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5:42:47

灾情范文篇1

自今年6月以来,我县各地气温普遍偏高,降水持续偏少,较历年同期平均偏少六成,旱情较为严重,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为掌握真实的旱情情况,科学制定当前防旱抗旱方案及措施,把旱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县政府领导要求,请各街镇乡于今日下午18:00时前将旱灾情况上报县救灾办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县救灾办联系人:**

联系电话:4376****传真:437****

灾情范文篇2

一、鹤城区受灾的基本情况

7月17日18时到7月20日18时,受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以及高空切变的影响,鹤城境内以及舞水河上游地区普降大到暴雨,连续降雨270.1毫米,创有记载以来新高,舞水河最高水位达221.86米,超警戒水位3.86米,超96年最高水位0.34米,鹤城广大农村受灾严重,城市防洪形势十分严竣。据统计,全区直接经济损失近3亿元;受灾人口达8.1878万人,其中农村5.35万人,城市2.8378万人,被困群众0.7711万人,被迫转移群众1.02万人;农村8个乡镇、1个旅游度假区城区18个社区居委会受灾,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农村倒塌房屋4100余间,城区淹没房屋4526间,14.78万平方米,倒塌房屋3处,600平方米;农作物受灾面积50455亩,其中粮食作物40610亩,粮食作物成灾26230亩,绝收面积13260亩,预计粮食减收10212吨;死亡大牲畜662头,水产养殖面积损失6540亩,损失2417.6吨,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3617.1万元;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损毁渠道740处,长度2.67万米,渠道决口267处,长度3140米,损坏护岸432处,水闸135座,损坏灌溉设施228处,机电井90眼,机电泵16座;城区损坏给排水设施6000米;乡镇工矿企业停产140个;铁路中断2条次,路基毁坏105米,城市主干道中断6条次、损坏620米,乡镇主干道中断29次,塌方181处,路基损坏52处,12440米;损坏输电线路2.445万米,通讯线路2.2万米。个别地方受灾特别严重,农村如鸭嘴岩舞水河沿岸,盈口乡舞水河、太平溪沿岸,石门乡石门溪沿岸,凉亭坳乡杨潭溪沿岸均被洪水淹没,房屋、农作物、牲畜等被冲走无数;城区内如怀化鞋城、汽车城、杨家田小区、航运公司、蔬菜批发市场、市一中、市旅游学校、人民银行、市经贸公司大院、市物资局大院、市四中等处均积水达1—3米,受灾人口达1.6万人,淹没房屋3400多间,损失财产达1.2亿元。

二、集全区之力,积极开展抗洪救灾工作

面对有记载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鹤城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照防汛属地管理的原则,带领全区人民,运用科学合理的策略方法,同心协力,迎难而上,将洪灾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一)提前启动,预防为主,扎扎实实做好灾前各项基础准备

根据气象、水文部门提供的信息,6、7月份可能出现较大洪水,鹤城区防汛指挥部及早做好抗大洪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4月15日,全区召开防汛工作会议,由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王志群任政委、区长李毅任指挥长,副书记黄跃卿、武装部长韩风贵、副区长江兴明等为副指挥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启动防汛预案,明确责任,做好人员、资金、器材等方面准备。6月26日,召开全区防汛紧急工作会议,王志群书记、李毅区长再次就全区的防汛工作做了全面布置,各相关单位迅即加强防汛抗灾工作,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7月18日,省、市气象、水文等部门紧急汛情通知,鹤城区防汛指挥部全体领导立即进驻区防汛指挥部,指挥调度全区抗洪抢险工作。下午2时、7时两次向全区各单位通报汛情,布置任务,要求各单位紧急启动防汛抗洪预案,组织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18日深夜11点左右,雨量骤增,舞水河水位猛涨,将区航运公司停泊在舞水桥附近的一艘自重16吨的挖沙驳船冲走,并刮断市一中旁通往河西的高压输电线路,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王志群、区长李毅等接讯后,立即召开会议,做出相应布置,一面立即通知三角滩电站,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并随即指派副区长江兴明等同志赶往三角滩电站坐镇指挥,一面亲自冒雨对该船实行跟踪,并准备好炸药,随时对该船实行爆破,以免对三角滩电站大坝构成威胁。同时请示市防指、市电力公司中断被刮断高压电线输电,并派人对该地段实行交通管制。19日凌晨,全区境内持续强降雨,灾情加重,区防指主要领导于凌晨3时再次命令全区各单位,立即组织干部群众投入抗洪救灾行动之中。特别强调要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守纪律,坚守岗位。至此,全区5000多名干部,3万多名民兵预备役,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张投入声势浩大的抗洪救灾行动。

(二)众志成城,科学调度,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肆虐的洪水,威胁着鹤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考验着全区人民的智慧与斗志。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鹤城上至主要领导,下至普通群众,以众志成城、人定胜天的精神气概,依靠科学合理的组织策略和严格的工作纪律,取得抗洪决战阶段的胜利。一是领导科学调度,靠前指挥。7月19日中午,全区持续降雨已达18个小时左右,溪流、河水猛涨,很多农田、房屋、桥梁、街道被水淹没冲毁,部分群众被洪水围困。针对这些情况,区委、区政府再次召开城区及部分乡镇负责人工作会议,了解灾情和救灾情况,王志群、李毅等主要领导再次对全区抗洪工作做出安排部署,要求调动全区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员,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全力以赴开展抢险施救工作,确保山塘水库、城市交通干线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要求立即做好舞水河内船只、重点山塘水库的守护工作,一有问题立即汇报;立即做好城区低洼地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群众转移工作,通知要到户到人,不能出现任何人员伤亡。到19日晚上,全区境内持续降雨达30小时,舞水河上游开始泄洪,最大洪峰将于18时通过城区,抗洪面临最关键的时刻。晚上23点左右,区防指又召开全区各单位紧急会议,听取最灾情汇报,了解救灾情况,面对不断加重的灾情损失,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王志群同志再次对全区抗洪斗争做出指示,必须做到认识、领导、人员三到位,履行好各自的防汛职责,保证信息畅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按照鹤防汛字〔2004〕4号文件规定承担各自职责,在认真做好本单位防汛抗洪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支持下属单位和对口单位的工作,力争做到不死伤一人,不垮一坝。在本次抗洪斗争中,王志群、李毅等主要领导身先士卒,身体力行,马不停蹄的召开会议,制定方案,整体调度,视察灾情,布置工作,指挥救灾。在他们的带领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连续奋战两天两夜,保证全区抗洪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干群协力,勇保家园。在本次抗洪抢险过程中,鹤城人民同心协力,不怕困难,保卫家园的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19日晚,市二建公司怀化鞋类批发市场进水达1.2米,148个门面被淹没,117户、600余人受灾,1亿多元的库存货物面临被淹危险。接讯后,城中办事处干部20多人、区建设局干部10多人,市武警中队干部50人、二建公司职工30多人,附近民工10多人都自发赶来抢救货物,疏散转移群众。城中办事处人大主席黄元龙跳入臭气熏人的污水中帮助经营户打开货库大门,抢救货物。此次行动,共抢救货物价值7000余万元,转移群众600余人,无一人伤亡。19日下午5点,市一中一家属楼进水3米左右,24户被困,8户全部被淹,区教育局有关人员、市一中教师自发组织人员泅水进楼,用门板、脚盆等救出子女不在身边退休教师8名,财产20多万元。迎丰办事处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干部自费购买10个汽车轮胎,租用两艘船只参与外贸公司大院抢险,转移456户、911人。三是严肃纪律,落实责任。在这次抗洪救灾中,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王志群同志在多次会议中强调,一切以挽救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为重,一切以整体利益为重,严肃纪律,明确职责,各单位和个人务必恪尽职守,完成任务,绝对不能出现玩忽职守,临阵脱逃,先私后公,造谣惑众等现象,一经发现,将严惩不贷,绝不姑息。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各单位必务随时保持通讯畅通,全体干部必须做好随时出击、抗洪抢险的思想和物质准备;严格落实重点险段守护制,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关系到整个抗洪斗争的重点建筑,河道、水库、线路、干道等均要有专人守护,定时汇报,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严格落实灾情汇报制度。各单位必须真实、全面及时通报灾情,不能出现瞒、漏、错报现象,不能随意夸大灾情。严格落实社会稳定责任,严厉打击趁乱作案,造谣惑众,扰乱社会治安等违法案件。在整个抗洪救灾过程中,全区没有发生一起干部玩忽职守案件,也没有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刑事案件较平时没有增加。四是结合实际,科学实施救灾方案。根据鹤城的区位特征和防汛职责,鹤城区制定了相应的城市和农村两套抗洪防汛方案。城市抗洪主要以避免人员伤亡和重点单位、企业的设施财产损失为主,重在归划防洪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给排水管道,确保信息畅通,协调各类关系;农村主要以避免人员伤亡和预防地质灾害为主,重在上型水库骨干山塘的除险保安和地质灾害地区的人员迁移。抗洪抢险战斗中,各相关单位与责任人员根据方案规定,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合理使用有限的人财物,确保了本次抗洪救灾过程中没有出现人员伤亡,重点单位和企业运转和生产没有受到重大影响,没有出现大面积断水、断电、断通讯,主要交通干线没有长时间中断,大型水库和骨干山塘没有垮塌等现象。

