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20:58:05

越南范文篇1

[关键词]越南共产党执政地位战略举措

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在的冲击和影响下,在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挑战中,越南共产党执政的政治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党的执政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越共将其高度概括为经济发展滞后、和平演变、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贪污腐败“四大危机”。从1991年“七大”到2006年“十大”,越共为了克服四大危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总结的经验教训和进一步深化革新开放的基础上,从确保“社会主义定向”、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实现国强民富的有机结合上,不断推出“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以党的建设为关键、以文化建设为社会精神基础”为总体思路的战略举措。

一、“社会主义是惟一选择”: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制度依托

越南共产党认为,共产党与社会主义是生命共同体,党的执政地位能否长久与社会主义制度能否稳固息息相关。所以,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首先就要解决好革新思维与坚守信仰、革新开放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关系问题。

1、提出“五项基本原则”,保证革新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五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民族力量和新形势下的时代力量相结合。从1989年越共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五项基本原则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强调革新开放要坚持五项基本原则,“改革不改色,融入不溶化”。

2、提出“社会主义定向”的概念,规范革新开放。为了防止在革新开放的进程中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越共在提出“五项基本原则”的同时,发明了“社会主义定向”一词,以此来提醒人们时时刻刻明确革新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定向”,一是说明革新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二是说明越南目前还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还不能不用某些非社会主义的东西,但这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是为社会主义创造条件。

3、制定《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纲领》和新宪法,使社会主义具有制度保障。1991年,越共“七大”通过了《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纲领》,对越南过渡时期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作了规划,强调“对于我国来说,除此(社会主义)之外没有任何其他道路能够带来真正的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幸福。必须强调的是,这是历史的选择”。1992年。越共制定了新宪法“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人民的国家,由人民所组成,为了人民”。

4、旗帜鲜明地反对西化,坚决清除党内散布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的自由化分子。1990年8月,越共六居八中全会撤消了鼓吹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的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春柏的一切职务。1999年,又将鼓吹自由化和多党制的越共中央委员陈度开除出党。

二、构建“越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体系”:党巩固执政地位的理论基础

越共从1986年党的“六人”到2006年党的“十大”,在“弄清社会主义和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的进程中,已初步形成了以胡志明思想、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理论基础。

1、坚持胡志明思想。1991年越共“七大”第一次提出了胡志明思想,认为“胡志明思想的提法符合于我国革命实际,符合全党、全民的感情和愿望”。2001年,越共“九大”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胡志明思想,认为胡志明思想是关于越南革命基本问题的一套全面、深刻的理论和政治观点体系。2006年,越共“十大”再次强调,要坚定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目标。

2、创立“过渡时期初级阶段”理论。越共从1986年党的“六大”就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初级阶段”理论,一方面指出了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不加速经济发展,就会被边缘化,拉大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说明,经济发展和“追赶”不能超越发展生产力基本而必要的阶段。更为重要的是,过渡时期初级阶段理论的创立,使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生产方式的存在具有了合理性和合法性。

3、不断丰富社会主义的内涵,提出“越南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首先,在社会主义的内涵和目标上,1991年越共“七大”提出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民富国强”。1996年,党的“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文明”。2001年,越共“九大”提出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民富、国强、公平、民主、文明”。2006年,党的“十大”再次强调“党的目标是把越南建设成为独立、民主、富强、社会公平、文明的,没有人剥削人的国家,成功实现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其次,在越南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上,1991年越共“七大”通过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纲领》提出了“六个特征”和“七个方向”。2006年,党的“十大”在此基础上概括为八个特征,即“我国人民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的社会;人民当家作主;依靠现代化生产力和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先进,民族特色浓厚;人民脱离压迫和不公,生活温饱、自由、幸福、全面发展;越南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是一个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4、创直“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理论。2001年4月,越共“九大”首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是越南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体制革新的目标模式,并提出要在2010年“基本上形成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2006年,越共“十大”提出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并提出了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八条措施。

三、“发展和经济增长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党巩固执政地位的经济基础

1、把发展生产力当作“第一优先的问题”。越共认为,“对于越南来说,发展和经济增长是生死攸关的问题”,要把发展生产力当作“头等重要的任务、第一优先的问题”。所以。越共从1992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党的建设是关键任务”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强化这一理念,一直将经济建设视为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提出“追赶”战略和发展经济的新标准。2001年,越共“九大”通过的《2001—2005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01—2010十年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追赶中国、追赶东盟、追赶发达国家的“追赶”战略。为实现经济追赶战略,越共九大提出了发展经济的新标准,即根据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能否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能否实现社会公平的标准使用一切发展经济的手段和方法。2006年,越共“十大”提出要“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年的2.1倍,年均增长要达到7.5%-8%,努力争取达到8%,到2020年基本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3、在体制和社会心理上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越南在坚持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全方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目前发展的重点是私营经济。2002年,越共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继续革新机制、政策。鼓励私有经济发展并为之提供条件》的决议,强调要在体制和社会心理上为私有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环境。这次全会还首次明确肯定了党员可以发展私有经济,可以成为私有企业主。2006年,党的“十大”再次强调,要“扫除一切障碍,为私营企业在法律允许的各个行业、领域包括各重要的生产经营领域中的发展规模不受限制创造有利的社会心理和经营环境”,并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允许“党员从事私营经济”。

4、“主动融入国际经济”,大力发展外资经济和对外贸易。实行全方位的开放,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经济,引进资金技术,扩大对外贸易,是越共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越南经济发展中最大的亮点。越南先后通过和修改了《越南外国投资法》、《外国在越南投资法若干条款修改补充法》、《越南外资法实施细则》、国内外企业都适用的《企业法》和《投资法》,促进了外资经济的发展。截至2006年底,越南累计已吸收了6813个外国投资项目,合同金额为604.7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360亿美元。积极发展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扩大对外贸易。目前,越南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2006年11月加入了世贸组织,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2006年越南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840亿美元,同比增长21.5%,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102.2亿美元,同比增长16.19%。

四、“发扬民主……保证权力属于人民”: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政治基础

2001年,越共“九大”报告在越南的社会主义奋斗目标中第一次加上了“民主”一词,2006年党的“十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既是改革、建设和保卫祖国的目标,又是动力”,要“发扬民主,继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与其他国家相比,越共民主政治建设最有特色的措施表现在四个方面:

1、实行国会的直接选举制、质询制与不信任投票制,不断提高国会的作用和实际效力。(1)实行国会代表的直接选举制。越南于199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国会代表的直接选举,全国的选举在同一天举行,选举日必须是星期天,从全国选举委员会、选区选举小组的设立,到代表候选人的产生、全国选举日的确定以及对整个选举、计票过程的监督等都比较民主、规范。(2)提高国会代表的责任和素质。为了避免国会兼职代表“既踢球,又吹哨”,真正发挥民意机关的作用,越南将专职国会代表的比例大幅提高到25%。(3)实行国会的不信任投票制。2001年12月,越南国会批准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和《国会组织法》,允许国会对国家和政府领导人进行信任投票,并赋予国会据此罢免国家主席、国会主席和政府总理等领导人的权力。(4)2002年实行国会的质询制。国会代表有权就国家主席、国会主席、政府总理和政府其他成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各自的职责范围的事项向他们提出质询,被质询者必须作出如实回答,且质询场面向全国进行现场直播。现在基本上每个国会会期都有质询。

2、实行“民知、民谈、民做、民检”的基层民主。1986年越共“六大”提出了“人民了解,人民讨论,人民动手,人民检查”(简称“民知、民谈、民做、民检”)的基层民主原则。1998年颁布了《关于制定和实行基层民主制度》的30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实施基层民主。随后相继颁布了“乡坊民主条例”、“国家机关民主条例”和“国营企业民主条例”等,具体明确了应向人民公开的事项、应由人民参与讨论和直接决定的事项、应由人民参与讨论由政府直接决定的事项和应由人民监督检查的事项。2002年,越共中央书记处颁布了“关于继续推动基层民主条例的编制和实施”的指示,要求在总结基层民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建设条例。2004年底,由中央书记处牵头,由祖国战线、越南劳动联合会和政府内务部分别起草了乡坊、国有企业、行政机关的民主制度范本,全国的基层组织依照范本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民主制度。2005年初,越共总书记农德孟强调:“实行基层民主制度是新时期越南社会民主建设的突破口”。

3、建设“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法治国家”。1986年越共“六大”报告指出:“要依靠法律,而不仅仅靠讲道理去管理国家”。1991年。越共“七大”通过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建设纲领》指出:“国家用法律来管理社会”。2001年的越共“九大”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把党的纲领、路线、主张、政策体制化、法律化,由“党治”、“人治”向“法治”转变。2006年,党的“十大”明确提出要建设“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法治国家”。目前,越南国会已经通过了58部法律和43部法令,其中包括社会广泛关注的《企业法》、《投资法》、《知识产权法》和《预防和反对腐败法》,初步形成了有越南特色的法律体系。4、发挥祖国战线和社会政治团体的民主监督功能。为了更充分地发扬民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建设和管理国家,越共建立了任何重大决定作出前要同祖国战线及其他社会政治团体进行民主协商的制度。2006年,党的“十大”再次强调,党尊重和发挥祖国战线和社会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密切联系群众,发挥全民族大团结的力量,要继续改革越南祖国战线和各社会团体的活动方式。

五、建设“先进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本色的越南文化”: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文化精神基础

越共认为,文化是社会的精神基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1998年7月,越共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先进的、具有浓郁民族本色的文化。2001年,越共“九大”提出了先进的、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即大众化、民族化、现代化和具有人文精神。2006年,越共“十大”再次强调,要“继续广泛深入发展先进的、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越南文化,提高其质量,将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1、在文化建设中发扬民族精神,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与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相结合。越共在分析的原因时指出:“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危机不完全是经济与政治危机,而且是一种文化危机,是一种精神上的摧毁。……危机的原因在于全盘西化的意图对民族文化与传统标准的否定。”所以,在文化建设中首先要保护民族特色,大力发扬民族精神,防止全盘西化和文化庸俗化。在文化活动和文艺创作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与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相结合,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2、开展“建设健康的思想道德和生活方式”运动。越共针对革新开放以来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消极现象,提出要占领文化阵地,今后文化建设的“重心任务是在社会中,首先是在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每个家庭中建设健康的思想道德和生活方式”。为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和爱国竞赛,在从中央到基层的党内和政府机关内进行了思想道德与生活方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运动。2006年11月,又在全国开展了为期五年的“以胡志明为道德榜样而工作和生活”的运动。

3、加强对中学生、大学生的政治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教育,培养具有高尚美好道德品质的越南公民:越南从初中到大专院校都开设了以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课。在初中和高中注重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的基本知识教育,道德和生活方式的教育,公民在社会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必要知识教育。在大专院校注重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的科学理论学习和法律、道德、社会学等学科的教育。另外,越南在奥林匹克知识竞赛活动中还设有“奥林匹克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知识竞赛”。

此外,越南还设立部级重大研究课题,加强对全球化条件下越南文化与人的发展的研究。

六、实行“独立、开放、全方位、多样化的外交政策”: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国际条件

越共认为,开展积极主动的外交,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周边国家和某些大国的关系,既可以为社会主义革新开放和保卫祖国事业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又可以利用矛盾,化解危机,为国家安全和防止和平演变建立起一道屏障。

1、准确把握时代的本质和特点。越共认为,“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使得社会主义暂时陷入低潮,但时代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人类仍然处于以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目前出现的历史曲折正在使全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延长,但不可能使时代的趋势倒转,人类现在走的道路正是和平、民族独立、民主与社会主义的胜利之路。

2、区分好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融入而不溶化”。越共“九大”强调,“经济全球化既促进合作,又增强竞争压力及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越南应贯彻“建立独立、自主经济与主动融入国际经济必须紧密结合”的原则,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要把生产力、技术层面与生产关系、政治层面严格区别开来,要“融入而不溶化”,既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又保持民族传统和民族特色。

3、确立独立自主、全方位、多样化的外交路线,同所有国家交朋友。1991年,越共“七大”提出“越南愿意成为国际社会所有国家的朋友”。1996年。党的八大强调“实行对外关系多样化、多边化”。2001年,党的“九大”提出了“始终如一奉行独立自主、开放、多样化、多边化国际关系的对外路线。越南愿意成为国际社会各国值得依赖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为和平、独立与发展而奋斗”。2006年,党的“十大”仍重申这一主张,强调实行广阔的、多边的外交政策和构建多样化的国际关系,使越南成为国际社会中值得信任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4、将越中关系、越美关系、越南与东盟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三大重点。(1)优先发展与中国的关系。自1991年实现越中关系正常化后,越南一直把改善和发展越中关系放在对外关系的首位,强调越中关系与越南民族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十分重视并优先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以及全面、牢固、互信的全面合作”。(2)重点突破与美国的关系。自1995年7月越南与美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以来,越南主动出击,积极改善和发展与美国的关系,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在依赖与对抗关系两者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以经济关系的改善与合作减轻政治上的敌对与“和平演变”的压力。(3)积极改善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越南在1995年7月正式加入东盟,为革新开放、经济建设和保卫国家事业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提升国际地位创造了条件,推动了越南与东盟以外国家关系的发展,加速了越南融入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步伐。进入21世纪以来,越南更加重视发展和改善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注重提高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效果与质量。

