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22:15:47

用地管理

用地管理范文篇1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单位用地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84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中央单位京外用地调查统计工作的通知》(国管房地〔20****〕510号),中央单位京外用地调查统计工作已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国土资源部联合组织开展,调查汇总工作将于20****年6月底前完成。在全面掌握中央在滇单位用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各州、市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于20****年底前完成中央在滇单位的用地登记发证工作,确保中央在滇单位的土地权属清楚、土地资产产权明晰,维护好中央在滇单位的土地权益。

二、中央在滇单位应结合各州(市)、县(市、区)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编制本单位的建设用地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合理确定用地规模。中央在滇单位的建设用地规划和计划应纳入各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规划和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中央在滇单位用地要遵循合理、高效、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以挖掘使用现有存量土地为主,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涉及改变原土地用途或转移土地使用权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到土地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转移变更登记手续。对于土地使用权转移变更过程中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的,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单位用地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精神,切实解决中央在京党和国家机关(含党中央各部门,全国人大机关,全国政协系统,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有关人民团体)以及中央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中央单位)用地结构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均、布局分散、粗放利用等问题,维护好中央单位用地权益,现就加强和改进中央单位用地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中央单位用地归口管理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政协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分别负责本系统、本部门中央单位土地使用权的归口管理以及建设用地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严格土地利用活动的监督与管理,强化中央单位用地的调整与处置。

中央单位用地管理范围包括:中央在京党和国家机关使用的北京市范围内的国有土地;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归口管理机关事务的单位使用的北京市范围内的国有土地;按国家有关规定其他应纳入中央单位用地管理的北京市范围内的国有土地。

二、全面开展中央单位用地调查和登记工作

开展中央单位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中央单位用地的数量、规模、结构、分布和地上建筑物状况。调查工作由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进行,调查汇总工作应于20****年6月底前完成。在开展调查的同时,进行中央单位用地内部预登记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继续加快中央单位用地登记发证工作,力争20****年底前完成。

三、编制并组织实施中央单位建设用地规划

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要依据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结合中央单位的远景规划及近期发展需要,组织编制中央单位建设用地规划。通过规划引导和控制中央单位用地布局,逐步实现办公、居住用地合理布局。严格中央单位建设用地规划实施程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中央单位利用划拨土地规划建设各项设施的,需经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审核同意。北京市人民政府在编制及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时确需占用中央单位用地时,应征得中央单位及其机关事务主管部门的同意。中央单位对北京市人民政府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城市建设要予以支持。

按照尊重历史和现状、布局相对集中、交通比较便利的原则,从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工作和开展国际交往需要出发,结合中央单位对安全保密及办公效率等方面特殊功能要求,以及城市建设占用中央单位用地情况,北京市人民政府要落实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为中央单位预留用地的要求,以确保中央单位发展用地需求。中央单位要编制年度用地计划,提出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报送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统一汇总,商地方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四、严格中央单位土地利用处置管理

中央单位建设用地要努力挖潜,合理、高效、集约利用存量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负责通过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普查,结合中央单位建设用地规划,逐步调整、处置中央单位用地。中央单位之间的用地调整,需经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分别审核同意,由用地单位持有关文件到北京市有关部门依法办理土地转移变更登记手续。

中央单位改变土地用途、转移土地使用权等,需经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审核同意后,依法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办理。符合招标、拍卖、挂牌要求的,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对符合规划适于办公、住宅等用途的中央单位土地,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可优先调配安排用于中央单位特别是中央在京党和国家机关的建设。中央单位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占地补偿等所获得的收入(按规定应交地方人民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除外),应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要求上缴中央国库。

五、完善中央单位用地管理制度

用地管理范文篇2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单位用地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84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中央单位京外用地调查统计工作的通知》(国管房地〔20〕510号),中央单位京外用地调查统计工作已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国土资源部联合组织开展,调查汇总工作将于20****年6月底前完成。在全面掌握中央在滇单位用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各州、市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于20****年底前完成中央在滇单位的用地登记发证工作,确保中央在滇单位的土地权属清楚、土地资产产权明晰,维护好中央在滇单位的土地权益。