(三)统筹安排,以民为本,认认真真做好灾民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

目前,全区共有8万多名受灾群众,均需要一定的帮助。面对这一情况。7月20日上午,区委、区政府在区防指召开全区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抗灾自救工作会议,全面布置灾后各项工作。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王志群同志强调:一要抓好灾情调查工作,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迅速深入各受灾点和各受灾户家中,详细了解情况,全面真实上报情况。二要积极开展灾后自救工作。各单位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灾民解决生活困难渡过难关,不能出现一人一户挨饿、无房居住和生病致残的现象。三要全力抓好恢复生产。帮助各企业积极清理环境,维修机器厂房,尽早开工生产;指导帮助农民修复水毁农田水利设施,补种补养,弥补损失,特别是一些蔬菜生产基地需立即补种或新种,保证城区居民必需的蔬菜食品供应。农业、科技、畜牧、供销部门做好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和技术支持的准备。四要全力抓好疾病预防工作。卫生、爱卫等部门妥善做好灾后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疫病预防意识,对水源和被淹住房要进行处理,尽快组织好药品,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提高防病防疫能力。五要认真吸取此次洪灾教训,进一步加强对洪灾易发地段排查,克服麻痹松懈思想,防止洪水再次发生;进一步与省、市协调,加快城区防洪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能力。六是区财政要积极筹措90万资金,帮助基层受灾单位、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和灾后的疫病防治工作。根据会议指示精神,鹤城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灾民安置和生产自救行动。鸭嘴岩镇政府将20多名灾民集中到镇政府所在地,腾出办公室、住房给灾民居住,在食堂免费集中开餐,并组织干部踊跃捐款捐物。区民政局、卫生局在19、20日晚上连夜将棉被、大米、药品、消毒液等送至凉亭坳、贺家田等地灾民家中。目前,全区所有灾民均得到较妥善的安置,没有生活之忧,个别中断水电的重灾区正在迅速恢复供水供电,疾病预防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存在的突出困难及请求上级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区抗洪抢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洪灾来势猛,破坏力大,损失惨重,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任务十分繁重,许多问题亟需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倾斜。一是生产自救资金严重缺乏。主要包括受灾群众特别是房屋倒塌户的基本生活费用;人员防疫、环境消毒及垃圾清运经费;农户改种、补种、补养等种子、种苗资金;企业复产资金等。由于区财政仅能保基本运转,上述各项费用缺口非常大。二是城乡基础设施重建困难多。这次洪灾对我区道路、通讯、供电、供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城乡基础设施恢复存在许多困难,所需资金难以筹措到位。三是城市防洪自救能力十分薄弱。2003年5月,市里将城市防洪重任委托给区人民政府,由于城区面积广,低洼之地多,防洪设施严重不足,城市防洪任务非常重。四是城市居民蔬菜供应困难。城区常居人口有20多万,新鲜蔬菜的供应绝大部分来源于城郊农村,由于这次洪灾,受灾的城郊蔬菜基地面积达4万亩,占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的70%,严重影响了城区蔬菜的正常供应,物价上涨较快。

鉴于我区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任务艰巨,单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恳请上级领导能对鹤城予以帮助支持:

灾情范文篇3

一、雨情、水情、灾情

7月9日23时起,我县境内突降特大暴雨,截止到7月10日11时,全县各地降雨量均达240mm以上,其中旌阳城区降雨量达251.3mm;最大1小时降雨强度达51.4mm,最大3小时降雨强度达106mm,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均超历史极值。

这次降雨突发性强,雨量集中,强度高,致使河水猛涨,洪水泛滥成灾。境内205国道炮台桥段、217省道新桥段、蔡家桥段洪水淹没路面达2m左右,造成城区通往白地、兴隆、云乐方向的交通中断5个小时;蔡大路、三仙路、版碧路等县乡公路多处路段出现防护设施倒塌、路基塌方和山体滑坡。境内徽水河、玉水河、大溪河、玉溪河等主要干支流水位超历史最高洪水位,其中徽水河城区段洪水位达187.5cm,城区北门积水深达60cm,多处住宅小区、商店均有不同程度积水。蔡家桥、三溪等乡镇有数十户群众被洪水围困。

这次强降雨造成全县10个乡镇68个村(居)委会普遍受灾,受灾人口10万人,成灾人口7.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9.7万亩,成灾面积5.8万亩,其中绝收面积2.1万亩;淹死、冲走大牲畜381头、家禽54万只;倒塌房屋122户266间,损坏房屋657户1750间,临时转移灾民1.29万人;冲毁各类水利工程1360余处,其中毁坏大小山塘566口、拦河坝135条、护岸608处50.3km、渠道93条37.9km、饮水工程47处;毁坏道路65km,冲垮各类桥梁53座、涵洞945m;全县40家规模企业中有26家进水受淹,造成企业全停产10家、半停产3家;冲毁通信、供电线杆375根、电缆99.3km、光缆12km。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649万元,其中农业损失7558万元、工业损失7600万元、水利设施损失3875万元、交通设施损失6170万元、供电、市政、广电、卫生、通讯、商贸、旅游、教育等方面损失1446万元。

二、抢险救灾主要情况

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市委方宁书记亲自察看了徽水河洪峰险情,并赴土桥水库检查了运行工况;市政府高登榜市长及时对我县防汛救灾工作作出了明确指示;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程斌、副市长孙正东在接到我县告急求援请求后,及时调度了市武警部队赶赴旌德抢救被困群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韩永生,副市长丁绍东,绕道于第一时间赶到我县指导防汛抗洪工作,并协调市武警部队对三溪镇三溪村、路西村被洪水围困的50余户群众进行了营救。

面对灾情,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统筹安排,科学调度,采取措施,全力以赴组织实施抗洪救灾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自始至终坐镇指挥全县防汛抢险工作,县各大班子领导及时分赴各乡镇指导、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分别于10日凌晨5:00和上午9:00了防汛工作1、2令。县防指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紧急动员,县直各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分赴各挂钩乡镇参与抗洪救灾,全县各级做到了统一指挥,上下联动,领导带班,人员在岗,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组织了一切力量到达险情灾情现场,采取一切办法紧急施救被困群众和保护群众财产。二是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及时启动防汛预案,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全县小型水库(水电站)、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全部迅速上岗到位,靠前指挥;严格落实水库防汛责任制,严格按照水库调度计划和防汛方案调度运作;逐户排查隐患,对受到地质灾害、山体滑坡、危房威胁的群众,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严格落实防汛责任追究制,要求全县不分级别、不分行业、不分条块,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抗洪抢险工作,对工作不力或玩忽职守的人员,以违反防汛纪律论处,绝不姑息迁就。三是及时展开抢修工作。县交通、公路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和机械对全县受毁公路进行塌方清运、修建便道,电力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对供电线路进行抢修,深入乡镇、企业帮助检查线路、抢修设备,通讯、广电部门及时组织人员对被毁线路进行抢修。四是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受灾群众,充分利用空闲公房、鼓励受灾群众投亲靠友等方式解决暂时安置问题,目前受灾群众住宿问题已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县财政已下拨了20万元救灾专项资金,并紧急调运有关救灾物资,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基本医疗保障。卫生防疫部门分赴受灾地区,在受灾安置点设立临时医疗点,备足常用救灾药品,及时发放消毒药品,确保无疫情。加强治安防范,确保抗洪抢险期间全县社会稳定。五是认真调查、核实灾情。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紧急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分赴各乡镇,深入灾区,对灾情进行了初步调查、核实、登记,全县灾情仍在进一步核实之中。目前,我县各项救灾重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灾区群众情绪稳定,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虽然目前我县抗洪救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这次洪灾损失大,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和上级各项工作部署,全力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水毁基础设施,尽快恢复农业和工矿企业生产,确保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确保全县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顺利实现。下一阶段,我们将着力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严密防范新灾情。高度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围绕病险水库、万方大塘、地质灾害点、农村低洼处、沿河两岸居住点和危房等6个防范重点,加强巡查,强化监测,科学调度,消除隐患,切实做好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二是进一步抓好灾情调查、核实和上报工作,按照“对口查灾,统一上报”的要求,对灾情进行造册登记,保证灾情真实准确,为科学决策,全面开展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提供依据。

三是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在对受灾群众进行应急安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积极向上争取救灾资金,认真抓好救灾款物发放,广泛开展赈灾募捐活动,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有卫生洁净水喝、有基本医疗保障。做好灾区的饮水消毒、环境消毒和传染病防疫等工作,确保大灾之后不发生疫病。强化社会治安排查与管理,确保社会稳定。

四是抓紧修复水毁基础设施工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组织交通、水利、通讯、电力、广电等部门,大力发动和组织群众,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水毁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修复进度,保证交通、通讯畅通和电力供应。

五是认真开展生产自救工作。动员广大灾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等不靠,积极开展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及时组织和指导农户做好受淹农田的补植补种工作,力争以秋补夏;指导养殖户做好畜禽圈舍的清理和消毒,防止动物疫病;指导和帮助受灾企业抢修机器设备,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按照“一手抓防汛救灾,一手抓生产发展”的要求,把当前的各项工作统筹好、协调好、落实好,跟踪抓好签约项目落实,加快开工项目建设进度,继续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力争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灾情范文篇4

[摘要]: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信息公开政策,创造了近年来最好的传播效果。但这一信息公开的代价委实是沉重的。本文试从历史背景及现实法律法规制度等角度入手,分析这次灾难之前所长期奉行的信息不(够)公开的制度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保证信息公开成为惯例,不仅需要政府高层领导的重视,更需从制度层面加以保障。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部门采取了空前的信息透明态度。中央及地方媒体及时灾情信息,创造了近年来最好的传播效果。

不少国际知名媒体对此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如《华盛顿邮报》评价说,“这一次,新闻报道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它开始遵循灾难报道的规律进行。……悲剧中最可喜的一点是信息开始自由地流动。”[1]《新西兰先驱报》在5月16日发表社论称,中国“向国际媒体敞开大门,中国民众接受到未经过滤的信息。”[2]《纽约时报》对此的评价或许更为客观一些。一线采访记者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Nicholasd.Kristof)说,“地震之后,很多人都宣称看到了一个更加有希望的中国:更加自信,也有可能走向更多的草根民主。但是严格来说,这些都还只是可能。有关部门在地震之后出于本能的控制媒体的努力,事实上都败给了新闻界的无畏精神。但是随着救灾工作的常态化,又有了开始明显收紧的迹象。从长期来看,双方谁能永居上风,还不好预测。那些乐观的观察家们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的变化虽然缓慢,但是的确在变。”为什么会“有关部门在地震之后出于本能的控制媒体的努力,事实上都败给了新闻界的无谓精神”呢?克里斯托弗解释说:“地震发生后,当地宣传部门本能了去灾区的禁令,但是中国记者无视规定,直往成都,规定第二天废止。从那时开始,政府开始加紧媒体管制,宣传部门开始命令新闻媒体积极报道救灾情况。”[3]

200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开始施行,其中规定“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需要主动公开,“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等信息要公开,[4]为何在此条例刚刚进入实施之际,当地官员的第一反应却是反其道而行呢?

