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除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9:43:10

摘除术范文篇1

关键词:电子喉镜声带肿物护理

临床上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良性增生性病变的治疗方法较多,可采用直接喉镜、间接喉镜、显微支撑喉镜、纤维喉镜、电子喉镜等进行手术摘除,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使用电子喉镜共对132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实行了手术摘除,并对这些患者的术前、术中护理进行了总结,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使用的是日本FUJINONER—270T型电子喉镜,连接JVC彩色监视器,配电脑图文工作站,耳鼻喉科综合治疗台。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我科共对132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进行了表麻电子喉镜下声带肿物摘除术,其中男性65例,女性67例,年龄11—78岁,平均年龄45.5岁,术后经病理证实声带息肉91例,声带小结41例。

1.2.1麻醉

患者取坐位,利用耳鼻喉科综合治疗台上的高压喷枪,对鼻腔喷洒1%麻黄素及1%丁卡因,各喷鼻2次,两次喷鼻时间间隔为3—5min,口咽及喉咽的麻醉用1%丁卡因喷2-3次,间隔时间和喷鼻法相同。

1.2.2手术

术中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肩下垫枕,头略后仰,下颌抬高,用75%酒精棉球行颈前区皮肤消毒,用5ml注射器抽取1%丁卡因2ml行环甲膜穿刺,回抽有空气,表示针尖已进入声门下区,迅速注入药物1-2ml,拔出针头,用棉球压迫皮肤穿刺点片刻,令患者坐起咳嗽,将咳出的药液吐出,此时病人的声带、室带、会厌喉面粘膜均被充分麻醉。然后经鼻腔插入电子喉镜,尽量吸尽咽喉部分泌物,当窥清病变部位,配合医生采集图像,再递送活检钳,放入喉镜侧孔,钳头伸出镜头约0.5cm,张开钳口,使钳口平行或与声带呈45°夹角,将声带肿物纳入钳口,一次或分次取出病变组织,钳取时勿过深,以免伤及声韧带,致术后声音嘶哑改善不明显,然后修平声带边缘粘膜,术毕取出活检钳及喉镜。

2护理

2.1术前护理

术前患者常有紧张情绪,担心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复发等心理问题[1],同时缺乏对电子喉镜的认识,我们需热情接待新病人入住病区,做好入院宣教及电子喉镜下声带肿物摘除手术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的顾虑与恐惧,加强护患沟通,以得到患者的支持及理解。术前4h禁食禁饮,以免造成术中误吸,术前半小时遵医嘱肌注阿托品、鲁米钠那,有利于病人术中镇静,减少咽喉部分泌物。

2.2手术中护理

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在手术床旁,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垫肩,头后仰,使下颌抬高。对于老年人或颈椎有疾病的患者,可不用垫肩,平卧头后仰即可。嘱病人与医护人员配合,护士应分散患者注意力,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配合医生抢救。本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消除其恐惧心理,术中手术顺利,无出现任何并发症。仅1例因声带息肉较大,未能一次性切除病变而改行全麻支撑喉镜下手术获得成功。

2.3手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护送患者返回病房,嘱其卧床休息,2h后可进软食,不可太烫,术后一、二日如有痰中带血或涕中带血,不须特别处理[2],术后2周内尽量少说话,戒烟酒及辛辣饮食,给予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雾化吸入,一日一次,静脉滴注抗生素和激素,注意口腔卫生。

3.电子喉镜的清洁、消毒

3.1一般清洗

从患者喉腔取出喉镜及活检钳,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用流动水彻底冲洗管道,拆下活检入口阀门,通过管道抽水5-10秒钟,用随机提供的刷子插入喉镜侧孔,刷洗整个管道,再将管道空吸以求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将擦干后的喉镜及各部件放入1:200酶洗槽中,用注射器从喉镜侧孔注入多酶清洗液,冲洗整个管道,将喉镜各部件及活检钳浸泡在多酶清洗液中3-4分钟后,用注射器抽取清水彻底冲洗管道、喉镜的外表面。然后空气冲洗残留在仪器管道中的多酶清洗液,最后用纱布轻柔的擦干。

3.2严格消毒

将清洗干净的喉镜、活检钳、活检入口阀门放入2%戊二醛消毒槽中浸泡,用注射器将管道内灌满戊二醛溶液,30分钟后取出。用无菌水对喉镜及部件、活检钳等进行彻底冲洗。安装抽吸控制阀,吸入空气去除管道残留水分,用无菌纱布轻柔的擦干目镜及物镜,将喉镜悬挂于无菌柜中备用,同时活检钳送消毒室高压蒸汽消毒。

4讨论

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良性增生性病变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使用电子喉镜对其进行手术摘除具有准确、彻底、微创、术后反应轻等优点,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电子喉镜的严格消毒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术后感染的关键。