二、中央在滇单位应结合各州(市)、县(市、区)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编制本单位的建设用地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合理确定用地规模。中央在滇单位的建设用地规划和计划应纳入各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规划和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中央在滇单位用地要遵循合理、高效、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以挖掘使用现有存量土地为主,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涉及改变原土地用途或转移土地使用权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到土地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转移变更登记手续。对于土地使用权转移变更过程中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的,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用地管理范文篇3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强我区基本农田特别是设施粮田、设施菜田和经济果林地相应的生产辅助设施建设的用地管理,根据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加强本市设施农田生产辅助设施用地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房地资规[]562号)精神,提出以下意见:

一、设施农田和农田生产辅助设施建设的内容

设施农田主要包括设施粮田、设施菜田以及经济果林地,是指通过基础设施和必要的生产辅助设施建设,形成生产区域相对集中、规模(50亩以上)连片、农田平整、排灌通畅、设施配置合理的高产稳产农田。

农田生产辅助设施,是指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必需设施,主要包括仓库用房(粮食、农资、农机具、冷藏、整理、包装等)、场地和必要的管理用房。

二、设施农田和农田生产辅助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

设施农田内新设立的生产辅助设施,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尽可能利用原有的设施进行改造和扩建,生产辅助设施用地应符合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尽量不占用耕地,用地规模应与农业生产需要相适应。

三、农田生产辅助设施的用地规模

设施粮田生产辅助设施用地规模占设施粮田面积的比例一般控制在0.3%(2平方米/亩)以下(含已有的生产辅助设施用地)。

保护地设施蔬菜基地,其生产辅助设施用地规模占设施菜田面积的比例一般控制在0.9%(6平方米/亩)以上(含已有的生产辅助设施用地)。

经济果林地生产辅助设施用地规模,参照保护地设施蔬菜基地标准。

四、农田生产辅助设施建设的用地管理

1、申请:

(1)申请对象:注册在本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

(2)对确需新建农田生产辅助设施的,由所在镇或建设单位将拟建设项目相关的位置图、项目名称、功能和设施农田及设施的现状情况等资料,向区农委提出申请。

(3)申请建设生产辅助设施,符合文件要求的,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文件范围外的,若该用地符合设施粮田、设施菜地和经济果林地的基本功能要求,并达到规范化用田(由农委审核认定),其生产辅助设施用地管理可参考本文件执行。

2、认定:

由区农委、区房地局共同按国土资发)511号的文件要求,对项目性质、功能、规模等进行审核认定。

3、备案或审批:

生产辅助设施建设要规范手续,严格按文件规定执行。申请对象建造的场地及轻型结构的仓库、管理用房(限一层),视同临时建筑。

建造临时性农田生产辅助设施占用农用地的,由建设单位签定复耕保证书,并经区农委和房地局签署意见后,分别报市房地资源局和市农委备案。届时建设单位按要求恢复成耕地,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年。确需延期的,由建设单位重新提出申请,并按原程序进行认定、审核、备案。

建造永久性农田生产辅助设施占用农用地的,应根据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并做到耕地占补平衡,涉及农用地转用指标由相关部门统筹安排,补充耕地指标由各镇自行解决。

4、土地变更调查:

对经批准或备案的各类农田辅助设施用地,必须及时进行土地变更,注明实际地类。其中实行备案的设施用地占用的耕地,在年度耕地保护考核中,不作为减少耕地考核。

用地管理范文篇4

一、加强中央单位用地归口管理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政协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分别负责本系统、本部门中央单位土地使用权的归口管理以及建设用地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严格土地利用活动的监督与管理,强化中央单位用地的调整与处置。

中央单位用地管理范围包括:中央在京党和国家机关使用的北京市范围内的国有土地;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归口管理机关事务的单位使用的北京市范围内的国有土地;按国家有关规定其他应纳入中央单位用地管理的北京市范围内的国有土地。

二、全面开展中央单位用地调查和登记工作

开展中央单位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中央单位用地的数量、规模、结构、分布和地上建筑物状况。调查工作由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进行,调查汇总工作应于20****年6月底前完成。在开展调查的同时,进行中央单位用地内部预登记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继续加快中央单位用地登记发证工作,力争20****年底前完成。

三、编制并组织实施中央单位建设用地规划

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要依据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结合中央单位的远景规划及近期发展需要,组织编制中央单位建设用地规划。通过规划引导和控制中央单位用地布局,逐步实现办公、居住用地合理布局。严格中央单位建设用地规划实施程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中央单位利用划拨土地规划建设各项设施的,需经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审核同意。北京市人民政府在编制及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时确需占用中央单位用地时,应征得中央单位及其机关事务主管部门的同意。中央单位对北京市人民政府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城市建设要予以支持。

