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4:52:29

原发性肝癌范文篇1

1.1资料来源(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计算机检索1980年1月~2004年8月的文献题录。(2)《医学论文累积索引・肿瘤分册(19491979)》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手工检索1949年1月~1980年12月的文献题录。(3)重庆维普咨询有限公司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4)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5)第二军医大学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馆藏过刊合订本。

1.2检索式肝肿瘤[展开全部树]/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疗法,中药疗法,中医疗法。

1.3检索结果共检出题录1110条,除去个案报道、单方验方等文章,共检出文献978篇。

1.4分类汇总记录978篇文献中所记录的原发性肝癌中医分型、治法、方剂和中药;将各项目输入MicrosoftExcel2000电子表格;按照我们以往的研究结果[1],将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气滞证、湿证、热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等8个类型,将中医治法、方剂和中药按照活血、理气、祛湿、清热、补气、养血、滋阴、温阳等8个类别进行分类汇总。

2结果

2.1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法978篇文献中明确记录治法的有201篇,治法共计1130项,由于部分治法无法归类于8个证候,故另外单列扶正、祛邪、止痛、泻下通便、止血这5种治法。分类汇总结果见表1。

表1原发性肝癌中医治法汇总表(略)

Tab1TherapeuticmethodsofTCMforprimarylivercancer

2.2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方剂978篇文献中提及明确方名的有321篇,共列出方名277种,计616项。其中经方、名方384项,占总数的62.33%;自拟方232项,占总数的37.67%。384项经方、名方的分类汇总结果见表2。

这些经方、名方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前20种依次排列如下:一贯煎(23)、逍遥散(23)、茵陈蒿汤(20)、四君子汤(19)、龙胆泻肝汤(16)、膈下逐瘀汤(16)、柴胡疏肝散(15)、补中益气汤(15)、小柴胡汤(11)、香砂六君子汤(11)、参苓白术散(9)、茵陈五苓散(8)、六君子汤(8)、血府逐瘀汤(8)、知柏地黄汤(7)、滋水清肝饮(6)、六味地黄丸(6)、黄连解毒汤(6)、四逆散(6)、大黄虫丸(6)。

2.3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中药978篇文献中提及明确中药名的有248篇,共列中药459种,计7075项。分类汇总结果见表3。

表2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经方、名方分类汇总表(略)

Tab2FormulasofTCMforprimarylivercancer

表3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药分类汇总表(略)

Tab3HerbsofTCMforprimarylivercancer

我们将文献中出现频次较多的50种药物依次排列如下:茯苓(236)、黄芪(194)、白术(186)、白花蛇舌草(185)、当归(174)、柴胡(173)、党参(170)、丹参(159)、半枝莲(153)、甘草(143)、白芍(142)、莪术(141)、鳖甲(139)、郁金(129)、陈皮(115)、赤芍(105)、茵陈(99)、八月札(85)、三棱(84)、生地黄(82)、薏苡仁(82)、栀子(74)、大黄(73)、枳壳(73)、香附(70)、桃仁(66)、半夏(64)、泽泻(63)、延胡索(61)、猪苓(61)、丹皮(60)、川楝子(58)、山药(57)、厚朴(55)、麦芽(54)、黄芩(53)、蜈蚣(52)、人参(51)、木香(48)、女贞子(48)、枸杞子(47)、红花(47)、山甲片(47)、太子参(47)、蚤休(47)、山楂(47)、鸡内金(46)、麦冬(44)、三七(43)、牡蛎(42)。

3讨论

几十年来,通过辨证论治,中医药在改善肝癌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控制癌肿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有关肝癌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报道很多,但至目前为止,肝癌的辨证分型仍然不统一。我们从1999年开始对原发性肝癌的证候规范化进行研究,通过归纳中医证候学原理,借鉴国内证候研究的经验和方法,并根据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实践,确立了从构成证候的核心(基本证候)到复合证候、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的思路,应用文献整理、临床调查、专家研讨及临床验证等方法,首先制订了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的定性诊断规范,将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候归纳为血瘀证、气滞证、湿证、热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等8个类型,临床验证结果显示,这8个证候类型及其定性诊断规范基本符合中医临床的实际[1]。

肝癌的病机,不外乎本虚标实。本虚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者血瘀、气滞、痰湿、热毒。发病之初,多为肝郁脾虚,气血瘀滞;日久则气郁化火,湿热内生,致火毒内蕴,血瘀气壅;病至晚期,邪毒耗气伤血,则见肝肾阴虚、生风动血,或见阴阳两虚之证。不同的临床阶段证候表现各不相同,治法方药也有很大的差异。肝癌初起,以疏肝理脾为主,兼顾活血化瘀;癌毒日久,湿热内生,则以清热解毒、化瘀祛湿为主,兼以理气健脾;病至晚期,变证丛生,则以滋阴补肾、养血柔肝为主,兼以活血化瘀、理气健脾。正如《医宗必读》所言:“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邪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

从研究结果来看,在文献中明确提出的治法,以活血(化瘀)、补气(健脾)、清热(解毒)、理气(舒肝解郁)、滋阴(补肾)、祛湿(利水、化痰)为主,以上六种治法占治法项目总数的89.65%(1013/1130);对应这六种治法的方剂和中药分别占总数的95.57%(367/384)和93.51%(6616/7075)。肝癌病位在肝,其本在脾[2]。肝癌所表现出的湿热、水液、瘀血等病理变化皆可由脾虚气滞发展而来。所以健脾补气、疏肝理气是肝癌治疗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治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常用方剂为以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为主的健脾补气方剂,及以逍遥散、一贯煎、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为主的疏肝理气方剂。用药方面,茯苓、黄芪、白术、党参是常用的健脾补气药,而柴胡、陈皮、八月札、枳壳、香附、川楝子为常用的疏肝理气药物。在配伍方面健脾补气多兼渗湿,疏肝解郁常伍滋阴,理气散结多配活血。原发性肝癌患者多有肝区刺痛不移、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或红血管痣、舌质紫黯或见瘀斑瘀点、舌下静脉青紫怒张等瘀血的表现,活血化瘀方剂和药物利于疏通经络、消瘀散结,诸如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大黄虫丸等方剂,而莪术、三棱、郁金、赤芍、桃仁等药物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亦十分广泛。中医认为热毒是肿瘤形成的原因之一,临床观察及药理学研究也表明[3],清热解毒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和黄连解毒汤为肝癌治疗中常用的清热解毒、清热利湿的方剂,而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则为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常用抗癌药物。肝癌晚期,气血耗伤,肝阴亏虚,损及肾阴,出现胁肋隐隐作痛、低热、消瘦、盗汗等症,当滋补肝肾之阴,常用方剂一贯煎、知柏地黄汤、滋水清肝饮、六味地黄丸,常用药物为当归、白芍、鳖甲、生地黄、丹皮。

综合本研究的统计结果,肝癌的治法,以补气健脾、疏肝解郁和活血化瘀为主,兼顾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滋阴补肾,临床选方用药当以此为法。

[参考文献]

1凌昌全,刘庆,李东涛,等.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2):9598.