护士在围手术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语言交流,以减轻其紧张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术前4h禁食、禁饮以免造成术中误吸,肌注阿托品可减少唾液分泌,肌注鲁米那钠及术前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对手术的恐惧感,更好地配合术者完成手术。环甲膜穿刺给药,使喉腔粘膜被充分麻醉,术中患者声带处于静息状态,是整个手术中关键的步骤。

术后电子喉镜的清洗及消毒是喉镜室护士必须掌握的知识,在专用毛刷刷洗活检孔道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多酶清洗液应现用现配,每清洗一条内镜后即更换,同时清水冲净多酶洗液后,应用无菌纱布擦干内镜及各部件,再放入2%戌二醛消毒液中,以免稀释消毒液,达不到消毒目的。喉镜的操作部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酒精擦拭消毒,活检钳可多条备用,消毒后送压力蒸汽灭菌,灭菌后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储存备用,喉镜室要定期空气消毒,专人管理。计算机工作站和打印机应置于检查室外间通风处,以增加仪器的使用寿命[3]。

参考文献

1黄茂华,袁雪琴.浅谈声带息肉围手术期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46

摘除术范文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科2011年1月~2011年6月需要摘除声带息肉进行治疗的病患中选择70例,均使用电子喉镜。喉镜检查有赘生物,颜色多为灰白,部分为淡红色。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声哑。手术证实诊断无误。随机选择35例作为日常组,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4.3岁,其中24~55岁21例,56~74岁14例;有蒂11例,广基14例,弥漫10例。其余35例为加强组,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3.8岁,其中24~55岁22例,56~74岁13例;有蒂12例,广基12例,弥漫11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日常组给予日常护理,并禁声;加强组给予加强护理,对手术进程进行适时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护理需注重对病患情绪的控制,心理护理对整个手术的操作和效果都会起到影响。病患的主要负面情绪是焦虑和恐惧,质疑安全性,担心术后恢复。护理人员对待病患应热情,认真进行入院宣教,尽早的使病患了解手术细节和摘除意义,寻找榜样病例以减轻病患的担心。必要时进行仪器讲解,使病患对治疗中使用镜管有初步了解,以解决病患害怕镜管造成损伤的问题。术前选择局部麻醉,以减少麻醉药品产生对机体的影响[3]。给予地西泮和阿托品,以增加镇静效果,抑制咽喉的分泌作用,避免分泌物过多影响手术。通过沟通多给予病患安慰,以增加配合度,减少吞咽;②术中护理:备好急救药品和用物,手术时患者仰卧位,用1%麻黄素收缩鼻腔黏膜2~3次,每次间隔3min,然后用舒泰进行鼻腔、鼻咽、口咽部的表麻3次,每次间隔3min,将1%丁卡因1ml经活检孔滴入喉部,加强喉部表麻效果,嘱患者手术时全身放松,平静呼吸。配合医生经鼻腔插入电子喉镜至喉部,经活检孔置入活检钳,并调整活检钳的位置和角度钳取息肉修平声带边缘;③术后护理:术后嘱患者禁声2周,勿用力咳嗽及大声说话,以免刺激声带加重水肿。如有血痰尽量吐出,避免引起呛咳和呕吐。嘱其按时服药,消炎、止痛,以促进伤口愈合。术后当天进半流质饮食,术后1个月避免进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定时清洁口腔,增加深吸气锻炼,以避免术中的创面粘连。

1.3评价收效

声带平滑,能够正常发声为痊愈;声带并没有恢复平滑,存在小结或肥厚现象,声嘶缓解为好转;存在息肉残留和声嘶状况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百分数对比数据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加强组中的35例病患均收到疗效,总收效比例达到100%,其中29例痊愈(82.9%),6例好转(17.1%),日常组中仅31例病患收到疗效,总收效比例达到88.6%,其中21例痊愈(60.0%),10例好转(28.6%),4例无效(11.4%),加强组中收到疗效的病患比例和痊愈病患比例均较日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除术范文篇3