七、“党的建设是关键”:党巩固执政地位的自身保障

2006年,党的“十大”报告指出,党的建设“是一项关键任务,关系到我们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的生死存亡”,要“建设在政治、思想和组织方面真正纯洁、坚强的党”,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

1、不断强化党是“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越共九届七中全会提出了“重民、近民、知民、学民、对民尽责”的办事方针,认为革新的同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见、愿望和创造精神对党的革新路线具有重要作用,要紧紧依靠人民,围绕人民的利益开展工作。2006年,越共“十大”强调“革命事业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并明确提出“越南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越南劳动人民和全民族的先锋队,是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全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越南共产党认为,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党的生命,党没有它就不再有组织性。组织方面的党建工作是当前党建工作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要牢牢地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006年,党的“十大”通过的新党章再次强调:“越南共产党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党,意志和行动高度统一,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组织原则。”

3、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近年来,越共不断完善和健全了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制、中央委员会工作制、集体领导制、党内选举制、干部交流制、基层民主制、权力监督制等党内民主制度。(1)党内所有领导职务实行差额选举制。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职务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央委员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差额选举产生。2006年,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206名候选人中差额选举出了160名中央委员和21名中央候补委员,党的总书记也首次采用了选举前由大会代表民主推荐产生候选人的办法。越共的省委书记及所有省级干部的产生也均须采用至少10%的差额比例,在全省干部大会上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2)实行集体领导制。2001年,越共制定了党的各级领导机关新的工作制度,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紧密相结合。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真正实行集体领导原则,各项重大主张、干部任免、重大工程项目的开展等事项,都必须通过集体讨论决定,个人不得擅自拍板。(3)实行党务和信息公开制。一是将包括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草案在内的党所研究的重大问题向全社会公开,广泛吸收党内外智慧。2001年党的“九大”政治报告草案和2006年党的“十大”政治报告草案都是提前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二是将党的各级领导人的信息公开化,接受社会监督。各级领导职位选举前,将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所有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向全社会公开,以便于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直接监督。(4)实行质询制。2002年,越共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实行了质询制度,任何一位中央委员可以对包括总书记、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在内的其他委员提出质询,也可以对政治局、书记处、中检委集体提出质询。被质询者必须回答质询者提出的问题。(5)实行干部交流制。2002年7月,在全党、全国范围内推行干部交流制度,规定总书记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县级以上主要领导干部在同一个地方担任同一职务不得超过两届任期,以解决当前比较突出的“关系网”、“裙带风”等消极腐败问题。

4、革新党的执政方式。1991年“七大”以来,越共就提出要按照“党领导、政府管理、人民作主”的思路“在内容上和方法上革新党的领导”。2006年,越共“十大”再次指出:要“改革党的领导方式”,“集中改革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党通过路线、观点、决议等对国家实施领导;通过变成国家宪法、法律、计划和重大工作章程实现领导的具体化、制度化;安排好干部,并经常检查组织实施情况”。“党不但不能包办、代替政府进行领导,而且要在国家和社会的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实践来看,越南扩大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了法制建设,明确提出了党政分工,努力改变过去“党治”、“人治”的状态,逐步转向“法治国家”,党的领导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5、把反腐败作为目前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越南共产党在加强党建的进程中,特别重视反对和消除党内腐败现象,认为腐败是越南当前所面临的四大危机之一,是“国难”,反腐败是党建的重中之重,是保证党完全纯洁和健康、巩固人民对越南党和国家的信心和信任的惟一手段。从实践上看,越共从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5月19日在全党开展为期两年的党的建设和整顿运动。2001年,党的“九大”后相继出台了财产申报、财政公开等一系列规章制度。2005年11月,越南国会又通过了《预防和打击腐败法》。2006年2月,越南政府批准了《贯彻落实<预防和打击腐败法>的政府行动计划》。2006年,越共中央成立了由政府总理任主任的反腐败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的反腐败斗争。2006年,越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加强党对反贪污腐败斗争领导的决议。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反腐败取得了重大进展,据统计,在2000—2004年期间,全国先后查处了腐败案件8800多起,涉案官员1.2多万人,2370多人遭到严惩。

越南范文篇2

1.货币政策实施不当

从越南金融危机的发生过程来看,在应对高通胀时,货币政策的实施不当,是引发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一是期望通过快速的本币升值来冲抵高通胀的压力。事实表明,在越南当前的经济实力下,企图以“浮动区间扩大促本币升值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高通胀是错误的,因为在国际热钱已大举进入并获得本币升值的巨大利益前提下,利用本币加速升值的办法抑制通胀,其结果必然会促使国际资本的套利投机,并最终导致本币贬值。二是在危机发生之初,在本国银行系统中采取大幅度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即运用大幅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巨额发行票据等货币工具来对冲抑制通货膨胀,造成本土金融系统资金链的极度紧张和加速对本国货币的预期性恐慌。

2.过多过快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多年来,越南实行比较宽松的金融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大量贷款形成部分呆坏账,金融体系本身并不健全;同时,也缺乏抗御金融风险的稳健实力。如,越南的外汇储备总量偏低,不到国家外债的50%,但为了促成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定了比较激进的吸引外资政策。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虽然可以直接拉动GDP总量的快速增长,但也对通货膨胀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一旦出现外资大规模撤出,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货币层面的巨大波动和经济层面的较大动荡。

3.货币流动性泛滥,资本投资过度

由于越南的政府投资过多,前期贷款过度,导致国内长期处于货币流动性过多甚至泛滥,加之去年以来的国际粮食、成品油等日常消费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以及过度的进口等,两种效应叠加在一起,输入性通胀压力剧增。同时,银行业的快速扩张是流动性泛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越南上市银行,为争抢市场份额,甚至放弃应有的风险原则,实施大规模放贷,如,2006年M2增长34%,2007年又增长46%,而同期国内发放贷款余额则从2006年上升29%到2007年的上升54%。这些高企的数字均表明越南国内流动性已呈泛滥之势。另外,为了防止越南盾对美元的贬值,越南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美元,卖出越南盾,又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货币流动性问题。

4.过早放开资本项目

2006年加入世贸组织后,越南就开始放开资本项目下的外商直接投资。外资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上限也放宽到49%。外资的大量涌入,特别是国际游资大量涌入,直接推高了越南国内的资产价格,形成了经济泡沫。当美联储释放停止降息甚至加息的信号时,国际资本开始回流,从而使得国际游资不断卖出越南资产,撤出越南市场,导致了股市和房价的暴跌,资产价格泡沫的快速破灭,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5.基础经济结构失衡

越南原本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规模较小,工业和服务业基础相当薄弱,近10年来,急于加快经济现代化建设,一直推行较激进的经济改革,在金融市场化和自由化方面改革力度加大,大力引入外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引进了大量的工业项目,以直接投资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这些工业项目的国内零部件等配套能力又较弱,实体基础经济薄弱,经济结构存在失衡的问题。因此,需要大量从国外引进和进口,造成了连年的外贸逆差,相对减少了外汇储备。

二、越南与我国金融环境的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

1.均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困扰。次贷危机后,美元不断贬值,一方面,促进国际游资转向石油、原材料、粮食等大宗商品投机,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形成了世界范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国际游资重点进入经济高增长国家进行投机。这些外来资本在越南和我国国内不断寻找各种机会,收购骨干产业以及其他各类资产,致使国内资产价格以及基本生活资料价格呈全面上涨态势。

2.国际热钱不断流入,对国家金融安全造成威胁。越南和我国都是国际热钱首选的投机地。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仅今年3月份的热钱规模就为123.6亿美元,4月份更高达501.6亿美元,说明热钱在4月份有加速流入的趋势。这些热钱投机于股市、楼市和汇市中,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国家的金融秩序。同样,越南近期股市和楼市的异常暴涨暴跌,也是国际热钱投机引起的,对金融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

3.股市持续暴跌,楼价大幅缩水,使民众对市场经济信心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随着美联储对通货膨胀的关注,美元降息周期的即将结束,美元贬值有望见底,很可能进入加息周期,全球性投机资本可能撤回。全球性资本的非正常流动必然带来金融的较大波动。这些波动呈现给民众的可能是股市持续暴跌和楼价大幅缩水等,可能会导致民众对市场经济信心不足。这也是越南和我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不同点是:

1.我国外汇储备充足,而越南外汇储备较少。我国对外贸易多年顺差,外汇储备充足,外汇储备相当于GDP的50%还多;同时,外债很少,为3736亿美元,仅占GDP总量的11.1%,即使外国投资者全部撤走,人民币汇率稳定还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保证。而越南多年存在贸易逆差,外汇储备较少,仅150亿美元,而外债多达305亿美元;同时,越南中央银行人为地把汇率规定在比较高的范围。外国投资者一旦把热钱撤走,越南货币贬值就在所难免。

2.经济规模不同。我国人口达13.3亿,越南为8440万;越南GDP年增长7%,已被认为超高速增长;而我国近年来GDP年增9%~10%是常态,最高时达到13%。我国的GDP总量在2007年为3.36万亿美元,而越南仅为712亿美元,我国的GDP是越南的46.5倍。我国对其出口119.01亿美元,仅占2007年出口总额的0.98%。由于经济规模的差异,越南的金融风险比较容易被放大,但越南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投资联系,直接传递给我国并造成较大影响的可能性不大。

3.我国资本项目实行稳健的开放,而越南资本项目实行快速的开放。我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外资还无法自由直接进出我国市场;同时,外汇进入渠道受到较严格监控。因此,热钱操控我国股市和楼市的潜在风险不大,热钱的撤出,对我国总体经济的冲击不会造成金融危机。越南由于资本项目的快速开放,外资能自由进出,一旦有大量的热钱涌入和进出,就会虚抬或打击其股市和楼市价格,给金融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

三、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1.适时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

当前,我国股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波动明显,石油、原材料、粮食价格上涨压力增大,紧缩性货币政策,一方面,可以挤压经济泡沫,缓解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也对国内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从国家整体宏观经济运行来考虑,应在坚持既定货币调控方针的同时,适时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应对金融市场潜在的各种风险与危机。对于国内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可通过发行定向债券和特别国债等扶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产业,如,农业、能源等领域里的大型企业。人民币汇率改革应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减缓升值速度,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对热钱要采取措施进行严格监控,及时发现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和潜在风险,积极地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2.继续坚持资本项目的稳步适度开放

继续坚持资本项目开放的慎重性和适时性。采取分阶段、有步聚的方式,有选择地逐步开放我国资本项目,并采取各种措施对国际热钱进行监控,有效地防范热钱投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利冲击。

3.加快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双重挑战。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来自于国际收支双顺差。这也是经济结构失衡的反映。因此,要进一步采取完善外汇管理、调整外贸政策、强化节能降耗、促进扩大消费等综合措施调整结构。

4.完善金融波动与危机的预

警机制及应急管理体系在逐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过程中,我国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更加密切,国际金融领域的任何微小变化与波动都可能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巨大波动。因此,要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增强金融风险应对能力,特别是在当前高油价、高通货膨胀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有必要建立健全我国金融波动与危机的预警机制及应急管理体系。

越南范文篇3

一、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政治民主化发展历程

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政治民主化的酝酿阶段(1986~1992年)。1986年黎笋病逝后,越南效仿中国开始革新开放,调整反思政治经济上“左”倾及个人专权的弊端,重新强调集体领导,首次提出了“党领导,国家管理,人民做主”的方针[1]128。这一阶段因为党内路线斗争激烈,政治革新层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由于经济革新成效不理想,时任越共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陈春柏抨击阮文灵“只革新经济,不革新政治,是‘半吊子’”[2],并在电视上公开宣称越南应该实行多党制。这一举动超越了当时越共中央可以容忍的底线,陈春柏被免除了党内外一切职务。该事件标志着党内路线交锋告一段落,同时,政治层面的革新也由此提到了日程上来。第二阶段是政治民主化的启动和加速阶段(1992~2006年)。这一阶段越南走出了经济危机,但由于政治体制革新严重滞后,腐败蔓延,人民群众的不满日益高涨。面对这种状况,越共1994年提出“建设属于人民、经由人民、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1996年又提出:“对于党和国家的主张和政策由人民知情、人民讨论、人民做主、人民监督作为具体的实施方针并机制化。”[1]129但是这些措施仍不能有效缓解日益严重的社会不满情绪,1997年太平省最终发生了农民的武力反抗。当年年底,越共元老陈度上书中央,斥责“党正在退化变质,……那些手握权力的党员已经变成与人民利益对立的新的统治阶层,……已变成一股阻碍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国家各方面向前发展的阻力”[3]。此举获得了党内大批高级干部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在越南国内外轰动一时。由于陈度拒不妥协,越共开除了陈度的党籍并处理了一大批高级干部,但这并无助于挽回党的形象。陈度事件后,越共深刻地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在强调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逐步采取措施进行政治系统革新,扩大党内民主,反对腐败,改善党的形象,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第三阶段是政治民主化的深化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这一阶段越南经济发展迅速,国内局势稳定,国际环境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越共的执政信心大增。越共十一大指出:“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和由人民做主是我们人民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的两个中心特征。”[1]131这一阶段在坚持加强越共领导地位的同时,在国内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改革国会选举,开放言论,强化一党执政的合法性地位,引起了西方的关注和兴趣。而最近建设“公民社会”构想的提出和国会代表差额普选及在部分省市和郡县试点直选产生省市委书记、郡县委书记的举措,则标志着越南的政治民主化渐向深水区发展。经过25年革新开放,越南共产党初步恢复了自身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巩固了执政地位;扩大了党内民主,初步建立起了党内竞争与制约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党意”与“民心”的矛盾,开始探索一党执政条件下的党政分开问题。但是政治系统中的弊端远远没有得到消除,贪腐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治,裙带关系、官僚主义依然较为肆虐,“党意”与“民心”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社会民主仍处于起步阶段,越南的政治民主化与革新依然面临着一些阻碍。

