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22:26:58

早春范文篇1

关键词:油菜;早春管理;防治

来安县新安镇属于皖东丘陵地区。近几年来,该镇主要种植皖油18号、陕油10号、秦优7号等“双低”油菜品种。开春后,油菜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双旺”期,这段时期油菜需肥量大,病虫害多,加强早春管理,促使油菜春发,稳长,搭好丰产架子,是夺取油菜丰收的关键。

一、稳施薹肥

薹肥是油菜抽薹前或刚开始抽薹时施用,供薹期吸收利用的一次追肥。施好薹肥,有利于油菜植株营养和生殖器官旺盛稳健生长,促进大分枝上花序的分化,减少花蕾脱落,提高结籽率,达到枝多,蕾多,角多,产量高的目的。一般于2月中下旬,薹高10cm左右时追施。对于生长强壮的高产田块,由于前期生长量大,肥料消耗多,提早施薹肥可以预防早衰,夯实高产基础。薹肥以氮肥为主,一般施尿素150~180kg/hm2,利用阴雨天气施于油菜行间。对苗小、苗弱,全株呈紫色严重脱肥的田块以及年前抽薹开花的田块更应早施、重施薹肥,并在年后浇施粪水促进生长。在施用薹肥的同时需配施氯化钾75~112.5kg/hm2,有利于油脂的形成和促进氮肥的吸收,增强植株抗倒、抗寒、抗病能力。根据春后气候多变的特点,薹肥还要分批使用,留有余地,这样既能防贪青,又可防早春冻害,从而促进油菜稳健生长。

二、巧施硼肥

油菜缺硼就会出现“花儿不实”,导致油菜严重减产。来安县新安镇土壤有效硼含量均低于缺硼临界值(0.5mg/kg),属于严重缺硼地区。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造成补硼不到位,油菜缺硼减产十分普遍,因此,应在油菜薹高15~30cm时,喷0.2%硼砂水溶液750kg/hm2,在晴天傍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施,喷后遇雨应重喷。

三、中耕培土

立春后,抓住封行前的有利时机,进行中耕培土,可以清除杂草,提高地温,增强抗倒伏能力。还能减轻菌核病危害,促进油菜生长。对移栽迟,根系活力差,冬发基础差,单株绿叶小而少的弱苗,在做好清沟排水的同时,还应抢晴及早进行中耕松土、培土,雍根增温,促进新根生长,防止根茎早春冻害,同时看苗补施早春肥,促使生长,一般施碳铵300kg/hm2左右,加磷钾肥75kg/hm2左右。

四、清沟沥水

春季一般雨水较多,尤其稻茬油菜地下水位偏高,不利于根系活动,易造成早衰,还容易造成病菌蔓延,加剧菌核病的危害,从而影响油菜的高产稳产。应清理和开通田间沟渠,保持“三沟”(腰沟、圩沟、墒沟)畅通,排水降温,保证雨停田干无积水。

五、防治病虫害

春季是油菜病虫害大发生时期,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对症采取措施。

5.1预防油菜霜霉病油菜霜霉病主要危害油菜的叶、茎、花果,流行年份或地区发病率在10%~50%,严重导致油菜减产。其症状是在被害叶片正面初生淡黄色不明显的病斑,呈多角形,叶背病部上长出白色的霜状霉(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故称霜霉病。以后病斑变褐,病叶枯死早落。在茎枝上,病斑初为水渍状,后为不定形的黑色病斑,长出白色的霜状霉,常引致茎、枝弯曲肿胀。在油菜开花期喷下列任何一种药剂进行防治。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连喷2次,相隔7~10d,多雨时应抢晴喷药,并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5.2预防油菜菌核病菌核病是早春时期油菜的主要病害,一般可使油菜产量损失20%~30%,病情严重的产量将损失60%~70%。此病主要为害茎秆,亦为害叶片、花和荚果。可摘除黄叶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源。在初花期,可选用25%多菌灵250倍液,40%纹枯利或菌核利1000倍液;65%代森锌400~600倍液;40%菌核净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一般要连续防治2次。公务员之家:

5.3预防蚜虫为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3种,萝卜蚜和桃蚜在我国各省(区)普遍发生。这3种蚜虫在油菜上常混合发生,成、若虫聚集在植物的叶片和嫩茎或嫩枝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卷曲绉缩、变黄,植株矮小至萎缩而死,同时传播病毒。可用10%的蚜虱净300g/hm2对水750kg/hm2;或选用40%巨雷乳油1000~12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1000~1500倍液。同时对迟栽油菜在转青长叶期也要进行药剂预防,可选用大功臣、一遍净或灭蚜净,药剂防治后可控制蚜虫30d内不发生。

参考文献

[1]胡文秀,李中秀,徐宝庆,等.稻田免耕直播油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82,2905.

早春范文篇2

关键词:小兰西瓜;早春;设施栽培;品种选择;育苗;病虫害防治

浙江北部,春季西瓜开花坐果期往往与梅雨期相逢,而且西瓜采收上市期集中,影响了当地西瓜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因此,推广小型西瓜无公害设施栽培,充分利用设施良好的采光、避雨、增温、保温保墒效应,加大昼夜温差和早栽早收的功能,既避开了梅雨对西瓜开花坐果的影响,减少病害,确保了产量和质量;又可提早西瓜上市时间,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品种选择

应选择耐逆性(阴、湿、低温、弱光)强、易坐果的抗病小兰西瓜品种。小兰是台湾农友公司育成的小果型黄肉西瓜品种。论文百事通该品种具有果型小、果皮薄、果肉色泽新奇而味甜等优势,果实圆形至高圆形,果皮淡绿色,有墨绿色条带,单果重1.5kg左右。果肉晶黄色,肉质细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3%。果皮薄,较易裂果。

二、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背风向阳、阳光充足、5年未种过西瓜的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株杂草。12月开沟做畦,畦宽一般为6m(大棚的跨度),1月深耕种植行,每畦2行。同时搭建大棚,盖好大棚膜。

三、育苗

采用小型西瓜实生苗栽培,不采用嫁接技术育苗。育苗采用大棚套中棚,中棚套小拱棚,并铺设电热线加热的保温设施。在育苗期如遇到持续阴雨天气,还应加接白炽灯补光。配制营养土。配制方法为1000kg土壤(稻田土)加充分腐熟厩肥50kg、复合肥1~2kg拌匀,堆制2个月以上。干湿程度以手捏成团、落地能散为宜。浸种催芽。在55℃温水浸种10~15min,自然冷却后再浸种约3h。浸种后,用清水将种子搓洗干净,沥干水,置于28~30℃条件下催芽。待80%种籽露白时即可播种。宜在1月初播种,每钵播1粒,种子平放。播种后,覆上盖籽土,厚度0.5~1.0cm。盖土后畦面覆盖薄膜并加盖小拱棚,控湿控温促出苗。冬春育苗出苗前保持温度30~35℃,相对湿度90%促出苗;出苗后揭除薄膜,并逐步降低温度(白天宜保持25℃,夜间16~18℃),以抑制下胚轴伸长;第1真叶展开后,白天宜保持28℃,夜间16~20℃,以促进生长,并改善光照条件;移栽前5~7d降温炼苗。

四、定植

冬春栽培,苗龄30~40d,达到移栽苗要求时定植。定植时地表下10cm地温在15℃以上,可采取多层覆盖调控温度。一般在畦面覆盖地膜,在种植行上搭建小拱棚。春季爬地栽培密度9000~9750株/hm2。定植前营养钵浇足水,定植时应做到营养土与土壤紧密结合,钵土表面与畦面相平,定植后浇根水促苗早发。

五、肥料管理

整地深耕种植行时施入厩肥1500kg/hm2、复合肥600kg/hm2,将肥料翻入耕作层内。在施足施好基肥的基础上,看苗巧施肥,重点施好膨瓜肥,并结合浇水。膨瓜肥于西瓜至鸡蛋大小时,在4月中旬施复合肥150~225kg/hm2。