原发性肝癌范文篇2

原发性肝癌为世界上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复发转移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细胞粘附分子与原发灶癌细胞脱落及继发部位定居均有密切关系。癌胚抗原(CEA)为临床上常见的肿瘤标志物,而其作为细胞粘附分子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亦有重要的意义。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脏转移时,血清CEA将明显升高。但是原发性肝癌本身在发生侵袭转移后,血清CEA是否也会升高,有关该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作者检测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202例血清CEA含量,旨在探讨CEA作为细胞粘附分子在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报道

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202例患者中男125例,女77例;年龄23~80岁。其中远处转移112例,无远处转移90例。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

取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血清为检测标本,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系统(美国贝克曼公司)和配套试剂检测其CEA含量。

1.3统计学分析

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2组血清CEA值进行2独立样本Wilcoxon检验。

2结果

2.1肝癌远处转移组与无远处转移组的血清CEA比较,见表1。因血清CEA数值为偏态分布,故采用Wilcoxon检验。远处转移组CEA中位数值高于无远处转移组,Wilcoxon检验提示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1肝癌远处转移组与无远处转移组的血清CEA结果比较(略)

3讨论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是一种糖蛋白分子,因其在胚胎时可正常分泌而得名。最初在胃、肠道癌症患者的血清中可测到CEA的异常表达,后又逐步在肺癌、肝癌、乳腺癌及胰腺癌患者的血清中测出[1]。CEA作为一个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辅助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的监测和预报复发等。在原发性肝癌中,由于敏感性及特异性不如甲胎蛋白,故CEA多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来提高其诊断价值[2]。但在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中,CEA却有重要的价值[3]。

对于CEA在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发现CEA与多种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关。有关文献报道,CEA在预测消化系统肿瘤远处转移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肿瘤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后,其外周血CEA-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4]。Wagner等通过对生成不同水平CEA的肿瘤细胞株在裸小鼠上的实验证明CEA水平高的肿瘤细胞更易发生远处转移[5]。本实验也证明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转移后血清CEA值较未转移患者明显升高。上述的结果均提示CEA与肿瘤转移关系密切。

CEA如何在肿瘤转移中起作用呢?CEA不仅作为一种单纯的肿瘤标志物存在,近期的研究通过其核苷酸序列的测定表明CEA为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进而对CEA的细胞粘附活性研究,证明为一类细胞粘附分子。Benchimol等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对CEA的细胞粘附活性进行研究,发现CEA阳性细胞具有自我凝集的能力,CEA阳性细胞间的凝集和粘附是由CEA特异性介导的,CEA为一粘附蛋白,CEA阳性细胞与CEA阴性细胞不发生细胞间粘附[6]。粘附分子是肿瘤转移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肿瘤细胞脱落、侵入基质、进入脉管系统,癌栓形成及在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均与粘附分子有关。血循环中CEA阳性细胞的同质粘附,可造成瘤细胞在微循环中聚集,形成癌栓,延长瘤细胞在血管床滞留时间,增加癌细胞转移机会[7]。因此原发性肝癌血清CEA动态升高有可能提示肝癌已发生侵袭转移。

临床上血清CEA的检测简便、快速,该值的升高在判断原发性肝癌发生远处转移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HammarstromS,ShivelyJE,PaxtonRJ,etal.Antigenicsitesincarcinoembryonicantigen.CancerRes,1989,49(17):4852~4858.

2黄宏恩,黄卫彤,何延专.血清AFP、CA125、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5):759~760.

3胡敏华,陈燕,黄建英.肝癌患者癌胚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10~11.

4AjisakaH,MiwaK.Micrometastasesinsentinelnodesofgastriccancer.BrJCancer,2003,89(4):676.

5WagnerHE,TothCA,SteeleGDJr,etal.Metastaticpotentialofhumancoloncancercelllines:relationshiptocellulardifferentiationandcarcinoembryonicantigenproduction.ClinExpmetastasis,1992,10(1):25~31.

原发性肝癌范文篇3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中医药疗法;肝瘀脾虚;辨证论治

原发性肝癌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较高,在我国居于第三位。手术切除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的最佳时机。不能行根治性手术,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平均生存期仅7.5周[1]。中医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定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报道如下。

1辨证论治

辨证的出发点在于揭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病理变化,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2],是防治疾病的精髓之所在。

段平等[3]将肝癌辨证分3型:肝郁脾虚、瘀毒不化型:治以疏肝健脾、化瘀解毒抗癌之法,方取四逆散合白蛇六味汤加减;毒瘀互结型:治以健脾补肾、养气血、解毒化瘀抗癌之法,方取四君子汤加减;热毒蕴结型:治以清热解毒、泻肝利胆之法,方取龙胆泻肝汤加减。何秀兰等[4]报道王沛教授一般将肝癌分为4型论治:肝郁脾虚型,常以疏肝解郁、益气健脾宽中为治,方用逍遥散、异功散、参苓白术散等加减;气血瘀滞型,常以活血化瘀、理气散结为治,方用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等加减;湿热蕴结型,常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治,方用茵陈蒿汤、五苓散、五皮饮等加减;气阴两虚型,治以益气养阴补肾,方用一贯煎、大补阴丸、生脉散、六味地黄丸等加减。沈敏鹤[5]总结吴良村教授治疗肝癌经验,根据肝癌患者常见的脉、舌、主症、体征将肝癌辨证分为3型:肝郁脾虚型:治以健脾行气、疏肝解毒;湿热瘀毒型:治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肝肾阴虚型:治以养阴清热、消症散结。刘瑞林[6]等总结晚期肝癌48例,分为:气滞血瘀型,治则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佐以健脾,以小柴胡汤合大黄虫丸加减;脾虚湿困型,治则为益气健脾化湿,佐以疏肝活血,以四君子汤合逍遥散加减;肝胆湿热型,治则为清利肝胆湿热,佐以活血化瘀,以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肝肾阴虚型,治则为滋阴柔肝养血,佐以软坚,以滋水清肝饮合兰豆枫楮汤加减。高晓红[7]等总结晚期肝癌28例,分为3型:肝郁脾虚型,方以加味四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湿热瘀毒型,治宜清热利湿、散瘀解毒,方以茵陈蒿汤加减;肝肾阴亏型,治宜滋阴益肾、清热解毒,方以一贯煎加减。王晓光[8]总结原发性肝癌46例,依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分为4型:肝郁脾虚挟瘀型,治以疏肝健脾、化瘀散结,予小柴胡汤加减;血瘀气滞挟痰浊型,治以理气化瘀软坚、培补脾气,兼化痰浊,予鳖甲煎丸加减;湿热蕴毒血瘀络阻型,治以清利湿热、解毒化瘀,扶正消积,予黄连解毒汤加茵陈蒿汤加减;气阴两虚血瘀互结型,治以益气养血、补脾益肾,化瘀消积,予一贯煎合六君子汤加减。杨通礼等[9]将肝癌分为5型,肝郁气滞型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加减;肝郁血结型用隔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肝脾两虚型用四君子汤、黄芪建中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湿热相搏型用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加减;痰瘀胶结、气滞血瘀型用犀黄丸、小金丹、甘草芍药汤加味。李雅玲等用健脾理气法治疗48例晚期肝癌,1年生存率为43.7%,5年生存率为17.6%,中位生存期为12月。

2中药制剂

覃燕明[10]使用艾迪注射液对31例晚期原发性肝癌进行治疗,有效率达54.8%.官纯寿等[11]对38例肝癌患者静脉注射薏苡仁注射液,20d为1疗程,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顾小侠等[12]在肝癌治疗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岩舒注射液清热解毒,抗瘤抑瘤,同时配合中药煎剂,能有效改善症状,部分地抑制或缩小肿块,明显延长了生存期,提高了生存期生活质量。

3单方验方

蔡新[13]用露蜂房20g煎服,1次/d,治疗2例,1例存活16年。孙忠义等[14]用单味田基黄水煎,浓缩成口服液,治疗肝癌30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B超复查发现有患者肿块缩小。殷常春等[15]使用蜂胶片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配合中药及支持治疗,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稳定及缩小肿瘤病灶等作用,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4结语

晚期肝癌大多已无治愈的可能,且全身情况较差,中医药在改善肝癌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控制癌肿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目前,原发性肝癌临床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缺乏量化指标,治疗结果的可比性和重复性差,不利于临床科研的深入。今后应加强多学科间的合作,加强中医药抗肿瘤机制的研究,开发新的抗癌中药剂型。

【参考文献】

[1]杨世忠,刘钊.固本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1):3940.