按照尊重历史和现状、布局相对集中、交通比较便利的原则,从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工作和开展国际交往需要出发,结合中央单位对安全保密及办公效率等方面特殊功能要求,以及城市建设占用中央单位用地情况,北京市人民政府要落实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为中央单位预留用地的要求,以确保中央单位发展用地需求。中央单位要编制年度用地计划,提出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报送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统一汇总,商地方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四、严格中央单位土地利用处置管理

中央单位建设用地要努力挖潜,合理、高效、集约利用存量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负责通过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普查,结合中央单位建设用地规划,逐步调整、处置中央单位用地。中央单位之间的用地调整,需经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分别审核同意,由用地单位持有关文件到北京市有关部门依法办理土地转移变更登记手续。

中央单位改变土地用途、转移土地使用权等,需经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审核同意后,依法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办理。符合招标、拍卖、挂牌要求的,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对符合规划适于办公、住宅等用途的中央单位土地,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部门可优先调配安排用于中央单位特别是中央在京党和国家机关的建设。中央单位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占地补偿等所获得的收入(按规定应交地方人民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除外),应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要求上缴中央国库。

五、完善中央单位用地管理制度

用地管理范文篇5

一、农民建房用地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利用效益低下。据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县农村居民点用地20764公顷,按农村人口76万人计算,人均占地面积273平方米,远远高出国家规定的农村村镇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上限标准。主要表现为:单户用地面积较大,通常户与户之间都会留有巨大的间隙,并且前有禾场后有庭院,以及人为形成的湾子林,破坏和浪费了大量耕地;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建新不拆旧、农村人口进城不归还宅基地等,造成相当数量的农村住宅和宅基地闲置荒废;公路沿线建房盛行,但受公路控制红线的约束,房屋与公路之间的土地基本闲置或低效利用。

(二)房屋建设布局散乱。大多数村民建房随意选址,建设用地杂乱无序,一般都选择在自家自留地、承包地或交通较为便利的公路两侧建房,形成不少空心村,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新房建设见缝插针,哪里地势好、风水好就在哪里建,造成新房旧宅斑驳错杂,住房的朝向、大小、高矮参差不齐,乱建乱占现象严重,村容村貌较差,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也不利于基础设施配套,这些都与新农村各项建设要求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村庄规划的落实。

(三)违建现象非常普遍。年以前,全县90%以上的农户都在新建住房前,到国土部门履行了申报审批程序,建房用地秩序较好。但自2003年以来,由于税费改革取消了土地管理费,加之土地二轮延包实行长久不变政策,农民以为个人建房不收费,并且是在私有土地上建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建设,主动办理申报审批手续的农户数量也因此急剧下降。年起,每年办理建房报批手续的农户不到500户,违法建房已成普遍现象。

(四)隐形市场极其活跃。在城市和集镇规划区、城郊结合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受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房价高企的影响,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往往不顾土地管理相关法律规定,在社会资金的加入下,采取对手成交、以租等方式变相交易集体土地,并非法在集体土地上进行小产权房地产开发,致使大量耕地被占用,扰乱了正常的城区建设用地和房地产秩序,造成了巨额土地收益流失。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斗湖堤城区及周边地区,其中王岗村一、七组的小产权房群就是典型代表。

二、农民建房违法用地的主要原因

(一)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我县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于上世纪末期,由于以前各级对规划重视程度不够,且缺少公众参与,加上受当时农村发展情况及编制技术水平的限制,规划从一开始执行就显现出它的不适应性。虽然现在土地修编已经完成,但仍然缺少可以有效规范和引导农民建房的村镇建设规划,导致违法建房的行为时有发生,出现了公路修到哪、自己的责任田在哪,房屋就盖到哪里的现象。尽管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村都制订了村庄建设规划,但大部分都无法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规划的控管作用并不明显。

(二)耕地保护政策受限。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后,我省对涉及占用耕地的,由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负责落实占补平衡,但现实情况是绝大部分集体经济组织既无财力也无能力来落实,致使农民建房的耕地占补平衡成为一句空话。国家实行土地的用途管制,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即使是农民建房占用农用地,也要报经省政府授权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但受到土地利用计划、农民建房用地的面广点多及随机性的影响,需要大量扎实的工作投入才能办理规范的农民建房用地审批手续。