灾害报道可以上溯至建国之初。1950年,安徽、浙江等地发生自然灾害。《解放日报》刊登《皖北生产救灾工作报告》对这一灾害进行了报道。国家新闻总署下达指示对此进行了批评:“各地对于救灾工作的报道,现应即转入救灾成绩与经验方面,一般地不要再着重报道灾情。”[5]

据国家新闻总署在文件中列出的原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可能造成悲观失望情绪”以及“给予帝国主义反动派夸大我国灾情,进行挑拨造谣的籍口”。考虑到新中国建立之初政局尚未稳定、经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这样做亦在合理之中。然而,这种出于对社会稳定和政治因素的考虑,以牺牲受众知情权为代价的灾难报道思想,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后来的新闻界将这个在特定时代、特定背景下的特定工作指示奉为灾难报道的“铁律”,人为地将“灾难”与“成绩”、“经验”等“挂钩”,而灾难真相则常常隐匿不见。[6]

在这种报道思想的指导下,灾难真相往往被人为埋没。河北唐山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人民日报》采用新华社统稿对这一灾难进行报道,灾难造成的破坏程度、伤亡人数、影响范围等只字未提,只有一句“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直到三年之后才首次披露具体死亡人数。在此之前的云南通海大地震也没掩盖了起来,直到事隔30年后的2000年才首次在正式场合披露这场大地震的死伤人数和财产损失情况。这场大地震的死亡人数为15621人,仅次于唐山大地震,是20世纪中百大重灾之一肄。[7]

这种压制灾害新闻报道的思想被带入了21世纪。在2001年“7•17”广西南丹矿难(死亡81人)发生后,当地政府随即想尽办法封锁消息,并下令看见记者就殴打。当记者后来拿着录相带请当地官员看时,还有官员质疑录相带的真伪,不予承认。广西自治区一名副书记甚至指着人民网记者大骂,开事故报导“统一调度会”时也将人民网记者拒之于门外。[8]同年12月江西万载县黄茅村爆竹厂大爆炸后,当地政府实行严密的新闻封锁,派出大批公安堵截记者。由于江西省委等领导的介入等复杂因素,连以前在揭露广西南丹锡矿惨剧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人民网这次也缄口不言。[9]

汶川地震灾情报道的透明与公开,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但是,在中国的国情下,短时期内该法的实施效果还有待观察。在保证信息公开方面,我国的法律与法律之间,法律与法规之间,法律与规定之间等都存在着暂时不可调和的悖论。

宪法第35条规定,“中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以及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这其中就承认了“信息公开”的合法性。与此同时,却有相当数量的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却与宪法精神相背离。在一定程度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宪法权利形同虚设,起实际作用的是旨在信限制息公开的各种法律法规。在这些法律、法规、规章的控制下,新闻媒体往往动辄得咎。从法律角度来讲,传媒领域的权利虽然受宪法的保护,但是如果相关的程序法在实质上背离了这一实体法的精神,所谓的“信息公开”在实践层面也就难以实现。

例如,在2002年1月,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召开后不久,通报批评中国传媒“存在10大问题”,其中问题之一就是“公开报道重大疫情,影响社会稳定”。[10]2003年底~2004年初SARS肆虐前期,大陆媒体集体失语,似与此类规定不无联系。再如上世纪90年代新闻出版署的《报纸管理暂行规定》,其中第8条规定不得刊载“泄露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的内容。这种规定具有极强的解释弹性,往往成为某些部门试图掩盖真相的借口。如2000年陕西省政府对揭露当地艾滋病疫情的记者进行处理时,就以“涉嫌透露国家机密”等为由,将《三秦都市报》特稿部正副主任撤职,两名当事记者作除名处理。[11]

从90年代中后期起至今,出于诸多因素的考虑,许多类似规定不再用文件形式下达,而是通过电话、小范围会议等“内部传达”的形式通知。在2008年雪灾发生后有关部门就采用了电话传达的方式,禁止媒体发表关于“反思”的报道。《南方周末》在2月份刊发的《2008:雪问中国》系列报道赶在了这一通知下达之前。在通知下达之后,《南方周末》也有口不能言了。[12]

相关媒介体制暂且不论,单是在这些规定之下,禁止灾害报道无形中就已被“合法制度化”了。有关灾害的报道在实践过程中不得不遵循下述原则:天灾人祸的报导必须受到严格监督,避免加剧公众怨恨;在不能避免(即指无法隐瞒)的情况下进行报导时要统一口径,着重报导政府组织救灾活动,以及在救灾活动中涌现的好人好事;不能渲染灾情,不能出现具体数字,所有有关数字必须经宣传部门审查后方予公布。

灾害报道中做到信息公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题中之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对灾害报道中的信息公开原则没有做出直接的陈述,但仍然有不少论述值得我们参考。列宁曾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13]马克思也曾批判普鲁士王国奉行的所谓“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不通过人民”的秘密政治原则,他认为,既然“一切不通过人民”,那么“一切为了人民就只不过是说说而已”。[14]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考虑到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一般地不要再着重报道灾情”的规定有其合理性。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由于我们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情况估计过于严重,以及对“不稳定因素”发生的可能性估计过高,使得我们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思维定势。“在这种思维定势中,稳定似乎成了一种终极性的否定因素,一切都要为稳定让路,凡是可能影响稳定的事情都要暂停;社会中哪怕鸡毛蒜皮的冲突和矛盾,都要上升到稳定和安定团结的高度;在党和政府工作中,影响稳定成了无法担当的政治责任,在一般民众那里,稳定成为一种无需论证的话语。”[15]为了“稳定”或类似因素,对于灾害一般采取“捂”的态度,即使要报道,也一般是“报喜不报忧”。在这种报道下,“稳定”与否直接与官员的政绩息息相关。

不知道当时是否已经觉察到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倾向,但他于1959年6月下达的《如实公开报道灾情》的指示却历历在目。1959年6月,广东东江流域暴雨造成大水灾,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受到很大损失。做出指示:“广东大雨,要如实公开报道。全国灾情,照样公开报道,唤起人民全力抗争。一点也不要隐瞒。政府救济,人民生产自救,要大力报道提倡。工业方面重大事故灾害,也要报道,讲究对策。”[16]这段文字至少表明并不希望用“成绩”来掩盖“真相”,相反,他将“如实报道灾情”与“政府救济、人民自救”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一指示的良好动机不容置疑,然而,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事实上,三年自然灾害初期,有关灾害的“如实”公开报道并不多,灾情绝大部分被隐瞒。有些地方饿殍遍野,报纸上却还是歌舞升平,“全国形势一片大好”。虚假报道影响了政治决策,导致政府不能够及时地调整政策,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救济灾民、缓解灾情。这其中,有些是新闻单位是因为顾虑主动压住不报的,更多的是因为地方领导官员指示不要报道或者以种种借口阻挠采访的。

除外,其他国家领导人如、刘少奇等都做过相关的指示。如强调“要提倡讲真话,即使是讲过了也要讲”。[17]刘少奇说,“应该是好的要讲,不好的也要讲”,“不要怕人家报复,不要怕人家把你赶走。如果你的报道正确,人家把你赶走了,这是你的光荣。”[18]但事实上,这些指示甚至规定并未得到认真地贯彻,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甚至都不得不通过警卫战士回家之机委托他们多了解一点基层实际情况向他报告。在这种信息缺乏的情况下,谈何灾害救济?可见,灾情信息要公开,单有政府高层领导的良好动机和强力号召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要营造一种能够让人畅所欲言而不必因此冒政治风险的制度环境。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就是要用制度来降低人们说假话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说真话的积极性。

荀子曾说,“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19]意思是说,自然灾害不足为是正常现象,在自然灾害面前,关键在于统治阶层要对灾情有所了解并确保政治清明公平,这样相关政策才能具体落实。“上明而政平”在现代语境下不妨换作为“民明而政平”,即:信息要公开,制度要健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改革开放后,高层领导人也曾表示“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并不是要求一味地唱赞歌、说好话,更不是不顾事实地涂脂抹粉。”“正面宣传为主要建立在客观真实准确的基础上,要新闻报道不隐瞒、不虚构、不夸张。对工作中和生活中的负面现象的报道,只要是出于对党和国家工作的负责,也属于正面宣传的范围。”[20]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也提出:“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这些阐述无一不蕴含了“信息公开”的思想。

今天,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灾情报道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2004年非典前期媒体“集体失语”,不但导致了疫情的蔓延,甚至还酿成了社会危机和国家形象危机,又如2008年年初雪灾时有关部门下令不得发表“反思”的报道,甚至包括这次汶川地震初期,即使《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开始实施,当地官员也没有从以往的事例中吸取教训,而是本能地了去灾区的禁令。一方面有法可依,一方面有法不依,问题的症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设计的失败。

邓小平曾指出“制度是决定因素”。他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1]

如前文所说,信息不公开已经“合法制度化”,即使与宪法相冲突,即使与《信息公开条例》相违背,现实中仍然有其生存的肥沃土壤。再进一步讲,即使《信息公开条例》本身,也有很多与信息公开相背离的限定词,例如,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范围”、“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公开信息。“于是,连如何理解信息公开的条件都成了学术问题,草根大众又如何能享受到法令的阳光普照?”[22]汶川地震发生后两分钟,BBC就进行了报道,网络上也陆续有相关消息出现,而新华社则在16分钟之后才了第一条消息,不难想见在这段时间内媒体与相关部门的处境与抉择。如果不进行传媒制度的改革及相关法律制度的革新,当下一次灾难来临时,我们不能够确切地保证有关部门或领导人是否还会秉承信息公开的理念,所以相关制度的更新亟需进行。

这次灾难中信息公开程度之所以前所未有,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高国家领导人的意志。如,5月24日,总理在映秀镇的废墟之上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欢迎世界各地记者前来采访”,“我们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有一集国内其它问题上,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不会改变,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永远不会改变。”[23]正是本着这种态度,才有了对这次灾难的前所未有的公开报道。

如果以此次汶川地震公开报道为契机,“将开放透明进行到底”,[24]就需要对既有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进行重新审视,重新估定其价值。如对重大事件的报道先由宣传部门统一“定调子”等制度,都亟需进行革新。因为在这种不完全合乎宪法又以“合法”外衣示人的制度下,往往会把许多问题捂住压住,许多新闻报道尚未对外公布就已胎死腹中,结果造成更大的损失。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25]在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此次灾难的新闻报道转型为契机,真正落实信息公开相应的制度保障,我们才会实现更大的进步。

[注释]

[1]《更加开放的中国》,美国《华盛顿邮报》,2008年5月17日,转自《南方周末》,第36版,2008年5月22日,

[2]《中国高分通过意外考试》,《新西兰先驱报》社论,5月16日,转自《南方周末》,第36版,2008年5月22日,

[3]EarthquakeandHope,ByNICHOLASD.KRISTOF,NEWTIMES,Published:May22,2008/2008/05/22/opinion/22kristof.html?_r=2&oref=slogin&oref=slogin

[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5]《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给各地新闻机关关于救灾应即转入成绩与经验方面报道的指示》(一九五0年四月二日),《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1950-1950),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出版,1980,62~63

[6]《典型报道:理论、应用与反思》,朱清和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92

[7]《灾难新闻报道方法及其对受众知情权的影响——从我国传媒对美国“9•11”事件报道谈起》,沈正赋,《声屏世界》,/spsj/zmytl/2004-03-16/1079426605.html