六、整枝授粉

采用三蔓整枝,待主蔓长到7~8节时,保留主蔓并选留两侧生长的健壮子蔓各1根,除去其余侧蔓及所有孙蔓。当主蔓长到25~28节时可打顶。整枝、打顶宜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选择主蔓第2、第3朵及子蔓第1、第2朵雄花坐果。选留的雌花于当天上午7∶00~9∶00开放,采摘刚开放的雄花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后做好日期标记。果实长到鸡蛋大小时,进行选瓜,除去畸形瓜,将留下来的瓜用瓜垫进行垫瓜。每株留瓜2个左右,坐瓜数1.50~1.95万个/hm2。

七、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掌握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科学用药,提倡物理防治”的无害化治理原则,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选用抗、耐病虫品种,瓜田选择5年内未种过瓜类作物的田块或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加强苗床管理,培育无病壮苗,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清洁田园,及时除草和摘除病叶、病株,减少传播源,避免再次侵染。通过晒种、温汤浸种等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利用夏季休耕时高温灌水闷棚,杀灭土壤中的病虫害。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在田间悬挂黄色粘虫胶纸(板)防治蚜虫。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赤眼峰等;利用生物农药防治,如苏云金杆菌(Bt)、农用链霉素等。按照病虫害种类的不同及其发生规律,根据防治指标和安全间隔期,进行防治。选用合理的施药器械和施药方法,尽量减少农药用药量及其对西瓜和环境的污染。西瓜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炭疽病、立枯病、蚜虫等。猝倒病可于1月下旬用甲基托布津1.05kg/hm2喷雾1次;炭疽病于3月中旬用多菌灵1.20kg/hm2喷雾1次;立枯病于3月下旬用杜邦克露2.40kg/hm2喷雾1次;蚜虫于4月上旬用辛硫磷1.125kg/hm2喷雾1次。

早春范文篇3

关键词:大棚黄瓜;早春茬;培育壮苗;定植;田间管理

黄瓜是人们喜爱的瓜果之一,我县每年种植露地、保护地黄瓜面积达1500hm2以上,可进行周年生产,均衡供应,特别是早春茬黄瓜,市场效益很高。根据实践经验现把我县早春茬大棚黄瓜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早春茬黄瓜宜选早熟、耐低温、耐弱光、高产优质品种,如津春3号、新泰密刺、李氏21等。

二、培育壮苗

2.1苗床设置与营养土的配制

苗床选用大棚内阳畦为佳。要求苗床背风向阳,土壤肥沃,阳光充足,东西走向,苗床宽1.2m左右。营养土配制为优质土壤40%、腐熟优质土杂肥60%,每1m3营养土加三元复合肥2.5kg、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掺拌均匀。

2.2种子处理

首先晒种半天,然后用55℃温热水浸种20min,热水量为种子量的5倍,浸种时要不断搅拌,然后用1%福尔马林溶液浸种20min灭菌,后用清水洗种,再放温水中浸种5~6h。待晾干种皮水分后用湿纱布包好,放在背光处28~30℃温度下保湿催芽。

2.3播种

把营养土装入10cm×10cm钵中,再把营养钵排入苗床上,钵间封严土。灌水浇透营养钵,在每个营养钵中心打1.5~2.0cm深穴,把发芽种子播入后覆盖营养钵,盖上地膜或弓棚。也可将种子直接播入苗床上,两片子叶展平心叶吐露时,分苗于营养钵中育苗。

2.4苗期管理

播种后密闭加棚保温,白天温度28~32℃,夜间18~20℃,当70%的种芽拱土时,地膜方式的要揭去地膜,撒0.5~1.0cm细潮土。瓜苗基本出齐后白天温度20~25℃,夜间15℃左右。当第2片真叶展开时,进行大温差育苗,白天25~28℃,夜间10~15℃;定植前7d进行低温炼苗,白天25℃左右,夜间8~12℃。苗期一般不浇水,在苗床干旱时可在上午向苗上喷与气温相同的温水,然后升温排湿。

2.5育苗与定植时间

为提早上市,争取好的经济效益,早春茬大棚栽培育苗可提前在1月中下旬,定植在2月下旬至3月初。苗龄30~40d,3~4片真叶,苗高10~13cm。根据生产设施的保温性能,适当提前或延后。

三、定植

3.1施肥整地做畦

在定植前5~7d,施腐熟的优质土杂肥75t/hm2,三元复合肥(15∶15∶15)750kg/hm2,饼肥2250kg/hm2,钾肥150kg/hm2,尿素150kg/hm2,锌肥、硼肥各30kg/hm2。撒施深翻,耙细整平,实现平、松、润的标准。6~8m跨度的大棚,棚两边各留15~20cm,按110cm放线,做沟宽30cm、畦面宽80cm、高20cm的小高畦,畦面中央挖一深7~8cm、宽20cm的地沟,然后盖上地膜,扣棚升温。

3.2移栽定植

棚内10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选冷尾暖头晴天上午定植。一般定植大行距64cm,小行距46cm,株距33cm。定植时将地膜剪成“十”字口,挖穴浇足水,水温20℃以上,趁水未干时把去钵苗放入,苗土表面与畦面持平或稍高畦面封好土。

四、定植后的管理

4.1缓苗期管理

定植后到心叶开始生长这段时间为缓苗期,一般5~7d。此期间要密闭大棚保温,白天温度控制28~32℃,夜间18~20℃为宜。

4.2根瓜采收前的管理

缓苗后为加速生长可在地膜下浇1次井温水,也称缓苗水。白天温度25~28℃,夜间温度15~18℃,根瓜采收前追肥浇水,追施尿素300kg/hm2、钾肥225kg/hm2。公务员之家:

4.3结瓜期的管理

早春茬大棚黄瓜栽培在管理上采用“大水大肥高温促”的办法促瓜早上市。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夜间温度15~18℃,高温管理也能减轻病害的发生。7~10d追肥浇水1次,每次追施尿素300kg/hm2、钾肥300kg/hm2、磷肥150kg/hm2。同时要从结瓜开始进行叶面喷肥,喷施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5~7d喷2次。结瓜盛期7~10d喷1次90%亚硫酸氢钠15g/hm2对水75kg,喷2~3次。能有效提高黄瓜产量和质量。

4.4整枝吊蔓

大棚黄瓜可纵向拉几道(与黄瓜行数相同)铁丝,然后用尼龙绳,下边栓在黄瓜茎基部,上端活扣在铁丝上,尼龙绳长度应是大棚高度的2倍以上,瓜蔓绕绳往上攀援,也可人工绕绳辅助攀援。秧顶要与棚膜保持40~60cm距离,过长秧要落盘。

早春范文篇4

论文摘要介绍了油菜早春田间管理中的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来安县新安镇属于皖东丘陵地区。近几年来,该镇主要种植皖油18号、陕油10号、秦优7号等“双低”油菜品种。开春后,油菜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双旺”期,这段时期油菜需肥量大,病虫害多,加强早春管理,促使油菜春发,稳长,搭好丰产架子,是夺取油菜丰收的关键。

1稳施薹肥

薹肥是油菜抽薹前或刚开始抽薹时施用,供薹期吸收利用的一次追肥。施好薹肥,有利于油菜植株营养和生殖器官旺盛稳健生长,促进大分枝上花序的分化,减少花蕾脱落,提高结籽率,达到枝多,蕾多,角多,产量高的目的。一般于2月中下旬,薹高10cm左右时追施。对于生长强壮的高产田块,由于前期生长量大,肥料消耗多,提早施薹肥可以预防早衰,夯实高产基础。薹肥以氮肥为主,一般施尿素150~180kg/hm2,利用阴雨天气施于油菜行间。对苗小、苗弱,全株呈紫色严重脱肥的田块以及年前抽薹开花的田块更应早施、重施薹肥,并在年后浇施粪水促进生长。在施用薹肥的同时需配施氯化钾75~112.5kg/hm2,有利于油脂的形成和促进氮肥的吸收,增强植株抗倒、抗寒、抗病能力。根据春后气候多变的特点,薹肥还要分批使用,留有余地,这样既能防贪青,又可防早春冻害,从而促进油菜稳健生长。