(三)建设管理缺位越位。一方面是部门和乡管理职责缺位。年以前,国土部门基本上实行的是自收自支财务体制,处于唯钱管地的状态,出于部门利益追求和生存考虑,忽视和放松了农民建房用地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乡镇政府履行耕地保护的责任也不够,在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上,更加倾向于经济发展。同时,县直相关部门普遍认为农民建房用地是国土部门的事,配合管理力度不够,加上机构改革后,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人手少且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土地违法行为多发。另一方面是村级管理越权或越位。部分村干部片面理解土地管理相关法律制度,以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越位行使对集体土地的完全所有权,擅自将农用地出让、转让、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谋取经济利益,违反了国家土地用途管理制度,造成了农村用地秩序紊乱。

(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农村个人建房用地需求的急速增长,群众对国家惠农政策认识不足,以及珍惜保护土地意识淡薄,不少农民群众思想上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和不良倾向,助长了农村个人建房用地随意性,导致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管理出现了较为混乱的局面。同时,土地管理法对农民违法用地建房实行只能拆除的特殊处罚措施,而依法拆除新建房,农民经济损失大,会产生许多不稳定因素,因而真正拆除的违建房少之又少,违法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助长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气焰,导致城区及结合部非法哄抢及转让宅基地甚至耕地建房的现象愈演愈烈。

三、加强农民建房用地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目前,国土资源管理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其中关于农民建房用地管理的一些限制性、禁止性、程序性的规定也在各级关于宅基地的文件中均有出现,关键是要加以贯彻落实,并针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出台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农民建房用地管理考核。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在农村宅基地审批中的审核作用,对各乡镇农民建房用地管理状况实行考核和责任追究。建议在县政府对乡镇的重点工作综合考核体系中,加入国土资源管理考核指标,除考核容易留于形式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外,重点内容应放在涉及面广的农民建房用地管理上;在乡镇对村级的年度考核中,也应把农民建房用地管理放在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同等的位置。另一方面,部门要形成规范农民建设用地管理的合力。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的规定,结合农民建房的一些程序性要求,电力、供水部门凭农民取得的合法建设用地通知书及规划许可证(包括改扩建)通电、通水;房产部门凭土地使用证书和规划许可证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对涉及农民进行经营性建房的,工商税务部门凭合法的土地房屋产权证明办理工商税务登记。

(二)大力推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据公安县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研究专题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14542.8公顷,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在我县尚未真正展开,而江浙一带经济发达地区早已尝试并受益。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和省国土资源厅有关文件的规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将若干农村建设用地地块整理复垦为耕地或农用地后并经国土资源部门验收后纳入增减挂钩指标储备库,试点市县国土资源部门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则,使用增减挂钩指标的新增建设用地不占用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不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在如此政策背景下,建议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积极推行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对新建中心村或居民点所需用地作为村组公共用地,不承包到各家各户,为农民建房相对集中创造条件;对已分到农户需调整承包经营权的,可以用复垦新增加的耕地来调整平衡,多余的耕地村组统一对外发包用于农业生产,农户复垦的拥有优先承包经营权。

用地管理范文篇6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

第三条预审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三)合理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四)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第四条建设项目用地实行分级预审。

需人民政府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该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

需核准和备案的建设项目,由与核准、备案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

第五条需审批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需核准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申请报告核准前,由建设单位提出用地预审申请。

需备案的建设项目在办理备案手续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用地预审申请。

第六条依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应当由国土资源部预审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委托项目所在地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但建设项目占用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土地的,委托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受理后,提出初审意见,转报国土资源部。

涉密军事项目和国务院批准的特殊建设项目用地,建设用地单位可直接向国土资源部提出预审申请。

应当由国土资源部负责预审的输电线塔基、钻探井位、通讯基站等小面积零星分散建设项目用地,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七条已批准项目建议书的审批类建设项目与需备案的建设项目申请用地预审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内容包括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拟选址占地情况、拟用地面积确定的依据和适用建设用地指标情况、补充耕地初步方案、征地补偿费用和矿山项目土地复垦资金的拟安排情况等;

(三)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或者项目备案批准文件;

(四)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拟选址位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五)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是否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证明材料。

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类建设项目与需核准的建设项目,申请用地预审的不提交前款第(三)、(四)、(五)项材料。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用地预审申请表,由国土资源部统一规定。

第八条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类建设项目与需核准的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应当在用地预审完成后,申请用地审批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矿产资源压覆情况证明等手续。