[2]程学莲,王伯庆.浅谈脾虚与肝癌的相关性[J]吉林中医药,200,27(8):57.

[3]段平,张来鹏,汪慧珠,等.中医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8,15(4):375.

[4]何秀兰,周而复,袁尚华,等.王沛教授治肝癌临床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3):7071.

[5]沈敏鹤,吴良村.运用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J].中国肿瘤,2000,9(5):238239.

[6]刘瑞林.中医中药治疗晚期肝癌48例[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10):117118.

[7]高晓红.原发性肝癌28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2,18(5):27.

[8]王晓光.原发性肝癌46例证治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杂志,2003,30(11):887888.

[9]杨通礼.中医药治疗肝癌基本原则和方药初探[J].中国医药学报,1996,11(6):4245.

[10]覃燕明,湛永滋.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3,25(12):3739.

[11]官纯寿,易屏,刘艳娟,等.薏苡仁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6):355356.

[12]顾小侠,刘书林,陶玉华.岩舒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32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5,25(9):45.

[13]蔡新.露蜂房治疗癌肿的临床应用[J].江苏中医,1993,(6):33.

原发性肝癌范文篇4

关键词:人文关怀;原发性肝癌;护理

在我国常见的恶性癌症之一就是原发性肝癌,该疾病在消化系统中恶性癌症的病死率排列第一位,虽然我国对于肝癌患者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减少了该病患者病死的几率,治疗方案也随之增多,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但是这并不能将我国死亡率降到最低,也无法减轻肝癌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心理,患者一旦确诊为肝癌就会导致身心发生变化,大部分患者会产生各种消极情绪,甚至放弃治疗[2]。因此在照顾肝癌患者时就要求护理人员有一定的爱心和责任心,更要细心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有耐心的帮助每一位病患,让患者深刻感受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我院对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接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35-65岁,平均年龄(49.98±3.95)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34-66岁,平均年龄(50.01±3.97)岁。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应有充分了解,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1.2.2研究组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方法:(1)环境护理:改变患者周围环境,将床上物品用一些清新的颜色,在床旁边摆上几盆绿色植物,为患者尽心创造一个既舒适又温馨的治疗环境,让患者的心情变得更加舒畅。(2)心理护理:因为治疗原发性的肝癌时间比较长,患者要长期的住院治疗,但由于部分患者长期治疗效果不明显,使其对自己病症的恢复不报任何希望或放弃治疗,患者长时间处于消极心理,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影响,会出现焦虑,食欲不振等,也有严重者因此患上抑郁症。因此对于这些患者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让患者重新鼓起勇气,信任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方案。通过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替患者讲解疑惑,要站在患者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同时还有多关心和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护理工作人员和医院的责任和爱心。(3)健康教育: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在于患者讲解时就要根据患者的生理需求以及心理情况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对那些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就要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也可采用宣传手册和视频进行讲解,能让患者明白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比如身体疼痛,浑身无力,避免术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无所适从,术后麻醉过后患者会出现疼痛等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让患者听音乐、看杂志、视频等,以此缓解疼痛程度,若患者应激反应较为剧烈可适当给与镇痛药物。(4)出院指导:护理工作人员可将患者的联系方式留下,以便于后期进行访问,并和患者说明饮食上的禁忌,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进行联系。

1.3观察指标

(1)采用我院自制问卷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满意:100-85分,基本满意:60-84分,不满意:59分及以下,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2)在干预前后使用SAS(焦虑自评聊表)以及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SAS标准分低于50分属于无焦虑,50-59属于轻度焦虑,60-69属于中度焦虑,超过70属于重度焦虑。SDS评分低于53分属于无抑郁,53-62属于轻度抑郁,63-72属于中度抑郁,超过73分属于重度抑郁。1.4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满意度情况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不良情绪对比

对照组护理不良情绪高于研究组(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生率较高,且多集中于40-50岁中年男性,临床主要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等进行治疗,然而术后的护理也极为重要。人文关怀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以患者为中心,给与患者关心和安慰,是护理工作人员人文精神的着重体现,是能够突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沟通的人文关怀,也能够消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隐患,建立良好的关系,当代医院的秩序管理也更好[5]。人文护理遵守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尽心尽力的为病患提供多方面的护理和服务,通常医护人员会在护理中运用协商性和指导性两种方式,爱护和尊重患者让他们在生活中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走出对自己是患者的这个认知来,提升自己在生活中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6]。以病患作为中心,能够让病患感受到护理工作人员的关心和照顾,对以后的护理和治疗都有很大的帮助,除了患者本身对自己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处事,护理人员也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交流增加感情,对维护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有很大的帮助,尽量减少因为医疗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也能更好的通过家属了解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以便于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情绪及程度高于研究组(P<0.05)。综上所述,对原发性患者的护理过程当中,人文关怀护理治疗效果理想,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代敏.人文关怀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v.26(S1):232+234.

[2]黄晶,王彦,李国慧,等.AFP与PIVKA-Ⅱ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重庆医学,2019,6(A01):358-359.

[3]崔琦,董延娥,霍云龙,等血清AFP、GP73、SF、DC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048(005):434-436.

[4]LiT,ZhangX,XuS,etal.Effectivenessandsafetyofadjunctiv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rapyforprimarylivercancerpatients:Aprotocolfor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Medicine,2020,99(31):e21281.

[5]赵琳燕,赵娴,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肿瘤护理中应用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v.26(S1):299+301.

[6]李伟,刘娜,孙巨勇.MIP-1α,RANTES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v.38(06):331-335.

[7]杜燕飞.晚期肝癌患者护理中人文关怀理念的作用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v.26(S1):233-234.