[8]赵世龙:《“是谁在阻挠采访?”》,《南风窗》,2002年2月下

[9]《法制日报》,2001年1月17日

[10]《通报批评传媒十大问题》,《明报》(香港),2002年2月23日

[11]赵世龙:《“是谁在阻挠采访?”》,《南风窗》,2002年2月下

[12]2008年3月23日复旦大学童兵教授在广西大学做《在权力与权利之间——对当前舆论监督走势的点评》学术报告时提到。

[13]《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234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302

[15]《孙立平:要形成关于稳定问题的新思维》,《南方周末》,E31版,2007年11月29日

[16]《建国以来文稿》第八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14~315

[17]《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摘自《、、刘少奇、论党的宣传工作》,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1月版

[18](《刘少奇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367

[19]《荀子•天论》

[20]李瑞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讲话》,摘自《新闻工作文献选编》,新华出版社,1990,206

[21]《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333

灾情范文篇5

一、总体灾情概括

特大的洪涝灾害给我县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工业生产、水利设施等造成了严重损失,科技受灾也非常严重。同时,我县的科技项目和科技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截止目前,全县科技受灾损失4368.96万元,其中农业科技项目损失1768万元,工业科技损失2600.96万元。

二、科技项目受灾情况

此次调查中,我局重点对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科技项目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受灾的农业科技项目主要有6个,其中县本级的有4个,经济损失1618万元,分别是回鱼网箱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烟叶高产栽培示范、獭兔高成活率研究、回鱼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省级农业科技项目有2个,经济损失150万元,分别是杨梅优质高产栽培及规模化种植、县富兴果业良种科普基地建设。成灾的原因主要是农作物受淹且引发大面积病害造成减产或绝收,养殖业中养殖设倒塌损毁造成养殖物流失。

三、科技园区受灾情况

我县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在此次洪涝灾害中,因内涝造成了大部分的良种苗木受淹,受淹面积200多亩,受淹苗木200多万株,虽然展开了积极的自救措施,但受长时间的雨水浸泡,极大地影响了苗木的生产发育,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万元。

四、科技型企业受灾情况

县在此次洪涝灾害中,企业遭受重创,全县园区内企业受灾较重有17家,特别沿岸的企业。其中受灾的科技型企业有4家,经济损失达2600.96万元。分别是驰帮药业有限公司经济损失达2100万元,化公有限公司经济损失186万元,制药有限公司经济损失84.2万元,金属有限公司经济损失230.76万元。

五、科技需求

1、加强白蚁防治服务。

灾情范文篇6

我镇是位于湘中的涟源市西南部山区的贫困乡镇,与邵东、新邵、双峰三县毗邻,全镇共有106平方公里,辖51个村,13209户,51198人。

经复核,到目前为止,此次洪涝灾害我镇有43个村,8741户,42230人不同程度受灾。有15个村庄、3个场墟被淹,38个村庄进水;被洪水围困群众达到200多人次,造成19人死亡,3人失踪,26人受伤;倒房9077间(合危房),涉及1791户,8769人;冲走大牲畜2841头,冲走鱼14O多万尾;水毁农田达1.83万亩(其中沙压面积达1.1万亩),农作物受灾面积2.45万亩,成灾2.O3亩,绝收O.87万亩,粮食产量受损将达1万吨以上,现粮受损达O.5万吨以上。洪水冲走竹子、果树、树木1O多万根,冲垮公路72处,3777米,冲垮桥梁118座,冲垮河坝82座,冲垮河堤9O处,41475米,冲垮渠道220处,42229米,冲断各类电杆348根,塘堰受损820多口。交通、电力、通讯全部中断。直接经济达9000万元以上,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以上。

其中左湾、礼湾、塘湾、集合、河龙、神冲、峡山、从木、界头等九个村受灾最严重。

二、现阶段的工作情况

(一)、健全救灾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到人。

6月2日,镇党委、政府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成立抗洪救灾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张建中任组长,镇长童春秀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任副组长和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排险保安、救灾重建、恢复基础设施、卫生防疫、社会稳定、救灾物质发放、信息综合等7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明确1名党政领导负责,各组员也作了相应分工。集中安排105人,组成2O个工作队进驻到受灾最严重的2O个村开展工作。各村也相应成立了救灾委员会,明确了工作职责。全镇形成职责明确、反应迅速的工作体系。

(二)、层层统一思想,端正救灾重建态度。

由于我镇地处偏僻,社情比较复杂,群众思想相对落后,眼光比较狭隘,部分灾民“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特别是受灾最严重的左湾、礼湾村,这种现象尤为突出,灾民思想波动大,救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阻。针对这种情况,6月5日,镇党委、政府立即分管理区召开定补干部会,安排布置了“三帮一赛”活动工作,即在灾区开展无灾户帮有灾户,轻灾户帮重灾户,有劳力户帮无劳力户活动和开展生产自救劳动竞赛。6月6日,各帮扶工作组和各村村支两委分别主持召开了该村的党员和组长会、村民代表会、灾民大会,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灾民讲明了当前灾害的形势,讲明了政府救济与生产自救的辩证关系,动员党员、村组干部担当救灾工作的主心骨和排头兵,动员灾民摒弃“等、靠、要”、“两眼向上”的狭隘思想,鼓足干劲,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积极发展生产,搞好救灾工作。通过召开各种会议,使全体灾民、广大群众认清了形势,转变了观念,端正了抗洪救灾态度。会后,村组干部、党员积极带头,广大灾民踊跃参加,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道路、桥梁、通讯及耕地进行清理、抢修。

与此同时,镇党委、政府还向灾民印发了1万份《致灾区人民的一封信》,张贴1000多条宣传标语,2O多条横幅标语,引导灾民坚定顽强不屈,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树立必胜的信心,依靠党和政府、依靠全镇人民和社会各界、依靠自己,化悲痛为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早日重建家园。

(三)、深入宣传发动,正确把握舆论导向

严重的灾情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也得到了众多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及时搜集、汇总荷塘抗洪救灾工作中的信息和资料,通过宣传部门在第一时间正面、真实地把灾情和有关工作情况报道出去,我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从发生灾害至今的1O天里,我们搜集、挖掘、报道有关抗洪救灾工作信息5O多条,都被各级电视台、电台报社、政府网站相继采用,各新闻媒体也相继发表有关我镇抗洪救灾工作的各类报道100多条。这些报道都对我镇的抗洪救灾工作予以高度肯定,对救灾工作中的突出人物予以重点推介,在社会中引起非常良好的反响。目前,我镇社会各界捐赠救灾资金22.5万元,大米78吨,衣物275箱,棉被358床。

(四)、严格核实灾情,深入做好救灾工作

为了进一步把灾情摸实摸准,我镇6月6日又重新安排人员对6月2日组织的灾情摸底进行核实,着重对受灾户的房屋倒塌、田土毁坏、存粮损失情况,受灾村的道路、桥梁、通讯、电力毁坏情况进行仔细核查。核准后,各村相继汇总、统一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资料数据准确详实。在灾民的安置问题上,主要采取了帐篷安置和租(借)房安置等办法。在救济款物的发放方面,各帮扶组和各村都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讨论,将有限的救济粮、物优先着重发放给无房、无粮户、有人员伤亡户。此举得到了大多数灾民的一致拥护、支持。使许多议论较大、矛盾较多的难点、热点问题迎刃而解。目前,妥善安置灾民1791户,8679人,发放(开支)救济金11.2万元,救济大米46吨,衣物197箱,棉被225床,油91桶。

(五)、采取非常措施,积极组织生产自救

1.极力恢复基础设施和农田。

6月2日,恢复基础设施小组就组织公路、电力、电信的维修人员赶到各受损地点开始抢修。公路、桥梁恢复方面:主要抢修县乡道主干线,目前,己挖填土石方2000方,搭建简易桥2座。其中通往重灾区左、礼湾两村的犬八线塌方,经挖机48小时连续作业进行简易抢修,于4日下午能够通车;电力恢复方面:经过8O人,7天时间的抢修,到8日,完成立高压杆15根,低压电杆8O根,全部恢复了通电,并对灾民安置点的帐篷进行了临时供电;电信恢复方面:经过4O人7天时间的抢修,目前,已恢复300余用户的通信,布放400对电缆500米,200对电缆600米,小对数电缆2000余米,换(扶正)电杆51根。除左、礼湾之外,其他各村都恢复了通信;河道和农田恢复方面:由于河水水位和天气的影响,仅6日至7日组织9O多人次,清理河道约500米左右,组织300人次,清理农田8O亩左右。

2.抢时抢耕抢种尽力恢复农业生产。

6月4日,在基层干部的帮助下,陆续有群众开始在田间地头保蔸救苗。6天来,完成保蔸救苗的面积约200亩。6月5日,镇农技站紧急购进杂交迟熟悉水稻种1200公斤,以便于灾民及时补种,同进还购进了大量的肥料、农药等农资物品。

(六)、着力卫生防疫,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从6月2日起,市、镇两级卫生部门每天派驻8支医疗防疫小分队、3O名医务人员进驻灾区开展工作。目前,医疗防疫小分队共门诊医治灾民3000人次,免费发放喷洒漂白粉6吨,漂白精20件,消毒剂5O件。各类药品总价值约3万元。周密的医疗防治措施,确保了灾区没有发生大的疫情。

(七)、狠抓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了灾区社会稳定

6月2日,镇党委、政府专门从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抽调1O多骨干力组成救灾指挥部社会稳定小组,安排4位同志常驻灾区,随时应付各种突发事件。乡镇政法部门立即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维护灾区稳定上来,着力开展了灾区灾民不安定因素的摸底排查,并尽力将其处理在萌芽状态。目前,社会稳定小组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2起,向有关部门汇报、反馈情况14起,灾区没有发生一起恶性案件。

(八)、加强了地质监测和地质灾害宣传的力度,有效地提高了广大群众防灾避险意识

为了防止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镇人民政府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启动了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重点地段进行了摸底排查,上报到了市国土局,并组织了乡村干部日夜守护监测,一旦发砚灾害预兆,能够立即疏散村民,转移牲畜和轻便财产。对有大水矿井、有老窿的煤矿(含已封闭到位的非法矿井)、危桥、危房、水库、大山塘也已派人日夜守护监测,落实相关责任。同时,我们通过加大对灾民防灾避险的宣传力度,灾民的防灾避险意识得强化。目前,暂没有发生大的地质灾害,也没有发生其他安全事故。

总之,通过以上各种措施,现在灾区群众恩想稳定,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紧张进行,整个工作步骤步入良性运行轨道。