二、越南政治文化对越南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越南政治民主化进程相对快速发展是与其政治文化环境密不可分的。

(一)越南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

“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成员的行为取向或心理因素,即政治制度的内化”[4]。它构成了一个国家政治发展赖以存在的独特内在环境,这种内在环境虽然不能决定历史的大趋势,但是在政治发展进程的某个阶段可以起到加速或抑制作用。政治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政治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更新;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又有相对的传承性和稳定性。越南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首先,具有强烈的民族危机感,勇于向对手和敌人学习。越南968年脱离中国独立,其主体民族京族是由汉族移民融合了雒越和瓯越两个族群形成的,继承了汉族的文化内核。越南从独立到中法战争近千年的时间里,一直面对着北方庞大的政治、文化母体,形成了其天然的危机感。虽然越南向来以中国为主要威胁,但在政治上却以中国为师,不遗余力地全盘吸收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最终成为“北可抗拒中国,南可开疆拓土的强大国家”[5]。越南政治文化的这种特色无论其在法属时期还是在其革新开放时期都表现得非常明显。1986年,尽管当时中越依然对峙,但阮文灵毫不犹豫地效仿中国开始了革新开放。现今虽然越南仍以美国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威胁,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其在政治层面向美国学习。当今越南执政者标榜“属于人民、经由人民、为了人民”,其实就是林肯“民有、民治、民享”的翻版。越南国会所有提案的辩论都经由电视直播,各个代表都要向选民表明自己的观点,这里面也有明显的美欧风格。越南著名历史学家、国会代表杨中国说:“只要是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在涉及到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上都是一样的,如果不这样做,越南就会与世界发展趋势相背离。”[6]在学习外国政治体制方面,越南也一样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敞开大门。最近越南正在酝酿新一轮政治系统革新,其中方案之一就是学习英、德等国的政治体制,党首由总理兼任,成为内阁制的魁首[7]332。其次,具有相对宽容、民主的政治文化氛围。越南在传统上属于汉文化圈,儒家伦理纲常在越南根深基厚,与中国政治文化专制主义气息浓厚相比,越南政治文化中更明显的特征是“宽容大度,以和为贵”[8]。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的民主主义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中,越南是唯一没有发生过清洗、严酷镇压迫害党内异己的国家,它既没有发生过像苏联、东欧、朝鲜、柬埔寨等国家那样的政治清洗,也没有发生过中国类似“”式的运动。无论是在革命阶段还是取得政权后,越南对待党内持不同意见、犯错误甚至有背叛行为者的处理方式,显然都要比同期的苏联、中国、朝鲜等国民主和宽容得多。作为越南的最高领袖,胡志明面对政治局对其结婚请求的否决结果,选择了无条件地服从。在1990年陈春柏事件中,陈春柏只受到了免职处分,仍保留了党籍,越共对他至今仍以“同志”相称[9]。在越共十一大之前,越南社会的民主氛围更加浓厚,比如公民社会、多党制、民主社会主义等一些原来被认为完全是资产阶级的东西都可以公开讨论,前部长会议主席助理阮中更是在越南《青年报》上撰文指出:“马列主义都是外国人的思想,越共应该以胡志明思想为指导,只有胡志明思想才是适合越南国情的。”[10]27这种言论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很难想象,但越南却可以在《青年报》这一官方报纸上公开辩论。再次,隐忍善变、追随强者。越南是一个小国,长期夹在北方巨人与周边诸国之间,在千百年与中原王朝和周边国家的相处中,养成了越南人隐忍、善变、狡黠的心理性格,为了自己的利益永远选择同强者站在一起。越南趁中原战乱纷争从中国独立以后,自知国小力薄,不足以长期和中原王朝硬碰,于是对中原王朝采取恭顺的态度俯首称臣,自称为炎帝神农氏之后,与中原王朝同为“华”,千方百计利用文化和血缘上的关系拉近同中国的距离;而对内、对周边少数民族则自称天子,把中国称为北朝,把自身称为南国,以示与中国平等。越南在政治上这种隐忍、善变、狡黠的功利主义态度一直传承至今,成为越南政治文化的显著特征。二次大战结束后,虽然国共双方都支持越南独立,但越南对中国却持极端排斥的态度,在冷战已经初露端倪情况下,胡志明向杜鲁门写信宣称:“我们请求合众国政府支持我们的独立要求……如同菲律宾一样,我们寻求的是完全的独立和与美国政府的全面合作。我们将尽我们所能使这种独立和与贵国的合作对世界有益。”[11]只是这一请求并未得到美国的回应,却使斯大林怀疑胡志明为民族主义者。抗美救国战争期间,越南认为大局已定,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就开始完全倒向苏联。目前则极力迎合美国,企图利用美国抗衡中国。越南领导人不止一次地对美国领导人说:“越南把美国作为首要的战略合作伙伴,越南将积极、主动、全面地融入国际社会。”[12]在内部却说:“美国介入东南亚为我们解决东海争端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这也给美国和西方势力反对我们提供了可能。我们在融入世界经济的新背景下一定要保持政治上的警惕。”[13]最后,重视社会关系网络,法制观念淡薄。虽然经历了殖民化和革命的涤荡,但越南儒家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二十多年的革新开放并没有使越南社会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现在即使在首都河内也依然是传统的熟人社会,社会关系网与身份在某种程度上依然起着比法律法规等制度化的东西更为重要的作用。越南有句俗语:一人做官,全家可恃。过硬的社会关系网可以使你绕过法律法规的限制,也可以使法律法规的解释对你有利,反之亦然。

(二)政治文化环境对政治民主化的影响

首先,相对开放的政治文化氛围和强烈的危机意识,使得越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主动效仿比自己先进的国家的政治体制。这种特性对于越南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越南是一个务实的民族,对于有用的东西,无论是朋友的还是敌人的从来都是采取“拿来主义”。越南首先是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然后随着和美欧等国交往日益深入,美欧等国的一些政治体制和理念也被拿来加以改造后在越南实行,如党内竞争、全民普选、对政府的质询制等,都在坚持越南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加以推行。许多越南政界和理论界人士认为,民主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制度下,与社会主义和越南共产党的领导并无矛盾,强调要区分民主现实形式和民主的阶级实质,无论哪种民主其表现的外在形式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同的。越南现行的“四架马车”体制就是这种思维的产物。所谓“四架马车”体制,其实就是越南共产党领导下的分权制衡合作体制,即总书记、国家主席、国会主席、政府总理四权并立、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确认的,总书记是事实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主持政治局工作,但“党的领导作用体现在政治方面,即党通过其路线方针和干部组织工作来实现对国家总体方向的领导,党不具有具体的国家管理职能,党也不具有国家公权机关的职能”[14]。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和国防安全会议主席,领导国家的武装力量。国会主席主管立法、监督工作。

总理是政府最高首脑,负责国家大政方针的具体执行和国家具体政策的制定,是越南最具实权的职位,“总理可批准省级议会选举出的人民委员会成员,可罢免省市人民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可废止省级人民委员会的指令”[15]。正是这种开放、充满危机意识的政治文化使得越南的政治民主化在短短25年里得到了快速推进。其次,政治文化的民主性和包容性,使越南拥有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从而给政治民主化的推进营造了一个可能的环境。在总体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下,越南的政治民主化以不可逆转的趋势不断向前推进。在越共十一大召开之前,越南国内曾对今后的政治系统革新进行过热烈讨论,对民主社会主义、多党制、公民社会、时代特征、政体国名等也做了多方面的探讨。有诸如阮德平、黎可漂等坚持原有观点的正统派,也有像阮中、阮维贵、邓玉丁等主张建设公民社会的革新派,还有学者推崇瑞典等北欧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其中前越共元老阮德平在《人民报》上发文坚持:“世界在变,时代没有变,仍是十月革命开辟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所谓的瑞典模式实质是资本主义复辟。”[16]而越南国家银行前副行长杨秋香则批评当前的国会制度:“……国会代表是党员的,就是要抛开选民的利益,仅仅因为是党员……”[17]这些观点越共未必同意,但没有干预讨论。越共十一大政治报告指出:“在不违反民族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包容不同的观点。”呼声很大的公民社会建设虽然没有被写入越共十一大正式的政治报告中,但是报告中包含公民社会建设提议的基本主张,这是不同观点斗争妥协的结果,本身就是一种民主。更为可贵的是,这种允许表达与当局不同观点的社会环境,乃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越共的高度自信及其社会掌控能力。复次,隐忍善变的政治文化传统,一方面体现出越南善于应对危机,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政治行为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现实性,从而使得越南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波折不断,充满摇摆性。上世纪90年代初期,面对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越共内部就加快政治革新很快形成共识。第一,制定新宪法和相关法律,引入独立参选人机制。1992年制定新的宪法和相关法律,在越南国会选举中引入独立参选人机制,使没有获得党或祖国阵线提名推荐的人有机会通过自荐成为候选人;国会代表也由间接选举改为直接选举,使候选人直接面对选民,对选民负责,而不是只对党和上级负责。

越南范文篇4

由于越南在寻找失踪美军士兵问题上的积极配合,美越双方增进了相互理解。另一方面,美国商界向政府施压,要求政府拓展政策,抓住商机,要求进入越南市场。因此,1994年2月3日,克林顿总统宣布终止对越南的禁止贸易令。对越南达47年的贸易制裁解除之后,两国关系迅速升级,1995年7月双方建交,互在对方首都设大使馆。近半个世纪的对抗关系宣告结束,两国关系迈上新的台阶。

影响两国未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尽管两位宿敌实现了握手,但是,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障碍。要实现两国关系的迅速发展,必须消除两国在经济限制问题、人权问题和政治民主化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在经济限制问题上,美国拒绝给予越南非歧视性地位(最惠国待遇),和享受普惠制待遇。这意味着,美国将根据1930年颁布的关税法,以高税率来评估来自越南的进口产品的关税,越南最有可能出口的产品(如廉价的服装、鞋类、基本家用设备,电子配件等)不能以竞争性价格进入美国市场。

在人权问题上,美国指责越南存在着严重的人权问题。指责越南政府压制越南的联合佛教教会,关押反对越南佛教教会的和尚等。

而越南政府,则指责美国干涉越南的内政。

在政治民主化问题上,美国国内存在两个学派的争论。一派认为,同越南目前的领导人建立关系没有多大好处。通过阻碍越南的经济发展,等待苏联式的巨变,从而引起河内的共产主义政权垮台,最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持这种观点的学派认为,制裁越南的时间愈长,效果愈好。占上风的反对派认为,通过与越南实现关系正常化,进而促使越南对世界开放,是最终引起越南政治上变化的最好办法。

1995年7月11日,克林顿发表声明说,美国最终会与越南建立外交关系。同时还说道:“正常化和日益加深的美越关系将促进越南的自由事业,就象东欧和前苏联那样。我相信,越南步入经济改革和民主改革的前线将有助于为自由而战,牺牲在越南的人们增添荣耀。”

克林顿的讲话蕴涵着和平演变的用心,越南共产党充分意识到,取消贸易禁令后,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入,来自日本和其它国际捐赠的双边援助项目等,这些外部势力的存在,势必会对越南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长期来说,随着越南社会的现代化,接受外部信息和加入外部世界,意识形态将会受到科学、教育、文化交流和市场的侵蚀。经济变化很可能会引起政治上的多元化。现代生活的这些事实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和平演变的危险,危及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在1996年7月的七大上,越南共产党重新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党对国家及社会的首要领导,明确反对政治多元化,强调困难时期稳定是绝对必要的,和平演变是不可容忍的和危险的,强调新闻媒体不得质问政府政策和向胡志明思想挑战。

而政治多元化恰恰是美国追求的目标。显而易见,在美越关系正常化的背后,隐藏着意识形态的斗争。美国企图通过政治多元化来颠覆越南的社会主义制度,以美国的价值观来塑造越南,为美国在中南半岛营造一个稳固的军事基地,遏制亚欧大陆上可能会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提出挑战的任何国家,而越南共产党在八大上声明,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意识形态的斗争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越关系的改善。不过越南可能会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在美越之间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形成越南特色的政治模式。如罗伯特所说的“专制主义多元化,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并逐渐承认其他党派的存在”。从而减缓同美国在政治民主化问题上的磨擦,弱化双方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激烈冲突。