【关键词】前列腺摘除术后;冬眠合剂;PCA泵;膀胱痉挛

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阵发性、痉挛性收缩痛是前列腺摘除术后最常见、最棘手的并发症,一直是困扰患者顺利康复的难题,一般镇痛药物效果不佳。近年来硬膜外止痛(PCA)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护理观察,PCA泵对一般手术刀口疼痛有一定镇痛效果,但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痛则难以控制。我科试用冬眠合剂缓慢静滴治疗膀胱痉挛痛,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2~12月我们科共行前列腺摘除术68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和膀胱造瘘管,外用盐水持续膀胱冲洗。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年龄52~82岁,对照组为38例,年龄57~8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观察组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患者感觉2级疼痛起应用冬眠合剂(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度冷丁50mg溶于5%GS500ml,合并糖尿病者改溶于生理盐水500ml稀释),连接输液器与常规输液通路应用三通管连接,调节滴速,缓慢静滴维持镇痛,使患者处于无痛状态,应用时间为50h左右。对照组38例患者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将吗啡10mg、布比卡因60mg、氟哌啶10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60ml注入止痛泵,将止痛泵与硬膜外导管连接固定,并保持通畅,以0.8ml/h速度均匀缓慢注入硬膜外腔镇痛,时间一般为72h。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50h内的镇痛效果,膀胱痉挛发生率,膀胱冲洗液转清时间、循环、呼吸及有无恶心、呕吐等情况。

1.4疼痛判断标准即1级:完全无疼痛;2级:轻微疼痛,虽有疼痛可忍受,能入眠;3级:中等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4级:疼痛剧烈,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睡眠干扰。镇痛效果在1~2级为有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种镇痛方法镇痛效果比较见表1。

2.2膀胱痉挛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1两种镇痛方法50h镇痛效果比较及临床指标观察(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膀胱痉挛发生率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两组镇痛方法对其他指标的影响两种镇痛方法对循环、呼吸功能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3讨论

3.1前列腺摘除术后疼痛特点前列腺摘除术后疼痛有其特殊性。前列腺摘除术后均需留置18~22号FOLEY导尿管并行牵拉,使导尿管水囊压迫前列腺窝止血,进行持续膀胱冲洗,因此除一般手术切口疼痛外,导尿管水囊的压迫及持续冲洗刺激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和后尿道创面,冲洗液温度过低等均易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的敏感性增高,导致阵发膀胱痉挛发生,表现为膀胱区及后尿道阵挛性疼痛,肛门后坠,尿意强烈,尿管有冲洗液涌出,患者烦躁不安。疼痛发作时膀胱内压升高,膀胱壁静脉回流障碍,不但增加患者疼痛,且致持续膀胱冲洗管引流不畅,血尿加重,冲洗液反流,甚至还可引起继发性出血,加重患者不良情绪,延长术后膀胱冲洗及留置导尿管和刀口愈合时间。

3.2PCA泵镇痛由于PCA泵中所加入的吗啡、氟哌啶等麻醉性镇痛药,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效应的同时,对迷走神经有兴奋作用和对平滑肌有直接作用,能增加平滑肌和括约肌的张力,使膀胱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1],而不能有效控制膀胱痉挛和镇痛。患者术后仍需配合度冷丁、安定等镇静止痛药,镇痛药物用药量增大,术后应用PCA泵不良反应有因抑制呼吸、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使咳嗽乏力、痰液不易咳出;还能减弱消化道的推进性蠕动,使肠蠕动恢复时间延长;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对延髓呕吐中枢有兴奋作用,能引起恶心呕吐[1],对照组有10例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观察组患者无恶心、呕吐症状。PCA泵由于在腰背部保留了硬膜外导管,要妥善固定,给病人翻身、更衣、按摩时要小心保护,防脱落、扭曲,并局部消毒防硬膜外腔感染。

3.3冬眠合剂镇痛冬眠合剂镇痛经静脉应用,应用药量少,可迅速止痛,长时间缓解疼痛,并可据患者疼痛反应随时调节药量及药速,从而控制冬眠深度,副作用小。冬眠合剂具有较强的镇痛、镇静作用,能直接缓解患者膀胱痉挛性疼痛,使患者处于“冬眠”状态,此时机体对各种刺激反应减弱,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神经兴奋传导减弱[2],有利于膀胱痉挛的解除,避免了因膀胱痉挛而引起的疼痛、精神紧张和焦虑情绪,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减轻应激,使患者平稳度过治疗期,顺利康复。氯丙嗪小剂量能阻断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胺受体,产生明显镇吐作用,能防止术后恶心呕吐。

3.4护理体会应用冬眠合剂镇痛根据疼痛分级随时调节滴速,当患者疼痛为1级,保持5滴/min,2~3级调节滴速10~15滴/min,4级滴速15~20滴/min,一般开始以10~15滴/min静滴,使患者处于无痛状态,患者能被唤醒并简单对答,护士离去即入睡为宜,然后以5滴/min左右速度缓慢静滴。氯丙嗪可致体位性低血压,用药期间应平卧,患者起床或改变体位、翻身时,动作要缓慢并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度冷丁、异丙嗪有呼吸抑制和中枢安定作用,用药期间必须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和呼吸,当患者出现呼吸缓慢或增快,烦躁不安时,应减慢滴速或暂停用药,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本观察组30例患者用药期间,经观察患者无发生呼吸、血压改变,4例有精神异常表现,表现为谵妄、胡言乱语、嗜睡。