第九条受国土资源部委托负责初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转报用地预审申请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依据本办法第十一条的有关规定,对申报材料作出的初步审查意见。

(二)标注项目用地范围的县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相关图件;

(三)属于《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当出具经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的规划修改方案、规划修改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和修改规划听证会纪要。

第十条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预审申请和第九条规定的初审转报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和接收。不符合的,应当场或在五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和转报人,逾期不通知的,视为受理和接收。

受国土资源部委托负责初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初审工作,并转报国土资源部。

第十一条预审应当审查以下内容:

(一)建设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二)建设项目用地规模是否符合有关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

(三)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是否可行;

(四)征地补偿费用和矿山项目土地复垦资金的拟安排情况;

(五)属《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的修改方案、规划修改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二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预审申请或者收到转报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并出具预审意见。二十日内不能出具预审意见的,经负责预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

第十三条预审意见应当包括对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内容的结论性意见和对建设用地单位的具体要求。

第十四条预审意见是有关部门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项目申请报告的必备文件。

用地管理范文篇7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

第三条预审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三)合理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四)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第四条建设项目用地实行分级预审。

需人民政府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该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

需核准和备案的建设项目,由与核准、备案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

第五条需审批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需核准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申请报告核准前,由建设单位提出用地预审申请。

需备案的建设项目在办理备案手续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用地预审申请。

第六条依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应当由国土资源部预审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委托项目所在地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但建设项目占用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土地的,委托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受理后,提出初审意见,转报国土资源部。

涉密军事项目和国务院批准的特殊建设项目用地,建设用地单位可直接向国土资源部提出预审申请。

应当由国土资源部负责预审的输电线塔基、钻探井位、通讯基站等小面积零星分散建设项目用地,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七条已批准项目建议书的审批类建设项目与需备案的建设项目申请用地预审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内容包括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拟选址占地情况、拟用地面积确定的依据和适用建设用地指标情况、补充耕地初步方案、征地补偿费用和矿山项目土地复垦资金的拟安排情况等;

(三)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或者项目备案批准文件;

(四)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拟选址位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五)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是否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证明材料。

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类建设项目与需核准的建设项目,申请用地预审的不提交前款第(三)、(四)、(五)项材料。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用地预审申请表,由国土资源部统一规定。

第八条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类建设项目与需核准的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应当在用地预审完成后,申请用地审批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矿产资源压覆情况证明等手续。

第九条受国土资源部委托负责初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转报用地预审申请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依据本办法第十一条的有关规定,对申报材料作出的初步审查意见。

(二)标注项目用地范围的县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相关图件;

(三)属于《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当出具经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的规划修改方案、规划修改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和修改规划听证会纪要。

第十条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预审申请和第九条规定的初审转报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和接收。不符合的,应当场或在五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和转报人,逾期不通知的,视为受理和接收。

受国土资源部委托负责初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初审工作,并转报国土资源部。

第十一条预审应当审查以下内容:

(一)建设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二)建设项目用地规模是否符合有关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

(三)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是否可行;

(四)征地补偿费用和矿山项目土地复垦资金的拟安排情况;

(五)属《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的修改方案、规划修改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二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预审申请或者收到转报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并出具预审意见。二十日内不能出具预审意见的,经负责预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

第十三条预审意见应当包括对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内容的结论性意见和对建设用地单位的具体要求。

第十四条预审意见是有关部门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项目申请报告的必备文件。

第十五条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文件有效期为两年,自批准之日起计算。已经预审的项目,如需对土地用途、建设项目选址等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当重新申请预审。

用地管理范文篇8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31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通知》(**政〔20**〕111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对建设用地供后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建设用地供后管理的重要性。对建设用地供后实施管理,是督促土地使用者依法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集约用地,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的重要措施。各地要通过规范建设项目供地审批和实行竣工用地验收制度,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用地全程管理,把好各个管理环节,努力提高全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我省土地利用结构,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二、加强土地出让合同管理。土地使用权出让,要按照《土地出让合同》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的要求,对出让土地的开竣工期限、投资情况和土地使用条件等事项进行约定,严格土地供后开发利用管理,建立土地开发利用动态监管机制。对项目投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用地面积投资强度、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任何一项指标未达到或者低于出让合同约定的标准,以及绿化比例、企业内部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超过出让合同约定标准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出让合同的约定,向土地使用权人收取违约金,并要求自行拆除相应的绿化和建筑设施。