原发性肝癌范文篇5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自我管理水平;年龄;相关性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为肝区疼痛、恶心呕吐、进行性乏力等,需及时治疗。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虽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术后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偏低[1]。自我管理效能是个体对自身行为及周围环境能力控制的一种感知及信念,其水平高低与患者生存期的生活质量具有密切相关性。但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自我管理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但临床上相关研究报道较少[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年龄原发性肝癌患者与术后自我管理水平的相关性,以期改善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山东省淄博市传染病医院采取手术治疗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n=24)、中年组(46~59岁,n=54)及老年组(≥60岁,n=42)。青年组男15例,女9例;年龄24~45岁,平均(34.71±4.26)岁;中国肝癌分期(Chinalivercancerstaging,CNLC):Ⅰa期10例,Ⅰb期7例,Ⅱa期4例,Ⅱb期3例。中年组男37例,女17例;年龄46~59岁,平均(52.41±4.11)岁;CNLC分期:Ⅰa期22例,Ⅰb期16例,Ⅱa期9例,Ⅱb期7例。老年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60~79岁,平均(69.71±5.23)岁;CNLC分期:Ⅰa期17例,Ⅰb期12例,Ⅱa期7例,Ⅱb期6例。除年龄外,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第8版》[3]中原发性肝癌相关诊断标准;②预计生存期>1年;③均接受经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且术后可独立完成问卷调查;④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继发性肝癌、肝脓肿或存在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②合并菌血症、感染性休克;③存在严重出血倾向,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经系统治疗未得到有效控制。1.3治疗方法三组患者均在手术治疗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在术后6个月,采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trategiesusedbypeopletopromotehealth-Chineseversion,C-SUPPH)量表[4]评估三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SUPPH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1~5分),共包含自我决策(3项条目,15分)、正性态度(15条项目,75分)、自我减压(10条项目,50分)3个维度,总分为各维度之和,共140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越好。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自我管理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龄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自我管理水平比较老年组自我决策、正性态度、自我减压及总分水平均低于中年组、青年组,中年组上述指标评分均低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自我管理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P<0.05)。见表2。

3讨论

原发性肝癌范文篇6

关键词:阶段式细节化护理;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心理应激反应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全球每年约有65万新发病例,且我国占比高达65%,患者死亡率高[1]。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是Ⅰ~Ⅱb期原发性肝癌常用的治疗方式,可切除肝脏内病灶,延缓恶病质进展,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其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2]。目前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围术期所用的常规护理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但部分患者在围术期仍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且术后疼痛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高[3-4]。分阶段护理是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特点实施不同重点的护理服务,每个阶段的护理工作均有不同的侧重点,可改善患者的护理体验[5]。细节化护理是在精准医疗理念下对患者实施的精细、全面、完善的护理服务,其应用成效与价值已得到既往报道的肯定[6]。若将上述两种护理模式结合可在患者每个阶段有针对性地实施全面、精细的护理服务,但其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未见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分析阶段式细节化护理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8例拟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35例,女9例;年龄32~75岁,平均(55.10±10.74)岁;临床分期[7]为Ⅰ期6例,Ⅱ期38例;病理类型为肝细胞癌40例,肝内胆管癌2例,混合型肝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有淋巴结转移21例;Child-Pugh分级为A级28例,B级16例。观察组男37例,女7例;年龄30~78岁,平均(56.20±10.95)岁;临床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38例;病理类型为肝细胞癌42例,肝内胆管癌2例;有淋巴结转移23例;Child-Pugh分级为A级29例,B级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8];临床分期为Ⅰ~Ⅱb期;符合切除术指征[9];择期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有淋巴结转移者配合实施淋巴结清扫术;意识清醒,自愿配合。排除标准: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合并其他脏器疾病或系统功能障碍;有精神心理障碍;需实施新辅助放化疗或介入治疗;合并严重外伤。

1.2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提醒患者完善检查、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安抚好家属的情绪,术后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做好住院期间的护理文书记录等。观察组围术期实施阶段式细节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术前。①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记录,联网查找患者的病情、检查和治疗史。②缓解心理应激反应: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1]评价患者的负性情绪,对于有焦虑(HAMA≥14分)、抑郁(HAMD≥7分)情绪的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提供情感支持、讲解典型案例等方式缓解其不良情绪,并与精神心理科医师沟通请其协助患者缓解心理应激反应。③完善术前准备:与手术室护士预约、沟通,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并向其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包括腹腔镜使用方法、操作孔和观察孔选择、病灶部位、计划切除范围、预计手术时间和手术效果等)。(2)术中。①缓解心理应激反应:陪同患者至手术室,期间避免谈论癌症、复发、死亡等话题,通过肢体语言安慰、引导患者,并通过术后规划、展望术后生活等方式缓解其心理应激。②与家属沟通协调: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负责安抚家属的情绪,并在遇到突发事件(如大出血需及时输血、急性并发症需终止手术等)需要家属配合签字时,及时向家属解释沟通,使其尽快了解情况、作出决定。(3)术后。①镇痛护理:每天为患者按摩四肢,下肢抬高,放置软垫,并与患者多交流术后的状态,采用自控镇痛、冷敷、头脚抬高的半卧位减小切口张力、使患者放松心情、转移其注意力等方式来减轻其疼痛感。②缓解心理应激反应:因“怒伤肝”,需提醒患者应避免情绪波动,尤其是愤怒情绪。③健康指导及并发症预防:下载有关肝癌发病、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的图片、视频资料,陪同患者观看并指导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如饮酒对肝脏的危害,术后出血、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胆瘘等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等,指导患者注意观察24h尿量、颜色,警惕急性肾衰竭;若精神不佳、意识昏蒙,则有肝性脑病风险;手术后24h缓慢步行防止周围组织粘连;为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术后呼吸道通畅,术后3d内保持持续吸氧,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瘦肉、鱼肉、菠菜、枸杞、青苹果等能够促进肝细胞再生的食物,待恢复正常饮食后鼓励患者多食用红枣、黑木耳、香菇等有抗癌作用的食物;采用芒硝敷脐、乳果糖口服等方式使患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肠内氨吸收加重肝脏负担;待引流管拔出后引导患者缓慢、轻度锻炼,避免牵拉腹部伤口,循序渐进地活动,并注意做好保暖,避免感冒、咳嗽引起腹部切口疼痛、渗血等。④提升术后辅助诊疗依从性:每天调查患者术后辅助诊疗的依从性,了解不依从的原因,包括对辅助诊疗的作用和必要性不了解、担忧费用问题等,若是前者则由护理人员详细、耐心讲解以征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若是后者则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术后辅助诊疗的必要性,并根据其家庭经济情况向医院申请适当减免费用或向社会爱心人士求助。两组于住院后3~5d实施切除术,均护理至术后1周。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心理应激反应。护理前、术前、护理后,分别采用HAMA、HAMD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HAMA总分56分,HAMD总分54分,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②疼痛程度。术后12、24、48、72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2]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VAS总分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③术后恢复时间,包括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正常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辅助诊疗依从情况。统计患者术后1周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包括术后出血、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胆漏。将术后住院期间完全积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或诊疗工作者记为完全依从,并计算完全依从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时刻的心理应激反应比较术前及护理后,两组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1)。

2.2两组患者各时刻的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12、24、48、72h,两组的VAS评分均依次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2)。

2.3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正常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3)。

2.4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辅助诊疗依从情况比较

两组均无急性肾衰竭、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4)。观察组术后辅助诊疗完全依从率为90.91%(40/44),高于对照组的70.45%(31/44)(χ2=5.906,P<0.05)。

3讨论

原发性肝癌范文篇7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与肝脓肿的鉴别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肝血管瘤和肝脓肿都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结果两例误诊延误治疗.结论:一些原发性肝癌与肝脓肿及肝血管瘤之间存在相似之处,正确鉴别二者之间关系,才能及时诊断及有效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且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尤在沿海地区乙型肝炎高发区发病率较高,早期诊断治疗者,预后亦不乐观;临床误诊误治的情况常有发生。