美越合作的战略影响

美越两国由历史上的对抗,相互仇视,走向和解,基于各自的战略利益。其中,地缘政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越南北接中国,西临太平洋,向东通过马六甲海峡,可进入印度洋和波斯湾,正处于石油通道和贸易航线的关键链条上,战略地位重要,历来是大国争霸的必争之地。越南过去虽多次与一些大国结盟谋求生存与发展,先是在中国的支持下赶走法国殖民者,接着又在中国和苏联的援助下打败美国,然后与苏联联合与中国为敌。越南总是主动或被动地周旋于大国之间,在夹缝中求生存。冷战结束之后,苏联解体,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两者都忙于国内事务,而美国不失时机地向越南伸出了橄榄枝,此举也正是越南所期待的。

就越南而言,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增强与美国的联系,其利大于其弊。在北部湾的划界问题上,越南同中国存在着严重分歧;此外,越南还向中国的南中国海提出了主权要求。通过与美国的军事合作,能够增强向中国要价的筹码。另一方面,美国的资金流入和技术援助,能够帮助解决越南国内的经济发展问题。所以,越南与美国的合作,既有战略上的考虑,又有经济上的考虑。

就美国而言,重返越南主要出于政治目的。美国四十年代的对外政策是为了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实际上主要是防止苏联的霸权威胁。如今,苏联解体了,中国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变得日益突出。尽管中国无论从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来说,都不对美国构成威胁,但是,美国对一个拥有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社会主义核大国并不放心。因此,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的潜在对手,遏制和分裂中国是其长期图谋。1999年5月,美机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以来,中美关系跌入低谷。而台湾问题更是影响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甚至是引起双方军事对抗的导火线。因此,越南对美国更具有战略意义。

越南范文篇5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企业品牌效应低,难以国际化的现状,以中小MP3企业为例,设计了以越南为国际化第一站,使产品立足于越南市场的战略方案。主要包括企业市场进入战略、市场扩展战略的选择。将会给国内中小企业提供一种开辟国家化道路,变贴牌为创牌的方法。

[关键词]OEM出口双重价格策略直接分销国际促销差异化产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数量日益增加。然而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中国企业可谓困难重重,2008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仅有15个企业入选,这对于一个世界贸易大国来说是极其严峻的形势。

由中国的贸易结构可以看出,虽然机电产品占我国贸易额比重最大,然而大部分均为加工贸易。也就是说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在做OEM业务。OEM即“原始设备制造商”,指承担著名品牌的加工业务的厂商。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就是从这条路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然而正是由于这样的生产经营模式,导致我国众多中小企业无法创出自己的品牌,阻碍了国际知名化的道路。所以从贴牌到创牌的道路十分重要并且艰辛。在众多产品中MP3是新兴数码小电子产品的代表,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国内MP3市场已经趋近饱和,国产MP3小企业大部分都靠贴牌生产为主要经营方式。在这种形势下,寻找新的出路来使企业走向国际化就更加有必要。而国际化的第一站应该选择与中国文化相近,贸易壁垒少,较容易发展国际业务的市场,越南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近年来,中越经贸关系稳定发展,合作领域和渠道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不断上升。中越两国贸易额由2000年的24.7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51.15亿美元,年增长率37.7%,提前3年完成两国领导人确定的至2010年双边贸易额150亿美元的目标。“中国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越南承诺在未来35年内,将计算机,手机等330种产品关税全部降为零,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抢占越南的电子产品市场的极好机会。

在对越南经济贸易状况研究后,下面将从国际环境分析、市场战略制订等方面来分析设计中小MP3企业的通过越南市场国际化的战略方案。

一、国际环境分析

加入WTO后中国的贸易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而中国一跃成为WTO中排名第三的贸易大国。按照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理论和之后发展的制成品生命周期理论,初级数码电子产品已经进入标准化阶段,电子产品贸易的周期性运动以我国大量出口接近尾声。

21世纪初,由于越南刚刚涉入数码技术,对MP3,数码相机等产品没有抵抗力,电子产品供不应求,在越南大卖,导致越南电子产品入超。越南虽不主张给电子产品减税以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然而对本国不能生产的电子产品进口的过分限制同样也会影响到国内相关工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在越南财政部2005年大幅削减电子元器件及零配件进口关税中,大部分减税的电子产品是越南本土企业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而没有生产的商品。

经济环境方面,越南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2005年对外贸易总额691亿美元,其中出口322亿美元,进口369亿美元,经济发展速度居东南亚国家之首。法律环境方面,根据越南有关政策,进入经济园区投资的企业,从应纳税之日计起,免征4年营业所得税,其后9年减半征收;最高优惠可从投产之日计起享受15年10%的营业所得税。以上法规可表明越南政府在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文化环境方面,越南同我国文化背景相同,相对于东盟其他地区沟通上更为方便,因此,越南的文化环境为企业的进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技术环境方面,越南的科技水平与我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也给我国的产品带来了一定的优势。同时,越南的人力资源十分充裕,且人口结构年轻,识字率高达九成,为研发工作也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综上,从各种环境来看,越南是十分适合中国企业进入的市场之一。

二、市场进入与扩展战略的选择

根据安索夫战略模型,企业有两种可以选择的战略方式。其一为现有产品与新市场的市场扩张战略,另一种为新产品与新市场的多样化战略。在我看来,越南的消费习惯和中国略有差距,而且市场上已经被国际知名品牌如索尼,苹果等占据,要发挥本国产品的比较优势,除了用现有产品占领市场以外,还要开拓新产品,如增加MP3的功能,改变MP3的外型,等等。而要想进入一个市场,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由于MP3已经存在于越南的市场中,所以我们采取的是“跟进式市场进入模式”。采取这种战略的优点是它可以吸取早期进入市场的企业的经验教训,避免或减少失误,并且它使企业有可能利用技术、资源和管理能力方面的优势,避开早期进入企业的优势,较快地占领相关市场。这种战略适合研究与开发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采用。通过对越南留学生的访问调查,越南的年轻人比较喜欢有个性,前卫的造型,而世界知名品牌的产品大都样式比较统一和单调,这就对企业研发新产品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而且索尼和三星等产品的功能都比较统一,不如中国的产品多样化,再加上成本低的优势,中国企业可以研制出适合越南市场的新产品,或将国内适合越南市场的产品投入越南市场。同时,也可参照越南市场的调查数据,在中国市场投放相同的产品,以比较两国的消费差异,更好的了解市场。

对于大部分生产加工型国内企业,通常首先采用出口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为的是能够减少在其他国家的加工和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生产。中国的中小企业宜采用直接出口的方式,即在越南设立自己的销售子公司,考虑到成本因素,可以是一个很小的公司,主要负责市场调研和进货发货等问题。这样就可以使企业本身了解越南的市场,为进一步扩展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出口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进一步调整占领市场的方式,如建立合资企业或全资企业。合资企业对越南的竞争条件、文化政治等环境较熟悉,可以与越方分担开发成本和风险,但是技术可能为合作伙伴所掌握控制。所以拥有技术竞争优势的企业应该选择全资企业的方式。

在成功的进入越南市场之后,可以采用地域扩展型同业务扩展型相结合的方式来扩展越南的市场。

地域扩展型战略是国际企业采用在地域上由近及远的扩展业务战略。因为越南无论是从地理距离、心理距离还是经济发展距离方面来看,都与中国十分接近,所以我们较容易获得越南的市场信息并开拓越南的市场。起初我们首先选择越南的几个大城市的市场来占领,其次再推广到中小城市,最后推向全国。当我们在越南取得成功之后,就可以把业务扩展到其他的东南亚国家,如经济发展与中国有较大差距的老挝,文化与中国有较大差距的柬埔寨,或者是地域上与中国相离较远的其他国家。

越南范文篇6

在革新政策开始后的10年期间,越南出现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衰落,无法满足培养高技能工人的需求。1998年职业教育总局与教育和培训部分离,并入越南劳动、荣军和社会事务部。职业教育总局接管教育和培训部管理的越南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系统,而教育和培训部则更侧重于长期的专业培训。2006年,《职业培训法》定义了越南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和资格水平等级。然而,现有的系统仍然是复杂的,越南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很难得到可靠和全面的统计。根据MOLISA统计,在2008年,有1000多所其他培训机构提供职业培训,包括在教育和培训部监督之下的8所大学和100所学院和职业中学。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和学生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二、越南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现状

(一)越南职业教育系统

越南职业教育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两个方面。职业技术教育系统主要包括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由越南教育和培训部管理。职业培训系统主要由中等技术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构成,由越南劳动、荣军和社会事务部负责管理。各类学校都承担着特定的职业教育任务和培训内容。

1.中等职业学校。同时招收初中、高中毕业生,培训时间是3年或3年半。学生毕业时,取得相当于高中文凭和中等职业水平的职业资格文凭。高中毕业生的培训时间是2~3年,毕业后可以取得中等职业毕业证书以及相关的职业资格。

2.中等技术学校。中等技术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生毕业后达到熟练工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高级中学毕业证书。

3.专科学校。专科学校包括职业培训专科学校、大学和其他有专科层次教育机构设置的学校。培养年限一般为2~3年,高中毕业生培训时间是3年,同专业的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培养期限是1~2年。

4.技术学校。技术学校的目标是培养熟练的工人,主要培训对象是初、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接受简单职业培训的时间是2年,接受复杂职业培训的时间是3年。高中毕业生,接受简单职业培训的时间是1年,接受复杂职业培训的时间是2年,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技术资格证书或是业务资格证书。5.职业培训中心。职业培训中心由地方政府管理,以招收小学或初中文化层次的人员为主。短期技术训练的时间为1年以下;长期技术训练的时间约为1~3年。

(二)越南职业技术教育取得的若干成果

1.改善了以市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出版职业和就业指导,并对重点实施该项目的学校(以下简称重点学校)员工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制定了雇主的技能需求与现代课程指导相关的方法。开发了97个课程指南,48个课程发展委员会,建立了与重点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和外面生产管理人员的联系,基于新课程指南和100个计算机课程产品,还开发了教科书和教师指导。

2.通过制定教学大纲和教材,改善设备和设施,升级了重点学校。(1)重点学校的教师很好地将课程与最新的技术和现代机械的使用结合在一起。新课程还组织模块,每个模块对应所需的职业不同的技能。这有助于企业根据他们完成的模块更好地评估学生的技能。这种做法也更灵活,使学生能够结合不同培训课程或从一个模块转到到另一个模块。(2)第二部分设施发展和设备的提供,升级了15所重点学校的设施及设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熟悉企业使用的现代技术。在15所重点学校中,12所来自中等职业学校或技工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以及3所学校升格为大学。(3)越南劳动、荣军和社会事务部指定的15个重点学校,包括六所亚行资助的重点学校,四所AFD资助的重点学校,三所NDF资助的重点学校与两所JI-CA资助的重点学校。

三、越南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问题

(一)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1.劳动人口概况。在2006年,越南有4560万的劳动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5%。在2000年至2006年期间,劳动人口增加了13%,及伴随着持续增长的人口增长率1.4%。在当前,越南的劳动力市场每年都吸纳130万左右的新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与其他邻近的东盟国家显著不同的是它的劳动力性别差距很小。在2006年的总劳动力中,有51.4%是男性,48.6%为女性。在总劳动人口中,有大约45%的劳动力是在18至34岁之间,四分之三生活在农村地区。

2.青年失业率严峻。在越南,失业率很高,但往往不易被发现。据官方统计,在2005年,失业率为2.1%,在城市的失业率高于农村,女性略高于男性。值得关注的是高比例的青年失业者。在2005年所有的失业率中,67%是29岁以下的青年,这个问题在农村地区特别明显。然而,官方统计是不可能真实地捕捉到越南的失业率问题。在2004年,全部劳动力的16.5%参与了非农业自雇谋生。

3.劳动力缺乏技能。对于经济增长特别关注的越南,却是一个拥有低水平的技术/专业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国家,这是明显地落后于亚洲平均水平的。只有5%的工人持有大专学历,20%参加某种技术学校和75%的非熟练工人。情况更糟的是15至34岁的一群年轻人,其中专业/技术熟练的份额比整个劳动力的平均水平还要低。教育和技能发展水平低,严重影响了越南的劳动力之间的经济竞争力。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越南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是很低的,只有亚洲一半的平均水平,尽管在过去10年增长强劲。技术和专业教育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也在越南的劳动力市场产生越来越多地问题,另外,技能与就业不匹配。据调查,毕业生在学校学习的技能与就业的方向不匹配,所占的份额介于10%至45%。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会导致人力资源的利用不足和限制经济增长。当劳动力供给不匹配劳动力的需求,它可以导致的空缺,失业,就业不足,技能短缺和不匹配,仍然是越南的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二)政府职能重叠,行政效率低