三、救灾工作的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我镇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没有工矿企业,是个典型的农业乡镇。2004年镇人民政府能够收的国土税收2O万元,人平纯收入仅1458元。而左湾村等91个受灾非常严重的村则更是贫困乡镇的贫困村;有的受灾户灾前总财产还不足2000元。二是受灾程度重,受灾群众多,基础设施毁损严重,重建工作难度大。三是部分群众“等、靠、要”,“两眼向上”的思想较重,对政府救济期望值过高,对救济物质认为是“吃太公会”,存在多要多占的想法。四是青壮劳力外出多,灾后重建工作组织实施的难度大。五是面对灾后重建工作,乡村干部经验不足,少数干部有急躁情绪。

四、下阶段灾后重建工作的计划和重点

(一)继续加强宣传发动,牢固树立重建信心。

要进一步加强对灾区群众的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继续灵活运用板报、广播、会议等形式,积极宣传生产自救的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念,引导群众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二)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加强灾区党支部建设,使之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重建工作中的前沿指挥部。同时,进一步从思想、作风、组织上加强灾区党员队伍建设,使其发挥灾后重建工作的主心骨作用,积极开展党员帮扶活动,帮助全倒房户、无劳力户及时进行灾后重建。

(三)统筹并顾,继续合理做好救灾物质的发放工作。

根据受灾户的实际困难,以集体决定、民主管理的方式,科学合理、认真地做好救灾物质的发放工作,确保受灾户有粮吃、有衣穿,稳定好灾民情绪。动员无灾户。

(四)调查摸底交心,进一步做好无房户近期安置工作和长久安置工作预案。

动员一些有房户腾出房子,接纳无房户。尽量将无房户从帐篷中搬入房屋中居住。根据各无房户的实际情况,交心摸底,拓宽思路,多渠道、多方位做好无房户的长期安置预案。

(五)上下左右联动,多方出力恢复基础设施。

对于公路、桥梁、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复,一方面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修复计划,争取上级立项。另一方面组织各类施工队,采取集体出材料,受益群众出义务工的方式进行抢修。

(六)继续采取非常措施,着力组织生产自救。

党员、村组干部带头,带领群众清理耕土,抢时、抢耕、抢种发展生产。采取适当的物质奖励,鼓励灾民发展生产。动员无灾户支助有灾户,党员、村组干部帮扶受灾户。同时,农技部门做好技术指导,筹备物种。

灾情范文篇7

××的抗洪救灾工作,牵动着省、市领导的心。灾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作出指示要全力以赴抓好抗洪救灾工作,省水利厅副厅长朱兆华连续几日驻扎我县,指导我县抗洪救灾;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市委书记柳锦州、副市长林添好带领有关领导及市直部门负责人到我县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业斌对我县的抗洪救灾工作专门作出了批示,并于21日晚连夜赶到××指导抗洪救灾;市委副书记黄仕芳也专程来到××指导救灾工作。县委书记杨灿培,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詹小东亲赴抗洪第一线组织指挥抗洪救灾工作。其他县四套班子领导立即带队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全力组织干部群众投入抢险救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我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各方配合,及时快速,措施有力,秩序井然,从而把洪涝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我县抗洪救灾工作,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快速反应,统一指挥,科学调度,做到运筹帷幄、未雨绸缪。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召开抗洪救灾紧急会议,做到领导到位及时,反应快速,严密组织,措施得力。县专门成立了抗洪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亲自任组长,县长、主管三防工作的县委、县政府领导任副组长,县水利、三防、气象、民政、交通、供电、供水、公安、医院等部门领导任组员,统一指挥我县抗洪救灾各项工作,切实把洪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县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做到未雨绸缪,超前做好工作,如王坪镇、龙城镇18日下午就转移了大批的群众,从而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有效维护。

2、全面发动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抓抢险,切实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发动组织县直机关干部,各乡镇党员干部和村干部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进行抗洪救灾。我县根据灾情情况和救灾实际需要,组织了5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组成三个抗洪救灾工作小组,其中二个小组分赴受灾严重的王坪、龙城两个镇进行抗洪抢险,另外一个小组专门负责安置受灾群众。同时,各乡镇也组织了工作小组进行抗洪抢险。据初步统计,全县参加抗洪救灾的党员干部、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群众等共有28411多人,其中干部1970人,群众26100人;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341人;出动车辆1200辆次;出动冲锋舟19艘,木船32只,派发救生衣2310多件。

3、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确保抗洪救灾工作井然有序。灾情发生后,我县运筹帷幄,落实各项制度,确保抗洪救灾工作取得实效。(1)层层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和包干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层层发动群众投入抗洪救灾。县委书记、县长统揽全局,科学调度,亲自组织、指挥抗洪救灾;县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分赴各自的挂钩乡镇,亲临一线,坐镇指挥,各乡镇党政班子实行分片包干(1至3个村)责任制、镇府干部落实驻村责任制、村干部责任到村民小组及到户到人。要求各级各部门坚守阵地、包干负责,做到隐患没有查清、险情没有排除、救灾工作没有完成不准收兵,必须经县三防指挥部验收批准后方可收兵。(2)落实加班制度和领导值班制度,县委、县政府领导带头加班和带班,对重灾区和堤围、水库、山塘、电站、山坡进行24小时巡逻,排查隐患险情,切实做到严防死守、万无一失,及时掌握灾情,及时采取救灾措施。(3)落实报告制度。要求各乡镇书记或镇长及时做好汇报工作,做到早上9时和下午5时定时向县三防办汇报灾情,紧急情况随时报告。现经排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有永汉合口河堤、沙迳高沙电站、王坪王宾水库、密溪黄竹坑电站,现正组织应急分队、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排除。

4、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抗洪救灾工作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救灾重点,把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抢险、抓救灾。首先,安全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在安全转移受灾群众工作中,各级党委、党员干部和武警官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成效在抗洪救灾中得到充分体现。王坪镇是此次洪涝灾害的重灾区,灾情发生后,沙塘、社厦、旧梁、陈村、西埔、王坪等10多个村共有4000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这一情况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指挥抢险救灾,认真做好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工作。20日上午7时始,王坪镇党委副书记钟景文,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包片的田尾片救灾抢险,尽管知道家里遭灾严重也没有回家看一眼,(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直至21日晚才回家;20日上午8时15分起,王坪村支部书记林金兴,亲自带领村干部在洪水中连续奋战了一整天,划着木板转移群众20多人;20日凌晨5时半开始,社厦村支部书记廖刘权,冒着暴雨、淌着洪水转移了一户又一户群众,逐家逐户进行清点人数,直至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才肯松一口气;20日上午7时25分起,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连续奋战,充分体现了“钢铁长城”的本色,冲锋在前,英勇救灾,共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1100多人;20日上午8时15分,县城附近有1040多名正在升中考试的师生被洪水所困,我县及时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如期完成考试科目。21日上午10时左右,王坪镇白沙河桥旁边的树上有两个小孩被抢险应急分队救获;21日凌晨起到21日上午10时左右,沙迳镇公安派出所干警汇同镇村干部英勇救灾,救出被洪水围困群众共100多人;21日上午8时始,县畜牧水产局鱼政大队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用一条橡皮艇救出王坪镇被洪水围困群众182人;21日下午2时始,县应急分队转移中医院被洪水围困的医务人员及病人260多人;21日下午11时始,县驻龙潭镇工作组在县组织部长杨荣同志的指挥下,会同镇村干部连续奋战至下午4时,转移群众100多人。22日凌晨2点左右,永汉合口水库河堤塌陷40米长,抢救队伍汇同镇府干部将绝大部分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目前抢险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之中。我县的抗洪救灾工作,得到省武警部队的大力支援,昨晚9时左右,派出官兵60人,冲锋舟20艘,救生衣200套,直接支援永汉镇抢险救灾。其次,认真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灾情发生后,我县立即空出县会议中心、县影剧院等场所安置受灾群众800多人,县民政部门妥善做好安置工作,购买和分发被、席、蚊帐、衣物等物资2100多件,并安排好饮食,确保受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县移动公司捐赠价值3000元的移动通讯卡和大众卡支持抗洪救灾工作,并捐出衣物350件给受灾群众。第三,扎实做好安全卫生工作。灾情发生后,公安、武警、消防等部门迅速介入抗洪救灾工作,安排专人在灾区24小时值班,确保灾区安全稳定;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部门迅速组织人员抢修线路,努力确保通电、通水、通路;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派出医护人员及救护车到救灾现场候命,确保受灾地区如有疫情能够得到控制,受灾群众如有疾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我县抗洪救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压力:

1、由于连日大暴雨,造成山体滑坡,山溪暴涨水急,大量基础设施严重遭到毁坏,特别是交通道路被冲垮或被阻塞,造成县城至各镇、镇与镇之间道路中断,致使县应急抢救分队及抗灾物资不能及时赶到有紧急灾情的地点进行抗洪抢险,严重影响了抢险的效率(如永汉、沙迳、龙华等镇)。同时,各镇的通讯和电力中断,给抗灾工作的协调指挥、人员和抗灾物资的调度带来不少困难,从而使抗洪抢险工作难度、工作压力越来越大。21日早上7时左右,王坪镇三洞村告急,由于道路被洪水冲垮,县抢捡分队连续砍树搭桥四次都被洪水冲走,抢险队不得不克服各种困难,绕着崎岖山路走了15公里才到达现场,抢救出被洪水围困群众11人。

2、受灾面广,被转移及安置的群众越来越多,救灾尤其是安置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县除南昆山旅游区外,几乎全县乡镇都灾情比较严重,全县被洪水围困的群众3.6万多人,尤其是被转移群众越来越多,给全县的救灾工作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如20日被转移群众有6500多人,21日增加到9570多人;被转移安置到县城的群众20日有390多人,21日增加到800多人,安排解决吃饭群众达1790多人。

3、救生设备不足(如我县橡皮艇只有3艘,后来向市借了16艘),而受灾面又广,全县有11个乡镇都遭灾严重,造成抢救面大,抗洪抢险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全县抗洪救灾各项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开展。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克服各种困难,竭尽全力做好抗洪救灾各项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抓紧做好复产重建工作,尽快建设美好家园。

几点建议:

我县是全省欠发达山区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原本就非常薄弱和滞后,此次遭遇50年以上一遇的洪涝灾害,致使我县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毁坏,这将给我县加快发展步伐带来影响和困难。为此,我们提几点建议:

1、恳请省委、省政府加大政策倾斜,加大对受灾地区的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尽快恢复和改善受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发展环境。

灾情范文篇8

灾情就使命令。作为每一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勇于奉献爱心的广医人,灾情无情人有情。将永远和灾区人民在一起,牢记使命,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依照州委、州政府和卫生局党委的统一部署,抗旱一线去体现我价值。立誓:旱情一日疑惑,队伍一天不撤!相信,只要依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正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我院当前的政治任务来抓,因地制宜采取强有力措施,就一定能打好抗旱救灾的攻坚战,夺取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