1临床资料

从2000-2007在新加坡医院,本组共收集10例误诊为肝血管瘤,5例误诊为肝囊肿。

1.1误诊为肝囊肿

本类为女性6个,男性4个,大都以上腹胀满不适伴发冷,发热半月到两个月,在院外科作“B”超提示“胆囊炎,多发性肝脓肿”经抗感染治疗仍无好转,转入院。一般情况较好,“T”38-39℃,无黄疸,心肺无明显异常发现,腹软、无肌紧张、右上腹及剑突下有压痛、未及包块、肝右肋下约1-2公分、脾未及、肝区叩痛较明显、肠鸣正常。WBC12-21.0×109/LN0。8-O.95。“B”超提示“肝内有多个大小不等其周围有低回声晕圈病灶”。CT检查提示“肝内有多个底密度灶,病灶外周有一密度较高,较厚的壁,增强后病灶内强化不明显,外周壁有强化,病灶内CT值为23.5-30.3Hu。决定行手术门静脉插管滴入抗生素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

1.2误诊为肝血管瘤

患者男性4人,女性1例,第一次均因左下肺大叶性肺炎住院期间行B超检查诊断为肝多发转移癌,以后由于经过多普勒超声及腹部CT检查均考虑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查甲胎蛋白为10,因而否定上述诊断,2-4个月后患者情况迅速恶化,肝脏急剧增大,B超检查肝转癌的图像均更趋典型,患者日益衰竭,迅速死亡。

2结果

一年后随防,所有病人均在3-10月内死亡,血的教训肝癌不能误诊.

3讨论

3.1本组第一类肝癌病例均以发热、肝区疼痛等为首发症状,与肝脓肿症状相类似,尤其当癌肿内出血,继发感染或合并胆道感染时更加难以区别。

影像学检查作为肝脏疾病诊断的一项重要方法,其准确性受多方面影响。当肝脓肿还未液化之前,在影像学上与肝癌不易区分;当肝癌瘤内出血尤其继发感染时与肝脓肿相似。另外影像医师的经验对诊断起到关键作用。本例凭B超或CT检查误诊为肝脓肿,但如能仔细观察B超或CT所示,肝癌与肝脓肿仍存在差异。AFP测定对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相对的专一性。本例进行AFP检测,且只测1次,如能反复多次检测可能提高阳性检出率。文献报道肝癌患者AFP阳性率为70%[4],故有一定比例阴性病例存在,对于AFP阴性病例,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HbsAg检测阳性,B超或CT证实肝内孤立或多发性肿块要考虑肝癌的可能。.

3.2第二类患者采用普通B超,对肝癌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常不易确切。此时可行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因为在三维成像中,肝血管瘤的轮廓最为清晰,立体感较强。有些作者指出,因为肝血管瘤回声较肝组织回声稍增强,由于灰阶差异较大,所重建的三维图像效果较佳,相反,原发性肝癌多为浸润性生长,其轮廓与周围邻近组织的灰阶差异较小,所重建的三维图像则逊于血管瘤,而某些回声的转移瘤征象的三维显示效果欠佳[1].

据文献报道,磁共振对鉴别肝癌与肝血管瘤有肯定价值,特别是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超过所有其它影像诊断片[2],童华山认为无论原发性肝癌还是继发性肝癌多为多发病灶,在磁共振图像中,T1W时多为较高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楚,占位表现最常见;而肝血管瘤多为单发病灶,在T1W时一半为低信号,T2W时多呈很高强度信号,信号均匀,边缘清楚[3]。

4.1在本例的诊断过程中,我们认为应吸取以下经验教训:①本类CEA15.50-18μg/L(超过了正常参考值上限10μg/L),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有学者提出怀疑为肝癌的患者如AFP阴性,则应联合检测CEA、FT和βz-MG,只有当三者均呈阴性时,才可能排除肝癌;③在第1次行囊肿穿刺活检,可避免第2次穿刺。并使确诊日期提前;④该类患者既往无胆道及门静脉引流区感染的病史,穿刺抽出液培养阴性.

4.2全面检查可防止漏诊并提高正确诊断率。血清学检查主要是转氨酶(ALT)及甲胎蛋白(AFP)检测,检测ALT是为排除非肝癌原因所致的AFP升高;B超检查主要是明确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和肝脏有无硬化。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诊断某一疾病时,不要一叶障目,对可能导致相同症状的不同疾病均应考虑到,逐一加以排除,以免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甚至造成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曹辉,等,三维超声成像对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的探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6;11(6);250.

[2]程红岩.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2:8(3):55.

原发性肝癌范文篇8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中医病名;中医病因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进展迅速,疗效较差,生存期短,流行面广,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人约为14万,年死亡率为20.4/10万,约占全世界肝癌发病数及死亡数的50%[1]。近20年来,病死率又有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第2位恶性肿瘤致死原因[2,3]。目前,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此法多适合于亚临床肝癌和小肝癌,其治愈率亦仅为15%~30%,5年复发率达40%~80%。而且,由于肝癌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发现时多数已是中晚期,故相当一部分患者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4]。姑息性介入手术或化疗等法又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许多病人难以耐受。因此,中医药及其他新技术、新药物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已得到肿瘤治疗界广泛认可。中医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肝癌发生、减少复发转移、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环境的变化,肝癌发病率逐步提高,肝癌的中医药研究亦若雨后春笋。然而,对肝癌病因、发病、病机、病理因素、治则治法,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未形成系统和规范的认识。因此,如何更加深刻地认识肝癌,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如何使中医药防治肝癌的潜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防治肝癌整体水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重大课题。导师周仲瑛教授业医近六十载,学验俱丰,以治疗疑难杂病见长,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颇有心得。导师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遵循“实践出真知”的准则,勤于实践,不断探索。在临证时,强调“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的重要性,重视肝癌致病“癌毒”的多样性、复杂性、多变性,不断探寻肝癌的病因、病理及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在导师数十年研究本病的基础上,总结继承导师的学术思想,分析归纳肝癌病名及病因,为临床治疗的合理性有效性奠定基础,目的在于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1肝之生理病理

肝居中焦,具有主疏泄、主藏血之功。其为刚脏,体阴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郁则气滞或化火、生风、动阳,故而肝病病理因素复杂、兼夹;肝之性易动而难静,因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肝病多延及他脏,诸如肝病及脾,肝病及肾等。临床可多见湿热毒瘀蕴结肝胆脾胃、肝肾阴亏、肝血不足之证。

2癌毒特性概述

根据对肝癌临床症状和特点的观察[5,6],我们认为癌毒是导致肝癌发生和发展、变化的根本病因。癌毒既不同于单纯的六淫邪气,亦不同于一般的内生五邪,且不完全等同于脏腑功能失常所致的病理产物气滞、血瘀、痰凝、湿聚、邪毒,它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长期刺激,综合作用,相互胶结而产生的一类特殊毒邪。因此,癌毒既具有其基本组成的病理因素之致病特点,又具有独特的致病特征。由于形成癌毒的病理因素多样、错综、复杂,癌毒形成过程潜伏隐匿,因此癌毒具有复杂性、隐匿性。癌毒未成或未发病,混然难察;而癌毒一旦发病,则致病暴戾,易于扩散,预后极差。因此,肝癌初期临床症状不著,难以察觉;一经发现则多数已病达中晚期。癌毒既成,可沿经脉、络脉流注,随气血而至全身,在适宜的环境下新发肿瘤,形成原发病灶再发或转移至相邻部位,侵袭扩散形成转移病灶。