现在,越南教育与培训部,劳动、荣军和社会事务部,工业与贸易部三个部门同时管理着职业技术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管理层需要广泛协调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各类职业学校在建校前也欠缺统一规划,各类职业教育可分别由大学、职业学校,甚至是职业训练中心办理,故常出现大学办理职业教育,而排挤职业学校招生的现象。越南技职教育多元与多层化的办学机制,不但未能带给越南技职教育更有效的发展,反而使职业教育更受人民排斥,难以达到其原初的理想。

(三)社会观念导致职业教育不受重视

越南社会不重视职业教育,除了受到传统升学主义的影响之外,越南职业教育本身的缺失以及素质低也是主要的因素。在过去10年中,越南大学生数量增长10倍,而职业生仅增长3倍,事实上,即使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往往有10%的学生入学后随即放弃,造成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许多职业学校招生不满,越南国内学历教育一直处于强势地位,而职业教育与培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严重制约了人们成才、择业等观念的转变。2007年,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教育系统学习的比例大约为8%,高中毕业生的比例为11%。同期,越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5%。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每万人中大学生将预计占到450人。相比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滞后很多。

(四)师资素质不足

据统计至2011年底,越南职业教师总数为35,794人,18.3%有文凭证书的教师拥有硕士或更高的学位程度,5.4%有中级资格的教师拥有硕士或更高的学位程度,1%有初级资格之教师拥有硕士或更高的学位程度;有80.8%的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和71.2%的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具备教学教法的水平;有15.9%的教师可教授理论课程,有25.7%的教师可教授实践指导课程,有57.8%的教师两项课程皆可教导;有82%的技职学院教师和65%的中级专业学校教师具备A级英语能力,有23%和11%具备C级英语能力;有80%教师具备A级计算机知识,有13%具备C级计算机知识。由此可以看出,越南职教教师超过一半的教师只具有初级水平资格,同时可以教授理论与实践的教师也只有57.8%,可单独教授理论的教师比例也相当低,实践指导教师也是如此。此外,拥有硕士学历及以上的教师只有5.3%。在教师培训进修部分,职业教师之培训和进修机构分布不平均,大部分皆集中在红河三角洲地区,湄公河和北部地区则较少,而且在职业教师培训大学中并没有提供很多职业训练。职业教师培训和持续进修模式所显现缺失为:(1)大学毕业之教师虽已通过专业和教学要求,但职业技能仍然不足,他们只能承担理论教学。(2)学院毕业经过持续进修之教师,虽具有一些职业能力,但未达到资格要求。

(五)忽视了弱势群体的职业技术教育

据了解,越南职业技术教育项目的第四个政策改革是提高弱势学生(女性、少数民族和穷人)的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减少贫困和解决社会问题。然而,少数民族和贫困学生的比例并没有因为这个政策改革而增加。北江农林学院是另一所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比较高的学校,并且一直在增加。同样,中央高原少数民族青年职业学院和岘职业学院两所学校贫困学生的比例最高。因此,改革政策选定三所学校培养弱势学生,并没有提高弱势学生的职业教育水平,而事实上,这样的学校拥有弱势学生的比例本来就很高,实则有名无实。如何使得弱势群体也同样享有政府的政策,是越南政府的一个挑战,而不是制造假象。

四、总结

越南范文篇7

[关键词]中国电视剧;越南;文化传播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世纪90年代第一部中国连续剧《渴望》进入越南开始,先后有很多中国电视剧风靡越南,创造了一次次的收视高潮[1](P.5),越南人喜欢看中国电视剧,越南各电视台在没有特殊事件发生时,每天都有中国电视剧在播放,且播放量巨大,占据了越南电视剧播放的一半以上时间[2]。越南每年引进全球电视剧总量中,中国电视剧占一半以上[3](P.10)。对中国电视剧文化的消费已经渗透到越南人的日常生活,越南人不仅看中国电视剧,而且还“疯狂翻拍”中国电视,比如《西游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还珠格格》、《花千骨》等等[4]。在越南的各种视频网站,中国电视剧的占有率和点击量都高居榜首,同时越南的电视杂志和很多都市生活报都连载中国电视剧内容,正版与盗版影碟也是越南人在网络特别是智能手机普及之前接触中国电视剧的一个重要途径。正如中国的年轻人通过美剧学习英文一样,很多越南人还通过看中国电视剧来学习中文。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无论是对比在全球其他几个州的国家的传播,还是在亚洲的邻居如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泰国、老挝、朝鲜、韩国等国家的传播,从传播的数量到传播的时间以及影响力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国家都只是小量小众传播中国电视剧,而中国电视剧在越南是大量在主流媒体中播放[5](P.28)。相比影视产业强国,“中国电视剧对外传播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境地”[6],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只是一个很特殊的案例。我们若看国际市场,中国电视剧其实仅有着非常微小的比例和份额,在全球电视剧产业竞争中仍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即使在越南,中国电视剧的播放在近年也呈下滑趋势,且不断受到日韩美多元文化力量的冲击。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贯彻和深入发展,中国与包括越南在内沿线国家的经济往来势必更加频繁,文化交流也同样会更加密切,电视剧作为视觉文化产品,在跨文化传播视野里也是国家形象塑造与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当前,总结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规律与经验,对相关问题与现象进行描述、解析、阐释,以期对新时代的国家对外文化传播战略有所启示。

二、田野调查与研究框架

(一)调查与访谈对象1.田野与访谈时间:2017年1—7月。2.访谈对象及途径:(1)中国部分。在前期准备阶段和在越南调研期间以及后期写作期间还对与本研究议题有关的中国相关专家、学者、电视台、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中国某国家媒体驻越南记者进行访谈:如云南电视台前台长、河口县电视台台长李子昂、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工作人员ZDG(应受访者要求匿名),中国广电总局电视出口相关部门工作人员GWW(应受访者要求匿名)、广西大学越南新闻研究学者易文、中国驻越南某媒体记者YJH(应受访者要求匿名)。这个过程从研究开始贯通了整个研究过程。(2)越南部分。对于越南的受访者的选择,本研究主要考虑了年龄、性别和职业和社会阶层等因素,原因在于不同的人生阶段电视剧对于观众有不同的意义。具体来说我选择了从18岁左右到55岁左右年龄阶段的越南人作为访谈对象,职业有高中生、大学生、普通职员、电视台管理者,著名演员、导演、政府高级官员。地点位于中国北京、昆明、河口、越南老街、河内、胡志明等地。没有选择更小年纪的受访者是因为作者在前期访谈和在越南多地的参与式观察中发现:越南更小年纪的电视观众对于观看什么电视剧没有太多的自主权,更多的是在课余饭后和家长一起观看,而在越南家庭中“家长制”依然非常明显,很多受访者表示电视不仅是一种娱乐工具,更是一种教育工具,因此在家庭中家长决定什么是适合孩子观看的,比如前期访谈中越南河内电影学院大学生YRY就谈到:“在家里一家人看电视时,要是出现接吻之类的镜头,奶奶或者爷爷马上就要调台”。在河内的PMH家中也观察到电视一般不会停留在越南南方制作的现代偶像剧上,当问及原因时她谈到:“我虽然很少看电视,但是我觉得越南南方拍的电视剧特别不是适合我的两个孩子观看,电视中那些演员穿着暴露,价值观不对,说离婚就离婚,完全不考虑对家庭的影响……”对于访谈对象的寻找,中国国内的受访者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朋友;中国的越南普通受访者(留学生以及几位在中国工作的越南人)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在中国昆明的越南留学生之后加入他们的微信群,然后从群里认识,再到现实中见面访谈,再通过他们介绍在越南的朋友,作者到了越南之后再对越南受访者进行访谈,大部分访谈经过同步翻译完成,少部分受访者是作者通过用英语直接交谈完成;对于越南电视台、明星导演和政府高级官员主要是通过作者的越南朋友帮忙联系完成,她是越南某高级官员家属,对于这部分受访的访谈也是她亲自充当翻译完成(本研究中提到的多位高级官员,为越南省部级或者副部级)。所有受访者,除越南高级官员之外,在访谈之前都会确认是:“特别喜欢中国电视剧”或者“经常观看中国电视剧”。(二)调查形式与问题1.越南观众的焦点小组。焦点小组成员是来自昆明市对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20名越南留学生,分为五组(每组两男两女)在不同的时间(2017年1月7日—2月4日每个周日,每次大约一个半小时)就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观看中国电视剧”、“喜欢中国的什么类型的电视剧”、“越南本国产的电视剧怎么样”进行开放式讨论。选择留学生进行焦点小组讨论的原因是,留学生基本都能用汉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越南因为语言问题,作者只能通过翻译或者研究用英语进行深度访谈。2.对于越南国内观众深度访谈。对于普通受访者主要问题是以“您喜欢看中国电视剧吗?为什么?”为开头,逐渐我们鼓励这些受访者自由表达,着重点在于自己对中国电视剧的兴趣与体验,也就是在本研究访谈中,我们没有采用封闭式的采访提纲,也没有以相同的顺序对相关问题进行编码然后将质化信息做量化处理;此部分本研究一共对40位越南河内与胡志明的高中生(5位)、大学生(15位)、各行业工作人员(20位:分别是宾馆工作人员2位、银行职员2位、普通公务员3位、卷粉店老板3位、中学教师2位、音像店老板3位、农民5位)进行深度访谈。3.对电视剧行业相关的越南人访谈。对于越南电视台、明星和导演主要就“越南电视剧的特点”、“越南播放中国电视剧的原因”、“中国电视剧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越南限播中国电视剧的原因”等进行访谈;此部分共有越南电视台3位工作人员,1位越南著名明星和一名导演。4.对越南高级官员的访谈。对于越南政府高级官员进行访谈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越南要限制播放中国电视剧?”此部分共有4位越南高级官员接受访谈,2位与文化部门直接相关,两位不直接与文化部门相关,而是管理更为广泛的行政事务,文化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对他们进行访谈,是希望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角度,了解越南高层对于中国电视剧在越南影响的看法。5.参与式观察。作者一共去过10个越南人家庭进行参与式观察,这些家庭分布在越南老街、夏和、河内、胡志明。(三)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ContentAnaly-sis)是一种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这里,我们要提到一位美国传播学者,他是伯纳德•贝雷尔森(BernardBerelson),他把内容分析法界定为一种客观地、定量地、系统地描述交流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与本研究相关的一些文献,比如对越南的《宪法》、《新闻法》相关内容进行质化分析,对越南中央电视1台、河内电视台、中央电视3台节目表进行量化分析。汇总了越南研究者黎兰香对于1993年到2007年越南中央电视1台、河内电视台播放中国电视剧的统计数据,及个人途径获得了2011年到2016年越南中央电视3台的节目表,这一数据相对于前两个阶段的数据,多了不同国家的电视剧剧目、以及每个电视剧播放的时间,同时这一时间段的数据刚好覆盖了中越海上领土争端前后一段时间的节目表,能很好的反应出政治因素对外国电视剧在越南播放的影响。本文中所使用的数据,都是相应时间段这个电视台全部数据,非抽样数据。这个研究方法主要是用于分析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历程以及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影响因素。文化接近性与克里欧化。文化接近性与文化折扣性是跨文化传播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文化产品对于那些生活在与文化产品产地同一文化或者相似文化中的人来说会更加容易接受与理解,而对于那些不同文化的消费者来说,产品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即文化接近性与文化折扣性对文化产品消费的影响。文化折扣是与文化接近性相对相成的一个概念,它们都可以用来分析文化产品在跨文化或者跨国传播时的影响因素[7](P.39-59)。克里欧化(Creolization)是一个文化人类学概念。“克里欧化”本意指以非洲在接受欧洲文化时过程中并不是照搬接受的,也有着包括音乐、食物、宗教、语言在内的创造力,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指两种以上的文化彼此碰撞融合为新文化。文化研究者们在对美国文化产品传播到欧洲以及世界各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克里欧化过程中相遇的两种文化会对某个人或者群体共同产生作用而生成不同的这两种文化的融合新文化[8](P.160-169)。