综上所述,应用冬眠合剂治疗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痛,镇前效果明显,膀胱痉挛发生率低,随时可用,方便,费用比用PCA泵低,用药量小,副作用小。但对循环、呼吸功能不良者慎用,收缩压≤12kPa,有癫痫病史者禁用。

【参考文献】

摘除术范文篇4

【关键词】前列腺摘除术后;冬眠合剂;PCA泵;膀胱痉挛

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阵发性、痉挛性收缩痛是前列腺摘除术后最常见、最棘手的并发症,一直是困扰患者顺利康复的难题,一般镇痛药物效果不佳。近年来硬膜外止痛(PCA)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护理观察,PCA泵对一般手术刀口疼痛有一定镇痛效果,但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痛则难以控制。我科试用冬眠合剂缓慢静滴治疗膀胱痉挛痛,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2~12月我们科共行前列腺摘除术68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和膀胱造瘘管,外用盐水持续膀胱冲洗。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年龄52~82岁,对照组为38例,年龄57~8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观察组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患者感觉2级疼痛起应用冬眠合剂(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度冷丁50mg溶于5%GS500ml,合并糖尿病者改溶于生理盐水500ml稀释),连接输液器与常规输液通路应用三通管连接,调节滴速,缓慢静滴维持镇痛,使患者处于无痛状态,应用时间为50h左右。对照组38例患者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将吗啡10mg、布比卡因60mg、氟哌啶10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60ml注入止痛泵,将止痛泵与硬膜外导管连接固定,并保持通畅,以0.8ml/h速度均匀缓慢注入硬膜外腔镇痛,时间一般为72h。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50h内的镇痛效果,膀胱痉挛发生率,膀胱冲洗液转清时间、循环、呼吸及有无恶心、呕吐等情况。

1.4疼痛判断标准即1级:完全无疼痛;2级:轻微疼痛,虽有疼痛可忍受,能入眠;3级:中等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4级:疼痛剧烈,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睡眠干扰。镇痛效果在1~2级为有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种镇痛方法镇痛效果比较见表1。

2.2膀胱痉挛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1两种镇痛方法50h镇痛效果比较及临床指标观察(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膀胱痉挛发生率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两组镇痛方法对其他指标的影响两种镇痛方法对循环、呼吸功能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3讨论

3.1前列腺摘除术后疼痛特点前列腺摘除术后疼痛有其特殊性。前列腺摘除术后均需留置18~22号FOLEY导尿管并行牵拉,使导尿管水囊压迫前列腺窝止血,进行持续膀胱冲洗,因此除一般手术切口疼痛外,导尿管水囊的压迫及持续冲洗刺激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和后尿道创面,冲洗液温度过低等均易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的敏感性增高,导致阵发膀胱痉挛发生,表现为膀胱区及后尿道阵挛性疼痛,肛门后坠,尿意强烈,尿管有冲洗液涌出,患者烦躁不安。疼痛发作时膀胱内压升高,膀胱壁静脉回流障碍,不但增加患者疼痛,且致持续膀胱冲洗管引流不畅,血尿加重,冲洗液反流,甚至还可引起继发性出血,加重患者不良情绪,延长术后膀胱冲洗及留置导尿管和刀口愈合时间。

3.2PCA泵镇痛由于PCA泵中所加入的吗啡、氟哌啶等麻醉性镇痛药,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效应的同时,对迷走神经有兴奋作用和对平滑肌有直接作用,能增加平滑肌和括约肌的张力,使膀胱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1],而不能有效控制膀胱痉挛和镇痛。患者术后仍需配合度冷丁、安定等镇静止痛药,镇痛药物用药量增大,术后应用PCA泵不良反应有因抑制呼吸、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使咳嗽乏力、痰液不易咳出;还能减弱消化道的推进性蠕动,使肠蠕动恢复时间延长;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对延髓呕吐中枢有兴奋作用,能引起恶心呕吐[1],对照组有10例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观察组患者无恶心、呕吐症状。PCA泵由于在腰背部保留了硬膜外导管,要妥善固定,给病人翻身、更衣、按摩时要小心保护,防脱落、扭曲,并局部消毒防硬膜外腔感染。

3.3冬眠合剂镇痛冬眠合剂镇痛经静脉应用,应用药量少,可迅速止痛,长时间缓解疼痛,并可据患者疼痛反应随时调节药量及药速,从而控制冬眠深度,副作用小。冬眠合剂具有较强的镇痛、镇静作用,能直接缓解患者膀胱痉挛性疼痛,使患者处于“冬眠”状态,此时机体对各种刺激反应减弱,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神经兴奋传导减弱[2],有利于膀胱痉挛的解除,避免了因膀胱痉挛而引起的疼痛、精神紧张和焦虑情绪,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减轻应激,使患者平稳度过治疗期,顺利康复。氯丙嗪小剂量能阻断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胺受体,产生明显镇吐作用,能防止术后恶心呕吐。