因此癌毒具有复发性、扩散性。肝癌症情复杂,病情危重,治疗棘手;一旦发病,即便大力医治,仍难控制复发,转移;其预后不良,死亡率高,生存率低。故癌毒具有猛烈性、凶险性。癌毒内生源于各种致病因素,阻于肝胆局部。而癌毒形成之后,又可进一步阻滞气血津液的运行,加重气滞、血瘀、痰凝、湿浊、湿热、邪毒等病理因素及证候,形成恶性循环,进而癌毒更甚。因此,癌毒不仅具有循环往复性,而且逾演逾烈。癌毒袭人,易耗正气。在肝癌的病程中,自始至终表现一系列正气被癌毒耗伤的表现,如气血亏虚、气阴两虚,肝肾亏虚等证,症见神疲、倦怠、乏力、懒言、自汗盗汗、头晕耳鸣、脉细弱等。而且通常在没有干预治疗的情况下,虚弱症情加重,体质每况愈下。因此,癌毒具有耗损性。综上所述,癌毒除具有各组成病理因素的特点以外,尚具有复杂性、隐匿性、猛烈性、凶险性、循环往复性、耗损性等特性。

3肝癌病名溯源

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简称肝癌),为西医学病名概念,是指原发于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据其发病时常见的临床表现,诸如上腹症块、胁痛、黄疸、腹水等,可与中医病名的“肝积”“症积”“肥气”“黄疸”“癖黄”“臌胀”“癌”等互参。中医文献对此有较多记载,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微缓为水瘕痹”。《济生方·总论》描述“肥气之状,在左胁下,覆大如杯,肥大而似有头足,是为肝积”等。

4肝癌病因探讨

《内经》曾言“喜怒不适……寒温不时,邪气胜之,积聚已留”,肝癌的发生,并非单因所致、朝夕使然,而是与饮食内伤、情志失调、外邪侵袭、肝病迁延、先天禀赋不足和脏腑虚弱等内外因素密切相关。正是由于各种内外病因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引起多种病理因素,诸如气滞、血瘀、痰凝、湿浊、湿热、火郁热毒等各种邪毒胶结难解,内生“癌毒”,暗结“恶肉”,变生“症积”,邪气炽盛,多脏受累,正气大伤。

4.1饮食不节《素问·平人气象大论》曰:“人以水谷为本。”饮食规律、饥饱适宜、卫生清洁、营养均衡,脾胃健运,气血生化充足,是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反之,嗜食肥腻、酗酒无度、饮食不节、霉腐不净,都可使脾胃受损。脾失健运,不能化生、输布水谷精微,从而酿生湿浊、内生痰浊,困阻中焦;或湿浊日久郁而化热、食滞酿生湿热,故有湿热蕴毒结于胁部,熏蒸肝胆。湿浊、痰浊、湿热困遏肝脾,阻气碍血,气滞血瘀。各种因素胶结难解,癌毒内生,变生症积,结于胁肋,发于肝胆,本病乃生。正如《济生续方》中在论述积聚病因时所言:“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度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现代研究已证明,摄入高含量黄曲霉素、亚硝胺类物质饮食物的人群,其肝癌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7],说明饮食物中的确含有致癌物质,不洁饮食与不当的饮食习惯可诱发肝癌的发生。

4.2情志所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思伤脾……”。情志不遂,七情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体内气血运行失常及脏腑功能失调,易于致病。就肝癌而言,抑郁恼怒伤肝,忧思气结伤脾,长期情志失调,一方面导致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血运行涩滞,津聚痰阻水停,致使气滞、血瘀、痰凝、湿浊内生;另一方面导致肝脾不调,脾虚不健,水谷精微失于输布,酿生湿浊,湿蕴化热,热蕴成毒。上述多种病理因素胶结难解,内生“癌毒”,蕴结“恶肉”,发为本病。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曾言“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则积皆成矣。”有研究显示,社会心理因素在肝癌的发病中不可忽视。如对普通人群组与肝癌组患者进行的艾森克个性问卷表明,肝癌组的N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于焦急、紧张易怒,且抑郁多愁善感,情绪过分,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强烈[8]。从而说明不良情绪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

4.3外邪侵袭《灵枢·百病始生篇》曰:“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入则抵深……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不去,息而成积。”指外感六淫之邪入侵,由表入里,停留于经络之中,使气血凝滞,痰凝毒聚,经络及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疾病产生。就肝癌而言,若外感湿浊、湿热疫毒之邪侵袭人体,郁遏不达;正气本虚不能逐邪外出,湿浊、湿热蕴于脾胃,熏蒸肝胆,致脾运不健,肝失疏泄,胁痛、黄疸乃成。或因湿毒迁延留滞,气血津液运行受阻,而有湿浊、湿热、湿毒、气滞、痰浊、血瘀互相胶结,化为“癌毒”,侵袭肝胆,日久积渐,遂成本病。

4.4肝病久延肝病错综,累及多脏,传变迅速,易于变生他疾。如胁痛、黄疸日久,正气渐伤,而湿热、邪毒内蕴,迁延难消。肝之疏泄失职,气血失和,津停水聚,瘀血、痰浊内生,或与迁延之湿热、邪毒相合,致生癌毒,症积乃成。肝体阴用阳,肝病日久,肝旺脾虚,或木郁犯脾;乙癸同源,子病及母;故临床又极易出现肝脾不调、肝肾阴亏之证。邪实难除,留恋不已;正虚渐显,元气大伤。因此,肝癌患者常常出现邪盛正虚的证候特征。我国肝癌患者中约80%左右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约30%~40%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HBV与HCV感染对肝癌的发生有相加作用[9,10]。许多肝炎患者已合并有肝硬化,继而发生肝癌。总结肝癌发病相关病史,常有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之说。

4.5素体禀赋《医宗必读·积聚》中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体质状况的好坏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素体禀赋不足、年老体弱,或他病迁延、劳倦过度等原因均可导致气血不足,五脏虚弱,阴阳失调。张元素曾言:“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受之于父母的先天易感体质、机体不健或脏腑虚弱,特别是脾失健运、后天不足、气血两虚是肝癌发病的基础;而情志不遂、饮食内伤、外邪侵袭等病因,致使内外合邪、酿生癌毒、留滞体内、恶肉凝结于肝胆,是肝癌发病的条件。有学者对家族性肝癌作调查研究,发现由遗传因素所致者在肝癌发生中约占50%左右[11]。充分说明先天禀赋不足、基因遗传对肝癌发生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汤钊猷,余业勤.原发性肝癌,第2版[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1.

[2]ParkinDM,PisaniP,FerlayJ.Estimatesofworldidenceofeighteenmajorcancerin1985[J].IntJCancer,1954,4:5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5中国卫生统计提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3.

[4]凌昌全.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及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22(7):603.

[5]叶丽红,章永红,吴勉华,等.中医药治疗26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药实用杂志,2003,10:49.

[6]叶丽红,章永红,吴勉华,等.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研究(附52例报告)[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6):531.

[7]张丽生,刘宗河,黄珍杨,等.黄曲霉毒素B1与扶绥肝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广西医学院学报,1990,7(3):18.

[8]姜乾善,刘小青,吴振富,等.癌症病人发病史中社会心理因素的临床对照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1987,1(1):38.

[9]黄志碧,邬质彬,徐国诚.广西肝癌高发区人群多种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1):79.