三、相关问题的剖析

(一)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概况的线性解析根据实地调研,我们对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进行了梳理。2000年12月25日,中国越南两国签署了《关于新世纪全面合作联合声明》,加强两国在文化、体育、影视、新闻、广播等领域的合作。在2000—2007年期间,越南曾先后派出多个领域100多个代表团到中国进行调研、表演和展览。2000年到2006年在越南中央电视台和河内电视台播放过的中国电视剧最少有24部,其中历史古装剧有12部,分别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策马啸西风》、《太平天国》、《秦始皇》、《成吉思汗》、《吕不韦传奇》、《大清药王》、《康熙王朝》、《射雕英雄传》、《汉武大帝》、《天龙八部》、《荆轲传奇》;都市情感剧6部,分别是:《上海探戈》、《大宅门》、《像雾像雨又像风》、《激情燃烧的岁月》、《半路夫妻》、《橘子红了》、《中国式离婚》;反腐题材剧1部:《黑洞》;推理剧1部:《冬至》。民国剧2部《金粉世家》、《情深深雨蒙蒙》根据越南报纸对越南60多家电视台的统计,2000年至2006年一共播出了中国电视剧300多部,这些电视台几乎涵盖了所有省级卫视。越南官方统计,中国电视剧占了越南每年向全世界引进的电视剧总量的40%,越南中央电视台的引进剧中,中国电视剧更是占了57%。为了最大程度的争取到受众、获得高收率、换取广告,此时经过前一时期对受众的培养,政治同一性、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的中国电视剧成为了各省级电视台争取收视率的利器。同时,这一时期越南电视台都比较愿意播放选择中国电视剧,因为从中国进口的电视剧价格极低,电视台要综合考虑到成本、政治、收视率等因素。由于条件限制,本研究未能获得2007年到2010年之间中国电视剧在越南播放的具体数据,不过我们获得了越南中央电视3台2011年至2016年播放的所有电视剧数据。尽管差了四年的数据,但是这对研究影响并不大,因为在这四年间中越没有爆发过任何足以影响越南政府控制越南各电视台播放中国电视剧的事件,而现有能查阅的各种论文、中越两国的新闻报道等文献以及作者在越南的访谈,都未发现这一段时间有任何越南方面限制播放中国电视剧或者调整外国电视剧播放数量的事件发生;之后在2011年突然大量播放中国电视剧(越南中央三台在2011年重复播放19部中国电视剧),然后在2012年却大幅较少播放中国电视剧,到2014年形成低谷,只有6部。这背后的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原因,是中越领土争端导致了越南直接限制了越南的电视台播放中国电视剧的数量。当前,越南电视剧来源的多元化也是非常显著的特征。现在越南各电视台播放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电视剧,就越南中央3台来说,中国、韩国、欧美、日本占据了国外电视剧的大多数,而其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剧数量也不少。虽然越南声称要限制中国和韩国的电视剧,但是从数据中可以看到,韩国电视剧的数量一直比较稳定,并没有像中国一样有太大的起伏,韩国电视剧现在占据了越南最大的外国电视剧市场。依上所述,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影响力不断加大。但同时,最近几年特别是2012年以后,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也遇到了很多挑战与问题,受岛屿争端和越南文化政策调整影响,中国电视剧在越南播放量明显减少,播放时间也不像以前那样在黄金时间占很大比例,受众流失也较严重。(二)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利好环境越南中央电视台在2001年才开始实行财政自治、市场化管理。在此之前,电视媒体的定性是国家特殊公益性服务事业单位,越南中央电视台一直实行“收支两条”管理制度,一切财政支出完全依靠国家统一拨款,在此之前,越南电视台经费极其紧张,越南电视主要是以政治为导向,以保证意识形态安全为目标,但这也影响了越南电视业,特别是电视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导致了越南电视台对电视剧制作投入少、人才培养严重不足、电视剧制作水平低下,大多都是“方便面”电视剧。直到今天,越南电视剧水平依然不高,市场竞争力低,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很多越南人特别是北方人都不看越南电视剧,因为越南现在大部分电视节目都是南方制造。越南胡志明一名电视台工作人员在访谈中说:“越南经济发展还不足以支持大投入的电视剧制作。越南电视剧制作的重要元素比如演员的演技、导演的导演水平、编剧的的创作能力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来培养,这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同时,进口外国电视剧的价格相对于我们自己制作电视剧来说要低很多,收视率也远远超过越南制作的电视剧,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我们更多地会播放越南人喜欢看的外国电视剧。”越南有200多个电视频道,几乎每个省、市、县都有自己的电视台,但是除了经济特别发达的几个地区,如河内的国家电视台和河内电视台、胡志明市的胡志明电视台之外,其它省市的电视台在节目生产能力上很欠缺。(三)文化接近: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深度剖析越南电视台内容生产不足,中国电视剧填补越南电视台多频道内容空缺,但这并不足以解释越南各电视台为什么播放如此多的中国电视剧,因为世界上有很多的电视剧制作强国并未能在越南大量传播,这些国家的电视剧也可用于填充越南电视时间的空白,远的如世界上最强的电视剧制造国美国,近的有同属亚洲的日本。美国的电视剧现在依然风靡全世界,日本的电视剧曾风靡亚洲,但是为什么这些电视剧未能用来填补越南电视节目的空缺?这与中越从古至今的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关,简言之,与文化接近性相关,与越南、中国同属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结构性因素相关。文化接近性是电视剧跨文化传播或者跨国传播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国与越南几千年的历史联系奠定了中国电视剧在越南风靡传播的文化基础,中国与越南接壤,历史联系紧密,文化高度接近使得越南观众能够容易地理解中国电视剧。已故的越南前国家主席胡志明用“同文同种”、“血统相通,文化根基相同”来描述中越两国之间的关系[9]。无论是古代文化、现代文化还是政治文化,越南与中国的文化接近性超越了越南与任何其它国家的关联,这种全方位的文化接近让中国电视剧在越南有了天然的受众接受基础,使得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有超越其它任何国家的优势,这也是中国电视剧在一段时间之内成为越南人最喜欢同时也是观看量和播放量最多电视剧的根本原因。越南观众如此深爱中国电视剧特别是古装剧,首要原因是中越历史文化的接近性。中国文化历史地影响着越南,可以分为三个维度来进行说明:第一,中越两国相似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儒家文化、佛教、道教对越南社会的影响,这使得中越之间文化非常接近,越南学者或者越南人对儒家文化的名称统一称为“儒教”;第二,中越两国现代化文化的接近性,从古至今越南都紧跟中国步伐,现代社会也不例外,越南今天的现代化进程很像昨天的中国,因此中越在经历着相同的现代化历程,中国现代都市情感剧不仅反映了中国的现实问题,事实上也反映了越南社会家庭生活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三,中越相似的历史政治与现代政治制度。这三点是越南观众喜欢消费中国电视剧的文化深层根源,文化接近让他们在理解中国电视剧内容方面基本没有任何困难,而中越相似的政治制度相似性也是中国电视剧能够在越南大量传播的政治基础。实地调研中,通过分别对对越南电视台工作人员和音像店老板的实际访谈,我们了解到,在网络普及之前,在越南的音像店,中国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正版或者盗版录像带、VCD与DVD占据了绝对主要的位置,越南各电视台的黄金时间主要播放的也是中国电视剧。在网络普及之后,越南主要的视频网站,中国电视剧大部分时间都占据了点击量首位。而直到今天,每年暑假中国电视剧《西游记》(1986版)都会重播以便越南中小学生留在家中观看,解决越南家庭工作太忙无法照顾孩子的问题。中国电视剧在国外电视台的播放,一般平台是针对华人的小众电视台,受众面很窄而很难对中国文化进行有效传播。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并不像在其它国家那样小众化传播,而是大量出现在越南的主流电视台———中央电视,以及各省、市、县级电视台,形成从全国到地方的全覆盖,并且从一开始就是就受到了越南观众的欢迎,在一段时期之内占据了越南大部分市场,形成了一种强势的中国电视文化传播。不过,这种传播也有其负面的作用,即也引起了越南政府关注中国电视剧对越南的文化安全影响,加上另外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越南最后逐渐开始限播中国电视剧。加上越南快速地加入全球化、本土文化安全意识的提高、中越领土争端等以及中国电视剧本身质量问题等原因,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遭遇了一定瓶颈。四、研究结论第一,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呈阶段特色,有广泛传播的文化土壤,有高峰有低落,受政治时局影响,且面临着西方、日韩电视剧的挑战。中国电视剧曾经填补了越南快速发展的电视台与多频道导致的电视节目空缺,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至今经历了三个时期:局域传播与市场培养期、市场占有巅峰期、渐弱期。中越之间紧密的历史与现代文化联系使得越南观众更加容易消费中国古装剧和都市情感剧,而中越之间的政治文化接近是中国电视剧前期在越南广泛传播的政治基础。在20世纪末,因为受苏联解体影响,越南政府加强了对外部信息特别以美国为首的电视剧流入越南的控制,以防被“和平演变”,这为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播放腾出了空间,但随着越南进一步融入全球化以及中越领土争端和越南政府国家文化安全意识的提高,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播放量急剧下降。第二,文化接近性与文化克里欧化将继续成为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王牌。调研发现,越南电视剧整体质量差,存在内部文化折扣问题,不能满足越南人对于电视剧消费的需求。因为历史文化根基与现实发展的观照,越南人对中国怀有一种仰望心理,中国经典的古装剧迎合了越南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需求,从而获得巅峰体验的愉悦;中国的都市情感剧满足了越南观众情感挪移的需求,使得他们能够从中寻找自我、获得认同。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也存在克里欧化,其目的除了娱乐之外可分为三类:批判社会、实现自我和商业推广,中国电视剧也是塑造越南新兴消费文化的方面之一。中国作为大国在世界的崛起,经济的影响力强化了文化辐射力,有一部分观众观看中国电视剧是为了学习汉语,因为熟练掌握汉语能够让他们在就业中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经济回报。第三,研究发现,至少五大问题影响了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语言差异引起的文化折扣、中越领土争端的政治影响、越南意识形态的变化、越南官方与民间对中国电视剧对越南文化影响意识的提高、中国电视剧本身因为消费文化的影响而导致失去“中国性”等。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与渗透虽然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长驱直入,但依然可以通过提升自身内容生产、品质和渠道来提升市场占有率。在视觉文化内容生产方面,中国电视剧除了适当考虑国际表达和共识价值,还应当实实在在地讲好中国故事,减小跨文化传播中文化折扣,让中国文化更容易被理解和传播。

参考文献:

[1]黎兰香.1991年后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留学生论文,2012.

[2]何氏草.中国电视剧在越南市场发展之路初探[J].电视研究,2012(4).

[3]阮氏海燕.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及其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留学生学位论文,2015.

[4]柯玲,杜氏清芳.电视剧《西游记》在越南[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6).

[5]陈雪影.中国电视剧对外传播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6]徐华,廖欣.中国电视剧的海外市场与对外传播策略研究[J].对外传播,2015(2).

[7]Straubhaar,J.Beyondmediaimperialism:Asymmetricalin-terdependenceandculturalproximity.CriticalStudiesinMassCommu-nications,1991.8(1).

[8]IvorMiller,“RcolizingforSurvivalintheCity”,CulturalCritique.Vol.27,1994.

越南范文篇8

关键词:电视剧;《延禧攻略》;原因分析

根据越南ZingTV网站的新闻,中国电视剧《延禧攻略》“DIÊNHYCÔNGLƯỢC”于2018年7月中下旬在越南播放,而到了8月12日左右,中国独家播放的爱奇艺只更新到48集,而在越南,很多网友发现《延禧攻略》已经更新到57集,整整比中国快了9集,导致网上出现很多网友专门找越南网址进行观看。而在越南,也出现火爆的追剧热潮。导致很多越南游客来中国要去看在北京的延禧宫,还有《延禧攻略》的影视拍摄地横店。

一、电视剧《延禧攻略》

《延禧攻略》(DiênHyCôngLược)是根据真正的历史改编,是经过原创剧本拍摄而成。《延禧攻略》是东阳欢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装宫廷剧,由惠楷栋、温德光执导,秦岚、聂远、佘诗曼、吴谨言、许凯、王冠逸、谭卓、苏青、张嘉倪、李若宁、王媛可等主演。该剧讲述了宫女魏璎珞(NgụyAnhLạc)凭勇往直前的勇气、机敏灵活的头脑、宽广博大的胸怀,化解宫廷上下的重重困难,最终成为襄助乾隆盛世的令贵妃(Lệnhquýphi)的故事。共有70集,类型为宫廷争斗,把历史与现实描绘得很真实,在表演艺术上,惟妙惟肖,在剧情编排上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传播历史文化过程中,向观众展示中国中医、非遗,乃至宫廷建筑、清代服装等,让观众学到很多生活中鲜为人知的知识。在越南的历史上,同样出现了与中国类似的封建王朝,也出现过与中国类似的宫廷制度,很多技艺和手法在越南史书中颇为常见。中国与越南国情相似,文化相通。在民族交往上,中国与越南有共同的民族,文化交往甚密,在情感共鸣上存在共同点,比如越南宫廷服饰,宫廷建筑造型,皇帝、皇后服饰及用品,宫廷礼仪等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二、《延禧攻略》在越南热播的现象和表现