卫生局召开卫生系统抗旱救灾工作紧急动员会后,月日。院接着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及时传达贯彻局党委书记、局长的讲话精神和州委、州政府抗旱救灾会议精神,安排布署我院参与州卫生系统的抗旱救灾工作,成立了医院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州抗灾救灾卫生服务队第十队”奔赴县各乡镇指导、协助抗旱救灾工作,与灾区人民一起战斗在抗旱第一线,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精心安排。接到局党委的抗灾救灾通知后,高度重视。院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精兵强将共10人组成抗灾救灾卫生服务队,同时要求全院干部职工提高思想认识,把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全面掌握当前农村旱情。动员会结束后,深入开展调查。第十队就赶赴县各乡镇,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角和中小学校、农户家中,通过“问、察、访、听”全面了解乡情、校情、村情、旱情和学校师生、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传达各级党委政府当前的抗旱救灾政策措施,为当地群众加油鼓劲,增强民众抗灾救灾信心。

大力宣传生产生活自救。每到一处,积极开展工作。服务队最关心的就是当地群众有没有饮用水、饮用水是否安全的问题。进校舍、走村入户宣传有关饮用水平安知识、疾病预防控制特别是肠道污染病预防知识,并对一些存在饮用水平安隐患的学校、群众发放了饮用水消毒剂,要求当地学校师生和老百姓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平安防范意识,杜绝喝生水,杜绝食用不干净食物,严格饮用水、餐具消毒措施。一些人员集中的集镇,服务队不顾路途劳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义诊、宣传工作中,集镇开展健康咨询、送医送药的医疗救助活动,吸引了前来赶场的众多农民朋友,许多老人前来咨询,服务队重点向群众宣传了天气干燥容易引发的上呼吸道疾病和肠道污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并耐心解答就诊群众关于防病治病的各种咨询。卫生服务队热情周到服务,专家们耐心细致的解答,让当地老百姓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尤其是老年人、妇女们和儿童们对这次活动的开展连连叫好。

卫生服务队走遍了县所有8个乡(镇)为400多名老百姓义诊和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咨询、宣传,工作效果。截止3月15日。共发放宣传资料11000份,展出展板12块次,免费为老百姓发放价值19764.00元的药品和消毒剂。医院还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抗旱救灾捐款5590.00元。

救灾工作任重道远。通过服务队和灾区群众的共同努力,抗旱工作有序开展。县各乡镇的抗灾救灾工作正有序开展。群众抗旱救灾信心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抗旱积极性明显增强。通过服务队加大抗旱工作和节约用水宣传,使群众防灾抗灾意识和全民水危机意识有所提高,人民群众自觉节约用水方法明显改善。

2011年抗旱救灾情况小结(二)

冬春连旱,旱冻叠加,50年一遇的旱灾突袭我国西南五省地区。面对持续升级的旱情,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各方力量汇聚到一起,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一场抗大旱、保民生、夺丰收的战斗在西南大地打响。

灾害袭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各部门、各地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及早部署,主动作为,全力出击,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攻坚克难,成为抗旱救灾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领导对此要高度重视,组织动员一切力量,落实各项抗旱措施,打好这场硬仗。要加大对旱情严重地区抗旱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抗旱投入,帮助旱区克服困难,争取夏粮乃至全年粮食有个好收成,为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打一个好基础。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粮食部、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公安部等中央有关部门紧急行动,全力投入抗旱救灾工作,做到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目前,抗旱救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地向前推进。

面对旱情,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团结抗旱,成为抗旱救灾的中坚力量。旱情就是命令,抗旱就是战斗。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受灾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在抗旱救灾的关键时刻,到处都活跃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将责任扛在肩上,战斗在抗旱救灾的最前线,团结带领群众抗击灾害,千方百计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天不下雨,我洒汗水,不让群众流泪水。”是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对广大受灾群众的承诺。在持续不断的抗旱救灾中,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足迹,他们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了抗旱救灾的强大合力,努力把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当地各有关部门恪守职责,强化分工,密切协作,迅速行动,果断采取措施处置灾情,抽调工作组深入受灾一线指导帮助受灾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努力挽回和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大旱袭来,广大群众既是干旱的直接受害者,又是抗灾主力军,他们不等不靠不气馁,自力更生,积极参与,全力展开生产自救。灾区上下呈现出一派众志成城抗大旱的火热场面。

拧成一股绳,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罕见的西南干旱,各路抗旱大军日夜兼程。这次抗旱战线长、困难大、任务重,靠的就是劲往一处使、齐心抗大旱。受旱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部队官兵和中央企业紧急行动,形成最具优势的合力,科学筹划、精心组织,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帮,民有所困、我有所助,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题中之意,更是各级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旱情来临,保民生、保吃水,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最高指示和最高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级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合力抗旱,决不让一名群众没水喝。专业、民间一起找水源,一方喊渴,八方送水。“奉献爱心”、“共渡难关”……挂着各式标语的送水车不断从县城开出,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为缺水村屯送水。“党员送水队”、“青年突击队”、“民兵突击队”、“巾帼抗旱服务队”……一支支服务队活跃在抗旱一线,唱响了保民生的主旋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妇联、澳门特区、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基金等有关方面、有关部门,纷纷捐款捐物;各界群众也纷纷向灾区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各路爱心一齐向灾区汇聚、延伸。抗旱救灾,别小看了“每人捐一瓶水”;抗旱救灾,别小瞧了“每人节一滴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众志成城抗大旱,齐心协力保民生,成了这个春天里最感人的故事。

灾害无法避免。但是灾害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祖国,有坚强的领导,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勇的中国人民。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能够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

2011年抗旱救灾情况小结(三)

今年,我县遭受特大旱灾,我处四个农业村1085亩水稻,有95%以上因缺水减产,干死无收达50%,玉米1347亩,有70%减产,迟玉米全部干死无收,红苕1277亩,蔬菜476.6亩,花生240亩,大豆540亩,干死无收面积已达50%以上,塘库堰19口,干涸开裂达12口,旱情之严重,历史罕见。

我处继7月25日上午召开抗旱救灾工作紧急动员会,传达贯彻市委崔书记的讲话精神和县、镇抗旱救灾会议精神后,安排布署了我处抗旱救灾工作,并立即成立了四个工作组,组织干部分赴四个农业村与广大农户一起战斗在抗旱第一线,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当前农村旱情。

工作组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角和农户家中,通过“问、察、访、听”全面了解村情、旱情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寻找新的水源,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二、及时制定措施,积极组织开展生产生活自救。

1、王爷庙、佛南村克服重重困难,集体筹资4万余元,组织动员群众自筹资金2.5万元,用于解决人畜饮水。

王爷庙投资4600元新购抽水泵解决1—9社集中供水,投资5300元,整修了水塔,投资12880元更换水管,解决了1、2、9社86户318人无饮水问题,投资2040元,整修了1口旧水井,解决了12社8户29人安全饮水问题,并动员12、13、14社群众自筹资金2.28万元,打深水井19口,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佛南社区投资1.2万余元,群众自筹0.2万元,安装水管2500余米,解决了南井沟4社112人饮水困难。

2、全力以赴保证提灌站、灌溉渠系等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畅通。南井沟长岭岗抽水站及王爷庙观音桥抽水站因长时期抽水,超负荷工作,均多次出现设备故障,村干部均及时组织抢修,维修费用已达0.6万余元。组织投入20余劳动力及时清掏人民渠内垮塌石块40余方。

3、千方百计抓增收,努力降低群众的损失。

各工作组结合本村实际,组织和发动群众采取了多种措施抓增收,合理调节用水,确保水稻用水。工作组昼夜抗战组织干部群众百余人上渠放水守水。全处共组织微型泵300余台,提灌站4个全力以赴抽水引水10余方,浇灌农田700余亩。积极动员组织群众作好秋菜、秋玉米等晚秋作物备耕备种和补栽。佛南村已补种秋玉米20亩,秋豇豆8亩,秋黄瓜0.5亩,王爷庙、山已补种蔬菜40余亩。积极帮助群众规划家畜小家禽补栏,同时动员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工和劳务输出,力争在天旱之年群众不减收。

4、山社区投资21.8万元,大兴塘库堰等水利设施夏修工程。

山社区工作组结合社区实情,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正确引导群众,动员、号召群众对生产生活水利设施进行规划和整改。目前,群众集资6.53万元(12社集资3.37万元,14社集资3.16万元),整治扩建两口堰塘,总投资21.8万元,整治后可新增蓄水量1.7万方,两口堰塘整治工程正在抓紧进行,社区正在规划动员另外两口堰塘的整治工作。

三、坚持抗旱和防汛安全工作两手抓。

各工作组干部都牢固树立抗大旱、防大汛的意识,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两不误。及时排查和监测易滑坡、垮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宣传森林防火、危房、用电安全等事项,规划整治塘库堰等大坝安全隐患,王爷庙组织群众投资投劳整治了14社800米排洪沟。

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群众搞好新农村建设。

工作组利用早晚时间,多次走访座谈群众,到村、社开夜会,对七社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第一期工程建设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和通报,并积极规划动员群众路面工程集资方案。

五、市县部门和企业及党员干部积极捐资捐物,帮助群众抗旱自救。

自旱情发生以来,我处四个农业村共收到抗旱资金、物资总价值达4万余元,其中争取了中央抗旱资金5000元,镇拔抗旱慰问金4800元,县劳保局职工给王爷庙捐1190元,给1000元,管国茂局长给送1000元、矿泉水4件、药1箱,市国税局给佛南社区捐1.4万元(到位4000元),给王爷庙捐3000元,还送了矿泉水3件,火腿5件慰问王爷庙干部群众,县就业局给王爷庙捐2000元,洪达家鑫公司在得知佛南社区群众饮水困难时,给佛南社区捐送价值5000元的三相动力潜水泵。县总工会给山社区捐1000元,县安监局1000元,县爱卫办1000元,县档案局1000元(未到位),县药监局给山已送去价值1000元的防暑药。佛南工作组干部黄同海同志在走访群众时,给南井沟五社曾哑巴捐20元,这些捐赠使我处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坚定了抗旱救灾的信心和决心。

2011年抗旱救灾情况小结(四)

去年入秋以来,县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给全县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特大干旱,县供销社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团结一心,积极投入抗旱救灾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县供销社在接到县委、县政府的抗旱救灾文件后,县社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成立领导小组,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全力以赴抓好抗旱救灾保民生工作。同时召开职工动员会,向干部职工宣传县委、县政府抗旱救灾动员会议精神和抗旱救灾挂村包组到户会议精神,要求干部职工提高思想认识,把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并抽各股室负责人共5人组成抗旱救灾工作组,积极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