3.4护理体会应用冬眠合剂镇痛根据疼痛分级随时调节滴速,当患者疼痛为1级,保持5滴/min,2~3级调节滴速10~15滴/min,4级滴速15~20滴/min,一般开始以10~15滴/min静滴,使患者处于无痛状态,患者能被唤醒并简单对答,护士离去即入睡为宜,然后以5滴/min左右速度缓慢静滴。氯丙嗪可致体位性低血压,用药期间应平卧,患者起床或改变体位、翻身时,动作要缓慢并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度冷丁、异丙嗪有呼吸抑制和中枢安定作用,用药期间必须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和呼吸,当患者出现呼吸缓慢或增快,烦躁不安时,应减慢滴速或暂停用药,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本观察组30例患者用药期间,经观察患者无发生呼吸、血压改变,4例有精神异常表现,表现为谵妄、胡言乱语、嗜睡。

综上所述,应用冬眠合剂治疗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痛,镇前效果明显,膀胱痉挛发生率低,随时可用,方便,费用比用PCA泵低,用药量小,副作用小。但对循环、呼吸功能不良者慎用,收缩压≤12kPa,有癫痫病史者禁用。

【参考文献】

摘除术范文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将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58~88岁、平均(73.4±3.5)岁,疾病分级:Ⅳ级42例、Ⅴ级8例;参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7~89岁、平均(73.2±3.4)岁,疾病分级:Ⅳ级44例、Ⅴ级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常规麻醉、消毒铺巾,于11点位置作透明角膜切口,侧切口做好后,向前房注入粘弹剂,环形撕囊处理;待水分层、水分离后,将晶状体核采用超声乳化技术吸出,彻底清除残余皮质,抛光处理晶状体后囊膜,在囊袋、前房中注入粘弹剂,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切口无需缝合。试验组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常规铺巾消毒处理,麻醉药物为0.4%奥布卡因;结膜瓣以穹隆为基底,之后钝性分离至后方,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头在角膜缘后1mm处以一字型切口切开巩膜板层,利用三角刀向角膜方向将巩膜瓣潜行分离,形成隧道切口,并在角膜内利用三角刀在前房做一切口,对于无眼底红光反射,晶状体核较大硬度者,可采用吲哚青绿稀释液对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将粘弹剂注入前房,撕囊时呈环形,待水分层、水分离后,将晶状体钩住,并旋转、轻挑晶状体,将晶体核从囊袋中娩出;适当扩大巩膜隧道切口,采用晶体颞对隧道下唇轻轻按压,从前房将晶状体核钩住后脱出,彻底清除残余皮质,并在囊袋、前房中注入粘弹剂;将人工晶状体植入,清除多余粘弹剂,检查切口闭合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1d、1周、3个月的散光度、视力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散光度比较试验组术后1d、1周、3个月的散光度分别为(0.8±0.1)、(1.8±0.5)、(1.5±0.5),参照组分别为(0.9±0.2)、(1.8±0.7)、(1.5±0.4)。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散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2两组术后视力水平比较试验组术后1d、1周、3个月的视力分别为(0.5±0.1)、(0.7±0.2)、(0.9±0.2),参照组分别为(0.4±0.3)、(0.8±0.2)、(0.9±0.3)。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纤维素样渗出1例、后囊膜浑浊2例、角膜水肿2例、色素沉着晶体表面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参照组:虹膜粘连2例、纤维素样渗出3例、后囊膜浑浊4例、黄斑囊样水肿4例、角膜水肿3例、色素沉着晶体表面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超声乳化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术式,其通过超声将晶状体粉碎并吸出,临床治疗效果好,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术源性散光小;但乳化时间相对较长,且能量较高,所以极易对角膜组织造成损伤,从而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手术费用较高,使用设备昂贵,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度较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在白内障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手术切口长度约4mm,可利用巩膜自身张力,不易漏出房水,自闭性较好,无需缝合切口,且散光度小,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好,同时不会损伤角膜,所以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1],利于基层医院推广。本文采用的两种术式均可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角膜散光度和视力水平。但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来看,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更具优势。综上所述,应用超声乳化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相当,但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的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摘除术范文篇6