2巧施硼肥

油菜缺硼就会出现“花儿不实”,导致油菜严重减产。来安县新安镇土壤有效硼含量均低于缺硼临界值(0.5mg/kg),属于严重缺硼地区。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造成补硼不到位,油菜缺硼减产十分普遍,因此,应在油菜薹高15~30cm时,喷0.2%硼砂水溶液750kg/hm2,在晴天傍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施,喷后遇雨应重喷。

3中耕培土

立春后,抓住封行前的有利时机,进行中耕培土,可以清除杂草,提高地温,增强抗倒伏能力。还能减轻菌核病危害,促进油菜生长。对移栽迟,根系活力差,冬发基础差,单株绿叶小而少的弱苗,在做好清沟排水的同时,还应抢晴及早进行中耕松土、培土,雍根增温,促进新根生长,防止根茎早春冻害,同时看苗补施早春肥,促使生长,一般施碳铵300kg/hm2左右,加磷钾肥75kg/hm2左右。

4清沟沥水

春季一般雨水较多,尤其稻茬油菜地下水位偏高,不利于根系活动,易造成早衰,还容易造成病菌蔓延,加剧菌核病的危害,从而影响油菜的高产稳产。应清理和开通田间沟渠,保持“三沟”(腰沟、圩沟、墒沟)畅通,排水降温,保证雨停田干无积水。

5防治病虫害

春季是油菜病虫害大发生时期,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对症采取措施。

5.1预防油菜霜霉病油菜霜霉病主要危害油菜的叶、茎、花果,流行年份或地区发病率在10%~50%,严重导致油菜减产。其症状是在被害叶片正面初生淡黄色不明显的病斑,呈多角形,叶背病部上长出白色的霜状霉(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故称霜霉病。以后病斑变褐,病叶枯死早落。在茎枝上,病斑初为水渍状,后为不定形的黑色病斑,长出白色的霜状霉,常引致茎、枝弯曲肿胀。在油菜开花期喷下列任何一种药剂进行防治。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连喷2次,相隔7~10d,多雨时应抢晴喷药,并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5.2预防油菜菌核病菌核病是早春时期油菜的主要病害,一般可使油菜产量损失20%~30%,病情严重的产量将损失60%~70%。此病主要为害茎秆,亦为害叶片、花和荚果。可摘除黄叶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源。在初花期,可选用25%多菌灵250倍液,40%纹枯利或菌核利1000倍液;65%代森锌400~600倍液;40%菌核净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一般要连续防治2次。5.3预防蚜虫为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3种,萝卜蚜和桃蚜在我国各省(区)普遍发生。这3种蚜虫在油菜上常混合发生,成、若虫聚集在植物的叶片和嫩茎或嫩枝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卷曲绉缩、变黄,植株矮小至萎缩而死,同时传播病毒。可用10%的蚜虱净300g/hm2对水750kg/hm2;或选用40%巨雷乳油1000~12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1000~1500倍液。同时对迟栽油菜在转青长叶期也要进行药剂预防,可选用大功臣、一遍净或灭蚜净,药剂防治后可控制蚜虫30d内不发生。

参考文献

[1]胡文秀,李中秀,徐宝庆,等.稻田免耕直播油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82,2905.

早春范文篇5

关键词:大棚黄瓜;早春茬;培育壮苗;定植;田间管理

黄瓜是人们喜爱的瓜果之一,我县每年种植露地、保护地黄瓜面积达1500hm2以上,可进行周年生产,均衡供应,特别是早春茬黄瓜,市场效益很高。根据实践经验现把我县早春茬大棚黄瓜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早春茬黄瓜宜选早熟、耐低温、耐弱光、高产优质品种,如津春3号、新泰密刺、李氏21等。

二、培育壮苗

2.1苗床设置与营养土的配制

苗床选用大棚内阳畦为佳。要求苗床背风向阳,土壤肥沃,阳光充足,东西走向,苗床宽1.2m左右。营养土配制为优质土壤40%、腐熟优质土杂肥60%,每1m3营养土加三元复合肥2.5kg、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掺拌均匀。

2.2种子处理

首先晒种半天,然后用55℃温热水浸种20min,热水量为种子量的5倍,浸种时要不断搅拌,然后用1%福尔马林溶液浸种20min灭菌,后用清水洗种,再放温水中浸种5~6h。待晾干种皮水分后用湿纱布包好,放在背光处28~30℃温度下保湿催芽。

2.3播种

把营养土装入10cm×10cm钵中,再把营养钵排入苗床上,钵间封严土。灌水浇透营养钵,在每个营养钵中心打1.5~2.0cm深穴,把发芽种子播入后覆盖营养钵,盖上地膜或弓棚。也可将种子直接播入苗床上,两片子叶展平心叶吐露时,分苗于营养钵中育苗。

2.4苗期管理

播种后密闭加棚保温,白天温度28~32℃,夜间18~20℃,当70%的种芽拱土时,地膜方式的要揭去地膜,撒0.5~1.0cm细潮土。瓜苗基本出齐后白天温度20~25℃,夜间15℃左右。当第2片真叶展开时,进行大温差育苗,白天25~28℃,夜间10~15℃;定植前7d进行低温炼苗,白天25℃左右,夜间8~12℃。苗期一般不浇水,在苗床干旱时可在上午向苗上喷与气温相同的温水,然后升温排湿。

2.5育苗与定植时间

为提早上市,争取好的经济效益,早春茬大棚栽培育苗可提前在1月中下旬,定植在2月下旬至3月初。苗龄30~40d,3~4片真叶,苗高10~13cm。根据生产设施的保温性能,适当提前或延后。

三、定植

3.1施肥整地做畦

在定植前5~7d,施腐熟的优质土杂肥75t/hm2,三元复合肥(15∶15∶15)750kg/hm2,饼肥2250kg/hm2,钾肥150kg/hm2,尿素150kg/hm2,锌肥、硼肥各30kg/hm2。撒施深翻,耙细整平,实现平、松、润的标准。6~8m跨度的大棚,棚两边各留15~20cm,按110cm放线,做沟宽30cm、畦面宽80cm、高20cm的小高畦,畦面中央挖一深7~8cm、宽20cm的地沟,然后盖上地膜,扣棚升温。

3.2移栽定植

棚内10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选冷尾暖头晴天上午定植。一般定植大行距64cm,小行距46cm,株距33cm。定植时将地膜剪成“十”字口,挖穴浇足水,水温20℃以上,趁水未干时把去钵苗放入,苗土表面与畦面持平或稍高畦面封好土。

四、定植后的管理

4.1缓苗期管理

定植后到心叶开始生长这段时间为缓苗期,一般5~7d。此期间要密闭大棚保温,白天温度控制28~32℃,夜间18~20℃为宜。

4.2根瓜采收前的管理

缓苗后为加速生长可在地膜下浇1次井温水,也称缓苗水。白天温度25~28℃,夜间温度15~18℃,根瓜采收前追肥浇水,追施尿素300kg/hm2、钾肥225kg/hm2。公务员之家:

4.3结瓜期的管理

早春茬大棚黄瓜栽培在管理上采用“大水大肥高温促”的办法促瓜早上市。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夜间温度15~18℃,高温管理也能减轻病害的发生。7~10d追肥浇水1次,每次追施尿素300kg/hm2、钾肥300kg/hm2、磷肥150kg/hm2。同时要从结瓜开始进行叶面喷肥,喷施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5~7d喷2次。结瓜盛期7~10d喷1次90%亚硫酸氢钠15g/hm2对水75kg,喷2~3次。能有效提高黄瓜产量和质量。

4.4整枝吊蔓

大棚黄瓜可纵向拉几道(与黄瓜行数相同)铁丝,然后用尼龙绳,下边栓在黄瓜茎基部,上端活扣在铁丝上,尼龙绳长度应是大棚高度的2倍以上,瓜蔓绕绳往上攀援,也可人工绕绳辅助攀援。秧顶要与棚膜保持40~60cm距离,过长秧要落盘。