(二)深入开展调查,全面掌握旱情。动员会结束后,由县社主任带队,多次深入木央镇寒洞村民委川洞村、大火地村、徐家寨村小组的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查看旱情、水源和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听取村民们的意见和建议,与村委会领导共同协商制定抗旱救灾工作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问、察、访、听”全面了解村情、校情、旱情和学校师生、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传达县委政府当前的抗旱救灾措施,为当地群众加油鼓劲,增强民众抗灾救灾信心。同时提出了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加强饮用水安全保护;二是要统筹取水,合理配水,节约用水;三是要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准备;四是要高度关注贫困家庭的生活,确保他们有饭吃、有水喝;五是要妥善处理用水纠纷,杜绝因争水引发群体性事件;六是要及早谋划育苗工作,要大力推广地膜覆盖、节水灌溉、良种良法等科技措施,打好春耕备耕攻坚战。

(三)积极开展工作,大力宣传生产生活自救。针对旱灾的严峻形势,县供销社积极投入抗旱救灾工作。

1.查看旱情,做好安全饮用水宣传。县社抗旱救灾工作组每深入到一个村查看旱情,最关心的就是当地群众有没有饮用水、饮用水是否安全的问题。进校舍、走村入户宣传有关饮用水安全知识、疾病预防控制知识。

2.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所需物资供应。面对旱情,县供销社积极响应县委政府的号召,把保障抗旱和春耕生产农用物资供应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深入各基层社、专业合作社查看旱情,对全县供销社系统农资经营网点逐个调查库存情况,进一步具体落实今年春耕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商品的购销工作,以保证旱情缓解后群众对农用物资的需求。

3.心系灾区,倾情援助。县社动员、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向旱灾地区同胞捐款,同时开展“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党员率先深入村寨查看旱情,积极捐款。抗旱救灾期间,单位共捐款10200元,其中:党员捐款4700元,干部职工捐款1500元,单位捐款4000元。

4.开展抗灾帮扶工作。深入扶贫挂钩村,查看旱情,与村支书一起为群众寻找新水源。针对帮扶联系扶贫挂钩村的实际情况,为扶贫点送去扶持资金元,同时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5.组织发动和指导好群众全面开展春耕生产。随着出现降雨,旱情有一定缓解。县社抓住降雨机会,深入到挂村包组到户村寨宣传发动群众,全面利用好坝塘、水池、水窖及一切可以蓄水的容器及时蓄水,同时积极组织发动和指导群众利用水源较好的田块抓紧做好小秧培育,确保秧苗移栽大田,实现满栽满插的目标。

6.旱情缓解后,及时做好农用物资调运工作。县供销社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点多面广的流通优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拓宽进货渠道,把保证供给和稳定价格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春耕期间,运送各种化肥6890吨到全县13个乡(镇)30个农资供应点,销售各种化肥6500吨,其中尿素2800吨,磷肥1500吨,复合肥2200吨。销售农药18733公斤。减少中间环节流通费用39.8万元。

二、工作成效

在严峻的旱灾面前,由于工作及时到位、有序开展。群众抗旱救灾信心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抗旱积极性明显增强;群众防灾抗灾意识和全民水危机意识有所提高,人民群众自觉节约用水方法明显改善。同时在旱灾期间,没有发生一村一户断水;没有发生因缺水、水源问题的群体事件发生;没有一次森林火灾发生。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截止5月底,川洞村、大火地村、徐家寨村小组已全部完成238亩旱地的种植和47亩水稻种植。

三、工作经验

总结这次抗旱救灾工作,有几条经验值得坚持和推广。

一是加强领导,统一指挥。抗旱救灾中,在县社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干部职工反应迅速,领导在抗旱救灾前沿指挥,从容应对复杂局面,在关心帮助受灾群众,战胜各种困难,始终起着“主心骨”的作用,充分体现了领导班子坚强的行政能力。

二是广泛动员,迅速组队。抗旱救灾中,始终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组建抗旱救灾工作组,并多次深入抗旱救灾第一线,与村干部积极寻找水源,指导村民科学用水、节约用水,使抗旱救灾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三是强化宣传,正面引导。抗旱救灾中,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向群众宣传县委、县政府抗旱救灾的决策部署,增强村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是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抗旱救灾中,指导群众修水池、安管道,增加了水源、提高了蓄水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水利设施薄弱,水源有效利用不够。

二是农村饮用水水源缺乏,供水设施薄弱。

五、建议

一是加大解决农村饮用水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探索集中供水之路。

二是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进程,完善农田地水利灌溉设施,确保田地间道路通畅。

三是多深入村寨向群众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的理念。

2011年抗旱救灾情况小结(五)

紧紧围绕“防汛保平安,2011年全县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救灾促增收”目标,扎扎实实做好气象服务、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灾民安排等抢险救灾工作,认真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平安,确保了灾区稳定,为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明了较好的外部环境。现将今年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灾害基本情况

㈠气象灾害

县降雨明显偏少,气温偏高。6月18日到7月4日,全县大部分地区近30天高温无雨,总降雨量只有历史同期平均值的7%为10年来同期最少,致使全县12个乡镇186个村、20.2万人不同水平受旱,影响农业生产和工业企业正常运行。全县农作物的受旱面积达27.93万亩,其中重旱19.95万亩,损失粮食产量9515吨,损失油料产量588吨,1干旱灾害。今年6--7月份。损失烟叶产量18460担,损失柑桔产量15918吨,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元。同时,因干旱缺水全县有614万千瓦水电装机不能正常发电,比去年同期减少发电量40%以上,因缺电致全县水泥厂、金属硅厂等重点企业不能正常生产,造成经济损失4300万元以上。这次旱灾损失较严重的茅坪、泄滩、沙镇溪、梅家河、周坪、杨林桥等6个乡镇。

全县多次出现强降雨,先后发生了6.307.107.15等暴风雨灾害,特别是7月8日至10日的继续强降雨最为严重,这次暴风雨导致全县农作物受灾15.37万亩,绝收面积1.73万亩,2暴风雨灾害。7月上旬。冲毁耕地1815亩,因灾倒塌民房37户、78间,其中倒光28户、62间,同时造成九畹溪旅游公司、板桥河水库施工现场的局部临时设施被洪水冲垮,两河口镇太平河流域颜家台段、镇文化村、西坡村的局部河堤被冲毁。全县公路出现大小坍塌512处,完全中断交通的6处,其中水田坝乡对外交通全部中断。这次突发性暴雨还诱发了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杨林桥镇和尚岩出现岩崩险情,两河口镇谭家河朱家坡发生滑坡险情。据统计,因暴风雨灾害,全县12个乡镇的14.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其中水田坝、两河口、杨林桥受灾最为严重。

㈡地质灾害

乡镇上报各类地质灾害(含险情)10处,今年19月。总规模达600万方,涉及屈原、水田坝、两河口、、周坪、杨林桥等6个乡镇、10个村、330户、1362人、851间房屋,紧急转移134户、402人,县政府决定实施搬迁安顿110户、316人。

按乡镇划分,上述地质灾害中。屈原镇1处,水田坝乡1处,两河口镇2处,镇3处,周坪乡2处,杨林桥镇1处。

其中14月份发生2处,按时段划分。5月份发生1处,6月份发生2处,7月份发生3处,8月份发生2处。

滑坡险情8起,按类别划分。涉及8个村的219户、1016人、584间房屋;危岩体2处,涉及2个村的111户、346人、267间房屋。

杨林桥镇和尚岩岩崩险情。王家湾滑坡体位于镇擂鼓台村,滑坡体前缘高程140米,后缘高程370米,分布面积约31.9万平方米,总体积约223万方,共危及75户、529人、230间房屋(含王家湾小学师生298人)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国耀、省教育厅厅长路钢等领导到现场指导救灾,决定对受威胁最严重的22户、62人和王家湾小学实施搬迁重建。莲花沱滑坡体位于镇楚王井村,滑坡体前缘高程位于135米以下,后缘高程560米,纵长约1200米,横宽250-460米,滑坡体总方量约1200万立方米,该滑坡体曾于2004年7月和2010年3月发生大范围变形,今年8月25日,滑坡体后缘局部地段出现新的变形。险情发生后,县救灾办组织县国土资源局、移民局、房管局到现场踏勘,并请省市地质专家到现场对滑坡体进行科学论证,目前已将受严重威胁的14户、32人全部实行紧急撤离,加大对滑坡体的专业监测。和尚岩岩崩位于杨林桥镇赵家山村,属2000年省地勘院调查的全镇15处重大隐患点之一,今年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险情有:镇王家湾、莲花沱滑坡险情。该危岩体2004年10月曾出现险情,当时已将危害严重的一孤岩人工剥除,一定时期内比较稳定。自今年7月9日以来,受临时干旱和继续强降雨影响,危岩体变形加剧,该危岩体后缘形成长约60米,宽5--53厘米的裂缝,裂缝将危岩体所在山脊切割成三面临空的鹰嘴岩状,危岩体与母岩有脱离迹象,共危及97户、298人、225间房屋和两家企业,险情发生后,省市县领导和地质专家到现场踏勘,决定将险区内的76户、231人先期实施搬迁安顿。

二、主要工作措施

领导责任制落实㈠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

县长任指挥长,全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抗旱救灾指挥部,调整空虚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县救灾办、防汛办、防雹办“三办”值班合并,统一办公,负责主汛期间全县灾情的统一指挥、综合协调、检查督办等。从5月1日起,县救灾办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办公室内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专人负责值班、专班负责现场救灾,同时,加强了信息传送工作,与县委办、县政府办保持联系,加强了服务协调工作和检查督办工作,确保了各项救灾措施的落实。

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县人武部、公安局、卫生局还分别成立了防汛救灾应急分队。县人武部、公安局、气象局、移民局、民政局、水务局、交通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卫生局等相关单位分别成立了防汛抗旱救灾领导小组。

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各乡镇都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防汛抗旱救灾机构。明确了岗位职责,并以文件的形式上报给县救灾办。水库、电站、旅游风景区以及各厂矿企业也分别组建了防汛救灾机构,落实了责任人,明确了责任,制定了防汛预案。

县救灾办具体负责,县防汛抗旱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把全县各级、各单位的防汛救灾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全县群测群防重点险区险段责任人及联系电话、省市县33处重点灾害点防灾预案、中小型水库渡汛方案汇总,并编印成工作手册,便于查阅,方便工作,确保信息疏通。