三、合理控制单宗土地供应规模,缩短开发周期。为了确保土地供应后能及时进行开发,各地要积极推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净地”出让,合理确定宗地出让规模,缩短开发周期。房地产开发用地以及其他无特殊要求的用地,约定的每宗地开发建设周期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

四、采取有效措施,抓好闲置土地处置工作。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处置闲置土地,对因用地者自身原因造成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约定开工之日起满1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以及已动工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1/3、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要责成用地单位缴纳相当于土地出让金20%的土地闲置费,并责令限期复建;对逾期不复建或满2年未动工建设的,应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对于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未按划拨决定书约定动工建设的,要责成用地单位限期开工;满1年的,要责成用地单位缴纳相当于划拨土地价款20%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的,应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五、严格对供后土地的用途和使用条件管理。土地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或者出让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确需改变用途的,应当按照出让合同的约定,按新用途的市场价补交土地出让金或者报经批准供地的人民政府批准依法收回重新出让。严禁擅自改变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使用条件。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进行开发,不得擅自更改;确需改变容积率等规划条件的,必须经原出让方和规划部门同意,并按照同等地段土地的市场成交价,补交相应的土地差价。

六、进一步加强对土地入市的管理。经依法批准转让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在土地有形市场公开交易,并按转让后土地用途的市场价格扣除划拨土地使用权权益价格补缴土地出让金。严格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条件,出让土地使用权首次转让,必须符合法定或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转让条件;对不符合转让条件擅自转让的,要按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进行查处。

用地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WebGIS;农用地管理;决策支持

农业信息化是信息经济时代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4]。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步入高速发展阶段,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2-3]。同时,我国农业信息系统建设蓬勃发展,许多学者与专家在学术与实践方面都有诸多研究。张泽宇以提升系统易用性为目标,分析农用地信息及管理业务流程,提出农用地系统开发时需要考虑的4个特殊性,并以上海市农用地GIS综合管理系统为案例实现,取得了较好的反馈[4]。袁涛、冯连芳、王凤辉等人分别基于上海市浦江镇、金山区、闵行区介绍农用地管理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5-7]。为解决上海市区两级分建的农用地管理系统存在的信息数据不互通、数据采集和更新不同步、各部门间的数据不能共享和交换等问题,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信息中心建设了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8]。王磊等人,基于深圳市经济服务局对农业用地的多部门协同管理和动态巡查监管管理需求,设计开发了深圳市农业用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解决了多部门数据共享、日常巡查监管等问题[9]。南京市智慧农业中心基于大数据技术于2016年开发了南京市农业信息服务综合管理系统[10],实现了农业物联网远程监控、重点农业项目信息管理等功能。山东农业大学与量子数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农业大数据应用云平台”[11],提供农业数据资源共享、企业地图、等多项服务。然而,总体上我国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12]。喀什地区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5个地区之一,总面积约1620万hm2,是新疆的农业主产区。全地区种植业农作物面积104万hm2,天然草场面积367.8万hm2(可利用面积287万hm2)。喀什地区农用地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传统的纸上办公、台账管理已无法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综合、高效、精细化管理需求。同时,政府决策、农业补贴、用地规划等急需更加全面、客观、公正的数据与平台支撑。因此,建立喀什地区农用地信息化管理平台势在必行。本文基于WebGIS构建喀什地区农用地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建设旨在为解决喀什地区国有农用地租赁管理较为混乱、落后的问题,为多源农用地数据综合管理、决策分析、农业补贴发放等提供平台支持,提升喀什地区农用地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1系统设计

1.1需求分析

通过对喀什地区自然资源局农用地数据现状、管理现状、管理需求的调研分析,发现喀什地区农用地数据及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数据底数不清、权属不明:各类农用地数据分散管理,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存储方式不一致,各数据存在空间位置、权属关系矛盾冲突。2)缺乏统一管理模式和综合管理平台:数据分散于各部门单独管理,缺乏统一管理模式,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无法综合分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3)国有农用地租赁管理较为混乱、落后:主要包括合同与地块关联性不强,缺乏准确空间信息支撑;各县合同格式多样,缺乏统一模板;以台账形式管理,无法快速、准确、全面地为决策者提供国有农用地、发包合同详细信息。综上所述,构建喀什地区农用地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要满足农用地信息化管理、多部门协同管理的需求,更要解决国有农用地合同管理较为混乱、落后的问题。因此,平台主要功能需求如下:1)构建农用地资源“一张图”,实现多源农用地冲突检测。2)国有农用地租赁与合同管理,合同实时监测预警。3)各类农用地综合查询、统计分析、专题报表导出等功能。