原发性肝癌范文篇9

【关键词】肝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介入治疗生物治疗热治疗中医药治疗

目前多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或AFP单克隆抗体酶免疫(EIA)快速测定法检测血清AFP含量正常人血清中可没理微量小于20μg/L水平肝细胞癌增高者占70~90%通常AFP浓度与肿瘤大小有相关但个体差异较大一般认为病理分化接近正常肝细胞或分化程度极低者AFP常较低或测不出国外公认标准往往偏高易于漏诊我国重视中等和低浓度AFP增高的动态观察临床实践中对AFP低浓度者常须结合影像诊断技术进行随访有助于及早确立诊断肝癌常发生在慢性活性肝病基础上故须加以鉴别慢性肝炎肝炎后硬化有19.9%~44.6%患者AFP增高浓度多在25~200μg/L之间良性肝病活动常先有丙转氨酶明显升高AFP呈相随或同步关系先高后低一般在1~2月内随病情好转转氨酶下降AFP随之下降呈“一过性”有时良好肝病活动AFP亦可呈反复波动持续低浓度等动态变化但必须警惕肝病活动的同时可能有早期癌存在

其他肝癌标志物的检测:近年来现血清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有增多趋势因此开发更新更特异更敏感的标志物已成为紧迫的课题寻找癌胚特性的同工酶及异质体;寻找特异亚组成成份为当前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的方向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对肝癌诊断具有较高价值的有:

①r-GT同工酶(GGTⅡ):应用聚丙烯酰胺梯度电泳分离法可显示同工酶12条带Ⅰ′ⅡⅡ′带是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条带阳性率为79.7ˉP阴性者此酶阳性率为72.7%

②甲胎蛋白异质体(FucAFP):目前以扁豆凝集素(LCA)亲和交叉免疫自显影法测定AFP异质体诊断价值为高有二种异质体即LCA非结合型(AFP-N-L)和结合型(AFP-R-L)肝癌含AFP-N-L平均49.13±27.20%(0~100%)<75%为肝癌诊断标准阳性率86.0%随病情恶化而降低非癌肝病AFP-N-L为93.30±7.66%假阳性率为1.6%

③异常凝血酶原:肝脏合成凝血酶原无活性前体经维生素Kr羧化为活性形式肝癌时肝癌细胞的微粒体内维生素K依赖性羧化体系功能障碍羟化酶活力下降导致谷氨酸羧化不全从而形成异常凝血酶原最近人们发现肝癌细胞自由具有合成和释放异常凝血酶原的功能国内用放射免疫自显影法测定异常凝血酶原≥250μg/L为标准肝癌阳性率为69.4ˉP低浓度和AFP阴性肝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8.3%和65.5%小肝癌符合率为62.2%多数资料表明异常凝血酶原对原发性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性各种非癌肝病继发性肝癌及良性肝肿瘤的假阳性极低可能成为有价值的肝癌标志物

④血清岩藻糖苷酶(AFu):AFu属溶酶体酸性水解酶类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岩糖基的糖蛋白糖脂等生物活性大分子的分解代谢AFu超过110Kat/L应考虑原发性肝癌国内报道AFu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81.2%对AFP阴性肝癌和小肝癌阳性率分别为76.1%和70.8%继发性肝癌良性肝占位病变均阴性但肝硬化慢性肝炎的假阳性较高

⑤M2型丙酮酸激酶(M2-PyK):丙酮酸激酶(PyK)是糖酵解中的关键酶有LRM1M2(k)型4种同工酶胎肝及肝癌组织中主要是M2(K)可视为一种癌胚蛋白ELIS夹心法可测到Pg级微量灵敏度高的癌标志正常值为575.8±259.5ng/L肝癌者较正常高5倍在小肝癌阶段即明显增高分化愈差M2-PyK值得高愈明显阳性率5.2%消化道肿瘤亦可升高而肝炎良性肝肿瘤不高

⑥同工铁蛋白(AIF):同工铁蛋白在肝癌时由于肝癌细胞合成增多释放速度加快故对肝癌诊断有一定意义正常人为16-210μg/L300μg/L为诊断界值肝癌患者72.1%超过此值假阳性为10.3ˉP阴性或低浓度AFP肝癌阳性率66.6%<5cm的小肝癌阳性率62.5%

肝癌手术治疗方法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肝癌的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肝癌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早期肝癌,是指肿瘤在3公分以下的肝癌患者。肝癌由于起病比较隐匿,治疗效果也不明显,一般患者就诊时肝癌已经发展成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俗称“癌中之王”。对于肝癌的治疗研究领域还需要长时间的积极探索。

肝癌的化学治疗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肝癌化疗,肝癌化疗利用特制的抗癌药物扰乱癌细胞的繁殖,藉此杀死癌细胞。化疗药物有口服的,但通常是静脉注射剂,甚至直接注射入为癌肿输送养份的动脉(通常所说的介入治疗)。每个疗程通常为时数天。由于有化学治疗有副作用,疗程后会暂停几个星期,让身体复原,然后才进行下一个疗程。疗程数视肝癌的类型而定。化疗是转移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所用的药物都需要考虑原发性癌肿是从哪里开始的。化学治疗一般有副作用,会引起一些不适。但也有些患者几乎不受影响。所有的副作用都可以用药物控制。化疗药物对癌细胞作用的时候,会令血液中正常细胞的数目下降,使你比较容易受感染和疲倦。接受化疗时,会为你定期验血。必要时,会给你输血、使用抗生素、服用中药提高免疫力以应付感染。有些治疗原发性肝癌用的药物会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医生会视需要给你使用止吐药及中药对证治疗。有些化疗药物会令口腔疼痛甚至溃烂。必须按照指导,经常漱口。如果接受治疗时没有胃口,可饮用营养饮品或软性食物。虽然单独化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有限,但其与手术、介入等方法联合应用仍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

由于肝癌的放疗是姑息治疗性质,放射野只需包括局部的肿瘤,不必包括肝的淋巴引流区。对巨块型肝癌,只能作局部放疗或术中插植后装治疗。若射野面积>200c时,可用移动条照射野技术。对巨块型伴有肝内播散的,先作局部肿块照射,若局部肿瘤对放疗有反应,肿瘤消退,则可再使用全肝照射。对弥漫型的病灶,一开始就可使用全肝照射。用移动条照射技术较使用两个相对大照射野为好。对因肝门区受肿瘤压迫而引起黄症和脱水者,先行照射肝门区,以缓解症状。关于照射总剂量,以照到病人肝功能不严重损害为限,尽可能给予较高的剂量。放射剂量给予的速度不能太快。如用常规的每日1次,每周5次的照射方法,局部小野照射(面积小于200厘米),150-200cGy/次;全肝大野照射100-150cGy/次;全肝移动条照射150-200cGy/次。肝癌如采用局部照射,准确定位至为重要,必须力求使照射野覆盖整个肿瘤而不使漏网,并采用较小剂量,较长疗程,累计总剂量足够大,合并健脾理气中药,与化疗交替并同时合并适用免疫治疗。放疗期间要密切随访病人的AFP、肝功能、局部肿瘤的消退和病人的一般情况。放射治疗的最大缺点为全肝照射导致肝功能损害一一放射性肝炎,并可明显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为此宜合并免疫治疗。局部放疗对肝癌的骨转移有明显的姑息性止痛作用。目前有用光子刀治疗肝癌的报道,但其具体疗效尚需考证。

上述方法,无论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都各有优缺点,单独应用的效果不甚满意。目前肝癌治疗尚缺乏特异性方法,随着基础研究的成果和先进技术的融合,新的治疗方法将不断出现,然而,针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更应重视综合及序贯治疗,即由单一的治疗模式,转变为联合治疗的多种治疗模式,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ChristophiC,NikfarjamM,MalcontentiWilsonC,etal.Longtermsurvivalofpatientswithunresectablecolorectallivermetastasestreatedbypercutaneousinterstitiallaserthermotherapy〔J〕.WorldJSurg,2004;28(10):98794.

