地担负起了“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被誉为“百姓的保护神”。广大巡逻队员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协助公安机关维护全镇社会大局稳定,严打各类违法犯罪,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在各项工作中,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连续奋战,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城关镇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辖区基本达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的总体要求,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和上级领导的认可。目前,巡防队协助公安机关抓获扭送违法犯罪嫌疑人17人,提供案件线索52条,参加重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7次。

三、当前我镇综治组织建设中的工作形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镇下辖76个行政村,37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7.6万,城区非农业人口1.2万,10.29万亩耕地,1268名农民党员。目前全镇76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综治、治保、民调组织,70个村有综治、治保、民调办公室,大多数村的综治、治保、民调组织能积极发挥作用,部分村由于人员调整,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我镇村级综治、治保、民调组织建设发展还不平衡,部分村的综治、治保、民调组织业务还不太熟悉,有的村出现非常小的民间纠纷,村民调主任不清楚如何调解,不清楚如何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

四、下步的工作任务和重点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日新月异给我们带来的新机遇,更要正视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滋长,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干扰社会生活;一些地方渲染暴力、色情、迷信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及电子信息产品屡禁不止;社会转型期就学就业、社会保障和财富分配等方面的一些问题,短期内还不能根本解决。所有这些问题,都对当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队伍建设,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多渠道筹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资金,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经费保障;三是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人力保障;四是严格奖惩,通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的落实,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高效的激励机制;五是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浓厚的舆论范围。

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全方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基础工作上,抓好治安防范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各单位,部门之间要通力协作,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形成全民动员,齐抓共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基层党员、干部、老同志和治保会、民调会等在基层安全创建活动中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现“社会治安大家治”。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严打”整治斗争的辉煌成果,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先进典型。通过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和浓厚的舆论氛围,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村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重点,通过组织、队伍和阵地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健全机制,使村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章可循”。要建立健全镇、区、村三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建立和完善区、村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扩大队伍,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人管”。在现有专兼职骨干工作队伍的基础上,还要逐步建立以离退休干部、党团员、教师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延伸工作手臂,建立联动机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实现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是着眼长远发展,探索长效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广泛调动公民、家庭、学校、企业、新闻传媒、社会团体以及各种组织参与的积极性,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网络,形成总体合力,建立预警机制和长效机制,不断增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治安调研报告范文篇10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综治委的正确领导下,保险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保监会中央综治办关于保险业参与平安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与综治成员部门协调配合,建立互动机制和合作平台,将保险创新与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机结合,协助解决社会治安领域的突出问题,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带来的新挑战,进一步推动保险业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保险业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良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和挑战,维护社会稳定任务更加艰巨。这对保险业进一步发挥保险功能作用,全方位、深层次参与社会治安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行业要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紧密围绕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观念,在坚持“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工作方针,全力推动行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

二、继续深入推进保险业参与平安建设

开展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保险业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平安建设,预防和减少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支持参与灾后重建,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协助化解社会矛盾和加强社会管理,对于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平安起到了明显推动作用。今后一段时期,要继续贯彻《中国保监会中央综治办关于保险业参与平安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明确工作目标,把握工作重点,深入推动保险业参与平安建设工作。

积极发展责任保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扎实做好落实保监会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贯彻落实工作,积极推动火灾、安全生产、校方责任、环境污染、产品质量、旅游、医疗等领域责任保险发展。继续完善交强险配套制度,改进完善交强险互碰自赔快速处理机制,保障城乡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依托“三农”保险业务,广泛参与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在试点基础上,推动农房保险、农民工意外保险发展。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保险,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农村小额保险与农村信贷的联动机制,为缓解农民“贷款难”服务。加强“三农”保险机构和网点建设,建立健全“三农”保险服务网络。加强与气象、水利、畜牧等部门合作,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农业防灾防损水平。

大力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结合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个人、团体养老等保险业务。积极探索保险业参与和服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途径和有效模式,为完善国家医疗保障体系服务。

加强警保合作。认真总结推广部分地区开展“治安保险”的做法,把居民财产保险与治安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协助解决社会治安管理问题,切实提高社区治安防范水平。

健全重大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协同工作机制,妥善处理各类重大风险事件。发生重大灾害事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查勘理赔,在切实履行保险赔付责任的同时,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帮助受灾企业和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通过认真总结奥运保险保障工作经验,积极为上海世博会等国内、国际重大活动提供有力风险保障。

三、建立完善流动人口保险保障体系,服务流动人口管理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保险业要紧密结合实际,将流动人口保险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保险业进一步发挥社会管理功能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开展多种模式的农民工保险试点,取得成功后推广。积极开发适合农民工和用工单位投保的农民工补充养老、补充医疗等险种。加强管理和服务,以意外伤害、补充医疗等为重点,全面推动农民工保险发展。要积极配合国家稳定和促进流动人口就业政策,吸纳具备条件的流动人员进入保险业工作,缓解流动人口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