基础工作扎实㈡规范和完善了救灾预案。

填写了灾情的基本情况、救灾措施等,一是对每处地质灾害、自然灾害都建立了灾害基本情况登记卡。通过一张登记卡就可以反映灾害的基本情况。

并督促有关乡镇和单位把救灾处置意见落到实处。二是每处地质灾害都有国土部门的应急调查演讲和具体的处置意见。

涉及的总方量、人口、房屋、灾民紧急转移、搬迁安排人数都如实填报,三是所发生的灾害险情都有统计表。便于汇总掌握全县的基本情况。

对全县33处省市县地质灾害点重新编制了科学的防灾救灾预案,四是按国土部门统一规范的模式和要求。做到基本情况清楚,撤离路线明确,救灾方案可行,操作性大大提高。

做到防汛和抗旱统筹兼顾㈢加强了防汛抗旱工作。

提前准备,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从早着手。早布置早落实,并做到防汛和抗旱统筹兼顾,坚持两手抓:

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全县所有水库、堰塘、电站的防汛岗位职责。

组织技术人员分别到各乡镇对全县的水库、堰塘和电站进行了经常性平安防汛大检查,二是自5月中旬以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平安渡汛。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三是编制了水库、堰塘和电站的防汛调度方案。进一步完善了防汛抗旱预案和重点水利设施反恐怖预案。

防大旱、救大灾”基本要求,四是始终依照“防大汛、抗大灾。防汛和抗旱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编制了秭归县抗旱预案,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该留的坚决留,该弃的坚决弃,科学管理,节水抗旱。

维护群众生命财富平安㈣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明确了群测群防责任,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全县863处地质灾害点的预警监测网络。向灾区群众发放了防灾避灾工作明白卡。

全县组织4个工作专班,二是5月20日至6月5日。对全县12个乡镇群测群防点、专业监测点、县级以上重点地质灾害监测点和二期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以及近期出现明显变形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了灾害点的稳定状况、防灾预案、监测人员和监测实施情况,确保监测措施到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平安。

全县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救灾工作督办会,三是6月24日。各乡镇负责群测群防的工作人员和分管防汛救灾工作的领导参与,会议传达了中央、省、市有关防汛抢险工作的重要精神,就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防汛抗旱工作等基本知识进行了集中的培训和指导。副县长郑之彪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2011年全县重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责任状,并对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防汛抗旱救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根据乡镇合村并组后的实际情况,四是由县救灾办和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对全县群测群防地质灾害点进行核实,整理了地质灾害监测管理及基础资料,进一步规范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做到有险必查,五是高度关注每处地质灾害险情。现场踏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建议,编印地质调查演讲。对王家湾、莲花沱、和尚岩等重点灾害点派专人指导现场监测,确保了准确监测、及时预警。

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㈤加强了气象服务工作。

汛期天气预报和中长期气象趋势预报。今年汛期,一是强化气象信息预报服务工作。依照“主动、及时、优质、周到要求。共惯例中长期天气预报1000多份,汛期预报200多份,制作专题气象信息31期,重要天气演讲26期。同时,加强了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为泗溪、九畹溪旅游公司提供气象平安保证服务。

县气象局把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救灾、服务全县国民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工作早安排,人员早培训,高炮早检修,设施早到位,并落实了人影工作的平安责任制。同时,抓住有利时机,科学组织防雹增雨作业,降低灾害损失,特别是7.7增雨作业,二是认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今年汛期以来。有效缓解了全县继续近一个月的旱情。从4月9日第一次作业到8月13日最后一次作业,全县共开展人影天气作业75站次,发射炮弹3326发、火箭弹7枚。

确保平安作业。为了争取空管部门对我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支持,三是加强空管协调。县救灾办、县气象局先后多次与空管部门协调关系,赢得了理解,为人影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㈥各部门密切配合

县委、县政府领导都是亲临现场,每次灾情发生后。靠前指挥,救灾办积极协调,加强督办,县人武部、公安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水务局、移民局、农业局、卫生局、烟草公司、电力公司等相关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投身于抢险救灾工作之中,协助灾民生产自救,抗灾保丰收。

民政、农业、交通、水务等部门组成四个专班迅速赶到两河口、、归州等受灾严重的乡镇,7.10暴风雨灾害发生后。核实灾情,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各乡镇也组建了由乡镇领导带队的救灾工作专班深入各村检查灾情,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抗灾自救。

县公安局、武警中队、移民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林业局、气象局等单位都派人到现场参与和服务于救灾工作,杨林桥镇和尚岩发生岩崩险情后。确保了灾民在规定时间内紧急转移,确保了灾区的社会稳定。

三、主要体会

亲自安排,㈠领导重视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前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靠前指挥,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农村、库区重点险区险段,检查灾情,慰问灾民。同时,专题研究灾民搬迁安排工作,确保灾民正常生产生活。

县、乡及县直各单位、重点水库、电站都签订了防汛抗灾工作责任制,㈡责任落实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关键。今年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中。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各级各部门都把防汛救灾工作纳入了主要的议事日程,使防汛救灾工作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县水务局定期对重点水库、电站的平安渡汛工作进行检查督办,㈢检查督办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保证。县救灾办对每处地质灾害的处置结果定期进行跟踪督办。县民政局对全县灾民搬迁安排进行检查通报等。通过检查督办,确保了各项救灾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了灾民的根本利益。

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㈣部门配合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基础。今年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中。服从大局,积极参与抗灾救灾工作,这是保证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四、存在主要问题

其中已经安顿的82户、252人,㈠灾民搬迁安排难度大。今年因地质灾害需搬迁安排灾民126户、383人。未安置的44户、131人,特别是杨林桥镇和尚岩岩崩险区和镇王家湾小学搬迁重建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杨林桥镇和尚岩险区的97户、298人一期安排对象76户、231人中,已安置的仅42户、126人,新房在建的12户、43人,安排没有启动的还有22户、62人。镇王家湾小学重建工作仅完成场平,地面建筑刚刚启动,预计到明年初才干建成使用。

灾情范文篇9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年洪涝灾情统计工作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洪涝灾情统计质量,切实做好年洪涝灾情统计工作,通知要求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村及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洪涝台灾情统计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洪涝灾情统计工作的管理。要明确一位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熟悉情况的同志担任统计工作,并保持岗位相对固定,以保证工作的延续性。

二、严格制度,规范工作。各村要严格按照《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认真做好洪涝灾情统计及信息报送工作。统计人员要密切关注雨情、水情、灾情,主动掌握灾情变化情况,及时准确上报灾情信息,杜绝错报、漏报、迟报、瞒报和虚报灾情现象,确保灾情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遇突发洪涝灾害事件,一时难以掌握全面受灾情况的,必须在第一时间先行上报灾害的基本情况,之后再续报详细情况,不能因个别指标统计不全而延误上报时间。每场洪涝灾害过程后要在及时上报灾情数据的同时,上报相应灾情综述材料。

三、岗位“AB角”,无缺位工作制。为了确保灾情统计的万无一失,洪涝灾害统计工作岗位均有两人以上承担,分为A角和B角。当A角临时外出或公务繁忙时,由B角协助或配合A角做好相关工作,并对所做的工作承担相应责任。

灾情范文篇10

一、灾害特点及损失情况

此次暴雨洪灾,呈现三个特点:持续时间长。暴雨从7月7日凌晨3时至9日上午10时,持续几乎不间断长达55个小时;范围广:全县60个乡镇383个村19.3万户农户82.06万人受灾,重灾1772户,特重灾337户。县级13个行业不同程度受损;强度大:县气象局雨量监测点表明琅琊最高为261mm,渠城218.0mm,观龙211.4mm,望江194mm,三汇、岩峰分别为121—130.1mm,渠江洪水受上游影响5日晚开始到来,加之以后连续几天暴雨,造成渠江三次复涨,渠城段最高水位出现在9日晨,沿江26个乡镇受灾特别惨重。

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县因灾死亡3人,其中山体滑坡房屋垮塌死亡1人(汇东土城村一社陈德万,男,57岁,7月8日凌晨6时因山体滑坡至死),雷击死亡1人(射洪乡桂坝村一社李家栋,男,57岁,7月7日上午7点30分因田间干活雷击死亡),电杆倾倒触电死亡1人(望江乡尖山村七社陈世成,男,63岁,五保户,7月7日晚因电杆倒到住房触电死亡);淹没面积41231公顷,淹没区域内受灾群众81.3万人,土溪镇3个村14500人群众被洪水围困,8个场镇进水。农作物受灾50.47万亩,其中:成灾31万亩,绝收9.7万亩。死亡大牲畜3259头、家禽20.08万只,鱼类损失465万元。倒塌房屋912间,损坏4360间。损坏提灌站182处,冲断、冲倒各类电杆16200根,损毁水库12座、山坪塘(堰)532口,渠道289处7069米,损毁提灌站31处。冲毁农田93045亩,山地滑坡2105处,冲毁公路路基1225.33公里,冲损桥梁18座。

全县因灾经济损失28513.24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26013.24万元,间接损失达2500万元。(见附表)

二、抗洪抢险和抗灾自救措施

7月7日下午,县委、县政府接到特殊天气消息后,迅速向各乡镇发出紧急通知。晚上9时,紧急召开县级防洪成员单位会议。提出抗洪抢险五条具体措施,一是立即启动各级防洪预案,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除指挥部成员外,每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乡镇,特别是渠江沿岸防汛重点乡镇,指挥、督促防汛抗洪工作,县级各部门负责一个乡镇的防汛指导工作。县防洪办加大对乡镇防洪工作的调度力度。二是严密监测病险水库、滑坡地段及低洼地段的灾情。在7月9日凌晨洪峰到来前,各地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沿江乡镇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好低洼地带群众的有序转移和般迁。三是切实做好救灾物资的准备和救灾设备的维修工作,确保救灾工作需要。四是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上下信息畅通,遇到重大险情及时报告、处理。五是公安部门要加大防洪期间的治安管理,全力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针对全县持续不断的暴雨和渠城抗洪抢险形势,7月8日晚10时,县委、县政府第二次召开防洪各成员单位紧急抗洪抢险联系会,宣布了渠县抗洪抢险救灾指挥中心,领导成员和工作机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指挥,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任副总指挥,并下设抢险救灾指挥组、后勤保障安全组、综合协调组、新闻报道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总指挥向此德同志及时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在会上着重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要以人为本,听从指挥,谁叫谁到,服从大局,密切注视灾情动态,加强重大隐患的监控,切实做好灾情统计报告,确保抢险物资及时到位。7月9日县抗洪抢险救灾指挥中心又两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乡镇、县级部门洪峰过后及时做好灾后防疫、城镇清淤和生产自救等工作,特别是县级各部门必须在9日下午组织人力、财力深入联系乡,组织灾民抗灾自救,全面调查核实灾情,做到大灾之后无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