早春范文篇6

关键词:黄瓜;日光温室;早春;栽培技术

黄瓜是消费量较大的大众化蔬菜,在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黄瓜面积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中日光温室黄瓜早春栽培因具有风险较小、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优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太原市2009年日光温室黄瓜早春栽培面积已占到日光温室黄瓜总种植面积的50.8%。一般产量达187.5t/hm2左右,产值达39万元/hm2左右。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用优良品种

日光温室黄瓜早春栽培,应选择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丰产性好、长势旺盛的品种。适宜栽培的品种有博耐13号、津优2号、津优31号、津优5号等。博耐13号是太原地区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该品种耐低温、弱光能力强,瓜码密,回头瓜多,瓜把短、瓜条深绿色、有光泽,瓜条顺直,商品性好,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

2播种

播种期应根据各品种的适宜苗龄来确定。黄瓜早春茬一般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2月上中旬定植,3月上中旬开始采收,7月上旬拔秧。育苗的营养土,必须用未种过瓜类蔬菜的疏松园土和优质有机肥配制,注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配合。生产上多采用肥沃园土6份、腐熟马粪和圈肥4份,再加入腐熟鸡粪225~375kg/hm2,或过磷酸钙7.5~15.0kg/hm2,园土和肥粪均匀混合过筛即可使用。营养钵或平畦育苗,将营养土装满营养钵后稍压,紧密排置于育苗床内,播前要烤畦提高畦温,然后在育苗床覆盖薄膜,并在夜间加扣小棚或盖草帘。一般土温达15℃时播种。在播种的前一天傍晚向育苗畦内浇水,以湿透营养土为宜。第2天上午播种,将发芽种子用镊子等工具一粒一粒摆于营养钵中央或平畦8cm×8cm,种子需朝同一方向平放,以便苗期叶片分布均匀,受光良好。播种后覆土1.5cm厚,最好下覆2/3过筛细土,上覆1/3细沙。为加快出苗可覆盖地膜,并按烤畦的方法处理,待幼芽顶土时撤除地膜,依气候特点决定是否扣小棚。

3苗期管理

苗期夜间适宜低温管理,利于雌花形成,可采取大温差育苗[1,2]。播种后为加快出苗,减少养分消耗,尽量提高温度,保持白天25~28℃,夜间18℃左右,正常情况下5~6d出齐苗。为防止幼苗徒长,出苗后开始小通风,维持白天25℃左右,夜间15℃左右,当子叶展开至出第1片真叶时,夜间降温至12℃,促进子叶肥厚,防止胚轴伸长。第1片真叶展开时,仍保持白天25℃左右,夜间降温至13~15℃,促进花芽分化;第2片真叶展开直径约1.5cm时,夜间保持10℃左右,2~3d后夜间保持12~13℃,防茎节徒长。定植前7~10d进行炼苗,白天25~30℃,夜间10℃左右。为增加苗期光照强度,应经常清洁薄膜上的尘土来增加透光量,草帘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阴天正常揭盖草帘,雪雨天抓住时机揭开草帘,尽量增加受光量[3,4]。苗期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播种前浇足底水,整个苗期可不再浇水,以保墒为主。未覆盖细沙的苗床需进行2~3次覆土,当大部分幼芽拱土时选择晴天中午覆盖干暖土,约0.3cm厚,用土封严裂缝,防止戴帽出土,苗出齐后再覆土,以促进子叶肥大,抑制胚轴伸长。若遇到苗期缺水,应适时使用喷壶喷洒补水,切忌大水漫灌,避免因灌水而使地温大幅度降低,使根系因寒冷而受伤害。

4定植

日光温室黄瓜早春茬栽培,一般苗龄35~40d,株高10~13cm,茎粗0.5~0.6cm,子叶肥厚完整,具有3~4片真叶,叶色深绿有光泽,茎叶粗大健壮,未出雌花,根系发白,根粗而多时即可移栽。当温室内10cm地温稳定在12℃以上,选冷尾暖头晴天上午定植。由于黄瓜是浅根系作物,因此在撒匀肥料后必须进行深耕30cm,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深耕后耙平起垄,做垄宽110cm,沟宽30cm,畦面宽80cm、高20cm的小高畦,畦面中央挖1条深10cm、宽20cm的地沟,然后盖上地膜,形成膜下暗灌水沟。采用宽窄行单株定植方式,大行距85cm、小行距55cm、株距28~30cm,栽苗4.5~5.1万株/hm2。定植时将地膜剪成“十”字口,挖穴浇足水,水渗后摆苗,苗坨表面与畦面持平或稍高畦面封好土。

5肥水管理

定植前10~15d,施腐熟有机肥90~120t/hm2,增施过磷酸钙750~900kg/hm2,或磷酸二铵750~900kg/hm2,过磷酸钙应与有机肥料混合堆积发酵后施用。黄瓜根系吸收能力弱,追肥量不宜过大,以“少吃多餐”为原则,切忌浓肥伤根死苗。追肥以氮肥为主,以氮素化肥与人粪尿等配合施用为宜,不宜单纯施用化肥。一般在浇缓苗水时随水追施腐熟人粪尿6000~7500kg/hm2、磷酸二铵150~225kg/hm2。根瓜坐住后结合浇水追施腐熟人粪尿12t/hm2或硫酸钾225~300kg/hm2。盛瓜期需肥量剧增,追肥次数相应增加,一般每浇1~2次清水后,随水追肥1次,施腐熟人粪尿7500~9000kg/hm2,或硫酸钾225kg/hm2左右。采收后期植株根系吸收能力相对减弱,需进行叶面喷肥,用0.5%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满足果实膨大对养分的需求,以延长结瓜期,提高后期产量。秧苗成活后,浇1次缓苗水。一般在浇缓苗水后不再浇水,适时深中耕垄行间,提温保水,促根系发达,控茎叶生长,促雌花大量形成。待根瓜瓜把发黑、瓜长达10~15cm、叶色深绿、生长点缺乏光泽时,浇催瓜促秧水。进入结瓜期后需水量逐渐增加,浇水宜小水勤浇。结瓜初期一般每隔7~10d浇1次水,盛瓜期需水量大增,每隔2~3d浇1次水或隔日浇水,以促幼瓜迅速膨大。采收后期植株衰老,根系吸收能力降低,结瓜数减少,以不缺水为原则。浇水宜在采收前一天进行,使水分促瓜而不促或少促秧,提高产品的光泽和新鲜度,增加产量,提高商品性。每次浇水后要加强通风,降低湿度,防止湿度过大导致病害发生。

6田间管理

定植后3~5d是缓苗期,密闭不通风,白天要将温度提高到28~32℃,午后降低温度为20~23℃,夜间前半夜保持15~18℃,后半夜12~15℃;并勤擦拭棚膜除尘,保持棚膜清洁,增加透光度,以利于提高温室内的温度,促进生长,加快缓苗。缓苗后适当降温,当温度超过30℃时开始通风,保持白天25~30℃,夜间前半夜15~17℃,后半夜12~14℃,不可低于10℃,以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地下部分发育。一般缓苗至盛瓜期间的温度要保持白天25~30℃,夜温12~15℃。随着外界气温的不断升高和植株生长,要逐渐加大通风量,尽量保持适温管理。当黄瓜幼苗长6~7片真叶时进行吊蔓,即将塑料捆扎绳或细绳的一端拴在黄瓜茎蔓基部,另一端拴在垄上拉好的铁丝上,黄瓜茎蔓不断缠绕在吊绳上,长得高的植株要稍下放,形成生长点南低北高,互不遮光。随着植株的生长,结合缠蔓、落蔓及时摘除病老黄叶,以减少养分无效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养分用于果实发育,提高产量。吊绳长度应是温室高度的2倍以上,瓜秧顶部要与棚膜保持40~60cm距离,过长秧要落蔓,每次落蔓30~40cm。