根据中国搜狐新闻网的报道,都是《延禧攻略》惹的祸,越南一小伙带一家人来中国旅游最后却尴尬离开,原因是他和媳妇都非常喜欢看延禧攻略,不仅里面“斗”得爽,而且服装,还有宫殿的建筑都吸引着他们,特别想来实地看一看,这也是他媳妇的一个生日愿望,为了实现媳妇的愿望,好不容易从中国游客那里打听到,这部电视剧的拍摄地点。但是门票太贵,而放弃进去一看[1]。根据越南网站的报道,DiênHyCôngLượcđanglàmộttrongnhữngtừkhóahotnhấtkhôngchỉởTrungQuốcmàcònởViệtNam.ĐiềukhiếnkhôngítngườiphảiphátsốtvớiDiênHyCôngLượckhôngphảiởnhữngthướcphimđẹpmêhồn,dàndiễnviêndiễnxuấtkhôngcógìcóthểbàncãimàcònbởinócòngửiđếnkhángiảnhữngbàihọccuộcsốngvôcùngsâusắc.(延禧攻略不仅是中国,在越南也是最火热的电视剧之一,很多人不仅觉得全追延禧攻略,而且不仅把握了美得销魂的尺度,演员演技无可挑剔,内容上还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生活哲理。)[2]2018年8月29日环球时报国际论坛评论员单仁平撰文称,爱奇艺的《延禧攻略》自播出以来,迅速在港台大火,并俘获了大量东南亚观众。中国电视剧在大陆市场上走红的,如今有很高概率在港台和东南亚所谓“大中华文化圈”受追捧。与直到本世纪初大陆屏幕被港台影视作品大规模占领的情况相比,如今的形势出现反转,大陆影视剧、综艺节目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势。[3]根据笔者的观察和查询国外相关资料,发现最疯狂的还是越南,他们推崇中国电视剧由来已久,从《渴望》到《延禧攻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中国电视剧在越南大有霸占越南荧屏之势。在学术界,从电视理论基础研究,到应用业务理论研究,越南都有长足的进步。所以,《延禧攻略》在越南得以顺利播放和热播也是水到渠成。

三、《延禧攻略》得以热播的原因

(一)文化相似。中国文化与越南文化,大都崇尚儒家文化,在文化上相通的地方比较多,比如越南的农历节日与中国基本相同,春节是最大的节日,中元节吃鸭子习俗,中秋也吃月饼等,在越南传统节日上,与中国高度一致。在延禧攻略电视剧中,各种节日,使得越南看起来就很容易得到他们的关注。比如中医,越南叫“thuốcbắc”(北药,其实就是中医药),在剧中,魏璎珞说道新枇杷叶有毒,但是据考证,纯属剧情需要。越南人对中药也是情有独钟,所以越南人服药都说“uốngthuốc”(直译:喝药),在中文里面,我们经常说“吃药”,若此,越语应该说“ănthuốc”,但是这并不符合越南人的表达习惯。比如延禧攻略第十一集的诗歌。乾隆送给皇后福建运来的荔枝树,皇后念了一首诗,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4]QuáHoaThanhcungkỳ:TrườngAnhồivọngtúthànhđồi,Sơnđínhthiênmônthứđệkhai.Nhấtkỵhồngtrầnphitửtiếu,Vônhântrithịlệchilai!”QuaylạitrôngTrườngAnnhưgòthêugấmTrênđỉnhnúi,nghìncửalầnlượtmởraMộtngườicỡingựatungbụihồng,QuýPhimỉmcườiKhôngaibiếtấylàquảvảiđãtiếnvềcung.这样的一首杜牧的诗歌,其实在越南家庭里,很多人知道这首诗歌,有的越南人虽不知它的来历和意蕴,但是大概意思可以知道的。所以这一点,文化相似,相通,很多越南人喜欢这样的诗句,当然也喜欢这样的电视剧。(二)历史的相似性和情感共鸣。翻开中越两国的历史,就会发现宫廷之物,宫廷礼仪,宫廷菜谱等,都有所描述,在历史交往中,两国的封建礼仪制度都是相似的,这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学者范宏贵曾经在一次研讨会上说道:很多专家和学者在谈到越南文化,中国文化时,都有同感,对于儒家文化,在中国找不到的,就去越南找,在越南找不到的,可以去法国找。笔者很赞同这样的观点,越南在历史保护方面,存在他们质朴的历史价值观念,把传统保留得很好。因此,在历史的相似性上,越南观看中国历史电视剧,很有亲切感和共鸣感,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之感。[5]这是越南观众关注中国文化,关注中国电视剧的原因之一。(三)管理日趋与国际接轨。笔者认为,在当前越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越南电视管理也日趋与国际接轨,越南也认识到闭关锁国、闭门造车终究不是发展国内经济的办法,根据越南电视的发展史,中国是越南最大的邻国,也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关系,越南的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集团化是符合国际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这么一部有审美意义,历史意义的电视剧,越南人看来就必须与国际接轨。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南不但在媒体上宣传,也用实际行动去保护。[6]这一点,越南不仅与我们有共鸣而且也算是国际接轨。这也是越南关注中国电视剧的原因。综上,文化的相似和传承,情感的共鸣,加快国际化进程,是发展海外电视观众的重要渠道,同时,还需加强自身的建设。才能把有价值和意义的作品送到国外,并能得到国外观众的喜爱。这权且作为本文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延禧攻略惹的祸:http://www.sohu.com/a/252231408_308361,2018.9.6.

[2]http://tovui.com2018.8.15

[3]环球时报评论员单仁平.从《延禧攻略》风靡港台东南亚说起[N/OL].环球时报,2018-8-29.

[4]杜牧.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5]李家忠.中国电视剧在越南深受欢迎[J].对外大传播,2005(10):2.

越南范文篇9

一、文献回顾

在广西与越南的农业合作问题上,已有不少学者作出了研究分析。阮文历指出,广西与越南的贸易合作关系在中越贸易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双方的贸易中,农产品贸易占主要成分[1]。杨武认为,广西与越南的农业领域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应该利用双方之间很强的互补性更进一步加强广西与越南的农业合作[2]。樊端成认为,虽然广西和越南在农业合作上存在相似性,但是广西在地理位置、科学技术等方面较越南有优势,为双方的深入合作提供可能[3]。陈卉娟和谢巧燕认为,广西和越南应该在原有的农产品贸易的基础上,加大农业领域的合作[4]。杨力刚和李寒蕾认为,越南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5%,农产品出口历来是越南对外贸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广西应该利用好地缘优势,积极推进与越南的农业合作[5]。吕玲丽认为,加快广西与越南农业合作应该加强政府的引导、培育跨国农业经贸合作实体、重视人才队伍建立以及加强农业领域高层与民间的互动等[6]。赵江红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在给广西的农业发展带来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广西部分农产品生产成本及价格的劣势使出口面临挑战,比如广西是生产大米的地区,但越南则是排名世界第二的大米出口国[7]。综上所述,可以肯定,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动下,广西的农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需要克服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新的形势下定位自己。越南是一个农业国家,又与广西山水相连,是广西展开农业合作的最理想对象。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零关税政策的实施,广西和越南都应该找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分工合作促进农业发展。

二、广西与越南农业合作的现状及特点

(一)农产品贸易仍然是核心。越南是一个农业国家,其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对农业发展极其有利,因而其农产品极为丰富,盛产的农产品有胡椒、腰果、茶叶、水果、大米、蔬菜和香蕉等。广西在地理位置和气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对促进广西与越南的农产品贸易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也给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带来有利的条件,大大地降低了贸易成本,如运输成本和保鲜的成本。因此,农产品贸易仍然是广西与越南农业合作的核心。广西与越南果蔬贸易量逐年增加就是农产品贸易核心地位的有力证明。广西与越南水果及蔬菜贸易日渐成长,呈现出数量大品种多的特点。广西与越南比邻,是水果大省,果树栽培面积、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五。广西出口越南的水果品种主要有苹果、柚子、李、桃、枣、柑桔、白果、梨、夏橙、大果杨梅等。其中除了苹果和梨是从区外其他地方引进货源之外,其余的都是广西区内自主生产。仅2004年,广西出口到越南的干鲜水果及坚果金额就达4226万美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25.36个百分点。2005~2007年连续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2008年广西出口到越南的干鲜水果及坚果金额达15166万美元,占广西出口越南总额的6.7%。2009年广西对越南干鲜水果及坚果出口金额18155万美元,同比增长44.2个百分点,增幅超出广西对越南出口总体增幅约18个百分点,占广西对越南出口的比例为7%[8]。2010上半年广西对越南进出口水果57.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1个百分点[9]。而越南出口广西的水果主要有木菠萝、番荔枝、龙眼、榴莲、火龙果、荔枝、山竺、香蕉、西瓜等,越南出口广西的蔬菜主要有玉米、菌类、莴笋、菠萝、扁豆等。

(二)农作物品种等交流合作项目日渐成熟。从2000年起,广西与越南共建“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基地”。近年来,该示范基地从广西引进了8个蔬菜新品种、16个甜瓜新品种、16个西瓜新品种、45个杂交水稻组合作种植示范。试种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杂交水稻种子和瓜种都能适应当地的生态气候条件,且保持原有的优势特性,在品质和产量上优于当地品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推广潜力。在同一耕作区内,杂交稻比当地品种亩产高出100~200公斤以上,亩产达437~601公斤。特别是广西的无籽西瓜品种,不仅口味好、平均亩产量高,而且改写了越南没有无籽西瓜种植的历史,使无籽西瓜迅速打入越南市场[10]。据越南农业农村发展部的调查资料统计,2006年从广西口岸出口越南的杂交水稻种子37批、2666吨、总值156万多美元,经检验检疫报检出口的杂交水稻种子量位居全国口岸首位[11]。除种子外,化工产品和农药也是广西出口越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南是传统农业国家,农药工业发展比较滞后,主要依靠进口,这给广西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广西南宁海关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和2月,广西口岸累计出口化肥60.8万吨,价值2.3亿美元,创历年以来新高,出口量占全国化肥出口总量的42.9%,居全国首位[12]。出口的化肥种类主要有尿素、氮肥、氯化钾、硫酸钾。越南大约有3000多种作物虫害、几百种杂草,尤其是苍蝇、蚊子等虫害的肆虐,对当地农作物构成很大威胁,使得当地的农药使用量非常之大。据越南有关2010年化工发展计划及有关专家预测,目前越南化工产品市场对农药有相当大的需求,市场比重约为国际市场的0.5%,总销售量年增5万吨左右[13]。在农药领域,越南将增加使用防治效果好、选择性强、生产及使用简便、易分解、毒性低的产品,而广西生产的农药正好具有这些特点,因而使用广西出口的农药成为越南当地农户的首选。

(三)农业科技合作市场空间巨大。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农机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大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商机,正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把握这个全新的发展契机。根据笔者所作调查,接受调查的农机企业认为,东盟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大多以农业为主,气候条件、种植品种与广西相差不大,属于热带及亚热带农业,广西的农机产品对东盟各国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的适应性强,广西拥有良好的农机制造基础和技术,而东南亚的农机制造技术明显落后,这为广西农机企业进驻东盟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越南是东盟国家中农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对农机的需求量大,但是在农机进口方面却有所顾虑。主要是因为广西农机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难以信任。因此,在农业科技贸易方面,双方还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四)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初见成效。我国与越南都面临着如何发展本国的可再生能源问题,这为广西与越南可再生能源的区域开发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广西沼气池型和综合利用成套技术处于全国先进地位,沼气使用率位居全国之首,综合效益突出。因此,沼气是广西与越南最具潜力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合作项目。广西与越南应在已有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展示交流合作、技术培训、援助建设、技术输出等手段,利用广西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优势,促进广西与越南农村再生能源合作,为双方的农业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最近几年,广西太阳能、沼气、小水电技术已被推广应用到越南的许多省,特别是以沼气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技术很受越南青睐,广西应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进一步加强新能源区域的合作。

三、广西与越南农业合作遇到的问题

(一)农产品等进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工作不到位。热带、亚热带地区病虫害发生比较频繁,越南的不少热带水果在虫害、药物残留等方面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农产品加工产品也存在质量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然而,相应的进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工作仍未到位,许多产品的不合格情况未能及时发现。例如表1所示的产品不合格情况。

(二)国际分工不够细致,农业合作规模有待扩大。广西与越南目前的国际分工过于笼统,分工集中生产自己优势产品的理念还比较薄弱。广西与越南农业合作的规模小、数量少、领域窄、层次低。合作的形式多限于政府、科研团体之间的互访、考察和无偿经济援助,企业之间的合作还很少,涉农涉外的企业寥寥无几,而且大多实力不强,很难形成规模化投资。目前广西与越南的农业合作主要集中在边境小额贸易,交易的主体多是边境的私营企业,交易对象主要是单一的农产品大宗产品,产品的附加值很低。

(三)农业科技领域合作指数较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待优化。目前越南的农业科技水平较低,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广西与越南产业结构层次都不高,农业和资源性工业占重要地位,加工工业仍然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为主,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阻碍着双方的合作。“早期收获”方案也给双方农业合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从2004年起,我国取消进口越南水果减半征税政策,越南也相应采取了不断提高计税基价、提高税率的办法限制我国商品出口。广西优势农产品如禽蛋、水果被越南列入“例外清单”。而与此同时,随着方案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广西动植物检疫和食品安全等方面有了很多新规定,越南产品在质量和标准化方面受到挑战,亟须优化产品结构。