本院1991年2月至2003年8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其中再手术11例(12例次),现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1例,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38~56岁(平均49岁)。2次手术间隔时间为20d~2年(平均1.6年)。首次手术方式: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10例,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1例。再次手术原因:第1次手术诊断错误3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术中凸出物不明显,与临床症状不符,术后症状仍存在,且有加重(1例发生瘫痪),后经椎管造影、MRI等检查,再次手术证实2例为神经鞘膜瘤,1例为脊柱(L1)结核;术中定位错误1例,此例是L5~S1椎间盘突出症,但术中误入S1~2间隙,术后效果不佳,摄X线片后发现进错椎间隙;术后椎间盘炎1例(男,49岁),为L4~5椎间盘突出症,行开窗髓核摘除术,术后第9天出现椎间盘炎症状,第2周再次手术进入清创,术中见椎间盘为炎性组织,无脓性液;医源性腰椎管狭窄症1例,主要为第1次手术时行L3~5全椎板切除,摘除L3~4、L4~5、L5~S1椎间盘,手术范围过大,术后椎管内大量瘢痕增生、纤维束带压迫硬膜囊与周围神经组织粘连;术后复发6例次,其中1例2次复发,主要是首次手术时髓核取出不彻底,髓核残留。

2讨论

2.1误诊原因

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详细的病史、体征和X线摄片、CT扫描,绝大多数病例能做出准确的诊断,但是当腰椎本身或椎管内疾病同时存在时,常易造成术前诊断错误,本组3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为神经鞘膜瘤、1例为L1结核),说明根性神经痛不仅为单纯腰椎间盘突然所致,还可能伴有其他疾患。分析本组病例误诊的原因,大致有:(1)低位脊髓肿瘤、腰椎结核(早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有些相似,诊断有一定难度;(2)2种疾病同时存在时,临床表现较复杂,难以鉴别诊断;(3)过分认定CT检查,不少患者带有腰突症的CT报告,医生易忽略神经系统详细检查,本组误诊3例术前均有腰椎CT片,并且见有腰椎间盘突出,其实可能是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真正症状系其他疾病所致。

2.2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误诊

对腰痛患者应考虑到脊柱有同时存在2种以上疾病的可能性,如脊髓肿瘤、转移性肿瘤、椎体结核、椎管狭窄等;不受辅助检查(尤其是CT)报告的限制,对脊柱患者均应作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这对于避免漏诊,误诊尤为重要;合理选用辅助检查,对临床表现含糊、定位困难或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难以解释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应行椎管造影、MRI检查,了解全椎管的情况。本院由于强调了以上几个方面,近10年来未发生误诊病例。

2.3术中定位问题

术中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本组1例因术中定位错误而导致再次手术。如何准确定位,有效方法是:(1)仔细阅读分析CT及X线片,并进行对照,有无腰椎变异,本组1例手术部位错误是因为L5骶化而造成;(2)两髂嵴最高点连线中点为第4腰椎棘突,低于此线的第一个间隙即L4~5间隙;(3)术中暴露棘突、椎板后用巾钳夹住显露的棘突,用力向患者头的方向牵拉,观察椎板间隙有无活动,动和不动之间为L5~S1间隙;(4)美蓝注射定位,术前将美蓝1ml注入L4~5棘突间隙,采用此法可确保定位不会发生错误。

2.4术后复发问题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若原手术间隙残留髓核又突然造成对神经根的压迫,不论是手术侧或对侧均称复发。造成髓核残留的原因:(1)采用一侧开窗式摘除髓核,在椎间盘对侧的后外角处髓核不易达到,而致此处髓核残留;(2)髓核退变程度越轻,越不易取净;(3)术者经验不足,熟练程度不够;(4)术者对究竟取出多少髓核的认识不同,有人主张取净髓核组织[1],也有人主张仅取出突出的髓核[2]。本组中6例皆为仅切除突出髓核所致,首次手术时见突出明显,髓核呈块状一次取出,未对残留的髓核进一步处理,其中1例2次复发,第2次手术时仅取出突出髓核,对残留的椎间盘清除不彻底,2个月后再次复发。作者认为,尽可能将该间隙退变的髓核及散在组织取净,以防复发,术中采用椎间隙高压冲洗技术,有利于残留髓核的取出。即使如此,术后复发率仍无明显降低,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2.5医源性腰椎管狭窄症

半椎板切除术,尤其是全椎板切除术后,椎管内形成较多的瘢痕组织,压迫束带或瘢痕组织,互相连接形成新的瘢痕性椎管内壁,有可能产生硬膜囊压迫,引起医源性腰椎管狭窄症,本组1例可能因为定量诊断不够,手术过大而造成。预防措施:(1)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在确保减压彻底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如开窗潜形扩大、椎管成形等;(2)术中避免损伤硬脊膜、切口内彻底止血、放置脂肪片防止粘连,术后负压引流、预防感染等。