7病虫害防治

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蚜虫、白粉虱和斑潜蝇等。霜霉病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3.75kg/hm2均匀分布放在垄沟内,密闭温室,点燃烟熏,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d喷1次,连喷3~4次。灰霉病发病初期用10%速克灵烟剂烟熏,隔7~10d熏1次,连熏3~4次;用50%多克粉尘剂15kg/hm2喷粉,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d喷1次,连喷3~4次。细菌性角斑病用30%DT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施;也可用77%可杀得2000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d喷1次,共喷3~4次。白粉病发病前喷27%高脂膜100倍液保护叶片,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1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000倍液喷雾。蚜虫、白粉虱和斑潜蝇最好采用黄板诱杀和防虫网阻止进入温室。发现蚜虫时,可用10%一遍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虱和斑潜蝇可用2.4%威力特微乳剂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喷雾,同时再用22%敌敌畏烟剂或20%异丙威烟剂4.5kg/hm2熏蒸。

8适时采收

黄瓜采收的标准应按市场需要确定。一般以瓜长25~30cm、皮色鲜亮、瓜条顺直、瓜顶带花为采收适期。采收过早,产量低,反之品质下降。根瓜宜早收,特别是植株生长势弱的根瓜更应早收,以防瓜赘秧。而植株生长势强、根瓜上部没有坐住瓜的植株,根瓜应推迟采收,留瓜抑秧,防止秧疯长。一般盛瓜期应适时早收,采收宜在浇水追肥后的早晨进行。

9参考文献

[1]王虎.日光温室早春茬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09(2):17-18.

[2]田雪飞,梁春丽,田东旭.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8(7):10-11.

早春范文篇7

关键词鲜食玉米;品种比较;大棚;早春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其特有的香、甜、糯风味及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的青睐[1-4]。为了满足市场的周年均衡供应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近年来,大棚早春玉米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从改换品种入手,引进3个新品种,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靖江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参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垦粘一号、苏玉糯三号、苏玉糯二号、紫香糯1号。

1.2试验设计

试验以每个参试品种作为一个处理,以紫香糯1号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3.33m2,四周留保护行。

1.3试验过程

试验设在农试站标准大棚内,土壤肥力中上等。参试品种于3月1日直播,行距60cm,株距28cm,播后覆地膜,2~3叶时间苗,4~5叶时定苗,定苗6万株/hm2。播前结合浅耕施足基肥,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2.5t/hm2、复合肥675kg/hm2。当大棚温度高于30℃时,揭开两端塑料膜,以降低棚内温度。拔节期、抽穗期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当植株长至棚顶后,及时揭去大棚薄膜。授粉、灌浆期,结合浇水施尿素375kg/hm2。5月3日灌心防治玉米螟。其他栽培措施一致[5-6]。

1.4调查项目

出苗后观察记载各品种的物候期,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成熟后按小区收获计产,并取样测定穗部性状。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调查

从田间观察结果看(表1),垦粘一号、苏玉糯三号、苏玉糯二号、紫香糯1号的全生育期分别为86、89、95、91d。

2.2植株性状调查

田间调查和植株性状调查(表2)表明,垦粘一号、苏玉糯二号的株高分别为220、231cm,分别比CK(210cm)高10、21cm,其穗位高度分别为98.7、99.8cm,分别比CK(94.9cm)高3.8、4.9cm。苏玉糯三号株高200cm,较CK矮10cm,穗位高94.7cm,较CK矮0.2cm。可以看出,品种苏玉糯二号穗位高,植株高大,生产上要注意抗倒伏。

2.3经济性状调查

从室内考种结果可以看出(表3):参试品种的穗形均为圆锥形,粒形均为马齿形。粒色紫香糯1号为紫色,垦粘一号为黄色,苏玉糯二号为白色,苏玉糯三号为杂色(白色、紫色)。果穗长为18.5~23.0cm,以苏玉糯二号最长,其次是垦粘一号、苏玉糯三号,紫香糯1号最短;果穗粗为4.5~5.5cm,以垦粘一号最粗,其次是苏玉糯二号,紫香糯1号最细;穗行数为12.0~14.0行,以垦粘一号、苏玉糯三号最多,紫香糯1号最少;行粒数为35.4~43.6粒,以苏玉糯二号最多,紫香糯1号最少;秃顶长度为0~3.5cm,以垦粘一号最长,紫香糯1号最短。说明每个品种的综合性状都明显优于CK。

2.4产量分析

据各品种小区实产及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表4、5),各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重复间差异不显著,品种垦粘一号、苏玉糯三号、苏玉糯二号比CK极显著增产,分别比CK增产2700.27、2199.22、4329.43kg/hm2,增幅分别为22.4%、18.2%、35.9%。

2.5品质表现

据采鲜穗时品尝比较,品种苏玉糯三号口感最好、籽大、糯性强、味甜,其次是紫香糯一号、苏玉糯二号,垦粘一号品质略差。

3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品种苏玉糯三号株型好、上市早、品质好、产量高,是比较好的大棚早春栽培品种。苏玉糯二号由于生育期较长,植株高大,不适宜大棚早春栽培,是比较好的露地栽培品种。垦粘一号由于籽粒呈黄色、品质略差,不宜大面积栽培。紫香糯1号由于产量低,在生产中应逐渐淘汰。

4参考文献

[1]李淑兰.做好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关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5):91,107.

[2]方先兰,钟祝秀,李祖莹,等.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系)引种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08(11):178-180.

[3]张敏,普有仙,李建萍,等.禄丰县低海拔地区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初报[J].云南农业,2010(9):24-25.

[4]龚金荣,罗国庆,李云.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50.

早春范文篇8

去年秋种,我国黄淮海小麦主产区适当推迟播期,冬前麦苗群体结构合理,一类苗占总面积的41.3%,二类苗占41.3%,三类苗占17.4%,旺苗面积很小,奠定了今年小麦丰产的群体基础。此外,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上旬,主产麦区气温平缓下降,有利于小麦抗寒锻炼,增强小麦抗冻性,同时土壤墒情较好,虽然1月中下旬发生强降温天气,黄淮南部和长江中下游麦区降大雪,但由于小麦经受一定程度抗寒锻炼,除极少数旺长麦田遭受冻害外,大部麦田受雪灾影响较小。

此外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黄淮海北部麦区和西北麦区受小麦播种季节降雨影响,播种期较往年推迟10-15天,目前苗情偏弱,主茎叶片少,分蘖少,根系发育差,群体偏小。针对以上分析,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研究提出了今年春季麦田管理的应对技术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黄淮海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冬季受冻害麦田的管理

要尽快研究确定目前我国小麦冻害的田间判别标准。小麦专家指导组经过几年研究认为,拟根据我国农业统计指标,与农作物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标准相对应,将我国小麦冻害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冻害最轻,可称为一般冻害,即小麦叶片受冻,主茎和大分蘖冻伤较轻。此类冻害麦田,可通过加强肥水管理进行恢复,小麦产量一般不受影响。但如不及时加强管理,将较正常年景产量减产一成以上;第二类冻害次之,可称为中度冻害,即小麦部分主茎和大分蘖冻伤或冻死,但中分蘖和小分蘖正常。此类冻害麦田,如果及时加强管理,促进中分蘖和小分蘖成穗,将对产量影响较小。但如不及时加强管理,将较正常年景产量减少三成以上;第三类冻害最重,可称为严重冻害,即小麦主茎、大分蘖和中分蘖严重冻死。此类冻害,如果及早加强肥水管理,努力促进小分蘖成穗,将可获得一定产量。但如果错过时机或管理措施严重滞后,将较正常年景产量减少七成以上。

如果发生了冻害,看到冻死的单茎是主茎和大分蘖,而中、小分蘖还是青绿的,在大分蘖的基部还有刚刚冒出的小分蘖的蘖芽,经过肥水促进,中、小分蘖和蘖芽能够成穗。因此,不要轻易毁掉冻害麦田改种其它作物。补救措施如下:

1、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在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氮肥,每亩施尿素8-10公斤,要求开沟施入,以提高肥效;缺墒麦田浇水施用。磷素有促进分蘖和根系发育的作用,缺磷的地块可以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用。