1.2总体架构

系统基于B/S模式搭建,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如图1所示。1)数据资源层:主要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农用地空间数据库、业务专题数据库、用户机构数据库。数据库采用PostgreSQL存储,空间信息通过OSGEO4W直接导入GDB格式数据。2)服务层:是指连接数据层为应用层提供数据访问及功能实现的逻辑层,基于SpringMVC框架,采用Java语言开发,主要包括Web服务访问、属性数据访问、空间数据访问,基于ArcGISServer地图服务,提供空间数据分析、地块管理、合同管理、系统维护等服务。3)应用层:是功能具体实现的应用逻辑层,采用Cesi-um+Html+jquery开发库,满足前台页面的开发和地图功能,采用Ajax实现数据异步传输,确保平台操作流畅。实现了系统数据更新维护、统计分析、地图可视化、三维场景展示、农用地租赁管理等功能。

1.3功能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喀什地区农用地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设计如图2所示,主要有9大功能模块,即用户与权限管理、基本地图操作、农用地信息管理、综合查询、统计分析、监测预警模块、专题图模块、租赁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1)用户与权限管理由平台管理员注册用户个人账户,并设置相关功能权限,用户通过平台门户登录进入系统,根据不同的功能权限,在系统中显示对应的功能模块,同时提供用户修改登录密码操作。2)基本地图操作模块基本地图操作模块主要包括二三维浏览功能、放大、缩小、漫游、全图、图形要素识别、面积及距离量测、坐标定位、图层管理等。3)农用地管理模块农用地信息管理是指对农用地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的管理,主要包括用地图斑的管理、用地基本信息管理、用地更新调整等。农用地图形更新可通过平台导入dxf、shp等数据格式,同时保存历史数据,为图斑变化追踪做数据支持。4)综合查询模块综合查询模块主要包括属性查询和位置查询两种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农用地在地图上高亮显示。按属性查询可通过下拉菜单选择或输入关键字的方式查询,支持模糊查询。5)统计分析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包括地区级、县级、乡镇级、村级统计分析以及任意范围的统计分析。包括对农用地类型、面积、质量等级、租赁状态、租金总额、租金走势格等信息的统计分析,统计信息以表格、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方式呈现,每一类统计分析都有其对应的空间分布。6)监测预警模块监测预警模块是指通过多源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各类数据因权属不清、底数不明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地块,对矛盾图斑高亮显示。通过平台可实时生成矛盾图斑统计分析报告,可导出矛盾图斑。7)专题图模块专题图由要素空间分布+统计分析报表两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农用地租赁专题图、农用地现状分类专题图、国有集体农用地空间分布专题图、耕地质量等级空间分布专题图。支持专题图导出,为政府工作报告、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持。8)租赁管理模块租赁管理是指对喀什地区国有农用地的统一租赁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租赁地块、租赁合同、租金交纳等方面的管理。租赁合同与地块绑定,实时监控租赁合同变更情况,提供租赁合同、租金缴纳到期监测预警、租赁合同网上签订、合同打印输出等功能,实现喀什地区国有农用地租赁信息化、标准化管理。9)档案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是指对农用地日常管理信息、租赁合同、历史数据等档案及其扫描件的管理。

2系统实现与应用

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并结合农用地相关数据的敏感性、安全性问题,基于喀什地区内网设计并构建了农用地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包括大数据管理、后台管理两个子系统。大数据管理平台主要是针对农用地相关数据数据的综合管理、统计分析、查询检索和二三维一体化展示。后台管理系统主要为国有农用地租赁管理相关的业务操作。

2.1多源农用地综合管理

实现了国土三调、基本农田、建设用地、草地清查、林地变更、国有农用地、农村集体土地等多源农用地及相关数据的三维立体“一张图”展示,多源农用地数据的冲突检测与监测预警。可直观展示各类农用地数据的空间分布、矛盾冲突,为喀什地区多源农用地综合管理、决策分析、农业补贴发放等提供平台支持。