【参考文献】

摘除术范文篇7

关键词骨科手术;心理反应;等级评估;对策

AbstractObject:Toknowthepsychicreactionassessmentofosseoussurgerypatient,andtogetthebasisofmentalnursingMethods:assessthepsychicreactionof36osseoussurgerypatientsbythesurgerypatientpsychicreactionmeasuringscaleResults:thereare25patientsofpsychicreactionassessmentlevel2(69.44%),andthescoreofwomanpatientsishigherthantheman;thereisdistinguisheddifferenceinpreoperativeemotionandpreoperativesychicreactionbetweenmananwoman(P<0.01);thepsychicreactionscoreofdiscectomypatientsishigherthanthenormalosseoussurgerypatients,andthedifferenceisdistinguished((P<0.05)Conclusion:metalnursingofosseoussurgerypatientisrequisite,andthepreoperativepsychologicalmomentisveryimportant.

Keywordsosseoussurgery;psychicreaction;reactionassessment;strategy

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作好心理护理,对稳定病人情绪,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术后康复均有重要作用。为此,笔者对36例骨科手术病人心理反应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本组36例,系我院骨科2008年1-2月住院手术病人,性别: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16-62岁,平均43i13,85岁。诊断:腰椎间盘出症(髓核摘除术)24例,骨外伤手术12例。其中股骨中下段骨折3例,桡骨骨折2例,锁骨骨折1例,胫骨骨折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lCD-9-CM-3诊断和手术操作分类标准。

1.2方法

应用手术病人心理反应等级评估标准进行测定,观察术前心理反应,术后疼痛反应,合作程度及自我感觉五项内容。每项内容根据病人的主观体验结合其表情行为,按Ⅰ、Ⅱ、Ⅲ、Ⅳ四级评定。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进行t检验。

2结果

2.1骨科手术病人心理反应等级评估(表1)

表1可见:骨科手术病人术前心理反应,以Ⅱ、Ⅲ为多。

2.2不同性别手术病人心理反应因素比较(表2)

表2显示:女性病人心理反应总分高于男性病人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各项反应中,术前情绪状态和进手术室后心理反应,这两项女性病人与男性病人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术后疼痛反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术后合作程度和术后自我感觉,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3显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病人心理反应总分高于骨外科手术病人,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各项反应中,术前情绪状态和进手术室后心理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病人术后疼痛、术后合作程度和术后自我感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3.1本文调查结果显示

骨科手术病人其心理反应等级评估Ⅱ级占69.44%,多表现为焦虑、紧张等情绪,其原因与病人对手术的治疗目的、意义和预后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有关,因而缺少必要的心理对策来处理手术应激。他们一怕手术引起剧烈的疼痛与不适;二怕留下后遗症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三怕手术不能成功。从而促发病人负性情绪。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手术病人心理反应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女性病人心理反应总分高于男性病人。其原因可能是女性病人情感丰富、脆弱,依赖性强,对疼痛耐受力低,希望被重视的期望值高等因素有关。

本文调查结果提示:髓核摘除术与骨外伤手术病人心理反应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手术的大小难易程度以及手术部位在身体中所占重要地位不同等因素以及前者病灶摘除,后者创伤修复性质不同有关。3.2对策

3.2.1矫正认识,建立心理防御机制

术前通过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忧虑、期望和心理防御状况;依据病人的需求和接受程度能力,提供必要的信息,使病人了解手术的意义和可能引起的疼痛和不适等。矫正病人的不正确认识,解除不必要的忧虑和恐惧,确立适当的期望值与心理防御机制,使病人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3.2.2示范脱敏降低负性情绪反应

术前让病人观看已作类似手术病人的资料或者请已作手术病人给其“现身说法”。增强病人对手术,采用肌肉松弛法、腹式呼吸法和翻身等示范脱敏方法应对不适和疼痛,降低病人对手术的紧张心理反应,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3.2.3改善心境作好术前心理准备

摘除术范文篇8

关键词:鼻内镜;扩展应用;基层医院

目前大多数县级医院都有鼻内镜系统设备,极大地改善了鼻科的诊断及治疗水平。1901年Hirshman首次用改良的膀胱镜对鼻腔、鼻窦行内镜检查[1]。受此启发,我们不仅将鼻内镜应用于鼻科,还将其应用到其他学科中,现将我院2002年6月—2008年12月期间鼻内镜在耳科、咽喉科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试对更大地发挥鼻内镜作用进行探讨。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下咽异物97例,其中男38例,女59例,年龄17~68岁。(2)腺样体肥大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3.5~10岁,均在全麻下经0°鼻内镜直视下行腺样体刮除或应用电动切割吸引器切除。(3)会厌囊肿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6~56岁。(4)声带息肉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6~53岁。(5)耵聍栓塞、外耳道胆脂瘤经鼻内镜处理耵聍栓塞225例,外耳道胆脂瘤10例。男147例,女88例,年龄4.5~82岁。