轻微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没有死蘖现象,早春应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2、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中度受冻麦田由于植株体的养分消耗较多,后期容易发生早衰,在春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础上,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追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

(二)水浇地一、二、三类苗和旺苗的管理要点

1、各类麦田返青期镇压划锄。对秋种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镇压可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弥封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根系冻害;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镇压可提墒、保墒、抗旱;对旺长麦田,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镇压要结合划锄进行,先压后锄。返青期划锄能保墒、提温、消灭杂草,锄地时要锄细、锄匀、不压麦苗。

2、三类麦田的管理。三类麦田一般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肥水管理应以促为主。一般春季追肥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于返青中期,5厘米地温稳定于5℃时开始,施用春季追施氮素化肥总量的50%和适量的磷酸二铵,同时浇水,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剩余的50%氮素化肥待拔节后期追施,提高穗粒数。

3、二类麦田的管理。二类麦田一般为每亩总茎数45-60万。春季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的成穗率。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45-5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50-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浇水。

4、一类麦田的管理。一类麦田一般为每亩总茎数60-80万,属于壮苗麦田。在管理措施上,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1)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药剂,缩短基部第一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2)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亩茎数65-80万的一类麦田,应采取氮肥后移,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高值持续期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获得更高产量。(3)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60-65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2-15公斤。

5、旺苗麦田的管理。这类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进程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拔节期以后,容易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易倒伏。春季肥水管理应控促结合。(1)起身期喷施调节剂,防止生育后期倒伏。(2)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在拔节期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3)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早春每亩总茎数在80万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左右,防止旺苗转弱苗。

(三)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的管理

参考西北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四)早春冻害(倒春寒)预防与管理

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指小麦返青至拔节这段时期,已完成了春化阶段发育,抗寒力降低,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霜冻危害。

发生早春冻害的麦田,幼穗受冻程度根据其发育进程有所不同:已进入拔节中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的易全穗受冻,幼穗萎缩、干枯;而处在拔节初期(小花原基分化期)的幼穗,一般仅部分小穗受冻,以后抽出的麦穗会减少穗粒数,降低产量。

早春冻害(倒春寒)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如下:

1、对旺苗麦田早春镇压、起身期喷施壮丰安,适度抑制生长。

2、灌水防早春冻害。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早春寒流到来之前浇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

3、早春冻害后的补救措施是施氮肥与浇水,水肥耦合作用会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的损失。

(五)加强对各类病虫草害的防治

要重点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吸浆虫、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各类麦田均应在小麦返青后进行化学防除杂草,农业技术部门要认真指导农民使用除草剂的浓度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

二、长江中下游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及时补救冬季受冻麦田

1月下旬至2月上旬,长江中下游麦区遭受低温雪灾,对于受冻死蘖麦田要在早春亩追施尿素6-8公斤,促进春季分蘖增生,减轻冻害损失。

(二)及早因苗施好壮蘖肥,促进晚播弱苗转壮

对于秸秆还田量大、基种肥施用量不足,已经脱肥发黄的黄、瘦、小、弱苗的麦田,要求早春亩施10-15公斤的三元复合肥。对于套播麦田,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和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促进弱苗转壮,春季麦苗早发,提高分蘖成穗率。

(三)看苗施好拔节肥

拔节肥具有巩固分蘖成穗,促进壮秆大穗的作用。江淮麦区稻茬麦田的春季管理重点是施好拔节肥,一般要求在植株群体叶色褪淡,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追施,亩施尿素10-15公斤,磷钾肥亦在此时补足用量,以防止早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

(四)沟系配套,排水降渍

渍害是影响南方小麦丰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要在早春搞好沟系配套。对未开沟的套播麦田要趁墒开挖田内三沟;对已开沟,配套不完善的要及时疏通,经冬季冻融交替,田埂塌落的,要及时挖沟筑埂,做到沟渠相通,确保排水畅通,防御渍害。

(五)春季冻害防御及补救

3月中、下旬到4月上、中旬,北方常有寒潮南下,此时如气温下降到零下3℃以下,持续6-7小时,已经拔节的麦苗就会遭受到春霜冻害,发生越迟冻害越重。在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一是要在低温后2-3天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二是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在10%-30%的麦田,可每亩追施尿素4-5公斤,超过30%的麦田,茎蘖受冻死亡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每亩需增施尿素2-3公斤,上限值不宜超过每亩15公斤,争取高节位分蘖成穗,减少产量损失。

(六)化学除草、防病、治虫

返青期是田间杂草高发期,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今年冬季雨雪量大、持续时间长,虫害会有所下降,但病害威胁不一定减轻,因此仍要加强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的测报和防治。

三、西北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镇压划锄,顶凌耙耱

镇压与划锄结合,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土壤,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本身的抗旱能力。顶凌耙耱也有同样的效果。

(二)早春趁墒追肥

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氮肥,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突出的效果。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氮肥中配施磷酸二铵。

(三)水浇地麦田管理技术

参考黄淮海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四)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要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麦蚜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注意在返青期化学除草。甘肃省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与防治,继续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早发现,早防治。

四、西南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平原麦区春管技术

西南麦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对弱苗和受雨雪冰冻影响的田块,应抓紧灌拔节水,并追施5-10公斤尿素,促进大分蘖生长和提高成穗率。

群体较大的旺长田或植株偏高的品种,要控高防倒。可在拔节初期喷施矮壮素或矮丰等生长延缓剂,以降低株高。

(二)丘陵旱地小麦春管技术

丘陵麦区以旱地小麦为主,受前作收获期较晚的影响,部分麦田播种偏迟,群体偏小,加上耕层瘠薄,后期易受干旱影响。对长势弱、缺肥的地块,当前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以促进生长和小花分化。盆地麦区有效磷普遍较缺,在追肥时最好以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用。

(三)加强丘陵区稻茬麦田排湿

丘陵大部分稻茬麦田存在不同程度的湿害,特别是拔节至抽穗阶段是小麦湿害的敏感时期。若土壤过湿,根系活力下降,吸肥功能减弱,严重田块分蘖大量死亡,成穗率降低。因此,要在春雨来临之前,开好边沟、围沟、排水沟,强化清沟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排除渍水。

早春范文篇9

去年秋种,我国黄淮海小麦主产区适当推迟播期,冬前麦苗群体结构合理,一类苗占总面积的41.3%,二类苗占41.3%,三类苗占17.4%,旺苗面积很小,奠定了今年小麦丰产的群体基础。此外,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上旬,主产麦区气温平缓下降,有利于小麦抗寒锻炼,增强小麦抗冻性,同时土壤墒情较好,虽然1月中下旬发生强降温天气,黄淮南部和长江中下游麦区降大雪,但由于小麦经受一定程度抗寒锻炼,除极少数旺长麦田遭受冻害外,大部麦田受雪灾影响较小。

此外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黄淮海北部麦区和西北麦区受小麦播种季节降雨影响,播种期较往年推迟10-15天,目前苗情偏弱,主茎叶片少,分蘖少,根系发育差,群体偏小。针对以上分析,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研究提出了今年春季麦田管理的应对技术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黄淮海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冬季受冻害麦田的管理

要尽快研究确定目前我国小麦冻害的田间判别标准。小麦专家指导组经过几年研究认为,拟根据我国农业统计指标,与农作物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标准相对应,将我国小麦冻害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冻害最轻,可称为一般冻害,即小麦叶片受冻,主茎和大分蘖冻伤较轻。此类冻害麦田,可通过加强肥水管理进行恢复,小麦产量一般不受影响。但如不及时加强管理,将较正常年景产量减产一成以上;第二类冻害次之,可称为中度冻害,即小麦部分主茎和大分蘖冻伤或冻死,但中分蘖和小分蘖正常。此类冻害麦田,如果及时加强管理,促进中分蘖和小分蘖成穗,将对产量影响较小。但如不及时加强管理,将较正常年景产量减少三成以上;第三类冻害最重,可称为严重冻害,即小麦主茎、大分蘖和中分蘖严重冻死。此类冻害,如果及早加强肥水管理,努力促进小分蘖成穗,将可获得一定产量。但如果错过时机或管理措施严重滞后,将较正常年景产量减少七成以上。