2.2国有农用地租赁信息化管理

通过国有农用地合同与地块绑定,确保租赁合同有准确的空间数据支撑,解决了租赁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的问题;实现了通过合同快速定位租赁地块,快速查找每个地块的租赁记录;实现了对租赁合同的实时监测预警,实时显示即将到期、已过期合同空间分布、地块面积、到期时间等信息;实现了对租赁合同租金缴纳统计分析与监测预警;实现了国有农用地租赁网上办理、合同查询、打印输出等功能。最终实现租赁合同信息化管理,为喀什地区国有农用地租赁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手段。

3结束语

用地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土地;使用权;措施

1前言

土地资源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土地资源也同样十分珍贵。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在开展所有建设活动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的会使用到土地资源,再加上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城市土地资源呈现出紧张态势,这就要求我们更应该科学有效地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规划与管理,尽可能降低土地资源的浪费,全面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此外,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对城市建设及其发展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科学合理高效地规划与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2试析城市建设用地基本特性

2.1具有空间拓展性。对于城市来讲,其建设用地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空间拓展性。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地区,地价越来越高,甚至可以用昂贵来形容也不为过。那么在对这些土地进行使用时就不得不加以考虑其垂直空间的发展和利用,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些土地得到了有效的空间拓展,使土地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如现今在使用建设用地时对其进行向上和向下空间的开发强度越来越大,这充分体现了其具有高密度和高容积率的空间扩展特性。2.2难以实现逆转性。就目前来看,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城镇周边耕地,这主要是由于将农用土地转变成非农建设用地比较容易,且在资金投入上也只需很少的资金,但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当农用土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后就难以再恢复成原有的农用土地了,同时也就需要出更高的价钱才能得到这块土地。可见,城市建设用地有着难以实现的逆转性的特征,因此,在将农用土地转变成建设用地前应当做好充分的论证并严格控制好用地指标等,从而保证转变土地性质的科学、合理以及可行性。

3试析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措施

3.1落实规划编制管理工作。对于城市规划来讲,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内容就是建设用地规划,因此,在对城市用地规划进行编制工作时应当保证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并需保证编制管理有关内容的科学合理性。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主要从规划调查、沟通、展示以及审批决策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过程管理。其中,进行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调查管理即有关技术人员在规划编制前需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实际状况、规模以及结构等各方面问题进行全面的调研并作出科学有效的管理。沟通管理则是在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规划编制时难免会涉及某些利益性问题而对其主体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就需要对这些利益主体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进而保证规划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而规划审批决策管理则是对其编制进行审批并选取最佳的可行性方案来实施管理。此外,为了确保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编制得以科学有效地管理应当加强相关规划主管部门科学合理的控制,进而使城市建设用地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和开发。3.2做好储备管理工作。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过程中储备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储备管理主要包括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以及政府市场混合型三种模式。市场主导型主要是指以市场运营为主,它可以以土地储备来最终实现土地保值和增值的目标,使土地资产实现最大化,进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其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依据收购储备计划和政府方面要求来落实土地储备工作并最终实现自收自支。而政府主导型是指在土地储备和储备管理期间,政府在其中起到主导性作用,如土地收购权和出让权等都归口于政府且土地储备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括所有城市用地,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收购及补偿价格均由政府统一制定和规划。最后,政府市场混合型则是指国有企业改革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部分土地,由土地储备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能够有效的发挥自身作用。因此,为了切实做好城市建设用地储备管理工作,应当充分结合城市自身实际来选择科学合理、适合自身发展的储备管理模式,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各管理主体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更好地实现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工作。3.3落实使用权出让管理工作。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建设用地使用人依法对国家所有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然而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则是由土地使用人依法按照相关程序来作出申请并经由主管部门进行批准而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全过程。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包含协议出让和公开竞价出让两种方式。其中,协议出让则是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人在公平、自愿以及有偿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再以合同方式签订相关使用权出让合同。而公开竞价出让则是由招标、拍卖以及挂牌等出让方式来实现对城市用地使用权的出让。从两种不同的方式来看,后者更好地揭示出建设用地的真实价值,而前者则无法体现建设用地的资源状况以及真实价值。但后者有可能会由于过分追求土地市场价值而损害到公共利益。因此,在进行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时应当特别注重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而科学合理的对出让方式作出选择。

4结束语

就目前城市发展来讲,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应当对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可以通过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来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有效推进城市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思萌.城市建设用地减量增长规划内容体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

[2]李志飞,胡杨,徐悦.城市居住区公建用地规划设计[J].城市建筑,2017(6):57.