1.2方法(1)对于下咽异物可以在表面麻醉下左手持30°鼻内镜检查舌根、会厌谷及梨状窝,右手持喉钳在直视下取出。(2)进行鼻咽检查时先收缩鼻腔黏膜,用鼻内镜从鼻底和下鼻道进镜,从前向后逐步观察,达鼻咽部进行检查,多用30°或70°镜[2];以山下众一为代表的日本学者也从鼻咽部内镜检查入手,开始了鼻内镜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广泛应用[1]。腺样体刮除术时可以用0°鼻内镜照明并在直视下刮除或用电动切割吸引器切除。由于能直接观察到咽鼓管圆枕,可以避免误伤。(3)可以在喉咽部表面麻醉下经30°鼻内镜直视下摘除会厌囊肿。(4)在喉咽部表面麻醉下可以经70°鼻内镜直视下用喉钳摘除息肉。(5)门诊常见的外耳道耵聍、外耳道胆脂瘤可以在0°鼻内镜直视下取出或吸出。尤其是处理鼓膜表现时优势更加明显。

二、结果

上述病例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利用鼻内镜的光源亮度高及特殊角度照明的特点可以在鼻科以外的咽喉科、耳科更充分地运用鼻内镜开展诊断检查及治疗。公务员之家:

三、讨论

基层医院由于资金、设备及人员技术条件所限。耳鼻喉科工作开展相对困难。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开展诊疗工作,值得我们思考。我院扩展了鼻内镜的应用范围,在有限的设备基础上提高了耳鼻喉科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实现了微创化、节约化、功能化,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摘除术范文篇9

膀胱颈及后尿道,引起膀胱平滑肌无抑制性收缩,出现膀胱痉挛。膀胱痉挛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而且易发生继发性出血和引流管堵塞等并发症,严重可导致应激性溃疡、膀胱破裂及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对15例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和82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患者进行了严密观察,对出现膀胱痉挛者进行了心理、药物等处理,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5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术后患者,术后9例出现膀胱无抑制性收缩;82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患者,术后23例出现膀胱无抑制性收缩。患者表现为明显的膀胱憋胀感、急迫排尿感、膀胱痉挛性疼痛、里急后重,强烈便意感。具体可观察到膀胱冲洗不畅、引流管堵塞,冲洗液血色加深、有小血凝块,冲洗液反流及引流管周围有溢液。上述症状及变现呈阵发性发作,严重程度轻重不一。

2.护理与治疗

摘除术范文篇10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2012年收治的50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10例,女290例,年龄44~97岁,平均(72.04±6.28)岁;我院自2013-2014年收治的80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50例,女450例,年龄40~94岁,平均(71.05±6.54)岁。两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白内障,在局麻状态下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排除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手术方法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入院后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入院介绍、评估、指导等,并协助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术前检查,手术前及手术后给予患者健康知识宣教、出院指导等。具体如下。

(1)术前风险管理:术前患者接受心电图、DR、血压、出凝血时间、血尿常规、肾功能、血糖及肝功能等常规检查,之后接受眼压测试、眼部A超、眼部B超、角膜曲率、色觉和光定位等眼部专科检查。手术前3d给予患者局部使用抗生素药物,术前2h在病房行结膜囊冲洗,散瞳,手术眼部予无菌纱布覆盖。术前所有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再次测量。

(2)术中风险控制。眼周皮肤常规消毒,铺孔巾,尽量避免睫毛对手术的干扰,减少污染的发生。每天用紫外线对手术间进行常规照射,手术当天消毒次数增加。专人管理手术器械、设备,定期进行保养检修。

(3)术后风险控制。手术后指导患者正确滴眼药,同时注意眼周卫生或者瓶口卫生,告知患者严禁用手揉眼、用力大便、剧烈运动及头部碰撞等,从而有效预防眼部伤口裂伤及出血的发生。手术后若出现持续低热、疼痛等现象,则需要观察患者眼部是否出现充血,视力是否下降、畏光、流泪、眼睑是否肿胀等,若出现较多分泌物则需要怀疑是否为伤口感染。患者康复出院时,告知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如下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入院后在冲洗间行泪道冲洗,术前2h用沐浴露清洗颜面部,术前1h在冲洗间进行结膜囊冲洗,穿手术衣,术中限制参观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每月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手卫生、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等;加强护理管理,对患者围手术期各环节实行二级监控(一级:科室自行监控;二级:护理部协同医院感染管理科随机抽查),及时发现各个环节中的问题,及时改进,保证医疗安全。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感染0例,感染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感染20例,感染发生率为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