(四)双方农业领域的信息和人才交流不够密切,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及保鲜技术落后。目前广西与越南双方交流的主要方式局限于高层领导的交流考察,基层专业人才交流缺乏,交流的形式局限于互派高层参观和短时间的考察,实地长久研究考察不足。虽然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地理距离很近,广西作为通往越南乃至东盟的桥头堡,具有发展农产品物流业、仓储业的有利条件,港口和陆路交通都很方便,但是目前还没有畅通的绿色通道足以保证水果蔬菜等产品快速进入市场,保鲜技术落后,果蔬保鲜效果较差,这严重地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五)广西和越南特色品牌还比较少,未形成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发展模式。广西和越南都在农业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却很少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双方交易品种杂,且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未考虑到生态的可持续性,未形成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发展模式。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双方目前还是主要依赖于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许多资源的浪费。在开发资源的同时没有注意到保护生态资源,农业生产活动使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建设新型生态友好型农业道路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四、进一步加强广西与越南农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把好质量关。广西与越南的农产品及其副产品进出口仍然是双方农业合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关系到产品生产公司的信誉问题,对树立品牌有着深刻的影响。产品是双方合作的基础,而产品质量是基础的基础,统一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有利于进口时加快产品的检验速度,确保产品通关顺畅。严把质量关有利于树立公司形象,有助于建立品牌。

(二)加大政府对双方农业合作的引导和支持,增强企业实力以扩大合作规模和领域。广西与越南农业合作是双赢的合作,但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双方农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如果没有政府对农业的引导和支持,会极易出现恶性竞争状况。加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有利于形成规模化合作。政府扶持可以促进企业成长,变得强大富有实力。实行开放的农业经济政策有利于双方进入彼此的市场,扩展合作领域,进行分层次的合作。因此,政府应组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双边和多边农产品展销(洽谈)会、农业技术与合作论坛或农业领域高层次研讨会,以增进双方的了解和沟通。同时,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互派研究人员以及建立长久的农业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三)细化农业的国际分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以扩大农产品贸易。在广西与越南的农业合作领域里面,农产品贸易占据主要地位。在新的背景条件下,双方应不遗余力地扩大农产品贸易,增加农产品的精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基于双方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相似性,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贸易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细化深化农业国际分工,通过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贸易。中国和越南的出口商品结构有许多相同点,即都是依靠使用劳动力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双方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例如,越南是世界三大“粮仓”之一,粮食生产较广西具有优势。而在一些热带水果上,越南和广西的上市时间也存在差异,给进行产业内贸易提供现实依据。

(四)加强农业科技方面合作,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越南是传统农业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机械生产能力低,越南政府十分注重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实施放宽的农业科技政策。广西与越南双方应大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共同促进农业发展。过去几年,广西与越南在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种子资源引进、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鱼类病害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广西在农业科技方面较越南有优势,越南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技术比较落后,广西可以向越南输出科学技术,辅助越南进行农业生产,再从越南进口本区生产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以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农产品免税,给广西与越南双方带来较大的冲击。在新的形势下,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已不能适应新市场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些农产品在质量、成本和规模上无法在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势在必行。双方应集中资源生产优势产品,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提高竞争力。

(五)促进双方的农业信息和人才交流,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当今世界信息和人才是两大重要资源,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和人才。广西与越南应加强双方农业领域高层与民间互访活动,切实培育具有实力的农业经贸主体。对外农业合作需要了解国际农产品经济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广西与越南在加强农业信息交流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双方可以通过共建人才培养基地、鼓励专业人才互相走访考察以促进交流。农产品贸易的运输机制、保鲜等难题不容忽视,在新形势下应建立畅通的运输系统和完善的仓储中心。目前广西建立的大型多功能国际物流配套设施为广西农产品交易走向大规模、现代化的批发配送方式提供了保证。为促进广西与越南的农产品贸易顺畅高效的进行,越南也应效仿广西建立完善的物流配套设施,加快越南与广西高等级公路连接和提升铁路通过能力,确保果蔬等需要保鲜的产品快速进入市场,保证产品价格不会因为运输、保鲜等环节出现问题而受到影响。

越南范文篇10

通过以上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处于工业化进程初级阶段的越南的需求结构特征具有欠发达国家需求结构的共性,亦即消费在总需求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投资比重持续上升。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越南这一发展趋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以越南为代表的欠发达国家需求结构的变化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我们十分迫切而深入地分析越南等国家在金融危机后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以此应对发达国家需求结构的调整,应对非洲、拉美和东南亚等欠发达经济体需求结构变化和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

二、金融危机对越南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前经济高速增长

自1986年实施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经济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1996年越共“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2001年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7年1月越南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50个正式成员国等。这些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极大地促进了越南经济的发展。2000~2007年,越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维持在6.8%~8.5%。2007年,尽管周边国家经济并不景气,越南经济增长速度却高达8.5%,股市亦高涨,达到历史高点1100多点。⑥因此世界各大评级机构对越南的评价也是令人振奋,“亚洲新兴国家”、“四小虎”、“展望五国”等桂冠都戴到了越南的头上。然而,在一片繁荣景象背后,越南过快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内力不足、发展质量及效果低等。因此,始于2007年底的金融危机使其经济遭到重创。

(二)国际金融危机重创越南经济

源于2007年底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演变成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全球多米诺骨牌效应,越南也未能幸免。这次金融危机对越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通胀失控、本币贬值、股市和房市暴跌。2006年下半年,越南开始遇到了通货膨胀的压力,2007年越南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了8.3%。2008年越南的通胀形势进一步恶化,全年通胀率达到惊人的23.1%,为199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越南已经形成了严重恶性的通货膨胀局面。⑦由此,越南政府开始加大调控力度,采取加息和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等策略。随着银行信贷流动性的收紧以及国际热钱的撤离直接造成越南股市和楼市泡沫的破裂。2007年3月12日,越南股票指数收于历史最高点1170.67点,2008年6月9日,越南股票指数收于全日最低点379.12点,这是自2007年3月12日以来出现的新低。仅仅一年半时间,越南股票主板已经累计大跌67.6%,表现为全球最差。伴随着股市的大幅下跌,越南的房地产市场紧跟其后,同样经历了惨痛的下跌。越南大、中城市多年来居高不下的房价开始出现大幅下滑,房市成交量明显萎缩。与2007年底相比,2008年底胡志明市的房价平均跌幅超过50%,冲击最小的河内房价跌幅也达到了20%。另外,受到国际市场影响,越南的原料生产成本上升也很快,这对于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来说是致命性的。因此,许多外资企业在金融危机后选择撤资。外资的撤离使本来处于窘境的越南经济进一步地恶化。动荡的金融市场使得越南的经济增长速度迅速放缓,2008年越南的经济增长率为6.3%,低于政府的预期。2009年经济增长率更是降到5.3%,为2000年以来的新低。

三、国际金融后越南需求结构变化

从需求角度分析,一个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三个:最终消费、资本形成额和净出口。一个国家需求结构所反映的就是这三者的相互关系。

(一)越南经济增长的需求贡献

经济增长的需求贡献分析实际上就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分析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程度,说明最终需求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常用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的需求贡献率,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如某年)某一需求因素对该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百分比。⑧对越南经济增长的需求贡献进行分析,有助于找出促进越南经济增长的关键需求因素,进而有利于理解越南金融危机前后需求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表1是越南1995~2011年三大需求在经济总量的占比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我们从表1数据可以发现,自1995年以来,越南GDP构成及各需求贡献方面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内需在越南经济总量中处于支配地位,外需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二是在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越南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是内需。除1999年、2009年及2011年外需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外,其余年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很小,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较大。目前越南出口产品竞争力普遍不强,显然靠扩大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不太现实。

(二)金融危机后越南需求结构的变化

是根据表1数据绘制而成。如果以2007年作为分界点,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几个特征:一是2007年金融危机后内需在经济总量中的构成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7年到2010年的4年中,消费和投资之和占GDP的比例均在118%以上,2008年更是达到120%以上。二是内需中消费支出在GDP中的构成比例自1995年到2005年总体呈下降趋势,2006年后总体呈上升趋势,仅在2009年和2011年有所下降。三是投资在1995年到2007年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年到2009则是小幅下降,2010年有所反弹后,2011年又出现大幅下降。四是国际贸易一直是逆差,且其占GDP的比例自1995年到2006年一直比较稳定,除1998年外,均在-10%~-2%之间波动,2007年后逆差扩大,其占GDP的比例连续4年在-18%以上,2011年逆差有所好转,但其占GDP的比例仍然在-12%的高位。

1.消费结构变化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之一,消费需求无论在越南经济需求结构方面还是在对越南国内生产总值贡献方面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私人消费又是总消费需求的绝对主力(见表2和图2)。2007年金融危机前,除2002年和2003年两年外,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直处于一个下降的趋势,这点无论在私人消费部门还是政府消费部门都得到了体现。2007年以后,消费占GDP的比重开始呈上升趋势。

2.投资结构的变化

欠发达经济体在摆脱欠发达的道路上通常会采取两种手段,一是加强投资,二是促进出口,越南也不例外。由于越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出口一直是其弱项,大力促进投资就成为其推动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因此,如图3所示,越南总投资占GDP的比例一直都比较高,从图4显示,除1999年外,从1995年到2007年的13年间,越南总投资增长速度始终高于GDP增长速度。从图5中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越南引进外资合同金额大幅下降。1996~1999年间,越南引进外资从项目数量和金额上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外资的撤离。从2000年到2008年,越南引进外资无论是从项目数量上还是合同金额或者实际金额上都呈一个增长的趋势。2008年后,越南引进外资从项目数量和合同金额上均呈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项目数量从2008年的1577个跌倒2011年的1186个,合同金额从2008年的717亿美元猛跌到2011年的156亿美元,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造成大量外资撤离,这一点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类似。在实际到位金额方面,继2008年达到历史高点后,2009年有小幅下降,之后两年有小幅上涨,总体来说波动不大,基本维持在2008年的高位。从外资的来源地看,亚洲国家和地区在越南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对象中占绝对优势地位(见表3)。FDI主要流入的行业是制造业,约占48%。

3.进出口贸易的结构变化

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后,越南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从图7可以看到,除2009年外,1995~2011年越南的进出口均呈增长趋势,2007年后(除2009年)更是迅猛增长。虽然越南的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但国际贸易却一直是逆差状态,在2007年至2010年逆差进一步扩大,2011年逆差有所缩小。从图8中可以看到,除2009年外,进出口占越南经济的比重自1995年到2011年持续上升,外贸依存度从1995年的75%上升到2011年的178%,远高于40%左右的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同期中国为58.7%,美国为31.8%)。其中进口依存度从1995年的42%上升到2011年的91%,出口依存度从1995年的33%上升到2011年的87%。从越南进出口产品类别来看,根据表4数据显示,越南主要出口商品有原油、服装纺织品、鞋类、水产品、大米、橡胶;主要进口商品有机械设备及零件、成品油、钢材、纺织原料、皮革、布匹。从图9中我们可以看到,越南进口结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初级产品进口占总进口比重基本在20%~27%之间波动,相应的,工业制成品进口占总进口比重则基本维持在73%~80%之间波动,这也反映出越南进口产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虽然越南进口结构变化不大,但是一些产品的进口迅速增长还是值得注意的。例如,电脑及配件等高端消费品从2000年的8.9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8.7亿美元,在2011年更是猛增到79.7亿美元。另外进口增长较快的还有纺织原辅料,1995年只有1.1亿美元,2011年达到67.3亿美元,17年间增长了60倍。1995~2011年越南出口方面则有一些变化。根据表5数据显示,初级产品出口占总出口比重基本呈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的55.8%下降到2010年的34.9%。工业制成品占总出口的比重则相应的从44.2%上升到65.1%。这种变化趋势2007年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此同时,虽然越南出口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仍未摆脱出口产品结构单一的状况,出口规模的扩大主要是服装纺织品、鞋类等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制成品以及水产品、原油、粮食、橡胶等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所占出口的比例很小。纺织品出口额从1995年的7.7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40.4亿美元,并在2010年超过原油,成为越南第一大出口产品。

(三)越南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外部需求大幅下滑,从而直接导致越南需求结构的变化。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对国际金融危机后越南需求结构未来发展趋势有以下初步判断:第一,总需求结构的发展趋势。目前外需(净出口)在越南需求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为负值),但鉴于越南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及越南目前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加上加入WTO的契机及发达国家需求的逐步恢复,未来外需在越南总需求结构中的比重会上升,而内需则会相应的下降。第二,内部需求结构的发展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后,内需中消费在越南总需求结构中的比重止跌回升,投资比重呈现先降后升又降的局面。但本文认为这种变化是暂时的,消费和投资比重的暂时改变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所致,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消失,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越南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固有的投资冲动又重新抬头,其主要表现就是财政货币政策重新趋于宽松,引进FDI的金额不断增长,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投资在需求结构中的比重仍会上升,而消费则会继续危机前的下降趋势。第三,外部需求结构的发展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后,越南外需中进口结构变化不大,但诸如电脑等高端消费品进口增长迅猛。出口结构则有较大变化,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较快,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则上升较快。越南高端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一方面反映出越南加入WTO后享受到更多的关税优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越南本国消费市场的巨大和消费层次的提高。出口结构的变化则反映出越南入世后随着参与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本文认为,随着越南本国经济的发展带动消费层次的提高以及加入WTO后更多的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这些变化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四、基本结论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