如果发生了冻害,看到冻死的单茎是主茎和大分蘖,而中、小分蘖还是青绿的,在大分蘖的基部还有刚刚冒出的小分蘖的蘖芽,经过肥水促进,中、小分蘖和蘖芽能够成穗。因此,不要轻易毁掉冻害麦田改种其它作物。补救措施如下:

1、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在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氮肥,每亩施尿素8-10公斤,要求开沟施入,以提高肥效;缺墒麦田浇水施用。磷素有促进分蘖和根系发育的作用,缺磷的地块可以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用。

轻微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没有死蘖现象,早春应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2、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中度受冻麦田由于植株体的养分消耗较多,后期容易发生早衰,在春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础上,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追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

(二)水浇地一、二、三类苗和旺苗的管理要点

1、各类麦田返青期镇压划锄。对秋种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镇压可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弥封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根系冻害;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镇压可提墒、保墒、抗旱;对旺长麦田,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镇压要结合划锄进行,先压后锄。返青期划锄能保墒、提温、消灭杂草,锄地时要锄细、锄匀、不压麦苗。

2、三类麦田的管理。三类麦田一般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肥水管理应以促为主。一般春季追肥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于返青中期,5厘米地温稳定于5℃时开始,施用春季追施氮素化肥总量的50%和适量的磷酸二铵,同时浇水,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剩余的50%氮素化肥待拔节后期追施,提高穗粒数。

3、二类麦田的管理。二类麦田一般为每亩总茎数45-60万。春季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的成穗率。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45-5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50-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浇水。

4、一类麦田的管理。一类麦田一般为每亩总茎数60-80万,属于壮苗麦田。在管理措施上,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1)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药剂,缩短基部第一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2)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亩茎数65-80万的一类麦田,应采取氮肥后移,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高值持续期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获得更高产量。(3)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60-65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2-15公斤。

5、旺苗麦田的管理。这类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进程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拔节期以后,容易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易倒伏。春季肥水管理应控促结合。(1)起身期喷施调节剂,防止生育后期倒伏。(2)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在拔节期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3)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早春每亩总茎数在80万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左右,防止旺苗转弱苗。

(三)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的管理

参考西北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四)早春冻害(倒春寒)预防与管理

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指小麦返青至拔节这段时期,已完成了春化阶段发育,抗寒力降低,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霜冻危害。

发生早春冻害的麦田,幼穗受冻程度根据其发育进程有所不同:已进入拔节中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的易全穗受冻,幼穗萎缩、干枯;而处在拔节初期(小花原基分化期)的幼穗,一般仅部分小穗受冻,以后抽出的麦穗会减少穗粒数,降低产量。

早春冻害(倒春寒)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如下:

1、对旺苗麦田早春镇压、起身期喷施壮丰安,适度抑制生长。

2、灌水防早春冻害。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早春寒流到来之前浇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

3、早春冻害后的补救措施是施氮肥与浇水,水肥耦合作用会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的损失。

(五)加强对各类病虫草害的防治

要重点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吸浆虫、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各类麦田均应在小麦返青后进行化学防除杂草,农业技术部门要认真指导农民使用除草剂的浓度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

二、长江中下游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及时补救冬季受冻麦田

1月下旬至2月上旬,长江中下游麦区遭受低温雪灾,对于受冻死蘖麦田要在早春亩追施尿素6-8公斤,促进春季分蘖增生,减轻冻害损失。

(二)及早因苗施好壮蘖肥,促进晚播弱苗转壮

对于秸秆还田量大、基种肥施用量不足,已经脱肥发黄的黄、瘦、小、弱苗的麦田,要求早春亩施10-15公斤的三元复合肥。对于套播麦田,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和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促进弱苗转壮,春季麦苗早发,提高分蘖成穗率。

(三)看苗施好拔节肥

拔节肥具有巩固分蘖成穗,促进壮秆大穗的作用。江淮麦区稻茬麦田的春季管理重点是施好拔节肥,一般要求在植株群体叶色褪淡,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追施,亩施尿素10-15公斤,磷钾肥亦在此时补足用量,以防止早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

(四)沟系配套,排水降渍

渍害是影响南方小麦丰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要在早春搞好沟系配套。对未开沟的套播麦田要趁墒开挖田内三沟;对已开沟,配套不完善的要及时疏通,经冬季冻融交替,田埂塌落的,要及时挖沟筑埂,做到沟渠相通,确保排水畅通,防御渍害。

(五)春季冻害防御及补救

3月中、下旬到4月上、中旬,北方常有寒潮南下,此时如气温下降到零下3℃以下,持续6-7小时,已经拔节的麦苗就会遭受到春霜冻害,发生越迟冻害越重。在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一是要在低温后2-3天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二是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在10%-30%的麦田,可每亩追施尿素4-5公斤,超过30%的麦田,茎蘖受冻死亡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每亩需增施尿素2-3公斤,上限值不宜超过每亩15公斤,争取高节位分蘖成穗,减少产量损失。

(六)化学除草、防病、治虫

返青期是田间杂草高发期,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今年冬季雨雪量大、持续时间长,虫害会有所下降,但病害威胁不一定减轻,因此仍要加强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的测报和防治。

三、西北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镇压划锄,顶凌耙耱

镇压与划锄结合,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土壤,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本身的抗旱能力。顶凌耙耱也有同样的效果。

(二)早春趁墒追肥

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氮肥,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突出的效果。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氮肥中配施磷酸二铵。

(三)水浇地麦田管理技术

参考黄淮海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四)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要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麦蚜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注意在返青期化学除草。甘肃省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与防治,继续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早发现,早防治。

四、西南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平原麦区春管技术

西南麦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对弱苗和受雨雪冰冻影响的田块,应抓紧灌拔节水,并追施5-10公斤尿素,促进大分蘖生长和提高成穗率。

群体较大的旺长田或植株偏高的品种,要控高防倒。可在拔节初期喷施矮壮素或矮丰等生长延缓剂,以降低株高。

(二)丘陵旱地小麦春管技术

丘陵麦区以旱地小麦为主,受前作收获期较晚的影响,部分麦田播种偏迟,群体偏小,加上耕层瘠薄,后期易受干旱影响。对长势弱、缺肥的地块,当前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以促进生长和小花分化。盆地麦区有效磷普遍较缺,在追肥时最好以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用。

(三)加强丘陵区稻茬麦田排湿

丘陵大部分稻茬麦田存在不同程度的湿害,特别是拔节至抽穗阶段是小麦湿害的敏感时期。若土壤过湿,根系活力下降,吸肥功能减弱,严重田块分蘖大量死亡,成穗率降低。因此,要在春雨来临之前,开好边沟、围沟、排水沟,强化清沟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排除渍水。

早春范文篇10

目前,立春已过,雨水将至,西南麦区小麦已拔节,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即将拔节,黄淮海麦区小麦由南向北陆续返青,北部冬麦区和西北冬麦区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小麦生产进入了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冬小麦在返青期开始长出春季分蘖;拔节期分蘖两极分化,大蘖成穗,小蘖死亡,这一时期是促弱苗转壮苗、控旺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今年春季麦田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突出抗旱保墒,强化防冻防灾,抓圩病虫防控,促弱苗长根增蘖,稳壮苗稳长保蘖,调节群体协调发展,力争夺取小麦丰收。

一、黄淮海麦区田间管理技术

(一)受旱麦田的管理

对于受旱严重,分蘖节处于干土层中,次生根长不出来或很短,出现点片黄苗的麦田,早春土地解冻后要立即浇水保苗,同时适量施用氮素化肥,最好施用磷酸二铵,氮磷配施,能有效地促进次生根喷出,春季分蘖增生,提高分蘖成穗率。应注意,不要大水漫灌,不要地面积水,防止夜间结冰冻伤麦苗;浇水后表土墒情适宜时,要精细锄地,破除板结,疏松土壤,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