2、NikfarjamM,MalcontentiWilsonC,parisonof980and1064nmwavelengthsforinterstitiallaserthermotherapyoftheliver〔J〕.PhotomedLaserSurg,2005;23(3):2848.

3、LiangP,DongB,YuX,etal.Prognosticfactorsforpercutaneousmicrowavecoagulationtherapyofhepaticmetastases〔J〕.AJRAmJRoentgenol,2003;181(5):131925.

4、SekiS,SakaguchiH,KadoyaH,etal.Laparoscopicmicrowavecoagulationtherapyforhepatocellularcarcinoma〔J〕.Endoscopy,2000;32(8):5917.

5、HildebrandP,KleemannM,RoblickUJ,etal.Radiofrequencyablationofunresectableprimaryandsecondarylivertumors:resultsin88patients〔J〕.LangenbecksArchSurg,2006;391(2):11823.

6、SutherlandLM,WilliamsJA,PadburyRT,etal.Radiofrequencyablationoflivertumors:asystematicreview〔J〕.ArchSurg,2006;141(2):18190.

7、LiYY,ShaWH,ZhouYJ,etal.Shortandlongtermefficacyof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therapyforadvancedhepatocellularcarcinoma〔J〕.JGastroenterolHepatol,2007;22(12):214854.

原发性肝癌范文篇10

1资料和方法

病人32例,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者29岁,最大者72岁,平均41.2岁。病史最长者1年,最短者10d。临床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其中4例以上腹包块为主要表现。32例中10例AFP<20μg/L,22例AFP>400μg/L。

32例中经综合临床表现、多种检查(DSA、US、CT、MR和化验检查)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符合肝癌诊断标准的原发性肝细胞癌(PHC)29例,胆管细胞癌2例。其中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为高分化腺癌,5例为中分化腺癌;1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1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肝组织坏死出血及纤维包裹。

全部32例均采用AlokaD-620型超声仪进行探查,探头频率为3.5MHz。

2结果

32例中血管造影显示病灶仅位于左叶者28例,左右叶均有病灶者4例,右叶病灶均为多血管型,左叶为少血管型改变。经造影确诊为肝癌者16例,误诊4例,发现病变却不能定性者12例。

超声检查显示病灶仅位于左叶者18例,左右叶均有病灶者6例,1例仅显示右叶病灶,左叶病灶未能显示,4例见病灶位于肝左叶外,3例未显示有明确的占位病变,其中1例仅显示左叶增大,1例伴有血吸虫性肝硬化,表现为弥漫性网状强回声图象及左叶增大,另1例表现为肝内回声不均匀及左叶增大。32例中伴有癌栓形成5例。病灶内部回声改变以回声减低为主者7例;以回声增强为主者5例;等回声型12例;混合回声型5例;伴有声晕者5例。

3讨论

少血管型肝癌文献报道较少,李彦豪等[1]报道150例HCC中约占8。其在血管造影中主要表现为肿瘤供血血管增粗,肿瘤血管呈弧形移位,牵张拉直,动脉侵蚀较少或无明显新生血管;少数于血管周边部出现少量新生血管,部分有门脉分支提早显影。肝实质显示肿瘤不染色或周边部少量染色[2]。由于少血管型肝癌缺乏肿瘤血管的特征性改变,常易漏诊及误诊。本组所有病例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少血管型,缺乏典型的肿瘤血管特征改变,故确诊率仅为50,漏诊及误诊率高达12.5,另37.5的病例造影当时无法确定病变的性质。

超声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约为90左右,其声像图改变主要分为五型,即(1)回声减低型;(2)回声增强型;(3)等回声型;(4)弥漫型;(5)混合型。以回声增高型所占比例最高59.2,弥漫型次之占14.8,回声减低型占13.1,混合型占10.7,等回声型占2.2[3]。一般认为早期肝癌低回声型占多数,而中晚期肝癌回声增强型占多数,这种变化的病理学基础与肿瘤间质的多少有关,回声减低型的肿瘤仅含有癌细胞,而回声增强型的肿瘤则为复杂混合性改变,包括有出血、纤维组织和坏死组织[4]。有作者[5]发现这种少血管型肝癌可能是些分化较好的肿瘤或是肿瘤细胞脂肪变。本组32例中,B超发现28例病灶位于肝左叶,其中6例肝右叶同时有肿瘤病灶。癌肿的实质回声以等回声及回声减低型为多,占65.5,无1例是早期肝癌,但经病理证实者均为中等分化程度以上。由于多数病例未行病理学检查,造成等回声型及回声减低型为多的原因是否与学者们的观点一致,很难确定。但是,结合血管造影的特点考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与肿瘤的组织结构有关外,可能与肿瘤组织肝动脉供血较少也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血管造影发现肝右叶的子病灶为多血管型,超声见这些子病灶均为强回声型,更从侧面说明肝动脉供血的多少与肿瘤的超声回声间有关。

回声减低型肝癌容易误诊为肝脓肿,而等回声型病灶常易漏诊。本组32例中超声确诊23例,仅占71.9,比文献报道[6]的确诊率要低,但比血管造影的确诊率要高。4例超声未能明确病变是否来自肝内;3例未发现肝内有明确占位病灶,但均有肝左叶增大;1例肝癌误诊为肝脓肿;1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组织出血坏死纤维包裹误诊为肝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病变多位于肝左叶,而左叶病灶易受胃肠气体干扰而显示不佳,左叶病变向肝外生长者不易与肝脏周围脏器病变区别有关;与肿瘤内部回声以等回声及低回声为多这种特殊性有一定关系。与血管造影相比,超声对这种少血管型肝癌的诊断率要高,并且对肝右叶的转移子灶及门脉癌栓的检出率亦较高。两者在临床上结合运用,诊断率有明显的提高,本组资料显示两者同时误诊仅2例。

从本组资料分析,我们认为少血管型肝癌在超声显像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1)病灶位于肝左叶较多;(2)超声声像图以等回声及回声减低型为多;(3)肝左叶病灶部分呈外生型;(4)检出率较多血管型者低,误诊率及漏诊率较高。为了提高超声对此类型肝癌的诊断率,对肝左叶增大者需仔细,多切面观察,辨清有无低回声或等回声病灶,尤其是界线不清者;声晕和癌栓的检出有助于肿瘤病灶的发现;对与肝左叶关系密切的病变可采用变换体位,饮水等多种方法加以观察以明确病变位置;对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均不能确诊者,可采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查帮助确诊,本组有1例是经此法而确诊。结合临床症状及化验检查是提高少血管型肝癌的检出率必不可少的。此类型肝癌多位于肝左叶,而肝左叶病变的手术切除率高,提高术前的诊断率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李彦豪,何晓峰,陈卫国等.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动脉造影分型.影象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3,2(1):8

2何晓峰,李彦豪,周克等,肝左叶占位病变血管造影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1,25(3):206

3周永昌,郭万年.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622~623

4SheuJC,SungJL,ChenDSetal.Ultrasonographyofsmallhepatictumorsusinghigh-resolutionlinear-arrayreal-timeitruments.Radio-logy,1984,15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