(二)水浇地一、二、三类苗和旺苗的管理要点

黄淮海麦区播种基础好,没有黄苗、死苗现象及浇过冬水的麦田,可参照以下技术进行春季麦田管理。

1.各类麦田返青期镇压划锄。对于坷垃多的麦田,镇压可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弥封裂缝,减少水分蒸发,避免根系受旱;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镇压可提墒<保墒、抗旱;对旺长麦田,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镇压要结合划锄进行,先压后锄。返青期划锄能保墒、提温、消灭杂草,锄地时要锄细、锄匀,不压麦苗。

2.三类麦田的管理。一般亩总茎数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管理以促为主。一般春季追肥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中期,5厘米地温稳定于5℃时开始,施用春季追施氮素化肥总量的50%和适量的磷酸二铵,同时浇水,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第二次在拔节后期,将剩余的50%氮素化肥待追施,提高穗粒数。

3.二类麦田的管理。一般亩总茎数45万—60万。春季肥水

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的成穗率。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45万—5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50万—60万伪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浇水。

4.一类麦田的管理。一般亩总茎数60万—80万,属于壮苗

麦田。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药剂,缩短基部第一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亩茎数65万—80万的一类麦田,实施氮肥后移,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高值持续期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获得更高产量。三是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60万—65万的一类麦田在小麦拔节初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2—15公斤。

5.旺长麦田的管理。一般年前亩茎数80万以上,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进程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拔节期后,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易倒伏,应控促结合。一是起身期喷施调节剂,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在拔节期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三是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早春每亩总茎数在80万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般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防止旺苗转弱苗。

(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的管理

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春季要镇压与划锄结合,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土壤,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本身的抗旱能力。顶凌耙耱也有同样的效果,可破除麦田板结,弥合裂缝,形成细碎的表土层,防风抽,冻伤、死苗,减少麦田水分蒸发。旺苗田春季土壤解冻后应深中耕断根,控制狂长;弱苗田宜浅划锄,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弱苗转壮。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氮肥,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突出的效果。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氮肥配施磷酸二铵。

(三)加强对病虫草害防治

要重点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吸浆虫、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害的监钡Ej与防治工作。各类麦田均应在小麦返青后进行化学防除杂草,农业技术部门要认真指导农民使用除草剂的浓度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

二、长江中下游麦区田间管理技术

一是及早因苗施好返青肥,促进晚播弱苗转壮。对于播种偏晚,秸秆还田量大、基种肥施用量不足,已经脱肥发黄的黄、瘦、小、弱苗的麦田,要求早春返青期亩施10—15公斤的三元复合肥,促进,麦苗发根、长蘖、增穗。对于套播麦田,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和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促进弱苗转壮,春季麦苗早发,提高分蘖成穗率。对于群体总茎蘖数较足、叶色正常的麦田不宜施用返青肥,以确保中期稳健生长。

二是施好拔节肥,促进壮秆大穗。拔节肥具有巩固分蘖成穗,促进壮秆大穗的作用。江淮麦区稻茬麦田的春季管理重点是施好拔节肥,一般要求在植株群体叶色褪淡,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追施,亩施尿素10—15公斤,磷钾肥亦在此时补足用量,以防止早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对群体过大,叶片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以防止倒伏。对群体过小穗数不足的麦田,可提早施用拔节肥。

三是沟系配套,排水降渍。渍害是影响南方小麦丰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要在早春搞好沟系配套。对未开沟的套播麦田要趁墒开挖田内三沟;对已开沟,配套不完善的要及时疏通,经冬季冻融交替,田埂塌落的,要及时挖沟筑埂,做到沟渠相通,确保排水畅通,防御渍害。

四是春季冻害防御及补救。3月中、下旬到4月上、中旬,北方常有寒潮南下,此时如气温下降到零下3℃以下,持续6—7小时,已经拔节的麦苗就会遭受到春霜冻害,发生越迟冻害越重。在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一是要在低温后2—3天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二是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在10%—30%的麦田,亩可追施尿素4—5公斤,超30%的麦田茎蘖受冻死亡率每增10个百分点,亩需增加尿素2—3公斤,上限值也不宜超过15公斤,争取高节位分蘖成穗,减少产量损失。

五是化学除草,防病治虫。返青期是田间杂草高发期,要及时化学除草、控制杂草。预报今年春季病虫害危害会有所上升,因此要加强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的测报和防治。

三、西北麦区田间管理技术

(一)旱地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一是镇压划锄,顶凌耙耱。镇压,与划锄结合,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土壤,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本身的抗旱能力。顶凌耙耱也有同样的效果,可破除麦田板结,弥合裂缝,形成细碎的表土层,防风抽,冻伤、死苗,减少麦田水分蒸发。西北麦区无论水地、旱地麦田,都要进行早春耙耱。旺苗田春季土壤解冻后应深中耕断根,控制狂长;弱苗田宜浅划锄,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弱苗转壮。

二是早春趁墒追肥。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耧或

开沟施入氮肥,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突出的效果。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氮肥配施磷酸二铵。

(二)水浇地麦田管理技术

1.各类麦田返青期镇压划锄。对于坷垃多的麦田,镇压可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弥封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根系受旱;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镇压可提墒、保墒、抗旱;对旺长麦田,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镇压要结合划锄进行,先压后锄。返青期划锄能保墒、提温、消灭杂草,锄地时要锄细、锄匀,不压麦苗。

2.三类麦田的管理。一般亩总茎数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管理以促为主。一般春季追肥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中期,5厘米地温稳定于5℃时开始,施用春季追施氮素化肥总量的50%和适量的磷酸二铵,同时浇水,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第二次在待拔节后期,将剩余的50%氮素化肥追施,提高穗粒数。

3.二类麦田的管理。一般亩总茎数45万—60万。春季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的成穗率。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45万—5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50万—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浇水。

4.一类麦田的管理。一般亩总茎数60万—80万,属于壮苗麦田。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药剂,缩短基部第一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亩茎数65万—80万的一类麦田,实施氮肥后移,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高值持续期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获得更高产量。三是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60万—65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2—15公斤。

5.旺长麦田的管理。一般年前亩茎数80万以上,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进程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拔节期以后,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易倒伏,应控促结合。一是起身期喷施调节剂,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在拔节期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三是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早春每亩总茎数在80万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左右,防止旺苗转弱苗。

(三)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麦蚜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注意在返青期化学除草。甘肃省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与防治,继续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早发现,早防治。

四、西南麦区田间管理技术

(一)平原麦区弱苗与壮苗的管理

对平原区播种质量较好、但脱肥严重的,麦田,在拔节期灌水、追肥、喷施矮壮素等。群体较小、营养不足、脱肥严重的麦田,尽快灌水追肥,促进大分蘖生长和提高分蘖成穗率。要先灌水,待排干后再撒施尿素,不宜先撒肥后灌水,以免养分流失。具体追肥量视苗情和前期用肥情况而定,每亩5—10公斤。群体较大的旺长田或植株偏高的品种,要控高防倒。可在拔节初期喷施矮壮素或矮等生长延缓剂,以降低株高。

(二)丘陵旱地小麦春管技术

丘陵麦区以旱地小麦为主,旱地迟播、瘦弱麦田,应充分利用小水(粪)窖、塘堰等设施补水、追肥,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四川盆地土壤普遍缺磷,可选用磷铵,能同时补充氮素和磷素,亩用磷酸二铵20—25公斤,兑清粪水追施最好。

(三)及时防治条锈病、赤霉病和蚜虫

当前,小麦条锈病要及时防治中心病团和重病田块,以防扩散蔓延。2月至3月中下旬,对发病田块进行喷药防治,控制病害,以防止大流行。4月份,小麦进入扬花灌浆阶段,应对病情较重的田块进行喷药防治,确保植株和叶片的正常生理功能。对于赤霉病,小麦抽穗扬花阶段春雨较多,易感染赤霉病危害,应在扬花期做好防治工作。要重视丘陵旱地小麦的白粉病防治。对于蚜虫,应加强监测并及时区域性发生发展动态,加大技术指导和统防统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